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介绍兰州碑林导游词500字篇一
晴天看碑林,无疑看到了兰州的黄鹤楼。隔河远望,于万千绿树衬托下的碑林,显得威严庄重,雄伟壮观,仿古重檐、金碧辉煌的主体建筑草圣阁和群山呼应,将人文的魅力加之于自然,勾引起无数游客好奇的心,使他们想探究那座富丽堂皇的建筑里面藏着的东西。
晨曦中的碑林,带着淡然的朝气和希望。在朝霞的辉映下,其轮廓有着剪纸般的艺术效果,有些怀旧有些峥嵘。而在夕阳留恋的目光里,碑林的气质是内敛的,情怀是温热的,尽管她的心中汹涌着万千故事,埋藏着万千感慨,一任它们在岁月中隐隐绰绰。
当蒙蒙细雨笼罩了金城,轻轻为兰州点染上江南风情时,站在黄河南岸远眺碑林,蓦然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兰州碑林的胸怀里腾挪跌宕,从大地湾文化开始,8020xx年的岁月,碑林在细细咀嚼细细回味。
走进碑林,那一刻心是神圣的,目光处于仰望。
兰州碑林的院落极其安静。
没有喧哗和热闹,院内恣意生长的青草与古朴的石子路营造出的清幽,仿佛将人带到了草圣张芝——这个当年以“一笔书”而名满天下的甘肃敦煌郡人练字、洗砚的池边。那种感受是:洗砚池边,树开墨梅,虽无色彩,却清气宜人。
以上,或许都是碑林静态的美。实际上,透过碑林与草圣阁紧相连的东、西碑廊、碑轩,观看那一块块用笔墨、雕刻所创作出历史画卷时,展示出的则是历史长河的翻滚,千军万马的奔腾,是伟人的大气凛然,是诗人的潇洒俊逸……是站在每一块碑后鲜活的历史人物与你的对话,是每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对你的呼唤。正所谓:“无言石碑诉说千古沧桑,有形墨迹凝固意境韵律”。
碑林的最美,正在于翰墨流芳,正在于海不扬波。
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作品熔进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碑林影壁上所记载的一切都令人遐想:如果你是诗人,必然会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越叠叠关山,去看数千年前的大漠落日;如果你是哲学家,必然会用怀疑的态度,缜密的思维去审视和考证先贤的说法,是否近乎真理?如果你是书法家,必然会在那些充满了灵性,或者洒脱不羁,或者庄重威严的行笔中陶醉或者感动;如果你是历史学家,必然会顺着历史的脉搏清晰地追忆……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人,那么,你必然会知道,原来甘肃这块大地是这样的了不起:从梁浩、李世民、李白、邹应龙、王了望……到安维俊、刘尔炘……,或至尊,或文臣武将,或诗人墨客,竟然都是陇上英才!你也必然会知道,毛泽东与孙中山这样的世纪伟人,也曾留足迹于陇上或示手札于陇上!你也必然会知道,林则徐、左宗棠、张大千……这些近现代名士,书法大家曾亲临陇上,赋诗挥毫!你还必然会知道,今人赵朴初、季羡林、启功等,作为学界巨人,书坛泰斗,在耄耋之年,为碑林题名、题词……你必然还会知道,淳化阁帖、秦汉简牍,敦煌写经作为甘肃文化的瑰宝,现在是碑林的镇馆之宝……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甘肃虽然地处西陲,关山阻隔,但是皎洁的中秋之月,毫无偏见,依然将其清辉洒满陇原大地。滚滚黄河,在历史的轮回终有清澈之日,不会永远浑浊下去。回顾甘肃的发展,有过辉煌,有过失落,但今日,碑林以新的姿态对她的历史进行着阐述……
兰州碑林,美丽如斯,以窗口的样子,把几千年来风云变换的甘肃以及陇原大地上的动人故事向外播撒,播撒……
介绍兰州碑林导游词500字篇二
兰州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lilum davidi var- uncolor cotton”因其地下茎块由数十瓣鳞片相叠抱合,有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始栽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20xx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兰州百合是甘肃的名优特产,其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醇,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教授评价:“兰州百合味极甜美,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不但闻名全国,亦堪称世界第一”。1999年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检测,兰州百合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并荣获“中华老字号” 称号及99中国国家农业博览会“知名品牌”及20xx年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xx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兰州百合”证明商标授予七里河区,20xx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对兰州百合原产地域进行长期保护,兰州百合产业化也被列为“国家山区农业产业化试点示范项目”。兰州百合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经济效益上看,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
