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优质(14篇)

最新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13:41:53
最新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优质(14篇)
时间:2023-04-05 13:41:53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一

第二是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展示宁荣街与贾府的繁华富庶。这属于写作技巧的问题,任何文章在展示事物本来面貌的过程中并非单纯地平铺直叙,往往会运用一些技巧更好更充分的表现。比如“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便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使用了正衬的方法。

第三是林黛玉的心理与性格特点。《林黛玉进贾府》初步展示了贾府的环境特点和几个重要人物,特别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而第一段有句话非常关键,学生很容易便能找出,就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想法恐怕有三点原因,一是寄人篱下的特殊心理状态,二是她印象中与亲眼所见贾府的与众不同给她的心理压力,三是她的性格特点。而性格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与她相同处境的薛宝钗并不会这样,刘姥姥也不会这样。如果要再深入研究她是一种怎样的性格特点,就得注意“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她的所有想法和行为只是怕人耻笑,这应该说她性格的很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

阅读经典作品需要注意的地方:

1、语文的基础知识是不能忽略的,虽是高一学生,但因为是农场的孩子,自觉性不高,所以对《红楼梦》的内容梗概、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作者曹雪芹德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一环节我交给已经读过《红楼梦》的同学完成,效果比我自己讲要好,能够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走进读书方法,让学生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节课堂气氛。我觉得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从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在上这节课时,力求少用图片,课后再播放一段电视剧,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通常情况下,学生从以上的描写中大多能感受到林黛玉的“美”来。但这种感觉多数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朦胧肤浅的。而对她的“弱”、“多情”则更是忽略。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我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

又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只念了《四书》。” 而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却问答:“不曾读。” 一个问题两种回答。为什么?对于文中出现的这种“矛盾”,许多学生是视而不见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大多只追求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大概印象,尤其不注意一些看似平常但却意味隽永的细微之处,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深入体味文学作品奥妙的障碍之所在。在课上,又以为语文功底不错的同学提出了这一问题,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有关文字后,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学生很快便理解到是因为黛玉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觉得自己失了口,所以宝玉问时改了口。这个细节表现了她谨慎小心的性格。我成此时提示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时注意不要忽略了这样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细节”,要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3、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如:很多同学在点评王熙凤的外貌神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时,只点评出她的“漂亮”或“美丽”而完全没有看出她的凶狠、狡诈来。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重点引导学生被他们忽略的“三角眼” “吊梢眉”以及“春”和“威”几个词,并在这些词上加了着重号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导学生从这些词中,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至此,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已从外表深入到了灵魂,对大师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独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叹服。

再如: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在学生点评时,已有学生点评出王熙凤夸黛玉其实是为了讨好贾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语言的妙处,让学生重点注意在场的人物,让学生思考“这段话,使谁欢心?使谁感到温暖?使谁感到愉悦?使谁觉得内心平衡?”在学生有了一定体会后,让学生明白 假如让王熙凤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词来形容林黛玉的美貌,则陷入“一味浮词套语”既平庸又没有什么表达效果。曹雪芹不愧是大手笔,随手写出,看似平常的一番话,却有着如此神奇的表达效果:既夸了林黛玉的美貌,又没有冷落了在场的相关人员。既表现了她逢迎、周到、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又契合她没有上过学,读过书的身份。只有曹雪芹这位大师才能写出这独一无二的王熙凤。

在这一系列的鉴赏过程中,学生对作品人物、对大师运用语言技巧的认识不断深入,学生渐渐发现原来名著之所以经典,之所以流传,是因为有太多可以不断发掘,不断品味的地方,许多看似不经意的描写都有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如果我们经常开展这样的鉴赏活动,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

4、需要改进之处:

《林黛玉进贾府》上完后,我个人通过反思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

(2)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味的体现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

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对文本进行朗读,使得鉴赏点评有些游离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

