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十九篇(模板)

2023年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十九篇(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6:04:32
2023年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十九篇(模板)
时间:2023-04-04 06:04:3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 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7、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④将铁牛拖回岸。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 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六、朗读课文。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 、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 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 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 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 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 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 (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

第三课时  (略)

(主要安排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内容)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教学重点: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河中府铁牛》激趣引入

1.刚才我们在课件中看到的铁牛,是宋朝时候河中府城外用来拴浮桥用的,一共有八只。你知道吗在这些铁牛身上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2.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怀丙为是么要捞铁牛?自读、思考。

2.课堂反馈:(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洪水冲到河底的淤泥里。)

3.“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这里的“也”能不能换成“都”?为什么?(不能,因为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冲走了铁牛,这是两件事,如果用都就只讲铁牛被冲走一件事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二部分后回答。

2.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3.“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冲回来。”这里的“还”可不可以换作“要”?为什么?(不能。因为“还”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冲走铁牛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也是水,用“还”就很自然,如果用“要”就没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3.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四.学习第三部分

1.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项?请默读第三段,用横线划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2.反馈:①四项准备工作是: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② 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是:先、然后、再、又

3.四项准备工作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怀丙做事是多么有条理呀!由此可见我们无论说话做事都应该有条理。)

4.怀丙这些准备工作是针对什么做的?你体会到什么?(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做的。体会到整个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慎密。)

5.你能用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四个词,具体说说这四项准备工作吗?

课件分步演示——准备工作

6.师小结:怀丙准备工作做得周密细致,设计科学合理。那他又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五.学习第四部分

课件演示——捞牛过程(注意观看铁牛位置的变化)

1.刚才在看课件的时候你注意到铁牛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吗?(上拔)是什么力量使铁牛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呢?(水的浮力)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部分,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思考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词标出来。(泥沙渐少,船身上浮;绳子绑紧,铁牛上拔。)

2.汇报交流以上问题。

3.学生齐读第四部分,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泥沙与船身、绳子与铁牛之间的关系。

4.师小结。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要注意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想借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到岸边,节省人力。)

课件演示——拖牛到岸边

5.师小结:铲沙拔牛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怀丙不仅具有聪明的才智,还具有出色的操作能力。

6.学生进行排序联系。(课件展示填空题)

7.怀丙把第一只铁牛顺利拉上岸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几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六.总结全文

1.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

(①怀丙遇事肯动脑筋,善于思考,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再读第四部分,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七.拓展

1.我国历史上像怀丙一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八.板书设计

摸清位置

准备捞牛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            粗绳拴牛       

铲沙                       聪明才智

捞铁牛     捞牛过程     划桨

↓           上岸                                                         

全部送回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12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拴、浮、绷、拔、拖”等动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楚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民族,历史上像张衡、李春、李时珍等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为数不少,为世界人们所称赞,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和尚怀丙。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捞铁牛。(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都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结果怎么样?)

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书中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篇课文又几个自然段?讲了谁的什么事?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可抓住中心进行分段)

三、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学习它的第一部分。

(1)、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的1——2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呢?

(2)、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铁牛有哪些作用呢?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3)、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时,谁主动请缨了?他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5)、“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们送回来。”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既然对捞铁牛已经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说我试试看?(可见他很谦虚)

(6)、那这位和尚到底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听录音3——5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在仔细的读读第三自然段。

(3)、第一个准备工作是什么?谁能用关键的四个字概括一下?(潜水摸牛)接着第二个准备工作是?概括为?(装沙行船)第三个是?(并船搭架)第四个是?(牛船相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相继板书出四个重要的准备过程)

(3)、我们想一想,这四个准备工作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这四个准备工作之间是承接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4)、既然他们之间是承接关系,就有一定的先后顺序,那么谁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

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来说一说准备工作的过程呢?

(5)、从这个四个步骤中,你觉得这个和尚的准备工作做的怎么样?(细致、周密、有条不紊)

(6)/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那和尚是怎么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点出关键性动词。(铲、浮、绷、拔、离开、划、拖)

(7)、谁能用这些动词复述一下捞铁牛的过程呢?

小结:铁牛之所以能顺利地打捞成功,跟前面那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可见做好一件事情之前,必须有周密的准备和安排。

(8)、一只铁牛打捞上来了,那其余其余七只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9)、那作者为什么不依依详细介绍其他七只铁牛的打捞经过呢?可见作者在写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10)、铁牛打捞上来了,你觉得这个打捞铁牛的办法怎么样?(绝妙)在古代那你能想出比他更绝妙的打捞办法吗?可见这个和尚才智过人。

(11)、那你知道他在打捞铁牛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吗?(水的浮力)在一千年的古代,人们都知道运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了,古代人真聪明。

(12)你知道这位打捞铁牛的英雄是谁吗?

3、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这个和尚名叫?是?“出色”是什么意思?你们怎么评价怀丙和尚出色的表现呢?

三、总结:

水冲走了铁牛(不好的一面),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好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怀丙和尚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变害为利为人们做出了大的事情,做了好的事情。像怀丙和尚的人,我们古代就有很多,我们光佩服他们还不行,还要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五、拓展延伸:

1、用教具做实验,演示捞铁牛的经过。

2、想一想,在现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铁牛。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六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几项准备工作;

2、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了解怀丙和尚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3.认识浮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二、教学重点:怀丙和尚捞铁牛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 捞铁牛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

1、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用“ ▲”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的词语。

(2)、用自已的话说说事情的原因。另外你还读懂了什么。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反问句。

(4)、用“~”画出怀丙和尚说的话。

(5)、谁能说说捞铁牛有什么困难?和尚对这件事怎么看?你能把和尚说的这句话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通过上面课文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是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的?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读课文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收获?这段写什么?

1、怀丙和尚为什么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2、怀丙和尚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整件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演示多媒体(四项准备工作动画片)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2)检查提问:这段主要写什么?(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三段课文的(多媒体)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数数这段有几句?

