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节日的作文字篇一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什么春节啦、元宵啦、中秋啦……但是我最爱过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查阅了许多资料,说法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
但是,在民间流传最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它是对两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屈原是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左徒”,由于他主张联齐抗秦,遭奸人陷害被流放。在楚京郢都失陷后,屈原悲痛万分,决心用生命警告当朝统治者,唤醒人民保卫祖国。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抱石跳进了汩罗江中。渔夫们驾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骨,还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设立了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你知道吗?端午节在我们云霄可有许多风俗呢!
包粽子,是家乡人最隆重的活动。每当端午节快要来临的时候,大人们便忙着采苇叶、打糯米、蒸咸肉。到了端午节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端午节一大早,令人垂涎浴滴的粽子便上桌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插艾叶,是家乡人喜爱的一种驱邪方法。端午节前大人们就张罗着寻找茂盛的艾叶,将它插在门框上。据说,艾叶能散发出一种浓浓的药味,可以阻拦恶鬼降临,消灾避邪。虽然知道不科学,但家乡人仍然按风俗办事,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热闹的时候。赛龙舟那天,人们潮水般涌向漳江两岸,我也在欢乐的人群中,翘首以盼比赛开始。
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几条龙舟整装待发。龙舟上的小伙儿们个个英姿飒爽。
鞭炮声一响,龙舟立刻争先恐后地向前划去。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划桨的健儿竭尽全力,奋力追赶,岸上,锣鼓声、叫喊声此起彼伏;江上,龙舟们你追我赶,欢呼声响彻云霄。
我爱端午节,爱端午节那诱人的粽香、芬芳的艾、热闹非凡的龙舟赛。我更怀念忠贞不屈的屈原,怀念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节日的作文字篇二
现在各种各样的节日越来越多。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有许多从国外“进口”的节日,比如感恩书、万圣节、圣诞节等。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有不少网络节日,例如购物节、狂欢节等。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益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节日里总有一些美味的食物。端午节的粽子、元宵节的汤圆绝对值得一提。白粽子软软糯糯的,味道甜香,是家中常备。鸭蛋黄粽子比白粽子略贵,味道也自然比白粽子更上一层楼。拔开粽叶的那刻,香气扑鼻,再咬上一口,软糯甜香里还透着鸭蛋黄的鲜。这种粽子无论是颜色还是味道,都比白粽子的格调高。还有一种粽子“中吃不中看”,就是酱油腊肉粽子(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品种)。这种粽子在白粽子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滴上两滴酱油,再在粽子中放上一块少肥多瘦的五花肉。虽然颜色有些炭黑,但一入口便会叫你张目结舌。
元宵节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现在的汤圆品种繁多,却多少失去了初心。最夸张的就是那“七彩炫彩小汤圆”了,而我认为最正统的汤圆应该是奶奶亲手包的芝麻汤圆。那汤圆虽然不是最好吃的汤圆,也不是好看的汤圆(又大又丑),但却包含了奶奶对我们浓浓的爱意。
说到节日自然少不了中秋节,想到中秋节除了家人在一起赏月亮吃月饼的景象,更让我想到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中秋醉后抒怀,怀念弟弟写的一首词——《水调歌头》。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满情味和哲理。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暗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苏轼用让步法宽解愁思,跳脱原境,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难道这种生活态度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节日也是有颜色的。春节是热情似火的红色;端午节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圣诞节是白雪皑皑的素色……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象征着的颜色,不管是什么节日,都有一种颜色与之照应,徜徉于其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吧。
