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一
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2010年甘肃省高中新课改正式启动。高中美术欣赏课被正式列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以审美教育、作品欣赏为主。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的概念
通常,人们把学校的美术教育称作美育。其实,两者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所谓美育是指“用美的观念和审美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熏陶、培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的一种教育。”也就是说,美育是以“美”为主题的精神陶养活动。而学校的美术教育所提供的不全是“美”的内涵。中外的美术史早已证明了“美既不是美术的唯一内涵,又不是美术的中心任务”。“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意味的艺术性形式存在,而非仅美的存在。”因此,美术教育所呈现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观念、能力和人文思想的教育,它诉诸于人的情感、意识、意志、思维、技能、认知等多方面。所以说,学校的美术教育自有其内在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独具美术内涵特质的教育理念。美育和美术教育是两个独立而互有渗透交叉的教育范畴。
美术欣赏决非单纯地观赏,而是使学生在审美对象与主体精神地交互中,发展和丰富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大量的优秀、丰富的美术作品欣赏后,记忆储存积累逐渐增加,视觉审美能力和品位会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创造的能力会相应地提高。当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将美术欣赏与美术创造联系起来,才是充分体现价值和达到目的的欣赏活动。美术创造是美术欣赏的目的之一,美术欣赏是美术创造的前提,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活动打基础。
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
美术作品的多层性。美术作品是由多种层次和涵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可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称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称为“审美层”。牛顿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着多层次的信息。对一般人来说,眼睛所看到的是存在的事物,而艺术家的眼睛所看到的却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艺术美的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看到美术作品的表面涵义,而且要理解它的深刻意蕴。
美术欣赏的差异性。美术欣赏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和效果上表现出的差异性是正确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布尔劳在进行了颜色知觉实验后,提出了四种欣赏类型:
(1)客观型;
(2)生理型;
(3)联想型;
(4)性格型。他认为不同心理——生理类型的人在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异;而且文化、经验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
美术欣赏的直观性。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欣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的信息,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我们不应仅仅是教学生读批评家的阐释,更要训练学生看美术作品的能力。理想的美术欣赏境界是欣赏者直接与作品交流。因此,如果在欣赏过程中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地、形象地、直观地呈现信息,就可优化美术欣赏教学过程。
美术欣赏的阶段性。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各种形式的美术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作用于欣赏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欣赏分为三个阶段:
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在这一阶段时,欣赏者对艺术作品产生精神需求,是进行审美的心理动因,也是进入审美的初始状态。在这一阶段内,人们在意识上对审美对象产生兴趣,表现为欣赏者对审美对象的高度注意。
审美感知与审美情感:对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形体、构图等发生感性的、自然的直接关系。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反映直接作用于欣赏者视觉的对象特征总和,从而使人感受到悲哀、欢快等各种情感。情感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拉菲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古希腊雕像《拉奥孔》使人观后有痛苦的体验。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操,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
教无定法,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正确把握美术欣赏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层次的、直观的理解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他们了解美术的知识与规律。从他们对作品的感知出发,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创造活动打好基础。以科学的认识过程为基础,以培养学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各种能力,发展思维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的作用发挥挥到最大的限度,并真正做到为培养人才服务。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赫伯·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周楷:《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国美术教育》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
美术欣赏是普通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之一,是在美术课程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并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美术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术欣赏课 素质教育 理解
19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要欣赏音乐的美,必须有具备音乐感的耳朵;要欣赏绘画的美,必须有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否则,再美的音乐和绘画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审美对象,对我们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我们要想发现美、欣赏美,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实施美术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同时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充分挖掘其潜能,就要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目前,美术欣赏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教学效果欠佳,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普通高校的美术欣赏教学历史其实并不长,它不等同于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有许多教学形式不能通用和照搬。素质教育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举办书画培训班,也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笔者从事美术欣赏教学工作四年来,深切体会到现今部分普通高校的美术教学只侧重对学生技艺的培养,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
高校美术欣赏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是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的,应该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应该是符合审美规律和时代要求的。部分农学、林学等普通理工科学生虽然对美好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他们对世界优秀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不强,部分学生接触过美术作品,但没有独立的审美意识,他们的审美经验来自大众和社会的评价。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要通过讲解美术作品阐释美的形式、意义,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审美的能力。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其创造性,不断启发学生,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笔者认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培养外,还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整理、自我创造的能力,并且将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获得独立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避免学生人云亦云而盲目跟风欣赏。
教师在培养美术专业学生时,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要百花齐放、标新立异。对待专业美术生尚且如此,那对于普通理工类学生就更应该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
靳尚谊认为,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而不重视美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欣赏作为审美教育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美术欣赏教育要逐渐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教学监管体制,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制订长远的课程规划,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美育不仅仅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利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理想和社会的发展,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
[1]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赵勤国.绘画形式语言。黄河出版社,2003.
[3](美)小威廉姆·e.多尔。课程愿景。张文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三
摘要 高中的美术课程是集应考和鉴赏为一体的教育,虽然外向的应考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绘画方面的技能,但是内向的美术审美鉴赏能力则更为重要。扩大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面,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极为重要。美术鉴赏可以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鉴赏能力
一、前言
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有一定的美术素养,进而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这是学生在创作和设计等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首先就表现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还有责任感。美术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达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xxx同完成,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中潜移默化的完成。
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原因
1.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存在对美术的误解
高中新课改以来,为了改变学生直线条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师单纯的教授学科知识等情况,美术课程目标划分了创造、设计、鉴赏以及探索四个阶段和领域,为的是使学生能够多角度综合的了解学习美术课,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但是研究发现,这四个阶段和领域中,学生对鉴赏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的理解就是教师教他们怎么学会画画,他们对美术的范畴几乎不了解,对高中美术课中的鉴赏课也缺乏印象。
2.学生学习美术课时丧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所有为人师表的教师都知道的至理名言,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几乎毫无兴趣,使得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成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点:首先是,家庭教育因素,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的父母就告诉孩子美术就是画画,在孩子画的好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奖赏,误导了孩子对于美术概念的判断。其次是,教师虽然在努力执行新课改的各项任务,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模式已经让教师很难改变过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甚至讨厌美术课上的理论知识讲解。最后是因为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了解甚少,认为那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自己是不可能掌握这样高雅的鉴赏能力的,信心的缺乏也是学生缺少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
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鉴赏课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系统的与美术有关的史学知识和美术专业知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主导,本身就应该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广泛涉猎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体库。不断的学习和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厚积薄发,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将美术课上的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审美教育需要仰赖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将自己装备好,才能带给学生以美的感悟和体验,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审美意识,建立审美观念。美术老师要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欣赏和创造美。
2.联系历史实际,发现作品中的美
高中的美术课强调美术作品的人文性质,要重视美术和生活、美术和历史文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创设情境,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美术作品,可以用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故事、音乐或者其他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审美意境,体悟作品包含的精神。在有限的美术教学时间里充分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树立美术鉴赏能力的观念和意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作品中的美,进而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后自己欣赏美和进行艺术创新。
3.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四
在暑假前几天,妈妈给我报了一个绘画班,让我在这个暑假里学习画漫画。
刚开始学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当我看到纸上那么线条,头都要炸,要从哪里下手也不知道。当我知道别人是已经来到这画了一年多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头上连着一串串汗珠,手里的笔握得发热,脚也在不停地跺着地板!
我问旁边的同学:“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去画这幅画吗?”可是她并没有理我,反而“哼”了一声!
我东张西望,看没什么指望就只好去靠自己啦!我一边左手扶着纸,一边右手拿着铅笔,一笔一画地画了起,生怕漏下了哪一个地方,最后却画得什么都不像……
放学后,我把起书包背在身上,垂头丧气地走回家。“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我自言自语道,“看来绘画这方面,好像不适合我呀,我还是放弃吧!”
回到家,妈妈开心地走来问:“今天绘画课怎么样呀?”我并没有回答她,而是回到房间里把自己关在里面,大哭一场。这时妈妈进来了,她看到我那哭红的脸蛋,走上前搂住我说:“张妮,当你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去克服它,不然它会永远在你心里,不会消失的!”
听到妈妈那句话,我想明白后心里舒服多了。我立马拿起笔和纸坐在椅子上画起来,果然多画几次后发现也不是很难。
自从我学会画画以后,这句话还一直激励着我克服其他困难的事情呢!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五
艺术如同雄伟壮观的殿堂;艺术如同浩浩荡荡的大海;艺术如同色彩鲜艳、美丽的衣裙。艺术是美丽的,因此,我爱艺术。
艺术有很多,如: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但我最喜欢“蒙娜丽莎”这幅画。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蒙娜丽莎的美是天然的美,是舒适的美,是自然的美。下面就让我来具体介绍这个艺术品的美丽吧!