(2)划出每句重点词,想想每句说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多媒体

(1)讲读第一句

①出示第一句话,并给“潜、摸”作上重点记号(多媒体出示)

②多媒体演示“潜水摸牛”动画过程。

③小结、归纳,多媒体出示“潜水摸牛”字样。

(2)对于第2、3、4句的教学方法同上,其中“装满”、“结实”、“很粗”、“紧紧”这些词作注重记号,先后打出“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体演示字样。

四件事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用直线连起来。

(3)出示练习: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序号。

第一步 潜水摸牛

第一步 备船装沙

第三步 并船搭架

第四步 牛架相栓

(4)齐读课文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3.演示打捞铁牛动画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第4、5、6段课文(多媒体出示)

要求: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分小组议一议。

2、检查自学情况(分小组汇报)

3、师进一步 (1)为什么船会上浮?(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船身变化。

(2)为什么绳子越绷越紧?(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绳索、铁牛。

(3)为什么能把铁牛拔起?这与前面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关系?

(4)为什么不把铁牛“载”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动画片)

(5)从拔铁牛到拖铁牛,这都是靠什么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体出示)

(1)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让水手们   ,接着 ,最后   (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捞牛的三个步骤)。

(2)出示(多媒体)

船越(    ),装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离铁牛的距离也就越(    );铲去黄沙,船身渐渐上(    ),离铁牛的距离越来越(    ),所以绳子越绷越(    ),因此,铁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又将铁牛顺水拖回,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怀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6、师小结:

(1)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原来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们送回来。

(2)你觉得怀丙和尚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话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如果是你,你用什么办法打捞铁牛呢?

(2) 你从哪些地方觉得怀丙和尚是“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怀丙和尚将八只大铁牛捞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捞铁牛利用了水的哪一有利因素?

3、学习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观察自然课中的一次小实验,按照“先……然后……再……又……”这样的顺序练习写一段短文,注意写清实验的过程。

3、回忆自已亲自做过的一次小制作活动,注意想想制作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制作后自已有哪些收获,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捞   铁  牛

黄河 发大水—冲走—铁牛

怀丙找“牛”—准备工作—第一步 潜水摸牛

第一步 备船装沙

第三步 并船搭架

第四步 牛架相栓

拴“牛” 出色的工程家

捞“牛”经过 铲沙拔“牛”

划浆拖“牛”

送回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

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

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九

第十七课 捞铁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重点段落的内容,能复述怀丙捞铁牛的步骤、过程。

教学重、难点:目标1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捞铁牛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对课题质疑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指名读课文,余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完评点。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介绍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生字的字型记忆、书写

3.理解词义:陷、潜、绷、淤泥、笨重、出色、浮桥

4.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义。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要捞铁牛?课文什么地方说明了原因?

2.学习1、2 自然段,分析捞铁牛的原因

(1)大水冲走铁牛

(2)笨重的铁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桥需要铁牛

3有感情地朗读怀丙和尚说的话(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这样读的原因。

4.学生质疑:什么叫“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怀丙和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课后的阅读说说

2.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了解怀丙和尚如何捞铁牛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准备捞铁牛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捞铁牛,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分几步?用竖线将它们划分开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怀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

4.试着给每一步的准备工作加小标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准备工作的不同层次,抓住重点词语。

6.试着复述“准备工作”

三、学习第三部分:捞铁牛

1.根据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三部分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捞铁牛的几个步骤

(2)给捞铁牛的步骤加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复述课文

四、课文小结

1.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捞起铁牛?原因有哪些?

2.这说明了什么 ?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解答。

3.再读课文开头怀丙的话,谈谈体会。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

(本教案第二课时参阅了重庆李向红老师的部分内容)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自读本单元的导读部分。通过读这部分,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本组的训练重点: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这组课文的方法: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2、明确了本组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板书),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捞)?围绕‘捞’字,同学们想弄懂《捞铁牛》一课中的哪些问题?学生动脑筋思考后,各抒己见,提出以下问题:“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教师梳理,并归纳为四个问题:1.谁捞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结果怎样?4.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这课学习的目标。下面,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3、请同学们自已读课文,读后找出和“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对应的段落,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这几个问题排序。(指名同学到黑板上为这几个问题排序,明确事情发展顺序的意义。)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同桌齐读两遍,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在本上抄写一遍。

5、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资料或同桌讨论解决,再不能解决作上记号。

6、同学们到黑板上自由默写生词。个别容易写错的,老师及时纠正(如:淤、舱等)。

7、给生字组两个新词写在课堂本上。

8、布置作业 :搜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浮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第二课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捞铁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具体叙述了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沉于河底中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拖回岸边的经过。)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画出这句话。

3、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给“出色”、“工程”、“专家”标上“△△△”

4、“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 

5、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从文章的哪些方面能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专家? --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6、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设想出色(叫水送回) 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 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7、八只大铁牛被水冲进了黄河。而怀丙却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请同学们自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8、指名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9、可是,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的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每只铁牛重26.1吨,最重的有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先进的起重设备,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怀丙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指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如“先”)。读后,指名学生说出怀丙和尚为此做了几项准备工作?同桌齐读后共同讨论,各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四步(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意思接近即可。

10、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行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 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 并船搭架:(1)、保持平衡(举划船的经历说明),(2)浮力大且一致(接触面积大浮力大)。 粗绳拴牛:保证牢固。 --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1、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是怎样指挥大家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边读边画出文章中表示捞牛动作的词,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进行换词指导:“铲”与“撒、掀”、“拔”与“提、拽”等的不同。 

12、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指导理解这种因果关系)。

13、观看课件,理解“铲沙拔牛”的经过。

14、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

1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真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 --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6、男女分段展开朗读比赛。体会怀丙的聪明才智。

17、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一千多年前,怀丙就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 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8、其实,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运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人物有许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呢?(《曹冲称象》,上一册积累运用上的《挑水过桥》等)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读出对怀丙敬佩、赞叹的语气。

19、讨论: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其他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吗?要是现在呢?

