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虫记,阅读心得篇一
这本书是有关于生物学的,其中有很多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动物,比如食蚕、蜣螂、蝉、螳螂等。他们在作者的笔下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把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书中主要写了昆虫们的繁衍生活,习性劳作,狩猎死亡等等。还有作者实验的亲身经历,这些仿佛都让我身临其境一般。
在一行行的文字间都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把那些昆虫们写的无所不能,生动有趣,独一无二。松毛虫,那个天气的预报家;那位真正的闲游家——萤;蜣螂善于合作,但其实却是一个用狡猾的手段来行骗的盗贼;在别人眼里看似温柔的螳螂,却是一个毫无人性的伪装者;和蝉一样有名气的蟋蟀,一向是很乐观、积极向上的,他对于自己拥有的房子,以及它的那把简单的小提琴都相当的满足和欣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蟋蟀是个地道的哲学家,他似乎看清了世间万物的虚无缥缈,并且能够感受到那种躲避开盲目地、疯狂地追求快乐的人的扰乱的好处;孔雀蛾是一位用生命诠释什么叫做爱情的浪漫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有趣,使我沉浸在昆虫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我似乎成为了一位旁观者,成为了一只昆虫,感受着只属于昆虫世界神秘与奇妙,感受着大自然美好,感受着世间万物的生灵。一切似乎都浮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昆虫多么渺小的生物啊,可就是昆虫让大自然显得多么和谐。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一个物种消失,迎来的便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塌。尊重渺小,是我们应该做的。
感谢《昆虫记》,它让我懂得了昆虫的奥秘;感谢荒石园,他是昆虫记的来源;感谢法布尔,一切都是他亲手创造出来的。
昆虫记,阅读心得篇二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一直以来,人们用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不断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开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法布尔对于昆虫世界的探索,更加证实了这一真理。
《昆虫记》的内容生动有趣,讲述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它是由昆虫学家法布尔耗尽28年写成的,是一部语言幽默、笔触细腻的昆虫史诗。
关于蝉的一则寓言家喻户晓,蝉夏天不收集食物,而蚂蚁辛苦地储存过冬粮食,结果冬天蝉饥肠辘辘地乞讨,但还是冻死了,在这本书里,事实却截然不同,它从不需要依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反而蚂蚁却是“强盗”,在人们眼中,苍蝇是传播细菌的始作俑者,可谁知他是一位自然的清洁工。
萤火虫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胆量大,蜗牛的个头比萤火虫幼虫大一百多倍,却敢与蜗牛较量,使它成为昆虫里个头最小的食肉动物。蜗牛虽然爬行速度缓慢,但在舌头上长了1。4万颗牙齿,它们糟蹋棉花,偷吃蔬菜,破坏农作物,可厉害得很,可是地地道道的庄稼害虫。但萤火虫却有一套捕食它们的本领,它用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轻轻地敲打几下,是在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针后,蜗牛变得迷迷糊糊失去知觉,最后瘫痪不醒,然后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此时蜗牛的皮肉开始化成肉汁,于是萤火虫呼朋唤友,大家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周围,一起将试管般的嘴巴插入蜗牛身体里,津津有味地吸起来,享受一顿大餐。
