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开在心中的花作文400字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700字模板

2023年开在心中的花作文400字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700字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2 22:50:47
2023年开在心中的花作文400字 开在心中的花作文700字模板
时间:2023-04-22 22:50:47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开在心中的花篇一

;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心血管内科中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计算。结果 在优质护理模式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19.52±3.45)(x±s),抑郁评分为(22.54±3.58)(x±s),明显低于对照组(33.48±5.24)(x±s),(38.19±4.62)(x±s),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5.46%,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1.16%,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医护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患者早日脱离病痛的折磨,在临床护理中更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内科患者;焦虑评分;满意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心血管内科中患者150例,将其按照每组75人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0名,女35名,年龄25~54岁;对照组中男43名,女32名。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进行分析,患者的病症类型基本相同,且无其它器官性疾病或心理障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信息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1.2 方法

在进行护理时,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中,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并通过对患者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告知患者生病期间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嘱咐患者按时吃药,定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首先,要加强护患交流,了解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思想方面的开导,让其树立自信心;向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宣教工作。此外,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可减轻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以后的生活,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每日打扫病房,保持病情内干净、卫生,对患者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杀菌,开窗通风,确保房间内空气流通,让患者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此外,可适当放置一些小型的绿色植物,为患者创造出一个优美的住院环境。最后,在优质护理下,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告知患者需要禁忌的食品类型,多吃水果、蔬菜,杜绝烟酒或辛辣刺激性食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具有针对性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如果患者无法进行肢体活动,则要通过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协助来进行翻身,并严格按照规范对患者进行身体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如果长期保持一个动作,很容易出现压疮,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1.3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两组护理方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精神状态较好。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评分进行统计并分析,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满意程度越高,说明这种护理方式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所认可[2]。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来对实验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并分析,用(x±s)表示计数资料,在t下进行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忧郁评分比较

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19.52±3.45)(x±s),抑郁评分为(22.54±3.58)(x±s),,明显低于对照组(33.48±5.24)(x±s),(38.19±4.62)(x±s),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5.46%,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1.16%,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表明,在优质护理模式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较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19.52±3.45)(x±s),抑郁评分为(22.54±3.58)(x±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在医学护理中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本文编辑:赵小龙

相关热词搜索:;

开在心中的花篇二

;

摘 要 本文以心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为例,首先解读了“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而后阐述了其应用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在实施过程中的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心理学通识课程 教学体系 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更为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通识教育培养的不是仅仅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全人”。 我院心理学通识教育教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健全人格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把理论教学延伸到“五位一体”教学体系(问题导入、角色扮演、体验分享、启发引导、 课内与课外结合),让学生主动把理论知识适用于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力求在健全人格方面有所成长。在教学中,把心理学通识教学与专业建设、学院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突出我院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科发展方向,使心理学通识课成为支撑专业教学的辅助力量,培养健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2“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在心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时代性原则。当代大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夜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绪诸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心理学通识课程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比,虽然有理论阐述,但更多的是向学生讲授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惑类型、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连续性原则。“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在心理学通识课程中的应用必须是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与服务,即对大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心理辅导贯穿于每个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涯。

(3)系统性原则。根据所有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不同阶段开设模块化教学课程,其辅导的内容既独立成章,又不孤立;既有自身特点又兼有共性,形成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又相互补充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课程整体。

(4)“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以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类型。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不断跟进学生的需求,来源于学生应用于学生。教学的考核模式要多元化,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评价与反馈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总之,“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法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具体、更直观、更贴近生活;较之理论教学更简便、更灵活、更有针对性。这种方法辐设了一条教、学、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通道。

3“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在心理学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问题导入、角色扮演、体验分享、启发引导、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体系构建模式,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使课堂教学成为“动口,动脑,动手,动情”的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导入”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心理学通识课程的理论知识,以调查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一系列预先设置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下去,并穿插在理论教学课堂中进行解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时能达到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好的效果。

“角色扮演”是对选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描述的一种方法,即再事先经过设计的情境中,自然地扮演某种角色。在心理学通识课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扮演每个教学案例中的角色,参与到事先设定的案例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心理,同时展开自己的思考,尽可能做到看清自己的内心,同时了解别人的立场与观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体验分享”是让表演的同学“头脑风暴法”畅所欲言。让扮演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比老师口头讲述案例并分析案例角色的心理状态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相同的年龄,相似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也更多地站在相同的角度来思考。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過这个机会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与立场。