20、布置作业 :

(1)填空:课后第二题。

(2)小试验:

找一大盆作黄河,泡沫塑料做小船,砝码当铁牛,准备好绳子和沙子回家做这项实验后,写出实验经过。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一

单元课文:《田忌赛马》《捞铁牛》《用冰取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探究田忌反败为胜的奥秘,从而进一步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2、能找出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8个,会写8个。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跟老师一起学

1、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2、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自学生字“懂、套、芽、断、润、礼”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5、揭示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②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6、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两次,每次三场)

7、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接着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最后用___对齐威王的___。由于______,所以田忌_____。

8、读一读: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9、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10、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1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调换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孙膑献计

12、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13、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

14、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知己知彼)

15、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 ②善于思考 ③知己知彼 )

16、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板书),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

《捞铁牛》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认识所学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抓住捞铁牛过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借助流程图,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大铁牛捞起来的,体会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难点:明白遇到事情要认真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怀丙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捞铁牛?

(原因拴住浮桥)

2、好,我们了解了捞铁牛的时间(宋朝)、地点(黄河边)、人物(怀丙)和原因(拴住浮桥),接下来就准备捞吧!

(准备――捞)

3、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

课文中哪一段介绍了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自然段)

4、轻声地再把这一节好好读一读,捞铁牛前究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注意:将所做的准备分成几个步骤!)

准备:摸清位置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牛绑架

5、用自己的话说说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6、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捞铁牛前要做这样的准备,这准备工作真的很重要吗?

7、了解捞起铁牛的原因

师:我们现在来看“捞铁牛”的过程。

8、读,并思考:这段话什么意思,加点字什么意思

9、笨重的铁牛能够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是因为拴住它的绳子越绷越紧,绳子越绷越紧是因为拴绳的船身不断地往上浮,船身能够上浮是因为水有浮力。怀丙能捞起铁牛,其实是利用了水的浮力。所以他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10、了解铁牛被捞起的经过

11、铁牛只是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却并没有捞上来,还少了什么工作?

(注意:为什么要把铁牛拖回岸边而并不在河中间把它捞上来?)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捞起八只铁牛的经过?

13、如果我们也把捞起铁牛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该做什么?

捞:铲掉泥沙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拔起

拖到岸边捞起铁牛方法相同只只拖回

14、捞铁牛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究竟有没有用处。

15、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充分的准备,怀丙才能够顺利地捞起铁牛。而他之所以能做好如此充分的准备,是因为他在做事之前认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6、到这里课文就学习完了。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你有别的办法把铁牛捞上来吗?

《用冰取火》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字,会写11个字。

2、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激发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跟老师一起学: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说一说怎样记住生字的。

3、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企鹅)它们是谁?生活在哪里?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南极看看。(南极风光)你觉得南极风光怎样?在寒冷的南极人们最需要什么?(用冰取火)

4、自由读全文: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默读课文:

为什么探险队员“用冰取火”?南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打火器找不到了,气候特别冷)

7、在这个寒冷的南极,没有获得火的情况下探险队员此时的心情会怎样?

(紧张、害怕、惊惶、不知所措、无助)

8、通过读能体会当时探险队员的心情吗?朗读第3自然段

说说自己的感受。

朗读:把感情融入课文中,再读读3、4自然段。

9、但大家绝望的时候,忽然从一个年轻队员心中冒出一个声音,或许这个声音,就是生的希望,赶快在书中找找。这个声音就是:“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死神到来?”他望着茫茫冰原,怎样才能取到火呢?

带着问题读6、7自然段。和同桌说说:那个年轻人先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

a、读课文。

b、展开想象,说说冰透镜像你玩过的什么?

c、这就是队员们用冰取火的情景,读第7自然段。

10、想象队员们在等待火的过程中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如果此时你是一名获救的队员你会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11、让我们带着获救后的喜悦与激动一起读读第8自然段

12、为什么那个年轻人能够想到用冰做成冰透镜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你熟悉的一个写一句话。

(    )罗(    )布              (    )云(    )雾

(    )(    )成竹              (    )下(    )花

(    )(    )如生              喜(    )望(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不断变化的成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    )       喜悦(    )       糊涂(    )       舒服(    )

3、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呼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使它们能与括号外的词语搭配。

(    )飘荡              传递(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①学校里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②我们要遵守讲卫生的习惯。

③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趣事。

2、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例:小明抱走了那只小羊。那只小羊是小明抱走的。

我洗干净了放在桌面上的碗。   

四、阅读短文: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晴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________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请给短文最后一段空白处填上标点。

3、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的形式,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朗读下面的句子要用什么语气呢?请你选择。

欢快             赞美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

6、“鸟儿不仅外表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7、你最喜欢短文里的哪种鸟?为什么?

五、习作

下面有两个作文题目,请自选一个,进行写作。

题目1: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

向大家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可以介绍那儿好看的景点,好玩的活动,好吃的美食。要让大家看完你的介绍后,也想去看一看,玩一玩!

要求:先把题目抄下来;教学设计>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250字。

题目2:欢欢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叫欢欢,他可是一只聪明、活泼、又顽皮的小鹿。他天天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有一天……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你继续写下去。

要求:先把题目、开头抄下来,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吧。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试题答案】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你熟悉的一个写一句话。

(星)罗(密)布             (腾)云(驾)雾

(胸)(有)成竹             (笔)下(生)花

(栩)(栩)如生             喜(出)望(外)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不断变化的成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时过境迁  移步换影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慌张)                    喜悦(痛苦)

糊涂(聪明)                    舒服(难受)

3、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呼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使它们能与括号外的词语搭配。

(随波)飘荡                    传递(信息)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①学校里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学校里正在搞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②我们要遵守讲卫生的习惯。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③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趣事。

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事。

2、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例:小明抱走了那只小羊。那只小羊是小明抱走的。

我洗干净了放在桌面上的碗。放在桌面上的碗我洗干净了。

四、阅读短文: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晴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颜色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请给短文最后一段空白处填上标点。

3、短文介绍了画眉、翠鸟和大雁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的形式,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绿油油、黑漆漆。

5、朗读下面的句子要用什么语气呢?请你选择。欢快    赞美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赞美)

6、“鸟儿不仅外表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7、你最喜欢短文里的哪种鸟?为什么?

