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离开了调查研究,我们就找不到改造世界的现实基础。 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心得体会1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强调要在全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财富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和获得真理的强大思想武器。调查研究是形成正确思想路线的前提。人的认识路线无外乎两种,要么从事物本身出发去认识,这种认识往往符合事物的本质,很自然会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要么从原则和公式出发去认识,这种认识可能会背离事物的本质,极容易形成教条主义的认识路线。要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规定性,就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廓清笼罩在事物表象的迷雾,透过现象才能把握事物本质。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们不但深入基层躬身践行,撰写调查报告,而且发表了诸多有关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留下了有关调查研究的丰富思想。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开篇就交代了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的直接调查研究和查阅资料的间接调查研究,强调“看”“听”“观察”和“谈话”等调查方式的重要性。列宁认为,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进行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如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提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陈云提出“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刘少奇提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周恩来提出“调查研究要有理论指导”,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涵盖了调查研究的目的论、价值论、方法论等诸多理论论域,蕴含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丰富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世界和推进工作的有力工具,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珍贵的实践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实践武器。“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马克思研究过1500多种书籍和档案文件,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确保了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提供大量一手资料。为了摸清英国工人阶级的实际状况,恩格斯用21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曼彻斯特附近的城市,他深入到许多工人家庭、街区、集会中,体验和感受工人的生活状况,与工厂主、工人、专业医生、杂志编辑、宪章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和他们进行长时间的交谈,形成了大量文字材料,这些实地调研的材料都写进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称赞其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之一”,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极严厉的控诉”和“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描述”。同样,在中国,为了弄清楚中国革命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找到开展农民运动的科学方法,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就了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功引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夙愿。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特别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去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基本状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我国也如期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总体看,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离开了调查研究,我们就找不到改造世界的现实基础。
既然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就需要我们一棒接着一棒地传下去。对此,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强调:“我们又相信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
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具有重大意义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需要。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党治国理政的战略蓝图,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和战略举措,我们贯彻落实的情况如何?如何统筹发展、安全和风险?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是什么?如何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来摸清情况、总结规律、解决问题。比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开局起步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为了起草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个五年的路线图——“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 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基层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意见建议。编制期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20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问计求策活动,线下发放问卷4000多份。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累计收到超过101.8万条网民建言……深入调研、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贯穿规划纲要编制始终。
调查研究是党员的基本功,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和推动工作的必修课,也是党员干部提高能力素质的基本前提。看一个干部能力素质高低,是否能够堪当重任,可以有多种考察维度,但调查研究的功夫如何、感知客观实际的能力如何等,是重要的考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工作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和不解实情,毛泽东曾警告说:“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针对党内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1941年8月1日,党中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强调“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这对于当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陈云曾经回忆,1961年他在家乡青浦小蒸作调查研究工作,蹲了半个月,他在调查中发现,公家养猪的地方脏得一塌糊涂,小猪、大猪、病猪、好猪都吃一样的东西。但是农民家里养的猪,干干净净,农民还捉泥鳅喂猪吃。所以,当时他主张把猪分给农民私养,包括大部分母猪。后来,陈云把调查的实际情况上报中央。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这句话,道出了调查研究对于推进事业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五个必须坚持”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变化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相互交织叠加,客观形势的新变化,需要我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因此,调查研究作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其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也应当随之变化。《方案》强调,新时代推进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五个必须坚持”为我们当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有力部署。
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这是我们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正确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961年4月,毛泽东在写给邓小平的信中,对于如何处理山林、耕牛、农具等问题,强调一定要坚决走群众路线,向群众请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坚决反对工作方式的“宅化”现象,1956年,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在办公室空转文件的工作方式,刘少奇指出:“宁愿坐在机关里,用空谈代替调查,由感想定出政策,而不愿意深入下层,倾听下情”,他号召全党要深刻认识这种做法的危害,并坚决纠正。调查研究本身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要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现象。201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词源看,实事求是本身就蕴含认真、踏实、求真的意思。调查研究不能务虚功,必须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夫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也正是在调研中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才进一步廓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方向。实事求是的敌人,就是教条主义,包括洋教条和土教条,无论是何方神圣的教条主义,都是有害的,历史上,我们就上过教条主义的当。