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精准扶贫近期计划(十五篇)

2023年精准扶贫近期计划(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10:33:27
2023年精准扶贫近期计划(十五篇)
时间:2023-03-21 10:33:27     小编:zdfb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一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二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xx〕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15%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xx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5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32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内涵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xx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595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400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破解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三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更好的完成驻村工作任务,帮助新巴镇新华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提出发展建议,使新华村村民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同步实现小康,现结合前期调查研究情况,特制定20xx年此帮扶工作计划。

一、新巴镇新华村概况

新华村位于贵定县最北面,地处贵定县与龙里县交界处,距贵定县城30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21个自然寨,14个村民组,共有812户,人口3149人,以布依族聚居为主,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99%以上,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粮食主要为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油菜、豆类为主,耕地面积3160、2亩。新华村地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活水平低,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40元,属贵定县贫困村,列入省级二类贫困村。

二、20xx年帮扶工作计划和内容

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精神为思路,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原则,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好以下工作:

1、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运用宣传栏、广播站、远程教育站点,采取村民会议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每月组织一次以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省、州、县重大工作部署,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我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部署等,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村民的政策法制观念,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激励广大基层群众为全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

2、帮助加强村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委员会,加强群众监督,完善村规民约,做到资料完善、建档规范、管理科学。

3、帮助推动经济发展。深入群众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情,收集群众发展愿望,帮助分析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加强产业项目帮扶,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抓好劳动力再培训工作,增加劳务输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家庭非营业性收入。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特别要着力帮助所驻村打造一个产业,落实一个项目,并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支持和服务。

4、帮助改善民生。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实施,抢抓“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机遇,重点帮助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落实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以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形式,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老党员等办好事实事,努力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围绕“减贫摘帽”和“群众增收”工作重点,开展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5、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开展群众走访、矛盾纠纷排查,了解掌握当地劳动社保、群众矛盾、邻里纠纷等方面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建立维稳工作相关机制,做到“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问题化解在基层。

6、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驻村工作的主要内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大力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帮助制订党员发展计划,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帮助建立健全党组织进位、党员晋星机制,党员承诺践诺机制;帮助开展“一事一议”和党务村务公开等,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三、分步实施计划

1、调查摸底阶段(20xx年2月初至4月底)。

认真开展走访调研。熟知村民的愿望和要求,仔细分析研究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对村基本情况、村民生活环境、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计划生育状况、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农村经济收入消费情况、粮食分配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文化教育卫生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人文地理概况、宗教信仰情况、发展重点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为依据做好工作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的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

2、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5月初至9月底)。

(1)建立民情台账、致富带头人台账、贫困户台账、村内待申报及计划实施项目台账等相关数据档案,并进行细化处理,务求内容详细、分类清楚、有理有据、符合村内事实、具备科学性。为各类大型项目申报等做好前期资料工作。

(2)对正在实施的各类项目协助做好协助、协调工作。

(3)是加强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加大本村与外界优秀先进村的联系,深入学习优秀的先进经验,扩大村民的视野。

(4)协助村里管理和使用好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调整产业机构、培育增收产业、开发致富项目、拓宽增收渠道。

3、归纳总结阶段(20xx年10月初至20xx年2月底)。

(1)整理好一年的工作资料、并做好总结工作。

(2)做好交接工作。

(3)理清20xx年工作思路,并形成文件。

(4)接受上级年度考核。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四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xx年全面同步实现小康,根据我乡实际,制定如下精准扶贫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8876人,幅员面积近30平方公里。全乡属深丘地形,海拔差约350米。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余元。

(一)产业情况。全乡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油菜。本乡盛产大豆,全乡种植大豆面积3000余亩。近年来,新培育生猪养殖大户2户,肉羊养殖大户1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猕猴桃500亩。

(二)基础设施情况。

1、乡村公路。全乡村社公路里程共81.5公里,村道22公里,已硬化22公里,社道59.5公里,其中合并村村道21公里。

2、水利设施。全乡有山坪塘170余口,蓄水池265口,小(二)型水库6座。

3、新村建设。全乡已规划聚居点16个,大梁山村甘子垭聚居点正在建设之中,已建成农房10套,完成了小区管网配套、路面硬化、环境打造等工作。

(三)党建情况。全乡共有党员438名,乡党委下辖10支部,周公寨支部活动阵地老旧、破败不堪,居委会支部活动阵地为临时租用。杨家河支部被市上评为落后支部,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

(四)精准扶贫工作。全乡有省定贫困村两个(青河村、杨家河村),分别于20xx、20xx年实施精准扶贫。一个一般贫困村(松林塘村),两个返贫村(周公寨村、大梁山村)。20xx年全乡已脱贫60户,226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848人。20xx年计划脱贫56户,220人。目前,已上报易地搬迁扶贫71户,223人。