(3)整个教学过程还可以更紧凑,更科学,更有效。

从教学设计的初衷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但整个教学过程还不够紧凑,科学。可以把重点放在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夸黛玉的语言部分,这样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在涵咏品味语言上,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使“语文味”更浓厚些。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二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为中国四大小说之首。《林黛玉进贾府》是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取自原著中的第三回。这回主要讲述宝黛的初次会面,以及为以后的感情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贾府中的主要人物,或实写或虚写,都有了简要的轮廓。篇幅相对有点长,但层次鲜明,语言优美,主要人物的性格已经比较突出的显现。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即是对《红楼梦》的初次感受,也是为以后的整篇阅读奠定兴趣的基石。

在以往的教材中,此课文是出现在高二的教材,现在让高一的学生学,相信会有一些难度。但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让高一学生学习是有好处的,借此机会接触《红楼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这部大部头。

上此课前,原本打算找86版的电视连续剧和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记得了05届教授此课时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让他们看林黛玉进贾府的电视,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不少。但后来我发现,观看电视剧,学生对人物形象较为关注,对人物性格也有了一些把握,但看了电视剧后,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在介绍完作家、时代背景及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后,就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例如引导学生点评林黛玉,从“众人的眼里”、“凤姐的眼里”、“宝玉的眼里”,从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进行点评,并且告诉学生: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圈点,是在需要评论的地方画圈或点点,做些符号;批评,就是评论。点评的方式有圈点、总批、眉批、夹批等。如宝玉眼里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王熙凤眼里的黛玉时,我还插入了脂砚斋的评语:“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对贾宝玉的分析中,主要抓住别人对宝玉的评价、两首《西江月》的判词以及黛玉眼中的宝玉来理解宝玉的性格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为了进一步理解贾府中的人物,我还设计了一个探究题:探究《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哭和笑,从人物的哭和笑当中理解人物性格,透视贾府的环境。并且让学生跟着林黛玉的行踪,和林黛玉一起细心观察贾府,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对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性格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最后,还布置了练笔,让学生写“我眼中的黛玉”,在写之前,我先读了“网友之黛玉”和“专家之黛玉”。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本课也旨在通过这节课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授完课后,我开玩笑似的问学生:学完这课,有没有激起你们一点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呢?文科班学生表示通过这节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但理科班的同学则表示兴趣不大,看来,文理科班的教学应有所区别才行。

本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还有课时严重超时,原计划用四课时教学的,最后用了六课时,这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本来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结果有可能反倒让学生厌烦,估计理科班的情况就是如此。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依然是我今后教学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三

在即将过去的20xx---20xx学年中,我担任了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方法,为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平时的阅读课上,我有意识的加强了学生读书的习惯,或默读或个人自由地放声朗读。每节阅读课我都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此时教室里虽然一片静悄悄,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过去老师所喜爱的齐读,因为学生要照顾读的整齐,因而无法用心感悟、体味课文,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而默读,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真正感受的课文语言的魅力。

这一年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改掉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套路。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先布置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入为主,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学生潜心、认真、有效的阅读课文起步,这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尊重,也是对阅读规律的遵循。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读”,反复的“读”,再从“读”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提高阅读能力。这才是潜心、认真、有效的阅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阅读效果。

以上是我在这一学年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在收获之余,也碰到了不少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中学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问题的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现阶段我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感受和情感体验方面的积累,让他们找到源头活水,给语文学习带来清泉溪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和同仁们不断的交流切磋。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四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结束了。试卷出得如何呢?学生考得怎样呢?通过对学生考试情况的抽样分析,结果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的,又似乎是意料之外的。但这次考试的整体结果,却多少是让人有些吃惊的。

从试卷涉及到的材料来看,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紧紧围绕新的高考说明来命题。语文基础知识及应用方面,注意到了各个知识点的涉及:语音、病句、以及文言知识的应用,都符合新的高考大纲的说明。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程度,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注意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二是试题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实际性。这份试卷主要从可操作的实际上做文章。

1、注重课本的教学反馈,两篇课内阅读取材《逍遥游》和《项脊轩志》,考查点侧重文中有思想内涵和有语言表现力的字词句的理解。

2、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我们曾经选用的试题,但结合了课内文言知识的考查,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3、现代文阅读仍然是突出能力考察,重视文章内在情感的体会和把握,重视语感的考察,重视文章的整体理解。

