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破齐之战是哪一集 韩信破赵之战原文 文言文篇一
武则天身边一共有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上官婉儿,另一个就是狄仁杰。
在人们的一贯印象里,狄仁杰是个神探,审理案件很厉害,其实他还有一项特别厉害的能力,那就是解梦。
古人相信,每个人做的不同的梦都有不同的征兆,有的是好梦,有的则是恶梦。
女皇帝武则天就做了一个特别奇怪的梦,正是因为太奇怪了,所以武则天就专门召擅长解梦的狄仁杰进宫,替她解梦。
武则天到底做了什么梦呢?狄仁杰又是如何替她解梦的呢?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时武则天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并把这个打算告诉了宰相和一小部分朝廷重臣,狄仁杰也在这批人当中。
对于此事,狄仁杰的态度十分明确,他对武则天的原话就是“若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
庐陵王就是武则天第三子李显,即唐中宗。此事不光狄仁杰反对,几乎没几个人肯答应,于是武则天大怒,没过多久就做了怪梦。
关于这个梦,史书有两种说法。
一说武则天梦见自己下双陆,这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棋盘游戏,可她在梦中却怎么也不能赢。
武则天心思玲珑,可是下棋高手,怎么可能赢不了呢?所以,睡醒后就召见了狄仁杰,让狄仁杰解梦。
狄仁杰说:“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老天爷的警示,天子乃是天下之根本,动了根本,天下危矣!”
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梦到了一只大鹦鹉,但是这只鹦鹉不知为何被人折断了双翼。
狄仁杰解此梦时,说:“陛下姓武,鹦鹉指的就是陛下。鹦鹉被这段双翼,双翼指的就是二子,陛下如今只剩下庐陵王和相王两个儿子,只要起复二子,双翼才能振作起来。”
当时,正是武则天下决定的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大唐江山从此以后就改姓为武了。
狄仁杰是武则天最宠信的大臣,他的话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听完狄仁杰的话,女帝陷入深思,这时,狄仁杰又说:“太宗经历腥风血雨才得来的天下,传于子孙,而先帝又将两位皇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李家的天下移交给外姓?况且,姑侄和母子比起来,哪个更亲?臣还从未听过哪个皇帝将姑姑配享宗庙的呢!”
武则天虽不满狄仁杰反对立武三思为太子的事,却觉得狄仁杰这一番话说得很有道理,令人醍醐灌顶。
后来,武则天命人悄悄把李显接回洛阳,并第一时间把消息透露给狄仁杰,说:“朕现在将太子还给你了。”
不久之后,李显被迎回宫中,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按理说,狄仁杰救了李显,救了李氏江山,是大功臣,可李显却对他稍显凉薄。
但不论如何,狄仁杰挽救李氏大唐之功是不可磨灭的,而他为百姓所做的事也是流芳百世的,他是大唐最传奇的神探,是大唐最有魅力的宰相之一。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破齐之战是哪一集 韩信破赵之战原文 文言文篇二
赵充国
西汉汉宣帝在位时期,匈奴勾结羌族各个部落一起侵犯西汉边境,宣帝为此苦恼不已,派军镇压却损失惨重。
这时,朝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辛武贤等人认为应该派军武力镇压羌族与匈奴,但赵充国却坚持认为此举不妥,他认为羌族有很多部落,并不是所有部落都是真心实意作乱 的,他们很多是受到了胁迫,不得已而为之,对于这类人应该宽恕他们,让他们将功赎罪。对于主谋,那才应该严惩!
