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九篇)

2023年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8 18:11:02
2023年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九篇)
时间:2023-04-28 18:11:02     小编:zx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相与步中庭( ) 念无与乐者(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文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传达出怎样的内心世界?

5、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写出很多名篇佳作。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月字的`上下句:

参考答案:

1、共同;考虑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积水空明,竹子和松柏在月光下的倒影

4、既为自己欣赏如此美月夜而自豪,又包含着不得志的悲凉。

5、略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二

记承天诗夜游原文赏析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不可解释为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窗(门户)户,(我)高兴地起来走动。(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我的好友,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书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写作背景: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低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结构形式:

1、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2、结构层次: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3、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三

《记承天诗夜游》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__

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3.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四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问题】

9、本文作者是【 】(人名),【 】(朝代)文学家。(2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参考答案】

9、(2分)苏轼

10、(2分)透明

11、(2分)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

12、(2分)要点: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和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五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①念:____________

②但:____________

2.“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相似点是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__________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__________之人的不满。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2.b

3.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清明)

4.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六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

1.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七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及答案参考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答案:

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八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2)念无与为乐者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

2、翻译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一】1、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

【二】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盖/竹柏影也

3、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4、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三】1、高兴地 。想 。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3、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记承天诗夜游文言文 记承天夜游一原文一句译文篇九

关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及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2.小题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文中最后“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当时怎样复杂的.心境?

参考答案:

1.(1).共同、一起 。(2).形容水的澄澈 。

试题分析:“相”“与”是复合义,都是“一起”的意思。“空”为“清澈而无杂物”,有“透”的意思,明为“亮”。

2.(1).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2).只不过少了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试题分析:“念”为古今异义,古义为“想”,“乐”当动词,意为“同乐”;“但”也是古今异义,古义为“只”。第二句是倒装句,应为“如吾两人闲人者”。

3. 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多种情感。

试题分析:“闲人”有“赋闲之人”的意思,而不是清闲的意思,“赋闲”多指不得志,怀才不遇,废业在家,无职无位。从“闲人”一词不难理解作者的心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