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7篇)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6 06:01:20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7篇)
时间:2023-03-26 06:01:20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篇一

2015年11月18日,一场突入其来的车祸夺去了母亲的生命,也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和回忆,至此我才真正的理解什么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7岁那年爷爷病逝,留下了母亲,3岁的妹妹还有奶奶相依为命,那样一个年代家里没有一个男人是多么的惶恐和无助啊,好在奶奶是一个坚强有主见的人,虽然生活艰辛她还是坚持让母亲读书,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母亲身上,那个年代女孩上学是很少见的,但母亲破天荒的读完了天水市第七中学,当她刚准备上天水师范学校时,奶奶突然病倒了,常言道“福不双降,祸不单行”,为了照顾奶奶和妹妹,母亲只有放弃学业。

从此以后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母亲瘦弱的肩上,拔柴、拾粪、挑水、做饭、干农活、以后在也没有离开这个家。当母亲谈婚论嫁时为了这个家只有选择爸爸入赘,这也是我家姊妹有两个姓的原因。

1970年母亲当上了我们村的赤脚医生这一干就是整整20年,那时候是合作医疗,母亲负责药房工作,每天她不但给病人取中西药,而且还搞治疗。1976年秦岭乡卫生院要培训一名妇产科大夫,卫生院的王院长找母亲谈话,在工作和孩子二选一的时候母亲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去天水市“626大学”进修,在学习期间母亲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回家后她扎根于农村,看幼儿妇科病,推广新型接生法,当防保员,七八十年代生小孩都是在家里,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她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20多年来母亲曾多次被市上和乡上评为先进个人。因为工作忙,逢年过节,别的同学都穿新鞋子,吃母亲亲手做的饭菜,而我们从来没有,放学后自己做饭洗衣服、烧炕、喂猪。但母亲很重视我们的学习,每次学校考完试她都会提前知道我们的成绩,因为她工作的地方和学校是对门,虽然很忙,但是她都会抽时间检查我们的作业,记忆中母亲常说:“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母亲的言传身教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鞭策着我们刻苦学习,永不放弃。母亲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盼着我们几个儿女成家立业了,但她依然自立自强,自己摆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半点儿不给儿女添麻烦,还常常给我们买水果蔬菜,可以说母亲从没有依靠过我们,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还没来得及享受天伦之乐就匆匆走了,走的太过突然,母亲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走了,遗留给我们永远无法偿还的心债,有时候我恨老天不公,不给我们尽孝的时间。可我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母亲一生俭朴、一生勤劳、她的恩情我们说不完道不尽,生命无所不在,年事有寿而尽,母亲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坚强自立的性格,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执着信念与天地永恒,母亲在我们心中的份量是最重的,我们将思念她直到永远!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篇二

母亲离我而去整整六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一直想写点有关母亲的文字,却发现这一想法是散乱又困难的。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目光,母亲的背影,一幕幕,一幅幅,总认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模糊。然而,在母亲去世六年后的今天,她的音容笑貌倒越发清晰,入脑入髓的情感不能忘怀。曾经的岁月中,母爱无处不在,这份爱时常拨响我灵魂深处最敏锐的琴弦。

母亲因为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我本以为母亲休息一段时间后,会渐渐好起来的。因为,母亲患有骨质疏松症,以前也摔过多次跤,没见得有什么大碍。母亲对什么事情都很乐观,这有助于她的治疗。

不想,2006年5月21日下午,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母亲的病情遽然加重。等我匆匆赶到母亲病床前,母亲已不能说话,只是张着嘴气息不匀地喘息着。显然,母亲此时已处于无意识状态。我心如刀绞,大声喊着:“妈,我来了……”,止不住已泪流满面。母亲似乎听见了孩子们的呼喊,一直痛苦僵硬的面容,一下子舒缓开来,用她一生最后一丝力量紧咬一下牙关,却未能吐出只言片语。随后,便慢慢地合上了眼睛,一脸安详、毫无牵挂地离开了我们。

尽管我们兄妹四人撕心裂肺地不停呼唤,但母亲再也没能睁开眼,用她那慈爱的目光,看一下她深爱的儿孙们。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的,我来到这个世界学的第一个词便是“妈妈”,母亲临终时,我留给她的最后一句呼喊也是“妈妈”。

对于母亲的去世,我的心中一直为不能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她的身边,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而内疚。作为儿子,作为一个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心痛、体恤母亲的儿子,我欠她的太多了,这辈子想补也补不上了。