营养及药用价值:据统计全世界有80多个百合品种,我国有39种,但作为蔬菜栽培种植的主要有山丹类、卷丹类、百花类三种。兰州百合属山丹类,是食用百合中上乘极品。它与宜兴百合、龙牙百合相比较,有明显的品质优势(见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兰州百合蔗糖含量是宜兴百合的2.6倍,是龙牙百合的2.8倍;还原糖是宜兴百合和龙牙百合的1.9倍;而粗纤维的含量比宜兴百合少17%,比龙牙百合少23%,正是因为兰州百合含糖量最高、粗纤维量最少,造就了兰州百合甘甜可口、质地细嫩的美誉。同时兰州百合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见表二)
从表二可以看出,兰州百合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 2(核黄素)含量特别高,达0.44毫克/100克,是一般蔬菜含量的十倍,几乎与核黄素较多的蛋类、豆类和动物肝脏接近,可以作为补充维生素b 2的强化食品;兰州百合所含的游离氨基酸中包括了人体所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在目前已知的14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中,除氟和碘未测外,兰州百合含有12种。
我国对百合的药用价值很早就有认识。成书于战国时期,后为秦汉时增补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其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百合,味甘平,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生川谷。”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总结分析了前人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百合有清热宁心安神之效。以后历经南北朝、唐、宋、明、清各代,在医学著作中,都有百合的记述。直到现在,中医仍常用百合入药,称百合有清肺润燥滋阴清热、利湿消积、宁心安神、理脾健胃、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功能。除此之外,甘肃省肿瘤研究所药理室于1987年将兰州百合多糖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对肺癌和白血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经济效益:兰州百合有喜冷凉湿润、好疏松通气,忌酷热积水的生理特性,栽培的适宜区域必须在海拔1800—2200米,坡度小于5度的丘陵山坡,气候冷凉湿润,年平均气温5.8°c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降雨量460毫米左右,土质要求为砂质壤土和粉砂质壤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正是由于兰州百合对海拔、气温、降水、土壤、坡度等生态环境的独特要求,使其成为兰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成为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兰州百合与其它旱地农作物相比较,在经济效益上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详见表三)
从表中可以看出,20xx年种植百合的收入比小麦每亩高出2386元,比洋芋高出1575元。在20xx年,七里河区百合产量1403万公斤,农民销售百合收入11785.2万元(平均售价8.4元/公斤);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940.5万元(按75%出品率计算,平均售价18元/公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xx余人,带动了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是栽培面积形成了一定规模。经过4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20xx年七里河区百合留床面积达3.87万亩,产量1403万公斤,占全市2800万公斤的50%。在兰州百合主产区西果园镇青岗村建立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182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区3.87万亩;示范乡镇5个,种植户达到11635户,无公害百合认证面积达到3.87万亩。
二是兰州百合加工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群体。目前,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为中心,辐射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和西固区金沟乡及榆中县,共有上百家加工企业。仅七里河区就有冷藏库39座,库容达到1064万公斤,每年分两季存储,储量可达2128万公斤;年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95%以上的百合都经过初级加工外销全国。同时,兰州百合深加工产品开发取得了进展,科技含量高的无硫百合干、百合粉、百合营养麦片、百合调味品、百合饮料等都研发试制出产品。
三是兰州百合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近几年,真空包装鲜百合、百合干、百合饮料等主要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十个大城市和港、澳、台及美国、日本、东南亚地区。兰州百合的消费群体也由十几年前的宾馆、酒店等高级场所走进普通百姓家中,拥有了众多的消费者。据我们