二、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20xx年,乡党委、政府将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帮扶单位的指导下,以产业开发、基础改善、村容整治、管理民主为工作重点,打好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

(一)产业开发。继续做好两个省定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支持业主做大青河村猕猴桃种植产业,积极争取业主开展农村特色旅游项目,规划建立星级农家乐,逐步把青河村打造成市郊生态养身旅游度假区。加强杨家河村产业发展步伐,确定一至两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开辟一条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门路。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微园区,依托兴鑫羊场建立肉羊养殖小区;依托杨正明、何春军等生猪养殖大户建立生猪养殖小区;依托场镇市场建立两至三个蔬菜种植小微园区。

(二)基础改善。

1、公路建设。积极争取立项杨家河村黄莲嘴村道(约4公里),松林塘村柏垭梁(2公里)、松林塘村道(1.7公里),松林塘村母家湾乡道(3.6公里),打通制约困难群众发展的瓶颈。

2、水利设施。在癌症病多发的重点村社,杨家河村胡家嘴、周公寨村伏家庄子开展一次人蓄饮水普查。争取立项解决青河村原九社,松林塘胡家坝,大梁山甘子垭、周公寨五房嘴等部分村社饮水难的问题。组织整治一批山坪塘,围绕青河村猕猴桃种植产业、周公寨肉羊养殖产业配套一批蓄水池。争取立项对松林塘村松林潭水库升级改造、何家湾小(二)型水库维修整治。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设场镇污水处理站一座,解决场镇近3000人的饮水排污处理问题。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健全乡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队伍,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乡村保洁队伍,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推进民主协商议事会制度。按照村民协商议事会规程,将村、社公共事务全部纳入村民协商议事会,严格按照“五道程序”选举产生协商议事会成员,确保议事会成员结构合理。认真执行“八步工作法”,确保协商议事会健康、规范、有序运行。

(五)加强党的建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突出基层组织的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利用好上级帮扶政策和措施,确保落后村支部尽快摘掉落后的帽子。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学员示范户创建工作,每个支部确定1-2户党员示范户,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争取立项解决周公寨村支部、居委会支部活动阵地问题,规范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组织无职党员积极参与村、社事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五

xx年,xx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六

__年,__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__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__镇__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__镇__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__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七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xx〕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15%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xx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5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32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内涵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xx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595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400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破解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八

20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__〕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__〕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15%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__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5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32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内涵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__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595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400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九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切实发挥省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提高我市相对薄弱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市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二、主要内容

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如开展教学观摩、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捐赠等,促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贯彻落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同时,以农村幼儿教师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朴素的作风影响城市幼儿教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具体目标

1.改善办园条件。依据市级优质园的办园标准督促并要求农村幼儿园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的投入,备齐备足幼儿生活学习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品,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

2.提高管理水平。城区幼儿园通过派遣骨干人员深入乡镇幼儿园指导、交流,或请农村幼儿园园长到城区幼儿园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乡镇幼儿园全面了解省优质园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城区幼儿园为乡镇幼儿园教师提供观摩、听课、说课、跟班学习的机会,同时,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优秀骨干教师深入乡镇幼儿园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素质。

4.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互赠书画、参观等形式,加强城乡幼儿相互学习交流。

四、工作措施

1.幼儿第一范文网乡结对帮扶工作,要以示范园为龙头,以各项交流互助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结对幼儿园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目标、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完成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3.结对帮扶幼儿园要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各类帮扶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分别建档立卷,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五、效果检测

被帮扶幼儿园:

1.配齐配足工作人员,严格按《纲要》精神实施活动,禁止小学化倾向。

2.教师优课率达30%,合格率达100%。

3.有专题研究的方案、计划,有每次研讨过程的详实资料。

4.家长工作有计划、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总结,资料健全。

5.特色建设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效,资料齐全。

6.每学年有教师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帮扶幼儿园:

