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35篇)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3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19:29:16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35篇)
时间:2024-03-20 19:29:16     小编:zdfb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一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我们也应该爱护文物。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文物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由人类创造,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二是成为历史的遗存,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惯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形象,人们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历史特征。只有文物,才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形象,人们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历史特征。只有文物,才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文物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长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倾向、意识风格、生活习俗等。因此,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另外,文物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就是说,文物不仅是各个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和损坏文物的因素显著增长,文物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4年6月发起了历时6个月的保护文物古迹的国际运动,要求各成员国充实和改进保护文物的技术和法制措施,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使文物的价值观念家喻户晓。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11月,第20届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

中国原本就有保护文物的传统。秦始皇曾经派千人打捞沉没在泗水的周鼎。汉武帝得到出土的铜鼎,将年号改为“元鼎”。据《宋书?五行志》记载,西晋的武库中收藏有孔子穿过的鞋子和汉高帝斩白蛇剑。《吕氏春秋?节丧》中写道,对于盗墓行为,要“以严威重罪禁之”。《淮南子?论》说,当时法律有“发墓者诛”的条文。唐代法律包括制裁盗墓行为的内容,《唐律疏议》卷一九有关于对“发冢”者处以刑罚的明确规定。明代法律还规定,不论是国有土地还是私有土地,凡地下发掘得到的古物,限期上缴国家,否则予以惩处。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文物都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应该保护文物,保护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

古发掘现场保护中的环境因素及影响

谈到文物的保护,与之相关的文物环境因素是不容回避的话题。文物的埋藏与保存环境就像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及因素会对文物的保存与保护产生不同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后果,而对于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

来讲,周边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文物保护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甚至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成败,这一点通过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能够切实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对保护的影响,因此说在考古现场的文物保护中,相应环境问题的研究对文物的保护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考古现场保护工作,首先涉及到考古现场保护工作的内容及现场环境研究的内涵。

所谓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问题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

一、是指发掘前文物埋藏于地下的状况,即埋藏环境,由于长时间处于较为恒定的封闭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加之土壤酸碱度、压力、温湿度等因素较为恒定,这种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文物埋藏环境,使文物遭受腐蚀的速率逐渐趋缓,相应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其二,是指从发掘工作开始以后文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这时候一切对出土文物产生作用的外部变化因素,包括温湿度、光照射、空气污染、虫害及微生物等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研究它们的存在、发生与变化的规律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文物保护中的难点问题。

通常所说的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是指一切配合考古发掘中同步进行的保护工作,主要是常说的抢救性保护,其次就是遗址、遗迹类现场保护,考古现场保护是做好文物保护最初也是最重要一个环节,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的最终结果,目前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文物保护专家、考古学家的重视。由于发掘工作的进行,地下文物原有的稳定、平衡的环境遭受破坏,这一环境骤变过程直接产生包括肉眼能观察到的有机质文物腐化、灰化等现象,无机质文物存在酥解、破损等延续性破坏的发生,如果没有有效的现场保护工作将会使一些极为重要的遗物遗迹仅仅存在于绘图、照片之中。而现场保护工作就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适当的保护材料支持,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控制紧急危害的发生,如临时性加固、区域环境控制、器物科学起取等,为进一步保护奠定基础。相对于抢救性保护,由于特殊要求需现场展示的遗址类文物以及特殊情况下目前无法提取遗迹、遗存的保护,也属于考古现场的保护问题。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状况基本类似于后者,根据汉阳陵发展规划的要求与设计,它是在遗址、遗迹上建立的保护性博物馆,因此保护工作也围绕着现场展示进行,以下通过保护工作中具体实例说明与环境间的不可分割性。

——考古发掘现场的环境调查

了解保护对象的基本情况是任何保护工作 的前题,而像野外考古发掘现场受周边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直接,因此说从文物保存环境角度来讲,及时掌握文物所处环境及周边相关因素的影响,可综合评价造成文物破坏的外部因素及目前文物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文物的有效保护问题。

汉阳陵帝陵考古发掘现场,目前所作的防护措施是采取钢结构框架支撑、顶棚用玻璃钢瓦防护,现有的状况仅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和阳光曝晒,其它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阳陵文物中环境因素起作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为:

1.温湿度的剧烈变化。温湿度的作用在于促进各种文物破坏反应的进行,是文物遭受损害的根本因素。而阳陵发掘现场近似露天的条件,温湿度也自然随着一天的变化而随时波动,根据我们简单的温湿度记录显示,日气温波动范围达20℃以上、湿度变化超过30%-40%,特别是冬夏两季面临着持续高温和寒冬结冻还造成文物的物理性破坏,以及其它化

学作用和微生物生长等生物作用。因温湿度剧变而引发的木质遗迹文物失水开裂问题已成为保护中的一大难题。

2.坑壁坍塌。阳陵地处咸阳原上,地质形成较晚,为三级失陷性黄土,这种土壤结构松散,含沙量较大,故极易开裂,失水收缩量大,因此将形成塌陷,起壳、脱落。近两年多来,坑壁四周多处塌落且形势愈发危急。

3.降尘及风沙的作用。咸阳原是西安以北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对处于原上的阳陵文物来讲降尘及风砂的破坏作用较其它地方明显,除去机械磨损的破坏、文物表面的风化,空气尘埃降落于文物表面成为有害气体、微生物的载体而产生作用,另外这种尘土在文物表面影响到观赏性,出于参观需求经常性的清扫带来损害。

4.动物昆虫的破坏。在划定保护范围之前,发掘现场为种植农田。经考古发掘后,由于文物中有大量的木质文物和坑道木框架,经常年腐化,遗迹的腐殖物形成了坑道独特的营养生态条件,且周边杂草丛生及现场安全需要的灯光,诱集了大量的农田害虫进入坑道,威胁、破坏文物。

5.微生物、低等植物的大量滋生。同上原因,坑道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及高温高湿的外部条件和目前为了保护文物环境的相对稳定所采取覆盖塑料布的因素,在阳陵造成了大量微生物、低等植物的泛滥,也成为危及文物安全的重要隐患。

除此之外,其他如因发掘暴露造成的地下水分散失、裂隙及粉化等表面风化因素的加重;光线及紫外线的辐射等都直接或间接的起到破坏作用。

——文物保护中的环境作用

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任何一项实际工作中更应该注重现场环境的各种影响,许多在室内条件下能够完成的工作,而在田野却因操作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外界环境条件往往左右着保护工作的成败。

如选择适当的加固保护材料是一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在现场加固中,更应考虑加固材料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以满足复杂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以阳陵木质及木质彩绘遗迹的加固为例,由于木质的腐朽,埋藏环境中的土壤颗粒或矿物质成分在水及其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逐渐地填充到木质糟朽降解以后留下的空间,形成仅有器形的土质车辆及马匹等遗迹,由于上述土壤化过程使其质地结构疏松、脆弱且不定型,现有条件根本无法从现场提取出来,只有在现场保留下来。此类问题在实验室内能得到妥善处理,但是在发掘现场中对加固材料的要求需同时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即材料与水的兼容性、具备优良的透气性、耐候性、渗透性,还有在加固过程中保持土质表面不产生失水开裂等。目前来看,现有的保护技术和材料,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其原因就是无法排除现场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

还有由于微生物的任意生长与繁殖,对文物的侵害而特别是对有机质文物及彩绘颜料的损伤是极其致命的。在阳陵发掘现场由于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微生物的防治就显得极迫切,经反复摸索,多次实验结合现场环境下气温变化大、水分散失快的特殊条件,在防霉剂的应用上选择以丙二醇作为载体,这样能有效控制水分的快速散失,从而大大提高了使用

效果。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

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五中中全会精神及区、州、市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深入推进“文化名市”战略为主线,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强化职能促服务,丰富活动创精品,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牢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推动街道文化体育广播影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思路,20xx年街道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各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要充分利用配发到位的设施设备,在每个社区建立电子书屋,积极推进书屋管理科学化,图书室要向社区居民开放,提高其利用率,真正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群众受惠的目标。积极发挥活动阵地的作用,全力提升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利用率,周周月月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做到文化活动动起来,文化阵地用起来。

2、继续强化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组织机构,提高为群众服务能力。确保各社区专兼干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原来掌握文化体育活动底数的基础上,入户调查、了解新活动点情况,详细登记,为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3、突出抓好文体骨干队伍及社区业余文化队伍的管理。每个社区必须要有一支稳定的业余文艺队,并能常年开展各类寓教于乐活动。依据《市业余文体队伍考核奖励办法》,加强对辖区内业余文体队伍的管理及考核,激励业余文体队伍充分发挥作用,有效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同时各社区要充分调动文化骨干队伍和文化带头人的积极性,确保社区业余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有序的开展,引导社区居民在业余文艺队伍的带动下丰富文化生活,崇尚健康生活,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4.以“九个起来”活动为依托,全力提升文化阵地的利用率,夯实“国旗飘起来、文化阵地用起来、文化活动动起来、大喇叭响起来”等九个起来工作的落实。