“蒙娜丽莎”是法国卢浮宫的三件镇宫宝物之一。从古至今都还没有第二幅这样精密的画。蒙娜丽莎诞生于达•芬奇笔下。这幅画不大,大概长三英尺,宽二英尺,整幅画几乎都是一种棕色。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她的脸颊带有微红,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落在双肩上。她的眼神那么温柔,好似斜着眼瞄你。嘴唇不是用口红擦过的,而是真的血肉之躯。仔细看她背后的景象,你会以为太阳真的在移动。“蒙娜丽莎”这幅画实在是太美了。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目测的。她的微笑有时是开心的笑,有时是伤心的笑,有时是无聊的笑,有时是可爱的笑……那神秘的微笑犹如闪电般强烈,则又好似雨过天晴。这艺术是那样的美丽与高超,它把一位没有生命的女子画成了一位生命力顽强的蒙娜丽莎。
她不仅有神秘的微笑,还有神秘的头发。她的头发是黑中带亮,亮中带闪。那一头茂密的头发搭在肩上,一丝一丝的发丝明显的分散。如果茫然地看,你会觉得她的头发随着微风在摇摆。她身后的背景也很清晰。山坡、河流、树木、太阳、天空构成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太阳好似跟随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就好像一位美丽的仙女,在这山清水秀的风景中随风飘舞。
蒙娜丽莎是美丽动人的肖像画。美妙的《月光曲》是一幅奇丽的画面,它的曲调清幽舒缓、高昂激越,激烈雄壮的《英雄》,温柔舒缓的《田园》,高亢的《合唱》都是艺术的美。艺术是一只精美的陶瓷碗,更是碗里五彩缤纷的小豆豆。艺术是知识的源泉,也是美的象征。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六
浅析中学美术欣赏
摘要: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 肯特曾说过:xxx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育;现代艺术;罗丹;凡高;xxx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而到了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入说是一种头脚颠倒得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的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xxx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投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xxx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事实上,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一、中国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xxx明堂xxx里,就绘有xxx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可惜这些壁画因为建筑物的毁灭都已不存于世,但是从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的线描人物形象,略加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我国至少在两干多年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到了战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各种绘画体裁,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去。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具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一书中指出:xxx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要求。我想,用长流不息来比喻中国的绘画是最合适不过的。xxx
而欧洲的绘画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早早承认,旧石器时代,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品,都是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与中部。虽然考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但迄今尚无新证物以前无法动摇上述的观点。
到了中世纪以后,由于__成为统治国家的精神支柱,这一时代在绘画史上称之为xxx黑暗的中世纪xxx。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扫清前途的障碍,需要很有说服力的思想武器,他门终于从古人的武器宝库里找到了饱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从而打出文艺复兴的旗号,正如xxx所说:xxx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地西方人面前展示一个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地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xxx因此,欧洲的绘画是时而浩瀚,时而干涸,这与中国地绘画地源远流长是不同的。
二、西方文化是以xxx神xxx为中心的文化。他们将人的发展归之于神的创造。在他们那里,xxx神xxx与xxx人xxx是分离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和客体对抗起来。探索各个领域中纵的逻辑关系,在种与类的基础上区别其层次,力求符合这些关系的客观秩序。
他们是属于哲学美学,叙事诗学,状物画学。
他们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像一位独眼巨人在锁孔里看世界,只能老老实实地把看得见的画出来,把看不见的挡起来。他们的安琪尔要飞,只有实实在在地安上一双翅膀,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还得借助于一支有形的弓箭。
而中国的文化是以xxx人xxx为中心的文化。它以笔墨xxx线索xxx作为塑造意识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xxx无声的诗xxx。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的绘画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绘画是属于艺术美学,抒情诗学,写意画学。
中国绘画是多点透视,在游动中看世界,不但能画出肉眼之所见,而且能画出心眼之所见。山前山后,屋里屋外,长江万里,四季花卉,皆可同时纳入画面。
我们的飞天要飞,勿需安装沉重的翅膀便能xxx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xxx,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虽然xxx身无彩凤双飞翼xxx,却能xxx心有灵犀一点通xxx。
一个是xxx无翼而翔xxx,一个是xxx有翼而飞xxx,哪个更高?
难怪xxx反问:xxx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您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二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xxx。
况且有专家认为,中国画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进入90年代,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迅速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他兼容性更强,在这里,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是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弥勒佛扛起了广告牌等等。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xxx风和雅xxx,同时更大众化。
现代主义重视看得见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重视道不清说不明的状态,他从东方神秘主义众吸取了信息,而崇尚xxx天人合一xxx中国早有xxx玄之又玄,天机不可泄露xxx之说。这些被某些学者视为不能用精确数值定量定性的落后乃至迷信的中国古老文化,说不定潜藏着科学主义未能认识的领域和未能解读的信息。
正如古希腊的奴隶制太完善了,所以他的封建社会就不发达。中国完善的封建社会决定了他不可能出现完善的资本主义,而在后工业社会形态中则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性,而对后现代主义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
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在欣赏美的同时,既自觉的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观念。
总结:以上是我对高中美术欣赏的几点肤浅见解。应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于效果如何,还是未知之数。猜你喜欢: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七
〔关键词〕 美术教学;美术鉴赏;艺术素养;业务水平;
教学模式;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60—01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其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增强艺术素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美术鉴赏”成为了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这既为美术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广大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多运用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来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筛选、分析、整理视觉图像和相关背景资料;利用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式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落到实处,而且也使教学模式从 “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
三、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深学生鉴赏理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鉴赏某一件美术作品,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加深他们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运用美术术语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八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与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同时结合相关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以此来对两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应用等问题进行探究。
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5-0102-02
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种类非常多元化,特别是在多媒体条件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更是为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提供了自主学习、写作探求等。然而在实际的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通常会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教学策略来进行综合应用,以此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通常会在诸如情景教学策略、现行组织策略、演示策略、练习策略、小组讨论策略等手段中进行任意组合、排列,由此而衍生出来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便出现无限种可能。
下面以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作为案例,结合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堂进行研究。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九
论文关键词:
幼儿美术欣赏 艺术观念
论文摘要: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不是简单地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进行认真的观察体会,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其自身素质是影响幼儿欣赏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是我们倡导的宗旨。
一、美术欣赏在幼教活动中的意义
美术欣赏作为一项基本的美术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教学中存在着,是学习美术不可缺少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美术欣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了解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绘画种类、绘画特征及每个时期的美术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风格。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拓宽创作视野,弘扬人类正义精神,确立开放、宽容的审美心理,重构知识结构有着积极意义。
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同样,美术欣赏也是对幼儿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能使幼儿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欣赏内容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教育。
幼儿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欣赏与绘画、手工、玩具等内容有机结合,构成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欣赏接受能力和范畴,才能为幼儿欣赏教学做好前提准备。首先,幼儿认知美和欣赏美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美的欣赏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形式随处可见,但幼儿对这些美不一定能直接感受到,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其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审美目的。其次,幼儿美术欣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人们既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也可以用艺术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前者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活动。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需要用艺术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因此,在美术教学欣赏中,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可以了解许多个人经历无法得到的丰富知识。
二、幼儿美术欣赏的范畴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使其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儿童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可以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有选择性的,什么样的物象他们可以感知、接纳,接纳到什么程度都受其感知能力和内在情感结构的制约,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因而,我们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前需要了解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对生活中美的物象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以便能使欣赏活动真正达到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效果。
实际上幼儿在出生2-3个月时就对生活中的光和声有了明显的感知,并能够逐渐熟悉某种形象和声音,过了4个月,它就会主动寻找光源和声源,5个月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去伸手抓摸自己感兴趣的物件,并能通过手足舞蹈和咯咯的笑声来体验人生最初级的审美乐趣。
2-3岁是幼儿能够欣赏具体形象和感知具体情节的阶段,幼儿情感是单纯的,他们为之陶醉的事物都带有某种幼稚的特征。简单的形状、单纯的颜色以及单纯的情节都能引起这个阶段孩子的共鸣,而一些深沉、含蓄的表现很少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经历有限,他们的内在情感比较单纯、自然,审美体验也是单纯的,已有经验的参与比较少,也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他们的审美体验更多的是对物象感知的认识及伴随着的感性愉快。
幼儿过了6岁以后,大脑机能日趋完善,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标志,就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了明显增强。精力的充沛给幼儿的审美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他们的审美能力已相当成熟,艺术才华也逐渐显露。历史上许多驰名世界的伟大艺术家都在幼儿阶段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一般来说,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大致包括3类:
1.经典性的美术作品:包括古今中外各种题材的美术作品、雕塑及工艺美术品,这些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
2.儿童画家创造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作的,深受幼儿喜爱。xxx
3.幼儿的绘画:包括国内外的优秀幼儿作品,同园同班孩子较好的、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距离幼儿情感最近,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绘画作品的欣赏,在幼儿的欣赏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使幼儿欣赏到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物象的美,使幼儿的审美层次不断提高、不断延伸。而对好的欣赏作品,要使幼儿产生美的感受,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并能够用艺术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出来,还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使幼儿、教师和欣赏作品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似与不似的审美评价