1.每个月有专人到被帮扶单位看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情况。

2.不定期送教到帮扶单位,每学期送教不低于10课时。

3.接受帮扶单位老师的跟班学习,做好跟班学习老师的后勤服务工作。

4.每学期根据被帮扶单位的具体要求组织两次专题讲座。

5.帮扶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详细的过程资料。

6.*式考核。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十

按照丹寨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帮扶计划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摆泥村位于兴仁镇政府驻地北部,根据上级要求,现摆泥村由原来的摆泥村、杉堡村、窑货村三个村组成。全村辖摆泥大寨、羊党寨、摆劳、金竹坪、杉木冲、花地、水落洞、窑货大寨、窑货下寨、三边、火烧寨、濑岩、仰天窝13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824户,3372人。其中,享受低保134户 456人,五保户2户2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精准扶贫户 218户945人,贫困发生率为26.93%;劳动力人数1652人,其中外出务工458人;摆泥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摆泥、杉堡、窑货三个支部,10个党小组,2个寨管委,有正式党员92人,其中妇女党员11人,预备党员11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年均日照1281.4小时,年均温度 14.6—17.2摄氏度,无霜期252-283天,常年降雨量1250mm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700-800米,地势相对平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主要居住有苗、汉、水、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80%。村内地势相对平缓,海拔800-85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森林覆盖率40%以上。20xx年人均纯收入2712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县委 “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结合摆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精品水果有中药材种植和黑毛猪、蛋鸡、林下养鸡养殖。现有蓝莓20xx亩、金银花250亩、太子参220亩烤烟、220亩、枣子180亩;蛋鸡20xx0余只,林下养鸡120xx余只。建立种植养殖农村合作社2 个。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二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老百姓等、靠、要现象严重。

三、帮扶计划

摆泥村“两委”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大力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该村村情制定《发展规划》,围绕“十大小康工程”和“五户联保”、“精准扶贫”、“一村一品”等工作重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立足根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三实三同”为总载体,以村两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为突破口,提高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提高村干部亲民办事能力。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州委十二项规定和县委十四项规定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理念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按照“ “五户联保”模式,真正实现“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对党忠心、事业诚心”的“六心”目标,加快摆泥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摆泥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表率。

2、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办公设施和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想法解决摆泥村各个自然寨的庭院硬化、通组公路、联户步道、小水利建设、垃圾池建设等项目,完善村级办公场所,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建好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等活动阵地。开展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组织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手挽手一帮一”活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

3、围绕发展,抓住重点,确保群众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围绕“精准扶贫” 和“一村一品”工程,结合摆泥村实际,制定《摆泥村发展规划》、依托农业园区引进企业,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中药材种植、养殖等产业,确保群众增收致富。抓好常规农作物生产,搞好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新品种,提高单产。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鼓励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抓好劳动力再培训工作,增加劳务输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家庭非营业性收入。整合资源,极力打造“甲娘冲休闲农庄”项目,落实好各项涉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举全村之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早日建成小康。

三、工作要求

一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街道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十一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20xx—20xx年)》、《绍兴镇20xx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xx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镇驻地北xx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xx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xx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xx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

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寨为中心,倾力打造“特色养殖”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在岑友、得潘等自然寨实施能繁母牛300头,共需资金20xx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xx00000万元,金融扶贫贴息贷款50万元;

二是种植业20xx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20xx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20xx年修通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20xx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十二

按照《贵州省余庆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余庆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龙溪镇的实际,紧紧围绕

一、基本情况

龙溪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中部,地处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及铜仁市四地、州、市、五县结合部,省道s305、s204线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有

二、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

1、平场村。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土地贫瘠,产出不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交通不便,通讯网络覆盖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多,生产力水平落后。

2、小河村。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边远,有的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资金紧缺,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土地贫瘠,产出不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返贫现象突出。

二、帮扶计划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

1、平场村。一是加大政策宣传技能培训。通过召开群众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结合平场村的规划,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给群众灌输先进、科学的理念,分析致贫原因,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民增收;拿出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让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对脱贫充满信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生产生活

条件,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广大种植户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计划硬化建成23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计划硬化上厂、下厂、吞口洞、台子田、六头山等8个村民组通组水泥路;完成狗槽湾、王木沟、牛角田、天堂四个小山塘整治工程和狗槽湾提灌站、上水堰提灌站建设,争取通过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安置台子田、六头山、上寨、大木岩、大堰沟和上下厂等村民组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农户50余户农户;计划建设蓄水池15口,解决果园灌溉;建设10公里果园便道,解决水果运输难的问题,建一个水果加工厂。三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在地势平坦的坝区建成水稻规范种植示范基地一个;在上寨与平寨相接的地方建优质桃示范基地一个,在上寨建土鸡养殖基地一个,在青杠园、瓮岩坪建烤烟生产示范基地一个,在瓮岩坪建核桃、梨、桃建综合水果基地一个,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整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整村经济发展。

2、小河村。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在马中岭、马郎河种植优质桃800亩;计划在跃进、团山种植茶叶 600亩;在团山组建成大棚蔬菜基地100亩;在小河中坝建板栗基地一个200亩;二是技能培训。针对各村留守人员种植技术短缺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问题,计划每年举办精品水果、蔬菜、茶叶种植等培训班4期,每年培训600余人次,吸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乡创业,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建1个茶叶加工厂;计划硬化通村水泥路10公里;道路围绕产业建设,计划建设蓄水池10口,解决果园灌溉;建设10公里果园便道,解决水果运输难的问题,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困难,硬化子曹沟、学堂坳、大坡、大坪、上游、中坝、上关、下关、丰岩坪、熬凤山、赵家土、干田坳、平武等村民组通组水泥路,解决涉及13个组老百姓出行问题;河道治理5公里;恢复被大水冲毁农田1500亩;在人畜饮水困难的上关、下关、干田坳、丰岩坪、大坪、学堂熬等村民组修建蓄水池10口,解决村民人畜饮水困难。

