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地质学实训报告26篇(大全)

地质学实训报告26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4 21:15:03
地质学实训报告26篇(大全)
时间:2023-04-14 21:15:03     小编:zdfb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一

通过实习,能够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基本掌握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各种会计核算的方法。能够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业务处理相结合,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年7月14日—— 20年7月25日

本校田家炳楼615实验室

1、建账。根据所给资料给每个账户开设账页,并将期初余额过入各个账户。

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所给的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相应的账户,并在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4、试算平衡。按照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方法,对账簿记录是否正确进行检查。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基本无误。

5、编制财务报表。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此次实训,使我在会计理论直接指导下具体掌握会计操作的基本循环过程和方法,将会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此次实训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我的独立操作能力,知识的根也扎得更深。现将我在此次实训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介绍如下:

1、 在设置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三种账簿过程中,对于总账是对日记账、明细账的综合和控制,日记账、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进一步细分有了实质性的认知。

在启用会计账簿时,知道了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在账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字和单位公章。

刚开始做账时,我总是把余额忘了写入账簿,要不就忘了写上借贷方向,经过实训明折了在建账的时候,首先应该将一级科目名称写在账页的右上角“编号” 处;其次,将该账户:年1月1日的期初余额写入第一行的“余额”栏内;然后,在“余额”栏的前面写上余额的方向“借”或“贷”;并在第一行的“摘要”栏写上“期初余额”。同时,在“年月日”栏内写上20年1月1日。

而在设置日记账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中是为节约费用,些次实训采用活页式账簿代替)。对于多栏式明细账则是针对管理上需要了解账户中具体构成项目的账户所采用的账簿,按管理分析需要设置详细分析栏。多栏式明细账账而的第一张的第一面不用,从第一张的第二面开始使用。第一张的第二面(即左页)与第二张的第一面(即右页)连起来使用。在账页的“方分析”处的内写上“借”“或贷”,账户需要设置的分析项目写在 “方分析”的下一行的专栏内。最后登记期余额。

在全部总账与明细账建立完成后,总账期初余额与明细账期初余额之和应核对相符。

2、 深刻理解了填制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依据记账规则对原始凭证内容所作的技术处理,将原始凭证转化为会计语言,以便于记账、算账、查账和保管。实训采用的是通用记账凭证,一笔业务填制一次记账凭证。通过实训懂得了填制的方法:要细心填制记账凭证各要素。日期填制的是业务处理的日期。摘要填写的是业务的内容。借方科目的一级科目、二级科目、金额和贷方科目的一级科目、二级科目、金额是根据业务内容进行思考后填写的。最后一行填写金额栏的合计数,并在合计金额的前面加上表示人民币的“¥”符号。将金额栏的空行划线注销。记账凭证号:第一笔业务的凭证号为1号,第二笔业务的凭证号为2号,以此类推,按业务顺序连续编号(如果一笔业务现实性有两页及以上的记账凭证则编分数号,例如本实训的50又1/2,50又2/2)。附单据张数:填写记账凭证所依据的原始凭证张数(本次实训略)。最后,将原始凭证按一前一后的叠放顺序(靠左靠上对齐)粘贴在记账凭证的左上角(如原始凭证的长宽超过了记账凭证的长度和宽度,则需向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的空间折叠。在实训中我注意到,折叠部分不能与左上角的装订处重叠,以保证原始凭证可以翻开查看)。编制完毕后,要在凭证下方的“制单”处签章(签名或盖章)。

3、懂得了登记账簿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在登记日记账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根据有关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款或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即将记账凭证上的日期、摘要、借方(贷方)发生金额等信息一一抄录到账簿的相关栏目中。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章,同时在“√”栏填上符号 “√”,表示已经过账,以避免重复过账,并在每天终了的最后一笔业务的余额栏计算出当天的余额。

(2)在登记明细账时,知道是根据有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可以每天或定期登记。

4、在编制全年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表)的过程中,我深刻明白了做会计的辛苦和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这是要根据全年的记账凭证,按照相同的一级科目(总账科目)归类加计金额,并试算平衡,据以登记总账。我把学到的编制步骤总结如下:

第一步,在工作底稿上将本月记账凭证中涉及的总账账户逐个开设“t”形账户,然后将本月记账凭证上有关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按凭证号顺序摘录到“t”形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排列。

第二步,汇总计算出每个“t”形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

第三步,将工作底稿上的每个“t”形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填入科目汇总表中。

第四步,加总计算科目汇总表中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合计,填入表中最末行的合计栏内,并且两者数据应当相等(如果不相等,则说明科目汇总表中有数据错误)。(我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就是借贷相等了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借贷发生额本身是相等的,如果借贷同时出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还要细心检查下损益类科目是否过账正确。)

5、 在根据全年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时,我注意到在总账的“月日”栏填写科目汇总表的汇讫日期应该是“12月31日”。在“摘要”栏填写“1-56号凭证汇总”,在同一行填写科目汇总表中该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然后结算出该账户的本年期末余额。

6、懂得了到年终时要进行对账,因为本次实训最主要做的是账证核对的账账核对。所以特别了解到账证核对,就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的各项经济业务核对其内容、数量、金额是否相符以及会计科目是否正确。账账核对,检查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账之间的记录是否有差错,即加计各明细分类账户中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合计数,直接与总分类账户的相应数字相核对。在年度终了还要进行结账,就是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并在本年合计下面通栏划双线线。

7、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更加深刻了解到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数”栏根据上年末给出的科目余额分析填列;期末数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最后的资产合计数和负债合计数是要相等的,这基于会计恒等式。而利润表是根据有关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则相对应的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对现金流量表,以前比较少接触,没有真正做过,在此次实训中有了全面的操作,掌握了t形账户法编现金流量表。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二

2012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三

据悉,我国的地产资源丰富,幅员辽阔人文历史悠久,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国最为突出的就是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的资源都是不相同的,学习地质方面专业的学生都会经历地质实习报告,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大学生兴城地质实习报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辽宁兴城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辽宁兴城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辽宁兴城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辽宁兴城,辽宁兴城市区处于辽宁兴城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辽宁兴城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辽宁兴城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辽宁兴城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辽宁兴城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辽宁兴城,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辽宁兴城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辽宁兴城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褶皱和断层构造

辽宁兴城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辽宁兴城盆地的西侧为辽宁兴城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辽宁兴城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辽宁兴城盆地是伴随着辽宁兴城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地表形态

辽宁兴城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辽宁兴城盆地。

4.气候状况

辽宁兴城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植被概况

辽宁兴城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交通状况

辽宁兴城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9.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辽宁兴城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故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金桥。

10. 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辽宁兴城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12个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科威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辽宁兴城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辽宁兴城市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素有“太行天然公园”之称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区、龙头山风景名胜区和“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级森林公园——五龙洞,以其独特的雄、险、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王相岩、惠明寺等文物古迹更引发华夏子孙的悠悠情思。“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运动健儿来此大展风姿。

辽宁兴城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辽宁兴城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卡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时间。而且中国的紧急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好药不断充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四

测量实习。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内容:

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最后校合时fh=-28fh容=-31.75达到了标准。同天我们用了全站仪测了站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和高程。因为开始还不熟悉操作程序,实习进展得很慢,测到后面校核时还发现了误差很大。为了得到比较标准的数据,我们组员决定重新测量过。第二次测量我们更加认真了,再三检验对中整平和所得的就据才记录下来。最后所得的数据在xy的坐标差还是差了1多cm,和2多cm,老师全程指导重测后的数据还是相差不大,也许是仪器比较陈旧的问题导至的误差大。经我们校核,f=0.167,k=1/3778;基本达到要求。因为全站仪测量我们花的时间比较多,经指导老师同意,我们留经纬仪的测量工作放到碎部测量中进行。

碎部测量: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施工放样:

我们这次放样是将15*20m的建筑画在图上空闲处,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放样建筑物的轴线。我们先在图上测出要放样的一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算出该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以此类推,分别算出另外三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知点上,以控制点定向,定好方位,用钢尺量所需距离,在所算好的距离上定点。因为开始时我们计算我数据出了错误,所以在放样时校核不对,我们又重新计算过,用正确的数据放样。因为在最后一点实地有阻碍,我们用了角度放样得到了点。最后检测得到相对精度1/xx0达到了要求(数据和略图详见表6)。高程放样我们用的是水准仪,已知高程a与需要标定已知高程的待定点b之间安置水准仪,精平后读取a点的读数a,则仪器视线高程为hi=ha+a,则放样已知高程为h的点b前视读数为b=hi-h。组员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体会:我们的实习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不少感叹。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习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这次实习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五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实验、现场测试等;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及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而做好这些,不仅需要我们精确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我们能够鉴别各种矿物及岩石的物理特征和工程性质,更需要到实际的环境中观察比对,把课本讲的和实际看到遇到的相联系起来,本次实习就是本着这样的目的进行的。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xx年12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位于天津蓟县北部山区,京、津、唐腹心地带,交通方便,面积342平方公里。园内保存着大量的极其珍贵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尤其是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它系统记录了距今18亿年至8亿年间的地质历史和事件,以地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构造简单、化石丰富、顶底界线清楚、岩石变质浅而闻名于中外地质学界。园内峡谷幽深、空气清新、自然风光秀丽、地质科学奥妙,是休闲度假、旅游揽胜和科学考察的胜地。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景区是:☆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通过观察辨别出岩石的种类结构矿物组成颜色以及特性2、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3、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xx年5月20日星期二