4、写作能力的考查,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是“牵挂”,注重细节描写,学生的情感体验,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1、文言文重记忆不重思考。默写中主要问题是背诵不足,以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得分不高,反映了许多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偏于记忆、重复、巩固,而如何联系语言环境分析进行思考,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等方面相对薄弱。

2、基础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积累和语言表述上。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词语全是常用词语,可错误率高。阅读题的文字表达,作文的语言表达,都有较多学生错字多、病句多、词汇贫乏,标点混乱,反映了语文基本功的不扎实。

3、作文不够具体,没有写出自己真切独特的感受。“牵挂”是一个有话可说的题目,完全可以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遗憾的是许多学生不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而是堆砌辞藻,搬弄陈词,甚至套搬作文。

根据这次考试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现状,拟订了以下几点教学计划: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方面的欠缺,今后在课堂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加强语文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它的基础在于有厚实的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生活和思想的积累等等。作为教师不能因为不考课内的文章而放弃对课本的学习,更应重视对教材的学习,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文章结构、思想观点等,该记忆的要记忆,该借鉴的要借鉴。

3、夯实基础。在生字词的积累,课文的朗读,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以及书写等方面加强训练,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要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下工夫。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语文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在各科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去学习和训练。

5、文言文教学上,古诗文名句的积累,除了督促学生熟读记诵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外的短小精悍的好文章。在课内外的联系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相信坚持下去,定有成效。

6、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一篇文章,相关的知识背景越丰富,文章越容易理解。因此要努力引导学生广闻博览,多读多吸收一点。利用语文拓展课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随时指点阅读方法,以收更好的效果。并可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以收一举多得之功效。

7、加强作文训练。还应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一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经常进行个别指导。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五

必修(五)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篇目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以往教小说,我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主要从小说“三要素”出发设计三个方面问题。如,概述故事情节,归纳人物形象,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等,基本上属于粗线条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不足在于学生对文本语言得解读品味不深入,浮光掠影,而且是被动式的回答问题,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的了解,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就难以体会出来。而“咬文嚼字”教小说,同样是设计这些问题,但我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中找答案,从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与作者的描写目的。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第一课时教学,我基本上是处理与本节选有关的人物故事。但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说开头插入交代李小二与林冲的关系时,用了哪些词语来体现林冲有恩于李小二?学生带着这一个问题读文本,他们就能很快找到几个词语:“看顾”、“陪话”等,明白了作者不厌其烦地描述,目的在于突出林冲曾有恩于李小二,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讲到李小二店来了两个不速之客时,我从动词妙用角度设题:一前一后的两个人进入酒店,作者都用了一个动词,请找出来并说一说运用这个动词的表达效果。学生从文中找到“闪”字。我要学生起来评析这个自得妙处:学生说,这“闪”字不仅写出人物动作之敏捷,也让人看出他们的鬼鬼祟祟与神秘的表现,也就自然地引起了李小二的格外关注与怀疑,促使李小二一面做出应承,一面悄悄要老婆密切注意这两个来得“不尴尬”的人,于是有阁楼偷听密语的情节发展。第二课时教学,我的重点在于处理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作用。如果只单纯要学生找出语句,仍无法深入体会小说语言的魅力与人物内心情感。因此,我要求学生找到相应得句子的同时,再找出最有“形象感”的词语。比如,描写雪景的句子:“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中“卷”字的赏析;“那雪正下得紧”中的“紧”字的妙处。一卷一紧,把学生的思路就引导到故事情节上来:正是雪大,衬出天气的寒冷,寒冷让林冲冒雪去几里外的酒店沽酒御寒;正是雪大,把草屋压倒,林冲只好到山神庙暂宿,正好偷听到庙外人的密语。学生联想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艺术的高超:雪,不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雪还救了林冲一条命。更重要的是,雪,让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草屋被烧是人为的,林冲果然是被逼上梁山的,小说的主题到此也就明朗了。

