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通用八篇)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通用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2 16:08:06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通用八篇)
时间:2023-04-02 16:08:06     小编:admin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篇一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篇二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刻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学习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一、思想主题

本文通过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说明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二、思路结构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为害乡里”“斩虎击蛟”“改过自新”三个情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年少时……而处尤剧。” 略写年少为乡里所患的原因。第二层,“或说处杀虎斩蚊……有自改意。” 详写为乡里力除两害,却不得乡里称颂,猛醒。第三层,“乃入吴寻二陆……处遂改励。” 详写在陆云的教诲和鼓励下立志改过自新。

三、写作特点

1、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凶强侠气”,从正面描写凶猛强悍和好斗的性格,“为乡里所患”则从侧面写他对乡里的危害。把列入“三横”,用山中之虎、水中之蛟侧面烘托暴犯百姓之凶强。

2、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使全文重点突出,疏密有致,结构紧凑。开头略写为害乡里的情况,为下文作铺垫。写同陆云的谈话,说明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属详写。结局部分写改过自新的经过,由于此处主题已经点明,加之前面的内容已从思想上提供了基础,故写作时一笔带过,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从局部看,杀虎斩蛟的过程写得也是一略一详,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张弛自然。

3。叙事语言简练。

全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简练,“具以情告”四字把对陆云所叙述的义兴人如何恨他的情况,全部概括进去;“欲自修改”,表达了的悔改之意;最后两句写悔改的结果,语言极为简练。

四、组织课堂教学建议

教学《》可按照设悬念——通文意——学写法——谈感悟四大步进行。

设悬念: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为乡里所患”、“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文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熟悉文章记叙的人物或事件,准确翻译课文。

学写法:本文在写法上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如: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借陆云的话发表议论:“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焉?”另外还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

谈感悟:本文写“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启发学生谈学习感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认识生活的真谛。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篇三

本课是一篇运用看图识字方法 让学生识字的课文。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观看花儿的场景,学习有关身体部分名称的5个字;第二部分则通过两个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句俗语认识两个表示动作的字。图画展示的是儿童的生活,因此,看图识字的本质是利用已经熟悉的生活识字。这身体部分的5个字和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常说的,有利于学生掌握。

1.正确认读“口、耳”等 7 个生字,其中“口耳目手足”借助插图认读。

2.会写“口、目”等 4 个字和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口耳目足手”的功能,养成坐、立、行的规范,并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

“口”等7个生字字卡、词卡,课文插图ppt,有关视频,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口、耳”等 7 个生字,其中“口耳目手足”借助插图认读。

教学难点: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第一课时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猜谜语。

课件出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答案(眼睛)。教师提问,眼睛可以用哪个汉字表示?(目)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生字“目” ,学生认读。

(1)教师 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用“目”组词。(目光、目标、题目……)

课件出示(目光、目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小结:“目”和我们的眼睛有关,它的作用是看。

(板书:目--看)

2.课件出示生字“耳”和课文相关插图,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用“耳”组词。(耳朵、耳机、耳环)

课件出示:耳朵、耳机、木耳,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提示学生指一指,拉一拉自己的小耳朵。

明白耳朵的作用--听。认真听老师讲,听同学讲,听家长讲

课件出示并板书:耳--认真听

3. 课件出示生字“口”和课文相关插图,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指名读。

(2)请学生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3)指导书写。

请学生观察,“口”字像什么?(像人张开的大嘴)

观看书写提示,并学习新笔画“横折”,教师提示书写要领。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三)课中操《幸福拍手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跺跺脚呀,看那大家都一起跺跺脚。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

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肩呀,看那 大家都一起拍拍肩。

(四)继续学 习,识写巩固

1.学习生字“手”。

(1)歌曲过渡,歌词中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请同学拍拍手。

(2)出示课件插图中 “手”的部分。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范读、跟读、指名读。

(4)交流 “手”的词语和作用。

学生交流“手的词语”。

课件出示:手表、手机、双手

教师小结手的作用并板书(手--做、画、写)

