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班主任教育随笔小学 六年级班主任教育随笔篇一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以前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此刻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仅对工作有损无益,有损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个性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决定和处理问题。发生在严骏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休息时间,,严骏与一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严骏: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说小话,此刻发展到打架。他还想争辩什么,我很武断地打断他说:“还要狡辩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之后,从与严骏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学乱垃圾,没有扔进垃圾箱,严骏让他捡起,那位同学却说严骏多管闲事,并辱骂严骏,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严骏引起的,那位同学就应负主要职责,严骏是在维护班级的纪律(班级规定扔垃圾,务必在下课时间扔进垃圾箱),那我怎样办呢我陷入了沉思,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严骏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他们帮我反思,促我进步。作为教师就应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快乐思想者,从学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心去发现他们个性是行为偏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机会,教育他们不断进步。自己遇事也要冷静,真是应验了“急事缓办,缓事急办”这句话啊!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个性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张磊同学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心,不爱说话,与同学交流少,在班里显得很孤单;在老师面前也是有上句没下句的,我几次都想主动找他解决问题,但一向都没有遇到好的机会。一次,我们班的同学在食堂包馄饨聚餐,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包,分组煮,分组吃。轮到张磊盛馄饨时,由于食堂地面湿滑,汤水洒出烫了手,结果气得他把馄饨全部倒掉扬长而去,学生告诉我后,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样会这样呢?我意识到他不仅仅性格内向,而且偏激,容易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再联想到媒体介绍的一些案例,感到有些害怕。我赶紧把他找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漫漫说出当时的具体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讲得我嘴巴都快干了,最后,他最后表态说:“我以后会多和同学交流的,遇事也会冷静的”。但我仍不放心,以后再出现偏激的事怎样办呢?必须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问题。我除了注意观察他,抽空和他谈心外,还让班级几个比较开朗的同学成立帮教小组,带他多参加一些群众活动,如果他遇到难事,帮教小组的同学会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决问题。渐渐地他变得乐意和班级同学交往了,有事也愿意和我交流了,人也变得乐观了许多。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母亲提到他的变化时,对我表示十分感谢。一天,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他的一张留条,上面写到:“谢谢您,我的老师!”看完后,我欣慰地笑了。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班主任老师只要用“爱”这根针就能把它们串起。教育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就能到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班主任教育随笔小学 六年级班主任教育随笔篇二
“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所有当老师者都有此同感。记得当班主任时,那时的孩子可能“见识少”,班主任一吓唬,家长一边倒(全向着老师),全班就都乖乖的了。此刻是网络时代,什么都是开放的,家长与学生的见识也是与时俱进,简单粗暴倒被小瞧了。于是,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老师们变换了思维,要么放任――冷暴力;要么“哄”――应付一节课再说。但是,班主任能这样应付吗?显然不行,既然不行,那么就拿出真心来吧。对此,有几点感悟:
多赞美,少批评
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怕学生翘尾巴,我很少“夸张地”表扬学生,更不会不厌其烦地表扬,认为他们都这么大了,好多事是他们就应做的,没表扬的必要。相反,对犯错误的同学,我“提醒”得很及时,我相信他们在小事上能做到“宠辱不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我错了。
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开始表扬一部分同学了,我竖着耳朵听,没有我,但没想到在批评的同学名单中竟然有我,我很难过。”
又一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说我好做面子活,我承认,我也决心改正。那次听写,我只是下意识地向同桌本子上看了一眼,结果老师发现了,当堂点名说我。其实我什么也没看到。”
这是开学头一个月一个优秀生和一个中等生的周记。虽然我批评的话不重,而且也是有根据的,但他们显然不能理解。由此,我明白,再怎样着,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也只有十四五岁,认可和赞美他们十分在乎和渴望,教师的批评或多或少会让他们受挫。
此后,我尽量改变以前的做法,再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做好了,我就表扬。比如何辉,对学习其实没有一点兴趣,作业要么抄,要么应付,但他的作业总按时上交;
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状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xx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扫把。这时,xx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xx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群众,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个性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能够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构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群众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班主任教育随笔小学 六年级班主任教育随笔篇三
老师的办公室里都立有一面镜子,上课前照一下正衣冠。挂在墙上的镜子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得体的外在形象。对内心世界的修缮,我们还需要更多面镜子的帮助,而这样的镜子往往可遇不可求。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尽量让周围人在与我们交往中觉得舒适,很少有人会一针见血的反映出别人身上的问题。作为我们自己,需要怎样的自律和自省,才能不断的与内心的自己相遇,客观的看待自己。
所幸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位同学都会真实的反映出我们内心世界的某些方面。我们所做之事,究竟对同学有怎样的影响,就算我们自己无知无觉,同学们也是敏感的,他们会帮我们知觉,并且真实的反馈给我们。
从8月30日接待新生起,就开始了毫无头绪的工作,整个9月忙乱就是主题。班级有同学去同学处举报其他同学交往过密,而我是很久以后才得知此事。这件事逼迫我变得强势起来。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应该充分尊重个体的特别之处,只会听话会使孩子丧失自己作出判断的能力。却忽视了,怎样才能使人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个内心有信仰的人、有道德人,对自己有控制力、约束力的人,一个知晓真理的人,才会在面对纷繁事物时仍然坚定的做出正确、自由的判断。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天,班级同学平日积累的矛盾突然激化。这是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矛盾,我一直认为男生被说两句不会在乎,结果,平时的误会加上关键时刻的偏袒,男生们集体站在了我的对立面。随着寒假的到来,这件事情被搁置了下来,一直到本学期4月中,他们彼此依然在暗中较劲,不仅影响学习,更加影响团结。直到我开始面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下午大扫除的时候,把双方都约到一起,开诚布公的`畅所欲言,从唇枪舌战,到彼此真诚的、平和的诉说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到后来握手言和。那天晚上练习方块队时大家格外认真,为了班级荣誉出谋划策、编排队形。休息时间,曾经对立几个月的双方,坐在一起愉快的聊天,笑颜舒展。这样我才懂得,作为老师要真正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同学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是多么的重要。
这样的镜子的是好的,但想要依据镜子的反映做出改变,就得改变我们的认知和习惯。在此过程中,会难以面对,会感觉疲累,但是,人在突破旧我的束缚,重塑新我的过程中,怎么会不累,怎么会感觉自由,怎么会舒适畅快。当我们从原本的驱壳中挣脱出来的那一刻,才是轻盈的、自由的、畅快的、喜悦的……所以钱钟书说,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
这样说来,同学才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修正内心的一面面镜子。几十个同学感知一个老师,一定比一个老师感知几十个同学更加客观、完整。当我们走进同学,我们不但能够了解同学,更加能够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