1、进一步延伸文化活动的形式与载体,不断挖掘本辖区特色的文化,打造主题文化,增强居民社会意识。办好节庆文化,配合街道重点完成“市民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国()美食文化旅游节系列文化活动。结合“市民文化艺术节”,举办街道“群众文化艺术节”活动。集中展示文艺团队戏曲、舞蹈、广场舞、声乐类比赛等为期一年的六大项文体活动竞赛、通过竞赛选拨,使民间文艺达人、业余文体队伍精益求精创出精品,极大的满足各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一社区一特色一精品”、提升辖区文化内涵。

2.繁荣文艺创作与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服务质量。大力推进精品文化艺术人才,积极挖掘辖区内有书法、文字、绘画、演唱、舞蹈、表演、摄影、刺绣、剪纸等特长的居民群众,发挥他们的才艺才能,鼓励、引导其创作反映民风民俗的文化精品,不断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以展示民间艺术,提升民间艺术才艺水平,搭建民间艺术才艺展示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基层比赛形式,让百姓走向舞台,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享受文化发展惠民成果。

3.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去极端化”为主题,深入、广泛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弘扬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正能量。全年组织开展“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10场次,街道每季度开展一次综合性的文体活动,社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文体活动。

1、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认真做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围绕“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体育节为载体,深入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社区结合重大节日,积极开展老年人运动会、社区居民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各社区年内举办综合性运动会和比赛不少于4次,积极参加20xx年度男子篮球联赛体育竞赛活动,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的健身理念,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健身活动,活跃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加强业余体育团队建设。充分挖掘辖区资源,积极组建有业余体育队伍,确保每个社区有1-2个业余体育团队,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比赛,各社区要认真组织业余体育团队和辖区居民群众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升社区体育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3.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在全辖区广泛开展工间操健身活动,力求使全辖区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全市总人口的60%目标。

抓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利用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开展《文物法》宣传,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三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保障,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培养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是学校育人和发展的目标。

进入新世纪,随着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对学校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范文]为了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学校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进取向上的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构成厚重的学校文化积淀和清新的学校礼貌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理解先进文化的熏陶和礼貌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2、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教研文化;

3、以班级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

4、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学校环境园林化;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化。

三、建设思路: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和我校具体情景,逐步实施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

1、学校文化建设体现先进性和前瞻性,突出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2、体现整体布局与个性彰显相协调。

3、突出育人目标。

4、改造学校环境,树立优良风气,体现特色教育。

四、具体工作:

(一)成立学校文化创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具体实施:

1、环境建设

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创立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学校根据各功能区,如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的作用及文化特点,区划分明,合理布置文化资料。因地制宜在各功能区植树、种草、养花,坚持学校内无裸土。

突出主题,创立和谐丰满的人文环境。在突出位置体现校训、校标、校徽、校服富内涵、有底蕴;营造良好的氛围,每一堵墙,每一层楼梯,每一段走廊,每一间教室,都能显示浓郁的文化气息。

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学校将在显眼位置陈列摆放师生创作的优秀美术、书画和纸艺作品,鼓励学生审视美、欣赏美、创造美。

学校将环境保护进行职责区划,以班级为单位按划定区域进行养护,倡导学生个人对绿化进行认养和管理。

具体预算:

a、氛围建设:

a、学校标语:70_90规格,单价80元,数量16条,总价1280元;

100_100规格,单价每个字60元,共32个字,总价1920元;

雕塑一个,单价50000元。

b、校墙版面:(横)300_150单价500元,9块共计4500元;

200_100单价400元,4块总计1600元;

(竖)150_100单价300元,8块共计2400元;

c、校名四个字,每个500元,共计20__元。

b、绿化:

预种三种树:塔松,每株300元,20株共计6000元;冬青树,每株300元,10株预计3000元;快柏每株100元,20株预计20__元。

预种月季花200株,每株10元,总计20__元。

总计人民币76700元。

2、阵地建设

学校将努力办好橱窗、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办好少先队主题活动。对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庆祝、纪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教育。