因此,“咬文嚼字”教小说,尤其是名著的教学,无形中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名著语言的魅力,感受到汉语言得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主动阅读名著的热情,提高他们欣赏名著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大多只注重文言知识点的疏理与积累,这种教学其实是一种功利性的教学行为,也是对“文言”资源的一种浪费。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许多优秀的作品几乎是“文质兼美”的美文。古往今来,多少优秀的文化名人无不是从吟咏文言中汲取深厚的文化营养。鉴于这样的认识,本学期,我在文言教学上就有意识注意“文言”并举的教学,引导学生多品“言”,在品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领略文言的“质美”。具体的教学方法有:(1)多角度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因声求气”,“由气而通其意以及辞与法。”像李密的《陈情表》,就是在反复多样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抒发的“亲情”、“苦情”、“忠情”,更体会到作者的“隐情”。(2)从语言描写入手把握形象,在形象欣赏中理解人物情感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获得美感和认识上的提高。如《项羽之死》的教学,我以三个场面描写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从语言中找形象:当四面楚歌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在慷慨悲歌中,再现一个多情善感、有血有肉的失败英雄形象;在东城“快战”中,引导学生抓住“快战”、“瞋目叱之”、“何如”等语言,把一个勇猛威风而又自负的项羽形象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的情节,我引导学生品味一个“笑”字,在“笑”中看到一个知耻重义的项羽。

所以,文言文教学不能太功利性,从上课情况看,学生更愿意听老师从品味语言中来领略文言的质美,这一点会成为我今后教学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作为儒家经典文化的《论语》,在教学上,如果“以深解深”,那么势必让学生感觉高深难懂,甚至会认为那只是“孔子的思想”而与我关系不大,这样,我认为就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的思路是,一定要让学生学完《论语》后感觉到《论语》的智慧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在自己的身上。因为,《论语》归根结底,就是讲“做人”的道理。这样,我在上每一节的内容时,都要“浅入”,即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日常表现,要求学生对照生活,对照自己,然后,再抛出《论语》的思想核心或者问题的实质,让学生在“能近取譬”中,领悟到《论语》的人生智慧,进一步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例如,讲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节,我就先讲现在社会上一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人害己害国的例子,再对照孔子的富贵观念,就明白了作为君子,对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从而看到孔子在物质利益面前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总之,教师要有一颗钻研的心,要博览书籍。教师钻研不仅指要钻研教材,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模快要形成一个系统,而不必拘泥于现成的参考书、辅导书或参考答案,这样,才会在教学中做到“常教常新”,“常教常悟”,“常教常得”。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六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随着凛凛寒冬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心里有着几分充实,几多感慨……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305、1306两个班的语文。一期来,我对自己的的工作未曾有丝毫的懈怠,也因此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语文教师平时不认真学习,教学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我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认真备课、辅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的丰富、提高自己。善学才能善德,善德才能善教,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认真撰写教学论文。作为新老师,我积极参加科组组织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紧抓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有关教学录像,尽可能地扩展自身学习的空间;另外,为了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积极参加课件的学习和制作,较熟练地掌握了幻灯片制作的基本技能。

三、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力创佳绩

我组语文教师立足新课改,瞄准高考,一起仔细研究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和精神及高考考纲、考试说明,并以此作为我们平时学习和教学的准绳,重点抓好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同组的各位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毫无保留的各抒己见,使得我在学习和教学时重点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确了。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热情主动听老教师的优秀课,并谦虚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一期来,我没缺过一次教研活动,听课37节,勤写听课记录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到玉林师范学院进行培训,到平南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收获了很多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四、重基础、激兴趣、上活每堂语文课

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力争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把每堂课上活。一期下来,我所教班级的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也成了学生最喜欢的科目之一。

一般来说,学生善于背诵和记忆,我利用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加强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年级举办的20xx届书法比赛和《弟子规》经典诗文背诵比赛。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在比赛前期,还通过扑克牌pk背诵比赛,在班内掀起背诵的热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总的来说,通过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高二语文教学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获得较大提高,但在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我们年轻的语文教师在工作经验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较大不足,需要向优秀的老教师借鉴学习和改善提高,对语文理念的深度把握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我将在下一学期工作中,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乘风破浪、勇于开拓,争取更佳成绩!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七