幼儿对美的感受是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对形象和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在造型方面,幼儿一般喜欢看一些具体的、简练的形象,在色彩方面,他们也总喜欢鲜艳和绚丽的色彩。就单一色彩的物象与五彩斑斓的物象来说,幼儿一般喜欢后者,因为后者的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较强,并且能够激发幼儿多方面的联想,也最能使他们感到兴奋和愉快。这种凭借好听好看韵标准来判断对象的美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幼儿在审美力发展提高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是审美毕竟是一种宽泛的精神活动,它的内涵并不局限于这种初级的标准当中,粗犷的造型、滞重的色彩在绘画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从不同角度传达着美的信息。如果要使幼儿能够真正切实地欣赏这样的美就要跳出初级标准的束缚,向更高层次升华才行。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
人在观察事物、进行判断时,最基本的是需要具备欣赏与审美能力。初中美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起着重要作用。高效地进行初中美术自主欣赏能更准确地判断事物的特性,所以在中学教育中对初中美术进行自主欣赏是不容忽视的。
欣赏;审美;自主
初中美术的教学,重点发展的是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它能综合发展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及创新精神。那么,如何高效地进行初中美术自主欣赏呢?我的做法如下:
美术教学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美术本身具备视觉上的美感,
学习美术者必须用自身的感情去观察它、感受它、体会它。教师是进行美术教学的引导者,在学生初步接触美术时,教师要以身示教,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直观地去体会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从而带着这种情感去感受陌生的美术作品,激发内心深处与美术作品思想的共鸣,慢慢深入地熟悉作品、了解作品、欣赏作品,最后表达作品。由于在体会作品思想时,每个人的感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欣赏能力较差,审美能力还欠缺,所感受到的思想与美术作品的思想甚至截然相反。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能对学生的理解嗤之以鼻,认为学生脑子笨,学不来,而对学生不理睬。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这样才能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从正面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和勉励,这会使学生产生自信;相反,教师贸然对学生责备,则会挫败学生学习的勇气,扼杀学习的激情。因此,要高效地进行中学美术自主欣赏,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有责任为培养具有审美情操的学生而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在课堂进行美术教学,不能让美术显得枯燥无味,应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打造一个有活力的课堂。比如,在有多媒体设备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映动画片,在一边播放的过程中,一边讲解动画片中用到的美术手法,教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动画,用专业美术的角度去观察动画,而不是通过看动画来消遣时光。如果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里,教师可以现场教授学生美术技巧,带领全班学生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在美术的现场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安排学生有层次地逐步进行训练,不能只停留在临摹阶段,在描绘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看事物的角度都不同,欣赏的重点也就不同。当全部学生的作品完成后,在教室统一摆放,弄一个小展览会,学生之间既可以看到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的成果,又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及自主欣赏的乐趣。
由于学生接受事物的快慢不同,进行美术自主欣赏的能力也就不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将他们分类,进行专门教学,这样能很好地保证所有学生都学到了东西。这不仅能让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而且更能促进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从而尊重美术课,并努力学习。美术的自主欣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要有更高的审美能力和自主欣赏能力,需要不断练习,不断超越自己。
美术的自主欣赏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是时常要用到的,自主欣赏能力的高低,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学美术虽然不是必修课,但学生有必要对美术的自主欣赏能力引起重视,
在努力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美术的自我欣赏能力。
1.龚晓天。论作品形式因素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九江学院学报,2008(04)。
2.许青青。有关当前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探讨。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2)。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一
技法、沟通、人生境界
1、临摹,这看似老套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生涯。
2、布局,写意重在布局,好的布局将画作在时间、空间上进行了诠释,使得画作具有了画外之音、画外之意。
作为技法的一种,布局的练习也不能间断。构图从来就是我国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精髓所在,从传统的三角构图到三迭构图到三远构图,再到八大山人的四边四角构图,以及到近代的潘天寿、齐白石等名家,其构图的想象力成就了其画作的风格。对于一名立志于艺术的人来说,深入钻研史上名家的构图,内化于自己的画作之中,不失为一条捷径。
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是建立在量变的基础之上的。创作要实现自己的风格,注入自己的感情元素,离不开扎实的技法练习,而在作画之路上实现“匠”到“家”的转变关键不在于量的最大化,而在于优质的量的积累。在艺术之路上,往往会遇到进步的瓶颈,在面临瓶颈的时候要回头看看自己的工夫是否扎实,感情是否投入。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二
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1]王冬红.追寻课堂教学的“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理论版),2011(3):115-116.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4):142.
[3]郑万余.有效互动智慧生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78-78.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三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所以对美的学习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心理学知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鉴赏课也逐渐走入了我们的大学课堂。美术知识的学习、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些基本的学习内容无一不跟美术鉴赏课堂有关,因此美术鉴赏对大学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从美术鉴赏的概况、美术鉴赏的功能、美术鉴赏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这三个主要方面对美术鉴赏进行简单的论述。
:
美术鉴赏;大学教育;影响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素质教育不断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美术鉴赏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美术鉴赏进入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立、学会做人以及学会分辨善恶美丑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美术鉴赏课究竟是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状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温饱得到满足后开始增加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艺术感受和艺术需要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的多元性在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也由专一化转向全面发展,大学生自身也愿意去学习和接受各种形式的文化,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养。美术鉴赏属于比较广泛和普及、也是相对于比较好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化传递形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学生对美的鉴赏,作品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内涵,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判断和吸收能力,因此美术鉴赏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1]。
(二)特点
虽然美术鉴赏课程在各大高校都有设立,但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一定就适合本校学生的文化需求。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和科学它的设置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如对课程的安排时间不合理、课时较少、种类较少。一般美术鉴赏都为几个学期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具有内容单一的特点,适用于专业课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对于美术鉴赏这类灵活性较高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想掌握的方面进行统计,设立多种课程供学生进行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需求[2]。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四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的意义
《清明上河图》的鉴赏,对画家张择端的了解,进一步探索美术鉴赏对我们的意义和启发。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审美经验和知识修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它也是鉴赏者面对足以引起审美感情的作品,两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下面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为例,先对作品进行鉴赏,然后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清明上河图》宽厘米,长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牲畜五六十匹,船只二十余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14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啊!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这些都体现了张择端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才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一、汴京郊野的春光:疏林薄雾中,掩映着低矮的草舍瓦屋、小桥流水、老树、扁舟,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二、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三、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张择端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细节,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动作定格生动,使人身临其境。他并不注重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细致描绘每个角色,甚至画中的树木都做细致的刻画,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人物和食物的比例合度,远近也层次分明。画家在作画时线条清晰自然,颜色深浅浓淡事宜,人物表情丰富,直达内心,景物自然和谐,与人物相应成辉,所体现的朝气和谐的繁荣景象,充分反映了张择端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画家在注重实际事物刻画的同时,又注重绘画本身的笔墨意趣。在画家看来,绘画之美并不仅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的美,所传达出的画家的主官感受、气势和意趣。
下面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通过对这幅《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
更具一般的说,美术鉴赏的意义在于使作品完成它的创作使命。没有欣赏或鉴赏的作品,即不与观众见面的作品是不会产生任何社会作用的,美术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产生作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观者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掌握的知识,对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达到完善的过程。具体作品面对不同的观者将产生不同的效应,但美术作品存在的共同效应是主要的。美术欣赏是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首先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每个儿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的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以中国的美术作品为例,上下五千年,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使我们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外国美术作品,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人们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的扩展知识领域。
其次,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接受教育。如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他们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使人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辉煌,从而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审美的批判过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第三,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动的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这就是说,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出来的作品,反过来又会对人们起审美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人们鉴赏艺术的能力。这种鉴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能力提高的过程。艺术作品看的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会被其中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所打动,唤起我们优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从而改善人的情感状态,影响人行为。同时也得到视觉的愉悦和享受,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2、百度 美术鉴赏意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五
艺术无处不在,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吉他也是一种艺术。
五年前一天,我在一家琴行门口停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里面的吉他。不知不觉中,我走了进去,开始了一段我与吉他的奇妙旅程。
起初,我要练基本功,有的人觉得非常枯燥,但是我觉得挺好玩。
一年过去了,老师开始教我们歌曲。我想退缩了,因为我的手上结出了一个个水泡,又疼又痒,连琴弦都按不紧。一年后,一件事情让我彻底爱上了吉他。
第三年,我转入电吉他班,开始了我漫长的电吉他生涯。过了不久,我又加入了明星乐队,在许多地方演出。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那么多观众,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听着那如雷鸣般的掌声,我爱上了那把陪我演出的吉他,爱上了演出时那种澎湃的感觉。
第四年,老师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单子,让我们去迷笛音乐节演出,并教了我们一首新歌。老师才教我这首歌时,我胸有成竹,可刚开始的推弦我就有问题,这让我的底气越来越不足了。后面也学得一塌糊涂,老师和伙伴都安慰我,我才重拾信心,刻苦练习,五个月后奔赴苏州。
路上,我特别紧张,总觉得自己弹不好,我转念又想:我刻苦练习,必然会有收获。我不能输,不能!靠着这股信念,我们在舞台上气场十足,火力全开,演出圆满成功,老师向我们投来一记赞赏的眼神。
现在,吉他不是我的工具,而是我的知心朋友,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会继续努力,在弹吉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六
在外婆家的壁橱里,全家的碗层层叠叠垒成一个个鳞次栉比的圆柱体,被压在全家碗的最底层的便是那只我最喜爱的蓝花碗,它好像一幢高层建筑的基础和底座,承载着大厦所有的重量,但它是那样的坚实可靠,又是那样的靓丽夺目。
蓝花碗是外婆家里最大最美的一只碗。它比土碗瓷白,也更细腻,碗肚上还勾勒了几笔粗糙浓淡不一的蓝花,它如一朵硕大的玉兰花,发出细腻柔和的瓷光,那瓷白的光芒如同少女洁净的牙齿。
在日常生活中,蓝花碗并不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工艺品,而是丰富和帮助我们全家日常生活的“小帮手”!
