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600字篇一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时给你敲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些话语,出自于一向严厉的傅雷之口,哪怕身在海外,也不愿儿子放弃学习。对孩子的那种殷殷期盼,严厉或温柔的叮咛,这副姿态,又与天下哪个父亲有异呢?
深夜中,灯下有父亲在帮孩子批改作业,也许这些父亲无法像付雷一样,给予付聪很大的帮助,但他们无一不在尽全力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深情倾注在简单的叮咛中,这些叮咛无非是几个错别字,几道几何题的要点,可这其中所含的父爱,一点不比傅雷信中所含的少。
“孩子,我多担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绸缪,切勿到后来悔之不及。”傅雷以一名过来人的身份口吻,带着对儿子的心疼,不断劝说孩子休息,到大自然去放松身心。
傅雷一向是一位严厉的父亲,他从不放松对儿子的要求,却依然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所担忧。这多像我们的父亲,偷懒时,他们训斥、催促,但当你把所有精力倾注在学业上时,父亲们又担心我们的健康,逼着我们去锻炼。
似乎父亲永远不能与我们合拍,永远在阻止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们大多爱温柔的母亲大过于强硬的父亲,但这一句句让孩子们厌烦的叮咛,又有哪一句不出自于浓浓的父爱呢?
读着这一封封家书,好像在其中看到了无数父亲的影子,他们的叮咛,是对孩子最深的爱与期望。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600字篇二
与大多数父亲不同,傅雷的大儿子傅聪,向他的父亲一样选择了艺术这条路。文艺是条羊肠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双双在这条小路上走出精彩。并且获得极大的共鸣。他们的关系由父子变成朋友,再到两个惺惺 相惜艺术家。如果说傅雷凭借的是时代造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抓住“天时”,经受磨砺之后,终见光辉。那傅聪这个伟大的音乐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样一位知性的父亲,不成功怎么说得过去呢?“艺术特别 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观清晰的看待艺术,丝毫没有迂腐偏见,这样的老人,即使在所谓“新社会”的今天也是凤毛麟角。 可在那个年代,傅雷的艺术修养达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
傅雷的视角是从国际出发的,这与傅雷多国游历是密不可分的。这提醒着我们现在很多人记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条祖训。“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阅历礼自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什么阅历、 城府的话,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傅雷夫妇在浩劫中遭受身体与精神的蹂躏,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双双自杀而亡。在傅雷夫妇留下的遗书中,注明自己的后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处理,并将事项一一列出,其中还包含保姆的生活费与 他们夫妇的火葬费,傅雷夫妇不畏死亡,而世人为他们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妇生前所留下宝贵的书信,不仅影响了傅聪的一生,更是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我想,不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这些都是我们最该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财富。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600字篇三
花了将近一周零散的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首先想说,很幸运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刚上大学的这个阶段读完这本书,我有着和刚出国时的傅聪相似的年纪,又是和那时的他一样,刚刚离开父母。看到傅雷在书中对傅聪说的话,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的一般。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
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聪没有一个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藉,会让傅聪有一种与父母天涯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就之际,傅雷如良师益友一般,告诉傅雷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多一点,而不求有什么回报的爱。
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但是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为了能让此时小有成就的傅聪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受这份痛苦。
傅聪成家之初,傅雷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他的新婚生活指导,要知道,此时的傅雷,是受到国内反右斗争的巨大困扰的。一面要承受改造自己的巨大压力,一面要用心教导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没有对傅雷满满的爱,是做不到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想到当前我们的教育方式,现在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好了以后,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历练。从小父母便让他们过着优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这种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气,还常常有一种自我优越感,也难怪当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观傅雷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他从小还是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傅聪还是傅敏,从小都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傅聪可以成为钢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就了。
同样是对子女的爱,现在有些家长选择了用物质来表达,而傅雷选择了用他自己的精神来表达,而真正对子女有用,可以有益于子女日后发展,而不是仅仅是他们一时受用的,正是这承载在严厉教育中的爱了。这真正是一个让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何社会在进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却在退步呢?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
读完整本书,觉得有一个会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聪时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分隔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换做是我,绝对是做不到的,父母对自己是如此关心,而傅聪却让父母担心,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可以给父母莫大的慰藉吧。
傅雷与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的突然,没有再给傅聪尽孝的机会,在我看来,日后傅聪自己想起这段年轻时的往事,也会后悔不已吧。我们现在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父母却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仍然是关心我们的,或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我觉得我们再没有时间,也应该不时抽出点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哪怕是一两句嘘寒问暖的话,也会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去尽孝,才想去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这种遗憾。
不得不说,一本好书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对我们当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书,要是人人都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当下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不孝子女了,社会也不会如此地缺乏爱和温暖了。
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可以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让我知道更多自己该做的事。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600字篇四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600字篇五
家书,一笔一画寄托着对家人的牵挂。在古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封家书“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近代,傅雷一家如何表达思念?