1、土木工程学院楼(室内)

2、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室外)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高于庄组地层,其主要岩石为页岩和白云岩,还认识了瘤状结构、岩层产状、锰方硼石矿等。瘤状构造瘤状构造岩层中出现如瘤的团块,以半球形,糖饼状形态的透镜状岩石为主,其物质成分与上下岩层略有区分。以含沥青质,泥质白云岩为主。由于沉积时水动力及静压力等因素改变而成,在高于庄组中,上部出现较多。

高于庄组地层:高于庄组原称“高于庄灰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天津蓟县高于庄,故名。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主要为灰色、黑色白云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底部燧石条带尤多,且呈网状。本组特点:下部含叠层石丰富,中部普遍含锰较高,上部含各种形状的结核,顶部多含钙质和沥青质。厚405—1963米。重要的叠层石分子有:锥叠层石及微古生物雾迷山粗面球形藻。在冀北一带,下部常夹有含锰页岩(菱锰矿)。

倾斜页岩,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50°,组成部分主要为多页岩、白云岩。页岩是由黏土经脱水固结而形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根据混入物的成分或岩石的颜色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黑色页岩及碳质页岩。锰方硼石矿锰方硼石是一种很少见的无水氯硼酸盐矿物。形态一般为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呈变鲕状、变豆状,光泽为油脂-玻璃光泽;无解理、裂纹发育;贝壳状-不平坦状断口;白色或灰白色,硬度7。

蓟县锰方硼石矿床的形成具有二元结构:即下部是火山岩(大红峪组钾质粗面岩),上部为含硼的蒸发岩。由于大红峪组海底火山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致使熔岩分布广泛,并以含硼为特征,火山活动后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导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质,为硼矿床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

对高于庄组的划分从下而上分为官地亚组、桑树庵亚组。桑树庵亚组为含锰方硼石亚组。主要岩性为含锰白云质粉砂岩和厚层灰白色、淡红色微粒含灰白云岩,中上部为厚层至块层状微粒含灰白云岩,略含锰,风化面呈白色或褐色,断口呈贝壳状,层理平直,层面上有波痕,常成陡崖。下部为主要含砂层含锰白云质粉砂岩和砂质白云岩,多风化为黑褐色,易受剥离成薄片,俗称“含锰页岩”。高于庄组之官地亚组,即锰硼矿层之下叠层石发育,形态常为锥状或柱状。两个亚组之间是整合过渡关系。

块茎状高于庄层叠石: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因纵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由块茎体或少数粗短的次圆柱体(柱体形态主要受基本层形态的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根据柱体自上而下直径的变化,柱体形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由块茎状或少数粗短的次圆柱体组成,柱体间通常为碎屑白云岩所充填。基本层层平缓到凸起较高的穹形,带状,地质年龄约为15亿年。

国家地质公园的野外实习就到此结束,来到石碑处我们合影留念。吃过午饭,我们向着另一个目的地——府君山公园出发。

来到府君山公园,看到由地层运动形成的山峰我们感叹不已,在攀爬的过程中,飞来峰带给我们的震撼。府君山组属于早寒武世地层。岩性稳定,见于中国冀北及冀西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主要为厚至巨厚层豹。底部普遍有砂砾岩或角砾层岩,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于青白口系各组之上,一般厚数十米。我们看到了逆掩断层形成的景象。断层面平缓弯曲。上部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状白云岗(12亿年)逆掩于府君山组角砾状岩(5.6亿年)之上。断层是岩层或岩体中的一个或一组破裂面,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发生有显著的位移。断层的位移量有小有大,小者仅几厘米,大者可达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断层是岩块间的一种不连续面,岩块在平行于不连续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我们还看到了岩石两亿年的跨越,井儿峪组叠层状泥晶灰岩(8亿年)与府君山组角砾状灰岩(5.6亿年)之间,有一套紫红色黄白色相间含砾砂页岩,它是古风化壳面上的沉积物,中间缺失2.4亿年的地层。最后我们看到了飞来峰地貌。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到此为止,我们结束了一天的野外实习任务。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地质学的含义。短短的一天,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写实习报告的时候,我又将那一天的经历回忆了一遍,并总结出有意义的结论,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在我以后的历练中,这次实习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六

庆安水库位于睢宁县城北15km,废黄河南堤下,库区东、南、西三面筑坝,北面紧靠废黄河南堤,是一座中型平原水库,地处8°地震烈度区,设计最高调蓄洪水位29.6m,汛限水位27.5m,兴利水位28.5m。总库容6030万m3,其中调洪库容2190万m3,兴利库容4770万m3,死库容30万m3。该库于1958年3月兴建,1959年建成。设计灌溉面积1000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7467公顷。水源为废黄河滩面降雨径流和古邳抽水站抽引民便河之水,水库建成以来,改善了睢宁县庆安、姚集、梁集、魏集、睢城、古邳等镇的水利条件,实现灌溉水源的年调节,缓解了睢宁县用水矛盾,且能在大旱之年为全县大部提供抗旱水源,结合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地质条件

根据1997年7月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庆安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探深度内各土层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4层,各土层分述如下:

(1)、粉砂:黄色粉砂、粉土,砂壤土,层底高程18.2~18.3m,中间夹2~3层黄褐色薄层粘土,上部松散,中下部稍密~中密,厚13.0m,水闸基底25.7m,该层为持力层,建议承载力标准值100kpa,但该层防渗抗冲能力较差。 (2)、粉砂:灰色粉砂,稍密~中密,厚2.5m,层底高程15.6~15.7m,建议承载力标准值130kpa。 (3)、重壤土:黄色、褐黄色重壤土、粘土,可塑,厚2.3m,层底高程13.3m,建议承载力标准180kpa。 (4)、粉质粘土:黄色、褐黄色粉质粘土,重壤土,可塑~硬塑,含砂礓,揭露厚度2.7m,建议承载力标准值310kpa。

о

回填土资料:γ自然=19.5kn/m3,γm=20kn/m3, c=0kpa,φ=26。 (二)水文气象

睢宁县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水量较为充沛。春季:3至5月,气温回升快,以冷干风为主,蒸发强,常出现旱情;夏季:6至8月,天气炎热,降雨其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秋季:9至11月,晴朗少雨,光照少,气候宜人;冬季:12至2月,寒冷少雨。

日照:近40年,全境年均日照2366小时,为可照时数的54%。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30c,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0.50c,7月份平均气温27.10c,极端最高气温40.10c,发生在1955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3.30c,发生在1969年2月6日。

霜期:多年平均无霜期206天,最多无霜期246天,发生在1977年,最少无霜期180天,发生在1962年。初霜期一般在10月30日左右出现,最早出现的初霜期是1962年10月15日。终霜期一般发生在4月6日前后,最早终霜期发生在1967年3月10日,最迟终霜期为5月4日。

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冬三季多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左右。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常发生干热风,每年平均2.6次,4.1天,对小麦后期正常灌浆影响较大。

降水:根据睢宁县气象站1951年至1990年降水资料统计,40年年平均降水量852.6毫米(多年平均869毫米),最大降水年份发生在1963年,降水量为1360毫米,最少降水年份发生在1988年,降水量为568.4毫米。40年中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年份有8年,占20%,平均5年一遇;低于600毫米的有2年,占5%,平均20年一遇;低于700毫米的有11年,占27.5%,平均4年一遇。40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7月,平均月降水量209.8毫米,占40年年平均降水量的24.6%,其中月降水量最多的为1982年的7月,月降水量52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048.7毫米的49.8%。

蒸发量:根据睢宁县14年e601型水面蒸发资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43.3毫米,年蒸发量最大值为1371.6毫米,出现在1976年,年蒸发量最小值为898.1毫米,出现在1991

年。

水文地质:庆安水库所在区域内地下水共有5个含水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5米左右,地下水位平均高程27.4米。 2.2.2水位资料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级。相应建筑物按ⅲ建筑物考虑。

