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相机点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以朗读训练为主导,穿插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朗读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3、以情境教学为主线,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采用“小老师”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练习:抄写课文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
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通过资料查阅,信息分析,激发起让世界远离战争,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动情引入,感受战争
引入:请大家看一组镜头:
(多媒体放映)
解说:这是一个不平静的新世纪,“9·11”引起的连锁反应彻底击碎了世界的宁静,伊拉克的土地上硝烟四起,昔日的学校成了废墟,就在昨天,或是今天,地球另一端的孩子们正在遭受着生命的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1、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呼唤?
(2)他的呼声是什么?
(3)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2.、读通课文
同学们,带着我们想知道的问题,仔细入神地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读的情况
3、交流讨论,主要解决问题:
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发出呼唤?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畅游网络,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进入“网海采集”了解有关维和行动,蓝盔部队的资料。
2.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
3.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父亲要送我蓝盔?
“蓝盔‘:荣誉的象征
齐读最后一句(感情上很肯定坚信爸爸会回来带着蓝盔)
对蓝盔的期待中转向失落
(扑到爸爸的身体上大哭)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对话)
再也看不到父亲深情的母光
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很伤心。仅仅就是伤心?
是什么让雷利失去了父亲?战争!
爸爸的嘴张着,似乎还有未了的心愿要传达给大家,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们都听见了,你们听见了吗?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重点朗读)
5.了解战争的罪恶
雷利的爸爸为什么这么强烈的呼唤和平,他看到了什么?
(看战争的视频)
教师解说:战争的罪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性大战,波及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二十多亿人口被迫卷入战争。
那些死去的战士们,他们也是有父母、有爱人,有朋友,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是一个个的生命。只是战争让他们走进了罪恶!
许多年前迈克杰克逊唱了一首叫《heal the world》的歌。歌前有这样一段童声的旁白:拯救这个世界,是为现在也是为未来。
三.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这是谁的呼声?
雷利。
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是所有孩子的呼声。
仅仅是孩子的呼声吗?
是全世界的呼声。
过渡:是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而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呼声啊!
(生自由读)
2.创设情景呼吁
(1)现在你就站在曼哈顿联合国会议大厦内,面对各会员国代表呼吁。(听了你的呼吁,各国代表一定会向人民传达你的呼声)
(2)现在你正在cctv中文国际频道直播现场,摄象机正面对着你,要你向全球亿万观众呼吁。
(3)现在请你们面对的是那些蓄意挑起战争的人,请大声疾呼!
过渡:你们的呼声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四.课外拓展
1.看有关与战争的诗歌,
2、讨论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3、在留言班板上写下你的呼声。
4、指名读呼声。
5、师小结: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今天一定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信念深深地刻在了心里,将来你们就是和平的使者!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
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
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 卓(zhuō)越 素(sù)质 蓝盔(kuī) 凯(kǎi)旋 手腕(wǎn) 硕(shuó)士 弥(mí)漫 硝(xiāo)烟 灵柩(jiù)
形:弥 碗 盔 硝 柩 你 腕 炭 峭 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
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
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 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 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
卓越 素质 维和 执行 联和国
给予 凯旋 手腕 弥漫 硝烟
2. 指名上前就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作演讲,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情绪。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巾读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找句展开教学。)
少地区还弥漫苦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投影)
(1)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你读懂了吗?(引导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山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十(引入学习下一句)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每组派一代表做记录,将想出的办法记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前汇报。全班综合后,由班委执笔,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小朋友为维护和平出力。
3.梳理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体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四、小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和平出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写信。
3.收集有关世界(伊拉克)战争的资料,为维和收集证据。
4.写一写,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和平!!
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3、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四、作业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那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他为什么有呼声?
生:他的呼声是什么?
师:同学们,带着我们想弄明白的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开门见山,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课题为抓手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开课简洁明快。
二、细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这个中国孩子的名字叫雷利。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行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这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所以你在这封信的落款处看到了。
文体知识的渗透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体现了教师对语文基础知识随时随地地关注。
师: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
生:他发出的呼声是“和平”。
师:说具体点,到书中去找一找。
生:雷利发出的呼声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
生:因为他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
师:那是因为他自己失去了父亲,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
(生自读交流)
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中“两年以前……壮烈牺牲”知道的。
(生齐读“卓越的观察员,在……”)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觉得爸爸是一个爱自己的妻子,也爱自己孩子的人。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读文中句子)“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
师:还有谁和他有相同的体会,也可以来读读这段。
生:我觉得爸爸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师: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我是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的。
师:好,他读了,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如果再读得自豪、骄傲一点就更好了。
师:你能不能试试?