调查统计,十年前的主销地仅有广州、上海、北京等国内大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现在国内乌鲁木齐、杭州、昆明、西安、沈阳、武汉、西宁等全国省会城市基本都有销售网点,还扩散到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介绍兰州碑林导游词500字篇三
夜听黄河浪涛声声,朝望白塔丽影巍巍。位于青山之颠、静卧白云怀中的兰州碑林,美的令人赞叹!她有一种壮美,一种秀美,一种独具内涵而汇聚千年历史沧桑的美。
晴天看碑林,无疑看到了兰州的黄鹤楼。隔河远望,于万千绿树衬托下的碑林,显得威严庄重,雄伟壮观,仿古重檐、金碧辉煌的主体建筑草圣阁和群山呼应,将人文的魅力加之于自然,勾引起无数游客好奇的心,使他们想探究那座富丽堂皇的建筑里面藏着的东西。
晨曦中的碑林,带着淡然的朝气和希望。在朝霞的辉映下,其轮廓有着剪纸般的艺术效果,有些怀旧有些峥嵘。而在夕阳留恋的目光里,碑林的气质是内敛的,情怀是温热的,尽管她的心中汹涌着万千故事,埋藏着万千感慨,一任它们在岁月中隐隐绰绰。
当蒙蒙细雨笼罩了金城,轻轻为兰州点染上江南风情时,站在黄河南岸远眺碑林,蓦然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历史的沧桑巨变,在兰州碑林的胸怀里腾挪跌宕,从大地湾文化开始,8020xx年的岁月,碑林在细细咀嚼细细回味。
走进碑林,那一刻心是神圣的,目光处于仰望。
兰州碑林的院落极其安静。
没有喧哗和热闹,院内恣意生长的青草与古朴的石子路营造出的清幽,仿佛将人带到了草圣张芝——这个当年以“一笔书”而名满天下的甘肃敦煌郡人练字、洗砚的池边。那种感受是:洗砚池边,树开墨梅,虽无色彩,却清气宜人。
以上,或许都是碑林静态的美。实际上,透过碑林与草圣阁紧相连的东、西碑廊、碑轩,观看那一块块用笔墨、雕刻所创作出历史画卷时,展示出的则是历史长河的翻滚,千军万马的奔腾,是伟人的大气凛然,是诗人的潇洒俊逸……是站在每一块碑后鲜活的历史人物与你的对话,是每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对你的呼唤。正所谓:“无言石碑诉说千古沧桑,有形墨迹凝固意境韵律”。
碑林的最美,正在于翰墨流芳,正在于海不扬波。
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作品熔进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碑林影壁上所记载的一切都令人遐想:如果你是诗人,必然会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越叠叠关山,去看数千年前的大漠落日;如果你是哲学家,必然会用怀疑的态度,缜密的思维去审视和考证先贤的说法,是否近乎真理?如果你是书法家,必然会在那些充满了灵性,或者洒脱不羁,或者庄重威严的行笔中陶醉或者感动;如果你是历史学家,必然会顺着历史的脉搏清晰地追忆……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人,那么,你必然会知道,原来甘肃这块大地是这样的了不起:从梁浩、李世民、李白、邹应龙、王了望……到安维俊、刘尔炘……,或至尊,或文臣武将,或诗人墨客,竟然都是陇上英才!你也必然会知道,毛泽东与孙中山这样的世纪伟人,也曾留足迹于陇上或示手札于陇上!你也必然会知道,林则徐、左宗棠、张大千……这些近现代名士,书法大家曾亲临陇上,赋诗挥毫!你还必然会知道,今人赵朴初、季羡林、启功等,作为学界巨人,书坛泰斗,在耄耋之年,为碑林题名、题词……你必然还会知道,淳化阁帖、秦汉简牍,敦煌写经作为甘肃文化的瑰宝,现在是碑林的镇馆之宝……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甘肃虽然地处西陲,关山阻隔,但是皎洁的中秋之月,毫无偏见,依然将其清辉洒满陇原大地。滚滚黄河,在历史的轮回终有清澈之日,不会永远浑浊下去。回顾甘肃的发展,有过辉煌,有过失落,但今日,碑林以新的姿态对她的历史进行着阐述……
兰州碑林,美丽如斯,以窗口的样子,把几千年来风云变换的甘肃以及陇原大地上的动人故事向外播撒,播撒……
介绍兰州碑林导游词500字篇四
兰州碑林还陈列着翻刻或收集到的甘肃著名碑刻,有汉和西夏两种文字的西夏碑、汉藏两种文字的大崇教寺碑、汉蒙两种文字的西宁王碑、汉和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镇海寺碑,王仁裕神道碑、弘化公主墓碑、岣嵝碑等。东西碑廊陈列着历代甘肃籍名人作品和历代名人手札。从东汉的草圣张芝,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的梁鹄,西晋索靖,唐代的李世民、李白,一直至明清及以后的胡缵宗、邹应龙、邢澍、张澍、安维峻、刘尔忻、马福祥、梁启超、范振绪等。
草圣阁檐下分别是赵朴初题写的"兰州碑林","塔影河声",启功题写的"草圣阁",朱乃正题写的"翰墨流芳",黎泉题写的"黄河第一阁"等牌匾。
一楼陈列着从陇原大地上出土或发现的书法珍品,有大地湾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古篆,庆阳发现的秦诏版,以及怀素《自叙帖》丙辰本。
到商朝时期的甲骨丈、金文已是成熟的文字,但产生的年代不可考。大地湾第一期文化的部分陶器口上发现的十多种刻画符号,有类似水波纹状的,有类似植物生长的,还有直线和曲线相交的形纹等。这些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朱彩符号,在年代上早于半坡的刻画符号千年以上,又与仰韶时代种类逐渐增多的刻画符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甚至有些刻画符号与半坡的完全一致,这无疑为中国的文字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线索。原始人最早采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记录数字和简单事件,后来逐渐抽象、概括出有固定含义、能在较大范围内通用的符号--原始文字和数字符号。