答:我喜欢大雁,因为它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五、习作

下面有两个作文题目,请自选一个,进行写作。

题目1: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

向大家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可以介绍那儿好看的景点,好玩的活动,好吃的美食。要让大家看完你的介绍后,也想去看一看,玩一玩!

要求:先把题目抄下来;教学设计>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250字。

题目2:欢欢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叫欢欢,他可是一只聪明、活泼、又顽皮的小鹿。他天天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有一天……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请你继续写下去。

要求:先把题目、开头抄下来,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吧。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二

片段一 :“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

《捞铁牛》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很快便明白了这两段是介绍故事的时间、地点和起因。为了让学生对“笨重”一词有更准确、具体的认识,我读了一段对铁牛情况简介的资料:铁牛始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地锚用。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铁牛卧伏,矫角昂首”,牛身下铸有小铁山,入地丈余,像个大铁柱,牛前另有一铁柱,可系铁链。在牛旁铸一铁人。估计每头牛有3立方米,重约52000斤。”读到这里,全班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真大呀!”

可就在此时,班上一向以不安分而著称的马鞭站了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既然有这么重,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颇有一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神气。很快,也有不少学生跟着应和起来,表示支持他的看法。是呀,算算铁牛的重量,洪水哪来那么大的劲,竟然把它们都给搬走了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质询,我事先倒真是没有过多去想。我决定让大家分组互相讨论,再读读书,看看能否找出其中的原因来。

经过一阵讨论,马上有几只小手笔挺地举起来,一名学生说:“我们从插图可以看出,铁牛不仅大还挺圆,所以洪水一冲,它就容易滚动。”另一名学生说:“铁牛在岸上,岸边到河里有坡度,铁牛向下移动就更方便了。”第三名学生说:“我们小组认为,课文上写着:‘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试想,发大水时,水猛烈冲击浮桥,浮桥就会使劲拉动铁牛,就把铁牛给拉下了水……”我没有想到,在这个本来好像不该值得注意的地方,学生却产生了疑问。当然,最让我欣慰的却是,他们经过深入地读课文,加以自己的思考、推断、想象,终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片段二:“起作用的不光是水的浮力”

课文中,介绍怎样捞铁牛的那段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这中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原本我想用课件来演示的,但仔细一想,课件展示也无非是将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具体的画面,学生并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科学道理,于是我决定用分小组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水的浮力是如何产生作用的。我还提出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对产生的现象加以细致观察、分析,多想几个为什么。

既然是模拟,就应该做得尽可能像一些。我让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槽,倒上大半槽水,水中放上一对两头密封、从侧面挖去了一块的易拉罐,再用皮筋捆扎在一起,用四根铅笔搭成架子,跨在两只“船”上;架子上拴一根细绳,另一头系住一块小石头,石头沉在水槽底部;两只易拉罐里装了不少的沙。一切都力求按照课文中的样子设计。实验开始了,我让学生用勺子将沙舀走,绳子随之绷紧,拉动小石块慢慢离开槽底,沙减少得越多,石块就上升得越高。学生兴致勃勃地做着实验,我在教室中间来回地巡视着。实验做完,我问:做了实验,除了弄懂怀炳使用水的浮力将铁牛捞起来的原理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收获。

不愧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一番动手摆弄,都有了许多新感受,很快便有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我从中抽取了几个小组的代表,他们都谈到了做实验中体会到的应当注意的事项:

——有的说,搭的架子不仅要跨在两只船之间,而且要正好位于船的中间部分,这样可以使船不倾斜;

——有的说,架子的四条腿支撑在甲板上的那一点,应该有一些东西固定住,防止用力时滑动;

——有的说,绑住架子与铁牛之间的绳子应该绑紧、拉直,这样才能使船一向上浮就拉紧铁牛;

——有的说,我们做实验用得只是一小块石头,但真正的铁牛很大,所以绑住铁牛的必须有几条绳子分别绑住铁牛的头、尾、身子才行;

——有的说,在铲走沙的时候应该均匀地铲,以保证船的平衡;

——有的说,将船里的泥沙铲到河里时,应该注意不要让沙沉落到了铁牛的身上,不然会把铁牛覆盖住,铁牛将会埋得更深,打捞起来会很困难。

……

听着这一条条不无价值的意见,我从内心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由衷的高兴。我知道,在他们的动手操作中,显然已经对整个捞铁牛的过程很清楚了,也对其中水的浮力如何起作用理解了。于是我总结道:“同学们,你们现在应该明白怀丙所说的那句话:‘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了吧。可见,铁牛能够被成功捞起,靠的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就在这时,学习委员徐博士噌地窜起来,示威似地说:“老师,我认为在捞铁牛的过程中,起作用的不光是水的浮力……”

这平地冒出的一句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不是对我进行挑刺吗?但我偏想听个究竟,便微笑地冲她点点头,告诉她讲下去。徐博士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捞铁牛当然用的主要是浮力,但还有别的力量。一开始在把船上装满泥沙时,船因为受到沙的重力才下沉;把沙铲到河里,也是因为沙的重量减轻了,船才向上浮;而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并最终把铁牛拽起来,这中间又用了船对铁牛的拉力……”

