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送小蚂蚁回家》教案反思 送小蚂蚁回家教学反思(优质3篇)

最新《送小蚂蚁回家》教案反思 送小蚂蚁回家教学反思(优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6:35:45
最新《送小蚂蚁回家》教案反思 送小蚂蚁回家教学反思(优质3篇)
时间:2023-04-04 06:35:45     小编:zdfb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小蚂蚁回家》教案反思 送小蚂蚁回家教学反思篇一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重点学习“静、莲”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根据提示说说蜻蜓和萤火虫一起送小蚂蚁回家的经过;在理解朋友们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基础上明白朋友间的真诚互助,体会这个夏夜的美丽。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间的真诚互助,体会夏夜的美丽。

[教学用具]:

1、教学媒体

2、班德瑞轻音乐“星空”

3、《送小蚂蚁回家》动画媒体

4、若干词语卡片

[课前游戏]:

1、上课前,老师和同学们做个“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好吗?

2、师逐句念儿歌,生逐句重复;共念三遍:由一句一组过渡到三句一组。

太阳当空照,知了树上叫,荷花水中开,青蛙叶上跳,蜻蜓展翅飞,蝴蝶花间绕。

3、猜猜这首儿歌念的是什么季节?

4、看来,我们的同学个个都很聪明,自己给自己翘个大拇指!接着,让我们把这样的好心情带进今天的语文课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夏夜画面,伴随音乐)一个夏天的夜晚,老师带着大家来到公园散散步,欣赏夏夜的景色。看——夜空中繁星点点,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公园里一片宁静,万物都已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2、(音乐结束)听着这音乐,看着这情景,你觉得这个公园里的夏夜怎么样?

(生答,师引,出示句子,指读)

出示:啊,多美的夏夜呀!

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

* 出示词卡静悄悄,这里有个生字。谁来拼读?指拼读,注意后鼻音,开火车读词。静悄悄就是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谁能读好这个词?齐读词、句。

3、在这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里发生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故事中有谁呀?——(播放动画)

1)谁能完整地说说故事中有谁呀?

生答、师黑板上竖排出示词语卡片:小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

2)ma yi lian ying

媒体出示:小蚂蚁睡莲萤火虫

师:其中有几个生字,根据拼音,自己拼读;

去掉拼音,谁会读字连词?注意读准生字——开火车读。

3)师:看看这三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小结:昆虫的名字里大多带“虫字部”。

师:再来记这个“莲”!

小结:带“草字头”的字往往与植物有关。

4)指读;齐读。

5)师:认识了生字,我们再回到词语中。夏夜,公园的池塘里发生的这个美丽的故事中有——引读词语。

4、这个故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出示:23 送小蚂蚁回家

二、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读后想想:小蚂蚁、睡莲、蜻蜓和萤火虫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待会儿请你说一说。

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师注意正音、小结。

3、讨论:小蚂蚁、睡莲、蜻蜓和萤火虫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1)师关注语句规范;不必回答完整。

随机板书:睡莲

↓救

小蚂蚁

蜻蜓——————萤火虫

2)现在请你们把板书连起来,用一、两句话完整而简要地说说四位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自说;指述)

(小蚂蚁掉进池塘里,睡莲救起了小蚂蚁,萤火虫和蜻蜓一起把小蚂蚁送回了家。)

二)仔细研读,深入理解。

* 学习课文第2-7节。

1、那么,小蚂蚁掉进池塘里,睡莲是怎么救小蚂蚁的呢?轻读课文第2-7节,边读边找出小蚂蚁与睡莲各自说的话,分别用直线和浪线划出。出示对话

2、师生配合朗读这番对话,同时看看自己找完整了吗?