就从每天必做的开始吧!蓝花碗是盛菜盛饭的大碗,里面总是装着香甜可口的大米饭抑或是营养丰富的菜肴,它很大,无疑就可以装很多好吃的东西,它很美,无疑就放在桌子的正中央,如一朵灿然的玉兰花在怒放。到了过年过节,外婆就把它拭得净亮,那样子就更显得璀璨夺目。
多上连绵细雨的春季,外婆家的屋檐就会有些漏水,就拿这只大大的“盆子”却接水,“嘀—嗒—嘀—嗒”连绵的小小珠落进蓝花碗里,就不会再把原本就阴暗潮湿的面弄得越发严重了,蓝花碗的底座深深地凹下去,这样就可以多接一些雨水,下雨天气外婆也不担心了。
我和小伙伴经常在停电的时候,把碗翻转过来,底座朝上,上面点上一些小小的蜡烛,它的底面光滑,所以蜡烛就很自觉的被我插上去,我不敢说它很净,但它一定被我拿去经常利用,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它打碎了,它还被外婆拾去一块,咝咝地刨起丝瓜来,饭桌有些偏动,便捡了一块碎片实实得垫在桌脚底下,稳稳得很这蓝花碗还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外婆家的蓝花碗,我童年的记忆,还有那晶莹伤心的瓷白光芒。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七
我爱美术,所以也爱绘画。绘画的时候,我高度专注,仿佛置身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没有人能打扰我,即使面对再大的诱惑,我也绝不会离开画桌半步。
一开始,我只是东施效颦,笨拙地模仿他人的画作,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下的“作品”像滑稽的小丑,令人忍俊不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揣摩,我再也不用依靠别人的画作,只要画笔轻轻一挥,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就能任意舒展在画纸上。
为了提高绘画水平,不管刮风下雨,我三番五次地奔向图书馆,一呆就是俩小时。为了买下一本绘画教程,我忍痛把积攒多年的零花钱全部拿出来,钱依然不够。我又加倍努力,用优异的考试成绩向爸爸兑换了奖励。每到周末,我主动帮家人做家务,妈妈又给我几元钱作为鼓励。终于,我攒够了钱。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就急匆匆地冲出家门,一溜烟跑进书店,把那本书买了回来,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吃饭的事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不实地观察,是画不好画的。出门游玩,我总要背上沉重的画板,遇到优美的风景就立刻停下,掏出画笔写生。我留心观察,用心练习,风景画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不断推出。
我的画虽雕琢不细,但配色、构思独具个性,想象奇特。去年学校举办科技节,我的科技幻想画被展示在显要位置。同学们无不被画作中展现的巨大“脑洞”所吸引,个个驻足欣赏,赞不绝口,我在旁边美滋滋地听着。而连续几年在海淀区艺术节比赛中获奖,更使我信心大增。
近日在校突发灵感创作了新画一副,打水回来,却发现自己的画躺在地上,上面还带一个脏兮兮的脚印,顿时让我火冒三丈。经过多方查证,基本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要不是同桌拉住我,那位同学估计早被我骂得狗血淋头。
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人有物,有苦有乐。从简单涂鸦到获奖不断,绘画既陶冶情操,又净化心灵;既开发智力,又提高动手能力,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呀!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八
:
教学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学需要创新和变革,用其独特的优势去感化学生,实现美育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美术课堂 教学情境 情感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侧重美术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首先要有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才会渐渐地产生创造美和品味美的技能。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情感教育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美术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利用情感的功能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育就把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也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将成为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需要美术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学还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水平高低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调动课堂氛围,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将对如何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做出研究。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十九
【摘 要】高中美术作品鉴赏重视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美术作品内容丰富,大量作品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关 键 词】高中美术;鉴赏; 民族精神
、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鉴赏课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术鉴赏课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将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民族文化,主要是指代表了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及其社会理想的精神性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作为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无论从爱国主义角度还是课程本身而言,都要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学国传统文化的品质、体会祖国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锤炼充满理想、不断进取、乐观向上的信念,激发个体创造力,逐步确立民族文化自信。
其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美术鉴赏课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要发挥传承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道德思想素质基础。这就要求美术课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而且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有效的方式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同时也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言行。
当下,由于美术课不是高考科目,有的学校美术课时难以得到保障;有的教师不重视美术教学,更不愿意挖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美术鉴赏课的德育功能难以发挥,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功能也很难真正实现。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环节,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优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而中华民族精神又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因此,我国许多美术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 体现爱国主义为优秀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但有共同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中徐悲鸿的《奔马》在表现手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能力的思想。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补充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要重点介绍徐悲鸿生平事迹,徐悲鸿的大量作品都饱含着他的爱国之情。
2. 体现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的精神。徐悲鸿的另一幅作品《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徐悲鸿还在印度访问。1940年4月,徐悲鸿喜闻国内传来鄂北大捷,非常高兴,他感到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xxx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此,他以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作品,以表达他的这种思想。
3. 体现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正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高中美术鉴赏中有多幅作品体现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潘鹤、xxx庆等集体创作的雕塑《和平》就有深刻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平》雕塑共有两件,一件置放在日本长崎市的和平公园,一件置放在北京复兴门大街。旨在让日本人民和政府以二战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推进中日友好关系,维护持久和平。作品以洁白的大理石为材料,用写实手法雕刻了一位身着中国衣裙的美丽少女,她长发如云,长裙曳地,形体完美,舒展双臂,回眸注视着落于臂上的白鸽,俨然是一尊护卫和平的圣洁女神,使人的心灵受到洗礼,感到和平之可贵。通过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向全体学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了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教育。
4. 体现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xxx、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方增先于1955年创作的中国画《粒粒皆辛苦》就体现了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该作品画的是一位老农蹲在地上伸臂在捡拾地上的麦穗,其后是两辆装载满捆小麦的驴车,毛驴吃力地拉着向前。从老农左手拿着鞭子和两穗麦穗来看,显然他是随车而行,不时拾起地上的麦穗。此画充分地表达了农民珍惜粮食的情感,画家又以“粒粒皆辛苦”为题,旨在启迪观众。
5. 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王文彬先生的油画《夯歌》表现了骄阳似火,晴空万里,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在水利工地的大坝上打夯。打夯本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而画面似歌伴夯起,歌伴夯落,具有音乐舞蹈的节奏美。作品又以仰视的角度,塑造了姑娘们自强不息、顶天立地、健康快乐的形象。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更加明白追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他们的重要意义。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今后人生的创业,更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美术作品鉴赏教学要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通过作品鉴赏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更要在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美术作品本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时,要重视中国古代绘画、古代雕塑和古代工艺美术教学,了解创作意图,理解创作风格,挖掘文化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继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高中美术教材呈现了多幅外国巨匠的作品,这些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因此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作的优秀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优秀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在上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让美术教学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优秀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
:
教学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美术教学需要创新和变革,用其独特的优势去感化学生,实现美育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美术课堂 教学情境 情感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侧重美术的艺术表现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首先要有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才会渐渐地产生创造美和品味美的技能。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情感教育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反映出美术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利用情感的功能去激发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从新课改以后,美术教育就把价值观教育和情感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也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学习绘画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将成为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需要美术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现在的美术教学还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水平高低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作用,调动课堂氛围,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我将对如何在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做出研究。
学生学习美术需要自由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学到的美术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练习,就会使学生厌烦美术课。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情感的培养要讲究方法,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在一个美术知识讲完以后,不能急于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复习,学生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比如今年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xxx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如下的情感目标:当你看到阅兵式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你认为阅兵式当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学生会纷纷根据自己观看阅兵式的情况进行热烈的讨论,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美术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了解国家时事,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就会给学生更多的拓展空间。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一
