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爱如茉莉》教案优秀(三篇)

《爱如茉莉》教案优秀(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5:08:05
《爱如茉莉》教案优秀(三篇)
时间:2023-04-09 15:08:05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爱如茉莉》教案篇一

在设计这篇课文这一课时时,主要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的:初步感知。因为是第一课时,孩子们以前也没怎么接触过,所以首先磁带的范读让孩子们整体感受课文。接着说话训练。先说说你见过的茉莉,再通过看图片,学习课文中的表现茉莉特点的词语,试着用这些词语再说说茉莉。接着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找一找课文中的一些能表现出爱的细节,读一读,说一说。最后总结出爱与茉莉的特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在语文课堂中,各个环境之间的引导与连接相当重要。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范读磁带,图片、音乐等的渲染快速地把学生带入学习这篇课文的情境中,为后面的说、找、读打下基础。

朗读是学生与课本的情感对话。有时候有感情的读胜于喋喋不休的讲,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安排了大量的读,并有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努力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感情加深理解。

说话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一系列从简到难的说的训练。刚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说些什么,可是说着说着就便有话可说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的找细节,谈体会。同学们找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体会,只要他的体会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当然如果说的不合理的也给予及时的纠正。

传统的生字词教学是把生字词都集中起来逐个教学,但这样的教学太枯燥。因为孩子们都是五年级了,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没有安排生字的认读教学,而是把一些词语的教学穿插在课文的教学当中。这样既不枯燥,又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本来的课后习题想设定为:请回家观察观察自己的爸妈之间的爱是什么样。后来一想不行,有些孩子父母不离异或不在身边,这样的题目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自卑。于是在课堂上把课题的爱范围扩大,并把题目换成:你感受过平凡无奇的爱吗?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爱。

因为很欣赏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所以课堂的有些设计就是模仿他的教学,但又根据我们这边的学生特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发现孩子们接受的`还是不错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收获很多。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特别重要,要学生体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首先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然后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也感悟到;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成语言很重要,要能抓住学生语言中的亮点进行生成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和谐融洽。在教育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学习的还很多。很幸运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谢区教育局给我们这次学习机会!

1、一个大问题“从那些细节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真爱?”统领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2、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默读、交流探究、课堂练笔的时间。

3、析词品句,体会了真情。李海林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透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

1、为体现这节课情节的完整,我将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又提了出来。本想以复习的形式带过,没想到学生对这个问题显得有点懵,可能是我提问的语调唬着他们了吧。

2、整节课的节奏有点松散,本想让学生在宽松一点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的,很显然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足。同时也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优等生的提高又要照顾到层次低一些的学生。在练笔环节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好的学生早就写好了,差的学生还在写写涂涂改改的……说实话,如果是赛课,我可能就“带”过去了。

3、个人语言还需锤炼,重要的是把很多的东西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4、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把握的还不准。正如叶圣陶所说: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如何能让读写“水到渠成”还需不断研读文本,教学研讨,从实践中摸索。

《爱如茉莉》教案篇二

新课改至今已有八个年头,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思索: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是热闹非凡,还是轻松平淡的课堂?是“吃”透文本,还是收获良知的课堂?

在我彷徨求索的时候,收获了《爱如茉莉》这篇文章,它以一个个无声又无痕的细节感动着我们。这些细节就像平淡无奇的茉莉花一样散布在课文中,咀嚼这一个个细节就像品味着茉莉花的缕缕幽香,温馨又美好。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片字豪言壮语,但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突然明白:感人至深的一定是最真最小的细节;最好的课一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那就是——课如茉莉——平淡中沁人心扉!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花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我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感受语言,抓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抓重点字词体味真情,品读关键句段感受真爱,给文中的插图配上解说词,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从而让花香沁入学生心灵,让学生终身受用。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组关于“爱”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体味爱的内涵,明白生活中的爱都隐藏在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动作中,抑或是一句句平平常常的话语中。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爱,体验爱,直至自己也付出爱。课终,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在我的心中,爱是_________,使爱的花香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从而净化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爱的洗礼。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不足,如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把握和区分不够清晰,在目标界定上总是犹豫不绝;如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我将继续努力,为我的课真正成为一朵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而奋斗!

《爱如茉莉》教案篇三

本文是一篇赞美人世间美好情感的美文。文中从细节处一次次表现了父母之间真挚、深厚的爱情。茉莉花是全文的线索,也是借茉莉纯洁、朴实的特点来托物言志,赞叹这对普通父母之间的感情就如同这茉莉般感动人心,耐人寻味。

考虑到这是第一课时,文章的篇幅较长,学生之前并没有充分的预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依然保留了感知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的环节。但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宜占用太长时间,否则重、难点就不够突出了。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我想通过“解题”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即:“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茉莉花”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

在感受“爱”这个环节中,我侧重于让学生充分地读6-13节,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是课标一再提出的要求,我鼓励学生真实地谈谈自己为何而感动。并且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有闪光点的回答进行点拨、渲染和深化。我想,语文的课堂应从“一言堂”变为“众言堂”。我们不应机械化地拉着学生围绕我们事先安排好的教学设计跑,而应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对于茉莉花的特点,文中很明确地用三个词来形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清香。由于在6-13节细节中,学生已深刻体会父母的爱,因此,能轻松地浅谈这三个特点与“爱”之间的共同点,我相机总结。

达到“解题”这个教学目标后,我引导学生对于“爱”的概念进行拓展和延伸――我们赞美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爱,无论是茉莉般朴实的爱,还是玫瑰般热情的爱……从而联系自己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爱”理解。通过这个环节的升华,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德育作用,而不能仅局限在课本的范围。

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地方:课件设计不够新颖、板书的位置有些偏、语言方面可能还需日后的锤炼……作为年轻教师,可能我的反思不够全面,尚未看到其他的不足之处,若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会本着虚心求学的态度继续摸索,继续努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