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 文化建设角度实用

2023年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 文化建设角度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0:46:02
2023年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 文化建设角度实用
时间:2024-03-20 20:46:02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篇一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预防恐怖袭击事件。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4、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5、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6、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

8、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9、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

10、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明·王夫之

11、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12、《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3、管理就是服务。

14、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6、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7、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18、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19、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20、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

21、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刘安

22、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23、为政之道,莫若至公。——司马光

24、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建设步伐。

25、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26、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

27、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28、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29、“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0、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31、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32、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33、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34、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35、“二为”方向: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6、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

37、《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39、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40、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

4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43、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44、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45、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杰弗逊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7、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格守为民之责。

48、稳定群众的情绪,听取群众的诉求。

49、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50、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51、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52、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5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4、官气正则民风清。

5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

56、格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57、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58、既要温饱,也要环保。

5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0、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

61、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

62、把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摆在首要位呈。

63、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4、污染减排指标考验政府责任。

65、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66、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6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6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9、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70、实现社会和谐需妥善处置冲突事件。

71、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明末思想家)

72、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7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74、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75、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7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77、拓宽民意表达的果道,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篇二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 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 (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 (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 (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篇三

提到申论作文,不少小伙伴就会认为是申论备考的拦路虎,比如论点找不准、不会论证、优化不足等。那么今天小编主要就文章论证说开去,手把手教你做文章论证。

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申论文章论证思路和普通议论文一致,即:

分论点段旨句+(过渡)+例证、理证+总结

第一步:回归材料(寻找与分论点相关的案例,1个或多个均可)

1.x市文化公园:最近,一则消息让x市居民颇为兴奋。一座包含超大的绿地,融合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面积近2平方千米的文化公园将在中心城区一块被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潜力板块”破土动工。专业人士认为,公园不只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实体,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

2.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s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地面能做的文章有限的情况下,布局地下空间利用,让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收到了居民、政府和参建单位都满意的效果。

第二步:分论点+过渡(解释分论点或强调分论点重要性等)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的基石,是幸福感获得的源泉。

第三步:直接运用材料案例简单分析(围绕案例、总结共性、启发等)

最近,一则消息让x市居民颇为兴奋。一座包含超大的绿地,融合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面积近2平方千米的文化公园将在中心城区一块被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潜力板块”破土动工。专业人士认为,公园不只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实体,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s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地面能做的文章有限的情况下,布局地下空间利用,让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收到了居民、政府和参建单位都满意的效果。这正是“化人”的生动体现。

第四步:回扣分论点

所以说,对一个好的城市公共场所而言,其塑造和养成不只在“造景”,更要借此“化人”,实现科学发展。

完整版: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的基石,是幸福感获得的源泉。最近,一则消息让x市居民颇为兴奋。一座包含超大的绿地,融合多种功能的文化公园将在中心城区一块被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潜力板块”破土动工。专业人士认为,公园不只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实体,同时也包含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s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地面能做的文章有限的情况下,布局地下空间利用,让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收到了居民、政府和参建单位都满意的效果。这正是“化人”的生动体现。所以说,对一个好的城市公共场所而言,其塑造和养成不只在“造景”,更要借此“化人”,实现科学发展。

第一步:回归材料(寻找与分论点相关的现状、原因、影响、观点等)

1.现状:景有了,可人没了

2.原因:x市的“根”,就在这些胡同里,在这里居民的身上。

3.影响:拿出黄金地块做公园,提供的是场所,面向的是全体市民,彰显的是城市价值。每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第二步:分论点+过渡(解释分论点或强调分论点重要性等)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无”并非没有的意思,而是之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建设内容,而往往因为其看不见、摸不到而被忽略,成为城市建设的缺失。

第三步:结合分论点,原因分析/影响分析

如今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快,花园小区里是人工河、老胡同旁边是酒吧街、商业中心里是林立的写字楼……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完善。但“景”有了,经济发展了,“人”却没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城市的根,是在居民身上,关注居民需求,是城市建设理念中亟需考虑的问题。

第四步:回扣分论点

未来的城市建设,应该回归人这个根本,调谐好有与无的关系,以人化城,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