螳螂又叫先行者,它是南方的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注意。农夫看见它半身直起,在阳光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轻纱似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在祈祷,在无知的农夫看来,像个女尼,所以后来就被称为祈祷的蟑螂。
它那高举着的手臂才是最可怕的利刃,它捕食时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专吃活的动物,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如果说螳螂的大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齿的话,那它的小腿可以说是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钩子。平时在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这个异常凶猛的昆虫,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特别平和,可只要有其他昆虫从它身边经过,它都会立刻原形毕露。
《昆虫记》教会我们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我喜欢从中了解每一种昆虫妙趣横生的生活习性。它在表现虫性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观了人性。昆虫的双面性,对应着人性的双重性,甚至多面性。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它作为科学百科的严谨,也感受到了它作为文学著作的生动,这本书体现出作者不断探索和求实的科学精神。
昆虫记,阅读心得篇三
“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都是没有意义的”——题记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最开始,我与很多人一样,都对昆虫不理解甚至有着可怕的刻板印象:也许是看到蟑螂时的惊慌失措,是对于夏日里刺耳蝉鸣的厌烦,又或是不解蝈蝈和蟋蟀之间的比赛到底精彩在哪里……
直到这个夏天,因《昆虫记》的出现,让我了解了这帮可爱的小家伙们,地下的世界不再陌生,它们好像也和我们一样,在自读己的小世界里忙碌,也许下一秒就会有比它们大出几百倍的动物将它们一脚踩扁,但却依旧在当前经营好每一秒钟。
在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笔下,昆虫是充满智慧,有头脑的。螳螂会为了捕食而挖空心思,平日里看起来是典雅优美,安详温柔的样子,却会在猎物来临之际立刻收起自己祈祷的姿态,迅速把猎物送到两把钢锯之间,再夹紧,这样的方法百发百中。它们,善于伪装。圣甲虫有着做窝筑巢的崇高本能,看起来长且笨拙的爪子阻挡不了它们“雕塑家”的气质,将自己藏在洞穴中,一心一意地加工被它运入洞中的粪料是基本操作。它们,心灵手巧。“蝎子是最先把近乎我们人类的母爱传给自己的孩子的”这是作者对母朗格多克蝎的评价,它们是称职的母亲,小宝宝在自己母亲身上时,会让人感受到温情,对于自己的孩子母朗格多克蝎收起自己看似恶毒的容颜,对孩子关爱有加。它们,温暖纯良……
昆虫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它们的灵动可爱会让我认识后忍不住想去了解。
那就从蚂蚁生态箱开始吧,小小的透明塑料盒里是蓝色的蚂蚁凝胶,待蚂蚁们搬进“城堡”内,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排队觅食时的它们尽然有序,不争不抢。发现水源时的它们知道去分享并保护。成群结队的蚂蚁穿梭在容器内,似乎不厌其烦地每日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来来回回,一忙碌就是好几十天。极有趣的大概就是看蚂蚁们挖掘地道了,它们有严谨的布局和专业的施工团队,每个人好像都为了自己的kpi而奋斗。我最喜欢趴在地上,呆呆地看着它们一路向下挖,有时候还会造个小洞储存食物,一观察就是几十分钟。现在我才开始理解法布尔看似怪异的行为,它为如此渺小的生物而痴迷,用了好几年重复着提问、观察、实验、结论,记录的循环。世人不懂,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见各种昆虫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没领悟到属于它们的可爱之处。
仔细想来,在人类看不起昆虫的时候,人类真的比昆虫做的好吗?除了体格庞大,处食物链顶端这样约定俗成的优势外又剩些什么呢?蚂蚁过河,它们会与自己千千万万的同伴们抱在一起,滚过小溪,也许它们还是会面临被湍急的溪水没过去的风险,但团队的力量让他们的结局不一定是必死无疑。但是人类真的会放弃利己来成全别人吗?