我喜欢节日。
节日的作文字篇三
盼着盼着,叶儿黄了,菊花开了,月儿也圆了,姗姗而来的中秋节叩响了秋天的大门……
一天的节目演完了,大地拉了谢幕的黑屏,乌云在天上不停翻滚着,月亮也害羞地躲在云层中画起妆来,不肯露面。
俗话说得好“月儿亮,月儿圆,家家户户都团圆”这月儿虽不领情,但我们家却充溢着一股幸福的温情……
我们全家吃了中秋团圆饭后,都围到了电视机前,品茗起这中秋晚会来了。爸爸、妈妈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很是舒适,不过对于嗜好吃的我们一家,好像还缺了点什么,于是我心血来潮准备为这美好的中秋节开办一个茶话会,说干就干,我挽起袖子,穿好围裙,准备大显身手一场,我拿出我们家现有的几种水果,颇有兴趣地把它们切成奇形怪状的图案,再依次将它们拼接成一个大大的圆,象征着我们家能够永永久久,团团圆圆。最后,我将花生、瓜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盘中,拼成了一个带有浓浓情意的“秋”字,寄托着我们度过中秋节的快乐之情。果盘就这样新鲜出炉了,我们全家吃着果盘,拿着月饼,看着中秋晚会,充斥在心中的不是惆怅,不是思乡,而是那份幸福,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我们全家和乐融融的,有时为那歌声喝彩,有时为小品赞叹,有时高兴地说说笑笑。那份幸福久久地回荡在屋子里,充盈在心里……
月亮在后台画好了妆,款款走出了几层黑幕,但却迟迟不肯出台,隐约在一层淡薄的白云后面,明闪闪地准备着,柔情似水地望着万家灯火,好似打着音乐的前奏,温和而又柔情……
中秋节,吃月饼,看晚会,唯一还差的就是点文人雅兴,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开展“比月亮之诗”的活动,活动开始了,妈妈爸爸为一方,我为一方,激烈战争由此拉开了帷幕。“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对了,还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双方激烈而又怀着无不充满着幸福欢乐的心情作战,毫不退让,但最终,这胜者还是由多人团结作战的爸爸妈妈给夺了回去,虽然我输了,但我却赢得了一份欢乐,一份温馨与一份幸福……
月儿涩涩地黄着脸,从云层背后小心翼翼地踮了出来,好似怕惊动了人们的欢声笑语,月儿圆了,心也圆了,那份幸福也圆了……
有人说过,与朋友一起玩耍是一种幸福,与别人共度难关是一种幸福,现在我认为,家人和和谐谐团圆在一起,那就是一种幸福,是中秋节给我带来了世上最平凡朴素的幸福!
节日的作文字篇四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名词。每个母亲对孩子都有无私的爱,这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母亲伟大,母爱无私,纯洁,至高无上,真诚,永恒,不求回报。随着母亲节的'临近,我祝愿世界上所有的母亲永远健康、幸福、幸福、长寿!
我有一个平凡,单纯,伟大的母亲。她从不穿漂亮的衣服。在她的衣柜里,总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衣服,她永远找不到高档的花里胡哨的衣服。她从事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虽然只是代课老师,工资还不到其他老师的四分之一,但她无怨无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全心全意对待学生。她虽然重视孩子的成就,但更注重孩子精神食粮的灌输。我经常看到她放学后带一些论文或批改作业,有时会备课到深夜。我为有这样一个母亲而自豪。
小时候不明白“爱”的真谛,以为妈妈不爱我。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因为我做错了什么事把我的手打肿了。现在明白我妈是“恨铁不成钢”;我五岁的时候,妈妈会让我一个人在雪花飞舞,寒风呼啸的环境里上学。现在我明白了,妈妈想让我学会面对困难。我九岁的时候,我妈忍心让我坐公交车去市里补课。现在知道我妈一直跟着我。原来我妈是在锻炼我的自立能力;我十岁的时候衣服书包都破了,我妈让我自己缝。我大一点的时候,我妈开始教我做饭,打水,锄地。现在我明白了,我妈是在慢慢教我怎么自立。其实我妈是爱我的。
进入初中后,每次回家,我总是给妈妈讲很多关于学校的事情。我妈从来不烦我,只是安静的坐着,认真的听我说话。耐心听完,她会慢慢分析我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哪里错了,该怎么办。考试不及格,妈妈不会批评我,而是让我先找到错误的原因,然后和我一起分析,告诉我以后怎么办,鼓励我,为我加油;当我考试成绩好的时候,妈妈会表扬我,但同时也会告诫我不要自满,还是要努力学习,保持甚至超过现在的好成绩;当我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如果是我的错,我妈会让我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是对方的错,我妈会告诉我,一个人不可能完美,再优秀的人也会犯错。让我学会包容,学会原谅对方;当我重新交到新朋友的时候,我妈真心为我高兴,让我和朋友们好好相处。久而久之,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到家,我都聊个没完。我妈妈呢?总是搬个小凳子坐在我旁边认真听我说。
我会永远记得妈妈说过的话。——社会是真正的大学,只有合格的大学生才能真正融入社会!
