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两千字五篇(精选)

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两千字五篇(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0 09:01:49
2023年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两千字五篇(精选)
时间:2023-03-30 09:01:49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两千字篇一

《旋转与角》是北师版数学第七册第24-25页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

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会辨认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引入,教师发指令,一学生按指令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来,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从而引出课题。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探讨它们和直线及射线的区别,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得出结论: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好多种角,其中平角和周角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在认识完平角和周角之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出示卡片让一名学生做动作,其它同学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上画角,分析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给学过的角排队等课堂活动。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平角和周角。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的平角和周角,以拓展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角的认识,体会平角和周角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

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两千字篇二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为背景,通过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小黑板出示口算题: 23×20= 42×30=

3、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19=42×29=

23×21=42×31=

4、笔算下面各题。

1643 3 8 65

×21 ×15×4 4×3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5、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列式:145×12=

4、计算过程。

(1)估算。

教师:请大家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 300=1800

因为145<150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

(2)笔算。

教师: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

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2)

再算什么?(再算145×10)

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145×12=__千米

14 5

× 1 2

29 0

1 45

1 74 0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③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

(3)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145×12,然后再和笔算结果对照、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4)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这一环节,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先是先是让学生估算,再让他们笔算,最后用计算器检验,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以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54×145= 254×36=

217×83=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其方法就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相信,在我的教育教学 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我所教出来的学生会更有知识、更有智慧、人格更健全,谢谢大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两千字篇三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2页例3。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组成特征。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引悟教育的目标,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由“获得知识结论快乐”转变为“探究发现知识快乐”。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引悟教育的目标、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以及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稿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理解性质中的“任意两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因此,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围一围、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中提高能力,获得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置境引入,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成为一种需要。

教育情境的设计,是引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种带有准备性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悟,以及悟的成果。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本节课开始,我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数学情境:(课件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小明去学校一共有几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走哪条路更近,但却苦于表达不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使得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内化成学生的一种需要。(适时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联结感悟,经历、体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得以发展。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二个层次的操作活动:

活动一、动手操作,大胆猜想

为每位学生提供小棒,让学生用剪刀随意剪成三段,试着围三角形。在围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我抓住这一契机巧妙设疑:为什么都是三段小棒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不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呢?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带着疑问开始活动二。

活动二、小组合作,再次操作,深入探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两千字篇四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第四单元观察物体“我说你搭”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二)教材简析

我说你搭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1、正确辨认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空间想象能力准确把指令转化成立体图形。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搭立体图形的操作过程,体会必须根据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的形状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结合搭立体图形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搭立体图形某一面(如正面)的形状,所搭的立体图形是不唯一的。

2、在搭立体图形和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之间合作的习惯。。

根据四年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动手法进行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教学需要,本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多媒体、学具:每个同学准备3个正方体。

学生在根据指令搭物体时,是通过指令想象物体可能的形状,并根据指令进行逐个排除,最终搭出对方所描述的立体图形。这种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于一体的具体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还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合情推理能力。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上课之初,通过提问“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你们都用积木做过哪些游戏?”这样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

第二层:按照指令,搭建物体。

在第一个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笑笑的3次指令搭建物体。第一次指令发出后,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游戏中教师要重视对交流的组织,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想到了什么,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把可能的想全。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建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小组活动,让每名学生都有表达和操作的机会。游戏过程中,我会进行适当的提问加以点拨,例如发令的同学怎样发出指令有利于同伴准确搭出图形?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位置的好处;又如,搭积木的同学如何利用指令搭出图形?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推理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此基础上,组织同桌间的游戏。一个学生发出指令,另一个学生搭建立体图形,然后互换。活动过程中,我会适时帮助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鼓励学生通过尽可能少的指令,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演示,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活动经验的提炼培养过程。

在第二个活动中,让学生先独立想象,再交流第三块积木可能的位置。交流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操作验证中积累活动经验,同时也为下节课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奠定基础。

第三层:深化迁移,巩固拓展。

课后习题,这样设计练习,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方法的过程,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两千字篇五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八册第73页例1~例4。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同桌的两名学生准备用硬纸条做的米尺一把;长短不一的纸条(长度要大于5分米);剪刀一把。

师:[板书:0.6元0.60元]0.6元、0.60元各表示多少钱?说明了什么?