3、实践活动

学校举办大型活动,设立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和科技节。拟在每学年上学期举办读书节和体育节;下学期举办艺术节和读书节。努力做到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校生活。在开设的大型活动中,开办各种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为单元,促进活动的开展。

4、班级建设

统一布局。学校制定统一的学风牌“礼貌、好学、团结、奋进”,在统一位置张贴规章制度,名人名言等;定期出统一主题的黑板报。

张扬个性。鼓励各班根据自身特点,开辟专栏,显现班级特色。

总之,在学校文化结构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活动文化是载体,学校精神是灵魂。所以,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物质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使制度文化具有护航学校深层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构成人文和谐的环境文化,高尚鲜明的精神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创新开放的课程文化,张扬个性的特色文化。所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要分三步走:首先初步构成特色项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项目,构成学校特色学校文化系列;再次融合制度特色、环境、活动特色;最终构成“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学校文化整体特色。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四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告如下。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21年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线正常运行。

(二)加快理小路、理黑路、理茂路“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一是理小路,力争在2019年全面完成lx1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19年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2022年全面完成理小路境内的建设。二是理黑路,力争在2021年全面完成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剩余标段的招标工作,力争在2021年全面开工,2022年全面完成黑理路境内的建设。三是理茂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力争2021年底纳入省州规划,同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20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20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19年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21年进行-县道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2019年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20年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三)严格检查考核。全域旅游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细化分工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五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根据县文广局的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开展好我乡各项文体活动,把农村“三项”活动组织好,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文娱活动,使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经我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结合我乡实际2015年度“三项活动”安排如下:

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农村文化活动领导小组,一是集中组织县赣剧团、各业余剧团来我乡进行贴近实际的文艺演出,确保演出质量,使群众满意;二是积极组织电影放映工作,精心组织,不漏场次;同时与各村签订演出(放映)安全责任状,防止群殴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把农村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让农村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政策的娱乐大餐。

1、“庆七一”建党九十三周年篮球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7月1日,参加人员:全乡各村委会篮球队,参加人数:110人,经费支出共计11500元,详见附表1;

2、“庆国庆”腰鼓、军鼓大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10月1日,参加人员:各村委会腰鼓队、军鼓队,参加人数:150人,经费支出共计9800元,详见附表1。

按照《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指导思想。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__在十三届_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齐鲁样板。

2.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强,素质高、业务精、结构稳的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富有成效,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形成品牌,富有时代精神和山东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加快培育。

1.坚持不懈用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让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增进人们对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编写适应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读本。满足基层干部群众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图书配送,重点向农家书屋、村居讲堂、社区阅览室等赠送理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和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引导群众合法信仰宗教,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2.推进社科理论普及。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程试点,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组织编写《走在前列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社科普及周”基层延伸行动,面向农村举办系列讲座、志愿服务、展览、知识竞赛等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实施社科普及示范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每年培育1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县(市、区)、5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乡镇(街道)、20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社区)。开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加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村居讲堂、道德讲堂等各类阵地作用,推动乡村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普及。开发中小学乡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3.开展政策宣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宣讲协会作用,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推动民生政策宣讲,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六

一年来,xx乡文化站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_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培养群众崇高思想、美好心灵、纯洁情操、高尚人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全乡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加强业务技能学习,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对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极为重视,组织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全国文化站长培训班”的学习和为期十天的“镇康县公务礼仪培训班”的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引导进行艺术实践。通过学习,对礼仪、镇康的经济发展现状、人文地理、旅游景点、阿数瑟、镇康迎宾曲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个人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乡文艺队伍向专业化正归化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

一年来,文化站以乡党委政府工作为中心,结合本乡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全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年来,共组织了以下文化体育活动:

1、人代会期间组织了以舞蹈、对歌、广场舞相结合的大型文艺晚会。

2、春节期间,动员街道周边的群众进行打陀螺、丢绣球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组织周边群众打篮球联谊赛及重温“月亮升起来”集体广场舞,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3、组织“三八”妇女节文艺联欢晚会。演出队伍由机关、个私、农村、部队组成,阵容庞大,节目丰富多彩。

4、协助xx中学组织“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通过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以及对学习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协助中心完小组织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

