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一
陈廷敬原名陈敬,祖辈为郭峪村名门望族,顺治十五年,年仅20岁的陈敬考中进士,因为同榜进士中有两位陈敬,为易于区分,顺治皇帝在朝廷上亲自为其更名,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上了一个廷字。古人相信人的名字可以决定他的人生际遇,顺治皇帝的这一小小改动,未尝不是这位新科进士改变一生命运的重大契机。此后54年间,陈廷敬平步青云,喧极一时,成为康熙皇帝的政治导师与肱股重臣,先后封官进爵28次,做为一个汉族人,历任除兵部以外的其它五部尚书、侍郎。辅佐康熙51年的陈廷敬不仅是一位为奠定康乾盛世做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更是清初的大学者,除了自己的《午亭文编》等多部著作传世之外,还负责主持编撰了我国历代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而他的儿子陈壮履也参与了这一文化工程,父子同修一部字典,一时被传为佳话。陈廷敬一生备极荣恩,康熙皇帝称其为“全人”,在花甲之年为其御笔题写了“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并对陈廷敬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臣子题字。康熙皇帝的题词后来被陈壮履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也就是目前相府正门外的御书楼。陈廷敬去世之后,康熙皇帝赐谥号“文贞”,并派遣三皇子主持丧礼,护丧归葬故乡。
“皇城相府”之名,为旅游开发的产物,说得通俗一些,它的名称应该是“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故居”,陈廷敬晚号午亭,所以,“午亭山村”是它的别称。因为陈廷敬出任的最后官职为文渊阁大学士,这一官职即为清初的宰相,因此,“陈廷敬故居”也就被“相府”二字所代替。皇城村原名郭峪中道庄,因为康熙皇帝曾两次驾临而改用现称。皇城的另一名称为黄城,传说陈廷敬的老母亲非常想去北京看看,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势已高,千里奔波难免劳顿,于是就说:不用来了,我在中道庄给您修一个小北京就行了。于是,陈氏城堡的外城拔地而起,外墙按照北京城墙修建。不久,朝中有人弹劾说,陈廷敬在家乡修建皇城,意图谋反。听说皇上要调查此事,陈廷敬马上派人提前赶回,将城墙全部涂成黄色。调查官员回京后禀报说,陈廷敬修的只是黄城而已,陈氏家族于是化险为夷。其实,这只是一个似曾相识的传说而已,皇城在当地始终就是约定俗成并得到清王朝认可的地名。参观过灵石王家大院的游客都应该记得,红门堡也有类似的故事。1998年,为适应旅游的开发与宣传,“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故居”最终被定名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北依樊山,西临樊溪,其枕山际水的地理位置可谓风水绝佳。皇城相府开城门九座,城墙总长1700米,大型院落19处,总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皇城相府又分为内外两城,河山楼和藏兵洞为其标志性建筑。
明朝末年,豫陕流寇横行,王嘉胤、王自用部屠戮山西,晋南为之震恐。明崇祯四年五月,王嘉胤率军由沁水进入阳城,次月在与乡兵的作战中被叛将杀害。王嘉胤遇害后,绰号“紫金梁”的王自用率军再起,号称36营20万人马,几乎席卷山西全境,并在此后两年多次侵扰郭峪、润城、屯城一带。屯城人张慎言曾任吏部尚书,是明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在他的笔下,曾详细地记叙了流寇对百姓生命、财产带来的重大侵害。
陈氏家族祖居郭峪,其明建祖宅“老狮院”至今仍由村民居住。明崇祯五年,也就是公元1632年,为抵御流寇,自保于乱世,陈氏家族在樊山脚下修建了高达七层的防御性建筑河山楼,第二年,在河山楼外增修城堡,也就是今天的皇城相府的内城“斗筑居”。陈廷敬显贵之后,家族兴旺,在这种情况下,又开始修建外城,即“中道庄”,并于康熙四十二年全部完工,九年后,陈廷敬病逝于北京。
皇城相府城墙高达12米,与明建平遥古城和九边重镇太原的城墙等高,这圈享受州县级规格、周长一千余米的城墙,便是陈家的院墙。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康熙帝国》中,平定三藩之乱的几场戏,即是以此城墙为背景拍摄的。同样,陈家的院门也如同城楼般高大宏伟,门洞上镶嵌着两块匾额:“中道庄”和“天恩世德”。中道庄,既是皇城村的原称,也是皇城相府外城的名字。世德是指世德堂,这本是陈廷敬曾祖经商时的商号名称,后来陈氏家族陈廷敬这支支脉也就以此来称呼,同样为富商巨贾,陈氏家族的另一支树德堂则鲜有及第入仕之人,世德堂的子孙们自认为造成如此悬殊差距的原因是上天对自己的垂爱与恩顾,于是悬挂了“天恩世德”这块匾额。
走进中道庄,首先看到的是两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石牌坊。陈氏家族的第一座石牌坊奉旨建于清顺治十四年,褒奖的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这一年,19岁的陈廷敬已经考取举人的功名,牌坊的落成不仅为陈家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激荡着这位青年书生渴求功名显贵的雄心壮志,一座更大更能彰显天恩的牌坊已经在无形之中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第二年,少年得志的陈廷敬即成为陈家第三位进士,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宦海坦途。陈廷敬心中的那座牌坊最终在清康熙36奉旨建造,陈廷敬时任经筵讲官、刑部尚书。新牌坊四柱三楼,正中上方的匾额上书写着“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意为百官之首,“总宪”,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冢宰总宪”两侧的匾额上,书写着“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而另十四幅匾额则书写着陈氏家族取得的功名与官职,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父亲、祖父、曾祖父的累次封赠,这便是一个莘莘学子在位极人臣之后为昔日的寒窗苦读而得到的泽被整个家族的回报。抬头仰望牌坊上高达五层的匾额,不能不叹服陈氏家族的显耀与辉煌,而匾额上一排排黑底白字的楷书更显得庄重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两道石碑坊,街道北侧,即是陈廷敬的私邸“冢宰第”,陈廷敬入阁为相之后,这里又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冢宰第”是中道庄的主体建筑,同时也是整个皇城相府最重要的建筑,也正因为如此,“冢宰第”的修缮工作必须得到专家学者更为细致的论证,它的修缮工作被放在了最后,成为皇城相府唯一还没有修复的院落。
走入“冢宰第”,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照壁,照壁正中镶嵌着麒麟砖雕,两侧各垂直排列有六幅内容完全不同的砖雕,这十二幅砖雕,通过谐音、象征、借代等手法各代表一个汉字,共同组成了一幅楹联,由于年代久远,这幅楹联如今已经成为不可破解的谜语。
“冢宰第”内的正北厅堂内,悬挂有康熙御笔匾额“点翰堂”。传说康熙皇帝南巡驾临皇城时,御笔钦点陈家第六位进士、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翰林,“点翰堂”因此而得名。此后,康熙皇帝走过的正门也被称为御道,官员及庶民从此一律改走东西次间偏门。
在山西全省保存基本完好的城堡式大院中,与灵石王家大院、沁水柳氏民居一样,皇城相府也是为数不多的官宅之一。学者们评价说:皇城相府主要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熔宫廷规制与地方特色为一炉,巧妙地把封建礼制与建筑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严格地遵循封建礼制的规定,又体现出地方建筑的工艺特色。而“冢宰第”,无疑是最能体现这些建筑、艺术特点的代表建筑。
专家学者们所说的“遵循封建礼制的规定”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可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但小姐院的建筑特色将这一特点最直观地表现在了游客面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姐院的屋顶采用的都是卷棚顶也就是罗锅顶,屋顶上面没有屋脊与脊兽,与周边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建筑样式的选择,正是陈氏家族崇尚男尊女卑、希望女眷顺从封建礼教的传统观念的真实体现。而管家院与主人房舍的差别,更是体现了封建社会“尊卑有分,上下有等,内外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但是,这一差别仅仅体现于封建礼制方面,在森严的族规面前,不论族人还是奴仆却都是一视同仁,管家院后阴森的“面壁思过室”就是相府全体人员触犯家规之后反省思过的地方,这体现了一个名门望族的严谨家风。
走入皇城相府内城“斗筑居”,可以看到以陈氏家族两大分支命名的“树德居”和“世德居”。世德居由三个院落构成,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是皇城相府内现存最早的建筑。明朝末年,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成为这里的主人,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陈廷敬出生于世德居,与他的八个兄弟及堂兄陈元先后在这里接受陈昌期的儒学教育,并从此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世德居成为陈氏家族兴旺繁荣的发祥地。
斗筑居内,还建有御史府,这是陈廷敬伯父陈昌言的故居,陈昌言是陈氏家族的第二位进士,他的儿子陈元,则是陈家的第四位进士。内城城门上的“斗筑可居”匾额即是陈昌言的手笔,这四个字充分表达了遭逢乱世的陈氏家族对平安生活的渴望与祈盼。陈昌言在明清两朝均担任御史之职,也只有他这种出身于商贾家庭的知识分子,才不会像传统儒生那样,与生俱来地背负过于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夷夏之防”的精神枷锁,得以从从容容地脱去旧朝服,剃去头发,继续做他的“直指公”。
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是崇祯五年,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河山楼高达七层,可同时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的高度与规模在明清建筑中极为少见。更为难得的是,这样一座砖石高层建筑,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旧巍然屹立,雄距一方,周边至今没有超越其高度的建筑。
做为一座民用军事防御堡垒,河山楼的设计非常科学,考虑极为周全。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河山楼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保卫城堡,底层深入地下,开辟有秘密地道,便于转移逃生。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
河山楼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
河山楼峻工的第二年,陈氏家族修建了“斗筑居”城墙,将河山楼、世德居、树德居等建筑囊括其中。皇城相府内城墙仅用七个月的时间即全部完工,城头遍设垛口,东南、东北二角设文昌、关帝二阁。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共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民勇藏身休憩之处。藏兵洞大多为窑洞式建筑,具有明代风格,因为地势较高,站在远处即可看到它们一字排开,显得颇为壮观。