人到中年,心里便有了很多感慨,也有了许多感悟。

在母亲去世后,那无处不在的母爱时时触及我的心灵深处,母爱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真挚深切的母爱散播在空气中,令人悴然心碎。母爱的深,母爱的醇,母爱的浓,母爱的久,是其他任何情感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有很多的爱,但只有一种是无私的,伟大的,只有给予,不求回报,那就是——母爱。母亲的影子若有若无地跟着我,随我沉思,随我飘浮,随我入梦。

面对漫布的黑暗,似乎面对母亲对生命的渴望;凝望摇曳的灯光,似在默读她生活的篇章。想起她抚育我的年年岁岁,我禁不住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质朴善良,执着坚韧。

母亲认不了多少字,但母亲却是一位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人。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看重知识,她常常对我们说:世上只有学问“晚上不怕贼来偷,白天不怕人来借”。

母亲还是村上公认的“神算盘”。旧时的农村没有计算器,就是算盘也只有村会计那有。大多数人家买卖粮食、牲畜,都是靠口算。那时一斤猪肉只有六、七角,火柴是2分钱一盒,学生上学渴了,喝得糖精水只要1分钱一杯。所以那时的帐是要精确到分、厘的。这时,母亲最忙了,请她算帐的人家可以排着队来叫了。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也开始惊异于母亲熟练的乘法口诀,巧妙的简算方法,精确的估算能力,慨叹母亲是“数学天才”。

“老猫上锅台,熟门熟路”;“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饱带干粮,睛带雨伞”;“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记忆起,常能听到母亲脱口而出的农谚、警句。而且都是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听到。这时,我们惊叹母亲也是“文学天才”。

说她是“文学天才”,说她有超强的记忆力。还可以从许多事例中看出来。1979年,我大哥考上大学,第一学期回来带回一台“红星”牌收音机。它是全家的“宝贝”,是全家的最爱。也是全村唯一能最快接收外界信息的媒介。母亲每天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两个节目),一个是“天气预报”,一个是单田芳、刘兰芳师徒的评书。因为母亲说:庄稼人靠天吃饭,所以必须知道天气变化。单田芳师徒的说书,比如《杨家将》、《水浒传》是全村人的精神食粮。所以节目一到,母亲就用她那又脆又亮的大嗓门站在门口喊:“《杨家将》到了……”于是,村上人都拖儿带女地聚到我们家那并不宽敞的土墙瓦房里,挤不进来的人干脆蹲在门口的石头上,或坐在草垛上,这时母亲就会把音量调到最大最大……

每当思念已故的母亲,在闭上眼睛的刹那,便会踏进故乡的土壤,清晰地看到那老宅,母亲依在那老宅的前门旁翘首期盼着远方归来的儿女们。那老宅升起的炊烟缕缕袅袅……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篇三

2018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四,母亲去世已经整整五年时间了,冥冥之中,感觉母亲一直未曾走远,她好像就在我的身边,是我永远的依托。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勤劳、善良,一辈子勤俭持家,忙里忙外,任劳任怨,对家人倾注了自已全部的爱——坚定、无私、不求回报。

五年来,每每想起和母亲一起的日子,感觉都是那么地真切、快乐和幸福。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家里最后一个吃饭的人,特别是夏季农忙时节,她常常是在忙完地里的活计后,回家还要赶着为我们做饭,饭做好后我们都开吃了,她还要喂猪喂鸡烧炕,等忙完这一切后,母亲才能吃饭,对此母亲好像已经习惯了,从没见母亲因为这事有过怨言或是发过牢骚。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过活中,繁重的农活过早地累弯了母亲的腰身,清平的生活、艰辛的日子、锁碎的家务,耗尽了母亲毕生的心血。

母亲小时候很苦,日子过的很艰难。在我母亲六七岁时我的姥爷就去世了,母亲是独子,从此就丢下我的外婆和母亲娘俩艰难度日。五六十年代农村人的日子是非常艰辛的,缺吃断穿甚至饿死人都是很常见的,为了生存,母亲跟着外婆背井离乡,从中梁“坚家山”的老家来到了罗玉沟畔一个叫“马家庄”的村子求生,寻找活路,当时母女俩就住在马家庄身下一个半塌陷的破场窑里艰难度日。依稀记得这些情况母亲只是偶尔提及过一两回的样子,但都是轻描淡写的,又因为那时自已年纪小记不清了。母亲去世后,一些还是当时在马家庄教书的老乡张伯伯说给我听的,说起此事,他很是感慨母女俩当时的艰难处境。后来,外婆改嫁到一个叫“年集寨”的地方,母亲也就跟了过去,从此生活虽然清苦,但还平稳。再后来,母亲就出嫁给了我的父亲。现在想想,那段清苦潦倒的日子,是母亲最不堪回首的时光,也是母亲一生埋藏在心底的痛,谁又愿意咀嚼黄连般的苦涩呢!