说的实在是太精彩了,这个同学不仅感知了和尚对水的浮力的利用,还全面地分析了共同起作用的其他几个力的存在。看来她在科普读物及自然课上学到的知识,的确使她受益匪浅,看问题高人一筹,更加完整全面。徐博士的话一说完,我便带头为她鼓起了掌。

片段三:“我还有别的办法”

同学们兴味盎然地学完了捞铁牛的全过程,都不禁为怀丙的方法暗暗叫好,我决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于是我说:“怀丙和尚是好几百年前宋朝时的人,他想出了这么巧妙的办法,那么聪明的你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这个问题一提出,全班立即热闹起来,无疑我的这一建议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我趁势发动他们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以发挥集体智慧。教室里气氛相当活跃,每个人都想拿出自己的才智,露一手给同学看看。只见有的争论不休,有的托着脑袋冥思苦想,还有的用笔在纸上画着图。不一会儿就有许多小手举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老师,老师,我还有别的办法!”

我找了几个代表发言,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想出了浮吊打捞法,有的主张用浮桶打捞法,有的说请一架直升飞机,有的说派一艘潜水艇,还有的说可以用电焊把铁牛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当然,这项建议立即遭到一片反对之声,认为这捞起来的就不是完整的铁牛,而成了铁疙瘩了……。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用一艘打捞船,上面安装一台起重机,直接把铁牛吊到船上就行了。这一种种方法,有的甚至有点幼稚可笑,但也不乏闪烁着每个人的奇思妙想、智慧火花。我和同学们一起评析着哪一种办法更有实效性、可行性,哪一种方法还不够完善,有必要修改。最后,我又给他们留下了一份课外作业,在课余查找一下有关打捞中山舰和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资料,以便获取这方面的更多知识。

片段四:“我认为怀炳的方法还需要改进”

课文差不多学完的时候,全班都沉浸在对怀炳的敬佩之中,偏偏就在这时,被称为班上“百事通”的江伟突然发难:“老师,我认为怀丙的方法还需要改进!”一言既出,顿时全班为之一震,也让我大感意外。甚至有些同学已经在下面小声地议论,大概是在说他竟敢否定权威,有点不知深浅、狂妄自大吧。

在别人都众口一词地唱赞歌时候,他却敢于唱起反调,这是需要勇气的。我鼓励他陈述自己的意见,他郑重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从书本和电视上了解到,黄河里泥沙很多,黄河之所以发大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河底泥沙堆积太厚、河床升高。可是照怀丙的办法,每捞一只大铁牛,就要向黄河里铲进两大船沙,那不就使河底的泥沙更多了吗?同时也会使这里的水变得浑浊,这是有害处的。”江伟一口气说了一大通,长长地舒了口气,如释重负地坐了下来。

这一次,全班再度一片惊叹,不过不是怀疑,而是充满钦佩、羡慕的语气。安静片刻,我兴奋地说:“江伟同学的见解实在是太好了,他不仅看到了怀丙办法的优点,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到这种方法存在的缺陷。让我们大家一齐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这个爱动脑筋的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探究的好问题。”

一阵响亮的噼噼啪啪的掌声之后,我组织全班围绕江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看能否让怀丙不把泥沙铲到黄河里也把铁牛捞上来。同学们很快又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显然,他们受到江伟的感染,也想开动自己的大脑想出些新点子、巧办法。

讨论之后,我选取了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一名同学说:“我们小组认为,捞铁牛中可以把船里的泥沙换成人,开始,人都站在船上,铁牛绑好后,再弄一些小船,停在大船旁边,到时候人全部下到小船上,这样,既避免了把泥沙弄到黄河里去,人上下船比从船里上下沙也快得多。”

另一小组的代表说:“我们小组认为,水不仅有浮力,也有重力,我们认为可以把船里的泥沙换成水,先从黄河里弄一些水;装在船里,捞铁牛时,再将水抽到黄河里去,又把黄河的水还给了黄河。”看来,这个小组的同学自然学得真不错,是从力学的角度来解问题的。我不禁补充道:“这个小组的方案,进一步应证了怀丙和尚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道理。”

第三小组的代表说:“我们小组决定还是用沙,但不需要向黄河里铲沙了。”

我和同学们不禁有些惊奇,难道他们能把沙蒸发掉不成?

这位同学稍作停顿,说:“只不过这样就需要增加两只船了。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绑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两只空船靠在前面两只船的旁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将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第二只铁牛,等前面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后,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方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而不需向黄河里铲沙。”

这个办法也真不错,他们不仅将怀丙和尚的方法进行了优化,而且像解决数学上的应用题一样,进行了正确的计算,可以说是一次数学与语文知识的有益结合。

当然,还有不少小组的同学为优化怀丙和尚的办法献计献策,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大家还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一幅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我已经非常满意了,同学们在这节课的讨论中得到了收获,得到了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可以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与怀丙一起捞起了那八只笨重的铁牛,也捞到了闪闪发光的许多其它东西。

案例分析

(一)点燃学生智慧火把,先要引发并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主动发现并探索问题。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弟子要“每事问”,倡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李政道先生曾寄语当今中国的年轻学子:“我们的祖先提出了‘学问’两个字,就是要 ‘学问问题’,而不是‘学答’,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而我们以往的应试教育,常常把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什么都要问、都想知道的学龄儿童,教成什么都不敢问,只想知道为何应试、怎样拿高分的“乖学生”。新课标倡导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里的四个片段具体而精彩地记录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发和鼓励下,质疑问难、发现与探索的过程。