皇城古堡为求自保于乱世而建,虽然明末的动荡很快宣告结束,但其军事防御功能在此后的岁月中又多次发挥作用。顺治六年,大同总兵姜(王襄)发动兵变,烽烟燃遍三晋,姜(王襄)部将张光斗上门召请陈昌期,经历了明末十余年战乱的陈昌期不愿卷入政治旋涡引火烧身,因而严辞拒绝。张光斗率兵围攻斗筑居,陈昌期坚守数月,直到清军解围,陈氏家族和周边村民因为没有参与这次注定会以失败告终的兵变而逃过了一场政治灾难。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河南土匪多次越境进犯阳城,动辄即以多达数千的人马一路烧杀抢掠而来,皇城村坚固的城墙使得土匪不敢有所企图,再一次护佑百姓于乱世。
从“斗筑居”的命名、陈昌言的两朝为官以及陈昌期不愿反清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到陈氏家族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与谨慎求稳的价值观念,所有这一切,无疑都被陈廷敬完整地继承下来,再加上陈廷敬自身的德才以及清初帝王迫切需要汉族知识分子来协助他们维护统治,这些都是陈廷敬官运亨通、成为封建政坛上罕见的不倒翁式人物的主要原因。
陈氏家族的最后一位进士是陈廷敬的孙子陈师俭,繁荣兴盛一百余年之后,陈氏家族最终走向衰败,昔日笑语嘤嘤的王侯深宅成为陈家没落子孙与周边外姓村民混居的大杂院,而文革期间,当年不怕谋逆弹劾的相府子孙们畏于封建主义这顶大帽,更是把村名也改成了黄城。改革开放之后,“皇城煤矿”率先恢复了村名更恢复了昔日的自信,秉承先辈经商传统的相府子孙们在短短十几年间将,就将人口不足七百的皇城村建设成为富裕的小康村。为了不让祖先的荣耀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之中,从1998年开始,皇城村将城内住户迁到城外的别墅小区内,投资三千元修复皇城相府,并使之迅速成为全省知名的旅游景点。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长江三峡旅游观光。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的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和刚果河的世界第三大河流,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更与山融合而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和滩多水急的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公里。瞿塘峡以雄著称,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大溪镇,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有着“西控巴蜀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之势。接着就是以秀出名的巫峡,巫峡因巫山而出名,西起重庆巫山城东的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是三峡中的唯一一个地跨两省市的峡谷,全长45公里。船在巫峡中行,时而大山当前,时而峰回路转,“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疑是它最好的写照。所以有人把巫峡比喻作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最后经过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我们便来到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也就是现在的宜昌市的西边,故称西陵峡。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相信大家必定听说过这几句诗:“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来源于诗仙李白的名作《朝发白帝城》,而这里所说的白帝城,正是我们今天所参观第一个景点。位于长江北岸的白帝城,原名紫阳城,它是新莽时期公孙述割据四川之际建筑的,因为传说城中有井,井中白雾腾空,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于是公孙述自称白帝,城也改名白帝城。三峡工程蓄水后,水将淹没至半山腰,形成水雾缭绕,仙山琼阁搬的仙境。
说到这个三峡工程,全名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建成的三峡大坝坝高185米,蓄水位为175米,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工程。
好了,我们即将靠岸了,请大家跟我一起去近距离欣赏白帝城的美。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三
嵖岈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1982年开始开发,是河南省第一批公布地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52天方夜谭公里,现在我们这里所处地位置是整个景区地精华部分,面前这座山占地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海拔512米,无论从高度和范围来讲,景区都很小,但是它地特点是小巧玲珑,秀在其中,被誉为“中原盆景”。
整个景区又分作蜜腊山、南山、北山、六峰山4部分。景点地精华主要集中在南山部分,也是我们这里今天要游览地部分。等一会儿我们这里将在山地左侧进入景区,到前方不远处左转弯,在山谷里面钻洞过峡,攀崖,盘旋而上,到达山顶从左侧回到山门,整个游程约7公里,需要3-4个小时。
好了,我们这里大家注意朝前看,我们这里首先看到山顶最高地那块石头,那是“猴子望月”地景观;从猴石沿山坡向左斜下来,中间突出地那块石头,是“睡唐僧”;从“猴石”沿45度角向右斜下来,在山脚又是“醉八戒”景观,在这几处景观中,尤其是“醉八戒”我们这里不妨仔细观察,他那肥头大耳,张嘴垂舌,还挺着大肚子,醉倒山坡上那憨态可掬地情景,真是惟妙惟肖。
(引导游客到密腊山)
游客朋友,大家请注意看湖对面地这座独立山峰,拔地而起,高约百丈,雄伟挺拔,大家刺破青天之抛。它地名字叫“蜜腊峰”,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呢?相传过去这里满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儿招来了很多野蜂在此采花酿蜜。酿地蜜多,又没有人收取,都凝固在山上地石缝里,每到夏季,经太阳光地强烈照射,蜂蜜被晒化后都流了出来,整个山地外表就好像涂了一层厚厚地蜜腊,所以人们把这座山取名为“蜜腊山”附近地老百姓到山上去打柴、采药、放羊时,渴了就接山上地蜂蜜喝。传说当时山下有一老财主,他想吃山上地蜂蜜,自己又懒和往山上爬,于是就吩咐家中地一名长工上山上去接蜜,长工端个大瓦盆到山上跑了三天,接了满满一盆蜜,谁知下山地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瓦盆破了,一盆蜜都流了下来。现在我们这里看到地北坡从上到下那道白色条状痕迹据说就是当年那盆蜂蜜冲后留下来地。
山下地湖中“秀蜜湖”里面地湖水由于过去受蜜腊山常年冲刷下来地峰蜜地影响,湖水到现在还是甜地,不信我们这里大家可以去品尝一下。
上完这段石板铺就地山坡路,我们这里就到了“好汉坡”。
我们这里先抬头向上看蜜腊山地峭壁。大家知道,我国最有名地险山当数华山了,不过华山地山峰再高再陡,山头上都有很多地断层,都可以利用断层攀到顶端去。但是嵖岈山地山就不一样了,像眼前这面石壁,山体成90度直角,不但陡峻,而且整个山头由一块石头构成,中间没有断层。这样地山恐怕国际攀登冠军来了也难以攀登。再看下面这个小山坡,为什么会有“好汉坡”三个字呢?1990年奏,一位台胞游嵖岈山,也是像我们这里一样,上完这段坡路感到累了,就坐在附近这块石头上休息,无意中回头看到蜜腊山这面石壁地壮观情况,他大发感慨说:“哎呀,不要说前面这个大坡了,就是近处这个小坡谁能爬上去,谁就是好汉!我赏给他8000台币!”山下一位下在割草地山民听到后,鞋子一脱,光着两只脚,一会儿工夫就从坡底爬到了顶端。这位台胞一看,把身上带地8000台币送给了这个山民,后来他又让人找来笔墨,写下了“好汉坡”三个字,请当地石匠把这三个字给刻了上去,大家注意看在这三个字地左下方还刻有他地名字---刘修德,名字上面是他地登山时间---1990年春。不知道我们这里团友中是否也有人能爬上去,当一次好汉?嵖岈山和别地山相比有他地独特之处,就是山地上部层峦叠嶂,到处都有是奇峰怪石;而山地下部则千孔百窍,棚洞无数,万人洞就是嵖岈山九大名洞地代表。由于万人洞是天然形成地地下岩洞。所以里面洞套洞、洞连洞,曲折迂回。狭窄地地方仅能容一人穿行,甚至爬行,但宽大地地方却也有几间房子那么大,这些空间合起来能容纳上万人,所以取名“万人洞”。
(出万人洞,引领游客到桃花洞)
前面我们这里将要去地景点是“桃花洞”,在这里我们这里看到前面有一个民居一样地小院子,在这个院子地一角有一个天然石棚,大约有100平方米,里面供有桃花仙女地塑像,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在西汉末年,嵖岈山附近有一个叫桃花地姑娘在洞内修行,当时,王莽追击刘秀来到嵖岈山,善良地桃花姑娘把刘秀藏在这个地形复杂地地方,使刘秀躲过了王莽地追赶。后业刘秀登基做了皇帝,为报答桃花姑娘这段恩情,就封她为“桃花仙女”,并让人们按照她地模样塑起了神像,让后人世代供奉。
(引导游客进入景区二道门)
进入景区二道门,我们这里不妨停下来抬头向左上方看一下,在这个陡峭地石壁上横悬着一棵大树。此情此景,不由人想起李白在《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地诗句。这是一棵“野榔榆”。它和我们这里河南农村很多地方食用栓钱儿地那种榆树同一个科目,但品种不一样,这种树地叶子很厚,耐旱性旨。据省林业局专家鉴定,它在那里已经生长了600多年。它每年春季发芽,秋季落叶,到冬季它又会枯死掉一部分树枝,来维持生命力强地枝了陆军冬。它为什么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呢?专家们指出,这种树地根部有一种特殊功能,它地根可以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溶解岩石中地微量元素,它就全靠吸收这很少地微量元素来维持自己地生命。只有生命力,没有生长力,所以尽管自己已经有了600多年地树龄,但它地树体才只有那么大,这里也正应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地名言。
(离开野榔榆,引导游客参观舞阳洞)
现在我们这里来到了嵖岈山几大名洞中最大地洞----舞阳洞。舞阳是我们这里遂平县西北方向地一个邻县,距离这里直线距离只有10多公里,据传这个洞可以直接通到舞阳。据说,过去舞阳有一位年轻地香客来到嵖岈山进香,烧完香在山上游玩,误入此洞,在洞里他找不到出口,就凭着感觉一直往前走,在饥饿忍受不了地情况下,把身上穿地棉衣内地棉絮扯下来填到肚子里充饥,直到棉絮全部吃完地时候,他才看到了一丝光线,发现了洞,出洞一打听,他已经回到了舞阳县境。
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听到地人谁也不相信,但有几个好事地人,,专门在这洞口放进两只开头很别致又打上记号地鸭子,因为当时这个洞口有一个小洞,没想到两只鸭子放进去不久,果真在那个人出洞附近地一口水井里浮了出来。
游客朋友,现在我们这里来到了八卦亭。八卦亭是整个景区最好地观景台。我们这里回头往后看:在蜜腊山中间那座山头左侧有一个青蛙石,取名“青蛙望天”。青蛙紧贴着那块独立地石头是一个无头乌龟石;乌龟石右侧有一个海豚石;青蛙石下面还有娲牛石,蜗牛石旁边有一个个蟒蛇石,蟒蛇石地尾部左侧有一只大乌龟,右侧有一只小乌龟;蜜腊山东坡有鳄鱼石;西坡还有大象石。整个蜜腊山几乎可以说是天然野生动物园国。
各位朋友,从这往上再有100多米就到达山顶了,这段路是我们这里游览全程最难走地一段路,但是景区并不计划把它修成易走易登地路,这里面还有个原因呢!1992年8月,河南省省长来嵖岈山游览,走到这里地时候,地方领导提前告诉省长,这段路暂时还比较难走,但我们这里准备很快对这段路进行改修。李省长走完这段路到达山顶后,兴致很高,告诉景区领导,这段路你们最好是保持它地原状,如果都把它修得象上楼梯一样,所以这段路我们这里还是保持了它地原始状态。好了,现在大家做好手脚并用地准备,让我们这里共同攀登吧!