本学期主要是名著导读,名著导读课贵在选好角度,即,切入点。它既不能“杂”,也不能“乱”,应当条理清晰。本节课我就从“人物描写角度”切入,着重讲评作者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形象,采用人物“分类”法,一下子就让学生对《三国演义》众多人物有了“归属”感,不再那么“杂乱”,无头绪,仿佛小说中的人物都在按照各自的身份,各行其道,各行其事。

名著导读课还贵在讲得生动有趣。如果授课时“照本宣科”地念,容易让学生觉得无趣,单调,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方式、语气。我在上本节课时,基本上是模仿“百家讲坛”的方式,把叙事、议论结合在一起,力求讲得风趣、幽默,这就需要一个教师在平时应该注意学习与积累。

我们知道,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先秦诸子论著承载着先秦各派重要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生智慧。但是,先秦诸子首先是作为散文存在并流传下来,先秦说理散文还是我国散文创作的典范,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因此,文化经典教学应当重视引导学生从文学欣赏层面来阅读各篇文章。

一、重视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语言艺术。

(1)欣赏人生格言。翻开文化经典,我们的确会发现,无论是《论语》《孟子》还是《庄子》《荀子》,都能找到许多既精炼而又富含人生哲理与文采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欣赏修辞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是文化经典又一语言特色:孔子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等。

(3)欣赏描写语言。作为散文,先秦诸家十分注重细致逼真的细节刻画与形象生动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欣赏人物对话。先秦散文中,用对话的方式描写人物神态、形象,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5)欣赏积累熟语。现代汉语许多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熟语也是来自经典论著,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理解、积累并运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经典的思想认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重视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说理艺术

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的体例,标志着说理议论文体的成熟。无论是表述对自然和人生的理性认识,还是阐述政治主张,学术观点,其说理方法与艺术都是值得借鉴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从中加以提炼、归纳、运用。

(1)逻辑推理与思辨色彩的说理艺术。(2)寄寓深刻而又形象的寓言譬喻的说理艺术。(3)分析透彻议论纵横而又论据典型的说理艺术。

先秦诸子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无比宝贵的遗产,诸子百家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人教版语文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在其“说明”中也明确指出:“本课程旨在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作为语文选修课程,教师眼里看到的首先应是一篇篇充满魅力富有个性的“大师级散文”,首先应当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来阅读、品赏,汲取丰富的文学营养,在文学涵养中去领悟大师们卓越的智慧。

当然,本学期在教学上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对《论语》《孟子》的解读还不够全面与渗透,还处在边学边教的层面,还无法有独立的见解等,这些都有待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自学、领悟、提升,才能真正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东西”。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八

最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寡人之于国也》。针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课后许多老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比如ppt的制作问题,比如生生互动不足的问题,再比如课堂后半程略显仓促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以往的课堂上也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我想除了准备不够充分之外,不能“根治”的原因还在于自己的“功力”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聪明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不是聪明人,但也不能老是在这里“盘桓”。以上问题不再赘述,我下面想谈一谈我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进行到后半程的时候,我担心时间不足,人为地推动了教学进程,一些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并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本来说好的小组合作,也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一一回答,省略了“讨论、切磋”的过程。这样一节课看其来算是完整了。可实际上呢?学生在课堂前半段形成的思考、探究、合作的气氛恰恰被教师强行打破了。如果课下进行一次调查,我相信,后半段的学习内容虽多,但是学习效果一定不如前半段。

其实,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一节课哪怕不能完整地上完,我也要留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思考。平时没有人听课,课堂再沉默也不怕别人说冷清。我相信一节“好课”,学生的思维像是河流,看似平静的表面,一定“暗流”涌动。老师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当孩子们的思想闸门打开的那一刻,我们因势利导,做好“引导”工作,让思维的潮水向着预设的目标奔流。好课不一定就是“好看”的课,热闹的课。而我在这方面,尤其是执教公开课时做得还远远不够。面对听课的老师,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让自己“表现”的更优秀,颠倒了教与学的主次,也往往适得其反。