在素质教育精神指导下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活动进一步受到重视,被视为幼儿园实施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成为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地幼儿园对美术欣赏活动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过美术欣赏活动。美术欣赏活动呈现出很多不足。本论文主要围绕“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正确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展开研究。阐述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依据,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选择各种适合幼儿欣赏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创造力;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在《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丰富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素质教育精神指导下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活动受到重视,被视为幼儿园实施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成为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美术欣赏活动既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又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产生创造的欲望。
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志的过程。我国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揭示了量的积累与质的把握、认识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之间的辨证关系,也佐证了“见多识广”这一俗话的合理性。同理,幼儿只有广泛的接触、感受优秀的美术作品,才能潜移默化地逐渐认识美术作品和美术创作的规律,也才能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感悟和借鉴发展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并从中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幼儿美术欣赏的目的是通过幼儿对各种美术作品的感知、叙述和分析,初步懂得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能对美术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扩大审美视野和丰富审美情感。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儿童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美的认识,还能了解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许多相关知识,是形成多元文化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儿童对作品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帮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源泉,是获得丰富感性经验引发幼儿创造灵感的重要途径。
那么,我们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应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宽松的环境是幼儿敢于求新求异的前提,能为幼儿提供可以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宽松的环境即宽松的、无压力的、师幼平等的环境。创设宽松的环境,是指教师不把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强加于幼儿,而是要给每个幼儿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其作品的看法,并且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感受和理解,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
美术欣赏不存在完全正确的答案,对于同一项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教师与幼儿一同欣赏达芬奇的油画作品《蒙娜丽莎》时,有的幼儿会觉得画面中的人物很有母性,很漂亮,很有亲切感,整幅画面给人感觉很温暖;而有的幼儿却觉得画面很黑暗,很冷,就会给人有种很恐怖很害怕的感觉等。个体差异使得幼儿有完全不同的体验。而教师则要给每个幼儿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鼓励每个幼儿都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其作品的看法,并且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感受和理解,对于幼儿的理解和感受给予一定的鼓励。幼儿只有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会有大胆求异的可能。如果幼儿担心被笑话或者被指责而有所顾忌,缺乏自信心,使得幼儿不敢说出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影响幼儿的创造思维,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写实的美术作品,人们对其内容和情感表现倾向的认识大致相同。如果有个别幼儿的认识完全偏离,教师可以采取让幼儿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对认识存在偏离的幼儿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可以请每位幼儿都来大胆说出自己对其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促发幼儿进行讨论,逐步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
二、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对话法是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幼儿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由于幼儿欣赏经验的缺乏,需要教师做好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中介,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对话。其中,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只要运用得当,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就能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在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对象时,提问:你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像什么等,能促使幼儿产生想象的需要和动机,并激发幼儿去搜索大脑中的表象,选择已有的形象组成新的形象。特别是在欣赏西方抽象作品时,幼儿面对高度抽象的图像和线条,在教师开放性问题的激发下可以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再借助想象将这些抽象的图像和线条与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幼儿在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时,教师问:你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幼儿把这幅作品中抽象的图形想象成了一个保龄球;一个妖怪等等,教师接着提问,促使幼儿在注意主要形象的基础上,展开有情节的想象,教师再接着提问:你们能不能创造出一幅更漂亮的作品呢,触发幼儿进行讨论,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并产生创造的欲望。
三、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
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是对作品中具体形象的认识。屠美如在《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中曾提出:教学实践证明,对齐白石的鱼、虾图;徐悲鸿的奔马,群狮图;陈永佛的花鸟画;米勒的《拾穗》;莱顿的《缠线》;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一些作品,儿童都非常感兴趣。这些作品描绘了儿童熟悉的事物,或者有一定情节的动态人物,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这些事以及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物和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蕴,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对事物更敏感、人物命运的体察更细致和富有同情心,情感体验更丰富。并扩充了儿童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有益于幼儿的思维模式。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透过内容,认识作品中的点、线、面、形、色等形式要素。教师引导幼儿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如引发幼儿认识并分析欣赏对象的颜色、形状及线条的表现形式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等,分析作品表现形式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仍以幼儿欣赏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为例,当幼儿在欣赏其作品时,教师就可以提示幼儿观察画面中的不同色块,引起幼儿对画面中不同色块的注意。为了让幼儿理解画家是如何把人和小鸟画得这样与众不同,教师可以提示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和小鸟,看看它们与我们平时看见的人和小鸟有什么不一样,画家用了什么样的线条和形状使它们看起来和平时不一样。
教师启发幼儿注意作品的点、线、面、形、色的运用,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总结作品是怎么样变形的,这对幼儿的学习来说是一种提升,它有利于幼儿学会在创作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新颖的东西。
四、给作品起名字
给作品起名字一般是在对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进行的。幼儿给作品起名字的时候,是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每位幼儿都要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给作品取名字,能够引发幼儿对作品内容进行一个概括,并促使幼儿对画家作画意图的想象。在欣赏完作品之后,及时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创作,能极大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欣赏完作品后,可以让幼儿用三角形,四边形、五角形、花朵、葡萄等基本图形来创作出更多不同的作品,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开展正确评价,激励幼儿创新
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都处于幼稚的状态。无论教师怎样细腻的指导、启发,甚至执手授意,他们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作品是否富有童趣,是否体现想象力或创造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只要发现幼儿思维的闪光点, 就应及时鼓励,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一)评价作品提倡鼓励
评价不是评议好与坏,对与错,而是为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索创造机会,是一个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评画时,依然要多鼓励、多表扬。因为人的自我意识, 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 我们对幼儿的看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怎样看待自己。对于幼儿来说,表扬效果远胜于批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份量的一种刺激,保护它、发展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肯定,使幼儿更有信心和勇气继续去创作。
(二)评价的科学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励创造,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中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鼓励幼儿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幼儿完成作品后,可以把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创新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他们的探索与创新,张扬孩子的个性。教师的激励评价,是对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力保证。
幼儿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孩子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可以把美好的愿望、美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由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成为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所以,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开展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是社会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是培养创造力人才的关键期,教育者通过有效的手段形式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而通过美术欣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使幼儿对事物产生兴趣,并产生创造的欲望。逐步形成幼儿美术创造的个性,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让幼儿感觉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的美。使幼儿头脑中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使幼儿审美素质得到发展,让幼儿自由创作,能使幼儿在头脑中的美的事物的表象被激活,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造出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优秀幼儿美术作品。幼儿通过欣赏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形象,从而提高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初步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结论:总之,美术欣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精神指导下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活动受到重视,被视为幼儿园实施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能提高儿童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成为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儿童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美的认识,还能了解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许多相关知识,是形成多元文化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儿童对作品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儿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选择各种适合幼儿欣赏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运用教育学原理探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使幼儿快乐地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能力,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完善健全的人格。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大根 幼儿美术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m].浙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 俞国良 创造力心理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4] 俞国良 上海学前教育论文集[m].上海:上海xxx出版社 2002
[5] 俞国良 幼儿教育[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6] 朱贤著 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 钱初熹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 王建军 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 (德)埃莉萨·迪肯佩 儿童的幻想和创造力:关于想象旅行[m]. 石左虎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0] 屠美如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二