妈妈,谢谢!就是因为你特别的爱,我学会了自立,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做人。节日快乐,妈妈!我爱你!
节日的作文字篇五
每年春节,奶奶都要给我们做枣花馍。枣花馍各种各样,不仅好看,而且好吃,今天上午,我和奶奶就蒸起了枣花馍。
奶奶先和了一团面,过了一个小时后,面已经发好了,我和奶奶开始做了。我们把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再把两个面团变成又粗又长的面条,用筷子在上面按两道印,然后有秩序得排好,但要记住要有装五个红枣的地方,装完红枣后,用筷子从两边往里夹,就有五个“花瓣”了,在中间放一颗小红枣,一朵“五瓣花”就完成了。嗯,还挺漂亮呢!
下面该做常做的动物小刺猬了。先在面团里面包上一颗枣,再揪起一点面做嘴,用剪刀把嘴剪开,让它叼住一颗枣的四分之一,用黑豆当作眼睛,剩下的只用剪刀就行了,分别剪出它的耳朵和唯一的防身武器——刺儿。呵,小刺猬也怪可爱!
我是属蛇的,当然要蒸几条蛇了。先把面搓成条状的,选较粗的一头当蛇头,在头里面塞一个枣,就把头撑起来了。再揪出蛇的嘴,也叼一点枣,把蛇盘起来,然后用笔帽按出蛇身上的花纹,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就出现在眼前。
我问奶奶,为什么过年要蒸枣花馍?奶奶说,这种风俗是对山西洪洞县枣林庄的怀念。传说明朝初年,黄淮平原发生水灾后,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当时,山西收成好,人们生活富裕。一天,皇上驾临山西洪洞县的枣林庄,老百姓听说后,从四面八方朝枣林庄涌来,庄前的古槐树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这里,百姓们并未见皇上,却见洪洞县令在人海画了一个大圆圈,然后,亮出皇帝移民圣旨,命令被画在圈内的百姓,统统迁居河南。
枣林庄人在黄淮平原落户后,仍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每到年首岁尾,就在宗庙里祭奠祖宗。由于枣林人子孙多,祭拜时宗庙里容纳不下,他们就用泥巴在家里塑起泥山。后来在蒸年馍时,有人用面做了个山形馍,上面插上红枣,以表示对家乡的怀念。大家见了,觉得这样又美观又实用,于是纷纷仿效,就形成了过年蒸枣馍的习俗。
哦,原来蒸枣花馍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过年了,你们有没有做枣花馍?没做的快去做吧!
节日的作文字篇六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节日正是它最好的载体。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在年复一年的节日中传承,而每一个节日,都被烙下了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印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渴望,令多少团圆之人兴奋不已;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夕寄托着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令多少青年如痴如醉;
“重阳不敢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重阳节寄托着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令多少背井离乡之人感慨。
但,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端午节,因为,它被寄予了爱国的情怀。
端午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古代五月称“午月”;五月初五就成了“端午”。这一天,阳气(龙气)旺盛,于是,崇拜龙的吴越之地便开始纪念这一天。后来,他们便开始做“角黍”,也就是用米作的“粽子”。渐渐的,这个节日就传开了……
过了几百年,吴国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伍子胥。他爱国为民,在世的时候,曾经率众兴修水利,东通太湖,西入长江;建苏州城、攻楚国,功勋累累,实在是令人可圈可点。据说他还曾以糯米筑城墙,灾民就以吃“墙砖”度过了饥荒。但在公元前484年,他却因为被吴王怀疑,赐剑自刎了。这一天,正值端午。“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他的死,对当时的人们是一种多大的冲击!他这种爱国的情怀被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心上。为了纪念他,从此以后,角黍的原材料变成了糯米,它,便是我们所熟知的粽子。
再过了一百四十多年,屈原降生了。他以他的无畏,以他的“举世皆浊我独清”,开创了浪漫主义诗的先河,成为了《离骚》这本与《史记》同一层次的名著的作者。《离骚》这篇文章,正是他忠贞爱国的见证。
但是,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在他投江之后。端午这一天,正是利用阳气除害的好日子。屈原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的那一身阳气之神永存。于是,天的“阳气”与人的“阳气”结合——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端午节寄托着人们对除“阴”的强烈愿望,令多少爱国者感同身受。
传统节日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我们的老祖宗将他们的情感寄托在节日中,酝酿出美酒一样香醇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节日的作文字篇七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一件事却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春节习俗。
说到烟花爆竹,各家各户可能都放过。每当过年,家家户户都买各式各样的炮仗,在大年除夕开始放起,但是,燃放烟花爆竹也是有学问的。
传说有种叫年的怪兽,每年除夕都出来吃人,人们都很害怕它。一次,年怪兽巧遇穿红色衣服的人,又听到有放炮声,吓得四处惊窜奔逃,人们知道年害怕什么了。每年除夕都贴红联,放鞭炮,年怪兽就在也没有来过。现在,每到春节,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春联也叫“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为在春节时张贴,所以名叫春联。春联的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人们就会把已经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所以贴春联就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大年初一,我早早起来,穿上最帅的衣服,收拾的整整齐齐,就和爸爸妈妈出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我们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呵呵,给压岁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以前的拜年方式外,拜年又兴起了电话拜年和短信拜年。
春节的习俗真是丰富有趣呀!