最后,这种仓促也和自己课前的预设不够充分、应对课堂生成的驾驭能力不强有关系。借班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往往借助自己以往的经验推测、臆断。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足够的教学智慧,是很难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内完成学生的需求评估的。无法评估学生需求,就无法对教材进行评估、取舍和整合,进而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可以说一节课展示的绝不仅仅是课堂上四十五分钟师生的“你来我往”,更是一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教学意识和教学思想。从这些问题上,能够折射我的种种不足。

但是,这节课的整体效果我还是满意的。其一,我始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关注学生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准确、中肯、重点突出,注重了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二,多多少少放弃了上公开课、比赛课时的“功利心”,教学更加“本色”,展现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当然也略微有些随意和放松,教学语言不如比赛课那么精练。其三,我鼓足勇气到兄弟学校,上了一节交流课,做好了“挑刺”,“挨批”的心理准备。当然大家的点评还都是以鼓励为主,批评较为委婉,让我非常感动。其四,这节课让我有机会把最近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付诸实践,看清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认清了自己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突破的瓶颈,可谓是受益匪浅。

最后,在此感谢一中的张老师,给我这次上课的机会。其实,人生何处没有良师益友呢?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想一个教书人也是如此。参加过那么多的比赛,我算是见过自己,懂得了一个人不能像是枝头的树叶,只懂得迎风飞舞、轻狂,终究吹落于北风之中,要知道天高地厚,众生浩渺。这是我参加各种比赛后最大的感触。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九

下面从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题、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附加题等八个板块来分析。

1、基础知识

这次考试基础题部分增加了3个选择题,分别是字形题、加点词解释、文学常识题,内容涉及必修5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一二单元,必修5的内容,有些知识学生已有遗忘,所以正确率不是很高,大概只有30﹪。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选用的是依然是人物传记,题目的设置依次为:理解实词、筛选信息、分析理解内容、翻译语句。

①对于实词的理解,难度不大,但学生由于没有科学高效方法,同时文言阅读的基础也较差,所以正确率只有56﹪。

②筛选信息是常考点,也是几道题之中一贯做的比较好的,而且这次题设计的比较简单所以准确率比较高。

③分析理解内容,由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审题不够细心,这道题的得分率一向较低,这次的准确率为30﹪。

④翻译句子总分为6分,很多学生在做这类题时,不能坚持"直译"的原则,也不注重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漏掉了得分点。但由于这次的句子比较简单,所以得分情况良好。

3、名句默写

名句默写题10分,由于考前有要求,所以整体情况良好。

4、诗歌鉴赏

这次诗歌鉴赏,是一首杜甫的诗,在课本中,杜甫的诗我们学了两首,对杜甫以比较了解,有加之是资料上的原题,所以主要考察了落实的情况,至于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还要看最后的附加题了,总体看来,鉴赏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较差。

5、现代文阅读

本次阅读文章是一篇小说,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内容有些朦胧,但主题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后边的习题设置的较简单,总体得分情况还可以。

6、语言文字运用

17、18题难度系数也比较低,同学们都答得不错,快班有80﹪的同学都做对了。但由于太过简单,并不能考出同学们的真正水平,不过得分情况好,也给同学们增加了几分自信。

7、作文

这次考查的是材料作文。材料中的故事有很明显的立意方向,即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且考试结束时,有同学告诉我,这个作文题高一时候考过,所以,立意上不存在大问题,但仍有偏题现象。总分50分,40分以上的占到20﹪,作文主要问题是硬伤太多,比如字迹潦草,文面不整洁,还有明显的错别字,严重影响了得分。另外,还有一些同学作文没写完,或匆匆结尾,字数不够800字,分数直接下降到35分以下,所以,在考试中合理安排时间是很重要的。

1、重视基础,扎实训练,加强背诵,加强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依然要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运用、古诗词的背诵、文言字词的积累,还要多积累一些古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

2、专项训练,提高语基的得分。在后段时间对成语、语病和连贯题要进行不间断的训练,题量不能多,要少而精。在做题中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3、加强指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研读品味。其次,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学生掌握关键字词,领会主要句子,把握重点语段,理解文章思想,领悟文章内涵等。尤其要注意典型的题型多次训练,要让学生做笔记,指出答题的模式,引导学生答题规范化。