宣帝也不知该听从谁的意见,最后他将这二人的不同看法告诉群臣,让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大部分人都认同辛武贤的看法,与赵充国的意见完全相反。
宣帝得到答案以后就立刻封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让他们二人迅速带领军队去平乱。同时,宣帝还指责战事一线的赵充国,责怪他迟迟不肯发兵,不顾念国家开支和士兵艰苦,他通知赵充国,称他已经采纳了辛武贤的建议,还命令赵充国即可发兵去辅助辛武贤,希望能扰乱敌军。
宣帝认为,只要自己按照辛武贤说的去做,这次战争就一定能取胜。但是赵充国却深深的明白,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赵充国虽然受到了宣帝的指责,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看法,坚持不肯发兵,还回了宣帝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赵充国认为自己的预料是不会有错的,只要能让国家安定太平,就只能见机行事了,所以他没有听从宣帝的诏令,而是上书承认自己的过错,但实际上却并不肯让步。赵充国的坚持不是没有作用,他再一次上书向宣帝陈述发兵攻打羌族的利害关系,这一次宣帝和很大一部分大臣都被他说服了。
最终,宣帝采纳了赵充国的计策,将羌族一事全权交给赵充国。
赵充国先是带领军队来到了先零羌部落的所在地。这个先零羌一直驻扎在一个地方,守备松懈,汉军突然来到,令他们猝不及防,情急之下他们丢弃了车辆辎重,轻装渡过湟水。
赵充国本意就不是将他们全部杀死,况且那一路道路险峻,因此他只是带兵在后面慢慢驱逐这支羌族部落。先零羌的人光是渡过湟水时就溺死了数百人,另外又有投降和斩首的五百多人,赵充国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十万多头马牛羊,四千多辆战车。
之后,赵充国带领汉军继续深入羌族地域,他严令禁止士兵烧毁羌人的住所和损害羌人的农牧,羌人知道这一消息非常高兴,他们说:“汉军果然不会杀我们。”羌人头领靡忘派人告诉赵充国,说愿意把他们侵占的西汉领土都还给西汉。赵充国刚刚收到这一消息,谁知那羌人头领靡忘竟然亲自来归降讲和。
赵充国好酒好肉的招待了靡忘,他告诉靡忘,说西汉朝廷对如何处置他们还有争议,很多人都不打算放过他。但是赵充国又说,他知道有人是被胁迫才攻击西汉的,对这次羌族侵犯西汉边境的人,他是坚持区别对待的,主谋就应该严惩,胁迫者可以从宽处置。
恰好此时,宣帝的诏书到达,宣帝下令对靡忘用将功赎罪来论处。有了宣帝的旨意,靡忘也不担心受怕了,在他的带领下,羌族大多选择了归顺而不是继续作乱,也就是说赵充国几乎是不用出兵救平定了羌人之乱。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破齐之战是哪一集 韩信破赵之战原文 文言文篇三
黑将军花云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不少,但真正成功的却没几个。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农村放牛娃,一路走到九五之尊的位置,确实令人敬佩。但起义的成功,却并非朱元璋一人的功劳。
朱元璋有功,但跟随他的贤臣良将更有大功。像常遇春、徐达、刘伯温等人,都是功臣谱上一等一的功臣,为后人所熟知。
其实陪朱元璋一路走来的功臣,又何止只有这些为人熟知的人呢?有活到统一天下的,更有早早就战死了的。本文为大家介绍的黑将军花云,便是在对抗陈友谅的时候战死,但他对大明的贡献却不小。
花云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但不是真正喜欢明朝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可能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大约在1353年的时候,花云带剑找到了朱元璋。当时元末群雄四起,花云选择了朱元璋。而朱元璋见他一身肌肉,武力过人,确非常人,于是花云刚加入起义军 ,就得以领兵打仗。“身高七尺,面貌奇伟粗黑,骁勇善战,臂力过人,无人能敌。”
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花云跟在他身边。半道上遇到几千贼兵,花云当即提剑杀去,横冲直撞直将敌阵冲乱。一进一退,敌军死伤不少,等到花云下一次杀进去,纷纷叫道:“这个黑将军太猛了,不可挡其锋。”
有花云这样的猛将,后来朱元璋大军前来,一举拿下滁州城。而花云因为此次出色表现,成为朱元璋近身护卫,后又为禁军总管。
花云过马驮沙的时候,遇到几百个绿林人拦路挑战。花云且战且走,大战三天三夜,将这些大盗们都给杀了。
花云为枢密院院判的时候,受命前去宁国。大军陷在山里八天,盗贼们相互勾结阻拦道路。后来花云手提长矛冲入敌阵,杀得敌军的大乱,自己却未中一剑。
因为有这些良将的辅佐,朱元璋仅用6年的时间久攻占了江淮一片大片的土地。后来花云留任当涂,陈友谅突然袭击。
当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城中手守兵却仅仅只有几千。是战是退?花云选择了战斗,誓死守卫当涂。
他带领士兵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烧毁浮桥。准备工作妥当了,陈友谅也来到了。陈友谅率战舰前来,士兵远超当涂城中守兵。
花云站在城墙,奋力厮杀,浑身染满鲜血,守住了第一波进攻。战后清点人数,发现战死千人。而陈友谅军队却源源不断前来补充,三天三夜之后,已是穷途末路。
命运弄人,黄梅时节,长江上游暴雨倾盆。本来加固的城墙,瞬间减少数尺。陈友谅命己方战舰齐齐对准城墙,船尾堆石头,使得战舰船尖高高翘起,与城墙持平。
当涂城于是被攻下,花云被擒。陈友谅本来想要招降他,却得来花云破口大骂,直言陈友谅不是朱元璋的对手。等到大军一到,所有人都粉身碎骨。
说完后还挣开了捆绑的绳索,夺过武器大杀四方。陈友谅大怒,命人万箭齐发。花云被射了个对穿,死之前仍高声喝骂不止。
而花云的夫人郜氏在战斗最紧急的时候,将孩子托付给贴身侍女孙氏,嘱托她护这个孩儿周全,留住花家血脉。而她自己,却在城池攻破的那一刻,自尽身亡,全了忠义气节。
孙氏后来带着孩子侥幸逃脱,吃尽苦头,最终来到朱元璋跟前。朱元璋记着花云的忠义,收抚遗孤,赐名花炜。而令人感动的是,花炜长大之后来到他父亲战死的地方,当了知县。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破齐之战是哪一集 韩信破赵之战原文 文言文篇四
吕雉
千百年来,世人给吕雉贴上了“毒妇”的标签,她将刘邦生前宠爱的戚夫人制作成人彘的手段的确非常恐怖,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却在她临朝称制的时候,放过了一个公然反抗她的臣子,这是为什么呢?
