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课堂实录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
2、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的`,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
: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的,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1课时
一、析题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树、花三方面的景色。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4、小结写法:
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课堂实录篇二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课堂实录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
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
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
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揣摩,欣赏?
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师:说得好。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
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现在
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交流,好吗?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用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七月的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移步换景的方法
深处的景象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课堂实录篇四
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
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今天我们随同作家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齐读)
3、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
4、出示有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课堂实录篇五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川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浏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炼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燎原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你从课本上了解到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在出发之前,我想把我搜集到的一些天山风景图片展示大家,大家想看吗(播放图片)
问:美吗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个别读——开火车——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再读课文时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2,老师明确,学生交流.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
(1)教师发放学习目标卡表(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课件出示)
四、有感情朗读喜欢的'段落
五、小结:
课文按照从外到里的浏览顺序,采用比喻和衬托,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了天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天山文字的赞美,喜爱之情。
六、作业: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的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为什么天山在七月比其它地方要凉爽?我为什么要喜欢这篇课文呢……读一下我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天山是一个,是一个很长的山脉,它(天山)一年四季,也可以说是长年积雪。“啊!真凉爽!真美啊!”是去天山的旅客经常说的一句话。
天山在七月的时候,的是去山上骑马,来到山上的“花海”。是多么美好!!!
啊!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美好!
哦,对了,我还没说我为啥喜欢这篇课文呢!
我带来了凉爽,愉快的天山,我爱你。
七月的天山基础字词
词语解释:
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为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化的沙质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国内蒙古北部。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山麓,也有砾质戈壁带分布。
山涧:山间的水沟。
洄水涡:水流回旋。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课堂实录篇六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同学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同学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同学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同学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同学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同学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课堂实录篇七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资源:天山景色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4七月的天山问题生成---------评价单
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读完下列各题的要求后再读课文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2.
2.填空:
的雪峰()的秋天
()的山涧()的日影
()的水底()的森林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二、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把作者游览的顺序补充完整。
(1)进入天山――()――()
(2)进入天山这一段依次写了()、()和()的奇特景象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三、迁移训练: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华呢?
改成陈述句:
2、我在乡村的山坡上,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缩句
四、拓展阅读: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山形也变得。这里溪流变得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相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山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照样子写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彩缤纷
3、短文第一句话在文中是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手法
评价
知识链接: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让学生经历一个自读自悟的过程,由一个画面与文字不断转化,就是学生一个感情体验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关键词句默读课文,勾画圈点,然后通过放声朗读,读出对天山的独特感受。同时,将读书与说话自然融合,说一说对读的部分的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就课文内容中优美的语言描写,发表自己的理解,绘出最美的想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课堂实录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
3.学生交流。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4.教师小结: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
5.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分别在那句话中,请画出句子来,齐读,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等待着我们用回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个词。并板书。
设想:
b.“树”:幽静。
c.“花”:绚烂。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用一双回发现的眼睛,用各种各样恰当的修辞,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一一展现。
六、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
3.到过天山的李白这样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到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说: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到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说: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齐读
5、总结:是啊,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我们整个教室,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七、诵读增积累
1.过渡: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当、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我们一辈子也难见的美景,值得我们学习么?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八、作业分层次
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请你运用本文学过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
4).推荐阅读:《天山景物记》。
九、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景物印象修辞雪水凉爽比喻密林幽静衬托野花绚烂排比
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