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7篇)

最新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8 11:18:02
最新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7篇)
时间:2023-04-28 11:18:02     小编:zxfb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篇一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2、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已经认识一些动物。

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动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2、动物的防身术:

出示猫的图片。

----“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猫一样的?”

出示牛的图片。

----“牛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牛一样?”

出示蜜蜂图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篇二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正是因为我们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我们才能成功地点亮小灯泡。假如老师再给你一个灯泡,你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

(板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师:请各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实验材料。

看哪组同学最先成功。

师:这组同学已经成功地点亮了两个小灯泡,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经验。

师:你能否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你们的连接方法?

师:刚才这名同学所画的图就叫电路图,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记录我们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连接方法吗?我们在连接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个建议:

⑴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的?有几种连接方法?

⑵在电路中安装一个灯泡和两个灯泡亮度是否相同?

师:如果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四、交流汇报、总结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两个灯泡都亮起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们的电路图。

师:连接两个灯泡和只连接一个灯泡哪个更亮些?

师:假如我们将两个灯泡之间的导线去掉一根,灯泡还会亮吗?我们不妨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灯泡都不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师:在一个灯泡仍然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又是怎样连接的?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你能让他们同时亮起来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多少种连接方法?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了,请同学们在课下试试看。

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篇三

一、主题名称:小司机

二、活动内容:车轮骨碌骨碌转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类型的车辆发出不同的铃声,模仿他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2、尝试体验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车辆

五、过程与指导:

1、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方式

(1)、介绍每天早上自己是怎么来幼儿园的。

(2)、如果是坐车来,说说坐的什么车。

(3)、谈论车子怎样跑得快,车身下都装着什么。

2、学念儿歌

(1)、欣赏儿歌

(2)、说一说儿歌里出现的.是什么车,发出怎样的声音。

(3)教师扮演司机,幼儿扮演乘客,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小汽车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带着我呀向前跑。车轮骨碌骨碌转,转呀转,转呀转,一直转到幼儿园。”

(4)谈谈说说:自行车有没有车轮?它会发出怎样的铃声?

(5)将儿歌中的汽车改编为自行车,听听老师怎样念: “自行车呀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带着我呀向前跑。车轮骨碌骨碌转,转呀转,转呀转,一直转到幼儿园。”

3、做做玩玩“车轮骨碌骨碌转”

(1)听教师的信号变换车辆,边念儿歌边开车。

(2)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车辆,边念儿歌,边模仿车轮转动的状态。

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篇四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教学重点是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是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油、水、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三脚架、彩色笔或墨汁等。

《4吸热和散热》学案

一.我看书:看书,熟悉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找两个同样大小的鞋盒,在鞋盒的一侧挖一个小圆孔,再剪同样大小的一个纸板和一个金属板,如书24页图示,准备实验用。

2.观察自家冰箱后的散热板的颜色,想一想为什么是黑色的?

3.你注意过住沙漠地区人的服装有什么特色吗?什么会这样?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完成油和水这两种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做实验记录,并画出油和水这两种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曲线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时间(分钟)

温度(℃)

②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

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

时间(分钟)

温度(℃)

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研究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猜测:

3.按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1)把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再把它们拿回阴凉处,8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这个实验在次说明金属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纸快。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三.总结

1.通过油和水、纸板和金属板的吸热和散热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四.作业

1.完成实验记录。

2.调查:询问家长,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是否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2.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由于液体。

2.那么通知不同颜色的相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

二.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4.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5.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6.学生分组实验。

7.学生汇报数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物质,深色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升温慢,降温也慢。

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形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四.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2.学生讨论,设计图纸,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4.评一评:哪个实验小组设计的保温杯好?

五.总结

1.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水快,同种物质,颜色深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颜色浅的快。

2.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六.作业

1.能解释生活中的利用吸热和散热原理的现象。

2.完成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速度不同。

物质吸热快散热也快,吸热慢散热也慢。

深色快快

浅色慢慢

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篇五

1、过程与方法

● 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 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 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 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 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 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1、 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 难点: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

2课时

第1课时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

1、造云

(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

(2)学生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第2课时

一、 导入

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

(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2、造霜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 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

4、设计实验方案。

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

6、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

7、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

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篇六

1.会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员查询自己想要的资料,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制作资料卡片。

2.能够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了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的理解

上一节课,我们信息了第一节《生活中处处有信息》,并且一开始就指出了“信息就在我们身边”,那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如何感知“信息就在我们身边”的呢?

学生回答

归纳:我们感知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我们“如何”感知,就是信息“如何”被获取。

小组内进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信息的获取

人们通常用眼、耳、手、鼻、舌等感觉器官来捕获信息。但我们天生的感觉器官获取我们想知道的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或是有障碍的。例如,我们仅凭肉眼想去看到细菌,这样往往就是力所不能及了。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采集技术代替或延伸了任的感觉器官。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可以使用显微镜。再例如,人老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开始退化,出现了耳聋、眼花等感知障碍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助听器、老花镜等科技产品帮助感知、获取信息。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例如,一种知识技能怎样才能从一个掌握者的手里传播出去呢?就是通过语言、肢体示范等等交流活动。例如:一个人搬砖头盖房子快还是多各人一起盖房子快?(学生回答:多人快)如果只有一个人掌握了盖房子的技术怎么办?(学生回答:传授技艺)那技术的传授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了!信息的交流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3、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

肢体动作——>语言、行为——>文字书信——>烽火狼烟、击鼓飞鸿、飞马传书——>电报、电话、电视、广播——>移动通信:卫星、网络

信息传递的速度:慢——>快

4、过渡:

选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得到的信息量大、速度快,那么,是不是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对我们来说都是必须的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往往都是原始信息,而原始信息往往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信息的处理

举例:气象站每天都要记录一天的风向、风力、云层、雨情等等,那记录下来的这些数据都是“已发生”的,那么,这些历史数据的意义在哪里呢?人们经过分析和整理这些数据,就对天气的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一定的分析,就能推测出未来的天气变化,就有了我们对我们生活有帮助的'“天气预报”。要做出一次准确的预报,所需要的已往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那么人么对那些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就是对信息的一种处理。对于像例子里这样大量的数据,也就是信息的处理,如果是采用人力,那么付出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时候,人们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这种有着高速度、高精确度、大容量存贮和逻辑判断能力的信息处理工具了。

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科学教案反思 科学教案中班篇七

病 毒

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师讲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