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篇一
为规范和加强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财政部、卫生部制定了《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5]2号,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对专项资金的定义、补助办法、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都做了原则性规定。但是,在笔者参加的由南阳市宛城区人大、政协、财政局、卫生局组成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联合考核组的考核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领导及财务人员对该“办法”中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范围的理解不一致,也没有相关的文件来做具体的解释,不容易操作。为此,笔者深入学习和研究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会计制度,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会计实践,对该“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做了简要分析,作为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社区公共卫生专项补助资金的定义。
“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补助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资金。
这说明是由财政提供的专门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不能用于其它的服务支出。
“办法”第七条,省级卫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确定本地区应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负责组织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制定成本补偿标准;也可以将所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一打包,核定单一的综合补助定额。服务成本的确定应合理弥补人工、耗材及公共卫生服务应分摊的必要的公用经费等成本,人工成本包括工资及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
①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② 健康教育。 “考核办法”要求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到达规定的建档率。每年免费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播放不少于6种音像资料,并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
这就必然发生人员工资、办公耗材、档案柜、电脑及通信设备、上门服务交通费、加班费、误餐补助、播放设备、音像材料、水电费等。
③ 预防接种,④传染病防治。“考核办法”要求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辖区应种人群进行接种并建卡登记;进行传染病筛查,对疑似病人进行医学检查、诊断并及时报告和登记。
所需费用:人员工资,加班工资、误餐补助,冷藏设备,针管、棉球、酒精、医学检查用耗材,办公用品,交通水电通信费用等。
⑤儿童保健。⑥孕产妇保健,⑦老年人保健,⑧ 慢性病管理,⑨重症精神病者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及时提供体检服务,健康指导、建卡建档,并上门回访。
所需费用:人员工资,加班补贴,误餐补助,办公用品,交通费,水电通信费等。
综上所述,服务成本具体由以下几部分构成:① 人员工资,加班工资,误餐补贴,社会保险费,② 办公费,③ 宣传费 ④ 邮电通讯费,⑤ 水电费 ⑥ 交通费 ⑦ 专用材料费 ⑧ 专用设备费 ⑨其他公共卫生支出。
我省核定的2015年,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费用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人均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据笔者对我区从事9项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需求的测算,人均补助达到30元才能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任务,所以目前在财政补助不足时,需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医疗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三、 专项资金拨付办法。
“办法”第八条,区级财政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和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以及单位(或综合)项目补助定额,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具体补助金额。
说明了社区服务机构所得资金数额是按照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由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后决定的,而不是只按照服务人口确定的,服务人口只是测算经费的依据。目前,我区依据“考核办法”,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考核。经考核后确定的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四.专项资金会计处理办法
“办法”第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并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严格执行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收支项目标准,不得违规收费和超范围,超标准列支。
分析:本条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出的要求,一是必须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应当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三是财务支出科目必须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收支项目和标准。
(三)本科目应按项目设置明细账。
2.《医院会计制度》第416号“财政专项支出”规定:(一)本科目核算财政专项补助支出;(二)发生各项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三)本科目应按项目设置明细账。
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支出也应当专门核算,不与医院的医疗服务经营资金混在一起,确保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根据目前我省的规定,专项资金只能用于上述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会计应按照2015年政府规定的收支科目设置支出明细账,具体为:“财政专项支出”下设一级明细科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再按各支出科目设置二、三级明细账。发生支出时,借记“财政专项支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明细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3.《医院会计制度》第305号科目“收支结余”规定:期末,计算财政专项补助结余时应将“财政补助收入-专项补助”科目余额转入“收支结余-财政专项结余”贷方;将“财政专项支出-xx项目”余额转入“收支结余-财政专项结余”科目贷方;年末,“收支结余-财政专项补助结余”不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直接结转下年直接使用。可按照项目类别设置“收支结余-财政专项结余-社区公共卫生专项”等明细科目。
所以,期末,专项资金收支若有余额,应借记“财政补助收入-项目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贷记“收支结余-财政专项补助结余-社区公共卫生专项”;再借记“收支结余-财政专项补助结余-社区公共卫生专项”,贷记“财政专项支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明细科目”。
五、 专项资金的监管
“办法”第十三条,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专项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不得将专项补助资金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也不得用于社区卫生以外的其他支出。对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补助资金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虚报、瞒报有关情况骗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的,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外,将相应核减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并按规定追究单位和人员责任。
分析:本条容易被误读和误解。本条实际是对监管部门即财政和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而不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是指这两个监管部门不得截留和挤占挪用专项补助资金,也不得直接动用专项资金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购置设备、人员培训、基本建设等,也不得用于社区以外的支出。重点是要求这两个监管部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的监管,防止专项资金被误用和乱用,保证做到“专款专用”。所以,现在要求政府组织财政、卫生等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两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由财政部门把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是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的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民心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所以,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定要在政府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管好用好这笔专项资金,真正的用到这九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为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笔者由于水平所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同仁不吝指正,在此感谢。
参考资料:
1. 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 财社[2015]61号。
3.《中共河南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豫发[2015]23号。
5. 《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豫卫农卫[2015]3号。
6. 《医院会计制度》 财政部 卫生部 1999年1月1日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篇二
1、加强对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开展周末卫生劳动活动,集中清理乱堆放和清除卫生死角,通过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周末卫生劳动带动辖区单位、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区工作中来。
2、继续开展整治乱张贴、非法小广告“牛皮癣”活动,采取包干包段和集中行动的方法,对辖区内所有楼院、小街巷等处的乱张贴进行清理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要求社区保洁员在保洁时,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定期检查。加强宣传,鼓励居民向社区、城管举报乱张贴者等。努力为广大居民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将“治癣”工作推向深入。