“启发引导” 是由教师进行讲解与引导。是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分享之后、教师对每组角色扮演剧进行总结、回顾、给予正确指导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深入角色,缩短了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这一过程也是对教师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一种锻炼和培养。

“课内与课外结合”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将心理学通识课程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课内课外团体合作、实际扮演与自身反省融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在我院建立“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乐 ”教学观。

4心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应用“五位一体”教学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在“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增强自主学习主动性的统一,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际扮演的统一,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的统一。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值得注意。比如扮演时间的控制、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的理论储备、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教师的指导要及时有效以及避免学生因对扮演过度投入而忽略扮演的目的是为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个重点。这里要求教师对课堂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要到位。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开在心中的花篇三

;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循证组(循证护理)及常规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后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情况。结果:进行护理后,循证组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及护理满意程度,值得相关医务工作者进行学习和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因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情况,通常因情绪激动、大量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死亡率非常高,且近年来还存在着上升的趋势。而心力衰竭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凶险、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应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生存几率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对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循证组及常规组,每组各25例对象。其中,循证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6.7±8.5)岁;常规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3±10.1)岁。两组患者均无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循证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具体方案如下[2]:①患者入院前期,由护士长及专业医师、责任护士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查阅疾病相关的文献资料(本次共计查阅110篇),并对护理方式进行统一的培训,采取头脑风暴法对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出和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②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的病情、病史等资料评估患者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③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静脉滴注速度,并做好床旁交接,及时反馈给医师;④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疾病知识科普,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关注,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耐心的倾听,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⑤合理控制患者所在病房的温度、湿度水平,避免外界环境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督促患者进行良好的日常生活;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管理患者食用易于消化、低盐的食物,并服用促进长到蠕动的药物,避免便秘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⑦对患者的受压位置进行及时的护理和按摩,避免压疮的发生;⑧根据患者情况和耐受程度,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日常训练。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抢救后死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由患者对责任护士进行护理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结果越高则护理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有(%),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采取护理措施后,循证组死亡患者1例,死亡率为4%(1/25),并发症发生人数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常规组死亡患者3例,死亡率为12%(3/25),并发症发生人数为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对比组间数据,循证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4.348,p=0.037;=5.980,p=0.01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对比 采取护理措施后,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为(92.3±3.3)分,常规组的护理满意评分为(81.2±2.8)分,对比组间数据,循证组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t=12.824,p=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咳嗽、烦躁及呼吸困难等,疾病具有死亡率高、发展迅速的特点,而随着护理行业的进步,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主要通过有选择性的将文献资料、科研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相结合,以实现患者的科学护理配合,现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科医疗之中[3],因此,将此理念运用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之中十分有必要。

本次研究中,一方面,通过在患者入院初期建立循证小组,结合护士长及专业医师的经验及文献资料的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临床护理方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疾病宣教、心理疏导及饮食、训练计划的制定,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使得患者的后期治疗过程拥有了更为全面的保障。此外,还通过结合此种疾病的特点和病因,给患者进行及时的按摩和用药治疗[4],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次研究证明,应用循证护理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并且护理满意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及护理满意程度,值得相关医务工作者进行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开在心中的花篇四

由于个体的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的差异,这也就让不同的个体对相同问题会存在不同的认知。在一般情况下,认知被理解为认识活动与认识过程,主要包括了信念体系、思维以及想象[1]。因此认知与个体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医学上,若患者的情绪没有得到稳定的控制,就会对认知带来负面影响,而两者会形成交叉性的影响,从而让患者在心理活动出现一种恶性循环[2]。为了让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保证,护理人员不仅仅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生理护理,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果能够掌握患者的认知错误,就能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引导,让这种恶性心理循环得到根除,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若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病情进行恰当的评价,就可以保持良好的适应性,反之则会出现负面情绪,如果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在日积月累以后将会让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取阶段性治疗,通过治疗层次的递进,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3]。

1.1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核实。在治疗之前首先应该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充分的认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这样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同时在倾听患者话语的过程中能够让患者得到一种信赖感,让其感受到关怀,以此来让患者的情绪得到稳定[4]。另外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采用缓和的言语,让患者得到安慰。在整个过程中,患者应该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这样病人也才会将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将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到患者错误的认知。

1.2协助患者纠正不良认知。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对自己的错误认知给予充分的认识,同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并协助其纠正这些认知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鼓励,这样就能够让这种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得以延续;而对于患者所存在的认知错误要进行相关的引导,让他们能够走出认知误区[5]。当然该阶段的周期会相对较长,甚至部分患者并不会给予积极的配合,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表现出足够的耐心,通过坚持不懈的交流与沟通,让患者的思维转变过来。

