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陋室铭精品课件篇一
【篇1: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按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寓的理想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先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
现在你的眼前有两栋房子:一个是富丽堂皇的大房子,一间是茅草屋。你想要住哪里?(生:大房子)
如果住进豪华别墅的代价是讨好你厌恶的人,甚至违背良心做坏事;而住在茅草屋,你满眼是杨柳青青的美景,与三五知己好友交谈甚欢呢?你又会如何选择?
恭喜很多同学的选择,正是刘禹锡的做法。(引导看图)瞧!他正在陋室里自得其乐呢!(师板书课题:陋室铭)
2.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世称“诗豪”。(三)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写,其余书上铅笔标注) 2.按节奏,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字句理解、翻译
[提示]名:出名; 斯:这; 是:表判断;唯:只有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成语:目不识丁)
劳: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理解主要内容
1.解题:课题“陋室铭”是什么意思?(生:简陋的屋子)
介绍文体“铭”: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
(称颂功德的文字一般可在钟鼎或石碑上,如:逝者墓前会有?墓志铭
我们熟悉的,写在书桌右侧的激励文字是?座右铭)
2.“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自由读文章4-7句,批注:陋室有何特点?)
同桌讨论,并汇报,师板书:
环境清幽
陋室:交友儒雅
生活高雅
[过渡]“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何在?(文中找出主旨句)3.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刘禹锡也能自得其乐,他究竟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1)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当权。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看他是从朝廷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中,强迫他搬了三次家,一次面积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2)师生分角色扮演和州令、刘禹锡
出示:
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清幽雅致,真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刘:
问:你既没有丝竹,有没有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刘:
(1.生自读思考;2.师问生齐声答)
(3)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小组讨论,汇报:情趣高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
(五)探究写法
[过渡]了解到刘禹锡的“陋室”给寄寓的志趣,我们再来探究一下:文章是怎么写的?
1.抓住具体语句,小组讨论:
(1)刘禹锡借“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志趣,这种写法是什么?(2)写与陋室无关的内容,有何作用?
教师引导:刘禹锡借“陋室不陋”,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是什么写法?
按开头两句的格式,修改第三句,介绍“比兴”手法,找出比喻的本体、喻体
(六)布置作业
1.借某种植物、动物或者昆虫的特征,给自己你一则情趣高雅的座右铭。
(如:梅兰竹菊、蚂蚁、萤火虫......)
范例:每个人都是昆虫,而我是一只萤火虫。
疾风知劲草,让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附:板书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德馨
环境清幽
交友儒雅 安贫乐道、不慕名利
生活高雅
【篇2: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按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寓的理想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先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
现在你的眼前有两栋房子:一个是富丽堂皇的大房子,一间是茅草屋。你想要住哪里?(生:大房子)
如果住进豪华别墅的代价是讨好你厌恶的人,甚至违背良心做坏事;而住在茅草屋,你满眼是杨柳青青的美景,与三五知己好友交谈甚欢呢?你又会如何选择?
恭喜很多同学的选择,正是刘禹锡的做法。(引导看图)瞧!他正在陋室里自得其乐呢!(师板书课题:陋室铭)
2.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世称“诗豪”。
(三)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写,其余书上铅笔标注) 2.按节奏,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字句理解、翻译
[提示]名:出名; 斯:这; 是:表判断;唯:只有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成语:目不识丁)
劳: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理解主要内容
1.解题:课题“陋室铭”是什么意思?(生:简陋的屋子) 介绍文体“铭”: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
(称颂功德的文字一般可在钟鼎或石碑上,如:逝者墓前会有?墓志铭
2.“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自由读文章4-7句,批注:陋室有何特点?)
