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舍生取义为题的议论文(3篇)

2023年舍生取义为题的议论文(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4 09:32:00
2023年舍生取义为题的议论文(3篇)
时间:2023-04-14 09:32:00     小编:zx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舍生取义为题的议论文篇一

诚然,这是许多伟人的选择。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例如,关羽被孙权军队捕获后,宁死不降,最后被杀害。因为只有这样,人的一生才不会成为被多个强权操纵的奴隶,人才会有尊严。

说到尊严,大家应该都知道麝香这种名贵的药材吧?它其实就是雄麝香囊腺中的分泌物。有经验的猎人会告诉你,捕杀这种动物时必须趁其不备。若在动手前被它发现,它会事先将自己的香囊腺咬破。连动物都有如此的尊严,何况于人乎?

然而,南宋时期的文天祥却有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将以有为也”。毕竟,活着就是希望。虽然文天祥最终没能借此成功抗元,但后人却不乏成功的例子。解放战争时期,众多中共党员被捕后关在牢房里,但他们都不觉得自己的生命应该到此结束了,而是在牢房中,一面吃国民党反动派送给他们的发黄的米饭,一面暗暗地抗争,华子良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假装疯疯癫癫,却暗中保持着白公满分作文网馆与地下党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成瑶改名为陈静。作为一个记者,她表面上在为国民政府做事,但她也在暗暗地用文字进行斗争。

这样一来,单从生与死的角度来看,活着是一切事业的前提,只是活着,就有可能成就大智谋。但是死了,就一切都没了。且不管究竟存不存在来世,至少今生已经无法为人间做什么了。在小说中,关羽还可以显灵来威吓敌方,但在现实中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在生存与道义中选择,还是选择生存为佳。可这似乎与孟子的古训相矛盾。那么,究竟应该选什么呢?

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生的,理由如上所言。并且,我认为关云长式的死亡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他的死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它使吴蜀关系恶化,最终使刘备兴复汉室的梦想及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这不像死于沙场或救炎救灾现场的烈士,因为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至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世界做事。

当然,一般人是做不到这点的。我们还是尽一切可能生存吧。

有勇气死,为何没有勇气活呢?

舍生取义为题的议论文篇二

在人们的道路上,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遇到许多利益权力的诱惑,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以“义”为重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舍生取义,因而被千古传诵,成为了不朽的史诗。

汩罗江畔,以死报国

汩罗江畔,只见有一个人在跪地仰天痛哭,走近才知这是楚国大诗人屈原。得知楚国灭亡的消息,屈原顿觉万念俱灭。他怎么可能背弃祖国去追求个人的荣耀呢?“轰隆隆”一个巨雷响彻天地。苍老的鬓发被江风拂起,他步履维艰行走在汩罗江畔,望着波涛汹涌,一去不返的江水,停留了片刻,便毅然决然地向江中走去,一任江水没过他的双膝、胸口……汩罗江边,谁又明白他心中生与义的交织?在生与义之间,他终究选择了义。屈原,他以死报国,以示忠心。

乌江水边,自刎而死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苦奈何?”那英雄末路的血色残阳,在历史的上空回荡了二千多年。那一潭江水被微风吹皱了。他自刎乌江那一下,豪气冲天,震撼了古今多少人。没有人怀疑项羽是大丈夫大英雄,自古以来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出来,自刎乌江,这得需要多少的勇气?然而项羽做到了,他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演绎到了极致!

受尽折磨,从容就义

南宋末年,元军猖狂,面临着敌国威胁的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的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就义。但却由于势单力薄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挥笔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名句。文天祥拒绝降元,最终就义。

自古英雄多忠义,舍生取义,固然甚好,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如果要做到舍生取义,就不乏会被人盖上“不理智,不正确”等称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舍生取义,我们要在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去理智的做出正确的抉择。

“义”是忠义、正义、义气,他比生命更为珍贵,在现在的生活中,他依然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但要理智抉择,愿义永存。

舍生取义为题的议论文篇三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这是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至理名言。孟子这里所讲的舍生取义,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惜牺牲生命。

在中国古代的文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舍生取义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吉平,他忠于汉室,不满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欲与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诸曹。送药下毒的计划没有成功,曹操让他招出指使之人。吉平血流满阶,痛骂曹贼,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在近代,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

中国科学界元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带着“相当于五个山地师”的智慧,回到中国。如果她留在美国,他必然有丰厚的物质条件,然而如果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今日的钱学森,可能只是千万留洋学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员。

再来看外国的例子。

美国独立战争时有一位叫做黑尔内森,在英军的酷刑之下宁死不屈,最终被残忍地绞死。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一生唯一一件遗憾的事就是只有一条生命献给祖国。”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今中外因舍身取义而青史留名的不乏其人。从个人角度来看,他们失去的东西是弥足珍贵的,但他们获得的东西,却不是用金钱可以买来的。

我们生活在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时代里,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去“尽忠”,也不会像烈士在腥风血雨中献身。那么,“舍生取义”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又是何意呢?

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

他们身上那种永远不向恶势力低头,为中国发展奉献自己一生的精神,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永不泯灭的光芒!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