【】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重视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结合现代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美术欣赏课;中学教育;美术教育
欣赏美术与进行美术都是创造的过程,整个美术欣赏过程是对欣赏者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经历路程。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形象特征明显的视觉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有关于各种事物或场景等的联系与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自己的这种想象与关联之中产生作品的共鸣感。而这种共鸣感则是来自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视觉性思维活动。
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在这种多样化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通过教学实习,笔者发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兴趣不高,甚至感到美术欣赏课是在耽误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
(一)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体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在当今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也处处存在着欣赏美的人。欣赏是一种审美能力,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模型、范画、多媒体、幻灯片等,帮助学生培养感知艺术美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欣赏与美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社会。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性格,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1](p89)。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在美术课上,利用可循环再造的废物等拼贴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丰富了课堂生活,促使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知识领域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广阔无垠和无比丰富的,对于每一幅美术作品来说,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从历史背景、创作理念还是其他方面来讲,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感受。欣赏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一些平时涉及不到的领域,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和提高精神境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与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
看似独立的美术欣赏课,实际上是一门多样性的科目,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诸如欣赏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运用,还能从中认识到画面故事当中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等。在欣赏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当中的思想、情感、道德素养、兴趣爱好、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所以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联系的。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让学生能通过微妙和温柔的情感表达出具体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1]xxx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万庆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艺术欣赏[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三
【摘 要】今天的造型艺术,以其多元的视觉形态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令我们的视觉神经得不到片刻的休息。艺术教育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前瞻性,线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与时展相适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线美术作品功能审美 特征
在三维空间中,线是塑造形体的外轮廓线和标明形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线。所以,线在造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线条能表现为一种心理和情感的效果。水平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舒展、安宁的感受;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此外,线条还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系。例如两条粗细不同的水平直线位于同一平面时,粗的线使人感到它离人比较近,细的线则使人感到离人比较远。以线条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中国传统绘画,在运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例如,以墨线勾描物象、多不着色的白描,仅凭简练的线条就可创造出动人的艺术形象,如宋代著名的《朝元仙仗图》,或称《八十七神仙卷》。中国古代人物画创造的“十八描”就是为了表现中国古代人物衣物褶纹而创造的用线方法。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在要讲用“线”,以至“线”这一中国传统绘画主要的“表现手段”的确立。这不得不提到“北宋”的大家李公麟,他把唐宋以前的线描粉本式的,严谨、规整进行升华、演变。并接受了晋唐顾恺之、吴道子细“笔游丝描”的传统基础上,又能把“方折挺劲”的铁线描有机地融合进去,形成自己的新风格,使线描的表现力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重要作品《维摩像》中,可以看到他在人物画用笔、用线上娴熟、洗练的功力。后来也影响了一大批有作为的名家,如元代赵孟?、张渥、明代画家丁云鹏、陈洪绶、清代任渭长、任伯年,尽管他们各有其独特的创造,但都是以李公麟开创的线描和白描形式为滥觞(即事物的起源)。包括南宋创立减笔水墨画技法先河的梁楷,也是受李公麟晚年减笔人物的影响而成就的,其丰富的用笔为后来的写意人物,“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长期的美术发展中,“线”作为美术家创作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在美术作品中,线有极强烈的直觉暗示力量,如李可染曾说齐白石的草虫“那两根敏锐的触须,真有一处即动的感觉”。马蒂斯说过,他的素描只存在于一鼓作气的线条对比所作的空间分割和由此表现的情感在观众中唤起的共鸣中。这又是说出了线在构筑空间和表达情感时,运用起来表现力多么丰富。古瓷上的龟裂纹,是线的自然构成,那分割出的疏密参差、变幻不定的小区域的几何形象,却有着十足的神秘韵趣。明式家具以简练的线体切割了空间,显得大度、豪壮、洗练、富有生机,体现着人的尊贵。
线已成为画家绘画的“特定符号”,线的面貌也就决定了艺术家的面貌。我们可以看到李苦禅的线与潘天寿的线之韵味分割相差甚远。线是画家们之间绝不会混淆的个性显示。安格尔曾说“线条就是素描,就是一切”。德加喜欢纤细连贯而清晰的线条,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是实现他所欣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法,线条成了他的欲望。xxx、马蒂斯都用线创作了大量动人的佳作。艺术家们喜欢线,是因为线把世界和生命最辉煌最美好的瞬间那样快捷,那样概括,那样灵便,那样富有意味地凝结在自己面前,会得到无可比拟的创造的畅快与喜悦。再则画面线的组合全靠“气韵”的统摄作用。所谓“气韵”者,是指画幅线条形状和谐,大致要在两个方面实现:一是气贯,解决线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单兵作战”的孤立感,组织好各种线的复合变化,注意线的走向,不杂乱,似以气脉贯通,有线处气脉相连,无线处也要意气相承,虚实相生。气不足、不周,神韵乃去。另外节奏、节律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反映,画面中一条线、一组线都应有起始、发展、终止的节奏和律动,有旨意的变化。臻于好些,雅韵乃扬。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
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四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该研究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美术鉴赏教学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之一,奠定了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基础。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如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对高中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
从我校的情况来看,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专业性过强与教学没有侧重点等问题。在一些高中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过于专业性,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内容,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教师在对绘画作品中的构图进行分析时,经常在讲解颜色中会用到xxx环境色、光源色xxx等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以高中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经验来说,这些专业术语的应用不但不会让他们更了解美术作品本身,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相反的是,一些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担心学生可能会对讲授内容无法理解,忽视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以及评判的能力,在讲课过程中经常会过多的讲授与美术鉴赏作品无关的内容,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值得强调的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高低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对包括抽象作品以及意象作品的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与流派作品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会影响美术鉴赏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换句话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发挥,必须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使得美术鉴赏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确定以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如上文所说学生学习兴趣的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作为自身的教学任务,认真的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的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积极作用。
2.关注学生的多元化
高中学生作为整体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点,同时,每一个高中学生也有着自身所特有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认真的面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自身所处的生活背景以及环境对美术作品鉴赏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所具有的这种多元化特点,在利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散发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3.充分发挥教学辅助技术的作用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五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最能反映中国人心境与思绪的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山水画传统中,伴随着人与自然“相望相化”这一永恒的主题,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是长期伴随着山水画发展的。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渊源流长的文化精神呢?现代学生似乎很难在现代文明程度下去理解古人的心绪。我们需要跨越历史的长河,来探寻高古的山水诗性精神.
【关键词】山水画起源魏晋山水诗“画中有诗”“画上题诗”“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
一 山水画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由此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
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二 魏晋山水诗
人们把这种生活内容用艺术表现出来,就是山水诗、山水画.于是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史上产生了山水诗,绘画史上则产生了山水画。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纯粹的山水画开始出现。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就这样盛行开来,志士高仁们将个人恩怨,爱国热忱,悲愁与无奈寄托于山水之间,于山水中寻求解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人和自然互动的关系。
把自然看作是无限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意义的发生处,感受自然和在自然互动中捕捉美. 山水画和诗歌的关系是很一致的。山水诗歌的本身的表述方法是很符合人的生命本身的思想法则的。诗性本身的那种“比”、“兴”,对于山水画的体现都是有一种非常深的渊源。诗歌的这种推进和时空对山水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以某一自然景物有益于自己景象比拟的这种“比”,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偶然与自然景物出发的这种“兴”,我想这与山水画的表现的情志都是很一致的。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谢灵运长期游历名山胜境,写有大量的山水
诗。“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在不少的诗篇中,主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高中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起源,了解魏晋社会,而魏晋的社会状况导致山水诗在山水画的精神表象。从而导致独立的山水画正式起源.顺着这样的脉络来了解山水画的诗性精神,最终学会欣赏山水画的诗性精神.
三 “画中有诗”与“画上题诗”
山水画的诗性精神还表现为一种是以王维为典型的“画中有诗”,画面没有题诗,直接用绘画提供诗意化的视觉效果,让观者体味。一种是文人画流行以后普遍采用的“画上题诗”,直接结合文学形式,在画上题写诗歌,供观者品读。
在古代山水画中,“画中有诗”的山水画盛行于五代两宋。书写性介入绘画,增加了绘画的写意性。“意境”表现的物质基础受到削弱,不得不用直接题诗来补充。同时,文人画家也发现诗画的区别,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入画,也不是所有
的诗意(例如声音美感)都可以用绘画形象来体现。例如李成最有代表性的<>,折射着道家对大自然与人类本身的生命体悟。寒林不是枯树,还有力量顽强地对抗萧杀季节,它比春夏葳蕤的树木更能显现生命力。由此再联系到出世高士的人格,尽管处境苍凉,却很自在,因此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术中独树一帜。又例如郭熙《早春图》讴歌自然的美丽景色.
“画上题诗”往往不是重述画中已有的形象和视觉效果,而是补充说明画外的或无法用绘画形象表达的抽象的精神性很强的东西。它们更贴近文学本身。为此西方学者注意到中国画这种题款的特殊性,认为它们像文学读本。由此构成中国画的最大特色.例如徐渭的题墨葡萄一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很有“意境”,把自己怀才不遇一生坎坷的牢骚,患得患失的情绪,都表露了.
高中学生在欣赏不同绘画作品的同时体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从而在画面上感悟,这样就可以更加直接,具象地欣赏山水画.使山水画的诗化精神得以直接的体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文风气导致的不同风格,都可以让学生一一学习体会.