当然,闲暇时母亲也常说起我当铁路工人的姥爷,说起姥爷是怎样的爱她,又是如何的惯她。每当说起此事,母亲总是显出很受用的神态,感觉得出有父爱庇护的日子里母亲又是那样幸福的一个女孩。

清苦的生活,艰难身世,所以,母亲更愿意无怨无悔地用心经营着我们的家,让这个家充满着生气和幸福,我深深地知道,母亲是把这个家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她深爱着这个家里的所有成员——父亲、我和两个弟弟。

母亲刚去世时,不知道多少次我在梦中哭醒,也不知当时为何碰见和母亲相仿的老人总会莫名其妙地傻傻地呆望,感觉她们就像是我的母亲一样,可当我回过神来时,又总是难以抑制,常常是泪盈双眼。那段时间,我最想念的就是母亲,最怕提及的也是母亲。我常常留恋于回味,享受有母爱映照的时光,我常常留恋于想象,却必须面对“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现实。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时间的确是个好东西。它能逐渐淡化人的伤痛,将你从无渊的悲伤中拯救出来,让你坦然面对。日久天长,也能将你无尽的思念沉淀,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有一天思绪偶尔被打开,又将会充斥着满满的幸福。

母亲在,家就在,有母亲的日子生活都是幸福和快乐的。

常记得小时候跟着母亲一起挖野菜的情景,那时每当星期天,母亲总会领着我,提着篮子,手拿菜刀,行走在家乡的田间地头去挖各种野菜,像芨芨菜、蒲公英、苦苣芽等各种时令野菜,回家后,母亲总能像变戏法似的做成各种自己想吃的美味佳肴来,权当对我劳动了一天的奖赏。更多的时候,母亲总会将当天挖得的野菜放进地窖,然后积攒上两三天,等够一定分量了,再拿出来装进麻袋里,第二天不亮,母亲就会背上这些野菜去城里卖了换回点盐醋茶等日用品来。记忆里母亲是个非常勤快的人,当时我们家里的“小闹钟”和“熊猫牌两波段收音机”等家什都是母亲那时靠卖野菜一分一毛积攒着买回来的。现在每当回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都是满满的幸福,每次回老家看到这些小家当总会让人触景生情,不知不觉潸然泪下。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样的短暂、易逝,让人遗憾的是,我的母亲在昏迷了六天五夜后,没有来得及打声招乎就匆匆地走了。忘不了我求学期间村南场院边母亲焦急等候张望的身影;忘不了每次回家母亲端来热腾腾的饭菜,然后总喜欢坐在一边看我吃饭的情景;忘不了我工作后老人家很吃力地佝偻着腰身肩扛手提送来老家土特产时的艰难;忘不了那次进屋后我替母亲擦汗时发现满头花发时心痛……母亲现离我而去,当“妈妈”的称呼更多地被“母亲”一词所取代,我是多么地羡慕和渴望能够直接地喊声“妈妈”呀!

时间过得真快,五年一晃而过。但我对母亲的思念从未间断过,我爱我的母亲,就像当初母亲爱我一样——一生一世。

愿天堂里的母亲永远快乐、幸福!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篇四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外公、外婆在母亲11岁多时就相继去世了。母亲自小最缺少的就是母爱,因此有了我们兄妹后,她把所有的母爱加倍倾注在我们身上。

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在那同样贫穷的乡村同龄伙伴中,我们兄妹是最先穿上毛衣的,那是母亲把她心爱的嫁衣——毛衣拆了,在煤油灯下织成一件件漂亮暖和的毛衣。我是村里第一个背着书包上学的,我那些小伙伴,大都是把书挟在腋窝下的。

母亲把一条不能继续穿的旧裤子的裤腿,改装成了书包,并用红线绣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歪歪斜斜的字。又在上面绣上五角星。这个美观实用的书包,我一直用到初中毕业。

母亲是位好强的人,尽管孩子多,家里并不富裕,但一年下来,年要过得好。在这点上,母亲很固执:每年一床被絮是要弹的;每个孩子要做一双布鞋;孩子要每人一件新外罩,过年要穿得光鲜。这些事,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那个记工分的岁月,谈何容易?