4、优化策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重视"作前积累"的指导。"作前积累"是作文指导的必要环节,老师要帮助学生加强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除指导学生多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外,老师还可以针对几类时新的观点为学生搜集些经典故事以及最新事例,以弥补学生积累的匮乏。其次,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切记不要踩上高考作文的低分雷区。平时作文训练中,出现一次,指出一次,强调一次。最后,要加强作文的规范训练,指导积累写作技巧,要在审题拟题、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谴词造句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要加强评改指导,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每次习作无需面面俱到,而应该有的放矢,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使学生明确"改什么"和"怎么改",最后,最重要的还是严格要求书写的规范性,努力做到全文无修改。

20xx年11月20日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十

本学期担任高二4、16两个班的教学任务,一学期下来深感课堂教学存在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反思,为了改进下学期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小结。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这一点越来越突出。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课程标准关于小说有这样的要求: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人文精神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人文精神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目标和方法

4、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目标和方法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探究性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相互交流。--扩展性

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有“用教材”的能力,需要我们深入地钻研教材,大胆取舍,突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遗憾的是,这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未能做好这一点,面对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在选修时间紧、容量大、教材内容繁复、学生课外阅读几乎空白等情况,课堂教学泛泛而谈,浮光掠影,学生只是了解了个大概,知道了某部作品的名称或某位作家的作品,小说的阅读鉴赏水平依然停留在原始水平,学生缺乏相关积累,更缺乏品读探究,只是草草完成了任务而已。完成性测试也是潦草完事,中国小说的整体认知概念都未曾帮助学生建立。学生的阅读品质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十分不满,整体评价非常糟糕。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个人深感痛心与危机,真到了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地步。

选修课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是真正应该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是完全应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场所。选修课的开设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投入,我们的设计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样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拿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学习。

选修课呼唤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安排上要努力寻求必修与选修的合理搭配,使必修与选修互相配合与互补,避免相互重复与牵制;很需要我们安排好教学时间,在教学时段上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可是,这一学期的选修课的实施未能做到这一点,简单应付,草草了事,学生很不满意。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方法来管理课堂教学和展开课堂教学,这是选修课实施的必须条件,也是当务之急。

选修课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选择教师,选择学习群体,选择学习专题,学会正确审视、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兵由此合理规划人生,培养自主自觉意识和自我负责的态度。要求学生更具探究的精神,养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多向联系、多维综合的意识中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培养自我检测与反思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太紧,学习任务太重,课外阅读几乎空白,课堂的自主探究几乎成为空谈,学生依然是依赖教师的讲解灌输,结果是教材内容太多而无法保证时间,无法完成任务……

选修课呼唤学校管理的变革。目前学校的情况是,其他的暂且不论,学生的阅读就无法保证,学校的管理与课堂教学的配套措施有待建立完善,语文选修课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对于重点、难点可通过分散、讨论、多媒体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予以解决。在讲授过程中,可按“提出问题,突出主干,理顺思路,启发引导,总结规律,举一反三”的原则安排内容,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思考,提出个人观点,尽量以探索者的形象组织教学,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保护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1、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必须在课外阅读方面保证一定的数量。

2、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是长期性工作,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教学方法上要增加讨论课的学时,这对于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评价体制、考核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5、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环境是外在的因素,理想、责任和对人生的期望是内在的、主要的、不竭的动力。

6、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人文素养和人格力量是外因中的主要因素。

7、管理体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协作、责任、奉献、守纪、爱国等公共社会品质至关重要。

选修课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们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钟永彦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十一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首先,教师的教法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的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再有让学生在课堂短剧表演,新颖的板书设计,随手勾勒的“简笔画”等,都能促使学生沉浸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能自作主张;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课堂上时而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段中让学生或探究讨论,或静听欣赏,或即兴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戏娱乐,使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定良好。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三是要处理好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四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最后还要老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十二

本月第二周学校进行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学生考完试之后出来说:“老师,体量太多了,我们做不完。”考试结束以后,高二汉语备课组老师们开始阅卷子了。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阅卷子任务了。阅卷子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强化。考试成绩出来了,发现自己所带的班级的追高分102,最低分18,这差距真的让我很惊讶。通过反思总结出了本次考试出现的问题、原因及改正措施。