(山上观景后,带领游客到飞来石)
现在我们这里所处地位置是四大奇景地第一景观----飞来石。看过《西游记》地朋友都知道,每年地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开一次蟠桃会。有一年盛会结束,各路神仙在王母娘娘祝寿地时候,一只调皮地猴子跑到供桌旁偷了一个蟠桃抱着就跑。正好被王母娘娘身边地一个仙女发现,她就顺手拣了一块石头向猴子砸去。猴子一惊,桃子就顺手丢了,落到我们这里面前这个山头上。大家注意看,这座独立地山头就像一只大桃子,并且还摔裂了一条缝,砸猴子地那块石头,正好落在峡谷地顶端,所以取名飞来石。那只猴子呢,在我们这里旁边地山头上点了一下脚,顺势往前一蹦,就落在前面地石猴院,我们这里等到一会儿就会看到。这完整地山头被猴子用力一蹬,从正中间蹬裂了一条缝,这条缝只有30多厘米宽,10多米高,20多米长。人们从里面抬头看天只能看到一条线,开成了“一线天”景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这里来到了景区地中心景观----石猴园。这里为什么叫做石猴园呢?因为这里除了这只大猴外,旁边还有这么一对母子猴。它们一家三口都在这里聚居着。这只大猴就是在前面“飞来石”景点我所介绍过地偷走王母娘娘地仙桃被子惩罚下凡地那只猴子,旁边地母猴是它地“妻子”,小猴是它地“孩子”。“妻子”听说了丈夫这件事后,就不远万里从天宫来到嵖岈山寻夫,但她看到自己地丈夫已经化仙为石,不能再回天宫去了,所以就只好天天守在丈夫身边。时间长了,孩子就依偎在它身边低着头睡着了,而它却天天仰头凝视着自己地丈夫。后来天宫地姐妹们来到嵖岈山找到它们,想让它们母子两个回到天宫去,但这位妻子誓死不从,情愿终生陪伴着丈夫。姐妹们在没什么办法地情况下,只好拔下一根簪子别在她地头上,以做纪念。后来这根簪子有了灵气,生根发芽,长成了非常奇特地这棵小树。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这里嵖岈山地游览就要结束了,希望各位今后有机会再来嵖岈山。祝大家一路平安!谢谢。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四
我们已经进入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上乐园--黄河小浪底千岛湖。向东,我们看到的堤坝就是小浪底大坝,因其是在孟津县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称为黄河小浪底工程。
这个村,原本是叫丹阳,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经过此处,为平息水患,丹阳村村民舍小家顾大家,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为小浪底了。
黄河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孟津境内,它是一项集防洪、防涝、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全坝高280米,南起邙山北连王屋山的坝体总长16667米,是目前我国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坝。库容量1256.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296平方公理,正常蓄水位250米,最高蓄水位275米,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5l亿千瓦时,完成总投资337亿元。完成后总控制流域面积92.3%,其中防洪库容40.5亿立方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1020xx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总容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工程采取银行贷款,国际招标兴建,共分三个标段,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700名外商和中国万名建设者。
工程结构异常复杂,施工难度亦非寻常。仅主体工程开挖填土石方就达8811万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条。大经洞和近百条各种支洞都集中布置在北岸那一单薄山体内。其中规模最大的3条导流洞,总长3480米,每个洞的直径达14.5米,足以装下两幢四层楼房,泄洪系统进水塔上下重叠,纵横交错的蜂窝状洞室巨大而又复杂,堪称世界之最。室内的新型多孔消能装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属罕见。3条泻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体里是由缓倾角的砂岩和粘土质粉砂岩组成,有20多条层线,如"千层馅饼"。在山体内施工难度很大。单山体外隧洞进口脸岩石加固和支护就用了12米的锚杆3224根,30米至40米的锚索578根,钻12米深的排水孔1382个,把岩壁钻得密密麻麻,人们形象的称为纳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坝下,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防止泄漏在坝下筑起了一道混凝土防渗墙,长439米,厚12米,最深度达81.9米,是目前我国最深的防渗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坝中还埋设几百种仪器,像眼睛一样随时检测着大坝的安全状况。整体设计施工破解10项世界难题,创造3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l米高1米宽就可绕地球三周。由此可见,其有史以来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黄河是我国人民几千年的梦想,而真正治理好黄河,惟有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代伟人毛泽东从长年战争留下的废墟中走来,望着浑浊的黄河水,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从那时起的40多年里,成千上万的治黄专家为了小浪底工程做了精心勘探设计,从1990年开始动工历时20xx年,提前完成了大坝蓄触电工程。它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桀骜不驯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供水、发电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根据中央确定的建立郑一汗一洛旅游轴线,《中原旅游总体规划》和国家旅游局确定的《黄河旅游专线规划》,黄河小浪底旅游风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分小浪底大坝、紫荆山、里峡、三门峡大坝四片,13个景区,113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有悠久的历史故事。从此,我们可以领略到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的美好风景。
前方l公里处水下,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军交兵的古战场--赤河滩。
大家往右看,北岸半山腰,就是大山寨,是当年袁绍驻兵囤积草的地方。往左看到的那座山叫黄鹿山,黄鹿山下有凹,叫曹营凹,是当年曹操的军营所在地。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置下面就是赤河滩。
这个赤河滩有4l户215人,现已移居至孟津县的送庄镇。据说曹操和袁绍,在清河村大渔窑渡口打了一场恶仗 。曹操兵马驻守的那一凹地,后被称为曹营凹,营前修辕门,放马吃果滩,饮马黄河边,曹操宴请有功将士的那道沟,叫大宴沟村,将士阵亡被埋葬的地方叫坟坡村。袁绍在黄河那边的大山寨安营驻扎。古代战前有战书,交战时,袁兵乘船过来就在我们下边吃果滩,第打完一次仗,现渡河归营。就这样,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整个吃果滩被染成了赤红色,原有的300多亩果树已被毁尽。从此,这里就叫赤河滩。赤河滩村系黄鹿乡所属,说起黄鹿山,更有着一段传奇的色彩。那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曾经来孟律打猎。一群人前呼后拥着他来到这里。突然在河边见一头白鹿,便策马去追。当追到黄河最后一个峡谷,南岸小浪底村西南的这座山时,发现白鹿居然变成了黄鹿,李世民惊呼:神鹿也!急令随从下马跪拜谢罪。
朋友,你是不是还想知道一个叫周半县的情况呢?这个周半县就住在前面那个大宴沟里,就是前面说的曹操宴请有功将土的地方。周半县名叫周法,是西汉周勃的后裔。周勃因辅佐朝廷有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西降候。明末周家从山西迁居孟津的白鹤镇。清朝雍正年间,白鹤遭水灾,周法和妻子扶老镌幼在一只喜鹊引领下来到了这条沟里,安身立命,开荒种地,日子过得很清苦。后来因黄河发大水,治水有功,被官府赏赐黄金千两,绸缎百匹,田亩能抵半个县,并替全县百姓缴一半赋税,深受百姓爱戴。如今虽然大宴沟已多被淹没,但他古老的家容宅貌尚存一些美丽的姿容。
现在我们停泊的这个地方,就是妯娌半岛,这下面就是妯娌村。虽然我们眼前已没了这个村庄,助理村的人们已经搬离他乡,但妯娌俩留下的真实故事仍在广泛流传。520xx年前,这里住着一户姓高的兄弟两个,老大高大江,老二高大海,各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兄弟俩种地、捕鱼为生;妯娌俩纺线织网,操持家务。四口之家,团结和睦,相敬如宾。一天,妯娌俩在黄河边洗晒衣服,被黄河北行船的济源府财主雷万寿的二公子(外号干萝卜)投石测水戏弄。妯娌俩衣服虽已被溅湿,但知其是方圆远近的泼皮无赖的恶棍,敢怒而不敢言,遂起往村里跑。干萝卜看这俩女人姿色出众,令船靠岸带上帮凶向村里赶来。他们没有找到妯娌俩,就把兄弟俩捆起来,向在每个人身上坠上一块大石头,向衬里狂叫,妯娌俩如不出,他们就把兄弟俩沉进黄河。躲进山洞的妯娌俩,听见干萝卜威胁,非常痛恨和难过,正要出来搭救亲人时,又听见大江大海二兄弟的警劝声:"你俩不要上当,千万别出来,一定活下去"。干萝卜美梦落空,气急败坏地把高家兄弟推进黄河致死。并在山下点火烧山,欲将妯娌都烧死。刹那间,狼烟四起,大火滔天,突然晴天一声炸雷,大雨滂沱,火被浇灭,干萝卜被雷电劈死后又被洪水卷走。
妯娌俩化悲痛为力量相依为命,在这片土地辛勤耕作,育苗种树。经她们栽的一沟桃树,叫桃树沟;一坡核桃树,叫核桃坡s一岭榆树叫榆树岭。到了明宣宗宣德三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地带大移民,来妯娌村住了几户人家。妯娌俩待她们如客人,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教他们种植纺线、捕鱼、结网。他们也把妯娌俩当成自己长辈相待。后来,妯娌俩相继去世,大家遵照他们的生前遗嘱,将妯娌俩合葬一墓,就叫妯娌没。妯娌坟就在山那边的姚家沟上坡四亩地内。助理俩的勤劳与智慧、善良和热情,影响着后人。
说到这里,我们人人都似乎感觉并不轻松,怀里都装了一份沉甸甸的心情。
现在我们就给大家讲一个轻松的故事。它的确真实,并且已有4000多年时间。1999年11月20日,妯娌村近年90岁的周玉珍老人指着这里的黄河边说: "这片黄河底下的桑树园怕是永远看不到了。"她14岁就在这下面干船工,常听长辈人说,这一代水泉头沙窝圈向西是一道大平川,川地全长着桑树,此地就叫桑树园。大禹开山治水时,桑树园就给大水淹没了。河边只留下一棵桑树,双高又大,第年夏季总有孩子们上去摘桑葚吃,可谁敢相信黄河底下会有桑 树园呢,20世纪60年代三门峡闸水黄河断流40多天,有的河底露了出来他和村里人跑到传说的桑树园那里去看,一下子都愣住了。这里许多比牛大的石头,夹杂着许多一人多高的大树杆,有的已被石砂埋住半截,都是向东歪斜着,没有枝梢没有西半边树皮,木大多还完好。树心有的已腐坏,全村人用大锯很吃力的把它伐回来。竖着一解两半,木质黄色新崭崭,稍微一掏两头一堵,做喂牲口的槽框。这位老人专门算了一下,桑树园有2里长、1里宽最少也有600多棵树。
是啊,4000多年桑树为我们昭示的历史文化该有多重呢?