于是,每年深秋,也是农村的闲散季节。母亲便用她的特长——纺纱,来攒点家里过年的花销。她便接下别人家送来的大包小包的棉花,夜以继日为人家纺纱棉挣些加工费。漫漫寒夜,当我们依在母亲的身旁,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听着母亲均匀的纺车声,慢慢进入了梦乡。

母亲心灵手巧。我们兄妹头上带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都是她亲手做的,那些穿旧的、穿破的衣裤,只要在她手中,拆开重新组合后,一件崭新时尚的衣裳就出来了。特别是我们兄妹脚上大方舒适的布鞋,总会引来村里大人小孩的注目。而所有这些,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心血,包含了母亲多少慈爱。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我见证了一位不畏艰辛、与贫困抗争的女性,她就是我的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母亲做针线活的竹筐,里面鞋样、鞋底、斜面,总是满满的……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柔弱的母亲,用乐观的微笑,灵巧的双手,不屈的信念,在流年里成就了一种坚强。含辛茹苦不失乐观豁达,艰难困苦又充满坚定,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位儿女养育成人。

母亲对读书人有着一种尊敬与羡慕。自己因为没有读书。就希望孩子们在读书上有所成就。我的兄弟姐妹多,在那个还是挣得工分才有饭吃的年代,我的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但无论如何,只要到了入学年龄,不管哪个孩子,儿子女儿,都得上学。

费孝通在回忆自己母亲的时候,动情地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母亲总是认为小孩子一定要花功夫把书读好,将来应该去做大事。因此,宁可自己忍辱负重,整天没命地干活,也不愿让我们做太多的家务。母亲常说,读书就要读出个样子来,长大了可以出国留洋,学成之后,报效国家。

我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年事已高,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尽管当时农村已分田到户,生活有所改善,但子女们都在上学,家里的负担可想而知。

即便我们已经上了大学,母亲仍觉得要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关注孩子们的健康,体恤孩子们生活的艰难。母亲对子女的要求是严格的,她常说,一个人的人品是第一,有品能行天下,无德寸步难行。

那次母亲到大学看我,我和她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由于前几天我生病,胃口不好,打来的饭没有吃完,当着母亲的面,我很随意地把剩下的饭倒进了垃圾桶里。不想,母亲看到此景,突然间收起了笑容,摇了摇头,淡淡地说,吃不掉可以少打点嘛!

出奇的平静,平静得有点让人害怕!她那颗看似平静的表情里,蕴含着对浪费行为的不能容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多年后的今天,每每想到这件事,我内疚的心都难以平复。

工作后的第一年夏末,母亲担心我一个人不会照顾自己,放心不下,忙完农活,便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看我。我带她在小镇上转了一转。路过一家饮食摊子时,我为母亲买了一碗她从未吃过的凉粉皮。

母亲很高兴,说:“好,带回去吃吧。”

晚上母拿出那碗凉粉皮,对我说,你吃吧,看你瘦的,今后在吃饭上不要节省,工作了,没有一个好身体,怎么行呢。我刚吃一口,母亲未动一口的那碗凉粉皮,已发馊了。

母亲那慈祥的目光,自豪而专注地凝视我。我无法抑制的眼水,泉涌而出,不,它没有变馊,它是那样香,那般的可口。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母爱无处不在,母亲无须回报。

岁月拉长了我的记忆,我内心深处涌起许多的感动。真善美是生命真诚的赞歌,那最美的歌曲,就是母亲在生活中前行,用心唱出的歌,是一曲生命之歌,一曲大爱之歌。

母爱像天空般无边无际,如大海般广阔无垠,沐浴着爱的阳光,洋溢着无言的亲情。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才是快乐的,才是幸福的。

我刚工作的第二年,临近寒假,天公不作美,下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因为假期不长,离家路程又远,回家要先做火车,再转坐汽车,太多的理由让我打消了回家过年的想法。我给家打个电话,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了。母亲接到电话后,在那边愣了好一会儿,说,雪下这么大,你就不要回来了。

我这边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母亲说,等天气稍好点,我去你那住几天,看看你那怎样。