汉高祖刘邦病重的时候,吕后曾经问过刘邦一个问题:“你若就这么死了,相国曹参的年龄也大了,我们的儿子刘盈又为人懦弱,国家该交给谁呢?”刘邦想了想慢慢说到:“王陵是接替相国曹参的最佳人选,虽然我和他有些小过节,但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王陵此人秉性耿真,质朴少文,我看他有些过于憨直了些,必须让处事圆滑的陈平来辅佐他才好。”
刘邦去世以后,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吕后临朝听政,把持着朝政大权。汉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去世,接替曹参相位的正是王陵、陈平二人。
吕后掌权以后想要封吕氏一族的人为王,遭到了王陵的强烈阻挠。王陵认为,高祖在世的时候曾经和他们有过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吕后要让吕氏的人称王,违背了约定,所以不可以这样做。
按照吕雉的脾气,王陵本该大难临头,但是后来他却升了官,简直不像吕雉以往的行事风格!
王陵公然反对吕雉,吕雉当然是不高兴的,朝廷不止王陵一个丞相,当时王陵是右丞相,而左丞相为陈平。吕雉就问陈平对她封吕氏为王的事有什么看法,陈平说:“高祖建立了汉朝这个国家,所以要让他的子孙亲属称王;现如今是太后临朝称制,太后想要让自己的亲属封王,也无不可。”吕雉听完陈平的话大喜,于是立刻着手封诸吕为王的事。
后来,王陵质问陈平:“当年高祖对我们所说的话你都忘了吗?还是说当时你不在现场没有听到?如今你们违背高祖的本意,将来有何面目去地下见高祖?”陈平不以为意,他自有打算。
吕雉分封诸吕的时候,打算绕过固执的王陵,索性就封王陵为太傅,让他位尊于丞相,却失去了实权。一个拔了牙的老虎,还是老虎吗?
王陵失去了权力,就是一个朝廷放在那里的摆设罢了,他气吕后,也气自己没能阻止吕后,最后干脆辞职不干了,回家以后整日闭门不出。吕后八年,王陵才去世。
吕雉为何不杀王陵?这是根据当时朝堂上的局势不得已做出的选择而已,吕雉想杀王陵却不能杀。王陵是跟随高祖建功立业的开国功臣,在朝堂上属于元老级别的臣子,本来吕雉一个女子临朝听政就已经触怒了那群老臣,若是她再杀了王陵,那么陈平、周勃等老臣必然会联合起来反抗她的统治,到时候得不偿失,她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王陵知难而退,自己放弃。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破齐之战是哪一集 韩信破赵之战原文 文言文篇五
左宗棠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湘军将领,同时也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曾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晚清回乱,收复新疆,为晚清安定做出重要贡献。所以后人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是晚清一位非常硬气的将领,常年的军旅生涯和四处作战,养成了他刚烈正直的性格。这也使得他在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表达出强硬的态度。
他大概是四大名臣中,面对外危内乱最硬气的将领。也正因如此,他与李鸿章互相看不顺眼,以二人为首分别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大功,而出征新疆也是他和李鸿章最大的矛盾之一。同治三年,太平天国等内乱波及新疆。新疆许多地主豪强趁机而起,出现了占地为王,割据混乱的局面。
新疆豪强想要趁此机会霸占新疆,而沙俄则抓住机会,迅速入侵,同治十年伊犁落入沙俄之手,新疆也脱离清政府的管制。
同治十二年,左宗棠致信总理衙门,表达出想要出兵的意愿。晚清政府因为连年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以及各种赔款条约,国库空虚。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谈到出兵,势必就要说到军费粮草。清政府本来就头疼,从哪里调拨军费给左宗棠,用以收复新疆。这边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台湾,又是一个大缺口。
左宗棠请求拨款收复新疆,那边李鸿章也上书请求拨款,加强海防。这些事儿堆积在一起,钱就那么多,由此引发了“塞防”和“海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塞防,以日本为假想敌,加强海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四川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放弃海防。
左宗棠则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如果放弃塞防,那么英饿军队势必会趁势继续进攻,那时候不仅不能将兵马粮草调拨海防,反而会形成牵制,军队疲于征战。
经过朝议,最终同意了左宗棠出兵新疆的决定。但是在军费方面,清政府却捉襟见肘,最后只从户部拿出了200万两银子,各省协饷300万两,总计500万两。
500万两白银放在现在来看,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是用以支撑一支军队,却实在不够。如果不能保证粮草,士兵饭都吃不饱,又该如何打仗还得打胜仗呢?
