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题目(五篇)

最新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题目(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20:38:04
最新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题目(五篇)
时间:2023-04-08 20:38:04     小编:zx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题目篇一

1工程概况

某化工厂的主要产品烧碱和聚氯乙烯,生产采用vcm装置和s-pvc装置。本工程设计为该厂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不含母液废水处理系统)设计,其废水主要为有机废水m3/d和厂区循环排污水4700m3/d。

2工艺设计

2.1设计进、出水水质

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规模为2000m3/d,24h运行,废水主要来源于vcm装置和s-pvc装置;循环排污水4700m3/d,24h运行,废水中含少量悬浮物。根据已经建成的实际生产装置,提出了有机废水设计进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出水执行《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中一级标准。注:表中单位均为mg/l。

2.2工艺流程

根据有机废水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执行标准,采用“水解酸化+好氧+臭氧高级氧化+baf”的工艺。循环排污水进入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共同处理,若codcr小于50mg/l时,直接进入baf进行处理。剩余污泥排至厂外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此处不作设计。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2.3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调节池、冷却塔平台。调节池、冷却塔平台与提升泵房合建,主要冷却废水,调匀水质水量后提升至反应池,调节池尺寸为29.0m×16.0m×4.0m(长×宽×高,下同),冷却塔平台尺寸为5.0m×5.0m,提升泵房尺寸为7.5m×5.0m。池内设冷却塔1台(q=140m3/h,n=7.5kw),提升泵2台(1用1备,q=85m3/h,h=10m,n=5.5kw),潜水搅拌机2台,超声波液位计1台,通过plc传输至中控室。(2)反应池。在反应池内投加nahso4,去除废水中的naclo,尺寸为3.0m×3.0m×3.0m,有效容积为22.5m,停留时间为15min,池内设搅拌机2台(n=0.75kw)。(3)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将难降解的复杂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易降解的简单有机物,降低废水中ss的含量,尺寸为24.0m×9.0m×6.5m,有效水深为6.0m,停留时间为15h,池内设脉冲布水器2套(q=50m3/h)。(4)好氧池。好氧池是生化处理系统的主要部分,废水经过好氧微生物菌群的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污染物得到去除,尺寸为24.0m×12.0m×6.0m,停留时间为19h,气水比约为20:1,池内设微孔曝气器680套(d=260,q=2~3m3/h),曝气风机2台(1用1备,q=28.18m3/min,δpa=68.6kpa,n=55kw),do仪2套(0~20mg/l)。(5)二沉池。二沉池将废水进行泥水分离,通过沉淀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生化系统,剩余污泥排到污泥池,尺寸为ф12.0m×4.5m(直径×高),表面负荷为0.75m3/m2h,池内设刮泥机1台(φ12m,n=0.75kw),污泥回流泵3台(2用1备,q=85m3/h,h=11m,n=4kw)。(6)臭氧反应池。臭氧氧化反应是利用强氧化剂将微生物无法直接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和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物的分子链氧化断开,污染物变性形成生物能够直接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使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尺寸为12.0m×8.0m×7.0m,停留时间为2h,设臭氧发生装置1套(臭氧产量q=15kg/h),baf提升泵2台(1用1备,q=285m3/h,h=15m,n=18.5kw),超声波液位计1台,通过plc传输至中控室。(7)baf。baf将废水中的碳化有机物进行好氧生物降解,它包括缓冲配水室、曝气系统、承托层和滤料层、出水系统、反冲洗系统等,单座尺寸为4.0m×4.0m×6.0m,共3座,有机负荷为1.8kgbod5/(m3滤料d),曝气速率为12m3/m2*h,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池内设置陶料滤料120m3(ф3-5mm),滤板27块(980mm×980mm×100mm),承托层14.5m3(ф20-40mm),长柄滤头972个,曝气器972个(q=0.2~0.4m3/(个.h)),baf曝气风机2台(1用1备,q=12.8m3/min,δpa=58.8kpa,n=22kw),反冲洗泵2台(1用1备,q=300m3/h,h=15m,n=18.5kw),反冲洗风机2台(1用1备,q=11.5m3/min,δpa=68.6kpa,n=30kw)。