一直到大年三十,雪仍然疯狂地下个不停,地上积着厚厚的冻雪。天异常地冷。

大年初二一大早,有人敲门。开门一看,竟是多日不见的母亲从乡下来了。

这些烙在我记忆中的碎片是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母亲虽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从不包办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我们兄妹的婚姻上。我和爱人结婚前,母亲从不问要与我结婚的人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只是轻轻地嘱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我们没意见。”

那年我结婚时,没有一般人家孩子结婚时的排场,没有电视机,没有家具,只有一张床,一只我上大学时用的箱子。母亲当时的目光似乎不敢与我的爱人对视,低着头说,孩子,现在是苦点,等以后会好起来的。

我结婚的那天上午,母亲拉着我的手笑了。

一朵朵喜庆的花瓣飘飘扬扬地落在母亲的身上,落在她老人家新添的白发上。

“你结婚了,我就了了一桩心事。好好过日子吧。”一句话,如春雨般融进了我的心里。

我的孩子要出生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母亲说,我去一趟,你工作忙,女人做月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有疏忽带上月子病,那要受一辈子罪的。那天母亲歪着身子坐在产房外的长凳上,闭上眼,双手合十,在默默为她的儿媳、小孙子祷告平安。

在这之前,母亲洗衣时,腿一发软,摔了一跤,伤了腿又闪了腰,一躺就是十多天。一听说孙子要出生了,母亲牙一咬就起了床,强忍着剧痛从几百里路外的老家赶来。

我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说:不用了,在家乡已经看过医生了,只是有点皮外伤,不是很严重,能吃能喝就不必花那个钱。

母亲疼我这样的儿子,更疼她的小孙子。只要母亲来我家呆上一段时日,就从未闲过。无论是寒冷的冬夜,还是酷热难耐的夏夜,夜里她总要起来几次,看看我们的被子是否盖好,蚊帐是否掖好。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无私而神圣的母爱。在那一段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母亲那一缕缕平凡而琐碎的爱举,已磊落成一座永恒的慈爱大厦了。

就在我孩子满月的第二天,母亲执意要回家。说是要照顾爸爸。母亲总是这样,她不愿给子女添一点麻烦,用她的话说,我不能在你们这里只吃饭,不做事,我坐不住,清闲不得。我拗不过,只好送她回家。当她跨入班车车门的一刹那,我抬头望望母亲,鬓角已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原来满头乌发已变得稀疏斑白,我儿时心中甜美而俊俏的母亲,现在满脸已爬上了菊花般的皱纹。那双我曾羡慕的巧手,已是血管突显,写满了岁月的风霜。

为人之父后,我发现我们在成家立业的道路上前行,可母亲却真的衰老了。

我无法顾及车上车下人们诧异的目光,泪水倾涌而出。

我从车站回家,心里一直念着《孝经》说的,“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是啊,孩子再大,在母亲的眼中,还是放心不下的孩子。孩子走得再远,也永远走不出母亲的目光。

我一个人独步枯凉的夜街,淋着稀疏的淫雨,落叶固执地飘零在身后,如昏暗的灯光拖长了我的影子,沉重的思绪久久不能散去。

清代诗人蒋士铨的《岁末到家》诗写出了我此刻的心境,“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送别母亲的时候,细雨霏霏,我内心深处的思念情结一层层一束束积聚,把我从沉睡中唤醒,让我用心灵,用生命呼唤着她,踏踏实实、响响亮亮地喊了一声,妈妈!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是的,此刻我真的想对母亲说,妈妈,生命来自您,含辛茹苦、风霜雪雨中交织着你不知疲倦的身影。请让我为您按摩你劳累的双肩,为您洗刷饭后的碗筷,为您洗净换洗的衣服,让您轻松轻松;让我为您舒展拧起的眉头,为您摘掉鬓边的白发,让您的笑容永远绽放在我的心中;让我轻执您的双手,和您享受你儿子成功的喜悦!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当纸钱燃尽,我双膝跪在乡村泥泞的土地上,双手抚摸母亲的墓碑,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那熟悉的心跳;手捧苍天,看着那厚厚云层的深处,再一次听着母亲那清亮的唤儿回家的呼喊声。

母亲养育了我们的身躯,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遇事不钻牛角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母亲走了,母爱深深,深深母爱,她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回忆,无穷的智慧,无法言表的人生感悟。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篇五

