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九篇)

最新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1 10:19:03
最新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九篇)
时间:2023-03-31 10:19:03     小编:zx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一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是南宋词人范成大的一首伤春词。词语畅情深,无限感慨,尽在言外。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①,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释〕

①酴醿:又作“茶〓”,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目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3)词的上阕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景?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4)下阕“残花残酒片时清”,有的版本是“残花浅酒片时清”。你觉得“浅酒”与”残酒”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5.词的上片怎样描写春天优美的景色?请简析。

6.简要回答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2分)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分)

(3)运用色彩相衬、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每答出一种手法得1分)“嫩绿”与“红英”相衬,静态的嫩叶、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燕子结合,并拟人手法写蜂儿、燕子。(1分)寄寓了伤春之情,客居飘零之感。(1分)

(4)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2分)“浅酒”是说酒喝的并不多,喝酒的时间也不长。词人在羁旅中面对残花,聊斟薄酒,以获得片时清赏。浅醉中,管它日落月出,时光流转! (2分)

5.上片通过描写重重的嫩叶,盛开的小红花,花架上忙着采蜜的蜂儿和杨柳间轻盈地穿飞的燕子等景物,营造了春天盎然的生机,构成一幅春天优美的图画。

6.表达了作者伤春和客居飘零之愁(为美丽的春天即将逝去而难过,为自己客居他乡而悲伤)。(意对即可)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象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二

宋代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译文

树上的枝叶已经是枝蔓成荫了,曲折回廊幽深的栏杆中点缀着小小的红色花朵,酴醿已经开花,蜜蜂正抢着来采蜜,闹闹嗡嗡;杨柳之间,燕子在轻快穿梭。

春日天气温暖而也近晚春,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而人还在奔波飘零之中。晚春将尽花已残,借酒消愁酒亦残,醉过之后,仅有片时清爽。酒醉中暂且打发一天以迎接新的一天,然而斜阳已去,月要东升,寂寞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迭》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宋祁之作。

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曲阑:曲折的栏杆。

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酴醾”,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也是一种酒名,亦有因颜色似之。

婉娩(wǎn wǎn):亦作“婉晚”。迟暮。

飘零:飘泊流落。

片时:片刻。

清:清醒、清爽。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钱钟书《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像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

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此篇虽写伤春自伤之情,抒发客居飘零之感,但有情景交融的画面,有沉着豁达的性情,读起来仍使人感到清新明快,与一般伤春之作不同。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晚春,作者在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漂零之感。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三

范成大《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阅读答案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是南宋词人范成大的一首伤春词。词上片仿佛是一首田园绝句,描写暮春风景,相当可爱,看不出有什么伤春情绪。下片转而抒情,才知道作者的情绪。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①,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释〕

①酴醿:又作“茶〓”,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目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3)词的上阕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景?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4)下阕“残花残酒片时清”,有的版本是“残花浅酒片时清”。你觉得“浅酒”与”残酒”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5.词的上片怎样描写春天优美的景色?请简析。

6.简要回答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2分)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分)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分)

(3)运用色彩相衬、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每答出一种手法得1分)“嫩绿”与“红英”相衬,静态的嫩叶、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燕子结合,并拟人手法写蜂儿、燕子。(1分)寄寓了伤春之情,客居飘零之感。(1分)

(4)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2分)“浅酒”是说酒喝的并不多,喝酒的时间也不长。词人在羁旅中面对残花,聊斟薄酒,以获得片时清赏。浅醉中,管它日落月出,时光流转! (2分)

5.上片通过描写重重的嫩叶,盛开的小红花,花架上忙着采蜜的蜂儿和杨柳间轻盈地穿飞的燕子等景物,营造了春天盎然的生机,构成一幅春天优美的图画。

6.表达了作者伤春和客居飘零之愁(为美丽的春天即将逝去而难过,为自己客居他乡而悲伤)。(意对即可)

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分)

(3)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6分)

参考答案

(1)上片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2分)

(2)下片表达了作者伤春自伤之情及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2分)“残花”指春已暮,借酒浇愁而愁不去。“客飘零”,作者长年作客在外,欢娱少愁思多。“送了斜阳月又生”指时间流逝,春光难留。(2分,答出2点即可)

(3)上片通过描写重重的嫩叶,盛开的小红花,花架上忙着采蜜的蜂儿和杨柳间轻盈地穿飞的燕子等景物,构成一幅春天优美而生机勃勃的图画。(2分)运用色彩相衬、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分,任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嫩绿”与“红英”相衬,色彩明艳;嫩叶、小红英静静生长开放,蜂儿采蜜、燕子飞舞,动静结合;蜂儿闹,燕子轻,运用了拟人手法。(2分)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象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四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翻译赏析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前言】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是南宋词人范成大的一首伤春词。词上片仿佛是一首田园绝句,描写暮春风景,相当可爱,看不出有什么伤春情绪。下片转而抒情,才知道作者的情绪。“客飘零”让人恍然明白,词人正作客他乡,颇有飘零之感,只能借酒浇愁。词语畅情深,无限感慨,尽在言外。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迭》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 唐 郑嵎 “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宋祁之作。

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曲阑:曲折的栏杆。

酴醿:亦作“酴釄”、“酴醾”,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也是一种酒名,亦有因颜色似之。