师:夏夜,公园的池塘里,一只小蚂蚁趴在水草上呜呜地哭了起来。睡莲关心地问——

小蚂蚁又急又怕,连忙说——

睡莲一边弯弯腰,一边说——她让小蚂蚁爬上自己的花瓣,救了小蚂蚁。

小蚂蚁非常——感激,这是生字,再读;睡莲好心地救了掉进水里的小蚂蚁,小蚂蚁心里很——感激。这不是一般的感谢,而是——非常感激。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

睡莲热情地邀请小蚂蚁,说——

可小蚂蚁摇摇头,还是很着急地说——

3、同桌两人互相配合,有感情地朗读小蚂蚁与睡莲的对话,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来;然后再看看课文,想想睡莲是怎么救小蚂蚁的?我们可以这么简单地说一说——

出示:当小蚂蚁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样) (怎么说/做)

说话交流,师简单点评。

4、小结:原来睡莲是这么救小蚂蚁的呀!

* 学习第8-14节。

1、可是,睡莲救起了小蚂蚁,却没办法送它回家。于是,蜻蜓和萤火虫一起送小蚂蚁回家。课文哪些地方告诉我们是它俩一起送小蚂蚁回家的?读课文第8-14节,读读找找。

自由散说,说明依据:

(蜻蜓送§10、14/萤火虫照亮§12/蜻蜓和萤火虫共同送§13。)

2、随机出示写蜻蜓和萤火虫共同把小蚂蚁送回家的句子: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1)师:这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是蜻蜓和萤火虫一起送小蚂蚁回家的。其他同学懂了吗?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蜻蜓和萤火虫是怎么送小蚂蚁回家的呢?

(“飞机”就是蜻蜓,小蚂蚁爬到蜻蜓的背上,蜻蜓背起它飞起来;萤火虫用自己肚子后面的发光器官给蜻蜓照亮。)

师:晚上,天太黑了,光靠蜻蜓送小蚂蚁可不行;幸亏萤火虫飞来了,说——。

2)师引读/述:小蚂蚁爬上——,蜻蜓——。这里的飞机打了引号,说明这不是真的飞机,而是(蜻蜓)。也就是说,小蚂蚁爬上蜻蜓的背,蜻蜓起飞了;而萤火虫在前面干什么呢——(小灯笼)这灯笼不是真的灯笼,而是萤火虫肚子后面的发光器官在发光,为蜻蜓(照亮)呢。

3、蜻蜓和萤火虫各有各的特长,它俩齐心协力,一起把小蚂蚁送回了家。

引读第13、14节: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萤火虫——。蜻蜓飞呀飞,飞过——,飞过——,飞到——,小蚂蚁到家了。

4、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看着画面,根据提示,试着说说蜻蜓和萤火虫一起把小蚂蚁送回家的经过。(出示画面和提示)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_________。萤火虫_________。蜻蜓飞呀飞,飞过_________,飞过_________,飞到_________,小蚂蚁到家了。

指名说。

三)整体感悟,总结全文。

1、师:看,夏夜中的这一幕被天上的星星看见了,它高兴地眨着眼,心里会怎么想呢?自己想想说说。

出示: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体交流.

2、师:夏夜的景色多美啊!有了睡莲帮助小蚂蚁,有了蜻蜓、萤火虫一块儿把小蚂蚁送回家,这个夏夜更美丽啦!(师指画面述)

三、巩固复习,指导写字。

今天,你们学习得太棒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玩吹泡泡的游戏。注意泡泡中的生字,认识的就大声读出来,比比谁吹到的泡泡多。

1、逐一出示本课10个生字

2、瞧,字宝宝聚在一起,分成了三组。自己读读,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组?(出示分组的生字)

1)按字型结构分:上下结构为一组,左右结构为另一组,半包围结构为一组。

* 淘气的字宝宝又重新分组了,这回又是为什么呢?

2)按形声字和不是形声字分组。

3、最后,我们要重点学写这两个字。

出示:静莲读字。

1)仔细观察第72页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师边范写边述字型结构、书写位置.

2)生描写在书上。

4、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关于朋友之间真诚帮助的童话故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如此:只要大家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身边多些助人为乐的事情,月亮就会笑起来,星星也会高兴地眨眼睛,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

《送小蚂蚁回家》教案反思 送小蚂蚁回家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在文中学习本课生字“呜、惊、睁、趴、掉、塘、坛、眨”8个,积累词语“惊醒、睁开、池塘、感激、亮晶晶、花坛、眨着眼”7个。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惊、睁、掉、塘、眨”5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借助文中插图、学过的字词讲讲故事内容。

4、学习课文懂得伙伴有难,应尽力相助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读出感叹句和问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尽管自己能力有限,但也能帮助别人的道理。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是谁在哭?原来是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它上不了岸啦!