傅雷给儿子的家书中饱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期望,满含着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对立身处世的叮嘱。小到对音乐的见解,大到国家大事,字里行间,满含着爱。
回望宋代,陆游年迈时“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满纸空。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自叹徒劳,却又“寄语红桥桥下水”,不甘浮于心间,借水怀人。
回望明代,袁凯百无聊赖时收到家书,却“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书中告诫儿子,当儿子取得成就时又丝毫不吝啬他的赞扬——“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信中,傅雷对儿子也极为严格,将错误严肃地提出来,严厉地要求儿子一一改正,但是,这无不表达着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期盼和爱,即使相隔千里,儿子的身边总有一个谆谆教诲的父亲,教他立身处世。信中同时暗含着苦,令人唏嘘——父母不能陪伴儿子的苦、傅雷夫妇不能见到孙子的苦、傅聪未能尽孝的苦……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封封书信,将自己的思念寄给远方的亲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不能洗刷内心的思绪。即使异地相隔,也不能阻断亲人那熟悉的字迹,那倍感亲切的家书。
蓦然回首,家书已离我们日渐远去,网络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即使相隔万里,仿佛近在咫尺。科技发达的今天,书信已经渐渐赶不上时代的脚步,驿站的消失,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书信象征过去,科技代表未来,但无论是书信还是科技,都满含着一代代人的家国情怀。
傅雷的家书,只是近代的一个缩影,它随着历史而失去在通讯上的地位,但在它身上的亲情永不消逝,家书,一直是家人情感的表达与寄托。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600字篇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而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数百封家书,从而摘编成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家书》。
在这本书里主要摘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所写的家书,这本书充满了父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
在书中有段文字让我深受体会,“你妈说你的信都是闪闪发光的,耀眼生辉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艳丽,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说这她眼中青春的含义:如果不趁年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为当你长大后,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这让我深有感触。
在阅读这本书时,看到傅雷先生既是严父,又是慈父,在儿子的艺术追求中十分严格,但对远离故乡的儿子却又有几份关爱。在书中有许许多多傅雷先生对儿子关爱的语句,同时也有着傅雷从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将这些传授给了儿子。这好比我们是一张白纸,而人生是一支画笔,而父母就是已经完成的画,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
从这本书中,我们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学艺先学人”同样像我们述说这个道理。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我想写几封家书也别有一番风味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600字篇七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名著《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我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必须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我明白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我是普通人,也能够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进取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完美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我的生命。
傅聪远在海外求学,外出的游子,牵动的是家中父母的心弦,爱子如命的父亲,只能将一句句叮咛仔细封在信里,把自己的一片深情送过大洋。
“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时给你敲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些话语,出自于一向严厉的傅雷之口,哪怕身在海外,也不愿儿子放弃学习。对孩子的那种殷殷期盼,严厉或温柔的叮咛,这副姿态,又与天下哪个父亲有异呢?