(一)闸底地下轮廓线的布置

1、防渗设计的目的

防止闸基渗透变形;减小闸基渗透压力;减少水量损失;合理选用地下轮廓尺寸。 2、布置原则

防渗设计一般采用防渗和排水相结合的原则,即在高水位侧采用铺盖、板桩、齿墙等防渗设施,用以延长渗径减小渗透坡降和闸底板下的渗透压力;在低水位侧设置排水设施,如面层排水、排水孔排水或减压井与下游连通,使地下渗水尽快排出,以减小渗透压力,并防止在渗流出口附近发生渗透变形。

3、地下轮廓线布置

(1)闸基防渗长度的确定。根据公式l≥ch式中:l--水闸的防渗长度,h--上、下游水位差,c--允许渗径系数值,依地基的性质而定,因为地基土质为粉砂,查表取9,计算闸基理论防渗长度为8.73m。。

l=9×(30.28-29.31)=8.73m

(2)防渗设备 由于闸基土质以粉砂为主,防渗设备采用混凝土铺盖,闸底板上、下游侧设置齿墙,并且设置板桩。

(二)排水设备的细部构造

1、排水设备的作用

采用排水设备,可降低渗透水压力,排除渗水,避免渗透变形,增加下游的稳定性。排水的位置直接影响渗透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应根据闸基土质情况和水闸的工作条件,做到即减少渗压又避免渗透变形。

2、排水设备的设计

(1)水平排水 水平排水为加厚反滤层中的大颗粒层,形成平铺式。反滤层一般是由2~3层不同粒径的砂和砂砾石组成的。层次排列应尽量与渗流的方向垂直,各层次的粒径则按渗流方向逐层增大。

反滤层的材料应该是能抗风化的砂石料,并满足:被保护土壤的颗粒不得穿过反滤层;各层的颗粒不得发生移动;相邻两层间,较小一层的颗粒不得穿过较粗一层的空隙;反滤层不能被阻塞,应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以保证排水通畅;同时还应保证耐久、稳定,其工作性能和效果应不随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差。

本次设计中的反滤层由碎石,中砂和细砂组成,其中上部为20cm厚的碎石,中间为10cm厚的中砂,下部为10cm厚的细砂。

图2 反滤层构造图(单位:cm)

(2)铅直排水设计 本工程在护坦的中后部设排水孔,孔距为2m,孔径为10cm,呈梅花形布置,孔下设反滤层。

(3)侧向排水设计 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包括刺墙、板桩、排水井等)应根据上、下游水位,墙体材料和墙后土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综合考虑,并应与闸基的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应,在空间上形成防渗整体。

在消力池两岸翼墙设2~3层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后设反滤层,排出墙后的侧向绕渗水流。

3、止水设计

凡具有防渗要求的缝,都应设止水设备。止水分铅直和水平止水两种。前者设在闸墩中间,边墩与翼墙间以及上游翼墙铅直缝中;后者设在粘土铺盖保护层上的温度沉陷缝、消力池与底板温度沉陷缝、翼墙、消力池本身的温度沉降缝内。在粘土铺盖与闸底板沉陷缝中设置沥青麻袋止水。

图3止水详图(单位:cm)

(三)防渗计算

1、渗流计算的目的:计算闸底板各点渗透压力;验算地基土在初步拟定的地下轮廓线下的渗透稳定性。

2、计算方法有直线比例法、流网法和改进阻力系数法,由于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结果精确,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渗流计算。

3、计算渗透压力

(1)地基有效深度的计算。

l0

23.25

t根据公式(3)判断 s0,地基有效深度 e为

te0.5l00.55829m,大于实际的地基透水层深度8m,所以取小值

te8m。

(2)分段阻力系数的计算。通过地下轮廓的各角点和尖端将渗流区域分成9个典型段,如图4所示。其中1、9段为进出口段,用式(4)计算阻力系数;3、5、7段为内部垂直段,用式(5)计算相应的阻力系数;2、4、6、8段为水平段,用式6计算相应的阻力系数。各典型段的水头损失用式(7)计算。结果列入(表1)中。 对于进出口段的阻力系数修正,按公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图4渗流区域分段图(单位:m)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七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 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 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 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2、(10月21号星期二)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 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 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 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 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还仔细的看了老师给的课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3、(10月22号星期三)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 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 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 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 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 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 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 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 土”,顿生敬畏之感。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 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 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 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 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

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 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 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 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 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八

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能直接地反映课堂所学内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经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我对公路工程地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书面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作为学生,未涉足工程实际,所以对很多地质现象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非常感谢学校安排了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既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又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

1、安淑红老师带队

2、实习时间为20xx、6、27——28

3、实习地点 张夏馒头山、灵岩寺、苏庄背斜(均隶属济南长清区)

1、学会判别岩石类型及典型的岩层产状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应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一)地质观察(地点:张夏馒头山)

山东省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和三叠系地层外,其余地层从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本次实习主要观察寒武纪系馒头组等地层。寒武系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距今约有5~6亿年,属海相沉积。该地层一般含有三叶虫化石,为标准化石。山东的寒武系分布广泛,由南向北分布在枣庄——苍山——滕州一带,泗水——平邑——费县一带,蒙阴——新泰——莱芜一带,淄博——济南——张夏——肥城——东平一带,露头良好。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

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1、馒头组 杂色页岩和石灰岩,泥灰岩,上部有鲜红色的易碎页岩与毛庄组分界,张夏馒头山一带有黄斑岩侵入体,厚约为58米(未计黄斑岩侵入体),层序由底到顶如下: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2米,岩层呈现黄灰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厚约4米。

第三层是灰黄色及灰色钙质页岩,厚13米。

第四层是由杂色页岩组成,厚约8米。

第五层是蓝灰色及灰黄色薄层石灰岩,厚5米。

第六层是紫色及绿色页岩,厚4米。

第七层是由蓝灰色薄层石灰岩石灰岩组成,厚度2两米,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绿色钙质页岩,厚度约3米,

第九层为灰黄色及灰色泥质灰岩,厚4米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13米,颜色呈鲜红色且易碎,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紫色及紫灰色云母页岩为主,加鮞状石灰岩层及石灰岩凸镜体。厚约52米。由下及上依次为: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9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结核及凸镜体,厚4米。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8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8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3米。

3、徐庄组 该组海拔较高,地势陡峭,鉴于安全考虑,未能继续前进。据老师介绍该组特征:紫红色页岩与石灰岩互层,底部为具交错层理的鮞状石灰岩及竹叶状石灰岩。厚约50米,共分为9层。

4、灵岩寺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 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 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二)构造观察

山东省境内的构造多为断块构造,即由大大小小的断层互相切割而成,褶皱较少,本次实习观察断层有三处,褶皱仅一处。

我们对馒头山小型平推断层,张夏火车站压性断层及范庄地堑(正断层组合)进行了实地观察。完成断层观察后,我们来到长青城关苏庄背斜进行考察。苏庄背斜是一处非常典型的两翼不对称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张裂隙发育,岩层破碎,沿轴线向两边延伸,可见一系列水井分布。这里要求用地质罗盘测量两翼岩层的产状。苏庄背斜的垭口处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往往给人造成假象它是向斜,其实不然。苏庄背斜示意图如下:

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九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宋**

日期:20xx-6-6

指导老师:刘传孝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报告。

1、 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 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 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 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 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08年10月31日 早八点 --------- 室内的讲解及分配实习任务

08年11月1日 早七点 --------- 水电学院——古武当山

08年11月2日 早七点 --------- 水电学院——京娘湖

08年11月3日 早七点 --------- 武安活水村西—莲花洞

08年11月4日 早八点 --------- 进行内业的实习报告的书写

由老师及几位辅导员带队讲解,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现为aaaa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 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莲花洞位于东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这里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加上降雨量比较丰富,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的地貌。已开发出长约300多米的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钟石乳、石竹、石笋、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汩汩不绝。登山的过程回看到溶洞,山上裸露的灰岩面上可见到溶蚀的沟槽,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岩,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地层自老致新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小,出露不全。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地层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只有零星露头出露。其他各时代地层出露良好。

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火成岩(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属中性浅成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黑云母、辉石及石英。呈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常为灰色,如有次生变化,则多为灰绿色,块状构造。常以岩脉或在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沉积岩: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和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加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米。我们在去莲花洞的路上可以看到震旦砂岩与寒武砂岩假整合接触。

能够看到的岩石:闪长玢岩、矽卡岩、闪长岩、片麻岩、正长岩、页岩、泥岩

1.闪长玢岩是中性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相同。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块状构造。常呈岩脉产状,或为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2.闪长岩为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化学成分介于酸性、基性岩之间。

3.片麻岩(变质岩)一般具片麻状构造,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4.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作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5.石英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 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形状的节理构造。构造

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遇到。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 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