3、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4月份是全国爱国卫生月,社区将积极配合巩固各项创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意识,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搞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卫生大清扫和除“四害”活动,防止虫媒传播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4、加大除害防病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四害”防治覆盖面,有效降低全辖区“四害”密度。组织开展全辖区除四害统一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组织开展春、秋除“四害”行动以及夏季除害、秋季灭蚊、冬季灭蝇灭蟑周等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四害”孳生、活动的高峰季节。同时,加大公共场所的消杀力度,组织义务消杀队伍定期做好道路绿化带、预留地、待建地等日常除“四害”工作,严格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病媒生物传染疾病在我辖区的发生和流行。
5、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卫生工作。完善和丰富爱国卫生内容,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信息,提供咨询等服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绿色环保社区”的创建是一项为辖区居民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体事务性工作,需要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需要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维护。为此社区将积极配合区、街环保、卫生、城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为引导广大社区居民的文明生活方式,社区将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倡议广大的社区居民使用环保、无公害的产品,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自觉控制生活中的垃圾、噪声、污水、油烟的排放。在社区内各小区和宿舍楼道倡导使用节能灯,公共场所使用节能水龙头等。
社区绿化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社区将重视抓好社区绿化工作。督促各小区配备专业的园艺技术员,配备有关工具。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对社区内树木、花草进行细心的管理,使社区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不断提升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水平。
老旧小区大多没有物业,故社区计划于xx年继续加强对无物业小区的监督整治,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也对前期整治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巩固,确保整治效果的持续效用。
xx年,我社区环境卫生工作要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卫生工作,不断提高卫生水平,保护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相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促进的宜居宜业城市建设之路。我们社区干部必将协同居民群众齐抓共管,齐心协力,确保全年环境卫生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篇三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一)、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 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篇四
自2006年12月,我区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社区卫生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在改革中得到了切身实惠,社区卫生工作计划。2010年,在剖析总结三年改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新“医改”和“实施方案”的指导精神,准确、稳健、创造性推进全区社区卫生工作。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健康管理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坚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继续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以保障民生为己任,围绕着“提供居民最迫切的医疗卫生需求、保证居民最基本的公共卫生项目服务、改善居民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公信度和创造社区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事业发展的工作氛围”工作主线,紧扣“质量管理持续年”和“政策研究完善年”工作内容,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谋划2010-2012年三年工作规划和目标,狠抓医疗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强化管理、深化研究、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保证社区卫生可持续性发展。
1、深化研究。以政策指导发展、政策保证发展、政策引导未来为理念,围绕着制约我区社区卫生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入研究5项政策机制,。
2、扎实基础。在2009年医疗质量管理基础上,继续严抓“三基三严”,年内要求完成“写好一份病历、掌握一项技能、答好一张试卷、讲好一堂课、做好慢病管理”,全面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3、强化管理。以基础考核和项目考核相结合,注重环节考核,实施“3+1”考核模式,落实“四化”考核管理。
4、提升水平。讲好“一堂课”,即人人要讲好“一堂健康教育课”。管住“两个慢病”,即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规范管理100名高血压和100名糖尿病患者。提高“三项能力”,即提高儿科疾病诊治能力,提高院内急诊救治水平,提高传染病甄别和管理能力。建立“四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即建立完善老年病疾病诊治、中医、康复、护理“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建立完善我去社区卫生老年病管理和康复管理体系,年内全区共设置350张老年病床,逐步满足居民就近住院治疗和缓解大医院住院压力。
(一)研究落实新“医改”和“实施方案”的内涵,指导我区社区卫生政策研究方向。
1、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保证社区卫生政府主导,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社区卫生财政投入、运行管理、成本控制、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等工作机制,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和公正。
3、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管理模式研究,调动外部和内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制度,保证效率和效益。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保证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着力引导社区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主要通过增加服务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合理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来获得合理的报酬,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5、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篇五
2、做好示范中心的创建工作,响应政府医改的号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于《规范》内的9个类别,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管理。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继续开展全科团队培训工作,坚持每周四下午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有关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1、认真落实预防保健制度
2、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提高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4、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1、定期迎接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心的监督检查,并认真整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德教育。
3、认真研究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事故防范。
随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实现战略前移,动员由医院诊治的病人康复后回到社区,对其的整体健康和疾病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新的一年,我们将尝试启动健康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计划运作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组织本院举办防病治病知识讲座,同时,以展板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知识分子等高危人群为重点宣教人群。旨在提升辖区人群的总体健康水平。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篇六
今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教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体系。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
3.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辖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对辖区各居委会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开展咨询和宣传,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不同形式的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计划全年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不少于9期,张贴相关宣传栏不少于12期,举行培训讲座不少于12期,内容富有铎对性、时限性、灵活性、覆盖性和普及性。结合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4.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篇七
综合考虑区域内卫生计生资源、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按有关要求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与区域内养老机构联合建设。对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等情况,适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对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和县级市政府所在地,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地同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化进程中,村委会改居委会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村卫生室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撤销村卫生室。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作用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承担初级诊疗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