节日的作文字篇八
春节前夕,刚刚从各地回到老家的人们坐在电视机旁准备迎接新的一年,人们笑着谈着,节日的气息无处不在。就这样,春节无声无息地溜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中。
天刚刚亮,新春的太阳仍未把昨夜的寒冷消释,空荡荡的街上只有扫帚在地上摩擦的声音。人们早已在马路上“排长龙”了,睡意未绝的我也被父母叫醒,早早地感受着二月的寒风。
我走在去往亲戚家的路上,打着呵欠,慢悠悠地跟着父亲,父亲用力地牵着我的手让我快点走,“年轻人啊,可不能走得这么慢,得有精气神。”一边牵着我的手一边示范着给我看。我扑哧一声笑了“快点走啦‘年轻人’!”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段清晨时光。
到了亲戚家前,我正无聊地走来走去,忽然一件薄薄的工作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阿姨正穿着一身单薄的衣服在街上来回扫动,瘦弱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她来到另外一个清洁工的身边,她们互相交流着,互相祝福着,互相问候着,然后从自己的口袋中摸出一个薄薄的红包,“祝你事业顺利,早日发大财。”然后便再一次投入于自己的工作之中。
可她们知道这样下去有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哪能谈得上孝敬父母。我轻轻走过去,问那个瘦小的背影:“你想家吗?”她似乎吃了一惊,然后慢慢答道:“恩。”“那你为什么还要留在这座城市里不回家呢?”她听了之后,坐在旁边的小花坛上,吸了一口冷气,慢慢地说:“谁会有家不想回呢?如果清洁工人都回家了,那么谁又来装扮这座城市呢?”说完,抬了抬头上的帽子,用着深邃的眼神看着我,叹了口气,继续说:“唉,谁不想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见见自己的亲人呢……”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也不忍心再折磨一个有着“回家难”问题的城市工作者。
在回家的路上,在这隆重的节日里,我再一次望见那个单薄的身影,寒风似乎可以马上吹垮这个小不点,躯体在繁闹的街上显得独特,直到影子离开我的视线。
为何我们不尝停下来,对一些隐藏在繁闹的街市中并且一心一意忠实地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人们问候,我们的心中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对别人的关爱。
节日的作文字篇九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热闹的节日了。没有了往日的繁忙与疲劳,有的只是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欢笑,而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讲,那更是不亦乐乎,没有了平常那么多规矩,也没有了家长的管制,更有数不胜数的糖果,好不高兴呢!