今天,妈妈去世整整一个月了。

一个月来,我是在无限悲痛中备受煎熬的,我走不出这种失去妈妈的悲伤,晚上失眠、不愿说话、不想见人,情绪非常低落。很多人安慰我:妈妈八十多岁了,应该也是寿终正寝,不必太多悲伤啊。也许,我从小失去父亲,一直以来和妈妈相依为命;也许,生活中妈妈一直和我住在一起,平时总是备受她的呵护和关爱;也许,妈妈病的太突然,得病仅仅一个半月就撒手人寰,走的太匆忙,让我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也许……

我是一个善于遗忘的人,但在妈妈去世这件事上,总是不能遗忘,甚至那些生活细节也使我不能忘怀。总是把记忆翻出一遍一遍地看,看着夕阳消失的方向,感受曾经的恩情就像太阳的余辉一样布满了天与地的障隙。恩雅说过每个人都有一条根,就在他的脚下,每离开一步故土就异常疼痛。所以,注定了的,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妈妈,我对妈妈爱得深沉。

曾经,当我背上行囊踽踽独行,回望身后总有一双关切的眼睛,它的光芒穿越空间给我以无穷的温暖和力量。爱妈妈,所以不想看到她无助的眼神,不忍心看到她两鬓的白发,不敢想象她佝偻单薄的身影。我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对我爱得太深太切。生命就是一本书,书里的每个符号都是妈妈用汗水书写的,而还没有等我弄懂书里的意义,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面对书里的密秘,无以破译。自始至终我一直遍地寻找至诚,寻找爱,但当我明白最晶莹的至诚和爱就在我们身后时,猛回头――她已经永远离我而去了。所以,当我的内心接受到某些恍惚的暗示时,就应该立刻行动,为妈妈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转身的回顾。

妈妈,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是绿荫,是阳光,是我做人的榜样!她是知识女性,我从她的一言一行中,学到了做人要诚实,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要知道尊重和孝敬长者,要学会关心包容和理解他人。

张晓风说:请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愿意拥抱这个荒凉的城市。我想说:不用任何解释,我都会义无反顾地相信爱,相信人世。我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拥抱母亲。

感恩,一朵玫瑰会换来两袖清香,一米阳光能照彻一方冰霜。让爱的光辉覆盖恨的微芒,用感恩的心对待所有对我们付出的人。

巴金言: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化作泥土,留在人间最温暖的脚印里。我相信这脚印便是用感恩的心凿下的痕迹,今生今世都无法抹掉的证据。

妈妈,您是我永远读不尽的故事,您是我永远颂不完的赞歌!

今夜很宁静,我站起身来推开窗户,抬头看天上弯弯的月儿,在云朵中悠闲的穿梭着,稀疏的星星无声的眨巴着调皮的眼睛,默默的为月儿祝福。在这个静美的夜晚,妈妈,我想念您,我看到您老人家在天堂睡的很香甜!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篇六

窗外的雨淅沥沥的下着,好像我的心儿在哭泣,不知是泪滴还是雨滴,点点滴滴在我心里。一早母亲来电哭诉,她又少了一个姐姐了,电话里,虽看不到母亲当时的样子,但听的出来母亲是泣不成声,伤心一定难以言表,令我窒息心痛。

母亲说前两天还和她老姐姐相约,五一等我弟弟放假,送她回老家探亲,原本五一的相约,却成了她们姐妹最后一次的失约,以往认为不会离散的亲人,不过几天光景就与她天人永隔。遥远的故里,隔情断爱的痛楚,让母亲哽咽无言,痛不欲生,真不知道该如何的安慰母亲是好。

时光穿过岁月的长河,母亲的故乡,这大半生总是给她带来深深的牵挂。母亲七十岁了,年轻时,义无反顾的为了爱,为了父亲,远嫁到天涯,背弃了她生活二十多年的故土,远离了她的娘亲,她的兄弟姊妹。至此,遥远的故乡便和她隔了山一程水一重,远嫁总是给她父母留下多少不舍的泪水,也留给母亲多少的牵挂和思念,年轻时的母亲那时为了爱,又怎能读懂她父母深深的不舍呢!