地底下也是一个小社会,有时候我们也应该放下俯视的姿态,学会去平视并给予尊重,让虫鸣在记忆中回荡。
昆虫记,阅读心得篇四
昆虫,在房屋的每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悄无声息的忙碌着,但我们对它又了解几分呢
周末,我怀着读科普书的心情翻开了昆虫记,按照从前的习惯,我翻开书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内容简介。“它融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看到这里,我觉得它已经不再是一本科普书了,于是,我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继续阅读。
现在有多少人对昆虫避之不及,恨不得昆虫直接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但为什么法布尔可以十年如一日的观察者某些人认为面目可憎的昆虫呢
渐渐地,我发现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在讲昆虫了。在这当中,人与虫之间似乎有一条无形的链条将他们紧紧联系起来。从昆虫们带有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看出作者对昆虫抱有深厚亲切的感情,字里行间似乎都是在写一个人,一群人,而不是一只又一只小昆虫。
法布尔把昆虫们当成人,当成自己的孩子,在他看来,昆虫与人有相同之处,昆虫是生灵,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是低级的但他们有时是特别聪明的。在书中,昆虫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了下来:他们的聪明乖巧,凶狠残忍。但有一点没有变,他们都是广阔天地中的小小的生灵,是人类的朋友。
在某些昆虫擅长的领域中,比如蜜蜂酿蜜,我们自认做不到。但密封门日复一日为我们提供鲜美的蜂蜜,我们却还在憎恶着昆虫。
昆虫就算再渺小,也有一些用处,不能因为他们中的一些面目可憎,作恶多端,就直接否定它们存在的意义,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只蚂蚁。
昆虫记,阅读心得篇五
阳光射在门前的榕树下,投下斑驳的树影。屋外热浪阵阵,蝉声轰鸣。
蟪蛄(蝉)知盛夏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我调侃着。
在我们印象的寓言故事中,蝉只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伪君子。
但在《昆虫记》的“蝉出地洞”一文中,蝉变得机智,勤劳,是伟大的工程师。蝉的幼虫为了搭建一个蜕壳前的住所,可谓煞费苦心。
蝉的幼虫在向前挖掘时,用尿液把粉状泥土浇湿,使之成为糊状,并立刻用身子把糊状泥压贴在洞壁上。这时有弹性的泥土便糊在了原先干燥的土上,形成泥浆,渗进粗糙的泥土缝隙中。拌得最稀的泥浆渗透到最里层,剩下的则被幼虫再次挤压,堆积,涂在空余的缝隙中。这样一来,坑道便畅通无阻了,一点浮土都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蝉的幼虫挖出的两百立方厘米的土全都消失不见了,因为已被就地和成了泥浆,比原先的没被钻透的泥土更瓷实,更匀称。
这是法布尔观察的昆虫。
在十九、二十世纪的法国,当许多作家正研究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存在主义时,他只是待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认真地观察这些小虫子。他的那股钻劲,韧劲,孜孜不倦,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笔下的那些昆虫,就连一般人讨厌的蜣螂,也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灵性,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妙趣横生。
那么,他为什么沉迷研究昆虫呢?
前不久的美术课上,我看了意大利画家莫兰迪的作品。他生于19世纪末,一直没结婚,和3个独身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鲜少外出,甚至很少和人交往。在喧嚣的二十世纪,当其他的画家都沉迷于各种画派,各种主义的时候,他只是安静地待在老家博洛尼亚,静静地画着自己家的静物和窗外的风景。他一辈子几乎只画这些东西。博洛尼亚郊外的一些山,一些树,一些花,还有家里的一些瓶瓶罐罐,那些他看了几千遍,画了几千遍的静物。
我问我的老师:“他是怎么做到一直耐心地重复画这些东西呢?”老师思忖了一会儿。说:“他真得相信这些瓶瓶罐罐里有整个宇宙。”
他还说,当你花成千上万个小时观察某个东西,描绘某个东西时,你就会越来越接近这个事物的真实。
这时,我也明白了,法布尔为什么要观察昆虫。因为这样才能限度地逼近一只昆虫的真实。
认真做平凡的事,就像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样;认真过短暂世俗的生活,就仿佛面对千秋万代一样。
蝉是如何蜕皮的?螳螂是怎样捕食的?金步甲的婚礼是什么样子的?大孔雀蝶是如何选择配偶的?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大自然的本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因此丰富了成千上万倍。
要说法布尔为什么要研究昆虫,就是为了在节奏太快的生活中放松下来。在做完美实验抬起头的片刻,发现这个世界又清晰了一点。他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会限度逼近它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