四 “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六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通过对美术家生平、社会背景的了解,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进一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感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艺术情操,扩大知识视角,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视力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开展进行研究,指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等对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初中美术教学;欣赏课;学习兴趣
艺术欣赏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在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一般而言,学生总是凭借直觉判断自己是否喜爱这件作品,但是直觉往往会受个体经验与知识积累的局限,影响学生对于作品的评价,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应有的能力提高。所以,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自主性课堂,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下,深入作品欣赏的探究过程,有效提高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的效率。
任何教学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了达到理想的欣赏教学的效果,老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欣赏教材,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欣赏课中学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学生容易看出作品中人物的职业、生活状况,感受到沉重、压抑的气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收集伏尔加河的相关图片,收集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帮助下对本课内容有更充分的了解。此类教学方法比单一书本教学效果好的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随之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审美是在情感与理智、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发展、追求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展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美术作品品味过程中获得审美意识的强化。初中美术欣赏课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观察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从中领悟作品内涵。教师应主动打破欣赏式教学中纸上谈兵的传统局面,以引导学生发现美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作品欣赏、评价与临摹的过程中,真正获得美的体验。
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实时评论,根据所学知识基础,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情感与艺术评价,使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意识得到有效强化。
另一方面,教师应组织学生在欣赏完毕后,结合体味作品特点,发挥想象力,创造一幅符合自身心境的作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欣赏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穿插于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将动手与思考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同时,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引导学生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创造之中,使学生在提高自身鉴赏水品的基础上提高绘画能力。例如,在《春天的畅想》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关于春天的艺术作品,使学生体会到艺术大家在春天描绘中突显的要点;其次,鼓励每一位学生说出观点,体会作品的价值所在,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悟;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自由创造,既可以参照作品的风格、形象进行临摹,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春天的作品创造,开发学生的潜力。
想让学生彻底理解欣赏教学的内容,必须让学生将自身想象力和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根据作品的内涵,发挥自身想象力,体会作品带来的广阔的空间。在欣赏教学中学到《格尔尼卡》,很多学生看到该作品第一感觉就是作品过于凌乱,很恐怖,老师要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由小见大,将自身的体验迁移到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上,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相关背景去欣赏,了解xxx的创作背景、人生经历、爱好等增加对作品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只有主动参与,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美术欣赏中,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根据这些,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兴趣。初中欣赏教学实践是当前美术教学的重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需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王成业.提升初中美术欣赏课生动性的探索[j/ol].学周刊,2017,(34):151.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七
摘要:美术鉴赏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升华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社会文化具有多元性,艺术源于社会生活,故而美术文化也表现出多样性,通过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了解美术的艺术文化,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生活,使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感悟美。因此,各普通高中应重视美术课,尤其重视美术鉴赏教学。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创设宽松、愉悦、富于思维性和美感的情境,让学生勤思善赏,乐于学习美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其审美能力。然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了反思和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 教学 审美能力
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都较强,各学科知识也已有一定积累,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对于美术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等,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自主地学习。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和各大派别,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独特审美体验,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作品,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尤其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等美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普通高中受到高考的压力,只注重文化课教学,对美术教学并不重视,加之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所以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下文将详细论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提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有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三方面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才是美术鉴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鉴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让学生感知美术这种艺术形式并进行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中使学生获取其他能力的功能是审美欣赏的继发性功能。正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类似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也是其他学科的继发性功能。总之,美术鉴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重视美术鉴赏。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方面,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单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教师自身艺术修养还有待提高。很多美术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好,但教学理论、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导致他们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和生气。
其次,学校方面,美术鉴赏课安排的课时较少,此外,艺术课程虽有向必修课发展的趋势,走在普及路上,但美术仍不是高考科目,仍然只是“调味”课。普通高中一般一星期安排一课时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两星期才安排一次美术课,由于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这样每节课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就无法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整合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此外,学校和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还不够,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多。
最后,学生方面,学生多认为美术课不如其他高考科目重要,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文化课上,根本不重视美术课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鉴赏课是无法得到学生重视的。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美术鉴赏就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人们进行美术鉴赏时总是不知不觉地受到自身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取向的影响,对美术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同时鉴赏者还会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对作品作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因此,美术鉴赏比美术欣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与评述的拓展、延伸与提高。意即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使学生不仅能欣赏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还要使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审美感知和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感受、联想、分析和评判,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还要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这首先要求美术教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经常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多学习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八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我省普通高中已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上好这样一门课我的几点认识:1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2注意创设情境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4选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训练和技法传授,而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使美育进一步升华。在普通高中美术教育 教学的 过程中,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如何来上好这样一门课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加深对文化,历史以机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该创设出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中,形、声、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的直观性的再现。易于营造主体的欣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如我们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可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作品里的人物,再加以说明。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体验画面中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父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各种感受,使自身的情感融人画面。当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教师如再能用激昂的语调说:画面上是一个凸显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几乎是现实形象真实翻版的农民形象,他已操劳了一辈子,他的手上和脸上镌刻着勤劳、坎坷和善良,但是他在如此的年纪还不能停止劳作,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的清晰了。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 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尤为重要。
(1)现代建筑在艺术处理方面有哪几个特点?
(2)美国建筑设计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体现了哪位中国哲学家的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什么精神?
(3)法国郎香教堂等现代建筑所主张的是什么样的建筑思想?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现代精神?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二十九
美术论文发表
高中美术课以鉴赏为主,美术鉴赏是在对作品感性认知后的理性追求,是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在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中获得审美体验。美术鉴赏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动。但在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单纯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过于枯燥,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分析作品,学生在欣赏作品,但课堂上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倦,不屑一顾的态度。课堂上出现了你讲你的,我干我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如何更有效的组织鉴赏课堂产生了一些想法,并用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收效:
高中美术鉴赏没有学生动手的内容,这就区别于学生在初中,小学上过的美术课。所以不要把鉴赏课变成千篇一律的你讲他听的习惯。在引课时就要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一种好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预设出有深度的问题或创设好教学情境。在上《古埃及美术鉴赏》时,我分别在高一(9)和高一(10)班上,导课的方法不一样,效果也大相径庭。在高一(9)班上时,我是这样引课的,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史前美术,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说说你们的收获,(学生稀稀拉拉的回答问题,明显他们积极性不高)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古埃及时期的艺术作品。(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在学生的意识里不重视美术课。一些学生出现了懒得复习美术知识的现象)。无疑这样的引课,学生表现出淡漠,学习毫无热情的现象。是而在(10)班上时我提出关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你知道多少,说说看。刚开始有几位学生脱口而出说: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等,班里一下热闹起来了,出现了很踊跃的回答问题的现象,有几位同学把关于古埃及的历史和艺术作品讲出来,我都大吃一惊,学生的知识量尽有这么丰富!当一位同学讲到关于图坦卡蒙墓室,把关于在该墓中发掘的文物的数量、文物内容到图坦卡蒙的故事一一讲给大家听,尽管他在讲解的时候神情一开始还是有点羞涩,但通过我微笑的鼓励,加上他们对古埃及文化深刻的感受,慢慢的他们的讲解就顺畅了起来,特别是后几个上台的同学,由于有时间为自己的讲述打一下腹稿,他们的讲述尤其精彩。此时的我则站到旁边,把这些同学的讲述同课本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总结,引出本课的内容。
所以,经过实践,我认为作为一位高中美术鉴赏教师,要让学生对鉴赏课产生好奇,首先导课是很重要的,所以你是不是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在美术鉴赏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主要是欣赏图片,然后就是你说我说,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倦,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起来,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更能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如,在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时》讲到《西斯廷天顶画》这幅作品时,讲解了作品的内容,艺术性后。我本人很感动的是xxx由于长期的高空仰面作画,使他的颈椎严重受损,以至后来看书看信时必须置于头顶。我觉得很有必要向同学们讲讲这位大师为艺术的奉献精神,从而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时我请同学们头仰起来,手试图在空中作画,尝试一下仰面作画的感觉,有一部分男生调皮的说:这简单,但我说你能坚持3分钟吗,学生回答没问题,我说你能坚持一节课吗学生边尝试嘴里开始犹豫,我又说xxx坚持了4年,而且是站在高18米的脚手架上,其劳作至艰辛可想而知,学生都低下了仰酸的脖子哇的一声,他们通过短短几分钟的尝试,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大师的毅力。有一位同学从而联系到自己的学习,他由衷的说xxx的毅力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学生这样的参与,体验后对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活动收效很大,体验后的人文教育更好的渗透在本课中。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三十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而不只是积累知识那么简单。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区别于其他学科。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观赏已贯串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小学美术观赏教学,作为培育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需与学生的年龄特性相分离,控制学生观赏习气和观赏特征。
普通说来,常见的美术观赏教学有以下四品种型。
(1)讲解型-----教员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观赏的根本原理和根底学问的解说、阐明。
(2)问答型-----教员就作品或观赏学问、原理发问,学生答复。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员作为援助者。
(4)自在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在地观赏美术作品。
讲解型的美术观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员解说,这种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容易堕入学问灌输型的形式之中。但是,假如能在观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讲解技巧,那么,这能够克制上述缺陷。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办法有互相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观赏教学办法更理想。
自在型的观赏办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本人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本人的方式来观赏。这种办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招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要一局部的学生控制了观赏的才能,而另一局部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观赏才能没有得到进步。