左宗棠最后出征了,并且还胜利了,自然就说明军费问题得到了解决。解决这问题的,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
钱不够怎么办?就和今天大家买房贷款一样,当时军费则是洋行借款。借款就需拿东西抵押,而且当时借款困难,连亲王都难向银行借出钱来,胡雪岩做到了。
从一个药铺小伙计到晚清巨商,胡雪岩的成就不仅在经商天赋,更在于各方人脉。所以胡雪岩最后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
这笔巨大的款项,最后解决了西征军费问题。为了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他还个人无偿资助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使得士兵免受水土不服之苦。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胡雪岩,那么左宗棠西征不可能成功,如今中国的版图肯定会少一部分。
不管是左宗棠还是胡雪岩,都是后世人应当尊敬赞誉的存在。
古代战争故事:韩信破齐之战是哪一集 韩信破赵之战原文 文言文篇六
年羹尧
《清史稿》记载:“三年二月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联珠。”这次天地异象,发生在雍正朝。在格外敬畏神灵的古代,天地自然异象,往往都被视为神灵的警示或者预告。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在古代绝对是祥瑞之兆。对于国家出现这种祥瑞之兆,最开心的莫过于一国之君了。毕竟天降祥瑞也就意味着他这个君主当的不错,得到了老天爷的认可。
而雍正帝登基前经过了激烈的夺储之争,登基之后又流传有他皇位来得不正的说法。这次日月合璧的祥瑞,对于雍正来说有很大的政治意义。除了雍正帝之外,这次异象还对另一个人影响很大。
这个人就是雍正朝权臣年羹尧,而与雍正帝不同的是,这次异象之后他迎来的却是祸事。我们都知道雍正帝以92条大罪赐年羹尧自尽,又与这异象有何干系呢?
天降异象,官员们自然要大拍皇帝马屁。不管是否相信天降祥瑞与君主治理国家有关系,为了讨好最大的boss,就必须说感谢皇帝陛下用心治理国家,所以上天有感降下祥瑞。
虽然年羹尧权势滔天,但到底也只是一介臣子,自然也要上表拍雍正帝马屁了。而他的马屁,最后却给自己惹来了祸事。
年羹尧上表说陛下爱民如子,勤于政事,是励精图治的明君。而在夸赞的语句中,年羹尧用了一词“朝乾夕惕”,坏就坏在他写错了,将词语颠倒写成了“夕惕朝乾”。
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这绝对是一个好词,但关键是年羹尧将它写错了。
雍正帝看了一下子就不开心了,说年羹尧就是不想将这四个字用来形容自己,所以故意写错。说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然后他就清算了年羹尧,年羹尧的结局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年羹尧的贺表字迹潦草,还出现了词语错误的情况,严格来说的确对皇帝不敬。但这只是一个导火索,雍正帝早就看不惯年羹尧了,清算年羹尧也不仅仅因为这一件事。
早在雍正二年,雍正帝就已经下定决心铲除年羹尧的势力。否则不会给忠于自己的大臣和站位不明的朝臣透露风声,让他们离年羹尧远一点。而他之所以治理年羹尧,更多的还是因为年羹尧功高盖主,专权谋利。
年羹尧因为对雍正帝继位有从龙之功,所以雍正帝上位之后他权势暴增。历来功高盖主之辈,下场都不怎么好。年羹尧却不知收敛,气焰极其嚣张。
他在朝廷大肆打压异己,培植亲信。但凡与他交好,或者给他送了巨额贿赂之辈,都能在他的安排下仕途更进一步。而与他不是同道中人的,则会被年羹尧拉下马来。如此行为,谓之“年选”。
当官员将升迁之事寄托在臣子身上,而不是皇帝身上的时候,皇帝还能无动于衷吗?特别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之后,围绕在年羹尧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政治小集团,雍正帝更不能忍了。
利字当头,事关自己君权的独尊,雍正帝自然不会想到年羹尧多年来对自己的辅助了。插手官员升迁,不敬、贪污种种加起来,最终使得雍正帝对年羹尧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