3、规范全科医生执业注册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含中医)工作的临床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通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岗位培训,其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同时可加注相应类别的其他专业。各地要在xx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符合条件人员的注册变更工作,具体注册办法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规范科室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干净、整洁、舒适、温馨,体现人文关怀。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应当突出特色,营造适宜服务氛围;挂号、分诊、药房等服务区域鼓励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改善居民就诊体验。规范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工作服装、铭牌、出诊包等,机构内部各种标识须清晰易辨识。保护就诊患者隐私权,有条件的应当做到一医一诊室。完善机构无障碍设施,创造无烟机构环境,做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全面禁止吸烟。
1、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可根据群众需求,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妇女保健)、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心理)等专业科室。综合考虑服务需求、老龄化进程、双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以市辖区为单位统筹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规模,合理设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提高床位使用效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以护理、康复为主,有条件的可设置临终关怀、老年养护病床。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住院床位和内设科室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保留或调整。根据分级诊疗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所需药品品种,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2、加强与公立医院上下联动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固定协作关系,探索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协作医院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点执业,通过坐诊、带教、查房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出院患者跟踪服务制度,为下转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等资源,发展集中检验,推动检查检验互认,减少重复就医。
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卫生统计数据、专项调查等信息,定期开展社区卫生诊断,明确辖区居民基本健康问题,制订人群健康干预计划。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受益人群覆盖面。严格执行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按照服务流程为特定人群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合理设置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防治结合。在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数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关注健康管理效果。
4、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
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性病康复中,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加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宣传和培训,推广针灸、推拿、拔罐、中医熏蒸等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及干预服务,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和知识。
5、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结构,加强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为重点的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支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毕业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力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充实全科医生队伍。以提高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在岗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每5年累计参加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各地要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群众满意的管理人员。
1、加强签约医生团队建设
签约医生团队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根据辖区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签约医生团队应当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防治,实现综合、连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到xx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2、大力推行基层签约服务
推进签约医生团队与居民或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在签约服务起始阶段,应当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长期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为重点,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在推进签约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签约服务效果,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事项,努力让居民通过签约服务能够获得更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主动签约。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
3、开展便民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适当延长就诊时间和周末、节假日开诊,实行错时服务,满足工作人群就诊需求。鼓励各地以慢性病患者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相关服务对象为重点,逐步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随访,对有需要的病人进行上门访视。大力发展社区护理,鼓励开展居家护理服务。
各地要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根据实际服务人口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方便流动人群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流动人口按有关规定与居住地户籍人口同等享受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深入流动人口集中区域,采取宣讲、壁报、发放材料、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其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等。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应当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社区人群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项目。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服务区域内的机关单位、学校、写字楼等功能社区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开展慢性病患者俱乐部或互助小组、培训家庭保健员等形式,不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1、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保障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索证和验证工作。对口腔科、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和清创室等重点部门医疗器械和环境要严格执行清理、消毒和灭菌。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安全。严格遵守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原则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合理选用给药途径,严控抗菌药物、激素、静脉用药的使用比例,保证用药与诊断相符。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2、加强信息技术支撑
推进使用居民就医“一卡通”,用活用好电子健康档案。以小区为单位,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严重精神障碍等各相关业务系统,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逐步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收费、医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加强机构内部信息整合共享,逐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服务数量和质量动态监管。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患互动,改善居民感受,提高服务效能。
3、加强政策支持和绩效考核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推动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财政补助、人事分配等相关保障政策,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
各地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提升服务质量有关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重点内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改善服务,提高居民信任度和利用率。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篇八
主要包括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主要包括协助医院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加强afp及计免相关传染病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规范实施儿童计免保偿。确保新生儿和4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8% 、脊灰、麻疹接种率95%、百白破、卡介苗、流脑、乙脑苗接种率90%、四苗全程接种率90%、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及接种率85%、新生儿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90%、首针及时率80%。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