春节,一提起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年夜饭,放鞭炮,还是包饺子?在我的记忆里,最有趣的便属采购年货了。说是“采购年货”,几天就备好了的。我口中的年货,都是我们小孩子的东西,像是“油炸香蕉”、“擦炮”、“煲”之类的。
除夕那天早上,小孩子早早就起床,去要红包?你猜错了,我们是一起去买“年货”。
在我的老家湖北广水,因为它只是个小县城,所以没有什么大型超市,全都是摆地摊儿。一眼望去,整条街人山人海,其中还夹杂着叫卖声。我和姐姐边走边看:卖棉帽子的,卖糖果的,卖点心的,卖蔬菜水果的,卖小吃的。我们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小吃摊,不仅能尝到诱人的美食,还能看到师傅们精湛的手艺,仿佛欣赏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在街的尽头,有一位卖油炸香蕉的阿姨,她在那里摆了好几天了,我和姐姐有时候出来吃夜宵,就在她家。我和姐姐各自点了一只香蕉。只见那阿姨带着手套,动作麻利的剥好两只香蕉,然后打开小推车上的打火灶,将一锅油烧热,那阿姨有些胖,而且穿的也多,但是她的动作十分麻利,满脸的笑容让人一看就觉得特别亲切。油烧好了,她整了整衣衫,将香蕉贴着锅边溜进油里,“嗞啦”,这一声让人听着好愉悦,她用长长的筷子不停地搅动这香蕉,神色认真而专注,嘴里还念叨着什么,像是在数着时间。金黄色的香蕉浮在油面上,不一会就香气扑鼻。阿姨用漏勺将香蕉盛上来,然后将香蕉切成一小节节的,然后串起来,“好香啊”我说。阿姨十分幽默的回答:“那可不是吗。”我们都被逗乐了,接过香蕉,咬一口,还烫着呢。外面脆脆的,里面软软的。吃到嘴里,甜在心上。
满足的在这拥挤的人群中走动,看着这一切,觉得好热闹,好有生活气息。不管是卖菜的农民伯伯,还是卖玩具的年轻阿姨,都是辛勤的耕耘着生活的人。
春节,这是一年中最欢快、最热闹的节日,让我们感谢我们的老祖先竟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节日!
节日的作文字篇十
有人说,人生的本质是孤独,但我却觉得自己一个人寂寞生活很是无病呻吟。我们身处繁华的红尘中,这么多热闹的节日,拥挤而热闹的人群,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车鸣声,说笑声,哭闹声,辣辣的羊肉面让人傻笑着辣出眼泪,香喷喷的饺子吃多少个都不嫌多……
在我的印象中,老家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了。
除夕节的下午,大家都要去村后的山上上坟请年,下午三点左右,正是闲下来的时候,又不是太冷,整个村子倾巢而出的样子。房屋之间狭窄的过道平时不觉怎样,到了这时却觉得跟独木桥一样,来往的人群分了两拨,也挤挤挨挨的。
农村女人的声音既厚又响亮,叫嚷着村里发生的琐事。几乎每个小孩子人手一个从集上买来的小哨子,放在嘴里使劲吹着,多次被妈妈呵斥也我行我素。人多就罢了,还得有摩托车啊。从我们进了巷子起,就听见对面有摩托车鸣笛声,一直到我们过了巷子,这车还是没能过去。
巷中的人家门上贴了崭新的春联,红艳的刺人的眼睛,屋檐上未化的冰凌也反射着刺眼的阳光,人群一眼望去不是黑压压的,反是红彤彤一大片。两个响亮的二踢脚放上天,即刻跟上了人群的赞叹声,而后又出现了小孩响亮的哭声,又惹得众人一阵哄笑。此后,女人的叽喳声,小孩尖利的哭笑声,摩托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和那大红的福字互相映衬着,怎么有这么丰满热闹的节日呢?
除夕夜平时见不着的,甚至不认识的亲戚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所以这年夜饭自然是妈妈的最高水平。
小鸡炖蘑菇,糖醋鲤鱼,紫甘兰,各种不知道名称的海鲜,麻辣羊肉汤,各种馅的饺子更是不必说。这么多,从哪一个开始呢?我是不管的,看那菜颜色好看,夹上一大口,又想起了自己的旧爱,自然也往嘴里填。喝一口辣辣的羊肉汤,吃的饱饱的,满口余香,一头大汗,再一口麻麻的可乐。耳边是男人们大声的拼酒声,小弟们大声的叫嚷声,感觉耳膜快要爆裂的同时,心里又觉得暖意蒸腾,节日热热闹闹的才好啊。
晚饭后是我们村的“伪?烟花大会”,比较谁家的烟花最漂亮。一个寒酸的小礼花上天,立刻引得万家与其相较。一时间,天空全是绚烂的礼花,照的大地如同白昼一样。
我受不了这种热闹了,只能早早逃回家去,这种热闹赐予的恍惚病,要躺多少天才能治好啊。
正想着,又听见院子里一阵喧闹声。拜年的一帮又向屋内涌来,啊,整个春节还有得热闹呢!
节日的作文字篇十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