在我刚出生不久,外公外婆就提出把我寄养在他们身边,因为他们不舍女儿远在他乡,这样母亲就可以常回娘家,这是外公的私心,母亲深知她父亲的心意,默默应允。身在异乡的母亲,从此,头枕月亮,心系故乡,望呀望故乡,盼呀盼儿郎。故乡成了她的旅途,娘亲成了她的牵挂,女儿成了她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成了她的记忆。

母亲年轻时是一个文静秀气的女子,嫁给父亲吃了很多苦,在千里迢迢陌生的异乡,难懂他乡的方言,不同的生活饮食,让她在异乡经历了多少挫折,多少风雨,也尝尽生活中的泪与痛,但同时也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服输的个性。母亲曾经是成长在徽州的山水画廊,自从来到父亲的家乡,当年文静秀气的母亲,硬是凭着坚韧一点点的学会了田间的农活,播种,插秧,收割,种菜……。那些年,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承担着对孩子的照顾,还有家里几亩地的劳作,过重的农活让母亲吃尽了苦头,农闲时,母亲也会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里里外外一把手。

远在他乡的母亲,也常想念她的娘亲,更惦念外婆家的我,但母亲把一切思念沉淀在心底里,写进在每一封信里,记得孩提时,在外婆的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学回到家收到母亲的来信,蹦蹦跳跳的拿着母亲的信,跑到僻静处迫不及待的打开,一遍一遍用心的读着,信中,母亲思念绵长的话语,和即将回故乡的消息,让我每一天都翘首期盼,快乐的数着日子,一天,两天,三天……

农闲时,母亲赚够了路费,就可以回故乡一趟,我们母女才得以团圆。每一次母亲回到外婆家,亲昵的和母亲同榻而眠,她总会喋喋不休的和我说一些我似懂非懂为人处世的道理,凡事学着做,懂着做,要谦虚做人,要孝敬外公外婆,人生的道理,相处的学问,母亲乐此不疲的讲,在母亲的眼中,在外婆的家,她难得回去,什么都放心不下,母亲常说最内疚的事就是远在他乡,少了对她父母的孝道和对我儿时的呵护。

远嫁他乡的母亲,内心总是隐藏着很多愧疚,还记得在那一年,外公因病去世,临终让外婆不要告诉他乡的母亲,因为山高水远,千里迢迢,外公不舍得他乡的女儿长途跋涉,来回奔波,咽下最后一口气,最终也没有见到他最疼爱的女儿。母亲旧时归家,外公去世一月有余,那一刻,母亲睹物思人,内心的酸楚犹如肝肠寸断,天崩地裂,失去自己父亲的母亲,方知今生,她再无父亲可见,可亲了。

外公的离去,相继外婆的去世,母亲一下子苍老了很多,总是背着家人感伤时偷偷的抹泪,她知道当年远嫁他乡的心酸,她的娘亲和她相互思念了半辈子,期盼了她半辈子。在外婆行至岁月的弥留之际,她也无法如期而归,榻前尽孝,距离总是让她的爱姗姗来迟。

曾几何时,那个文静秀气的母亲,为了一个家,一肩挑起我们儿时生活的重担。一头担着我们姐弟的悲欢,一头担着生活的明天。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岁月在母亲的耳鬓留下了点点霜花,年轮在母亲的脸上撵下了一道道温柔的皱纹。母亲老了,变的越来越想念故乡的亲人了,岁月的流逝,随着母亲的至亲也一个个漫不经心的老去,渐渐走远,杳无音信。这让她对姐妹的情感越发的依恋了,由此在假期的时候,一次次的要求我们姐弟送她回老家探亲。

远嫁他乡的母亲,大半生在外尝遍世情冷暖,生离死别,她梦里儿时的故里,古朴的乡村,那些白墙黛瓦,山水画廊,还有她曾经年迈的父母,竟成了她年老时光里的故事。光阴如流水,冲淡了过往的痕迹,却冲不散维系一生的亲情。当今天母亲得知她的姐姐突然离世,来不及道一声珍重,未曾见到最后一面,内心的心酸悲痛我又怎能不知呢!姐妹还未来得及好好相聚,就阴阳相隔,天各一方了。生命悠然来去,回首往昔,曾经姐妹执手话语的光阴,留给母亲的只有暮年深深的回忆了。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望大姨在天堂一切安好,希望母亲守着过往的回忆安享晚年,母亲节即将来到,希望妈妈您多多保重身体,故乡不再是梦乡,我们一定常带您回故乡看看,回老家走走,和亲人聚聚…….

写母亲的散文名家作品篇七

樱舞翩然,暖风微熏,凝眸深处的温柔笑颜,许久不变到永远,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即使是高高的挂在天空中,我也愿为你驻足停留……

一个人独自站在操场上,微风轻拂着我的脸,仿佛一袭轻柔的绸缎,若有若无,风儿携带着蒲公英在天空在飘扬,轻舞飞扬,去寻找属于自己新的土壤,像是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天空中缀满了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躺在天宇上,微风正在轻轻地,阵阵地吹。

我喃喃自语:“起风了……”曾有一个人对我说过:当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托风把思念寄给你。妈,现在起风了,是你在想我吗?