2、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1)什么时候送小蚂蚁回家?

(2)谁送小蚂蚁回家?

(3)为什么送小蚂蚁回家?

(4)怎样送小蚂蚁回家?

4、小结: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起来读读这一课的自学要求。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语,每个词语2遍。

(2)交流怎样记住生字。

“呜、惊、睁、趴、塘”都是形声字,部首表义,另一部分表音。

呜:整体认读音节,注意右边是“乌”。

惊:后鼻音,读准字音。

睁:翘舌音,后鼻音。

塘:比较 塘—糖

掉:三拼音,读准韵母ao。

坛:比较 坛—运

眨:正音,翘舌音,第三声。

(3)师:知道“萤火虫”和“睡莲”吗?老师这儿有两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萤火虫:腹部末端下方有发光器,到晚上,能发黄绿色光。

睡莲:花瓣很大,盛开后像一个小碗。

(4)师:字和词老师都检查过了,小朋友都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检查读课文了。

学生接龙读课文。(正音纠错)

三、复习巩固。

1、抢读生字。

2、开火车读词语。

3、写字指导。

惊:左窄右宽。

睁:左窄右宽,写时注意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

掉:左窄右宽,最后两笔的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塘: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

眨:注意最后两笔分别是“横撇”和“捺”,不能一笔完成,写“捺”时要有“捺角”。

《送小蚂蚁回家》教案反思 送小蚂蚁回家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写文中五个生字:静 莲 闭 萤 坛。学会文中出现的二会字。

2、理解课文故事,理解互相帮助能使世界更美好。

3、能帮助小蚂蚁说一两句表示感谢的话。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1. 小游戏:拷贝不走样。师念儿歌,学生跟着念,从一次一句到一次两句再到一次三句。

儿歌:太阳当空照,知了树上叫,荷花水中开,青蛙叶上跳,蜻蜓展翅飞,蝴蝶花间绕。

2. 儿歌里提到那些生物?

儿歌说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情形?

在公开课堂之初使用游戏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而应该让游戏为学生更好学习该课内容服务。本篇课文讲述的是夏夜发生的故事,而儿歌内容是夏日内容,起到了自然引入课文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重复儿歌中提到的生物是为下一步说话练习准备内容的。

3. 儿歌中写的是夏日的情形,那么夏夜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

一起读。

用朗读来回答: 什么时候,公园里静悄悄的?

夏夜,哪里静悄悄的?

夏夜,公园里怎么样?

顺利引入课文,并让学生体验同一个句子朗读方法不同的话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也会有区别。

4. 随文识字:静,组词。

朗读词语“静悄悄”。

再读句子。

用为“静”组的其他词语代替“静悄悄”来说句子,意思不变。

“静悄悄”的朗读形式采用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一声比一声“静”。学生通过对“静”字的理解和对“静悄悄”这个词语的朗读体会之后,再回过头来朗读句子并进行说话联系,初步体验夏夜的宁静,为最终体验文章 “夏夜的美好”做准备。本文的核心是“美好的夏夜”,而“美好”又分为“自然环境的美好”和“互相帮助的美德”两个层次。本处就是对第一个层次的理解,通过一个“静”字来完成。

5. 出示后一句: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

随文识字:闭

一起做“闭上眼睛”的动作。

这句话里的 “睡莲闭上了眼睛”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表示“睡觉”?

读句子。

6. 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还有哪些生物也开始进入梦乡了呢?模仿说句。

出示: 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的睡莲闭上了眼睛。

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 。

说好这句话有两个难点,难点一是学生必须知道夏夜一般有哪些生物,这是自然科学的内容,但是学生没有这方面知识储备的话说话练习将无法进行。该难点已经在课堂伊始的儿歌游戏中化解。难点二是如果不作引导,学生说出来的无论哪种生物都将是“闭上了眼睛”。“闭上了眼睛”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睡觉”,而“睡觉”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此处操练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同时,通过这个说句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宁静的夏夜,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进入了梦乡。为下文体会小蚂蚁碰到困难时的无助,其他小生物帮助小蚂蚁而不睡觉的精神之可贵作好情绪铺垫。

二、理解课文故事情节。

1. 静静的夏夜,所有的生物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突然,传来了呜呜的哭声。师读课文2-12自然段。

2. 故事里提到了谁?