1.3巩固治疗成果。在认知行为治疗结束之前应该进行适当的巩固治疗,从而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出院之后的环境。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曾经出现的心理障碍、认知错误进行综合性的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一些较为主要的、严重的问题向患者进行重点的指出,避免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让整个治疗的效果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即认知技术与行为技术。认知技术可以让患者对自我思维进行更加准确的认识。通过将abc理论应用到治疗中,能够让事件与患者的异常反应之间存在的信念作用得以激发[6]。与此同时将患者的一些错误认知进行列举,这样将能够让患者的认知水平得到深入,以此来对其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行纠正。另外,协助患者进行检验假设,这样可以让患者对事实进行充分的认识,并意识到自己本身存在的消极态度。而行为技术主要是为患者制定有规律的康复活动[7]。在这些活动中,患者能够更好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而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的引导将可以让患者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认知行为治疗的具体措施主要如下:①让患者进行适宜的放松训练。首先应该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尽量保证病房环境的洁净与安静,这样患者也就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当中。在患者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结合“音乐治疗”,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②鼓励患者之间相互学习。该方法应用于儿童患者较多。在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从而逐步消除认知上的错误。③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在护理人员的有效引导下,让患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质疑,让其逐渐地认识到自我意识的错误,并进行自我纠正,同时让其信念系统得以重建[8]。④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通过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让患者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并让负性行为逐渐消退,一段时间以后患者的正常生活方式将得以恢复。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认知行为疗法能够让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达到更高的层次,并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以及思维方式。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这样将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开在心中的花篇五

由于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课程中涉及的应用类内容较多,如消费、管理、咨询等课程。以往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授课模式,虽然可以传授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形成规范的课程计划,但在以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人才为教学口标时,存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改革,以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pbl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逐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学科的教学。该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口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沟通,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笔者在心理学应用类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发现虽然pbl教学模式存在上述优点,但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各课程教学口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在后期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改良式的pbl模式。本文就这一教学实践过程和改良模式作以论述。

(一)教师教学任务加重

pbl教学中,教师对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掌握教学大纲,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会涉及其他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教师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pbl采用的小班授课决定了教学学时数的增加。因此,从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教学量增加等方而,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努力,才能满足pbl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任务增加,学时少

pbl教学在其创办地加拿大mcmast大学实施的做法是:取消上课,以自学为主,7名学生与一位导师组成小组,以问题为基础,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问。这种方式在提出问题后,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维实践,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口标,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进而pbl教学需要的时间一般是传统教学的2-3倍,出现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课程时数之间的矛盾。

(三)学生接受程度两极分化

大学课程内容所需的思维方式与中学不同,在pbl教学中,表现尤其明显,学生之间表现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正确应对查找资料的课外任务。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课程讨论时主动性差,缺乏学习热情,只注重知识记忆,忽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pbl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pbl教学的效果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对照班的实践教学中.笔者曾尝试采用两种评估方式一种保持原有传统知识点和知识框架考核;另一种尝试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考核。但从实际评估效果看,这两种方式都不理想。按原有传统教学进行的知识点考试,无法与pbl教学模式匹配,教学内容和效果都无法体现,使学生对pbl模式有排斥;而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考核,虽能凸显pbl教学优势,但学生的.专业化知识无法充分体现,且过细过多的打分内容也不利于正常教学的开展。

(一)缩小pbl教学比例,整合传统教学法

pbl教学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讨论。而现实教学情况是普遍压缩教学时间,所以,很难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笔者认为在现有教学情况下,必须将原有的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以传统教学为主,配以pbl教学的方式进行,一般约为4.,到3.,的比例。pbl教学可以作为讨论课存在,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环节实施。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学生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又保障了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

(二)扩展pbl教学时间,注重课前准备

由于课程内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将课程的很多准备工作放在了课外时间进行。首先,在课程开课之初,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意义和学习口标,讲解pbl教学模式;然后对学生分组,告知学生讨论课的预定题口,以使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模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在每次pbl讨论课前一周,与学生确认讨论题口及分析所需准备的材料,提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有效保障pbl教学容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浓缩教学环节,选取经典案例

pbl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假设、总结等五个环节。在正式的pbl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实际教学学时要求。因此,我们将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分组等内容在课前布置完成,而在课堂上,重申问题后直接进入课堂讨论与总结。在讨论过程中,选取精干的小型案例。选取的典型小型案例需要具有知识性、启发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可以在一堂课内解决问题。之所以选取小型案例,因为问题过大,内容过于宽泛,学生收集资料时口标不明确,在讨论过程中难以深入探讨。而这种案例选取模式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资料,讨论比较充分,再配以教师的资料补充,能够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背景,促进了学生发言,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思辨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学习热情被激发,能够主动学习。