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教条主义这个东西,只有原理原则,没有具体政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中央在总结过去十年的伟大变革十六个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仍然实事求是地向世界展示了当前存在的九方面的主要问题。同样,《方案》所强调的调查研究需要围绕的12个重大问题,本身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作风。调查研究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注重实效,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也往往隐藏着解决思路和方法。毛泽东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当今的中国,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都需要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因此,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方案》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历史告诉我们,晚年的马克思年迈体衰,但依然精神矍铄,坚持问题导向领导工人运动。为了进一步摸清法国工人运动的情况,他于1880年4月为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起草了《工人调查表》,分四个部分列了近10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很通俗具体,综合起来又极为详尽,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在调查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必须坚持攻坚克难。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功得益于我们的调查研究,但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甚至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如何走出一条古今中外未曾有过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再比如,1978年改革开放如何开辟一条摒弃老路和邪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甚至在当前,我们如何跳出执政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摸清情况,攻坚克难才能完成。1961年,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不少困难,周恩来强调调查研究必须“不断克服困难”。他说:“下去调查,要敢于正视困难、解决困难。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当前“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方案》强调,在调查研究中要“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解决难啃的硬骨头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做到久久为功。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治国理政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制度化建设的分量更重,对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治国理政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因此,在调查研究中,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把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结合好,做到统筹兼顾、主次分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坚持系统观念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是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有效钥匙。系统的本质规定性,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就需要我们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客观形势任务的变化,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做好调查工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真正练就基本功、用好传家宝,做到心中有数,服务好人民群众。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心得体会2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和获得真理的强大思想武器。调查研究是形成正确思想路线的前提。人的认识路线无外乎两种,要么从事物本身出发去认识,这种认识往往符合事物的本质,很自然会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要么从原则和公式出发去认识,这种认识可能会背离事物的本质,极容易形成教条主义的认识路线。要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规定性,就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廓清笼罩在事物表象的迷雾,透过现象才能把握事物本质。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们不但深入基层躬身践行,撰写调查报告,而且发表了诸多有关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留下了有关调查研究的丰富思想。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开篇就交代了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的直接调查研究和查阅资料的间接调查研究,强调“看”“听”“观察”和“谈话”等调查方式的重要性。列宁认为,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进行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如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提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陈云提出“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刘少奇提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周恩来提出“调查研究要有理论指导”,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涵盖了调查研究的目的论、价值论、方法论等诸多理论论域,蕴含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丰富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世界和推进工作的有力工具,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极其珍贵的实践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实践武器。“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马克思研究过1500多种书籍和档案文件,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确保了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提供大量一手资料。为了摸清英国工人阶级的实际状况,恩格斯用21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曼彻斯特附近的城市,他深入到许多工人家庭、街区、集会中,体验和感受工人的生活状况,与工厂主、工人、专业医生、杂志编辑、宪章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和他们进行长时间的交谈,形成了大量文字材料,这些实地调研的材料都写进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称赞其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之一”,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极严厉的控诉”和“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描述”。同样,在中国,为了弄清楚中国革命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找到开展农民运动的科学方法,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就了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功引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夙愿。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特别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去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基本状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我国也如期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总体看,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离开了调查研究,我们就找不到改造世界的现实基础。
既然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就需要我们一棒接着一棒地传下去。对此,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强调:“我们又相信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干好工作的“钥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再提“大兴调查研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就是为了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增强下马观花的“脚力”,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主动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主动到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只有增强了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淬炼出判断力、辨别力,才能明辨是非、捕捉亮点、抓住根本,进而增强研机析理的脑力。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无论是对领导者还是普通干部,都是必要的。领导干部不搞调查研究,就会瞎指挥、拍脑袋。一般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搞调查研究,机关待久了就成了“小官僚”,不了解民情。只有通过调查研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再加以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得益才会多些,提高才会更快,进步才会更大。