完整版: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无”并非没有的意思,而是之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建设内容,而往往因为其看不见、摸不到而被忽略,成为城市建设的缺失。如今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快,花园小区里是人工河、老胡同旁边是酒吧街、商业中心里是林立的写字楼...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完善。但“景”有了,经济发展了,“人”却没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城市的根,是在居民身上,关注居民需求,是城市建设理念中亟需考虑的问题。未来的城市建设,应该回归人这个根本,调谐好有与无的关系,以人化城,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起源于元代的南平巷,房屋排列错落有致。闲静的氛围,清幽的古巷,熟悉的邻里,淳朴的古巷充斥着这片传统民居,而今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份传承了千年的宁静就此被打破。灯红酒绿的商铺,陌生疏远的行人,穿梭不停的车辆让原本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变得手足无措。生活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面对不再熟悉的古巷,传统的文化气息已经被商业模式同质化,人们不得不选择离开……正如居住在高档小区的李奶奶却没有幸福感,城市盲目改造景色,却不想早已物非人非,忽视了人这一城市发展的根本,忘却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后变的空人空城,城市建设谈何发展,城市建设何在。城市中的人们从有到无,是应引起反思,城市建设应注重人性理念,转变从有到无的局面。

城市建设更应践行“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化人”。城市建设的“无”并非没有的意思,而是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建设内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没有沿着传统的循序渐进的路线,而是大跨步的往前。所以现实中,出现了很多重经济,轻民生的现象:北京大雨、聊城兴建伪文化建筑、还有更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少城市现在都在为过去的“重有甚于无”买单。商业要发展,经济要发展,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城市的根,是在居民身上,关注居民需求,是城市建设理念中亟需考虑的问题。未来的城市建设,应该回归人这个根本,协调好有与无的关系,以人化城,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


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篇四

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

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房玄龄)

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6.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7.其身正,不令虽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

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论衡》)

9.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xx)

10.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xx)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xx)

3.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xx)

4.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xx)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

3.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xx)

6.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xx)

1.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xx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说到文化的多样性时引用此句)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xx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对文化多样性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xx)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篇五

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大臣法,小臣廉。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但立直标,终无屈影。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篇六

开头

文章写作是申论考试中的重中之重,而文章开头关乎考官对整篇文章的第一印象,所以写好开头至关重要。文章开头的起笔应开门见山,有力量、有气魄,要独具特色,如“凤头”一样短小、漂亮,令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

写好申论文章的开头,主要应把握“有吸引力”、“快速切入主题”这两个核心要求。开头方式主要有:紧扣题目式、铺陈开来式、分析论述式、实例导入式、引经据典式、妙用修辞式几种。

(一)紧扣题目式

对于给定话题的文章写作题,即题目给出文章写作的话题(一般是给出给定资料中的一段话,或者是限定某一则资料)要求结合对这段话或者资料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写一篇文章。对于这类题目,考生在具体行文中,必须在开头部分对题目中出示的话题加以引述、阐释,而后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此,既紧扣题目要求,彰显写作的严谨性,又能大大降低文章跑题的嫌疑。

【示例】

题目:“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2012·国家·省级·第四题)

给定资料: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2012·国家·省级·给定资料7节选)

文章开头: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分析】

题目要求以“给定资料7”中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那么,具体行文中就应对这段故事加以简要概括、分析。示例文章开头部分首先强调了道德的重要作用,而后对题目中所说的感人故事加以概括,并由此自然引出了社会公德话题,实现了“紧扣题目”。

(二)铺陈开来式

即先交待问题产生的背景,首先肯定成绩是主流,随后话锋一转,指出总体上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有什么影响或危害,解决的必要性、迫切性,最后是简要阐述如何加以解决,提出总体思路。此所谓“开门见山,落笔扣题”。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种开头方式必须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提炼出文章的论点。

【示例】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命脉》)

【分析】

文章开头先指出了土地的重要性,而后笔锋一转,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土地征用问题,分析其影响、危害、解决问题的意义,最后提出方向性的对策思路。

(三)分析论述式

在一些情况下,直接对问题进行深入论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办法。但是,要注意分析的深入性,忌浮于问题表面,泛泛而谈。

【示例】

能源是维系经济生产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是当代人们生活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的“血液”,是驱动当代社会正常运行的“生命线”。毫不夸张地讲,能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命脉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这一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解决好能源问题的重视和决心。(——《能源安全是经济的命脉》)

【分析】

文章开篇即深入分析了能源及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上来即可吸引读者的注意,引人警觉,此外也显得目的明确,直奔要害,给人简明直接的第一印象。

(四)实例导入式

举实例作为文章的开头是申论文章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例子可以是给定资料中的,也可以是资料以外的世人皆知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实效性强的分析吸引考官注意,达到“借题发挥”、衬托主题的作用,强化表达效果,加强论证力量。举例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要有对这一事例的评价,把事实、数据等例子同分析评论结合起来,做到用例恰当、说理透彻。