生:0.6元表示6角钱,0.60元也表示6角钱。说明了0.6元等于0.60元。

师:很好,[板书:0.6元=0.60元]

师:[板书:5、50、500]“5、50、500”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数,谁能添上不同的单位名称使它们所表示的量相等?

生:5元、50角、500分。

生: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生:5米、50分米、500厘米。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选其中的一组来研究。

[板书: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这三个数量相等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纸条,再拿出自己用硬纸条做的米尺,第一大组的同学在长纸条上量出5分米的长度,剪下来,第二大组的同学在长纸条上量出50厘米的长度,剪下来,第三大组的同学量出500毫米的长度,剪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量得很好,请每个大组交上来一张剪好的纸条。[教师依次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长的纸条对齐贴在黑板上]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三张纸条一样长。

师:对,这说明了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教师在黑板上的5分米、50厘米、500毫米中间添上等号]

师:谁能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生:5分米是0.5米,50厘米是0.50米,500毫米是0.500米。

师:[板书:对齐上面板书的5分米、50厘米、500毫米,分别在它们的下面写上0.5米、0.50米、0.500米]0.5米、0.50米、0.500米相等吗?为什么?

生:相等。因为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师:[板书:0.5米=0.50米=0.500米]

师:我们再来比较0.3和0.30的大小(见图30)。

请同学们拿出印好的两个正方形,用阴影分别表示出0.3和0.30。

[同时请一名学生在幻灯片上的正方形中分别画上阴影,表示出0.3和0.30]

师:[教师巡视]很好,同学们都画完了,请看幻灯演示[用抽拉片将两个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重合]同学们看出了什么?

生:0.3等于0.30

师:[板书:0.3=0.30]请同学们观察0.3和0.30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0.3和0.30都是小数。

生:它们的整数部分都是0,十分位上都是3。

生:它们的大小都不够1。

生:它们的大小相等。

师: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0.3是一位小数,0.30是两位小数。

生:0.3的百分位上没有0,0.30的百分位上有0。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它们最主要的相同点是大小相等,最主要的不同点是0.30的百分位上有个“0”,现在看看这个“0”在小数的什么地方?

生:这个“0”在小数的最后面。

生:这个“0”在小数的末尾。

师:对,这个“0”在小数的末尾。今天我们专门来研究小数末尾的“0”。

[教师指着板书的等式0.3=0.30]从左往右看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添了个“0”。

师:从右往左看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

师:它们的大小变了吗?

生:它们的大小没变。

师:请同学们再看前面板演的等式。

0.5米=0.50米=0.500米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怎样?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了“0”。

师: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怎样?

生: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

师:它们的大小变了吗?

生:它们的大小没有变。

师:[再指着第一次板演的等式0.6元=0.60元]请同学们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它们的大小怎样?

生: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了“0”,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了“0”,它们的大小没有变。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4页看第二段,谁来读?

生:[读]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师:[在黑板上出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分几部分内容?请你讲一讲。

生: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二是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很好!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第74页第三段。[看完后请学生回答]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化简。

师:对,怎样化简小数呢?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生:把0.70末尾的零去掉。

师:[板书:0.70=0.7]105.0900这个小数化简时只能去掉哪里的“0”?谁上来指一指?

生: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

师:[板书:105.0900=105.09]

下面我们进行巩固练习(做练习十九第2、3两题)。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2.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0 0.0750

[学生做练习,教师巡视、辅导,然后集体订正,及时反馈矫正]

师:学习小数的性质还有什么用途呢?请看课本第74页第四段,看完后回答。

生: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生:可以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师:对,[出示例4]

例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生:0.2=0.200

生:4.08=4.080

师:很好,根据什么可以这样改写?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怎样把“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呢?

生:在“3”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3个“0”,3=3.000。

师:很好,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就能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下面我们进行练习(做练习十九第4、5两题)。

1.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 18元 6角 1元零3分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5.4 30.04 7 8.01

13 4.87 0.9 185.34

[学生做练习,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订正]

师:[挂出小黑板]我们再进行下一项练习。

3.把左右两边相等的数用直线连接起来。

0.300 2.08

0.003 2.80

2.080 0.030

2.800 20

20.00 0.3

[请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连线]

师:为什么0.003不和0.030连接起来呢?

生:因为0.003和0.030不相等。

师:对。请同学们再看下一道判断题。

4.判断(对就打“√”,错就打“×”)。

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

[请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判断]

师:这位同学打的是“×”,错在哪里?

生:应该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不是“小数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