从妯娌半岛再向西行2公里,就要到达新安县境了。第一个迎接我们的就是盐仓村,这里有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房屋、窖穴、墓葬、陶器、石器、骨制品、还有东周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烧烤肉食时用的火炉、灶具等实物。在此上游还有狂口渡(关阳渡)、塔地渡、西沃渡、石渠渡等四个渡口,又是山西与河南的交通要道,不仅由此集散大量的盐,也是邮政业的主要港口。
下面已被淹没的南岸峭壁上的西沃石窟,开凿建立于公元386-581年北魏时期,是1984年考古专家不畏艰难攀崖入洞勘察到的。它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石窟在山崖峭壁上,是一座完整的塔林,是北魏末年政局动荡,企盼借佛法保佑社程的产物。该石窟由于建在悬崖陡壁上,过路行人虽在悬崖下走过却看不到像塔,只有行船道业的人们才能看清整个石窟。因而有"七十二座无景塔,走塔不见塔,看塔不走塔"之说。现在这些石窟就在我们的船下,而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被整体迁移到新安县的千唐志斋博物馆。
从大坝孟津港口西18公里,现在我们已经来到黄河三峡。你看,右边的是龙凤峡,它在济源县境,是在黄河水位上升230-270米后形成的新的一峡。全峡谷九曲十八湾,五步一潭,十步一瀑。全长7.5公里,宽处30米,窄处10米,两岸山顶相距100-200米。这里峡壁群峰冲天,巨石丛生,拟形百态。如"四面神",远远看去酷似埃及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极其相似。因它位于峡谷北端人口处,人们又称它为"守山神"。峡谷西山顶上有姐妹峰,东山顶上有兄弟岗,一沟之隔,遥遥相对。他们中间也有一段"非兄弟二人不嫁"和"非姐妹二人不娶"的故事。虽然他们婚姻都很美满,但据说争得这个结果也是经过很曲折的斗争的。
下面,我们将要到达的是黄河八里峡,原名八里胡同,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峡。该峡谷全长八华里,故称八里胡同、八里峡。这是我国5464公里长的黄河中下游交界处的最后一个峡谷。峡谷南北高山耸立,悬崖峭壁,静波束流,温顺平稳,滔滔黄河一泻千里,十分壮观,古有八里八景之称。传说是禹王治水在这里所开,在它东出口处不远,便是禹父鲸治水九年无果被舜所杀之地。其父治黄壮志不移,化作土单渚屿,助子禹治黄功竟(据《山海经》)。
我们现在来到的孤山峡景区,它位于八里峡的中部,就在我们右边。它南端起于黄河边清河口、夫子崖;北至逢石湖南,终点万鹤亭。它是小浪底大坝蓄水最高水230-275米时形成的。那里群峰突起,高峡蜿蜒,山水奇秀,风水钟灵。有犀牛望月"、"焦赞坪"、"孟良寨"。岸边八角山上有神仙洞、大闺女洞,洞内钟乳奇美。还有蜂峦形似的黄河大佛,高达80米,纯天然形成,可与四川乐山大佛媲美。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开始,到了始祖山你就会看到:那里一面连山三面环水,形成了万山湖景区最大的一个个摈湖半岛和一个最大的湖中全岛,这里是黄河小底水上游的黄金地带。站在白云缭绕的始祖山巅极目望去,烟波浩渺,蔚为壮观,恍若走入"下下天光,一碧万顷","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的洞庭湖。
朋友,在小浪底大坝蓄水高达275米时,水平面可及三门峡大坝1公里处。那是何等的壮观。待20xx年工程全部竣工时,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将会是更为旖旎的风景!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五
导游员语言要有进一步的提高就要进一步培训。要注意:
1.语言的趣味性。
要想在旅游中让旅游者有浓厚的兴趣,导游员的语言应注意趣味性。努力使情景与语言交融,激发旅游者浓郁的游兴。要多用风趣谈谐的语言,多用恰当的比喻,使旅游者倍感亲切。
2.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的语言是导游员文化水平和修养的表现,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标志。幽默总会有喜剧因素,或使听者轻松愉快,面带欢笑,使气氛活跃,增添游兴;或使旅游者遇到问题时,稳定情绪,保持乐观,忘记忧愁和烦恼;或启迪旅游者;或通过诙谐风趣的语言,委婉地提醒旅游者;或委婉地讽刺某种现象,消除人际关系的龃龉。
3.语言的科学性。
导游员给旅游者介绍各景点都应该注重科学性,要做到实事求是;即使是说故事、传说也不要胡编瞎造。知识性的介绍是不能来虚假的。
4.语言的针对性。
旅游者来自不同地方,国家、民族、宗教、习惯、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导游员进行导游时要因人而异。导游语言应区别不同的旅游者使用恰当的语言,要注意针对性。
5.语言的生动性。
导游员应努力学习语言,学会使用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是导游语言美的魅力所在,是导游语言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考虑导游的内容,更要考虑导游的表达方式,并要与自己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调和谐一致。语言要生动流畅,不仅要求导游员讲话音调正确优美,节奏适中,语法无误,用词恰当,还要求导游员思维清晰,内容明确,前后连贯。整体和谐。给旅游者获得美的享受。
6.语言的情感性。
导游员在旅游者进入审美观照状态的前后,往往需要对景观进行介绍,这种介绍不是抽象的,程式化的,而是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因而,导游的语言要有情感性,要通过导游的眼神、手势、面部表情来展现出来。语言的情感性表现为导游要随景而动,喜游乐导,动之以情,以情感打动客人。
导游员应努力学习语言,学会使用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是导游语言美的魅力所在,是导游语言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考虑导游的内容,更要考虑导游的表达方式,并要与自己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调和谐一致。语言要生动流畅,不仅要求导游员讲话音调正确优美,节奏适中,语法无误,用词恰当,还要求导游员思维清晰,内容明确,前后连贯。整体和谐。给旅游者获得美的享受。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六
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字,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团友,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20xx年),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0xx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又互为衬托,有机结合。可以说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个“大盆景”。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览,细细欣赏这大盆景吧!
请大家先看上面这块匾额:“小瀛洲”。它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写。而这座歇山式敞轩是小瀛洲上的主要园林建筑。它原是清朝时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穿过先贤祠,来到了九曲桥。这三潭印月岛上的九曲桥,有九转三十个弯,为全岛的中轴曲线。当我们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行走时,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体会到这里美景层次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大家请看这块大石头,这是一块有名的太湖石。有人称其为“九狮石”,上面似有九只狮子,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这九只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
各位团友,请看这别具一格的三角亭,它造型别致,名为开网亭,取自佛教开网放生之意,同时也点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再看左边,这个四角亭被称为“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这开网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东一西,相互呼应,互为衬托,选址精心,营造奇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是三潭印月岛上不可缺少的一组景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这里的景观主要由粉墙、漏窗、竹径组成。请看这一截横列于两段曲桥之间的矮墙,中间有个圆洞门,上书“竹径通幽”四个字,落款是康有为。这粉墙内外景致各异,墙外翠竹千竿曲径通幽,墙内游者济济,俨然两处天地。墙上构图精美的漏窗,起到了内外互相渗透的作用。透过圆洞门两边的漏窗可见墙外竹影婆娑,清幽恬静,一条小径消失在竹林远处,使人感到“庭园深深深几许”。而回头一览这三潭印月岛中之湖,亭台倒影,尽在水中,奇花异草,映碧叠翠。假山曲桥,一静一动,虚虚实实,相映成趣,又是一幅生动的水景画。
我们走过九曲桥,迎面所见的分别是迎翠轩、木香榭和花鸟厅。在这里,放眼望去,水绿、树绿,亭台叠石都似被映成绿色,真有置身于绿色庭院中的感觉。而前面又是一座引你步步入胜、渐入佳境的九曲桥。曲桥中间那座朱柱黛瓦的四方碑亭就是御碑亭,当年康熙所题“三潭印月’’的石碑,就竖在此亭内。站在这座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我们环望四周,会发现这巧夺天工的三潭印月,不仅以园林称胜,而且还是座迷人的花岛。请看这岛上的绿洲、堤埂上栽满了各色各样的美丽花卉,岛中池塘内缀满了多种多样的睡莲、荷花,而岛上的幽径上又植上了许多摇曳的翠竹。此时此刻,你会觉得这全岛的空气都凝聚着花的清香。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我心相印”亭前。“我心相印”即“毋须言,彼此意会’’之意,是佛教禅语。“我心相印”亭两边有墙将湖面遮住。这个亭子很有个性,一边是粉墙,一边是走廊,在西湖景区里,恐怕是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亭子了。穿过亭子,我们看到在开阔的湖面上,有三座布置得十分得体的石塔。各位,游览三潭印月岛最使人忘情的就是这三座石塔。月光下,这里“玲珑塔底月轮悬”的美妙景观,曾列入南宋画家陈清波等人的《西湖十景图》。这三座石塔始建于宋元祜四年(1089年),当时苏东坡疏浚西湖,在湖中最深处立三塔作为标志。为防西湖淤塞,
还规定三塔之内不得种植菱藕。元代时三塔被毁,明朝万历年间在现在位置上重建。这三塔基本呈等边三角形,间距62米,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呈球状,有五孔,饰有浮雕图案,塔顶呈葫芦状。民间传说这儿有三个水妖居住,因而塔形似葫芦以将其镇住。
各位团友,三潭印月历来是杭州著名的赏月胜地。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灯烛,孔口用白色薄纸蒙上,烛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又成水中之月,随着微波荡漾,似有无数个月亮在水中晃动。月光、灯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交相辉映,融成
一片极富诗情画意的景观,让人感到有一种奇幻之美。
好了,三潭印月的游览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将乘船去苏堤。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七
各位游客,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因为九寨沟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我希望每个游客都能爱护九寨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注意环境卫生。
你们看,前面的海子就是芦苇海。芦苇海在金秋是最美的,芦苇金黄金黄的,阳光、苇子也是金色的,与那湛蓝的湖水映衬得如诗如画
快看,这篇清澈的湖水就是犀牛海。在这片迷人的湖水背后,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仙人腾空驾雾来到人间,身边还带着一头粗壮的犀牛,因为九寨沟景色宜人,犀牛迷恋上了这,几天之后,仙人要回去了,但是,犀牛怎么也不肯回去,仙人就用法术把它变成了海,让它永远留在人间。你们看,这犀牛海的形状多像一头犀牛啊!
游客们,请看右边,那闪着火花似的海子就是火花海。每当有阳光的时候这火花海就会闪着“火花”,好像湖里的鱼儿在开烟花盛会。
你们再随我往前看,还可以看到翡翠的卧龙海,似明镜的树正群海……
九寨沟是祖国神奇的仙境,希望大家好好爱护它们!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八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河南观光游览!我叫....是河南旅游集团的一名导游员,大家叫我小伟或者小、耿就好,我代表我们河南旅游集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我身旁的是我们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能,我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可以放心,在车上大家可以尽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俩个都很荣幸也很乐意的为大家服务,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是什么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尽心尽力给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预祝各位河南旅游愉快,万事如意!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业可以是说是百年修得同车行吧!相聚就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的中原儿女,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结,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古时,河南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gdp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国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产品转化大省,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俩句话: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过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现在!
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热切地欢迎你们的到来!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大家请有秩序的下车,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小浪底提起这个名字,大家觉得很好奇,许多游客会问为什么叫小浪底呢?我在这里给大家作个简单的解释,由小浪底大坝上溯25公里是闻名遐迩的黄河三峡,其中八里峡河床比较狭窄,水流比较急,浪花汹涌,掀起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浪,但是出了八里峡,进入小浪底,河床相对宽阔,水流变缓,河面只能卷起小小的浪花,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就把这里称为小浪底,意思是大浪到头,小浪到底。小浪底工程坝址就在黄河南岸的孟津县小浪底村,按照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命名习惯,大都是以地域命名,所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也就是由这个村庄而得名的。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即可较好的控制黄河供水,又可以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它是一项集防洪、防涝、减淤、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控制性,防洪库容40.5亿立方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的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史上的一个奇迹,工程采取银行贷款,国际招标兴建,共分为三个标段,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700名外商和中国万名建设者。
小浪底工程结构异常复杂,施工难度亦非寻常,仅主体工程开挖土石方就达到了8811万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条,大径洞和近百条各种支洞都集中布置在北岸那一单薄的山体内。其中规模最大的3条导流洞总长3480米,每个洞的直径达到了1405米,足以装下两栋四层楼房,泄洪系统流进水塔上下重叠,纵横交错的蜂窝状洞室巨大而复杂,堪称世界之最。室内的新型多孔消能装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是属于罕见的。3条泄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体是由缓倾角的砂岩和粘土质粉岩组成,有20多条层线,如千层馅饼,在山体内施工难度很大,单是山体外隧道进口岩石加固和支护就用了12米的锚杆3224根,30米至40米的锚索578跟,钻12米深的排水孔1382个,把岩壁钻的密密麻麻,人们形象的称为纳鞋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坝的下面,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了防止泄露在大坝下面筑起了一道混泥土放渗漏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大坝中还埋设了几百种先进的仪器,像是眼睛一样随时的检测着大坝的安全状况,整体设计施工难度破解了10项世界难题,创造了3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好了,大家在此休息一会,不要走远,我们20分钟后集合!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九
欢迎词各位团友,大家好啊!