1、从试卷分析来说,考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书上和练习册上的内容。虽然考试之前给学生复习过,但是学生没有高度重视,导致了这样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结果。

2、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回想这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力度不够也导致本次学生成绩的不理想;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工作,但不够到位,对懒学、厌学的学生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培养、提高他们的兴趣。虽然课堂上进行过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些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刚刚起步,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不够严谨,课堂效率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所以教学质量和成绩有些不尽人意。

改正措施;

1、努力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2、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

3、重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懒学、厌学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组织课堂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十三

一、课前预习是关键

《师说》是一篇文言文,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对文章结构及论证方式的梳理。所以,之前必须要求学生把字词预习到位,能够顺利的把文章翻译出来,这样我在课堂才能推进课文。

所以我之前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利用早读课和午训课带领学生疏通文字,让学生能够翻译文章;二是给学生留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重点句子,并能浅层次的梳理文章结构。事实证明,课堂的推进非常顺利,我问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快速的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并且能够跟上课堂的节奏。

这是我第一次非常深刻的感受到充分预习的好处。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二、解读文章是根本

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我中间没有任何环节的遗忘,这是我之前上课的一个缺点,总是会忘记一个环节。课后反思还是自己的备课不到位,文本没有了熟于胸,所以才会出现问题。这次课因为备课非常充分,文章也能背诵下来,上课感觉很流畅。因此教师对于文本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

1、关于字词句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一篇文章中会有一个词或一个句是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串起全篇撬动全文教学的。比如,在《师说》这篇文章中,“师”“道”这两个词的意思很丰富,要明确这几个词的意思,才能带动学生掌握字词含义。

2、文本形式

“形式是语文的根基”。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了解写作的时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对文本形式的把握,语文就失去了特质。比如《邓稼先》一文的小标题形式,就应当成为我们备课视野的焦点。

3、关于文体

“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教师心中要有文体的意识,因为“文体是体现‘语文’的元素。文体论解读的主要方法有一下几种:把握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辨别不同文体的结构类型;驾驭不同文体的语言体式,再现不同文体的主题形态。具体到某一篇课文的教学切入,小说可从环境、情节、人物、开头结尾的方式切入;散文可以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寓人等表现手法切入。

4、关于独到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并且从作者写作和编者选择的角度考虑,每一篇文章都带有唯一性,我们的教学中,就应当发掘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呈现这一篇中所隐含语文核心价值。从而“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三、课堂生成要精彩

在课文讲授过程中,讲到尊师重道的例子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些社会上校园里存在的一些好的和不好的现象,但是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很高涨,没有达到我的期望。课下我突然想到,听课的老师就有我自己的师傅和其他同事,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如果我来讲讲我是如何像我的师傅和其他同事学习的,学生应该会比较感兴趣,而且这样的举例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尊师重道。

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即在每个人身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辨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并作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继而确认资源特点,取其精义,并将之融入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资源识别力,只有勇于进取的教师才会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这一点,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历练,不断的让自己丰富。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个人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与不足篇十四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1班和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1班是理科实验班,6班是理科普通班。虽然两个班的层次不太一样,但在语文学习方面,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语文兴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则,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从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欲望着手,坚守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坚持“每课能得、每课必得”。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

回顾半个学期的教学过程,感慨多多,收获多多,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开学初,我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教材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

传统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教学过程,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把学习重点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庄子》的学习,帮助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强调对古诗文名篇的记诵,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巩固文言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我都根据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作业。作业有字词抄写、课后拓展、高考热身、小作文等形式。对作业的批改我一直坚持。全批全改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并且可以据此随时调整教学。

本学期,我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只要有征文比赛我就让全班学生都写,再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评比。推荐学生阅读《名著导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帮助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课外阅读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素质,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周,我准时参加语文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在研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听课、评课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至二节,并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回首这一学期,我收获的相当多。但是,我的教学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在以下这些方面多加改进。

1.在课堂上还要要更加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

2.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和理解能力。

4.和学生多进行交流,特别是给学生强调一种意识,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要多读多记多写,切莫想一口吃个胖子。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完善我的教学工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