出示词语卡片:睡莲 蜻蜓 萤火虫 小蚂蚁

小集中识字:莲 萤。

3. 排列词语卡片,完成课文板书。

4. 分角色读课文2-12自然段。

师问: 小蚂蚁,这么晚了你在哭,你碰到什么困难?

小蚂蚁,从水里上来了你还是不高兴,又碰到什么问题?

小蚂蚁,蜻蜓答应送你回家,你怎么还没有高兴起来?

睡莲,你帮助小蚂蚁做了什么?

蜻蜓,你帮助小蚂蚁做了什么?

萤火虫,你帮助小蚂蚁做了什么?

睡莲、蜻蜓、萤火虫,你们一起想办法——送小蚂蚁回家。

该环节完成三项内容。一是学习生字“莲”和“萤”,这两个生字正好都是草字头的,而且又都是学生比较容易犯书写错误的。“莲”字学生容易写成半包围结构,“萤”字学生容易在中间多加一点。两个字一起学强化了草字头,“莲”字的错误学生不容易犯了。对这两个字我还进行了书写训练:写给桌子看、写给椅子看。实现了低年级语文课堂字词教学的实效性。第二项内容就是熟悉课文情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分角色朗读来完成。分角色读完课文之后的师生对话有两个作用,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不着痕迹的说话训练。后者也就是本环节的第三项内容。其实师生对话的第二部分是有难度的,教师问的是:睡莲,你帮助小蚂蚁做了什么?而学生却不能回答成:我帮助小蚂蚁做了救他上岸。这样就非常生硬和僵化。学生必须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回答成:我让小蚂蚁爬上岸来。该句话还是文中现成有的,而后两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文中现成就有答案的,需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第一句回答举一反三的运用。

三、体验主题,练习说话。

1.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终于可以回家了。请生读课文第13、14自然段?

自己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在自己读得好的句子前面画一个五角星,在自己读得非常好的句子前面画两个五角星!

2. 展示一下你读得的句子。

出示:三句话。

(1) 这个“飞机”是——蜻蜓。

(2)灯笼又轻巧又明亮!

(3) 第三句引读:蜻蜓飞呀飞,飞过——小蚂蚁不哭了,飞过——小蚂蚁微笑了,飞到——小蚂蚁可高兴了。因为它到家了。

3. 配乐齐读13、14自然段。

13、14自然段是本文文字美最精彩的段落。对这两小节我采取的方式就是读。教师只不过就是在读的形式上进行了适当变化,在读的情绪上作了适当点拨,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体验。

4. 出示:第15自然段。

夜深了,小蚂蚁躺在软软的被窝里,看着天空中闪闪的星星,有点睡不着。他想请星星带一句话给睡莲姑姑,给蜻蜓哥哥,给萤火虫弟弟。

小朋友,现在你就是小蚂蚁,选一个小伙伴说一句话吧。先说给自己听!

出示: 睡莲姑姑, 。

蜻蜓哥哥, 。

萤火虫弟弟, 。

根据学生说话师生对话。

5. 出示:啊!多美的夏夜呀!

齐读。

因为有小动物们的互相帮助才使夏夜那么美丽,这个道理不是由教师说给学生听的,也不是由教师请学生回答出来的,而是需要学生披文入境之后变成他自己的感同身受。师生对话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睡莲、蜻蜓和萤火虫之口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在完成对话的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入得了解课文的意义。无论是说话练习还是师生对话,都是在试图达到这样一个深入理解感同身受的境界。让最后“啊!多美的夏夜啊!”如水到而渠自成!

附板书:

23 送小蚂蚁回家

睡莲 静

蜻蜓 帮助 小蚂蚁 莲

萤火虫 萤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