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

根据产状,也就是根据岩石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细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每个大类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武安市资源丰富,矿产5大类、23个矿种。其中煤炭总储量23亿吨、石灰岩总量达70多亿吨。沿途乘车可见到许多水泥厂依山而建。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诸多地质构造性质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地质构造,捡了许多卵石。

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期一周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的认识并能清晰判断以地质构造,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会对我大有帮助。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一

土木建筑学院20xx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7月5日,其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我所在的是土木xx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实习地区主要位于xx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xx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1)、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的细小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盐酸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另外在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

2)、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以下哪一类型:

a、整体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哪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1)、会利用罗盘,测量岩层的特性,如岩层倾向、倾角和走向。

2)、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

3)、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并由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倒转褶皱。

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情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场地周围地形复杂程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1)、河流的侧蚀作用--注意观察侧蚀方向和建筑物位置的关系。

2)、滑坡--注意观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

3)、岩溶--注意观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发育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

1)、周一上午8点在北2101教室举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内容。

首先,周二早上8点在罗山油库站集合,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观察各类岩石,了解岩性、地层接触关系、岩体结构类型、风化作用。

然后,周三早上8点淮南矿业集团门口集合,到洞山实习。了解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差异风化、地层倒转。

再次,周四在校园观察地板砖,墙上装饰材料,选出三大岩性的代表性岩石,拍好照片、注明地点、编写实习报告。

最后,周五计划早上7:30在北校区大门口准时出发去八公山、茅仙洞,考察边坡稳定性、河流冲蚀作用。但由于天气原因,计划取消。

周六,周日编写实习报告。

2)、实习第一站----罗山

7月2日早上8点我们到达工程地质实习的第一站——罗山。首先我们在罗山山脚看到的是一块紫红色的岩石,在听了实习老师介绍后,才明白这块岩石居然是三叠纪的紫红色中粒砂岩,命名为“刘家沟组岩”,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刘家沟组岩,发现其表面有黑色的泥皮构造,代表着河流沉积,岩石厚度为1m到2m;刘家沟组岩石具有槽状交错层理,由流水造成的切割面可判断岩石新老关系,从而可以判断岩石是正常地层还是倒转地层。而我们观察到的下图所示的岩石便是倒转岩石。

通过实习老师讲解使我们认识到到舜耕山是一座无根山,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平推而来,因此存在地质断层。

为了测量此块岩层产状,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

a)、磁偏角的校正

b)、定向与定位

最后测得该岩层的倾向330°,倾角63°,走向244°。

告别第一块岩石,我们继续向山顶走去,不知不觉走到了罗山油库围墙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白云岩,岩体的表面有许多刀砍状的条纹,实习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条纹是岩体的风化表面,风化表面越细密,说明岩体中的钙离子被镁离子取代的越多。

而白云岩是含有杂质的,岩石的强度就与其所含的杂质成分有关,若杂质为泥质,泥质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低;若杂质为碳酸盐,则碳酸盐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高,如图所示。

稍作休息我们便继续向山上走,终于爬上了山顶,有一种开阔的感觉,在山顶实习老师给我们讲解的罗盘的使用技巧,然后便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很陡,老师让我们拿出罗盘测一下倾角是多少,出乎我们的意料的是,目测有60到70度很陡的坡实际上只有17度的倾角。这让我不禁想到其实很多事情,我们的经验和眼睛看到的现象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必须拿出科学的依据来才行。

3)、实习第二站----洞山

第一站观测的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组岩,经实习老师介绍,我们观察到岩石厚度大于2米,如图所示。

该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灰岩,是整体状、层状岩体,细细观测,发现奥陶系马家沟组岩是倒转岩体。接下来,我们拿出罗盘,各小组散开测岩石的倾向和倾角,我们这组测得的岩石倾向是350°,倾角是40°。在测倾向和倾角时要注意观测的地方一定要是岩体的层面,岩石的层面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环境变换造成的岩石变质。而我们观测的岩石可以看到明显滑动的方解石擦痕。

继续向上走,我们遇到了二叠纪石盒子组岩,肖县组岩,贾汪古组岩,土坝子组岩,崮山组岩。经老师的讲解和我们自己的观测,我们了解到肖县组岩是中厚层状岩石,由白云岩和灰岩交替组成;贾汪古组岩以泥岩和页岩为主,而泥岩是隔水层。

接下来遇到的岩石便是崮山组岩了,崮山组岩是由泥质白云岩和鲕状灰岩组成,鲕状灰岩位于崮山组岩的底部。向上走一段路便是葛万藻化石与徐庄组岩,徐庄组岩是由纯净的灰岩位于顶部,而砂岩是位于中部组成。

经我们细细观测,眼前的肖县组岩石中有细小的晶莹颗粒,老师说这个岩石是蜂窝状白云岩,而它的本质便是不规则石英条带,而肉眼看不到的石英结晶称为碎石。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采集三叶虫化石,由于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页岩特别易碎,用手就可以掰开,这为我们找化石提供了便利,几乎每块页岩里都有距今5.7亿年前的三叶虫。很兴奋,感觉好像亲自经历了5.7亿年前的一些事,虽然身上全是泥巴,也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我们依旧很开心。

4)、实习第三站----校本部

首先,我们来到了校本部的第一个观测点---新教大厅。在大厅柱子上,看到了石灰岩,浅黄色可能是轻微大理石褪色所致。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由于此类化石是划分石炭、二叠纪的重要化石,因此这种石材的科学价值远高于它的应用价值。大厅

地板为闪长花岗岩,其含有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等。还有一种俗称“中国红”的碱性长石花岗岩,其强度高,抗压强度在160mpa~180mpa。

第二个观测点为新教广场上六根汉白玉石柱,因为其美观、大方且不易打磨,实习老师说其价格非常昂贵。接着看到了灰岩块,在其上可以看到许多树枝、树叶的化石,如图所示。

此块岩石由溶洞中长成,故又被称为石钟。如下图所示。

校本部南门是有白云岩砌成的,我们主要是根据它的颜色、硬度以及与盐酸的反应来判断的。用一个小刀轻轻的刮岩石表面就可以看到有白色出现,其实这是由于岩石的硬度小,被刮成粉末而呈现的颜色。如果在岩石上滴加几滴盐酸就会发现会有气泡冒出,此外,我们还认识了灰岩等。

通过工程地质学的实习,使我们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

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烈日当头,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挥汗如雨,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最后我想对我们的实习老师说声感谢,谢谢他不顾酷热和我们一起爬山,看各种现象,向我们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真诚的感谢他们。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二

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地质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学生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xx年x月x日

玉泉

1、掌握工程地质条件与路桥开发建设的关系

2、解决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1)地基稳定性问题

(2)边坡稳定问题

(3)洞室围岩及地下工程问题

(4)区域稳定性问题

3、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所看到的地质现象能在内业整理时详细、系统的描述出来;

4、针对野外的具体岩石和土层情况,借助简易工具和试剂鉴别其结构、构造、性质及其岩石的工程强度和类别;

5、运用地质罗盘仪测定各种地质构造的产状,识别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分析其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影响;

6、识别一般中小型地貌形状和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各自不同因素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害。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及实习准备

6月20日上午,在a301,周宪伟老师给我岩土三个班召开了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会上,周老师给我们细心讲解了实习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实习的日程安排,并给我们分发了实习指导书和实习任务书。由于是在校外进行一周的野外实习,周老师还强调了我们需要配带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人身财产安全事项。会后,由各班班长去仪器管理处领取实习所需的各种仪器。中午,由几位指导老师带领,我们座校车准时从学校离开前往玉泉镇。玉泉火车站后山多岩石,具有明显的岩层关系,很有参观考察价值。该处的岩层多为侵入接触关系。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整合接触、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沉积接触、穿插关系五种接触关系。玉泉地区无论是天然建筑材料,还是人工建筑材料,都比较丰富,区内有两家水泥厂、多家采石场、砖瓦厂。我们所到的采石场在玉泉火车站后山,该区的岩石主要以安山岩、石英斑岩、石灰岩等为主,储量较大,是优质的采石场地玉泉威虎山坐落于玉泉镇境内,我们从基地出发步行即可到达。威武山上花岗岩、石灰14岩居多,有很多风化壳,节理分明。风化壳的垂直分带由上而下分别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未风化层。节理按成因、力学性质、岩层产状关系、张开程度有不同的分类。节理也属于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习结束之后,对学校有一点小的建议。我们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的《普通地质学》这门课程,而我们是在第四学期末才进行的15地质实习,两者的时间间隔有点长,势必会影响实习的效果。希望学校在今后的课程和实习安排中能考虑到这个因素,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了学过的《普通地质学》和《土力学》,加深了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实习培养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观念。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三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实习报告《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四