很高兴见到各位,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深圳国旅新境界对大家参加这次的旅游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本人托大家的鸿福,很幸运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在这里要跟大家说声谢谢哦:“谢谢大家”。先自我介绍吧,我呢是青岛旅行社的经理(停顿一下)派来的导游,我姓黄,单名一个锋字,大家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黄锋。这个名字挺简单,对吗?又好记,呵呵,希望大家喜欢。
在我身边这一位呢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陈师傅,开足两天车的时间,非常幸苦。
在此,我们于以热烈的掌声多谢我们的陈师傅。
(略停)谢谢大家!那么,在这两天里面呢,就将由我和陈师傅以及一会我们的地陪这三位工作人员为大家服务,务求使到大家在我们旅途中的:食住行游购娱”都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
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不妨尽管说,我们尽所可能地去满足大家的要求。
所以,我们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团友都能够配合我们导游司机的工作,爱护车厢里的清洁卫生。
最后,请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来预祝我们将会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十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导游演讲稿500字篇十一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您好!一路辛苦了!
欢迎您来到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景区龙潭大峡谷风景区观光旅游!
我是景区工作人员×××,您可以叫我小×,或×导。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满意,更希望我们景区的服务以及游览景区的感受能让您百年感动。
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园区的概况。
园区位于河南省具有二千二百历史的新安县境内,面积约328平方公里。公园所处位置极为特殊:一是历史地理位置特殊,它距离中国十三朝古都西安350 公里,九朝古都洛阳100公里,处秦、汉、隋、唐时代的“首都圈”内;二是自然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太行山山脉与秦岭山脉的交汇部位,黄河峡谷段与地上悬河段的过渡地带;三是大地构造位置特殊:位于大地构造之华北陆块的南缘,秦岭地槽的北侧,区内出露了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代表着12亿年以来本区的沧桑巨变。
特别的地理、地质、人文环境形成了极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这个综合型世界地质公园,拥有龙潭峡、荆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万山湖等5大代表性景区。它的特色是,以峡谷地貌、水体景观为主,以典型地质剖面、地质工程景观为辅,以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
龙潭大峡谷景区是园区的核心景区, 位于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园区的南部,行政区划属新安县石井乡管辖。
我们的景区开发不久,但发展十分稳健。20xx年1月成为“省地质公园”,半年以后成为 “国家地质公园”,再过一年,20xx年9月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到20xx年12月4日,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20xx年、20xx年、20xx年的游客人数分别为14万、?万、?万人次,增长迅猛。
我们景区的可喜发展,得益于景区的好山好水。专家们说,我们龙潭大峡谷为“峡谷绝品”、“黄河山水画廊”、“古海洋博物馆”。
当然,景区的发展,更得益于“让游客满意,更要让游客感动”的经营理念,更得益于您对我们景区的关心、关怀。在此,我代表景区工作人员向您表示感谢!
20xx年8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组专家库穆博士说:“我到过很多地方,龙潭大峡谷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美的峡谷!”
那么,龙潭大峡谷美在哪里?
龙潭大峡谷更是以峡谷的地貌、地质内涵著称,可谓“红色砂岩峡谷博物馆”。我们的峡谷发育于12亿年前的紫红色石英砂岩之中,全长只有12公里,但峡深超过100米,最窄处仅1米,峡感十分强烈。大峡谷各段形态不同,发育有隘谷、嶂谷、峡谷、宽谷等齐全的类型。这样,大峡谷景区分为古檀迎宾宽谷、龙潭水峪峡谷、深潭卧龙嶂谷、梦幻山水隘谷、山崩地裂峡谷、大地丰碑峡谷、凌空观峡等7个景段。
一、古檀迎宾宽谷景段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古檀迎宾宽谷景段。本景段东始山门,西止检票口,长约1公里。这个景段属青河的中游,沟谷汇集,谷底宽阔,两侧坡缓,土壤发育,河水相对丰富,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因而风化剥蚀程度比较深,有谷宽坡缓的地貌特征。主要景点为“仙人指路”、“惠风洞”、“迎宾古檀”、“红崖山”、“红崖寺”等。
青石牌坊是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的入口。牌坊前、后各有坊联。前联为:
八里迷谷,桩桩迷景逗客伫;
千尺险峡,步步险象着人惊。
后联为:
关峡相望,岚为轻云绕;
潭瀑联珠,水呈青龙飞。
“八里迷谷”,指的就是龙潭大峡谷。
这两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峡谷内天造地设的雄奇景观。有位楹联专家说,这两副对联,写出了山水峡谷的特点,但是,还可以写得更好一些。不知您有何高见,有何大作,请留给我们。
这里是仙人指路。请大家看右边崖上,有一个天然石洞,名叫惠风洞,洞体宽窄不同、洞深莫测,洞口有风流动,盛夏之时冷气爽人,隆冬之日暖风宜人;洞的左侧上方,有尊象形石人头像,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龙潭大峡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石崖的石质为4亿多年前的下古界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当山体抬升时,由岩溶作用形成地下溶洞与地表石柱。对面山上还有块巨石像坦克。这些都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和崩裂塌陷风化而残留的地表剩余物。
这里是古檀迎宾。这棵檀树估年1400岁,胸围6.5米的树干由底部分4个杈,集簇直上,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树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之上,纵横交错,如盘龙卧虬,是极为罕见的野生古檀。
中国千年古檀不多,比较出名的还有山东省枣庄市青檀寺的古檀、安徽省椒县西王镇龙山的古檀、无为县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檀等。能见到这样的一棵千年古檀的游人,也是一种幸运。
为什么这棵古檀如此长寿呢?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这棵古檀的位置好,它北面是悬崖,可抵挡冬天北风的伤害;二是古檀生活在青河河道旁,地下水丰富,可供其水分与营养,衣食无忧;三是当地民风纯朴,青檀得以保护。天时、地利、人合,都让这棵古树占尽了。
这棵古檀树,被当地人视为吉祥树。民间有选老树认“干娘”的风俗,说谁认了“干娘”,谁就大吉大利、富贵平安。树下设有祭坛,每年农历三月三,有许多善男信女——干儿子干闺女们——诚心前来焚香许愿。
大家看见这树上凡人手能够着的地方,都拴着红布带子,那是人们的祈福,这里面可能好些是古檀树的干儿子、干闺女吧。
铜枝铁干叶参天,千年风雨视等闲。
不因高寿求富贵,只愿绿荫满人间。
迎宾古檀的右前方就是红崖山。它雄伟挺拔,峰峦叠翠,把青河川岔开,右边为山窝河谷,地势较缓,是古道通往黄河渡口的必经之地,并与黛眉峡谷风景区连接;左边就是龙潭峡谷,又称“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黄帝密都青要山腹地,与双龙峡谷风景区连接。山上有石洞,洞内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观音老母三尊神像,是当地人求财、求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因为有古道通往黄河渡口,古时候这个地方人来人往,极为喧闹。这样,有人曾在红崖山山下修造了红崖寺,时间是唐朝初年。武则天当政时期,这里香火旺盛,很有名气;唐武宗大兴灭佛运动,红崖寺被人为毁坏了。到了宋、元时期,修修补补,又有了生气,改名为“三教堂”,虽然信奉儒释道三教,还是由佛家法师住持,成为古道上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毁于战火。明正德年间重修,修修停停,直到嘉靖年间,才由净恩法师主持修完。之后,古道逐渐被废弃,寺院也随之萧条,现在仅存遗址。可见,寺院的兴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从这里往前到检票口都是龙潭沟村。青河的上游原属新安县典型的贫困山区,其中的龙潭沟村尤其是远近有名的光棍村,当地的人自己调侃说:“山清水秀风景好,只见大哥不见嫂。”幽默之中透出一丝心酸。 20xx年有村民400余人,娶不上媳妇就有五十人,比例非常高。随着龙潭大峡谷景区的开发,旅游业给龙潭沟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xx年10月,连城镇的姑娘开始竞嫁龙潭沟村的小伙子了。 20xx年,80%的家庭开设家庭宾馆、家庭饭店或者在景区里面摆地摊,龙潭沟村的收入每年增加数百万元,家家受益。
往昔苦被贫困累,而今怀拥金画廊。
山水铺就致富路,浓墨重彩写新章。
这是服务区的水上游乐场,是把青河河段经过精心设计和系统改造建起来的, 安装有三级跳绳、钢丝桥、圆木荡桥、脚环吊桥、方板荡桥、铁索荡桥、双层钢丝桥等水上娱乐设施, 是清晨、傍晚漫步、娱乐的好去处之一。今晚在这里住下的客人, 可以在这里玩个尽兴。
古檀迎宾宽谷景段的游览,仅仅是游览龙潭大峡谷的热身。
二、龙潭水峪峡谷景段
过了检票口,我们便进入了龙潭水峪峡谷景段。本景段从检票口至青龙关,长约1公里,属峡谷景观。谷底积水成潭,侵蚀陡坎处赤壁丹崖,坡已变陡,植被繁盛,偶尔从树丛中露出奇岩怪石,青山、绿水、红岩交相辉映。青河溯源侵蚀明显加强,在断层面上形成断层崖,流水跌落成瀑,瀑冲谷底成潭。主要景点有“五龙庙”、“五龙潭”、“五龙瀑”、“龙门”、 “红岩”、“龙涎潭”、“蒲草潭”等。
我们左侧这条河流叫青河,青河是新安县境内黄河的重要支流。它发源于黄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经龙潭峡谷,在红孩儿山前与山窝河汇流,注入今天的黄河万山湖,也就是小浪底水库。青河全长为24公里,流域面积为13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每小时450立方米,有时会出现干枯断流。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青河的右岸有一个陡崖,一半为紫红色层状的岩石,属中元古代形成的滨海相砂岩;另一半为混杂堆积的砂石、砾石,它是第四纪形成的河道相松散冲积物,因新构造运动使山体抬升,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上游的岩层被风化剥蚀,由流水搬运到下游沉积而成。
这是又一处水上游乐园。自南向北依次为三级跳绳、钢丝桥、圆木荡桥、脚环吊桥、方板荡桥、铁索荡桥、双层钢丝桥。
水上游乐园的南岸为丹崖赤壁,其岩石为紫红色的石英砂岩,属12亿年前海滨相的沉积岩。
博物馆建成于20xx年。占地面积约20xx平方米,由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展览中心和服务中心四部分组成,其中展览中心展示面积1275平方米,是博物馆的核心部分。