关于我们教员而言,我们应依据不同的课业观赏请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办法,从而进步教学质量。
为了增加观赏内容的兴趣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员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关于搜集到的美术观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由于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偏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剖析须偏重于时期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偏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偏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偏重于外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偏重于形象外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偏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照顾;有的应偏重于某种外型方式要素的运用。
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员都应引导学生进行观赏,但授课毕竟是教师的个体劳动,教师能够本人做出决议,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剖析观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痛快让学生读文观赏或课后自查材料观赏,处置教材灵敏,详细布置。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置,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员不只要有才能找出每件作品一切美点,而且能精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观赏课教学办法切忌千篇一概。作品剖析防止八面玲珑,假如每件作品都是“形象外型生动、构图平衡稳定、颜色层次丰厚.......”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味可言?假如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观赏还有什么意义呢?教员
观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发明,其发明肉体应表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开掘每件作品,单独特有的最突出、最实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入剖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分析中发挥发明和想象,逐步培育他们的艺术涵养和发明性审美才能。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从整体上来看蒙娜丽莎这副画,她的微笑很动人,这是一个安详、自信的古典女性形象。《蒙娜丽莎》的意义在于:她继承了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和理性化的行为规范。但是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主义艺术在人本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蒙娜丽莎》就这样占据着人们的心灵。
《蒙娜丽莎》;艺术特征;对后世的影响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间一直工作于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学性的表现,渗透到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上。达芬奇的画中,他将两者融为一体,它们是完整的结构整体,他的画中,充分表现着和谐的比例和各个形象之间的平衡感。如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
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这幅画画的是佛罗伦萨一皮货商的妻子,画家画她的时候,她才二十四岁,这位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常常悲哀抑郁。画家在画她的肖像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乐师给她奏乐唱歌,或说笑话,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画上的蒙娜丽莎呈现的笑容虽是微弱的,但可以从她的眉宇间看出只心的愉悦,一丝微笑似乎刚从她的脸上掠过。稍翘起的嘴角和舒展的笑肌,可以让人微微感觉到这位妇人在被画的时刻的心情。但她那安详的仪态,表明她的微笑是平静的,不致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这是一种古代妇女的矜持的美的表现。由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显得富有魅力,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的一生》)
从整体上来看蒙娜丽莎这副画,她的微笑很动人,这是一个安详、自信的古典女性形象。作品联想:这种微笑征服了几个世纪的人们,很多人都在这种微笑面前浮想联翩。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 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空间:左边的视点是平视,右边的是俯视。形体:造型比例准确,半身像,双手交叠在腹部。色彩:深褐色为主色调。明暗:过渡柔和,明暗转移法(或称渐隐法,晕涂法)。艺术观念:现实主义的绘画观念,真实客观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社会学式鉴赏人物装束:发际线较高,额头较宽,没有眉毛,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标准。文化背景:文艺复兴盛期,16世纪初。社会基本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和宗教思想的控制,强调人本主义的思想。画家生平:达芬奇的生平和艺术思想。
这是一幅大家都非常熟的名画。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我们会长久端详着画面,不忍转移视线。我们首先会被那绝妙的光影效果所折服,层层退晕呈现出丰富的空间以及逼真的质感,无界线的形体转折及色彩变化,比同时代人领先了几个世纪。真正让人惊叹的还不是技巧,那时隐时现的神秘微笑才令人销魂。那笑容太浅淡了,离得再近也看不真切;然而,只要你看到画,无论距离多远,都能感到微笑的存在。微笑不仅体现在翘起的嘴角,而是遍及脸上每一部分肌肤,甚至画面的各个角落,以至观者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同时,内心也装满了微笑。面对真迹的感受是别处无法取代的,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注定会被永久保存。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在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里,妇女的举止是要受到许多的约束的,最重要的是她也表现了19世纪人的思想解放、反对宗教。她们不能放肆地表现自己的欢乐与痛苦,不然,就是对上帝的“亵渎”,在一般上层妇女中,也不允许肆意地哭与笑。所以中世纪的肖像画,一般都被画得呆板、僵硬,面部毫无表情。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开始为表现人的感情而费尽心机,为了画出蒙娜丽莎的真实形象.他还从解剖和生理学上理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皮肤下的脸部肌肉的微笑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应过程。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肖像画多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这样“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和稳重。蒙娜丽莎”没有华丽的服饰,一条深褐色的头纱上,也不带任何装饰品;衣纹的自然褶襞被子画得很仔细。他用一调胶的颜色来表现软缎的质感。袒露的胸部显不了这位妇女的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在背景的处理上,达芬奇运用的是“空气透视法”,反后面的出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都有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加强“蒙娜丽莎”形象地位。这样一幅不大的肖像画竟用去他四年的时间,这说明达芬奇不是仅仅为了画好一个贵夫人的肖像,在艺术上有所追求的是他也表现了19世纪人的思想解放。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利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时稳时现,其实是我们的眼睛运动的结果。当人们观察别人时,常常注视对方的眼睛。在欣赏《蒙娜丽莎》这幅画时,当观察者眼睛的中心区在蒙娜丽莎的眼睛上时,蒙娜丽莎的笑容时现时隐,完全是因为观察者的视线在其脸上游动产生的效果。利文斯顿解释人的视觉系统有两个观察区,一个负责辨色和观察亮点称为中央区,一个负责黑白色并观察阴影和运动称为外部区。为证明她的理论,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她扫描了一张照片,去除阴影,从中央区观察,就看不到笑容,加上阴影,从外部区就可以观察到笑容。
《蒙娜丽莎》的意义在于:她继承了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和理性化的行为规范。但是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主义艺术在人本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蒙娜丽莎》就这样占据着人们的心灵。几个世纪过去了,《蒙娜丽莎》几乎成了一项法则,为无数艺术家所遵循。就这样,一幅画成了一门学科,许多人愿意耗费毕生的精力。未来的科学研究也许会为我们解答许多关于此画的疑问,然而神秘一旦消失,一切便如同猜破的哑谜般索然乏味。毕竟,《蒙娜丽莎》是一幅画,一幅美丽的肖像,我们带着虔诚,也带着无需解答的疑问去欣赏她,这就够了。
[1]唐纳德 萨松著.周元晓,赵永健译.蒙娜丽莎微笑五百年[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克列斯乔恩.周元晓译.达芬奇的一生[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美术艺考考生作品篇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各省市地区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方向的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普遍注重绘画和手工技能,却忽视了对学生美术鉴赏教学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本文以贵州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鉴赏教学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学前教育;美术鉴赏;幼儿教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待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和更新,其中幼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重视,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高职院校对幼儿师资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与开展引起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因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是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艺术领域的重要分支,能够比较直观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因为美术鉴赏教学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和“美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未来的幼儿教师具备较高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幼儿美术鉴赏活动,从事后期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美育的进一步开展。目前贵州省有多所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如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笔者对几所贵州省高职幼师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并且和多所幼儿园相关教师进行座谈和交流。通过调研得知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鉴赏教学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立足于贵州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鉴赏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美术实操教学课程模式过于传统和滞后,教材设计与教学内容不符
据笔者观察,由于受到其他专业课程的严重挤压,学生美术实操课程的课时量明显不够,造成老师和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不够重视,影响了该课程在幼儿园的开设质量。多数高职院校大一上半学期开设的“美术基础”课程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基础课程;大一下半学期开设“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包括绘画活动、手工活动、欣赏活动等实践课程。在这两类课程中,绘画和手工技能课程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他们从中很容易获得成就感。而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学生因为并非美术专业出身,相关知识薄弱,难以获得较大成就感,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该课程逐渐被边缘化。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虽然美术课程的教材众多,教材内容丰富多样,电子版本的素材也很多,但是专门针对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专业教材较少,教材质量一直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另外,美术教材的内容安排及图片编排都过于落后,不符合该专业的标准化要求,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浓,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教师在整个美术教育教学中容易忽视对美术鉴赏教学的实践指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的同时往往无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实践时间,学生在课下自行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也缺乏老师的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很多科目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美术鉴赏教学更是如此。在分组教学中多数学生偏爱绘画和手工教学活动,极少数同学选择美术鉴赏实践活动,他们欠缺对该课程的认知、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不能很好地掌握美术鉴赏的教学技能,久而久之丧失了对美术鉴赏实践教学的兴趣。教学评价是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总体来说,贵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涵盖内容较多和课后作业较多,教师很难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他们在对学生的作业及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之后,学生往往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反思自己的不足,由此也导致授课老师收到的反馈信息不够,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评价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反思,也不利于学生美术鉴赏水平的提高。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制定也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出台一套监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整合高职院校学前美术鉴赏课程资源,开展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地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必须更新美术鉴赏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理论课程的优化与整合都要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来统筹规划。教师要有注重前期“姊妹”课程的衔接和铺垫,为后期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实践及活动创新来优化理论课程建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加强与其他科目的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或者背景音乐进行课程导入,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想象空间,加强对他们表现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不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水平,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启发幼儿潜在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美术鉴赏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都是一个个体,在学习能力和思考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重视对基础薄弱同学的培养,又要加强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只对美术鉴赏的主体进行要求,而对作品的分析、讲解及风格则由学生自主发挥,充分释放学生美术鉴赏的天性,使他们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认识自己。教师再通过对学生的讲解、分析,做出正确的教学引导和梳理,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鉴赏教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他们大胆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美术鉴赏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对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发展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和实习实践相结合。首先,他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其次,教师应该依据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特点,采取主体性教学,使美术鉴赏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再次,加强学校和幼儿园实习基地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因为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修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习和实践,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负责人加大对美术教育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和实践的场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他们的创新和实用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指导。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平时试讲或考评时,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试讲情况来进一步判断其综合能力,这种更有利于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有助于观察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试讲情况进行及时分析、评价和总结,重视对学生每一次试讲情况的分析,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完善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优化提升学生的专业性,而且能够丰富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系统工程。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要针对问题多想解决的办法,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践,并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美术鉴赏教学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综上所述,美术鉴赏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美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影响周围的人,并影响他们对美的认识和感受,特别是对幼儿美术教育发展和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美术鉴赏教学中,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因材施教,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开展幼儿美术鉴赏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否具备美术鉴赏能力直接影响到幼儿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法训练,忽视欣赏能力”的培养思维,影响着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所以作为高职幼师教师一定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总之,艺术是让人们感受美、表现美同时创造美的形式,也是表达自身对周围事物认识的态度。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相关教育部门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好,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在校学生和幼儿教师的审美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要重视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1]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柳国梁.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取向与路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3]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黄小丽.基于幼儿体验的绘画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xx.
[5]吴丽芳.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人文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