另外,在全镇建设一个中心水果冷藏库,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申杨任组长、镇党委领导班子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支书、村主任为成员的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田洪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田维成、冉茂琴同志负责日常工作。明确各部负责人、扶贫办负责人、驻村工作组全体成员具体落实,确保推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镇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督促验收等工作,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见成效。

(二)强化资金保障。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到户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推进有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班子成员、各村、各工作部门要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制定落实方案,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龙溪镇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实施进度,经镇领导小组汇总后向县委、县政府、县扶贫办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对在此次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十三

一、扶贫对象情况

x年度镇精准扶贫对象共涉x个村x户x人,其中五保户x户x人,纯低保户x户x人,扶贫、低保户x户x人,扶贫户x户x人。

二、主要做法

1、反复审核,精准识别。

按照县精准扶贫工作“三严禁、十不许”要求,我镇采取包片村干部初选,驻村镇领导、村干部开会评议,后张榜公示的形式,认真对各村扶贫对象进行了精准识别。(期间共核减不符合条件对象x户x人。)

2、产业带动,推动脱贫。

【一】是结合现有席草、油茶、烟叶、蔬菜等产业基础,鼓励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社,按照种养结合的方式,引导扶贫户发展农业产业(现有席草x亩,每亩产量x斤干草,按市价x元/斤计算,效益可达x元/亩,目前发动贫困户种植约x亩)。

【二】是结合县城近郊区位优势,引导临近洪门工业园的农户进厂,增加务工收入;同时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家乐和茶馆,增加经营性收入。(目前共有各类农家乐、茶馆近家,逢圩每家茶馆日均纯收益近x元。)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教育扶贫和移民搬迁投入。继续向上级争取教育和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成立村级教育扶助基金会,缓解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费用压力等困难。

2、发动社会慈善力量结对帮扶。成立乡贤会,发动全镇乡贤捐资捐物,援助或结对帮扶扶贫户脱贫致富。

3、继续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大户规模发展,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扶贫对象发展产业。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十四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xx〕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xx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05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32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内涵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xx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595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400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破解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化、贫困群体得实惠化、干部成长安全化。

精准扶贫近期计划篇十五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扶贫攻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因户施策,定点清除。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和扶贫投入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与党委、政府沟通联系,积极主动开展帮扶,注重帮扶实效,争取在201x年底前努力改善和提高村、村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工作任务

一是按照市里要求对识别出的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再核实、再识别,有水利局扶贫工作队和乡共同审核把关。贫困户摸底情况经公示无异议后,建立科学规范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做到户有册,让市扶贫办可随时查询和汇总。

二是扶贫工作队员要和乡、村以及贫困户一起研究确定脱贫计划,要对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够实现的好‘方子’。

三是扶贫工作队要将省、九江市和我市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宣传好、运用好,并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三、工作安排

(一)调整精准扶贫攻坚帮扶工作队。由任队长,谈同志为扶贫工作队员。工作队负责扶贫攻坚帮扶工作的协调、驻村入户、落实帮扶措施等相关工作。

(二)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全局在职干部与乡村、村贫困户对接,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提高帮扶工作成效。

(三)结合实际落实帮扶措施。结合贫困群众的不同致贫原因,对贫困户落实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

1、对因病致贫的,要积极与卫生、医疗、医保、社保等部门单位联系,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贫困群众争取的保障力度,如争取提高医药费报销比例、减免部分医药费等。

2、对因经济原因小孩上学困难的,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尽量为他们争取助学金或者减免学费等措施,同时动员全局干部捐款,帮助他们解决部分学费。

3、切实落实帮扶资金。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帮扶资金标准,落实帮扶资金,合理安排经费支出,确保每年的帮扶资金按时到位,做到专款专用,限度地发挥帮扶资金的应有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我局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于201x年成立了市水利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因人员成员的调整,精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也及时调整了,落实专人具体办公,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

二是严肃工作纪律。要明确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的纪律要求,全局上下特别是工作队员要严格遵守上级党委政府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纪律,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用纪律约束保证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强化考核制度。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我局重点工作,进一步制定完善督查方案,坚决执行对脱贫攻坚“两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评”机制,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扶移办的沟通联系,及时汇报工作情况,确保扶贫帮扶任务顺利完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