【示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问题也随之纷至沓来。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到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倒塌,从焦家湾大桥垮塌到云南省临沧市遮奈水电站坍塌事故,这些层出不穷的事件无不透露出我国现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着重大的质量问题。(——《工程质量之任重于泰山》)

【分析】

把反映同一个主题的时事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并作出相应评价,指出这些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最后自然而然地论述文章的主题。这既吸引了眼球,也体现出作答者对时事的高度关注,无疑会让阅卷者刮目相看。

(五)引经据典式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俗语、谚语,引用名人如领导人、专家学者的权威论述、党和政府文件等来作为申论文章开头部分的一种表述方式。这种开头方式能大大增强文章的文采,迅即吸引阅卷人注意并博得好感。但需强调的是,引用不能牵强,一定要恰当、直接,使引用的部分与文章有机的融为一体。

【示例】

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

【分析】

文章开头采用了“引言式”。引用了唐朝诗人杜甫《水槛遣心》和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诗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六)妙用修辞式

修辞引题是指文章开头采用对比、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引出或阐述文章论题。使用修辞引题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修辞方式时要尽量朴实,不可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贴合申论文章真实、严肃的效果。

【示例】

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在物质横欲的现代都市,房价飞涨,工资永远跑不过物价,贫富差距更大,人民的信念在逐渐被磨灭。人大会议传来“民生”的呼声让百姓心中的信念又获得了重生。(——《关注民生重拾信念》)

【分析】

文章开头先后使用了两处排比,生动而鲜明地强调了信念的重要性;随后笔锋一转,指出人民的信念在逐渐被磨灭,对比之下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重拾信念的重要性;开头到此并未结束,而是出现了“二次转折”,指出“人大会议传来‘民生’的呼声让百姓心中的信念又获得了重生。”,既点出了民生话题,又将开头落在了积极的基调上。

结尾

申论文章的结尾要求完整简洁且要言之有物,要做到言简意赅又能完整地表达文章的意思,切忌空喊口号,无实质内容。

结尾方式可以有:照应总论点、总结分论点、展望号召式、借用名言式等。

(一)照应总论点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是对提出总论点的标题或开头进行回顾、照应,以达到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目的,是最常规的一种结尾方式。

【示例一】

标题:从黄河精神中汲取民族前进的动力

结尾:不断认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是中华儿女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需要,也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黄河精神,为民族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和用之不竭的强大动力。

【分析】

文章标题强调了黄河精神对于促进民族前进的积极作用,结尾紧紧围绕标题展开论述,再次强调、深化了大力弘扬黄河精神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点明主旨,深化了主题。

【示例二】

开头:一种精神,穿越时空,辉映未来。包容、博大、拼搏、进取、团结是对黄河精神的一种阐述,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就是要使九州大地河清海晏,黄河两岸河图再现。

盛的大好局面而奋斗!

【分析】

文章开头点出了黄河精神的内涵,继而点出了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这一总论点。结尾处再次重申了此论点。

(二)总结分论点

即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结尾方法,通常是对论点,尤其是对分论点的总结。需注意的是,对分论点的总结不是对分论点的混乱堆砌,而应对分论点进行适当加工。通常,这种结尾方式是分论点与意义的杂糅表述。

【示例】

总论点:汲黄河文化力量建共有精神家园

分论点:弘扬黄河精神,要挖掘黄河文化资源,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弘扬黄河精神,要更新治黄理念,真正按照自然规律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弘扬黄河精神,要注重文化创意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让人民群众在感受黄河景观中接受精神洗礼。

结尾:黄河精神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财富,将为民族发展提供永恒的精神动力。只有明确“弘扬什么、怎么弘扬”,才能使黄河精神代代传承。从挖掘文化资源、更新治黄理念、注重文化创意这三个方面努力,有利于促进黄河精神的弘扬,使之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分析】

结尾先分析了黄河精神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利用精要罗列分论点的方式进行总结式写作。

(三)展望号召式

就是在采取措施解决文中问题并取得效果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升华文章的主题,一般采用感叹、反问等句式加重语气。

【示例】

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

【分析】

此段在号召从理念、思想、精神层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基础上,顺势展望出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简明有力,不乏感染力。

(四)借用名言式

即引用名言警句,并将其恰当地与文章的中心论点紧密联系起来,在增强文采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示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不忍想象一钩残月从布满垃圾污物的海平面升起,使古人诗句的意境空余一个苍白的回忆。要让后人看得到古人描绘的美景,眼前就要从我们手中做起,让海洋恢复健康,成为我们可以相依而生的永恒家园。

