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舌尖上的玉环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玉林茶泡汇总

2023年舌尖上的玉环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玉林茶泡汇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6 18:50:22
2023年舌尖上的玉环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玉林茶泡汇总
时间:2023-04-26 18:50:22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舌尖上的玉环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玉林茶泡篇一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拍摄的七集美食专题纪录片。节目一经播出,就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引起巨大的反响。作为一名电视人,我也受益匪浅。

尤其是灵动而跳跃的背景音乐,香格里拉山坡上滴着露珠的松茸,黄土高原上大声吆喝叫卖黄馍馍的大爷,南海边上对着已故故丈夫照片沉思的虾酱奶奶,土锅中冒着香气汩汩作响的香辣鱼,解说员天籁般的画外音,以及现场同期声。。。到现在还是记忆很深,这就是很多现代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在央视,走红在网络。看了这部片,我觉得电视不再是可有可无,家庭主妇觉得美食不再是遥不可及,美食引发的各种讨论,铺天盖地。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成功,对于道德的回归,甚至是对于人生,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浩若星空的历史长河中,美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对于美食的内涵,美食与人生的辩证关系,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关注。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是有文字记录中,对美食文化的最深刻理解和最高境界。

客观地说,普普通通的食材,普普通通的人,作出普普通通的菜。中国是一个农耕大国。地少人多的现实,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文气质。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精神。那就是,爱家,想家,回家。《舌尖上的中国》,表面上讲的是美食,实质上,始终贯穿着的却是中国人这种代代相传的伟大精神。从我们祖先发明的豆腐、还有各种各样的烹饪方式,使我们觉得,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

舌尖上的玉环作文 舌尖上的中国玉林茶泡篇二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张金录

这部片子的总导演陈晓卿说,只要是拥有5000个味蕾的正常人类,都会对外形诱人的美食产生生理反应。

对着这部片子流口水,成为了一场中国人体狂欢式的自虐行为。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幻觉,想到深夜里一切都暗下来,中国人对着一闪一闪的电视机或者电脑流一个小时的口水,就觉得充满了魔幻色彩。

当然它的好处不仅仅是食物的鲜美诱人,所谓,才下舌头,又上心头。陈晓卿喜欢的一句话:“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的确,“城市变得极为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楼宇森林之间烹饪的食物和空气中食物的香气。”提起兰州,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拉面;西安,是肉夹馍;山东,是煎饼卷大葱;山西人总让人觉得能把面条做成几百种美食;东北的杀猪菜也是充分体现了东北的特色;广州就是一座各种飞禽走兽都能拿来吃的城市。而青岛,除了她的红瓦绿树之外,或许美味的海鲜也是让人们对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也相信,每一个看了此片的中国人都会想起自己家乡的这些城市上空飘散的香气赋予了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以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人情味。这些味道,虽然参差不齐,香辣酸臭俱全,却真正的中国味。中国人对食物的理解也许会比很多国家要更加丰富,食物在这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度里,植进了很多感情和故事。-1-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最喜欢的人物是第二集中制作黄馍馍的那个大爷。理由是他最有性格。我们通过影片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从选料到浸泡,自己石碾子磨粉,到揉面,发酵,蒸馍,最后制成香喷喷的成品,花了多大力气,那些汗珠在银幕上清晰可见。他对着镜头说:“我58啦,我要好好干。”这句话真简单,真动人,是中国最最普通的劳动者最普通的愿望。他一边往炉子里添柴火,一边说:“辛苦的人有钱赚,不愿意辛苦的人,没钱赚。”多么朴素的道理,真实得跟他炉子里哔啵作响的柴火一样。“吃过的都说,人家的没麻哒。”他站在大街上跟一个砍价姑娘大声说:“不能便宜!我这个都是辛苦做的!”我就觉得他太真实,太可爱,太耿直。

每个看过片子的人应该都会想起自己家乡的美食,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吃到一种家乡美食,就相当于是回了一趟家。至少自己的胃是这么告诉自己的。中国人相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吃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尽管这在科学上尚未找到充分证据,但是在文化层面上,有绝对的说服力。

综观全片,摄制组选择食物的标准,其实承载着中国人的性格。南方人糯软甜香,北方人泼辣奔放,山区的人坚强隐忍,河边的人温婉细腻。这也让我有了这样的感觉,在深深爱着自己家乡的食物和人民的同时,一点也不介意去爱别人的家乡。舌尖上的中国正在一点一点让我爱上别人的家乡。曾经和去美国的一个朋友交流边,她说她最想念的是中国的糖葫芦,非让我拍几张照片传给她。中国美食,不仅仅是海外华人生计的最大产业,也是维系在我们文化生

命中的一根弦。无形中,《舌尖上的中国》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中国人正在被食品安全问题所困扰,舌尖只剩下元素周期表的味道,是《舌尖上的中国》重新唤起了食物本身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英文译名是《a bite of china》,可以直译成“吃一口中国”,虽然这个翻译达不到信达雅的高度,但却很接近这部片子的底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切片。片子里呈现的是一个当下的中国,包含着过去,也包含着未来。摒弃了大而空的叙述方式,选择食物这样一个很小的切口,向国外介绍中国。治大国,若烹小鲜。

虽然只是一部纪录片,就像陈晓卿另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森林之歌》一样,给我们讲述了许多的故事。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悬挂在墙上的离家打拼的年轻人的照片,也可以看见已经去世的老人的照片,这几代人的生活被浓缩进短短的几帧画面,也浓缩进一种在时间中缓慢变更的美食之中。每个人面对着这样平凡普通的故事,总能找到共鸣,想起我们的家乡,想起我们的亲人,想起我们的母亲。将浓浓的深情融入到普通人平凡的故事当中,感觉亲切自然,毫不造作,这样的讲述方式才能够真正的打动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