(四)实施小班教学,开展小组讨论

为了保证pbl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有效监管,pbl教学以小班教学为主,课堂讨论以小组形式开展。全班一般分为4-5个小组,每小组约5人。小组划分在课程开始之前完成,整个课程进行中基本不变。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合作程度,方便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允许个别学生根据讨论内容改换小组_但从实际操作看_很少有学生变动。

小组讨论过程包括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讨论题口分成两类:一类是各组讨论相同的题口,形成组内方案,再在组间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另一类是围绕主题,各组间站在不同角色立场上,分别提出应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广度。在正式课堂讨论时,教师重申问题情境及背景,组内小组成员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自行讨论,然后进行组间讨论,也可以根据情况再次组织组内讨论,通过组内和组间讨论交互的形式,各组内逐渐形成一致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各小组各推选一名成员分别进行汇报。而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各小组,引导讨论方向和控制讨论进程,但整个讨论过程中尽量不打扰学生的自行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汇报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解决学生遗留问题,为各小组打分。

pbl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我们在心理学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中,根据pb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pbl教学进行了改良。通过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结合,缩小pbl教学所占比例,引入分组讨论方案等方式,使改良的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具体数据另文论述)。今后将继续在案例编写系统化和教学考核等方而进行探索,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在心中的花篇六

;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被更多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新媒体技术以其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优势,在教育教学事业中表现出极大的作用,现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新媒体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应该更受重视,不断推广。

[关 键 词] 新媒体;心理学;教学

心理学属于比较特殊的交叉性学科,在现代生活中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所以对心理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改革升级。心理学教育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利用现在的新媒体技术为心理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实现教学模式的升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升的教学目的。

一、新媒体的特点研究

新媒体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媒体形式,而是除传统媒体之外新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主要依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移动、数字手段等实现信息交流的媒体。

(一)新媒体包含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信息更加便利的传播交流,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有更多的信息能够被快速传播,新媒体包含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同时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各种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二)新媒体更具传播快捷、信息互动性强的优势

四大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远远比不上新媒体,同时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信息的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体只能进行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的困境,能够实现信息的高效互动,进行信息的双向甚至多向传播,更有利于信息传播范围的扩大,也能够实现信息的全面性。

二、在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新媒体的应用探究

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教育教

学工作中的应用也能够带来很大帮助,心理学学科要求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新媒体的直观性以及海量资源能夠帮助心理学教学

工作的更快升级发展。

(一)有助于教学前期的资料准备工作更好地完成

在传统的心理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精力消耗较大,新媒体有丰富的资源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心理学教学资料的搜集,在心理学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新媒体的海量信息资源优势,能够实现案例的及时收集,同时能够进行资料的快速更新,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引导专业学习,所以心理学教学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很难激起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属于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太过枯燥,新媒体教学技术更加直观,有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所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引导学习,实现教学成效最大化。

(三)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心理学的知识比较复杂,只进行教师单纯的讲解工作很难实

现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认识掌握,新媒体表现形式多样,教师不仅能够通过黑板板书或者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还能够灵活运用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知识传授,增加了心理学知识输出量,同时新媒体更加直观性的表现形式能够减小学生的理解压力,思维更加清晰。

(四)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

专业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而不是使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学生要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这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很难实现,但是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下,能够通过学习平台的构建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心理学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发展。

(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育工作中心理学教学过于刻板,造成了学生心理学学习兴趣的丧失,新媒体应用于心理学教学工作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有学习平台的支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化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学习上的安排。

三、新媒体带来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

新媒体在心理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学工作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心理学教学模式上的改革。

(一)新媒体技术以其数字化、信息化的优势促进心理教学的创新

新媒体技术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数字化、信息化的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优势明显,现在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进行创新发展,这不仅是教育领域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新媒体的应用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教学技术创新,教育部门应推动新媒体的应用落实,促进心理学教学在新媒体支持下的创新。

(二)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的心理学学习情境

新媒体所能够发挥的教学作用,主要是能够依赖相关技术,实现知识的直观化展现,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发挥新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结论

心理学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重视教学工作的创新,现代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教学工作上的极大便利,应该进行不断地探索,最大化发挥新媒体在心理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