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伟大的悲剧篇一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
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伟大的悲剧篇二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
交流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明确任务
3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明确任务
2组织学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
展示搜集成果
3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评价
思考、交流、互评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1、写一篇周记,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动植物体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本文作者所揭示的现象或问题,请谈谈并与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与其交流你学习本文的感受,对其所为提出你的想法。
伟大的悲剧篇三
重点: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四、教学准备:
1、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2、准备多媒体课件
1、导语
2、师:首先,大家跟随老师准备的图片,去简单认识一下悲剧的发生地——南极(播放课件2—13)
3、提出学习目标(播放课件14)
①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
②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播放课件15—18)
③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播放课件19)
1、师:在预习文章以及梳理完文章主要故事情节之后,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深的感受?(学生会说“感动”)
3、教师从两个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师:刚才,同学饱含感情朗读了课文中许多让人感动的语句,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内涵(播放课件20—23)
提问:1.“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南极点的风光)
2.“拽”这个字体现了五位探险家什么身体状态以及什么样心理?(极度疲劳,本不想起,但夺取胜利的焦急心情强迫他们提前起床)
3. “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指的是什么?(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提问:1.“盯”能不能换成“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内心无比的复杂)
2.“到过”能不能换成“到达”?(“到过”说明他们已经来过了,从第一个角度来讲,注定他们是失败者)
提问:1.“风餐露宿”的意思?
2.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播放课件23)(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1.师:刚才,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播放课件24)
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① 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②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③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④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播放课件25)
学习本课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对于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壮举的真实感受(播放课件26)
伟大的悲剧篇四
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
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
第一个环节闯三关
第一关:你会读了吗?
拽(zhuài) 癫狂(diān)(kuáng) 吞噬(shì)
羸弱(léi) 凛冽(lǐn)(liè) 步履(lǚ)
告馨(qìng) 销蚀(xiāo)(shí) 角(jué)逐
第二关:你了解了吗?(多媒体展示南极探险资料)
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
(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第三关:你想到了吗?
你觉得在南极考察,应该注意些什么?
(食物、路线、天气变化、耐寒的动物)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接下来,我们进行
第二个环节熟悉课文
整体感知:
咱们分成两队雄鹰队和猛虎队比比看,哪队最能干?
跳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课文读完之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他们真伟大;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2.复述课文(可以单个复述,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
3.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大风雪天自杀事件;威尔逊博士在生命无保障的情况下,还拖着16公斤的珍重贵石样品;斯科特海军用冻伤的手指给亲人写信)
生评出获胜队,并做简单的点评。
品味语言,谈体会
读读喜欢的句子
刚才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有不少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拿起笔,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体会。
例如:
甲生:我感动的语句是:斯科特为挪威人阿蒙森作证;感动的原因是:斯科特诚实、守信,有强烈的英国绅士风度,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
乙生:我感动的语句是:斯科特在死后,还象亲兄弟一样抱着威尔逊;感动的原因是:他们互相团结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丙生:我感动的语句是:威尔逊在临死之前还拖着16公斤重的珍贵岩石样品;感动的原因是:他有一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自选研究:
刚才大家都体会的挺深刻,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咱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咱们共同讨论。
问问不懂的问题
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
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今天,大家都挺能干的,看着同学们的兴致这么高,我们不妨一醉方休,一起走进智力测试宫创造性阅读。
对哪道题感兴趣,就说哪道题(多角度,有创意)
3.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呢?
是啊,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一切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和胜利的阿蒙森呢?
伟大
斯科特(失败)
阿蒙森(胜利)
斯科特虽然在探索领域里失败了,但是他这种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等,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而且是我们全人类的骄傲,人们以此为荣;他虽然在探险事业中牺牲了,但他的探索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海滩拾贝:
(如:非典事例、抗洪事例等,他们都具有崇高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同学们,你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去开拓创新。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树立科学意识,勇于探索,勇于同大自然进行挑战,让斯科特精神在你、我、他成长的道路上永存!
伟大的悲剧篇五
“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
“不求回答最好,只求人人思考。”
“课堂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伟大的悲剧篇六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两课时。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幻灯]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2、以组为单位办一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电子报,报名自拟。
伟大的悲剧篇七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
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