2.课件出示生字“足”和课文相关插图,学生认读。

(1)出示卡片,学生范读,教师及时正音。齐读,指名读。

(2)交流组词,课件出示:足球、手足。

(3)小结“足”的作 用并板书:足--走。

3.集中识字,完成课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指名读、排火车读。

(2)请同学端起书来,对照课本图片巩固认字,并说一说“口耳目足手”的作用。

4.学写生字“目”

观看书写提示,提示“目、口”中“横折”的不同写法。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五)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领读小儿歌,回顾“口耳目手”的功能。

课件出示:

小眼睛,亮晶晶,

样样东西看得清。

小嘴巴,不乱讲,

唱歌答题我能行。

小耳朵,真是灵,

各种声音听得清。

小巧手,最能干,

写字画画样样行!

今天学习的“口、耳、目、手、足”都是我们身体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做

很多重要的事情,牢牢记住,好好使用。

2.布置作业

回家后,自己亲手做一件事情。明天到校后同桌两个讲一讲,听一听。

板书设计

3 口耳目

口--说

耳--看

手--做、写、画

足-- 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再现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和词语,引导学生复习。认读、齐读、排火车读。

(口 耳 目 手 足)

2.听写上节课学的两个生字“口、目”,看看谁写得又好又对。

3.教师及时评价。

(二)课文学习,培养习惯

1.教师质疑:你会“站”和“坐”吗?学生自由做动作示范。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小结,站要像松树一样直,坐要像大钟一样稳。

课件出示并板书:坐--钟 站--松

2.出示图片,配图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理解句子意思。

3.学生自己读,纠正自己的坐姿、站姿,教师指导。

(三)学写生字,完成作业

1.请学生观看书写提示,怎样写好“耳”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2.请学生观看书写提示,怎样写好“手”

注意第一笔“横撇”,“弯钩”的写法。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描红仿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写字姿势和书写内容。

(四)阅读拓展,课堂总结

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人有两件宝》,再次感受“手”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 有创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在课堂作业本上认真书写“口、目、手、耳”四个生字。

2.课外作业

和家人一起读《耳朵》《猜字谜》

板书设计:

3 口耳目

坐 -- 钟 站 --松

行 --风 卧 --弓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篇四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学会仔细观察,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①、要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章;②要发挥想象。

按课文中的第1、2、两题边想象,然后口述图章。

图章内容:屋子里一家三人正在吃午饭,小明嫌菜差不喜欢吃,一碗饭没有吃完正要把剩下的半碗饭倒掉。这时,爸爸妈妈连忙过来阻止。爸爸告诉小明,饭不能倒掉。又指着门外正在插秧的农民伯伯说:“要爱惜粮食,你看农民伯伯是怎么种粮食的?现在,他们正弯着腰在插秧,以后要耕田除草、收割。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怎么能随便地浪费呢?”小明一拍脑袋说:“对!我怎么忘了。以前学过的两篇课文都是讲粮食来之不易的,一篇是《白米饭和花衣裳》,还有一篇是《锄禾》。”妈妈说:“既然你已经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道理,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啊?这样吧,你嫌菜不合口味,我去给你烧鸡蛋汤吧。”小明说:“谢谢爸爸妈妈!”说着,转过身回到饭桌旁又去吃饭了。

1、能根据图意口述自己要写的内容。

2、能按事情经过顺序写好这篇作文。

1、指名口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来讨论纠正。

2、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习作。老师巡视指导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3、交流习作。进行评议。

4、修改习作。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篇五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圆的沙粒),什么样的沙粒?(再读,突出圆圆的)

2、师问:在什么地方见过沙粒?

(一)过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颗沙粒并不寻常。

1、读课文1、2行。读读,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样说的呢?再去读课文,用读告诉老师。抽读——齐读

3、是呀!变珍珠是它的梦想,成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标。它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引读沙粒说的话)板书:要变珍珠、(梦想)

4、实现了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过渡: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呢?(评价)

1、读3—5段,从“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说和读相结合)

2、同伴们是怎样嘲笑的?男生读;面对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读。

板书:嘲笑——坦然

3、面对嘲笑圆圆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议论了什么往下读。

4、抓住“……”,思考沙粒们还会议论什么?认为沙粒还将失去什么?