(生读)
师:有点自豪了,还有谁想读?
(生读)
(生读)
师:你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还可以,但还缺少依依不舍的味道。
师:那你能来读读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呢?
生:还是不够突出依依不舍之情。
师:哦,你来试试吧?
(生有感情地读)
生:我觉得爸爸临行前说的话要读得肯定些。
师:肯定些,也就是坚定的语气。你很会体会,你能不能读一读?
(生读爸爸的话)
文中关于爸爸的描写仅仅是只言片语,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零碎的语词里去感悟爸爸的形象,依托层次分明的朗读,爸爸那“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多维形象跃起然纸上,也跃然于学生心间。
三、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师:爸爸对这次出行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有这样一位好爸爸怎能不让雷利感到自豪和骄傲?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亲手戴在自己头上啊!
(出示课件,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教师抓住学生感情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学生情动于中,必形于言。
生(吞吐):我觉得……我想,我是雷利……
师:我知道你很激动,是的,你是雷利,你怎样想?
生:我觉得如果我是雷利,我就会想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我会想:可恶的战争,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啊!
师:你不仅有伤心,还有对战争的痛恨,是吗?
生:对!
师:还有谁想说?
生:假如我是雷利,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在这一段里面,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鲜血染红了……”这句话让我感动。
师: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
生:我觉得爸爸牺牲了,但他的心还在呼唤和平。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几句最让我感动,“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本来我们是高高兴兴地去接爸爸,可是我们却接到了爸爸的遗体。
师:是啊!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冰冷的遗体。
生:这句话最让我感动:“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说明爸爸临死前都不忘和儿子的约定。
师:爸爸和雷利有个约定,虽然他牺牲了,还是不忘把那顶蓝盔带回来。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爸爸流了那么多血,他还是想家。
师:流了那么多血,说明什么?
生:说明爸爸死得很惨烈。
师:同学们,带着这些感觉,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好吗?
(配乐,师领读第一句,生跟读)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教师先通过配乐读全段以激发情感,再引导学生抓住本段中“最感动的”几个“点”以深化认知,最后再读全段以整体感悟,通过“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学生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深入而透彻。
生:他还有个心愿,就是思念家人,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师:是的,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现在世界并不太平。自由地读读这段话,你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结合我们收集的资料谈。
生: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分子袭击,死伤达3600多人。
师:可见和平的环境是多么的娇嫩啊!
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了……
师: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我们的和平环境。
生:我还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女孩……
师:是啊!儿童是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生:我收集到的是一张图片。
师:好,拿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
(生进行介绍:一名因战争而失去双臂的伊拉克男孩,断臂上用白纱布绑着一支铅笔在一座破桌子前画画)
适时地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诵读: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
(课件显示战争场面,师解说)
师:看到这儿,你们的心里怎样想?
生(眼里含着泪):我觉得战争很残酷,死了很多人。
师:你很为他们感到悲痛,是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有战争,和平多好啊!许多国家在一起,快快乐乐、安安稳稳地生活,该多好啊!
生:我想问问打仗的人,你是想要和平,还是想要战争?
师:你想质问那些发动战争的人,是吧!
生:战争,你真可恨!真可恨!
(生齐: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是谁的呼声?
生:雷利。
师: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生:是所有孩子的呼声。
师: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
生:是全世界的呼声。
师:雷利的呼声也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到课文当中找到雷利的呼声,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呼吁?
(生读文)
师:谁还想呼吁?
(一生动情朗读,全场掌声雷动)
师:你的呼声真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我们在场的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
(全班齐读)
课尾自然回归文章主题,学生在对文章主题的反复吟咏中升华认识、深化体验。
生:我也要写信给美国总统布什,让他撤回现在还驻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队。
……
(课件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呼吁──
(课件显示: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
【总评】
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味正”而“情浓”,所谓“味正”即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情浓”即语文课要情思飞扬。细品本课,其“味正”表现为“悟读交汇”,其“情浓”则表现为“情理交融”。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自不待言。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沉醉。但语文课只有 “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节课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读”后“悟”,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地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语文课要以情动人,不须明言。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qing,以情燃情,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语文课只有“情” 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这节课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有师生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父亲之爱”、“丧父之痛”这种“情”,自然升华为“战争之恨”这种“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憾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