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喜欢当“二传手”“中转站”,认为主要任务是制定政策,落实是基层的事情。这些思想和认识都是错误的,说明他们眼睛里没有看到问题,脑子没有去琢磨事。必须要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从思想上增强主观能动性,自觉把调查研究作为须臾不可离的工作方法和看家本领,不仅做决策要靠调查研究找依据,破难题也要靠调查研究找答案,抓工作更要靠调查研究促落实。
调查研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是一个时期的突击工作。把它当成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工作,只有起点、没有尽头,日积月累,就会有质的飞跃,一定会终身受益。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心得体会3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需要。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党治国理政的战略蓝图,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思想和战略举措,我们贯彻落实的情况如何?如何统筹发展、安全和风险?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是什么?如何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来摸清情况、总结规律、解决问题。比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开局起步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为了起草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个五年的路线图——“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 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基层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意见建议。编制期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20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问计求策活动,线下发放问卷4000多份。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累计收到超过101.8万条网民建言……深入调研、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贯穿规划纲要编制始终。
调查研究是党员的基本功,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和推动工作的必修课,也是党员干部提高能力素质的基本前提。看一个干部能力素质高低,是否能够堪当重任,可以有多种考察维度,但调查研究的功夫如何、感知客观实际的能力如何等,是重要的考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工作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和不解实情,毛泽东曾警告说:“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针对党内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1941年8月1日,党中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强调“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这对于当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陈云曾经回忆,1961年他在家乡青浦小蒸作调查研究工作,蹲了半个月,他在调查中发现,公家养猪的地方脏得一塌糊涂,小猪、大猪、病猪、好猪都吃一样的东西。但是农民家里养的猪,干干净净,农民还捉泥鳅喂猪吃。所以,当时他主张把猪分给农民私养,包括大部分母猪。后来,陈云把调查的实际情况上报中央。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这句话,道出了调查研究对于推进事业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五个必须坚持”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变化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相互交织叠加,客观形势的新变化,需要我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因此,调查研究作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其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也应当随之变化。《方案》强调,新时代推进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五个必须坚持”为我们当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有力部署。
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这是我们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正确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961年4月,毛泽东在写给邓小平的信中,对于如何处理山林、耕牛、农具等问题,强调一定要坚决走群众路线,向群众请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坚决反对工作方式的“宅化”现象,1956年,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在办公室空转文件的工作方式,刘少奇指出:“宁愿坐在机关里,用空谈代替调查,由感想定出政策,而不愿意深入下层,倾听下情”,他号召全党要深刻认识这种做法的危害,并坚决纠正。调查研究本身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要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现象。201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词源看,实事求是本身就蕴含认真、踏实、求真的意思。调查研究不能务虚功,必须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夫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也正是在调研中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才进一步廓清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方向。实事求是的敌人,就是教条主义,包括洋教条和土教条,无论是何方神圣的教条主义,都是有害的,历史上,我们就上过教条主义的当。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教条主义这个东西,只有原理原则,没有具体政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中央在总结过去十年的伟大变革十六个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仍然实事求是地向世界展示了当前存在的九方面的主要问题。同样,《方案》所强调的调查研究需要围绕的12个重大问题,本身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作风。调查研究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注重实效,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也往往隐藏着解决思路和方法。毛泽东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当今的中国,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都需要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因此,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方案》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历史告诉我们,晚年的马克思年迈体衰,但依然精神矍铄,坚持问题导向领导工人运动。为了进一步摸清法国工人运动的情况,他于1880年4月为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起草了《工人调查表》,分四个部分列了近10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很通俗具体,综合起来又极为详尽,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在调查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必须坚持攻坚克难。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功得益于我们的调查研究,但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甚至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如何走出一条古今中外未曾有过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再比如,1978年改革开放如何开辟一条摒弃老路和邪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甚至在当前,我们如何跳出执政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摸清情况,攻坚克难才能完成。1961年,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不少困难,周恩来强调调查研究必须“不断克服困难”。他说:“下去调查,要敢于正视困难、解决困难。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当前“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这就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方案》强调,在调查研究中要“对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要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解决难啃的硬骨头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做到久久为功。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治国理政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制度化建设的分量更重,对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治国理政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因此,在调查研究中,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把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结合好,做到统筹兼顾、主次分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坚持系统观念是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是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有效钥匙。系统的本质规定性,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就需要我们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客观形势任务的变化,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做好调查工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真正练就基本功、用好传家宝,做到心中有数,服务好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