3设计特点

(1)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vcm装置和s-pvc装置,其主要影响排放的因素为codcr、bod5、ss,参考同类型化工厂的水质,此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可生化性高,可通过生化系统降解有机物,通过深度处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2)设置调节池。废水排放具有周期性,水质水量变化大,设置调节池并在池内加以搅拌,可确保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减轻对后续处理设施的压力。(3)生化系统前设置反应池,,可减少对生化系统的冲击。(4)进水水质cl-浓度为4000~6000mg/l,不会对生化系统造成损害。(5)循环排污水水质较好时超越臭氧反应池直接进入baf,减少臭氧的投加量,有效降低运行费用。(6)本项目采用“水解酸化+好氧”作为生化处理工艺,采用“臭氧高级氧化+baf”作为深度处理工艺,保障出水稳定达标。

4项目运行情况

项目运行效果稳定良好,出水水质达标(见表2)。注:表中单位均为mg/l。5结语(1)采用“水解酸化+好氧+臭氧高级氧化+baf”工艺处理有机废水具有处理效果好,系统运行稳定。(2)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烧碱和聚氯乙烯的生产线有机废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codcr≤50mg/l,bod5≤10mg/l,nh3-n≤5mg/l,ss≤20mg/l的要求,为同类型的有机废水处理提供借鉴。

作者:何俊 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马冬.烧碱—聚氯乙烯化工生产过程的废水综合处理.中国化工贸易,,(12):49,64.

[2]达娟,张军.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改造工程设计实例.中国给水排水,,31(16):65-67.

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题目篇二

造纸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论文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原料

为了使本实验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生产,本研究中的fenton氧化处理废水取自广西某蔗渣制浆厂经过现有好氧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

1.2实验方法

取1000ml废水,用硫酸调节ph至3-4;先加入10%的硫酸亚铁12ml,再加入双氧水0.8ml/l,搅拌40min;用naoh调节ph约为7,曝气20min,加0.1%pam2ml,离心分离后取化学污泥进行分析。

1.3分析方法

1.3.1电镜分析

分别取化学污泥和好氧污泥少量制成玻片,在dxs-10a型智能化扫描电镜下观察污泥形态。

1.3.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

用正己烷和丙酮索式提取污泥中的有机组分,浓缩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检测。gc-ms是污泥有机物定性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分析手段。具体步骤如下:取经过60目筛网的污泥干样品5.0g(精确至0.0002g),加入50g无水硫酸钠一同放入滤筒置于索式提取器的套筒中,用100ml(4:1体积配比的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加热索式提取,提取后的提取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于70℃浓缩至2~3ml,依次通过装有硅胶和无水硫酸钠的层析柱净化分离,洗脱,以去除样品中含有的大分子和水分等干扰物质。收集洗脱液以高纯氮气吹干,用提取溶剂重新定容至2ml后用gc-ms检测。

1.3.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

取经过60目筛网的污泥干样品0.5g(精确至0.0002g),置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王水10ml,盖好盖子,在120℃的电热板上加热1h,取下稍冷后加入5ml高氯酸,再升温至200℃,加热至冒白烟,残剩液约0.5ml时,取下冷却再加入氢氟酸5ml,于120℃加热挥发硅,蒸至近干,冷却,再加入高氯酸1ml,继续加热至近干,以驱赶氢氟酸,取下稍冷以1%hno3定重待测。

2结果与讨论

2.1污泥ph值

通过检测化学污泥和好氧生化污泥ph值发现,化学污泥ph值为7.56-7.68,略高于好氧生化污泥(7.15-7.34)。这是因为fenton氧化水解生成fe(oh)3,fe(oh)3呈碱性。好氧生化污泥的ph值要低些,因为好氧生化污泥中没有投加碱性物质,不能中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

2.2污泥沉降比

分别取化学污泥与好氧生化污泥配比为1:2.5水土混合物各100ml,用100ml量筒测定0-50min沉降比。污泥沉降比一般用svn表示,其中n代表的是沉降时间。污泥沉降30min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该指标测定的标准时间。污泥沉降比sv30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沉降比可以发现污泥性状的很多问题,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含有难沉悬浮絮体,絮体粒径大小及紧凑程度等等。污泥沉降比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它的变化还可以及时的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化学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比较容易沉淀析出,而好氧生化污泥沉降性能较差。