1.发现并提出问题

片段一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对“笨重”一词有更准确、具体的认识,介绍了一则关于铁牛的资料(每头约有3立方米、重52000斤)。想不到引发了学生马鞭的疑问:“既然有这么重,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可以说,这是“于无疑处有疑”,的确是“突如其来的质询”。这样的质询说明学生学有发现,问有价值,达到了新课程中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还要引发并鼓励他们敢于“驳问”。片段二里,老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微型实验”,以了解与体验捞铁牛的过程,帮助理解“靠的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这一难点。并不料释疑解难后,学生徐博士“示威似地” 反驳:“起作用的不光是水的浮力……”并言之凿凿地分析了“共同起作用的其他几个力”。这是解难之后再生疑,它基于学生敢于质疑、驳问的勇气和精神,基于科普读物及自然课上学到的扎实知识,是智慧点亮了思维的火把。这表明学生们学有收获,问有长进。

2.探索和解决问题。学而有问,只是获得真知的开始,经过思考、钻研、探索,解决了疑难困惑,把认识、思考引向深入、广泛,才是阅读、学习的目的。因此,探索和解决问题时就有可能经历“想办法——想别的办法——想更好的办法”的过程。片段三就是一个实例:课文中怀丙和尚捞回铁牛的办法为学生叫好,但执教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释疑后再引疑,进一步引发和鼓励学生“想别的办法”,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析哪一种办法更有实效性、可行性,哪一种办法还不够完善,有必要修改”。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的思考深入、发散。片段四中,“百事通”江伟同学从水利和环境的角度质疑怀丙的方法,燃起全班学生的智慧灵光,学生们开动自己的大脑想出“更好的办法”。叫人不得不佩服执教者的引导有方,鼓励得法。

(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还须重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贵有思,有所思才能有所学,有所学必然有所思。“思”与“学”是循环往复,互补俱进的。我们在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就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片段一和片段二中,老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和交流,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片段三则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片段四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辩证思维。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变化,小学和初中为学龄初期和中期。其间儿童、少年的思维发展处于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时期。然而鉴于当今小学生身心发育早已提前的现状,教师在培养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时,应适当地提前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拓展其思维空间,既要注意到循序培养,又要注意到综合发展。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的培养是个抓手。而创造思维只能在教学中点滴培养,逐渐积累。因此,新课标一再要求学生对感兴趣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多次提倡有创意的阅读。上述四个片段就是对此的践行。如片段一中,对马鞭同学“突如其来的质询”,班里同学十分感兴趣,分析原因时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片段二中,同学们做完实验后,“一条条不无价值的意见”产生了……这一切表明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可以培养并能够发展的,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可以激发的。

(三)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离不开启发、讨论的教学形式,以及重视、鼓励“有创意”的教学评价。

1.提倡启发式、充分调动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式在每个片段中都可看到,例如片段三和片段四引导学生想出“别的办法”和“更好的办法”。“讨论式”也一样,如片段一为分组互相讨论,片段二为小组做实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形式,离不开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这节课中,师生营造的课堂气氛是宽松的、民主的,教学形式及效果一直是活跃的、显著的。

2.重视并鼓励对“有创意”的教学评价。新课标重视对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创造性的理解,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刘老师对此做得很好。例如片段二中,他们因学生徐博士“平地冒出的一句话”,“带头为她鼓起了掌”;片段四中,对敢于“唱反调”的“百事通”江伟,老师“鼓励他陈述自己的意见”,号召“大家一齐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这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并“组织全班同学围绕江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有了教师如此重视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有“创造性的理解”,才使得学生奇思妙想不断涌现,智慧火把点燃后不息地燃烧、闪耀。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三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如果有一件物品掉进河里,你怎样捞上来?(生答)

如果有又重又大的物品掉进河里,怎样打捞?可以联系课外知识谈。(生谈)

师:现代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不管多大多重的物品落入河里海里,人们都能打捞上来。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 宋代,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要想打捞一件又重又大的物体十分不容易。可是却有人能想办法把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他是怎样打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捞铁牛》(板书课题)

反思;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看到的各种打捞的方法,即激起学生已有画面的再现,又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把从不同地方获得得知识进行语言再组织,培养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也鼓励了他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联系现代打捞方法引入新课,自然,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更能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生谈)

生:为什么要打捞铁牛?

生: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生:谁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生:打捞铁牛容易吗?

……

老师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问题也很有意思。这些问题一会儿再深入研究。

反思:这部分体现了“学贵在疑。”学生在看到题目后,提出了个性化的问题,这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积极探究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学所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深入探究部分:

师:简单的问题我们解决了,难点的问题老师写在黑板上了,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先探究哪个好呢?

生:先研究怎样捞铁牛吧。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先研究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先准备,才能捞铁牛。

师:大家想一下,谁的建议好呢?

(同学们想了想,纷纷举手。)

生:先研究准备工作好。作好了准备,才能打捞。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众生:同意。

师:好,我们就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轻声读课文,勾出和尚做了哪几步准备工作。

生读文,找答案。

反思:这一环节突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要求,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准备工作是打捞铁牛的关键,准备工作是应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确定文章的主要部分,对以后更好的学习语文,抓住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四

(本教案第二课时参阅了重庆李向红老师的部分内容)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自读本单元的导读部分。通过读这部分,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本组的训练重点: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这组课文的方法: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2、明确了本组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板书),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捞)?围绕‘捞’字,同学们想弄懂《捞铁牛》一课中的哪些问题?学生动脑筋思考后,各抒己见,提出以下问题:“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教师梳理,并归纳为四个问题:1.谁捞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结果怎样?4.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这课学习的目标。下面,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3、请同学们自已读课文,读后找出和“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对应的段落,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这几个问题排序。(指名同学到黑板上为这几个问题排序,明确事情发展顺序的意义。)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同桌齐读两遍,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在本上抄写一遍。

5、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资料或同桌讨论解决,再不能解决作上记号。

6、同学们到黑板上自由默写生词。个别容易写错的,老师及时纠正(如:淤、舱等)。

7、给生字组两个新词写在课堂本上。

8、布置作业:搜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浮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第二课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捞铁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具体叙述了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沉于河底中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拖回岸边的经过。)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画出这句话。

3、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给“出色”、“工程”、“专家”标上“△△△”