同桌讨论,并汇报,师板书:
环境清幽
陋室:交友儒雅
生活高雅
[过渡]“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何在?(文中找出主旨句)
3.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刘禹锡也能自得其乐,他究竟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1)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当权。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看他是从朝廷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中,强迫他搬了三次家,一次面积比一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2)师生分角色扮演和州令、刘禹锡
出示:
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清幽雅致,真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刘:
问:你既没有丝竹,有没有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刘:
(1.生自读思考;2.师问生齐声答)
(3)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小组讨论,汇报:情趣高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
(五)探究写法
[过渡]了解到刘禹锡的“陋室”给寄寓的志趣,我们再来探究一下:文章是怎么写的?
1.抓住具体语句,小组讨论:
(1)刘禹锡借“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志趣,这种写法是什么?
(2)写与陋室无关的内容,有何作用?
教师引导:刘禹锡借“陋室不陋”,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是什么写法?
按开头两句的格式,修改第三句,介绍“比兴”手法,找出比喻的本体、喻体
(六)布置作业
1.借某种植物、动物或者昆虫的特征,给自己你一则情趣高雅的座右铭。
(如:梅兰竹菊、蚂蚁、萤火虫......)
范例:每个人都是昆虫,而我是一只萤火虫。
疾风知劲草,让风来得更猛烈些吧!附:板书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德馨
环境清幽
交友儒雅 安贫乐道、不慕名利
生活高雅
【篇3:陋室铭(优质课教案)】
陋室铭
鄢陵县大马镇第三初级中学 李段齐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铭”这一文体的特点。
3、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4、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如有一个华丽的别墅,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 b、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2、解题:了解“铭”的特点: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下面,大家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所押的韵是什么?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韵(学生回答)
听老师朗读课文,并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a、识记生字词。幻灯片 8
b、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的投入等。划出朗读的节奏。幻灯片 9
辨音识字:(学生齐读)
读准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生翻译整篇课文。(教师点拨指导)
看着幻灯画面:齐读课文。
疏通文意: 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讨论、演板)重点词:
名:出名德馨:品德高尚丝竹:奏乐的声音 鸿儒:博学的人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重点句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宾语前置)
研读课文:(再读课文)弄懂下列内容: 1、作者怎样引出陋室?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比喻起兴山 仙陋室(比兴)水 龙 德馨
2、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主旨句)
不陋 惟吾德馨(学生回答)
3、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小组讨论)
居室环境高雅
陋室不陋人物交往高雅
生活情趣高雅
4、作者在本文提到古代名贤有何用意?(讨论作答)
自比古代贤人,希望也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5、“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提问)
画龙点睛,深化主旨。
6、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什么样品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小组讨论,总结)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托物言志
小结: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拓展迁移:
学完陋室铭之后,有同学写了一篇铭,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
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我辛勤。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
可以明事理,冶性情。
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
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
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作业: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请你学习一下诗豪刘禹锡,为你的家也描上一笔,用来表达一下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呢?
板书设计:
山仙 陋室 设喻引题 比兴 水龙 德馨
居室环境高雅 陋室铭 陋室不陋 人物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
引古贤以自况 反问点题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伟岸
陋室铭精品课件篇二
《陋 室 铭》
一、整体把握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关于本文的体裁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能把“铭”的体裁特点作简明介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有益。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李善说:“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此话有理。我们今天读《陋室铭》,也同样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2.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答:《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课文诵读指导要点示例
1.《陋室铭》
①铭是韵文,可以叫学生找出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第一层中,前四句是铺垫(先不提类比论证),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③第二层写“陋室”。“苔痕”二句写环境(可让学生说说环境的特点),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可问学生共写几件事),读时须一事一顿。六句中有虚笔(可让学生说,即“往来”句、“无丝竹”二句),虚笔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④第三层是结束语。“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末两句。可问学生:作者写这一层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本层也可用调侃语调读,要读得有点韵味。
⑤读毕还可以再问:“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互照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目的是以此贯穿全文,达到整体把握。
注:为保持铭文句式工整和押韵的特点,本文兼用意译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答:往来。
有相对 ?回答:无。
鸿儒相对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16.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