2.3化学污泥与好氧污泥外观比较

化学污泥为红褐色糊状的固体,没有恶臭;好氧生化污泥为褐色絮状固体,有土腥味。好氧污泥颗粒外观表面光滑,为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小颗粒,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在电镜下观察污泥的外观如图2及图3,在电镜下观察化学污泥和好氧生化污泥的形态,得出好氧生化污泥的胞外有粘性物质,而化学污泥没有。说明好氧污泥的有机质含量也比较多。

2.4污泥中的有机物

化学污泥和好氧生化污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所得图谱经计算机谱库检索,共检测出污泥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将化学污泥和好氧生化污泥中可能存在的代表性污染物列出,由表1可以看出:化学污泥中有机污染物比好氧生化污泥中污染物种类要少,主要是以醇类、酯类和有机酸为主,芳烃和多环芳烃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结论

本研究以广西某蔗渣制浆厂现有污水处理后的好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后对所产生的化学污泥与好氧生化污泥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污泥的沉降性比好氧生化污泥好,化学污泥中有机污染物比好氧生化污泥中污染物种类较少,主要是以醇类、酯类和有机酸为主。此外,化学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其他金属含量都较低。

作者:杨晓前 单位: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

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题目篇三

fenton试剂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工学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用fenton试剂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的现状和进展,简单介绍了其应用及原理。利用fenton试剂去除水体中难降解、稳定性强且毒性大的有机污染物。

【关键词】:难降解有机物;fenton;羟基自由基

1894年,化学家fenton首次发现有机物在(o2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32(8):22-23.

[5]张乃东,郑威,彭永臻.电-fenton法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7):440c441.

[6]王九思,韩相恩,赵红花.絮凝沉淀-fenton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6):68-71.

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题目篇四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论文

焦化废水是指在钢铁工业的焦化厂、城市煤气厂等在炼焦和煤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统称。其成分组要取决于原煤的性质、碳化温度、生产工艺、煤气净化工艺、焦化产品回收工序和方法等因素[1]。该废水排放量大,水质成分复杂,不仅含有大量的酚类、联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还含有氰、氟、硫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的无机物,bod5/cod值一般在0.28~0.32之间,可生化性一般;另外,焦化废水水量比较稳定,但水质组成波动较大[2]。焦化废水处理技术长期以来未能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仍然是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一大难题。国家环保部在10月1日颁布实施了新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该标准对焦化废水的排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所有企业从1月1日起强制执行ss≤50mg/l,cod≤80mg/l,氨氮≤10mg/l,石油类≤2.5mg/l,氰化物≤0.2mg/l的排放标准。此外,新标准中还明确了监测位置和单位基准排水量,从而避免了以往因监测位置不同和排水量不同引起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并且对处理后回用于洗煤、熄焦和高炉冲渣等的焦化废水水质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国内外焦化废水处理的现状做出总结,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定的展望。