婉娩:亦作“婉晚”。迟暮。

飘零:飘泊流落。

片时:片刻。

清:清醒、清爽。

【翻译】

树上的枝叶已经是枝蔓成荫了,曲折回廊幽深的栏杆中点缀着小小的红色花朵,酴醿已经开花,蜜蜂正抢着来采蜜,闹闹嗡嗡;杨柳之间,燕子在轻快穿梭。春日天气温暖而也近晚春,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而人还在奔波飘零之中。晚春将尽花已残,借酒消愁酒亦残,醉过之后,仅有片时清爽。酒醉中暂且打发一天以迎接新的一天,然而斜阳已去,月要东升,寂寞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钱钟书《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像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

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此篇虽写伤春自伤之情,抒发客居飘零之感,但有情景交融的画面,有沉着豁达的性情,读起来仍使人感到清新明快,与一般伤春之作不同。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五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乾道二年春,陆游四十二岁,遭言官弹劾,以支持张浚用兵抗金的罪名被人免职归家。②玉瀣:xiè,一种美酒。③黄庭:道家谈论养生的书。

【问题】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一句的妙处。(2分)

答:▲

②“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参考答案】

11.①(2分)对仗(对偶),富有音韵美,写出了词人生活之闲适、惬意。

②(2分)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的不满,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六

赏 荷

[金]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注:①樾(yu):路旁遮阴的树。②凌波: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意形容洛神形容洛神行走波上轻盈飘逸。

21.词中夜光指的是 醉魂指的是 。(2分)

22.简析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和作者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21.夜光指的是水珠,醉魂指的是赏荷陶醉之心。(每一点1分)

22.全词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词借荷塘清秀,荷花婀娜,夜景清凉等几个方面表达词人安闲、恬静、爱怜、陶醉的思想情感。(手法2分,思想情感2分)

赏析

这首咏荷词描写的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清虚骚雅,暗香袭人,天光云影间,山容水态貌给人一种幽静温馨的氛围。

全词运笔极有层次 。先写出了荷塘的总体风貌,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秀樾指稀疏的树影,水花则是指水中的荷花。清秀稀疏的树影环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

此句在用杜甫《曲江对雨》诗中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荷塘美景不禁让人留连不舍。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这句拉近了人们的视野,由远及近。写水中荷花,写花下荷叶。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夜光借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荷花飘香,水珠着色,不由使人向往如这般皎洁秀美的姑娘。这为上片。

下片则立意颇新,拉开镜头。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黄庭坚有《西江月》,曰:远山横黛蘸秋波似与此同情。不由使人觉之山眉水目,顾盼含情的女子袅袅出现。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荷花又称为凌波仙子,语出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蓉出绿波,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故得名。面对荷花香艳,凉夜清风的美景,作者不由发概叹,良宵美景君应赏,别负青春美少年。

这首赏荷词,词风清韵,如月下荷塘,清新雅舒,暗香袭人。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遣词造句中,精挑细拣,秀、静、瘦、远 字字含情。有人谓 莲体实肥,不宜言瘦,(王若虚《滹南诗话》)并尝易腻字,意虽同物,而词境界全无。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七

鹧鸪天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l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u)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轻微、新鲜、清爽等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大眺、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例:“白芒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八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阅读答案

1.从字数看,本词属于小令。(1分)

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 )。(3分)

a.首句写楼上别筵的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给全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推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

c.下阕借瑶草和柳芽两个意象组合,点明送别的时节,并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恨之重。

d.结句以悠悠东流水喻绵绵别离情,与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3.从空间转换的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答:两句巧用空间转换,分别从行者与送者的角度表现离别的沉重与不舍(1分),其中“蒲帆重”写行者行舟别离时的心情之重(1分),“粉泪香”写送者目送行者远去时的内心之悲(1分),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于自然的时空转换中,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1分)。

4.上阕第三句为什么说“蒲帆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蒲帆重”表面上是因为空中的云拦住了船帆,使船航行缓慢;(2分)实际上是因为行客不愿离开,心情沉重。(2分)词人不直写心情,通过描写蒲帆凝重,把行客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含蓄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

5.词的最后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2分)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3分)。

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赏析:

离愁别恨,也是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

“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到河桥附近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进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

以上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

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拍二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范成大篇九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①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①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其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悲旧乡之壅隔分,涕横坠而弗禁”之句。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词作开首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片的叙写由近及远,把自己情感附着于外在物事的描写上,颇耐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秋冬之白日本已较春夏时为短,但词人却觉得“犹长”,这就很让人寻味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进行分析。(4分)

答:作者借梧桐来述说自己孤寂凄寒之恨;再以“酒阑”“梦断” 诉说自己无法排遣的乡愁与怀人的愁苦;又由自己想到东汉诗人王粲,更觉凄凉;最后词人把笔宕开,说与其作无可奈何的怀乡之想,不如依旧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不要辜负了这眼前盛开的菊花。这里的“不如随分”,实是词人无可奈何,故作宽慰之辞。(4分)

3.“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答案】

一致。(1)喜”“宜”,似写欢乐,实是写悲。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宜”表面是说香气宜人,实是借香写环境之冷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2分)(2)①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透②下片前三句借写秋日长的主观错觉和王粲典故透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③最后两句表面达观,实则隐含无限乡愁,故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凄的。(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赏析: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此词起笔写深秋凄凉的景色,移情于物,含悲秋伤时之意;接着写酒后喜茶,梦醒闻香,委婉含蓄,道出孤寂无聊的心境;而后引王粲怀远典故,借古寄怀,发思乡之幽情;结尾写借酒消愁,自我劝慰,凄婉情深。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秋已尽,日犹长”写作者个人对秋的感受。“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结句是为超脱语。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随分”犹云随便、随意。下片写饮酒之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有关鹧鸪天阅读及答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