通过实习,能够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基本掌握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账簿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各种会计核算的方法。能够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业务处理相结合,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年7月14日—— 20年7月25日

本校田家炳楼615实验室

1、建账。根据所给资料给每个账户开设账页,并将期初余额过入各个账户。

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所给的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相应的账户,并在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4、试算平衡。按照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的方法,对账簿记录是否正确进行检查。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基本无误。

5、编制财务报表。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此次实训,使我在会计理论直接指导下具体掌握会计操作的基本循环过程和方法,将会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此次实训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我的独立操作能力,知识的根也扎得更深。现将我在此次实训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介绍如下:

1、 在设置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三种账簿过程中,对于总账是对日记账、明细账的综合和控制,日记账、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进一步细分有了实质性的认知。

在启用会计账簿时,知道了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在账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字和单位公章。

刚开始做账时,我总是把余额忘了写入账簿,要不就忘了写上借贷方向,经过实训明折了在建账的时候,首先应该将一级科目名称写在账页的右上角“编号” 处;其次,将该账户:年1月1日的期初余额写入第一行的“余额”栏内;然后,在“余额”栏的前面写上余额的方向“借”或“贷”;并在第一行的“摘要”栏写上“期初余额”。同时,在“年月日”栏内写上20年1月1日。

而在设置日记账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中是为节约费用,些次实训采用活页式账簿代替)。对于多栏式明细账则是针对管理上需要了解账户中具体构成项目的账户所采用的账簿,按管理分析需要设置详细分析栏。多栏式明细账账而的第一张的第一面不用,从第一张的第二面开始使用。第一张的第二面(即左页)与第二张的第一面(即右页)连起来使用。在账页的“方分析”处的内写上“借”“或贷”,账户需要设置的分析项目写在 “方分析”的下一行的专栏内。最后登记期余额。

在全部总账与明细账建立完成后,总账期初余额与明细账期初余额之和应核对相符。

2、 深刻理解了填制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依据记账规则对原始凭证内容所作的技术处理,将原始凭证转化为会计语言,以便于记账、算账、查账和保管。实训采用的是通用记账凭证,一笔业务填制一次记账凭证。通过实训懂得了填制的方法:要细心填制记账凭证各要素。日期填制的是业务处理的日期。摘要填写的是业务的内容。借方科目的一级科目、二级科目、金额和贷方科目的一级科目、二级科目、金额是根据业务内容进行思考后填写的。最后一行填写金额栏的合计数,并在合计金额的前面加上表示人民币的“¥”符号。将金额栏的空行划线注销。记账凭证号:第一笔业务的凭证号为1号,第二笔业务的凭证号为2号,以此类推,按业务顺序连续编号(如果一笔业务现实性有两页及以上的记账凭证则编分数号,例如本实训的50又1/2,50又2/2)。附单据张数:填写记账凭证所依据的原始凭证张数(本次实训略)。最后,将原始凭证按一前一后的叠放顺序(靠左靠上对齐)粘贴在记账凭证的左上角(如原始凭证的长宽超过了记账凭证的长度和宽度,则需向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的空间折叠。在实训中我注意到,折叠部分不能与左上角的装订处重叠,以保证原始凭证可以翻开查看)。编制完毕后,要在凭证下方的“制单”处签章(签名或盖章)。

3、懂得了登记账簿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在登记日记账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根据有关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款或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即将记账凭证上的日期、摘要、借方(贷方)发生金额等信息一一抄录到账簿的相关栏目中。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章,同时在“√”栏填上符号 “√”,表示已经过账,以避免重复过账,并在每天终了的最后一笔业务的余额栏计算出当天的余额。

(2)在登记明细账时,知道是根据有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可以每天或定期登记。

4、在编制全年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表)的过程中,我深刻明白了做会计的辛苦和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这是要根据全年的记账凭证,按照相同的一级科目(总账科目)归类加计金额,并试算平衡,据以登记总账。我把学到的编制步骤总结如下:

第一步,在工作底稿上将本月记账凭证中涉及的总账账户逐个开设“t”形账户,然后将本月记账凭证上有关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按凭证号顺序摘录到“t”形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排列。

第二步,汇总计算出每个“t”形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

第三步,将工作底稿上的每个“t”形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填入科目汇总表中。

第四步,加总计算科目汇总表中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合计,填入表中最末行的合计栏内,并且两者数据应当相等(如果不相等,则说明科目汇总表中有数据错误)。(我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就是借贷相等了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特别是损益类科目借贷发生额本身是相等的,如果借贷同时出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还要细心检查下损益类科目是否过账正确。)

5、 在根据全年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时,我注意到在总账的“月日”栏填写科目汇总表的汇讫日期应该是“12月31日”。在“摘要”栏填写“1-56号凭证汇总”,在同一行填写科目汇总表中该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然后结算出该账户的本年期末余额。

6、懂得了到年终时要进行对账,因为本次实训最主要做的是账证核对的账账核对。所以特别了解到账证核对,就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的各项经济业务核对其内容、数量、金额是否相符以及会计科目是否正确。账账核对,检查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账之间的记录是否有差错,即加计各明细分类账户中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合计数,直接与总分类账户的相应数字相核对。在年度终了还要进行结账,就是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并在本年合计下面通栏划双线线。

7、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更加深刻了解到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数”栏根据上年末给出的科目余额分析填列;期末数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最后的资产合计数和负债合计数是要相等的,这基于会计恒等式。而利润表是根据有关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则相对应的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对现金流量表,以前比较少接触,没有真正做过,在此次实训中有了全面的操作,掌握了t形账户法编现金流量表。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五

2012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六

据悉,我国的地产资源丰富,幅员辽阔人文历史悠久,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国最为突出的就是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的资源都是不相同的,学习地质方面专业的学生都会经历地质实习报告,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大学生兴城地质实习报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辽宁兴城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辽宁兴城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辽宁兴城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辽宁兴城,辽宁兴城市区处于辽宁兴城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辽宁兴城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辽宁兴城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辽宁兴城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辽宁兴城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辽宁兴城,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辽宁兴城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辽宁兴城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褶皱和断层构造

辽宁兴城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辽宁兴城盆地的西侧为辽宁兴城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辽宁兴城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辽宁兴城盆地是伴随着辽宁兴城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地表形态

辽宁兴城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辽宁兴城盆地。

4.气候状况

辽宁兴城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植被概况

辽宁兴城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交通状况

辽宁兴城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9.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辽宁兴城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故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金桥。

10. 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辽宁兴城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12个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科威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辽宁兴城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辽宁兴城市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素有“太行天然公园”之称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区、龙头山风景名胜区和“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级森林公园——五龙洞,以其独特的雄、险、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王相岩、惠明寺等文物古迹更引发华夏子孙的悠悠情思。“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运动健儿来此大展风姿。

辽宁兴城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辽宁兴城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卡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时间。而且中国的紧急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好药不断充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七

测量实习。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内容:

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最后校合时fh=-28fh容=-31.75达到了标准。同天我们用了全站仪测了站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和高程。因为开始还不熟悉操作程序,实习进展得很慢,测到后面校核时还发现了误差很大。为了得到比较标准的数据,我们组员决定重新测量过。第二次测量我们更加认真了,再三检验对中整平和所得的就据才记录下来。最后所得的数据在xy的坐标差还是差了1多cm,和2多cm,老师全程指导重测后的数据还是相差不大,也许是仪器比较陈旧的问题导至的误差大。经我们校核,f=0.167,k=1/3778;基本达到要求。因为全站仪测量我们花的时间比较多,经指导老师同意,我们留经纬仪的测量工作放到碎部测量中进行。

碎部测量: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施工放样:

我们这次放样是将15*20m的建筑画在图上空闲处,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放样建筑物的轴线。我们先在图上测出要放样的一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算出该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以此类推,分别算出另外三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知点上,以控制点定向,定好方位,用钢尺量所需距离,在所算好的距离上定点。因为开始时我们计算我数据出了错误,所以在放样时校核不对,我们又重新计算过,用正确的数据放样。因为在最后一点实地有阻碍,我们用了角度放样得到了点。最后检测得到相对精度1/xx0达到了要求(数据和略图详见表6)。高程放样我们用的是水准仪,已知高程a与需要标定已知高程的待定点b之间安置水准仪,精平后读取a点的读数a,则仪器视线高程为hi=ha+a,则放样已知高程为h的点b前视读数为b=hi-h。组员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体会:我们的实习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不少感叹。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习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这次实习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八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如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室内实验、现场测试等;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及要求,进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设计方案。而做好这些,不仅需要我们精确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我们能够鉴别各种矿物及岩石的物理特征和工程性质,更需要到实际的环境中观察比对,把课本讲的和实际看到遇到的相联系起来,本次实习就是本着这样的目的进行的。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xx年12月1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位于天津蓟县北部山区,京、津、唐腹心地带,交通方便,面积342平方公里。园内保存着大量的极其珍贵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尤其是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它系统记录了距今18亿年至8亿年间的地质历史和事件,以地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构造简单、化石丰富、顶底界线清楚、岩石变质浅而闻名于中外地质学界。园内峡谷幽深、空气清新、自然风光秀丽、地质科学奥妙,是休闲度假、旅游揽胜和科学考察的胜地。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景区是:☆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通过观察辨别出岩石的种类结构矿物组成颜色以及特性2、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3、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xx年5月20日星期二