1焦化废水的主要来源

炼焦一般分为土法炼焦及机械炼焦,随着技术的发展更新及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土法炼焦已基本淘汰,目前的炼焦以大型机械炼焦为主。炼焦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三股废水,分别为:除尘废水、剩余氨水以及酚氰废水。除尘废水主要产生在运煤、备煤、出焦、湿法熄焦过程中,该股废水的特征为悬浮固体较多,含有少量酚、氰等污染物,通常经澄清或沉淀处理后可返回至工艺中重复利用。剩余氨水主要由焦化原煤中的结合水以及化合水在冷凝器中形成的冷凝水和粗煤气在氨水喷淋降温时的冷却水组成。剩余氨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氨、焦油等物质,是焦化废水中水量最大的一股废水,废水量占全厂废水总产生量的50%以上,一般需要经过蒸氨处理后再排入污水处理设施。酚氰废水是在焦化化学产品加工过程中与物料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焦油、粗苯等加工过程的蒸汽冷凝水及粗煤气终冷冷却水等。酚氰废水是焦化废水中的重要代表性废水,产生于不同化产加工过程中,因而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主要含有酚、氰、硫化物等。此外,炼焦过程中还会产生少量浓度较高、组分较复杂的脱硫废液,煤气管道水封水等废水[3]。焦化废水作为典型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对其污染物组成和水质特性的分析是选择高效经济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前提。侯红娟[4]采用gc/ms对宝钢焦化废水的测定显示,废水中含有12类100多种有机化合物,苯酚类物质浓度最高,其次为苯胺、喹啉、萘等。张万辉等[5]采用xad大孔树脂分离gc/ms测得焦化废水中含有15类558种有机物,疏水酸性酚类及亲水性苯胺、苯酚、喹啉、异喹啉对焦化废水有机物总量的贡献大于70%;同时对焦化工艺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排放源解析表明,多环芳烃和喹啉类在焦油分离液和脱硫废液中的浓度较高,可为焦化废水水质处理提供参考。甲酚、甲基苯酚等酚类物质易于降解,实际工程中10h即可将浓度高达500~1000mg/l的酚类完全降解[6];喹啉、吲哚、吡啶、联苯等在厌氧环境下降解性能较好,但在好氧环境下降解性较差,且对苯酚的生物降解抑制显著[7];李咏梅等[8]对缺氧条件下含氮杂环化合物降解规律的研究发现,吡啶完全降解需24h,而吲哚、吡啶、异喹啉、甲基喹啉的完全降解需要50~60h。因此,对焦化废水处理工程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废水组分及其降解规律,基于不同的污染物种类、性质及目标,选择经济有效的工艺流程及运行参数。

2焦化废水污染控制技术

2.1预处理

焦化废水中含有酚类、氰类、焦油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均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在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前必须最大限度削减其在废水中的含量,以免影响生化系统的稳定性。焦化废水的预处理一般包括沉淀法、萃取法、高级氧化法等。2.1.1沉淀法沉淀法包括混凝沉淀法和药剂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并使之水解产生配合离子及氢氧化物胶体,中和废水中某些物质表面所带的电荷,使这些带电物质发生凝集。王爱英[9]等在评价几种常用絮凝剂处理效果基础上,采用优选的絮凝剂预处理,可使焦化废水的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22%和97%以上,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penglai[10]等用絮凝/零价铁联用技术预处理焦化废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46%以上,有效降低了生化处理系统的污染物负荷、提高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吴克明[11]等采用混凝-气浮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处理废水,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出水色度低,效果较好。化学药剂沉淀法是指向废水中加入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来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刘小澜等[12]采用化学沉淀剂mgcl26o2、o3/活性炭等)是十分有意义的。针对不同特征的难降解有机废水,选择合适的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并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和氧化能力,改善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贡意,韩荣新.臭氧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j].城镇供水,(6):42-4.

[2]夏大磊,王松,孙聪,etal.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研究现状[j].山东化工,(10):180-1.

[3]陈琳,刘国光,吕文英.臭氧氧化技术发展前瞻[j].环境科学与技术,,27(b08):143-5.

[4]夏晓武,孙世群.臭氧预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3):270-3.

[5]李福勤,牛红兰,安晓婵,etal.臭氧氧化法预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42(4):16-8.

[6]吴玲,夏中明.臭氧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化肥设计,1995(5):45-7.

[7]冯旭东,刘芳,郭明f,etal.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臭氧氧化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5):387-8.

[8]卢宁川,府灵敏.臭氧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15(2):1-2.

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题目篇八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步伐正在加快,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它将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合成环保型有机栽培基质,对基质的原料来源进行筛选与分类,对发酵过程进行标准化控制,使生产出的基质具有质量稳定性并形成产业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设施水平的不断改进与提高,现代化控制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与普及,并根据我国目前设施蔬菜的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多样化的需要,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趋势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工厂化和小型化、家庭化的方向发展,并将出现高度设施化和简易栽培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工厂化生产和商品化的实现,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家庭中的使用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阳台、屋顶等空闲地种植蔬菜。

4结论

随着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尤其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研制成功以及广泛应用,不仅有效地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还实现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和盐碱地以及沙地的使用效率,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尽管在技术的研究水平上还相对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军.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03)

[2] 刘佳,郁继华,冯致,张国斌,刘凯,李琨.??追肥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0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