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找质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找质数教案三篇(实用)

2023年找质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找质数教案三篇(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5:39:58
2023年找质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找质数教案三篇(实用)
时间:2023-04-09 15:39:58     小编:zdfb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找质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找质数教案篇一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而成,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材“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2—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以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年级每个班大约有六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学校附近小区居民的孩子,一小部分是借读生。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学生思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下面我先说一说游戏的要求是: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可能如下:

1 × 9

9

3 × 3

1 × 24

2 × 12

3 × 8 24

4 × 6

师: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教师板书: 1 × 1111)

师: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师:哪个组也遇到了与他们组同样的困难?

(板书:29、7、13、17。)

师: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板书:29、7、13、17的因数。

师: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

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因数)

师: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根据数的因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因数。

板书可能的情况:1:1

2:1,2

3:1,3

·······

12:1,2;2,6;3,4;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是: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②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③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师:根据第③种分类的方法,移动1~12这些数,将出现下面的分类。

板书: 1 2 4

3 6

5 8

7 9

11 10

12

师: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你们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媒体出示一组数据)

师: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质数: 2、3、23、31、37、41、47;合数:25、33、49、51、63、74、36、7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1)

师: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

师:(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指合数)怎么办?为什么?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因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游戏,高兴吗?

(二) 游戏活动

1、 猜电话号码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下面活动开始:

⑴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⑵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⑶10以内最小的质数。

⑷10以内最大的质数。

⑸10以内最小的合数。

⑹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⑺10以内最大的偶数。

⑻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汇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

2、 自我介绍

师: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

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师: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找质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找质数教案篇二

《找质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一课,在教学中,我跳出了教材对新思想的束缚,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让学生利用学具去摆拼,用“2、3、4……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的方法去体验质数与合数的不同之处,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结合因数给那些数字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分在一类,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上告诉学生这一类数就叫质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什么叫做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还想研究质数、合数有关的哪些知识。既是给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探究的任务,也是给学生在课外留下一个拓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做数学,学生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去探究属于自己的数学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找质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找质数教案篇三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因此,本课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通过评选冠军,让学生产生争议,“我们组有11块小正方形,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只有一种设计方案。”说明比赛不公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组设计多,而有的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反思《《找质数》教学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的练习也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目的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叫号游戏”促进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如: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