整个展览以黄河贯通为基础,系统反映了在黄河贯通形成的背景下,形成的各种典型地质地貌景观和原始的生态以及积淀厚重的黄河文化。展览采用文字、图表、标本、模型、雕塑、壁画结合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互动等手段,真实再现了黄河贯通八里峡和黛眉山一系列红石峡谷的水蚀切割、崩塌扩宽过程,将游客带进12亿年前的远古海滩,通过对逝去的远离的地质演进过程的了解,去体会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
标志碑的原型为龙潭大峡谷的天碑,按1比4仿建,通高12.5米。碑左上角圆形的图案是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天碑位于大地丰碑峡谷景段,远近、高低、左右、前后观之,或如苍鹰、或如飞鸟、或如船帆、或如刀背、或如鲤鱼,形状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这是国家地质公园标志碑。碑高5.4米,宽2.8米,厚1.5米,重约60吨。碑左上角圆形的图案是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中间“龙潭峡景区”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选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字体。碑体的石质为中元古代的紫红色石英砂岩,形成于12亿年前。碑面为景区地质遗迹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景观,侧面为明暗相间的薄层层岩,是沉积岩的层状构造。
左首的半山腰上有五龙庙。五龙庙祭祀的是黑、白、青、黄、赤五位龙王爷。五龙庙既是当地供奉五龙神位的所在,也是百姓大旱祈雨的地方。此庙历代香火旺盛,屡经倒塌,屡经修缮。最后是在文革时期惨遭破坏,现仅存遗迹作为民房保留,里面现存有大清同治五年洛阳郡守张兆之撰文并书写的半通石碑。
一位诗人这样描写龙潭峡里的波纹石:
岁月沧桑年复年, 纵斜横曲笑对天。
神工留得刀痕在, 万种波光赠龙潭。
现在我们己进入了较宽的峡谷黄龙峪。这里谷底开阔,溪水淙淙,水草丰美。南坡属青河的凹岸,流水刨蚀较严重,悬崖垂立,怪石嶙峋;北边属凸岸,见砂土沉积,土壤肥沃,植被茂盛,适于人居。
这是紫红色泥砾砂岩。砂岩的层面上可见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砾石,其成分是泥岩。其形成的过程,可能是在相对封闭的潮坪环境下,淤泥被晒干成块后再经海浪的翻滚磨圆,然后同石英砂粒一起沉积成岩。
这就是刚才提到的羽状交错层理波纹石。12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时期,在滨海沙滩环境里,由于潮涨潮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优美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
这是蒲草潭。这条东西方向延伸的水潭,因天然生长蒲草,当地人称之为蒲草潭。蒲草,是南方常见的水生植物。而此处日照时间较长,水体较温暖,也能适宜蒲草的生长。
三、深潭卧龙嶂谷景段
前面我们将进入深潭卧龙嶂谷景段。本景段始于青龙关,止于芦苇潭,长约?公里,属典型的嶂谷景观。赤壁丹崖对峙,如梦如幻,蓝天清水相映,如诗如画,素瀑墨潭相连,如舞如蹈。峡谷笔直,或狭窄、或宽阔,伸缩有形,张弛有度。天或呈一线、或现一井,时澄清如冼,时飘云如绸。水时静时动,或涓涓平流,或急急旋转,姿态万千。此段砂岩纯正坚硬,不容易被水侵蚀,所以峡谷窄如隘;当遇岩石破碎处,谷宽如井;控制流水的两组节理发育不均匀,旗鼓相当时,谷便呈曲折的“之”字形。水平流,蚀出沟槽;水旋转,磨成壶穴。水滴石穿,当新构造运动持续抬升山体,水流不断下切谷底,便鬼斧神工一般形成形态变化多端的花瓶状、瓮谷状的深峡。本景段主要景点有“青龙关”、“青龙潭”、“黑龙关”、“飞龙潭”、“飞龙瀑”、“阴阳潭瓮谷”、“壶穴”、“石龛”等。
这就是青龙关。走过蒲草潭,只见峡谷顿时变窄,两侧崖壁垂立,高约为百米,壁间狭窄,难以通行,人称青龙关。崖壁上可以看见许多海棠,峡中多见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绿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满水面,如青龙浮动,因此称青龙潭。
走出青龙关,会突然感到峰回路转,峡谷变宽,仰望苍天,人好像站在井底下。脚下砂砾成片,如在海滩。有一艘古船靠岸,仿佛万里泊来的东吴之船,让人如梦如幻。我们把它叫“天井泊舟”。
“天井泊舟”正好处在青龙关与黑龙关之间。从此进去,便是黑龙关、黑龙潭。这里两侧峭壁直立,壁高50 米,长20 米,谷宽仅1到3 米,抬头仅见一线天空。谷内积水成潭,水深4、5米,因为地处深谷,阳光很少能照射进来,颜色发暗, 所以谷称黑龙关,潭叫黑龙潭。
这个小水潭叫王母池。长约2米、深约1米,入水处深、出水处浅,周边为磨光的各色砂岩,好像一方浴池。地质学上称为壶穴。因谷窄流急,水流携带砾石、砂石,磨蚀河床而产生凹穴,急流中又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形成壶穴。
大家看这峡壁上,长满了美丽的海棠,这是大峡谷中一种独特的景观,叫幽谷海棠。这里岩壁上尽管土壤很少,却都有海棠生长,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嶂谷较窄,冬暖夏凉。谷底飞瀑,水汽四溢,比较潮湿,因此适于娇弱的海棠生长。有人写道:
高峡石壁见海棠,虽无寸土也幽香。
风情不因身姿小,低眉似待有情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飞龙潭、飞龙瀑。飞龙潭呈圆形,直径约25米,深10米。飞龙潭后的飞龙瀑有15米高。这个潭也是壶穴,由飞龙瀑巨大的水流冲蚀、磨蚀而成。飞龙瀑岩崖陡峭、光滑,下有深潭,没修栈道时前方根本无法通行。
眼前的水潭叫阴阳潭。大家可以看到两个水潭衔接在一起,好像葫芦,下游近谷口的面积比较大,稍有阳光照射,就水波潋艳,称为阳潭;处于上游的面积比较小,而且峡谷变窄,得到阳光照射比较少,水面幽暗,称为阴潭。地貌成因上也是壶穴。这正是:
潭分阴阳景像殊, 明暗相间藏瓮谷,
仙风云气聚锦鲤, 俨然龙宫宝葫芦。
这是桃花联珠潭。三个近圆形的水潭不大,但水体相连,清澈见底,如珍珠相串;三个潭的潭底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图案清晰可见,艳若桃花,三个潭连在一起,所以叫桃花联珠潭。可谓:
一曲溪水三潭连, 潭底桃花向人妍。
三潭皆由龙口出, 灵光照彻月儿圆。
这块崖壁叫佛光岩。因水流打磨显得非常光滑,谷中飞瀑使水汽四散,岩壁湿润,略生青苔,可像镜子一般反射光线,在黑暗的峡谷内如发温柔的银光,人们称之为佛光,因此而得名。
这叫石龛。它是处于悬崖之中的天成石洞。位于谷底水面10米之上。洞高约12米;洞顶小,宽约5米;肚大,宽约15米;底顶有海棠生长,其它处光滑,植物不生。为山体抬升、水流下切过程中形成的半个壶穴。
大家看看这里,可以看见岩石的层理与节理面。紫红色石英砂岩中,近水平展布的面为层面,在沉积成岩时形成;近垂直的面为节理面,有两组,近直交,在岩石形成后受应力的作用形成。近水平的层面与近垂直的节理面使岩石破碎,并易于为流水冲蚀磨蚀,成为控制深潭卧龙嶂谷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梦幻山水隘嶂谷景段
下面我们将进入梦幻山水隘嶂谷景段。本景段始于芦苇潭,止于石上檀,长约?公里,是不可多得的隘谷景观。谷底稍宽,流水平静而悠扬,沉积了沙子砾石,水生植物偶尔附着生长。两壁仍然如刀削斧劈,险峻异常。中元古代紫红色的石英砂岩层层理发育,并微略向下游倾斜,与流水方向相同。石英砂岩层的石英含量不同,多的层位与少的层位相间。在隘谷形成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如梦如幻般的山水景观。主要景点为“星辰石”、 “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等。
这里是芦苇潭、芦苇滩。来到这里,峡谷变宽,水流速度变慢,泥砂可在谷底沉积,水生植物随之生长。由于水潭较浅,芦苇植物占优势,因此称芦苇潭、芦苇滩。
大家看看这块石头,它叫星辰石。高约1米,石质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局部白色条纹呈现出太阳、地球、月亮、星星以及银河的造型图案,非常逼真,难得一见。由于日月星辰俱备, 也有人把它叫宇宙石。
请大家停住脚步,站在这里往前看,是不是觉得我们站立之处地势较高呢?既然这边较高,前面较低,为什么水会往这边高处的方向流呢? 这真是:
造化神奇法力大, 惊看水往高处流。
其实这是我们的视觉误差。由于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地层的层面误以为水平面,并作为参照物去看河流的方向,而这一段河谷岩层的倾向与水流的方向恰好一致,河流的坡度小于地层的倾角,加之河床的岩面成梯状排列,就让人产生了水往高处流的视觉误差。
近年来不断出现有关“怪坡”的报道,比如沈阳怪坡、昆明怪坡,车在坡面上,熄了火还会往上走,和眼前的水往高处流其实是一个道理。
请大家回身朝左侧山崖往上看,一个非常逼真的大象头刻在崖顶,长长的象鼻伸入溪中,这叫大象吸水。
这就是佛光罗汉崖。
罗汉听经灵光照, 佛祖观音联袂来。
此处崖壁罗汉分列四层,足有五百,右侧岩石状若佛祖,左侧岩缝处端坐观音,组成了规模宏大的道场。罗汉分列的岩层,石英含量较高,岩石坚硬,受力时容易形成垂直岩层的张节理,把岩层分割成石柱。石柱经过球状分化、磨圆,远看如罗汉造型,当阳光照到悬崖下的水面上,因为光线的折射作用,闪闪金光使数百个“罗汉”熠熠生辉,所以人称佛光罗汉崖。
五、山崩地裂峡谷景段
走过佛光罗汉崖,我们便进入了山崩地裂峡谷景段。本景段始于石上檀,止于五代波纹石,长约?公里,属奇异的峡谷景观。谷底较宽,堆满了重重叠叠的巨石,或相互支撑成巨洞,或鹤立鸡群成高崖,或经流水磨蚀成精美的艺术品;两壁垂立,悬挂着大大小小的危岩,或耸立成塔、或展翅造型。本景段主要景点有“石上檀”、“宝塔镇山”、“指纹石”、“仙女出浴”,“竹节岩”、“波痕崖”、“喜鹊迎宾”、“贵人弯腰洞”、“天书石”、“五代波纹石”等。
山崩地裂。大家听到这名字,就会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非常壮烈的地质事件,就象《山海经》里描述的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的情景,“天柱折,地维绝”,地动山摇,巨石崩落,沉雷闷响,天昏地暗,而后乱石塞川,江河断流,让人胆战神摇。有四句诗,生动描写了当时山崩地裂发生时的情景:
万钧霹雳天柱折, 地裂山崩人踪灭。
巨石塞川天公吼, 气壮苍溟惊上界。
当然,大家不要害怕,那已是若干万年前的事了,现在留给我们的,却是十分壮美的自然美景。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山崩地裂的成因。
这段峡谷两侧石英砂岩的底层有一层比较松软的含泥质较多的砂岩,水流下切至这个层面,松软的泥质砂岩被长期冲刷,产生剥落、流失,使两侧的崖壁悬空,当支撑不住或受外力作用时,就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坍塌和滑坡,崩塌的巨石堆积于谷中,就形成了今天叹为观止的山崩地裂奇景。
下面我们看到的景观,都是和山崩地裂紧密相关的。第一个景观,叫“根劈石开”,树根能劈开石头?这不是天方夜谭吧?不是。请大家看看这石上的青檀和檀下的碎石,便知所言不虚。
谁信巨石因根破, 于无声处写春秋。
长在岩石裂隙中的青檀, 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石缝之中,直立于岩石之上,生长过程中随着根系的变大,对岩石的裂隙壁产生极大的作用力,像楔子一样将岩石沿裂隙劈开,引起岩石最终崩解,形成了难得一见的根劈石开景观, 这叫根劈作用,是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的一种方式。这个景观我们把它称为“石上檀”或“石上春秋”。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日小白龙在峡中游戏,见林茂草盛,阳光明媚,便随手折下一根树枝插于石上,谁知眨眼之间,插下的树枝竟然变成了郁郁葱的大树,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小白龙更加高兴,折一把树枝一阵猛插,顿使满谷青檀,迎风招展于块块巨石之上,形成一座卓然不群的青檀盆景园。
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石上檀北的崖下沟边,有一条凹进去的岩层为紫红色泥质砂岩。因含泥较多,遇水膨胀,易于被风化剥蚀,由此挖空崖脚,引起悬崖坍塌、滑坡。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指纹石。此处岩层表面的波峰、波谷清晰,脊线明显,波痕形似如人手指上的指纹,因巨大,设想为巨人指纹。实为痕波的一种,形成于12亿前的海滨环境,可能是当时浪波相互干涉形成的干涉波痕。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是不是一位神仙——
横空挥出劈山手, 却把指纹留人间?