【分析】

结尾引用诗句,从张九龄《望月怀远》的诗意中加以引申,对海洋污染持续恶化的未来展开联想,语言表述生动,意境幽远,引人深思。

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篇七

一、民本类名言警句

1.古人说:“民为邦本。”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4.政之所兴,在利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5.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6.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9.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10.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

1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民生类名言警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

3.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4.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郑板桥

5.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

三、教育类名言警句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教育是立国的根本。

四、诚信类名言警句

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2.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3.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英国散文家

4.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国无信则危。

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五、廉洁类名言警句

1.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宋]司马光

2.言廉为虚,行廉为实,身廉为标,心廉为本。

3.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陈毅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5——诸葛亮

6.廉者,民之表也;贪者,官之贼也。—— 包拯

7.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六、节俭类名言警句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2.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无名氏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

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曾国藩

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6.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七、创新类名言警句

1.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英国]布莱克

2.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塔雅娜

4.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

6.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但 丁

7.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九、关于行动方面的1. 心动,不如行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不离开海岸线,永远也发现不了新大陆。

3.只要是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4.鲁迅先生所说:要做就做,与其明年喝酒,不如立刻喝水。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6.言语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十、其他类名言警句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阐述坚定的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咬定青山不放松,始得人间满园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阐述希望的憧憬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阐述实践的可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阐述和谐的社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阐述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阐述困难

我们不能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如果为错过星星而哭泣,也一定会错过月亮!

不能接受失败和直面失败的人,永远也不能成为生活中的真正强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申论文化建设名言警句篇八

一篇好的申论文章,在茫茫试卷中一定要紧紧抓住阅卷者的眼球,做到吸引阅卷者目光,文章开头结尾更加清晰有效。所以,小编简单总结几种开头结尾示例,供大家参考。

1.经济——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近期关键热词。从创新创业风靡全国开始,直到“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越来越多年轻人搭乘“优化营商环境”的快速列车,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可这辆“快车”也有载不动的“许多愁”:商业侵权、恶性竞争、简政放权落实不力……人们开始反思该如何解锁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快车”。实际上,最佳的状态是提供政策红利,优化营商环境。

2.政治——慎独

《礼记·中庸》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 ” 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的方法。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要勤俭修身,无论是对普通人还是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来说, “ 慎独 ”都是应该有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只有做到“慎独”,才能抵制住诱惑,在小事小节上坚守底线,在大是大非上毫不动摇,才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慎独”是为人处世立身的基本原则,是衡量人格的标尺。

3.社会——国民素质

中国经济一路突飞猛进,高唱凯歌,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攀升,民生改善、创新型企业不断发展,但是仍随处可见随意插队、脏话满天、肆意毁坏公共设施、还有托人找关系好办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民众道德水平一般,国民素质低,长此以往会严重伤害了社会风气和国家形象,不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及时提升国民素质。

4.文化——文化输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多年风雨路,经济发展一路突飞猛进,势如破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仍然存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差现象,更有甚者部分西方媒体盲目歪曲中国的新闻屡见不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从“五四运动”后一味地重视文化的“引进”没有同样重视文化的“输出”,导致现在没有办法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形象、损害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我们要重视文化输出,扬好中国文化之帆。

5.生态——海洋的开发和保护

《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这是在强调适度思维,告诫我们事物发展中要注意适度原则。海洋的开发和保护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味开发和利用海洋,就会出现很多盲目开发,导致污染海洋水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果;而如果我们只注重保护海洋同样会出现海洋资源的浪费,区域经济发展单调的结果。事实证明,我们要统筹海洋的开发和保护,要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1、经济——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发展可以切实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能够在新时代的当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民生优化。而经济发展提升必不可少的就是要优化营商环境,关系到整个国际经济发展的进展和速度。……(分论点),我们才能真正让“中国速度”体现在方方面面,让百姓感受新时代的新中国。

2、政治——慎独

《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关注个人道德层面的修养,只有我们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分论点)坚持“慎独”,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成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好干部。

3、社会——国民素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国民素养的提升亟不可待,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尽快提升国民素养。……(分论点)。只有我们坚定信心转变国民素养,才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承担起历史给予我们的任务,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

4、文化——文化输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要向世界传递一个全面而又真实的中国,要加大文化输出的力度,通过……(分论点)定然会事半功倍。只有我们重视文化输出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让中外文化交流处于更加平等的对话中,可以更好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屹立于世界之林。

5、生态——海洋的开发和保护

在世界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我们开始从对陆地勘探转向对海洋的探索,……(分论点),可如何做好既坚持海洋的开发又兼顾海洋的保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看来,更值得每个人深思。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既要遵守事物发展规则,也要兼顾时代发展要求,才能造福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