上大学,第一次离开母亲,并消失在她的视线中,她一直目送着我离开,直到再也看不见……她一个人站在我离开的那个地方,直到确定我走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去,风儿在轻轻地吹……

记忆的天空总是那么蓝,天空中的白云就是我喜爱吃的棉花糖。小时候,我和妈妈是无话不谈的。俗话说的好:女儿是母亲贴心的小棉袄。这话用在当时的我们身上一点也不错,因为只要有母亲在的地方,我就是一个拥有一切的公主。我什么都不怕,只要我需要母亲,她就会来到我的身旁,并给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但是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母亲的隔膜越来越大,因为我觉得她不够爱我,她对我做的一切都不满意,总是对我挑刺,甚至打我,骂我。而面对妹妹呢?她总是和颜悦色,甚至经常夸奖她,明明我做的比她还要好。她从来没有夸过我,即使我拿着高分的试卷回来,她也不曾对我笑过,只是说:下次继续加油。满心的欢喜就被她轻轻的一句话而一盆冷水浇灭。所以面对她,我只有选择沉默,有时候,沉默的我竟然不知所措。

高考第一场语文在一片哀嚎声中结束了,听到周边的同学开心的说:“我妈给我带饭来了,说是高考犒劳我的。好开心,由母亲的爱心饭盒。”这时的我一个人慢慢收拾着复习资料,准备着下午烦人的数学。我知道我母亲不会来,并不会是因为高考,我母亲就会给我送饭,何况我家离学校那么远……突然老师找到我说,我老妈在外面等我!因为从来就没有希望过,当有一天成真时,我依然是那么的不敢相信,瞬间我觉得自己整个世界都亮起来了,我母亲来了!和别的母亲一样,为我的高考而付出一份力量,那一刻我的眼泪大颗大颗地落下……

我收拾好心情,立马跑到校门口,因为天气太热了,怕母亲站着太辛苦,我几乎是一路狂跑朝着校门口奔去。在一群人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我的母亲,她就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等待她的孩子,当时那么晒,那么热,可她没有撑伞,就那样站在学校门口观望她的孩子。一股暖流冲撞着我的心扉,在那一刻我才明白,母亲就是我的靠山,只要有母亲在的地方,我一直都是那个可以被保护的公主。

当她看到我,整双眼睛都亮了,她很开心的向我挥了挥手,我加快步子赶过去。母亲说:“孩子,天那么热,考试辛苦了,特意给你熬了降暑的汤,记得喝完,炒了几个你喜欢吃的菜。这两天妈都会给你带饭来,不要去挤饭堂了。放轻松,在我眼中,你一直都很棒,很优秀,是妈骄傲的女儿。”

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个时候,我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我的母亲,那个一直很爱我的母亲,我发现她的白发比以前更多了,看着她疲惫的身影,我真的好心痛,母亲是多么不容易,作为女儿的我竟然不体谅她!之前对母亲的不满瞬间化为乌有,剩下的是慢慢的愧疚与心疼。我的成长,加剧了母亲的变老,她却一点也不在意,她在意的是她的女儿是否安好?是否开心呢?是否幸福呢?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害怕自己眼泪不争气的落下,我迅速的和母亲告别,快速走回到宿舍。回到宿舍,看着那热气腾腾的饭菜,全是我爱吃的,我眼泪就止不住落下。以前总是觉得母亲不爱我,现在才发现,她并不是不爱我,而是不善于表达,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她比我想象的还要爱我,只是我是姐姐,她对我的希望也相应的更大,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成为一只高贵的凤凰。

母亲她一生都在等我,一个人在原地静静地等着我。怀胎十月时,等着我出生;我出生时,等着我读书;我读书时,等着我回家,等着我入睡,等着我长大;我长大了,等着我出嫁,等着我幸福……她的目光只追随我的身影,母亲一直在最初许下诺言的地方等我,她不曾离开,一直站在我的身后,默默地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愿意无条件的等着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要知道,你的母亲她在等你……

即使遗忘铸成了一尺悲伤的距离,母亲依然在心里还我一个深挚延绵的守护,她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的身影……妈,我爱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