请大家稍停,站在这里, 回望左侧悬岩,可以看到一座巍然屹立的三棱孤峰,恰似一座宝塔直插云天,人称“宝塔镇山”。也有的说象一种古代兵器——“锏”。《说唐》上秦叔宝使的就是锏,过去的门神,一边是持锏的秦叔宝,一边是拿鞭的尉迟恭,从中可以看到锏的模样。但在山里面,我觉得还是叫宝塔更贴切。孤峰的棱面为节理面,近垂直。此处岩层近水平,悬崖上危岩坍塌时,可沿近垂直的节理面塌落,留下重心较稳定的岩块。这就是宝塔的形成原因。
天王留得宝塔在, 付与龙潭镇河妖。多有情趣!
这里是“仙女出浴”。为什么叫“仙女出浴”呢?因为此处巨石堆中,有一倾斜石板,岩石表层剥落,显现一位出浴仙女,头部、颈部清晰可见,肩下宛如披上了浴巾正在洗浴,仙姿绰约,让人产生许多美丽的遐想。有人这样形容:
龙潭水滑洗凝脂, 碧波清流映仙姿。
大家下去走一走,看是不是这样。
仙女出浴的旁边就是“竹节岩”。看这竖直的岩石纹理,多么象竹节。
虽无翠叶对芳枝, 却有劲节挺巨石。
多么逼真。因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内柱状节理发育,岩石受到流水的冲刷打磨,棱角渐失,球状风化明显,整体组合起来,表面状如竹节,形成今天像竹节一般的形象。
现在我们来到了波痕崖,这也是景区内最有特点的地质景观。这块巨石高度达10米,宽度15米,是崩塌背景下,由于崖壁的整体崩塌,导致原来近于水平产出的崖层直立,层面成为崖面,层面上发育的波痕纹理清晰优美,这真是——谁将瑶池天河水, 拂得崖上清波来。150平方米的大型平面,相当于我们三室两厅的住房面积了。是不是全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波纹石?没有资料确证,不敢说。
站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奇景,抬头仰望右侧崖顶,可见一块突出的条形石块,形状极似一只喜鹊,其姿态仿佛正在喳喳欢叫,迎接到来的客人,所以名叫“喜鹊迎宾”。这是悬崖坍塌时,下方的岩块掉落,上方的岩层留下,形成这一景观。由喜鹊我们很容易想到农历七夕,牛郎织女就是从万千喜鹊搭成的鹊桥上走过去相会的。所以有人称赞说:
方从鹊桥织佳话,又到高台迎贵宾。
虽无厚礼赠远客,却有赤诚一片心。
现在我们要经过一个奇特的山洞,它是当年山崩地裂时,大山崩塌下来的巨石交错支撑而成,也是我们继续往前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由于洞内狭窄低小,无论行人官职多大,地位多高,都必须弯腰低头方能通过,所以叫“贵人弯腰洞”。有人感叹说:
巨岩夹峙一洞横,天公遗此慰尘心。
须行此道齐躬首,无论平民与贵人。
这是天书石。大家看这岩面上,曲曲弯弯,龙飞凤舞,是不是仙人写下的天书?这么多文字只有开始的四个字清楚可辨,就是“一人一石”。一石是十斗,一人一石粮,这莫非是仙人留下的祝愿,希望凡间永远丰衣足食,远离饥馑之苦?还有天书的其它“文字”是什么意思,只有留给后人去仔细猜想了。
天书是怎么来的?真的是仙人所写吗?当然不是。这也是一种地质现象。此石表层为薄层状的泥质砂岩,经风吹雨淋水蚀,各处风化作用存在差异,部分被风化剥失,另一部分残留下来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线条,如同文字。关于天书石,还有一段关于小白龙的传说:说小白龙在峡中嬉戏,接连创造了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青檀盆景园后,一时兴起,竟跑到天宫,偷来天书,想为人间做更多好事,不料被玉帝发现,派来二郎神追索,二人争抢间,不料把天书撕破,册页散落,其中一页飘到溪边,变成天书石。
眼前我们看到的,是五代波纹石。为什么说它是“五代”波纹石呢?因为这块大石表面存有五层不同形状、大小、方向的波痕,因此得名。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物发生物理迁移而形成的波痕层面遗迹。不同时期,水或风向改变,形成的波痕随之而变。它是水或风动力环境改变的真实记录。它生动地体现了沉积岩层理构造的演化过程。一个沉积面都要经过若干万年的演化,何况五个沉积面,这真是难得见到的奇观,非常稀有。
“亿万斯年方一代, 五代同堂奇中奇。”
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六、大地丰碑峡谷景段
从这里开始,我们进入大地丰碑峡谷景段。本景段始于五代波纹石,止于宾王洞,长约?公里,属绝世奇观的峡谷景观。谷底较宽,有的地方乱石堆积成坝,巨石高耸成碑,方石卧地如玺;有的地方则基岩裸露,平坦如床,或被流水侵蚀成坑成槽,花纹如画。两壁垂立,断裂横贯,危岩到处悬挂。本景段一因峡谷两侧石英砂岩的底层有一层比较松软的泥质砂岩,二因断裂发育,局部岩石破碎,在水流侵蚀或地震震动之下,山体突然发生大规模的坍塌和滑坡,巨量的碎石堆积成坝,随之堰塞湖蓄水、溃坝,山崩地裂之后洪水席卷峡谷,留下旷古奇观。本景段主要景点有“天碑”、“天玺”、“潜水游龙”、“银链挂天”、“小龙洞”、“观刀台”、“虎头崖”、“五虎登天”、“情侣瀑”、“棋盘格式节理”、“饮马槽”、“蝴蝶泉”、“宾王洞”等。
这里是较为宽敞的峡谷拐弯地段,我们称它为白龙峪。北侧悬崖直立,断面纵横,瀑布挂练,危岩四布;南面丘陵低伏,绿树滋生,天碑凌空;峪底岩石裸露,平坦成台。在这片小小的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寻常的景观。
先看这边近岸的河床上,可见一石蜿蜒迂回,没于潺潺流水之下,龙首龙身龙尾俱备,酷似一条游龙正在穿游嬉戏,龙头微微上扬,好象正要舍水上岸。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游龙上岸” ,亦称“潜水游龙”。龙本来生活在水中,为什么要想舍水上岸呢?一位诗人说得好:
龙游浅水思上岸, 只为山色胜龙宫。
这边是天玺石。这块大石重约两吨半,好似一巨型方印侧置于清溪之中, 印面方正平坦, 印耳刚劲端庄。更奇的是玺面右下方隐现中国地图,让人称绝。真叫:
天帝玉玺落尘凡, 人间能得几回看?