1、土木工程学院楼(室内)

2、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室外)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高于庄组地层,其主要岩石为页岩和白云岩,还认识了瘤状结构、岩层产状、锰方硼石矿等。瘤状构造瘤状构造岩层中出现如瘤的团块,以半球形,糖饼状形态的透镜状岩石为主,其物质成分与上下岩层略有区分。以含沥青质,泥质白云岩为主。由于沉积时水动力及静压力等因素改变而成,在高于庄组中,上部出现较多。

高于庄组地层:高于庄组原称“高于庄灰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天津蓟县高于庄,故名。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主要为灰色、黑色白云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底部燧石条带尤多,且呈网状。本组特点:下部含叠层石丰富,中部普遍含锰较高,上部含各种形状的结核,顶部多含钙质和沥青质。厚405—1963米。重要的叠层石分子有:锥叠层石及微古生物雾迷山粗面球形藻。在冀北一带,下部常夹有含锰页岩(菱锰矿)。

倾斜页岩,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50°,组成部分主要为多页岩、白云岩。页岩是由黏土经脱水固结而形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根据混入物的成分或岩石的颜色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黑色页岩及碳质页岩。锰方硼石矿锰方硼石是一种很少见的无水氯硼酸盐矿物。形态一般为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呈变鲕状、变豆状,光泽为油脂-玻璃光泽;无解理、裂纹发育;贝壳状-不平坦状断口;白色或灰白色,硬度7。

蓟县锰方硼石矿床的形成具有二元结构:即下部是火山岩(大红峪组钾质粗面岩),上部为含硼的蒸发岩。由于大红峪组海底火山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致使熔岩分布广泛,并以含硼为特征,火山活动后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导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质,为硼矿床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

对高于庄组的划分从下而上分为官地亚组、桑树庵亚组。桑树庵亚组为含锰方硼石亚组。主要岩性为含锰白云质粉砂岩和厚层灰白色、淡红色微粒含灰白云岩,中上部为厚层至块层状微粒含灰白云岩,略含锰,风化面呈白色或褐色,断口呈贝壳状,层理平直,层面上有波痕,常成陡崖。下部为主要含砂层含锰白云质粉砂岩和砂质白云岩,多风化为黑褐色,易受剥离成薄片,俗称“含锰页岩”。高于庄组之官地亚组,即锰硼矿层之下叠层石发育,形态常为锥状或柱状。两个亚组之间是整合过渡关系。

块茎状高于庄层叠石: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因纵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由块茎体或少数粗短的次圆柱体(柱体形态主要受基本层形态的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根据柱体自上而下直径的变化,柱体形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由块茎状或少数粗短的次圆柱体组成,柱体间通常为碎屑白云岩所充填。基本层层平缓到凸起较高的穹形,带状,地质年龄约为15亿年。

国家地质公园的野外实习就到此结束,来到石碑处我们合影留念。吃过午饭,我们向着另一个目的地——府君山公园出发。

来到府君山公园,看到由地层运动形成的山峰我们感叹不已,在攀爬的过程中,飞来峰带给我们的震撼。府君山组属于早寒武世地层。岩性稳定,见于中国冀北及冀西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主要为厚至巨厚层豹。底部普遍有砂砾岩或角砾层岩,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于青白口系各组之上,一般厚数十米。我们看到了逆掩断层形成的景象。断层面平缓弯曲。上部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状白云岗(12亿年)逆掩于府君山组角砾状岩(5.6亿年)之上。断层是岩层或岩体中的一个或一组破裂面,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发生有显著的位移。断层的位移量有小有大,小者仅几厘米,大者可达数公里乃至数十公里。断层是岩块间的一种不连续面,岩块在平行于不连续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我们还看到了岩石两亿年的跨越,井儿峪组叠层状泥晶灰岩(8亿年)与府君山组角砾状灰岩(5.6亿年)之间,有一套紫红色黄白色相间含砾砂页岩,它是古风化壳面上的沉积物,中间缺失2.4亿年的地层。最后我们看到了飞来峰地貌。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到此为止,我们结束了一天的野外实习任务。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地质学的含义。短短的一天,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写实习报告的时候,我又将那一天的经历回忆了一遍,并总结出有意义的结论,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相信在我以后的历练中,这次实习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十九

庆安水库位于睢宁县城北15km,废黄河南堤下,库区东、南、西三面筑坝,北面紧靠废黄河南堤,是一座中型平原水库,地处8°地震烈度区,设计最高调蓄洪水位29.6m,汛限水位27.5m,兴利水位28.5m。总库容6030万m3,其中调洪库容2190万m3,兴利库容4770万m3,死库容30万m3。该库于1958年3月兴建,1959年建成。设计灌溉面积10000公顷,实际灌溉面积7467公顷。水源为废黄河滩面降雨径流和古邳抽水站抽引民便河之水,水库建成以来,改善了睢宁县庆安、姚集、梁集、魏集、睢城、古邳等镇的水利条件,实现灌溉水源的年调节,缓解了睢宁县用水矛盾,且能在大旱之年为全县大部提供抗旱水源,结合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地质条件

根据1997年7月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庆安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探深度内各土层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4层,各土层分述如下:

(1)、粉砂:黄色粉砂、粉土,砂壤土,层底高程18.2~18.3m,中间夹2~3层黄褐色薄层粘土,上部松散,中下部稍密~中密,厚13.0m,水闸基底25.7m,该层为持力层,建议承载力标准值100kpa,但该层防渗抗冲能力较差。 (2)、粉砂:灰色粉砂,稍密~中密,厚2.5m,层底高程15.6~15.7m,建议承载力标准值130kpa。 (3)、重壤土:黄色、褐黄色重壤土、粘土,可塑,厚2.3m,层底高程13.3m,建议承载力标准180kpa。 (4)、粉质粘土:黄色、褐黄色粉质粘土,重壤土,可塑~硬塑,含砂礓,揭露厚度2.7m,建议承载力标准值310kpa。

о

回填土资料:γ自然=19.5kn/m3,γm=20kn/m3, c=0kpa,φ=26。 (二)水文气象

睢宁县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水量较为充沛。春季:3至5月,气温回升快,以冷干风为主,蒸发强,常出现旱情;夏季:6至8月,天气炎热,降雨其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秋季:9至11月,晴朗少雨,光照少,气候宜人;冬季:12至2月,寒冷少雨。

日照:近40年,全境年均日照2366小时,为可照时数的54%。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4.30c,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0.50c,7月份平均气温27.10c,极端最高气温40.10c,发生在1955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3.30c,发生在1969年2月6日。

霜期:多年平均无霜期206天,最多无霜期246天,发生在1977年,最少无霜期180天,发生在1962年。初霜期一般在10月30日左右出现,最早出现的初霜期是1962年10月15日。终霜期一般发生在4月6日前后,最早终霜期发生在1967年3月10日,最迟终霜期为5月4日。

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冬三季多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左右。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常发生干热风,每年平均2.6次,4.1天,对小麦后期正常灌浆影响较大。

降水:根据睢宁县气象站1951年至1990年降水资料统计,40年年平均降水量852.6毫米(多年平均869毫米),最大降水年份发生在1963年,降水量为1360毫米,最少降水年份发生在1988年,降水量为568.4毫米。40年中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年份有8年,占20%,平均5年一遇;低于600毫米的有2年,占5%,平均20年一遇;低于700毫米的有11年,占27.5%,平均4年一遇。40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7月,平均月降水量209.8毫米,占40年年平均降水量的24.6%,其中月降水量最多的为1982年的7月,月降水量52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048.7毫米的49.8%。

蒸发量:根据睢宁县14年e601型水面蒸发资料,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43.3毫米,年蒸发量最大值为1371.6毫米,出现在1976年,年蒸发量最小值为898.1毫米,出现在1991

年。

水文地质:庆安水库所在区域内地下水共有5个含水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5米左右,地下水位平均高程27.4米。 2.2.2水位资料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级。相应建筑物按ⅲ建筑物考虑。