5、面对同伴们各式各样的议论,沙粒怎么做的?读9自然段。问: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板书:议论纷纷——不动摇

(三)过渡:沙粒为了梦想坦然的面对了嘲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舍去了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梦想在它的心里从来没动摇过,放弃过!

1、引读10——13自然段。(时光,各式各样的议论,圆圆的沙粒)

2、问:13自然段“……”6个圆点,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读14自然段。时间过去了多久?

2、瞧!它在这里。躺在贝壳温暖的怀里,美吗?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用课件出示

3、观看课件。

4、珠光闪闪、耀眼的它迎来了别人的赞美(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5、同伴们怎样说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话,读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诚,再读。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读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不容易。读9自然段。

9、原来成功的背后得经历太多太多,有嘲笑,有议论,得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生活中,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看课件)问:了解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10、是呀!成功是钥匙在哪里呢?有了梦想还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结: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想把这首歌连同这把成功的钥匙一并送给大家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篇六

始业课

讲授【第1教时】

1、师生互相初步了解,沟通,并学习口语交际—介绍。

2、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让学生明确本科目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与学生沟通感情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

姓名爱好学习新东西赠言

二、学生自我介绍

姓名爱好星座博客

三、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

1、爱学语文吗?喜欢上语文课吗?

2、看过哪些课外书?课代表调查

3、爱写作文(日记)吗?周记

4、以往的语文课是怎么上的

5、最喜欢语文老师怎么上课

四、明确语文学习的要求

守纪(一切与课堂无关的)、听讲(听课、发言、讨论)、作业(必做、选作加分、练字)三方面与学分、作业本(预习、听课笔记、课后作业)练字本作文本

抄写诗词三遍

【课题】《永远的校园》【课型】讲授【第2教时】

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借助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

3.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并揣摩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2、感受北大的人文精神,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思索自身发展进程;

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

预习:诵读文章,感知大意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对自己曾经的母校印象如何?对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2、背景资料

谢冕,著名作家、诗人,北大文学院教授,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

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严复是第一任校长。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3、课文研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作者在前5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校园在他眼中是怎样一个概念?(写了谢冕对北大美丽景色的真实感受。在文中主要是表层的概念,在他眼里北大校园是既具体又抽象的。)

②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

(着重针对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里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

③作者在7—12自然段谈到了哪些抽象的校园精神?

ⅰ、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

ⅱ、不单纯、富有个性;

ⅲ、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机智、聪慧;洒脱、活泼;

ⅳ、民主与科学:北大的精神支柱。

④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北大不灭的精神——北大校园精神的延续)

⑤大家思考一下,“永远”的内涵。

(例如:“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精神和信念超越物质的力量。永远“子子孙孙无穷匮矣。”精神的延续和不灭。

4、词语学习

曼妙欢愉怨尤弦诵耿介不阿虔诚

阻扼肃杀

《成长》

讲授【第3教时】

1、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的道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分析问题

1、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我”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待她为“我”所做的种种“设计”的?

(答:“我”的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她率直、泼辣、急于求成,“她难以掩饰她的厌恶”,又毫不隐瞒她的高兴,她很自信,希望“我”有所建树。对“我”不思进取的性格十分失望却毫不自怨自艾。“她”又是开明的,一旦发现“我”在生意场上已没有指望,便为“我”留意新的“行当”。于是,她发现“我”的写作天才,并鼓励“我”当个作家。)

(三)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篇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会写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利用边读边想的办法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一步一步捞上来的,并学习复述课文。

3、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习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习

运用工具书及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然老师曾经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是浮力?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完成书后习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做多音字的组词。

2、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四、作业

板书:老铁牛

首先要(),然后(),再(),又()。

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万能篇八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及特有价值。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合作交流

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明白的同桌交流。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

时间———形成松脂球(松树、炎热、巧合)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地质变化、陆沉水浸、海沙淹没)

被人发现——科学价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