深夜中,灯下有父亲在帮孩子批改作业,也许这些父亲无法像付雷一样,给予付聪很大的帮助,但他们无一不在尽全力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深情倾注在简单的叮咛中,这些叮咛无非是几个错别字,几道几何题的要点,可这其中所含的父爱,一点不比傅雷信中所含的少。
“孩子,我多担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绸缪,切勿到后来悔之不及。”傅雷以一名过来人的身份口吻,带着对儿子的心疼,不断劝说孩子休息,到大自然去放松身心。
傅雷一向是一位严厉的父亲,他从不放松对儿子的要求,却依然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所担忧。这多像我们的父亲,偷懒时,他们训斥、催促,但当你把所有精力倾注在学业上时,父亲们又担心我们的健康,逼着我们去锻炼。
似乎父亲永远不能与我们合拍,永远在阻止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们大多爱温柔的母亲大过于强硬的父亲,但这一句句让孩子们厌烦的叮咛,又有哪一句不出自于浓浓的父爱呢?
读着这一封封家书,好像在其中看到了无数父亲的影子,他们的叮咛,是对孩子最深的爱与期望。
与大多数父亲不同,傅雷的大儿子傅聪,向他的父亲一样选择了艺术这条路。文艺是条羊肠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双双在这条小路上走出精彩。并且获得极大的共鸣。他们的关系由父子变成朋友,再到两个惺惺 相惜艺术家。如果说傅雷凭借的是时代造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抓住“天时”,经受磨砺之后,终见光辉。那傅聪这个伟大的音乐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样一位知性的父亲,不成功怎么说得过去呢?“艺术特别 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观清晰的看待艺术,丝毫没有迂腐偏见,这样的老人,即使在所谓“新社会”的今天也是凤毛麟角。 可在那个年代,傅雷的艺术修养达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
傅雷的视角是从国际出发的,这与傅雷多国游历是密不可分的。这提醒着我们现在很多人记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条祖训。“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阅历礼自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什么阅历、 城府的话,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傅雷夫妇在浩劫中遭受身体与精神的蹂躏,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双双自杀而亡。在傅雷夫妇留下的遗书中,注明自己的后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处理,并将事项一一列出,其中还包含保姆的生活费与 他们夫妇的火葬费,傅雷夫妇不畏死亡,而世人为他们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妇生前所留下宝贵的书信,不仅影响了傅聪的一生,更是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我想,不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这些都是我们最该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财富。
花了将近一周零散的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首先想说,很幸运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刚上大学的这个阶段读完这本书,我有着和刚出国时的傅聪相似的年纪,又是和那时的他一样,刚刚离开父母。看到傅雷在书中对傅聪说的话,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的一般。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
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聪没有一个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藉,会让傅聪有一种与父母天涯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就之际,傅雷如良师益友一般,告诉傅雷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多一点,而不求有什么回报的爱。
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但是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为了能让此时小有成就的傅聪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受这份痛苦。
傅聪成家之初,傅雷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他的新婚生活指导,要知道,此时的傅雷,是受到国内反右斗争的巨大困扰的。一面要承受改造自己的巨大压力,一面要用心教导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没有对傅雷满满的爱,是做不到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想到当前我们的教育方式,现在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好了以后,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历练。从小父母便让他们过着优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这种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气,还常常有一种自我优越感,也难怪当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观傅雷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他从小还是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傅聪还是傅敏,从小都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傅聪可以成为钢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就了。
同样是对子女的爱,现在有些家长选择了用物质来表达,而傅雷选择了用他自己的精神来表达,而真正对子女有用,可以有益于子女日后发展,而不是仅仅是他们一时受用的,正是这承载在严厉教育中的爱了。这真正是一个让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何社会在进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却在退步呢?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
读完整本书,觉得有一个会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聪时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分隔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换做是我,绝对是做不到的,父母对自己是如此关心,而傅聪却让父母担心,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可以给父母莫大的慰藉吧。
傅雷与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的突然,没有再给傅聪尽孝的机会,在我看来,日后傅聪自己想起这段年轻时的往事,也会后悔不已吧。我们现在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父母却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仍然是关心我们的,或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我觉得我们再没有时间,也应该不时抽出点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哪怕是一两句嘘寒问暖的话,也会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去尽孝,才想去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这种遗憾。
不得不说,一本好书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对我们当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书,要是人人都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当下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不孝子女了,社会也不会如此地缺乏爱和温暖了。
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可以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让我知道更多自己该做的事。
家书,一笔一画寄托着对家人的牵挂。在古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封家书“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近代,傅雷一家如何表达思念?