(一)闸底地下轮廓线的布置

1、防渗设计的目的

防止闸基渗透变形;减小闸基渗透压力;减少水量损失;合理选用地下轮廓尺寸。 2、布置原则

防渗设计一般采用防渗和排水相结合的原则,即在高水位侧采用铺盖、板桩、齿墙等防渗设施,用以延长渗径减小渗透坡降和闸底板下的渗透压力;在低水位侧设置排水设施,如面层排水、排水孔排水或减压井与下游连通,使地下渗水尽快排出,以减小渗透压力,并防止在渗流出口附近发生渗透变形。

3、地下轮廓线布置

(1)闸基防渗长度的确定。根据公式l≥ch式中:l--水闸的防渗长度,h--上、下游水位差,c--允许渗径系数值,依地基的性质而定,因为地基土质为粉砂,查表取9,计算闸基理论防渗长度为8.73m。。

l=9×(30.28-29.31)=8.73m

(2)防渗设备 由于闸基土质以粉砂为主,防渗设备采用混凝土铺盖,闸底板上、下游侧设置齿墙,并且设置板桩。

(二)排水设备的细部构造

1、排水设备的作用

采用排水设备,可降低渗透水压力,排除渗水,避免渗透变形,增加下游的稳定性。排水的位置直接影响渗透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应根据闸基土质情况和水闸的工作条件,做到即减少渗压又避免渗透变形。

2、排水设备的设计

(1)水平排水 水平排水为加厚反滤层中的大颗粒层,形成平铺式。反滤层一般是由2~3层不同粒径的砂和砂砾石组成的。层次排列应尽量与渗流的方向垂直,各层次的粒径则按渗流方向逐层增大。

反滤层的材料应该是能抗风化的砂石料,并满足:被保护土壤的颗粒不得穿过反滤层;各层的颗粒不得发生移动;相邻两层间,较小一层的颗粒不得穿过较粗一层的空隙;反滤层不能被阻塞,应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以保证排水通畅;同时还应保证耐久、稳定,其工作性能和效果应不随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差。

本次设计中的反滤层由碎石,中砂和细砂组成,其中上部为20cm厚的碎石,中间为10cm厚的中砂,下部为10cm厚的细砂。

图2 反滤层构造图(单位:cm)

(2)铅直排水设计 本工程在护坦的中后部设排水孔,孔距为2m,孔径为10cm,呈梅花形布置,孔下设反滤层。

(3)侧向排水设计 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包括刺墙、板桩、排水井等)应根据上、下游水位,墙体材料和墙后土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综合考虑,并应与闸基的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应,在空间上形成防渗整体。

在消力池两岸翼墙设2~3层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后设反滤层,排出墙后的侧向绕渗水流。

3、止水设计

凡具有防渗要求的缝,都应设止水设备。止水分铅直和水平止水两种。前者设在闸墩中间,边墩与翼墙间以及上游翼墙铅直缝中;后者设在粘土铺盖保护层上的温度沉陷缝、消力池与底板温度沉陷缝、翼墙、消力池本身的温度沉降缝内。在粘土铺盖与闸底板沉陷缝中设置沥青麻袋止水。

图3止水详图(单位:cm)

(三)防渗计算

1、渗流计算的目的:计算闸底板各点渗透压力;验算地基土在初步拟定的地下轮廓线下的渗透稳定性。

2、计算方法有直线比例法、流网法和改进阻力系数法,由于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结果精确,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渗流计算。

3、计算渗透压力

(1)地基有效深度的计算。

l0

23.25

t根据公式(3)判断 s0,地基有效深度 e为

te0.5l00.55829m,大于实际的地基透水层深度8m,所以取小值

te8m。

(2)分段阻力系数的计算。通过地下轮廓的各角点和尖端将渗流区域分成9个典型段,如图4所示。其中1、9段为进出口段,用式(4)计算阻力系数;3、5、7段为内部垂直段,用式(5)计算相应的阻力系数;2、4、6、8段为水平段,用式6计算相应的阻力系数。各典型段的水头损失用式(7)计算。结果列入(表1)中。 对于进出口段的阻力系数修正,按公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图4渗流区域分段图(单位:m)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二十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 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 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 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2、(10月21号星期二)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 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 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 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 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还仔细的看了老师给的课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3、(10月22号星期三)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 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 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 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 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 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 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 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 土”,顿生敬畏之感。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 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 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 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 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

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 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 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 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 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二十一

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能直接地反映课堂所学内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经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我对公路工程地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书面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作为学生,未涉足工程实际,所以对很多地质现象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非常感谢学校安排了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既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又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

1、安淑红老师带队

2、实习时间为20xx、6、27——28

3、实习地点 张夏馒头山、灵岩寺、苏庄背斜(均隶属济南长清区)

1、学会判别岩石类型及典型的岩层产状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应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一)地质观察(地点:张夏馒头山)

山东省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和三叠系地层外,其余地层从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本次实习主要观察寒武纪系馒头组等地层。寒武系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距今约有5~6亿年,属海相沉积。该地层一般含有三叶虫化石,为标准化石。山东的寒武系分布广泛,由南向北分布在枣庄——苍山——滕州一带,泗水——平邑——费县一带,蒙阴——新泰——莱芜一带,淄博——济南——张夏——肥城——东平一带,露头良好。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

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1、馒头组 杂色页岩和石灰岩,泥灰岩,上部有鲜红色的易碎页岩与毛庄组分界,张夏馒头山一带有黄斑岩侵入体,厚约为58米(未计黄斑岩侵入体),层序由底到顶如下: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2米,岩层呈现黄灰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厚约4米。

第三层是灰黄色及灰色钙质页岩,厚13米。

第四层是由杂色页岩组成,厚约8米。

第五层是蓝灰色及灰黄色薄层石灰岩,厚5米。

第六层是紫色及绿色页岩,厚4米。

第七层是由蓝灰色薄层石灰岩石灰岩组成,厚度2两米,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绿色钙质页岩,厚度约3米,

第九层为灰黄色及灰色泥质灰岩,厚4米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13米,颜色呈鲜红色且易碎,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紫色及紫灰色云母页岩为主,加鮞状石灰岩层及石灰岩凸镜体。厚约52米。由下及上依次为: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9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结核及凸镜体,厚4米。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8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8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3米。

3、徐庄组 该组海拔较高,地势陡峭,鉴于安全考虑,未能继续前进。据老师介绍该组特征:紫红色页岩与石灰岩互层,底部为具交错层理的鮞状石灰岩及竹叶状石灰岩。厚约50米,共分为9层。

4、灵岩寺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 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 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二)构造观察

山东省境内的构造多为断块构造,即由大大小小的断层互相切割而成,褶皱较少,本次实习观察断层有三处,褶皱仅一处。

我们对馒头山小型平推断层,张夏火车站压性断层及范庄地堑(正断层组合)进行了实地观察。完成断层观察后,我们来到长青城关苏庄背斜进行考察。苏庄背斜是一处非常典型的两翼不对称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张裂隙发育,岩层破碎,沿轴线向两边延伸,可见一系列水井分布。这里要求用地质罗盘测量两翼岩层的产状。苏庄背斜的垭口处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往往给人造成假象它是向斜,其实不然。苏庄背斜示意图如下:

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二十二

土木建筑学院20xx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7月5日,其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我所在的是土木xx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实习地区主要位于xx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xx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1)、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的细小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盐酸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另外在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

2)、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以下哪一类型:

a、整体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哪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1)、会利用罗盘,测量岩层的特性,如岩层倾向、倾角和走向。

2)、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

3)、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并由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倒转褶皱。

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情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场地周围地形复杂程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1)、河流的侧蚀作用--注意观察侧蚀方向和建筑物位置的关系。

2)、滑坡--注意观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

3)、岩溶--注意观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发育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

1)、周一上午8点在北2101教室举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内容。

首先,周二早上8点在罗山油库站集合,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观察各类岩石,了解岩性、地层接触关系、岩体结构类型、风化作用。

然后,周三早上8点淮南矿业集团门口集合,到洞山实习。了解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差异风化、地层倒转。

再次,周四在校园观察地板砖,墙上装饰材料,选出三大岩性的代表性岩石,拍好照片、注明地点、编写实习报告。

最后,周五计划早上7:30在北校区大门口准时出发去八公山、茅仙洞,考察边坡稳定性、河流冲蚀作用。但由于天气原因,计划取消。

周六,周日编写实习报告。

2)、实习第一站----罗山

7月2日早上8点我们到达工程地质实习的第一站——罗山。首先我们在罗山山脚看到的是一块紫红色的岩石,在听了实习老师介绍后,才明白这块岩石居然是三叠纪的紫红色中粒砂岩,命名为“刘家沟组岩”,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刘家沟组岩,发现其表面有黑色的泥皮构造,代表着河流沉积,岩石厚度为1m到2m;刘家沟组岩石具有槽状交错层理,由流水造成的切割面可判断岩石新老关系,从而可以判断岩石是正常地层还是倒转地层。而我们观察到的下图所示的岩石便是倒转岩石。