4、“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

5、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从文章的哪些方面能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专家? --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6、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设想出色(叫水送回) 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 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7、八只大铁牛被水冲进了黄河。而怀丙却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请同学们自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8、指名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9、可是,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的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每只铁牛重26.1吨,最重的有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先进的起重设备,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怀丙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指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如“先”)。读后,指名学生说出怀丙和尚为此做了几项准备工作?同桌齐读后共同讨论,各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四步(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意思接近即可。

10、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行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 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 并船搭架:(1)、保持平衡(举划船的经历说明),(2)浮力大且一致(接触面积大浮力大)。 粗绳拴牛:保证牢固。 --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1、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是怎样指挥大家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边读边画出文章中表示捞牛动作的词,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进行换词指导:“铲”与“撒、掀”、“拔”与“提、拽”等的不同。

12、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指导理解这种因果关系)。

13、观看课件,理解“铲沙拔牛”的经过。

14、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

1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真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 --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6、男女分段展开朗读比赛。体会怀丙的聪明才智。

17、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一千多年前,怀丙就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 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8、其实,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运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人物有许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呢?(《曹冲称象》,上一册积累运用上的《挑水过桥》等)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读出对怀丙敬佩、赞叹的语气。

19、讨论: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其他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吗?要是现在呢?

20、布置作业:

(1)填空:课后第二题。

(2)小试验:

找一大盆作黄河,泡沫塑料做小船,砝码当铁牛,准备好绳子和沙子回家做这项实验后,写出实验经过。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可抓住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来理解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出色”“议论纷纷”造句。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可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做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的字要注意“淤”的读音,读“y ”而不是“y薄r?蠡嵝吹淖种幸?注意“潜”的读音,读“qi?醤”而不是“qi n”。要注意“绑”的写法。“和尚”的“尚”要读轻声。

2.阅读教学

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先找出重点词语,再组织语言表达。准备工作的要点是:(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在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概括出要点后,再把课文读一读。至于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这几项准备工作,为减少理解上的困难,可在学完第4自然段后再回过来想想、说说。

教学第4自然段,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想一想这段课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们找出来(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再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看看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经过读书、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被往上拔”的因果关系(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才把铁牛一点一点地往上拔)。从对捞铁牛过程的具体记叙中,感知怀丙和尚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学生理解了在打捞过程中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过头来探究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第3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要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为的是更好地确定打捞办法。为什么船里要装满泥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什么两船拴紧、跨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为什么要用两只船?是考虑铁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为什么铁牛和木架用绳相连?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准备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3.朗读指导

要以3、4自然段为重点。第3自然段的朗读,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准备工作?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学生通过自读和互读,还可体会到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

第4自然段的朗读,可抓住重点词语想想事物间的联系,再在试读中体会怎样把这种联系读出来。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并用加点的词说话”。本题目的在于积累词语,练习运用词语。在教学中,要注意“潜泳”中“潜”的读音和写法。在练习写话时,要先把课文中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再练习写话。

参考例句:

出色:他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议论纷纷:大家对他的做法议论纷纷。

(2)“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悟段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体会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课文为什么只具体写捞第一只铁牛的情况?

2.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对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让学生懂得叙事要有详有略,这样才能重点突出,避免繁琐。对于第二个问题要纵观全文来思考。

从课文前面讲的和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指挥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与能力,是了不起的人。这样必然引起人们对他的姓名与身份的关注,因此课文最后做了交代,说明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可见,这样安排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相关资料

1.怀丙和尚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十三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熔化铁水灌入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2.黄河大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吨,最重的达45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1991年12月8日,黄河大铁牛复制品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1992年11月26日,这些复制品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罗马博览会大厦展出。

3.河中府古代府名,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管辖稷山、运城、芮城等县。府治在今山西省的永济县。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六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3、 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如:透明圆底玻璃杯、方形小木头、小铁块、棉线。

铁牛简笔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初步认识铁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简笔画里画得是什么吗?

生:铁牛。

师:你们知道铁牛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吗?

生:拴浮桥。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吧?

生:想。

师:那么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铁牛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里又没有吊车。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大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真的有办法,那么他是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捞铁牛》

〔让学生看图,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了解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宋朝。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生:河中府城外。

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生:怀丙和尚。

师:故事发生的原因?

生: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懂了第一、二自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生:(大声读这一段)

师:现在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遍,看谁说得最好。

生:(同桌同学练习)

师: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准备两只大木船,船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架子。最后请一个水手用很粗的绳子拴住铁牛。

师:这段写捞铁牛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板书:准备工作)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还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概括这一段段意。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可以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生:我们可以结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准备工作做好了”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师:对,谁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和尚做好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真好!我们读书时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着眼于言之有序,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明确,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生:课文中运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师:你说的完全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看投影屏幕,我们来体会一下准备工作。(师用投影片分步演示)

师:和尚先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生:请一个水手潜到河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里。

师:然后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生:准备两只大船,把船里装满泥沙。

师:第三项准备工作是什么?

生:把两只船并排拴在一起,搭上一个结实的架子。

师:又做了什么?

生:请一名水手用绳子把铁牛拴住。

生:(兴趣盎然地看着演示过程)

师:刚才我们演示了四项准备工作,都看清楚了吗?那如果换一换顺序可以吗?比如说先写把两只船拴在一起,再写划过去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船很大,单独划比较好划。

生:我同意这个意见,要是先把两只船挂在一起,划起来就非常吃力。

师:由此看出,课文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能颠倒吗?这样写很有条理,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

师:谁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这一段是怎样做到言之有序的。

〔这里强调训练“言之有序”这个重点,目的不在于反复讲,而在于让学生多体会。〕

生:(读第二段)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现在我们通过学习第三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这一段一共三个自然段,老师请三名同学读,谁愿意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哪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生:第4、5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师:现在你们知道那和尚是利用什么把铁牛拔出来的吧?