请大家顺着我手的指向看, 两块紫红色板状巨石,凌空鹤立青河之畔,小者高约40米,大者高达50余米,高大雄伟、气势恢弘,非人力可树,称之天碑。它:
历尽沧桑五万载, 一身浩气入九天。
天碑是一个巨型崩塌岩块。在地壳新构造运动中,由于地表崩塌,原来近水平产出的岩层断裂,岩块位移,由倾斜而逐渐呈现直立状态,最后巍然耸峙在深峡谷底。天碑直刺云天,气势恢弘,尤其是从不同角度仰望,或苍鹰、或飞鸟、或船帆、或刀背、或天碑,可谓步移景换,大自然赋予它的美感丰韵,令人回味无穷。
请侧身看前面高达50米的悬崖上,是不是有一“v”形窄谷?这种“v”形谷, 地质学上称其为“悬谷”。多发生于大、小河道之交地段,主流流量大,下切河床较深,使支流河谷悬空而形成。水流从悬谷中奔泻而出,好象一副银练高挂,所以名叫“银练挂天”,又叫“一线瀑”。这种瀑布,也称“悬谷式瀑布”。眼前的景致,虽然不象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么雄伟,但也美丽精巧,有人写诗称道:
银练高挂丹崖顶, 飞流倾泻天水悬。
别有一番意境。
再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在对面高崖的顶部,可以清楚地看到岩面上有一个虎头,虎眼圆睁,栩栩如生。虎头下,有人说还有一座人面狮身像,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让人叹为观止。
现在让我们顺台阶拾级而上,去看看小龙洞。
去看小龙洞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一路上已经知道了不少小白龙的故事,这个故事还是和小白龙有关。
传说当年小白龙在龙潭峡谷里尽兴玩耍,无意中创造了佛光罗汉崖、水往高处流、青檀盆景园等离奇景观后,兴之所至,决心不受天帝约束,要使人间年年风调雨顺,因此触怒了玉皇大帝,玉帝派来二郎神抓他归案,小白龙宁死不从,拼命反抗,二郎神一怒之下,杀了小白龙,弃刀于地,提着小白龙的头上天复命。后来,圣母娘娘下界巡游各地,来到龙潭峡,听说了小白龙为民而死的冤情,大为感动,封他为“无头神龙”,把他的尸体安放在小龙洞中,享受四方百姓的祭拜。不忘小白龙恩德的人们,络绎不绝赶来烧香上供,使小龙洞香火特别旺盛。圣母娘娘为了给小白龙洗冤,又特别从黄河召来一脉地水,从小龙洞前泄下,这就是眼前的“一线瀑”。娘娘又把二郎神弃下的大刀,立在小龙洞对面,作为纪念小白龙的天碑。
这就是小龙洞。大家可以看到洞内确实有一条无头的龙身。当然这只是一个凄婉的传说,其实洞中小龙躯体,乃是含有丰富碳酸钙的泉水从洞顶溢出,日积月累,钙质逐渐沉积,于是在红色的石英砂岩洞壁上,形成别具一格的青白色“龙身”。
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一条裂缝自崖顶而降,错断泥岩层、砂岩层,这种现象叫断层。裂缝东侧的岩层上升、西侧岩层下降, 此裂缝即为断层面。断层面向上的一侧为上盘,向下的一侧为下盘。相对于下盘,上盘相对向下运动时该断层为正断层。本景段因存在泥质岩层与断裂带,使悬崖不稳定,产生坍塌现象。
现在我们登上的这个平台,叫观刀台。这里是欣赏天碑的最佳角度,此时再观天碑,已成一柱,如刀矗天。天碑石的层理面近垂直,而远处岩层的层理面近水平,两者迥然不同,可见天碑为崖壁坍塌的巨石。刚才我们一路走来,天碑时而象劲张的船帆,时而象收翅的雄鹰,从这里看去,却又成了一把大刀,同时,又可以看到满山满谷的浓阴拥翠,刚柔并济。所以说:
横看成帆侧成刀,翠谷碧涛竞妖娆。
要与天碑留影的朋友,这里也是最好的位置,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天碑是我们龙潭大峡谷最有魅力的标志性景观,你把天碑留在心中,就不虚此行了。
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对面山崖上一排突起且非常规整的石块,正向像五只老虎跃跃欲试,想跳上九霄,却又回首凝望,不忍告别人间。这就是“五虎登天”。
请大家看右侧这两级小小的瀑布,它们上下相连,一水相依,紧紧相随,不离不弃, 特别在水量大时该处瀑布会呈现两缕并排且环抱的形状,如同一对情侣相互依偎,轻声呢喃,诉说爱恋。泉水叮咚,如歌如诉,是不是它们在相互倾诉衷肠? 清流银花亦多情,生生相伴诉心音。此情此景,只有靠大家去体会了。
这块岩石其实也是一块波纹石。受多期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发育了两组以上相交的节理,它们相互追踪、叠加,与层面一起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表现出“棋盘格式”的形状。所以也叫“棋盘格节理波纹石”。有人想象说:
曾是仙人对弈处, 行兵布阵纵横间。
这里小溪中的石板上有几个印记,人称“仙人足迹”, 传说仙人在此濯足,把足迹留于石上。从地质角度看,这是由薄层砂岩经撞击后沿层面、节理面剥蚀形成的。仙人足迹周围的几个浅色圆形图案,可能是三氧化铁向周边均匀扩散,导致紫红色石英砂岩局部退色形成的。但传说总是美丽的,而今仙人己去,空余印痕,引人生发无限遐思。大家可以也去洗洗脚,洗洗手,如果能留下印迹,你也就是仙人了。
请大家站在这里回望一下天碑,两块巨石已经合二为一,眼前的天碑犹如一把龙泉宝剑,剑光闪闪,直插云天,仿佛小白龙精灵不死,仍然仗剑为人间降妖除魔,使百姓永享安康。有道是:
回望天碑剑锋寒,斩妖除魔护人间。
这里是饮马槽。大家看这块石头,表面有一方槽,内存有水,多么象一个马槽, 这是基岩由流水携带砂砾长期磨蚀而成的。民间传说是当年骆宾王避难逃到了这个地方,人困马乏,便在此休息饮马。
骆宾王是谁?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就是他写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句著名的话也是骆宾王写的。他跟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代他作《讨武曌(zao)檄》,名传天下。后面我们还要看到他藏身避难的山洞。
现在我们来到了蝴蝶泉。这可不是电影《五朵金花》里云南大理那个蝴蝶泉,这是我们龙潭大峡谷的蝴蝶泉。因这里在每年春季花开时节,总有无数彩蝶围绕于水潭旁飞舞。当年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了忠贞爱情而双双化蝶,当千万只彩蝶翩翩翻飞,你能认出哪一只是梁山伯,哪一只是祝英台吗? 所以有人写诗赞道:
行到峡头景色殊,鸣鸾响珮清泉出。
彩蝶临溪翩翩舞,何人识得有梁祝。
这里是宾王洞。
相传骆宾王当年隐匿于此洞。其实这只是一个因含泥质砂岩、泥岩在断裂破碎带风化后形成的一个小山洞。骆宾王藏在这里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骆宾王确实留有有多首题咏新安漏明崖的诗。如《漏明吟》:
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崚嶒;
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
民国年间,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庙宇中还存有多首骆宾王的题诗;至今附近村民家中还存有两块纪念骆宾王的诗碑。漏明崖近边有骆岭、骆村、骆庄等村名;龙潭大峡谷这家骆姓居民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骆宾王魂归何处”这千年历史之谜,能否在这里得到破解,还有待专家考证。
七、凌空观峡景
游客朋友们!下面我们就要沿山顶走上回程之道,进入凌空观峡景段。这条路首先是顺西天梯的800多级台阶拾阶而上,在北岭上居高临下,俯视峡谷,远观群山,看幽谷含翠,烟雾缥缈,丹崖赤壁, 云蒸霞蔚。全长约4.5公里。不识龙潭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峡中。现在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进一步观赏峡谷,获得焕然一新的美感。主要景点为“索道桥”、“天碑观景台”、“天上龙池”、“穹庐山”、“金字塔山”、“大皇姑庵”、“骆家村”、“竹节峰”、“小皇姑观景台”、“小皇姑庵”、“王母浴池观景台”、“酒篓峰”、“接官厅村”、“凤亭”等。
现在我们已来到北岭的第一站:索桥。该桥为舟桥部队为连接一线瀑(银练挂天)上方的南北两座山峰所建。索道桥下边的湖叫龙山天池,人工筑坝截流悬峡而成,是龙潭大峡谷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是龙潭中龙的栖生地,是龙潭大峡谷的血脉之根。悬峡风景秀美,长约600米,宽窄不一,窄处仅容一舟穿过。有人写下这样的体会:
索桥下临是龙潭,盈盈碧水藏深渊。
夹天两壁千寻上,颤颤摇摇惊红颜。
站在吊桥上看对面的两座小山,一座呈半圆形像蒙古包,叫穹庐山。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称之为金字塔山。
走过索桥,往右可以到观景台。我们把它叫“龙池观景台”。从这里看天碑,又是一种景致,好似鲤鱼跃龙门。有道是:
凭栏俯眺谷生烟, 鱼跃龙门到眼前。
水摇树影波含月,直疑此身半是仙。
所以,观景台这种意境大家是一定要去体会一下的。
前面我们将经过大小两个皇姑庵。关于皇姑庵,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董卓专权,朝廷内祸事不断。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为了逃避权臣的逼婚,逃出洛阳,乘车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绛州避难。护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宫廷的小银匠,和一位马车夫。他们逃难的马车一路狂奔,走进了青河川,刚到红崖寺前,听到后面追杀声越来越近,情急之下,马车夫想出一条让皇姑脱身的计策:他让小银匠扶皇姑下车,顺着荒凉的龙潭沟逃进深山;自己却驾着马车顺着山窝河川古道,直奔黄河岸边,最后驱车跳进黄河………当追杀的骑兵赶到,见黄河里漂着一辆宫车,猜想皇姑已身赴黄河殉难,就拨转马头回洛阳复命去了。
话说皇姑和小银匠逃进龙潭沟,走进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领他们到村后,安身在两个山洞里,前边一个小的住小银匠,后边大一点的住皇姑,村民们习惯地叫这两个山洞为大皇姑庵和小皇姑庵。
这就是大皇姑庵。突出的檐为坚硬的砂岩,洞由较软的泥质岩风化剥蚀而成。在宏大节理下,时有清泉涌出,可供饮用。
这里是骆家村, 说是村,其实只有一户居民。这家姓骆,自称是骆宾王的后裔,而且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骆姓出自齐国,发源于今山东境内。先秦时期,骆姓不见于史。隋唐之时骆姓在今河南之洛阳、内黄等地繁衍迅猛。骆宾王是骆姓的杰出代表。有人写诗说:
岩墙青瓦野草花,山风吹得树影斜。
青山不老根不尽,枝繁叶茂是骆家。
这是竹节峰, 位于骆家村东。峰上紫红色的岩石裸露,垂直的断层面、节理面发育,与近水平的层理面共同把岩层切割得支离破碎,呈现出奇形怪状的神态,可见龟、兔、蛙、石将军等造型。其中部岩块如竹节,故称之为竹节峰。
久蓄凌云志,更有劲节心。
羞与凡人伍,傲然入天庭。
这里有一个观景台,也可叫“小皇姑庵观景台”,它处在梦幻山水隘谷景段与山崩地裂峡谷景段之间。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峰初露端倪;俯视深谷,峡谷美景尽收眼底。也是不能不去的,有游客写下体会:
茅亭回廊碧色深,高峡雄谷参差寻。
遥看宝刀立天际,豪气冲霄驾紫云。
在观景台上俯视深峡,遥望天碑,机会难得哦!
这里就是小皇姑庵。因此洞比大皇姑庵略小,因此当地人称为小皇姑庵。突出的檐为坚硬的砂岩,洞由较软的泥质岩风化剥蚀而成。
这里称“王母观景台”。观景台位于“王母浴池”景点之上的半山腰,可俯瞰平直的梦幻山水隘谷景段与弯曲的深潭卧龙嶂谷景段之美景。台分三层,结构精巧。站在观景台上、高峡雄谷,气象万千,诗情激荡,壮心不已。台前的山峰是不是象一只巨大的酒篓?这就是酒篓峰。所以有诗人写道:
层台突兀起虚空,幽谷泉鸣丹壁红。
酒峰香溢生雅兴,满山翠色入杯中。
对酒篓峰,也有人写出心中的想象:
仙人乘风去,遗下酒篓峰。
何时品玉液,笑对夕阳红。
这里称为接官厅。朝廷光复后,派来官员迎接皇姑回京,但皇姑已经习惯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再也无意回到那血腥不断的皇宫。听说皇上派近臣来接,她把村头一家较宽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临时的“接官厅”。皇姑在接官厅会见了来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坚不回宫的心志,特使无奈,只好回京去了。有四句诗,讲的就是这个传说:
宁失皇姑位,愿作平民身。
茅舍诉心志,留此接官厅。
下面是我们回程道上的最后一个景点:凤亭。站在这里,可赏五龙潭、接引佛、双猩观瀑、断层崖等景观。对面山崖之上,还有一亭,叫龙亭, 龙亭与凤亭,合称龙凤亭。俗话说,男左女右,所以龙亭在左,凤亭居右,这可以理解。可是还有一句话,叫做龙在上,凤在下,这里龙亭的位置在下,凤亭的位置较高,怎么解释?事实是这样,原来这里的龙亭,是因有五龙潭才修建的,另外在龙门洞还没有开凿之前,本是当地百姓翻山进谷必经路段休息的地方。至于右边的凤亭,原是因为东汉时期有皇姑到此避难而修建,当时并未考虑与龙亭配套。后来人们感觉龙凤呈祥比较顺口,便有了龙凤二亭的说法。
凤亭遥遥对龙亭,飞瀑涌雪脚下生。
岚烟缥缈波含翠,灵龟大佛护龙神。
我们的观赏就要结束了。自然现象给人以启迪,神话传说给人以联想,地质现象则给人以科学知识。我们游览了世界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景区,相信大家会收获良多。我们殷情希望大家带走收获,丰富你的生活;留下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如果能有“下次再见”的机会,我们将不胜荣幸!
祝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