通过实习老师讲解使我们认识到到舜耕山是一座无根山,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平推而来,因此存在地质断层。

为了测量此块岩层产状,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

a)、磁偏角的校正

b)、定向与定位

最后测得该岩层的倾向330°,倾角63°,走向244°。

告别第一块岩石,我们继续向山顶走去,不知不觉走到了罗山油库围墙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白云岩,岩体的表面有许多刀砍状的条纹,实习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条纹是岩体的风化表面,风化表面越细密,说明岩体中的钙离子被镁离子取代的越多。

而白云岩是含有杂质的,岩石的强度就与其所含的杂质成分有关,若杂质为泥质,泥质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低;若杂质为碳酸盐,则碳酸盐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高,如图所示。

稍作休息我们便继续向山上走,终于爬上了山顶,有一种开阔的感觉,在山顶实习老师给我们讲解的罗盘的使用技巧,然后便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很陡,老师让我们拿出罗盘测一下倾角是多少,出乎我们的意料的是,目测有60到70度很陡的坡实际上只有17度的倾角。这让我不禁想到其实很多事情,我们的经验和眼睛看到的现象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必须拿出科学的依据来才行。

3)、实习第二站----洞山

第一站观测的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组岩,经实习老师介绍,我们观察到岩石厚度大于2米,如图所示。

该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灰岩,是整体状、层状岩体,细细观测,发现奥陶系马家沟组岩是倒转岩体。接下来,我们拿出罗盘,各小组散开测岩石的倾向和倾角,我们这组测得的岩石倾向是350°,倾角是40°。在测倾向和倾角时要注意观测的地方一定要是岩体的层面,岩石的层面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环境变换造成的岩石变质。而我们观测的岩石可以看到明显滑动的方解石擦痕。

继续向上走,我们遇到了二叠纪石盒子组岩,肖县组岩,贾汪古组岩,土坝子组岩,崮山组岩。经老师的讲解和我们自己的观测,我们了解到肖县组岩是中厚层状岩石,由白云岩和灰岩交替组成;贾汪古组岩以泥岩和页岩为主,而泥岩是隔水层。

接下来遇到的岩石便是崮山组岩了,崮山组岩是由泥质白云岩和鲕状灰岩组成,鲕状灰岩位于崮山组岩的底部。向上走一段路便是葛万藻化石与徐庄组岩,徐庄组岩是由纯净的灰岩位于顶部,而砂岩是位于中部组成。

经我们细细观测,眼前的肖县组岩石中有细小的晶莹颗粒,老师说这个岩石是蜂窝状白云岩,而它的本质便是不规则石英条带,而肉眼看不到的石英结晶称为碎石。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采集三叶虫化石,由于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页岩特别易碎,用手就可以掰开,这为我们找化石提供了便利,几乎每块页岩里都有距今5.7亿年前的三叶虫。很兴奋,感觉好像亲自经历了5.7亿年前的一些事,虽然身上全是泥巴,也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我们依旧很开心。

4)、实习第三站----校本部

首先,我们来到了校本部的第一个观测点---新教大厅。在大厅柱子上,看到了石灰岩,浅黄色可能是轻微大理石褪色所致。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由于此类化石是划分石炭、二叠纪的重要化石,因此这种石材的科学价值远高于它的应用价值。大厅

地板为闪长花岗岩,其含有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等。还有一种俗称“中国红”的碱性长石花岗岩,其强度高,抗压强度在160mpa~180mpa。

第二个观测点为新教广场上六根汉白玉石柱,因为其美观、大方且不易打磨,实习老师说其价格非常昂贵。接着看到了灰岩块,在其上可以看到许多树枝、树叶的化石,如图所示。

此块岩石由溶洞中长成,故又被称为石钟。如下图所示。

校本部南门是有白云岩砌成的,我们主要是根据它的颜色、硬度以及与盐酸的反应来判断的。用一个小刀轻轻的刮岩石表面就可以看到有白色出现,其实这是由于岩石的硬度小,被刮成粉末而呈现的颜色。如果在岩石上滴加几滴盐酸就会发现会有气泡冒出,此外,我们还认识了灰岩等。

通过工程地质学的实习,使我们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

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烈日当头,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挥汗如雨,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最后我想对我们的实习老师说声感谢,谢谢他不顾酷热和我们一起爬山,看各种现象,向我们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真诚的感谢他们。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二十三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宋**

日期:20xx-6-6

指导老师:刘传孝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报告。

1、 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 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 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 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 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二十四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08年10月31日 早八点 --------- 室内的讲解及分配实习任务

08年11月1日 早七点 --------- 水电学院——古武当山

08年11月2日 早七点 --------- 水电学院——京娘湖

08年11月3日 早七点 --------- 武安活水村西—莲花洞

08年11月4日 早八点 --------- 进行内业的实习报告的书写

由老师及几位辅导员带队讲解,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现为aaaa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 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莲花洞位于东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这里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加上降雨量比较丰富,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的地貌。已开发出长约300多米的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钟石乳、石竹、石笋、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汩汩不绝。登山的过程回看到溶洞,山上裸露的灰岩面上可见到溶蚀的沟槽,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岩,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地层自老致新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小,出露不全。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地层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只有零星露头出露。其他各时代地层出露良好。

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火成岩(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属中性浅成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黑云母、辉石及石英。呈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常为灰色,如有次生变化,则多为灰绿色,块状构造。常以岩脉或在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沉积岩: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和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加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米。我们在去莲花洞的路上可以看到震旦砂岩与寒武砂岩假整合接触。

能够看到的岩石:闪长玢岩、矽卡岩、闪长岩、片麻岩、正长岩、页岩、泥岩

1.闪长玢岩是中性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相同。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块状构造。常呈岩脉产状,或为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2.闪长岩为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化学成分介于酸性、基性岩之间。

3.片麻岩(变质岩)一般具片麻状构造,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4.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作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5.石英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 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形状的节理构造。构造

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遇到。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 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

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

根据产状,也就是根据岩石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细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每个大类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武安市资源丰富,矿产5大类、23个矿种。其中煤炭总储量23亿吨、石灰岩总量达70多亿吨。沿途乘车可见到许多水泥厂依山而建。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诸多地质构造性质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地质构造,捡了许多卵石。

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况,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期一周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的认识并能清晰判断以地质构造,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会对我大有帮助。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二十五

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地质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学生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xx年x月x日

玉泉

1、掌握工程地质条件与路桥开发建设的关系

2、解决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1)地基稳定性问题

(2)边坡稳定问题

(3)洞室围岩及地下工程问题

(4)区域稳定性问题

3、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所看到的地质现象能在内业整理时详细、系统的描述出来;

4、针对野外的具体岩石和土层情况,借助简易工具和试剂鉴别其结构、构造、性质及其岩石的工程强度和类别;

5、运用地质罗盘仪测定各种地质构造的产状,识别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分析其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影响;

6、识别一般中小型地貌形状和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各自不同因素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害。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及实习准备

6月20日上午,在a301,周宪伟老师给我岩土三个班召开了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会上,周老师给我们细心讲解了实习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实习的日程安排,并给我们分发了实习指导书和实习任务书。由于是在校外进行一周的野外实习,周老师还强调了我们需要配带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人身财产安全事项。会后,由各班班长去仪器管理处领取实习所需的各种仪器。中午,由几位指导老师带领,我们座校车准时从学校离开前往玉泉镇。玉泉火车站后山多岩石,具有明显的岩层关系,很有参观考察价值。该处的岩层多为侵入接触关系。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整合接触、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沉积接触、穿插关系五种接触关系。玉泉地区无论是天然建筑材料,还是人工建筑材料,都比较丰富,区内有两家水泥厂、多家采石场、砖瓦厂。我们所到的采石场在玉泉火车站后山,该区的岩石主要以安山岩、石英斑岩、石灰岩等为主,储量较大,是优质的采石场地玉泉威虎山坐落于玉泉镇境内,我们从基地出发步行即可到达。威武山上花岗岩、石灰14岩居多,有很多风化壳,节理分明。风化壳的垂直分带由上而下分别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未风化层。节理按成因、力学性质、岩层产状关系、张开程度有不同的分类。节理也属于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习结束之后,对学校有一点小的建议。我们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的《普通地质学》这门课程,而我们是在第四学期末才进行的15地质实习,两者的时间间隔有点长,势必会影响实习的效果。希望学校在今后的课程和实习安排中能考虑到这个因素,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了学过的《普通地质学》和《土力学》,加深了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实习培养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观念。

地质学实训报告篇二十六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实习报告《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