生甲:利用水的浮力。(板书:利用水的浮力)

生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起来。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同学们都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那么你了解水的浮力吗?。

生:不了解。

师:下面老师做一个实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浮力。

师利用一杯水和一个吊着棉线的小木头做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浮力。

(用做实验的方法演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解水的浮力。)

六、拓展延伸

师:一个学生在打乒乓球时,一不小心把乒乓球掉进了一个小洞里,他想把球捡起来,可是洞口太小了,手伸不进去,他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请你想一个办法帮帮他。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捞铁牛的原因

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捞铁牛的过程

八、作业练习

反思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捞铁牛》时,就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这一目标,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着通过覆盖式投影片按顺序分步演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体会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进而总结出:写文章应做到“言之有序”。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2.落实目标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

语文课应该以读为本,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这节课为了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在读的形式上,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内容时的“初读”,有理解分析时的“细读”,有体会领悟时的“品读”。例如在教学第三段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中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便落实了“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接着再让学生通过“读”来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总之,教学中始终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教学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深读课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立学习的机会,如在第二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多读,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理解内容,进而达成目标。在教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七

课题10《捞铁牛》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讲提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难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字卡,浮力实验器具,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本课教学设计“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二.看书听朗读录音.三.布置自学四.检查自学情况。五.作业: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二.出示思考讨论题。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五.总结课文五.作业。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第10《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2.第二个问题,理解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1、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学生质疑: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学生质疑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理解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引导读4—6自然段。引导感知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举例说说小组讨论,自由叙述,如果发言遇到困难,可看课件,启发思维。从学生的发言入手,引导大家思考描述了景物的几个方面并板书相应的内容,充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训练学生表达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表现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 作业设计(可附页) 第一课时:继续读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加以积累。第二课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摸清地点

备船装沙10.捞铁牛    准备工作并船搭架       铁牛被水冲走   怀丙叫水送回两头拴牢打捞铁牛 铲沙   划桨   拖上岸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怀丙和尚做了哪些工作才把铁牛捞上来。

2、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道理。

3、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

实验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科学吗?爱科学吗?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科学的奥秘吧。

老师做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质疑:

怀丙和尚说他用什么办法能把大铁牛捞上来?怀丙和尚是怎样“叫水”把大铁牛“送回来”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投影)让生自由读文,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绑架)

2、指导朗读,注意:动词要读重音,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同学们合作学习,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把准备工作做好后,是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师做“捞铁牛”的演示:

(2)交流: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语句。(出示投影)

①学生读这段话。

②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

向上拔

(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带点词语要朗读得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要读出味道来。)

4、师读第五自然段。

(1)引导质疑:怀丙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呢?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2)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自然段读一读。

5、师读第六自然段质疑:

“这样的办法”是指怎样的办法?

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来拔铁牛的,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

(如:潜水摸牛为的是更好的确定打捞办法;备船装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拴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用两只船是考虑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拴牛绑架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

师小结:从这些准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怀丙和尚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说明他有聪明的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写和尚是谁,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和尚的赞颂之情。)

2、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呢?

五、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投影)

六、延伸课外

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什么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要是现在呢?

(让学生明白,在当时怀丙和尚的打捞方法是最好的办法。现在科学的打捞办法有:浮筒打捞、浮吊打捞……)

板书设计

准备: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绑架怀丙和尚

文本框: 捞铁牛

利用浮力

打捞: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上拔出色的工程家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几项准备工作;

2.了解怀丙和尚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3.认识浮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4.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对浮力的认识及利用

四、教学对策:借助多媒体显示,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

变无声为有声来解决难点。

五、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建立供对比模型,通过对比,启发学生思维,达到实质性认识水的浮力的目的。

2.借助多媒体显示,以便教师根据课文文字叙述更好地讲解学生形象地感知捞铁牛前的四项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经过。

3.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功能、教学时效。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怀丙和尚为什么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2、怀丙和尚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整件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同时演示多媒体(四项准备工作动画

片)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2)检查提问:这段主要写什么?(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三段课文。(多媒体)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数数这段有几句?

(2)划出每句重点词,想想每句说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多媒体

(1)讲读第一句

①出示第一句话,并给“潜、摸”作上重点记号(多媒体出示)

②多媒体演示“潜水摸牛”动画过程。

③小结、归纳,多媒体出示“潜水摸牛”字样。

(2)对于第2、3、4句的教学方法同上,其中“装满”、“结实”、“很粗”、“紧紧”这些词作注重记号,先后打出“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体演示字样。

(3)出示练习: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用直线连起来。

第一步 备船装沙

第二步 潜水摸牛

第三步 牛架相栓

第四步 并船搭架

(4)齐读课文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3.演示打捞铁牛动画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第4、5段课文(多媒体出示)

要求: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分小组议一议。

2、检查自学情况(分小组汇报)

3、师进一步 (1)为什么船会上浮?(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船身变化。

(2)为什么绳子越绷越紧?(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绳索、铁牛。

(3)为什么能把铁牛拔起?这与前面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关系?

(4)为什么不把铁牛“载”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动画片)

(5)从拔铁牛到拖铁牛,这都是靠什么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体出示)

(1)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让水手们   ,接着 ,最后   (分别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捞牛的三个步骤)。

(2)船越(    ),装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离铁牛的距离也就越(    );铲去黄沙,船身渐渐上(    ),离铁牛的距离越来越(    ),所以绳子越绷越(    ),因此,铁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又将铁牛顺水拖回,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怀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5、出示板书(多媒体出示)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    并船搭架

牛架相栓 

捞铁牛利用浮力

(怀丙)铲沙浮船  聪明智慧

打捞过程    划船拖牛 

拖牛上岸

6、师小结:

(1)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原来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们送回来。

(2)我们该怎样读怀丙和尚说的话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能举例说说人们怎样利用水的浮力吗?

(4)今天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打捞铁牛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