本来就是伏羲文化的源头,早就广泛流传着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记事的民间传说,也就是这一地区的原始人类最早运用刻画符号,代替结绳记事的创举留在先民们的记忆里。大地湾陶器中的彩绘符号,也就是原始文字和数字符号的雏形,也是这一地区关于伏羲传说的具体物证。如果说,大地湾陶器中的彩绘符号,是汉文字和数字符号的雏形的话,那么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秦公鼎以及在此之前于1920xx年在礼县红河乡王家台出土的秦公簋上见到的古篆铭文,则直接就是汉丈字的祖宗。
就是统一六国之后实行"车同毂,书同文",在先秦古篆的基础上简化、规范的秦小篆,在秦小篆的基础上,到汉代又产生了隶书,汉文字才真正定型为以平面方块为特征的文字。秦小篆现:存实物的代表作品是泰山刻石,而现藏于甘肃镇原县文化馆的秦诏'版,为秦始皇(前221)统一全国度量衡的诏书,暂且抛开其它意义不论,单从实物的角度展示秦小篆真正面目,则可以说与泰山刻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作为汉隶精魂摩崖石刻《惠安西表》,也就是俗称的《西狭颂》,与汉中《石门颂》、略阳《郁阁颂》并称为"汉隶三颂",就在甘肃成县天井山鱼窍峡。
从大地湾陶器-亡的刻画符号到先秦古篆、秦小篆,再到汉隶及东汉"草圣"张芝的章草,兰州碑林所展示的无疑就是汉文字在陇原大地上从最初实用的萌芽状态,到逐步发展为光彩夺目的书法艺术的灿烂辉煌的发展史。
《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尤其是敦煌写经和秦汉简牍,是第一次被刻成碑供游人观赏。 《肃府本淳化阁帖》因最得宋拓本的原貌,保存完好,而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淳化阁贴》刻石,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文物。
宋太宗酷爱书法,灭后蜀、吴越、南唐后,将其宫廷所存书法作品,甚至书法家都全部搜罗到汴京, 同时又屡屡下诏收集历代翰墨,于淳化三年(992)命王羲之后裔--翰林侍书王著选编, 包括篆、隶、草、行、楷各体,编成十卷,收105'家422件,其中,除前五卷为历代作品外,后五卷为王羲之和王献之作品237件。编成后用枣木板摹刻成帖,名《淳化阁帖》,建秘阁珍藏,是宋元以来学习书法的范本,也是研究中国书法史的重要资料。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四子朱 瑛 为肃庄王,赐宋本《淳化阁帖》一部,以为传世之宝,秘藏内库二百余年,秘不示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师徒来兰州,肃王遂让温张师徒将《淳化阁帖》摹刻,公诸天下,传于后世。前后历时七年,用富平石144方,于天启元年(1621)年竣工,称为《肃王府本》,又因刻成后藏于肃王府尊训阁而称为《尊训阁本》,也称《兰州本》。《肃府本淳化阁帖》刻成后,影响很大,现西安碑林所收的《费甲铸重刻本》,或称《西安本》、《关中本》,即顺治三年(1646)陕西人费甲铸按肃府初拓本所附二十八后跋摹刻。今江苏溧阳县别桥镇虞氏宗祠有据肃府早期摹本摹刻的碑石115方。 《肃府本淳化阁帖》刻成二十年后即遭逢战乱,损坏严重,清顺治十一年(1654), 由洮岷道陈卓发起,补刻四十余块。康熙十四年(1675)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其部将攻陷兰州后用帖石做马槽。历尽劫难后的《肃府本淳化阁帖》现存刻石141方。
除有众所周知的"石窟之乡"的美誉外,还有"简牍之乡"的之称。甘肃的简牍以出土时间早,数量多,保存好,史料价值高,备受全世界关注。在东起天水,西至敦煌,南至祁连,北达居延的广大地区都发现和出土过秦汉简牍。1920xx年和1920xx年,斯坦因两次在敦煌地区发掘汉简789枚,开始了甘肃简牍大规模出土的历史。这批汉简被大学者王国维收于其研究汉简的奠基之作《流沙坠简》中。1930年,瑞典人贝格曼在居延地区发掘汉简10 000余枚,称为"居延汉简"。敦煌和居延汉简、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和故宫明清档案,被誉为20世纪考古学上的"四大发现"。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在居延发掘汉简20 000余枚,称为"居延新简"。后来又在敦煌马圈湾遗址、悬泉遗址发掘汉简34 000余枚,在天水放马滩发掘秦简460枚,在武威发掘出土了数量不等的汉代《礼仪》、《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册》、《武威汉代医简》,这些秦汉简牍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不仅为研究秦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具有极高的书法研究价值。
兰州碑林的拓片、资料。四楼陈列着陶渊明、林则徐、左宗棠、于右任、张大千、梅兰芳、丰子恺、郭沫若等人的各类作品。五楼陈列着毛泽东的7件书法作品。同时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两幅作品,一是那幅很著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出处的、孙中山写给临洮人黄文中译著《日本民权发达史》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幅是1920xx年写给时任胡景翼部第六支队司令的甘肃天水人邓宝珊先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