傅雷给儿子的家书中饱含着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期望,满含着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对立身处世的叮嘱。小到对音乐的见解,大到国家大事,字里行间,满含着爱。
回望宋代,陆游年迈时“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满纸空。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自叹徒劳,却又“寄语红桥桥下水”,不甘浮于心间,借水怀人。
回望明代,袁凯百无聊赖时收到家书,却“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书中告诫儿子,当儿子取得成就时又丝毫不吝啬他的赞扬——“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信中,傅雷对儿子也极为严格,将错误严肃地提出来,严厉地要求儿子一一改正,但是,这无不表达着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期盼和爱,即使相隔千里,儿子的身边总有一个谆谆教诲的父亲,教他立身处世。信中同时暗含着苦,令人唏嘘——父母不能陪伴儿子的苦、傅雷夫妇不能见到孙子的苦、傅聪未能尽孝的苦……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封封书信,将自己的思念寄给远方的亲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不能洗刷内心的思绪。即使异地相隔,也不能阻断亲人那熟悉的字迹,那倍感亲切的家书。
蓦然回首,家书已离我们日渐远去,网络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即使相隔万里,仿佛近在咫尺。科技发达的今天,书信已经渐渐赶不上时代的脚步,驿站的消失,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书信象征过去,科技代表未来,但无论是书信还是科技,都满含着一代代人的家国情怀。
傅雷的家书,只是近代的一个缩影,它随着历史而失去在通讯上的地位,但在它身上的亲情永不消逝,家书,一直是家人情感的表达与寄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而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数百封家书,从而摘编成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家书》。
在这本书里主要摘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所写的家书,这本书充满了父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
在书中有段文字让我深受体会,“你妈说你的信都是闪闪发光的,耀眼生辉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艳丽,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说这她眼中青春的含义:如果不趁年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为当你长大后,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这让我深有感触。
在阅读这本书时,看到傅雷先生既是严父,又是慈父,在儿子的艺术追求中十分严格,但对远离故乡的儿子却又有几份关爱。在书中有许许多多傅雷先生对儿子关爱的语句,同时也有着傅雷从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将这些传授给了儿子。这好比我们是一张白纸,而人生是一支画笔,而父母就是已经完成的画,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
从这本书中,我们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学艺先学人”同样像我们述说这个道理。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我想写几封家书也别有一番风味吧。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教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头的语句,字里行间能够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期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期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悲痛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当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欢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十分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期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必须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教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那里面包括了,傅教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期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我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我的期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我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仅有你自我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异常是乐力方面,我一向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我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期望。父母走的弯路,不期望孩子重蹈覆辙,期望他们能比自我“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当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我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简便、欢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提高,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我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理解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当明白自我的重点,明白自我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明白自我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我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教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我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教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当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杀感到难过。下面是读书时作和一些摘抄,我喜爱像傅雷这样一位长辈的谆谆教导。(摘抄如下,读后感略)。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也证明你的感受力极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着”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600字篇八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教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头的语句,字里行间能够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期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期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悲痛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当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欢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十分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期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必须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教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那里面包括了,傅教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期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我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我的期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我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仅有你自我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异常是乐力方面,我一向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我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期望。父母走的弯路,不期望孩子重蹈覆辙,期望他们能比自我“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当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我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简便、欢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提高,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我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理解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当明白自我的重点,明白自我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明白自我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我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教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我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教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当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