6、各级组织参加县上举办的“阿数瑟”歌王赛。

7、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庆国庆文艺演出。

8、组织xx乡xx年职工篮球赛,共有14支队伍参赛,其中,男队9支,女队5支,共打比赛30多场。

9、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党委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站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展现在全乡人民的面前:

1、 灯光球场已建成使用。

2、 健身器材已安装使用。

3、 南洋公路至文化站办公楼水泥路已经建成。

4、 文化大院规划绿化全部完成。

5、 灯光球场边的一排旧房改造成全部竣工。

6、 办公楼内部的水、电路已得到改善。

四、认真完成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完成政府的中心工作。参加了村级换届、农田水利改革、人口普查等工作,协助做好政府大型会议的会场布置、会场服务工作。

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按照“开放搞活,扶植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精神,结合我乡的客观实际和当前文化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明确经营指导思想,守法经营,坚持繁荣与整治相结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整治,使文化市场管理走上轨道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年来,我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看到了好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站的基础设施还未能有效地解决,图书室虽已建成,但缺少相应的设备,一是图书老化;二是没有与办公楼相协调的书架,所以未能开放使用。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七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为主旋律,以提升市民素质为主抓手,结合“创先争优”、“机关文化建设”、“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服务大局,创新载体,扎实开展工作,20xx年我社区文体活动计划如下:

一、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工作,发挥舆论导向重要作用。

二、扩大社区文体活动影响面,争取各方面均有所突破。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继续深化参加社区文体活动对象普及面,大力结合读书节、邻里节、学生寒暑假校外实践的机会,积极引导和提倡全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各类文体活动。

三、组织开展高品味的文娱活动,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拓宽活动领域,经常组织开展高品味的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为重点内容的文娱活动。经常开展强身健体、寓教于乐、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

四、开展文体活动培训活动,发展壮大社区文体队伍。

举办培训班,邀请老师来社区上课,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给社区文化增添新的活力。搜集挖掘社区和共建单位文化人才资源,并整理入库,通过整理出的各具特长、有才艺的人员名单,继续保持扩大原有文体队伍.

开展社区文体工作是一条艰苦而又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结以往的工作成功经验,弥补存在的不足,使社区文体工作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共同努力奋斗!

以下是我社区20xx年具体的活动计划:

三月份:三八妇女节健身活动,在社区开展羽毛球活动,购买一些小礼品在园区里送给女同志。

四月份:举办“暖春踏青”活动,组织业望江公园参观游览,让业主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

六月份:举办“庆六一 快乐天使”活动,联系并借助外界资源,举办一场文艺汇演活动,大量征集小业主的节目。

七月份:根据社区以已成立的心连文艺团,组织一些有文艺才能并热心的人,在社区活动室开展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如舞蹈和歌唱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生活。

九月份:重阳节举行“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活动,在社区以茶话会的形式,教师节由物业公司的领导给小区的教师送鲜花,以示敬意和祝福。

十二月份:开展社区“健康讲座”活动,生活常识、健康常识、基本的法律常识。在办好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争取将社区文化活动做好做大。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八

第一部分:工作总纲

办学理念:发展身心,知行合一(进一步讨论和提炼中)。

办学目标:规范管理促和谐,质量立校建示范。

办学思路:以教学为中心,抓队伍抓校风抓德育。

校训:努力学习,认真做事。

工作方法:校长负责,分层管理,分明奖惩。

任用标准:一看人才,二看人品。鼓励教师学习提高、勇创佳绩为校争光、争当名师,禁止窝里斗、杜绝违法、反对不思进取。

工作原则:用心工作日事日毕(态度);选马不如赛马(过程);反复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平凡(习惯)。

第二部分:学年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坚决执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强力开展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校园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的建设高效益的和谐校园。

1、 千方百计提高队伍素质,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坚定不移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坚定不移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4、 齐心协力抓好校园建设,努力建设高效和谐校园。

1、 开展素质教育,提高质量育人夺奖牌。

2、 开展校园建设,科学管理和谐促效益。高质量效益。

校长负责,分层管理,目标考核,责任追究。

态度老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考核落实。

(一) 提高队伍素质,坚定不移地促进教师发展

1、 牢固树立用素质换素质的观念,把两支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亲自抓,条块负责具体抓,个人努力提升,着力打造特别能工作、特别爱、特别有师德的教师队伍。

2、 以建设“四好”班子为目标,努力提高管理效益。

(1) 努力提高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2) 全面树立好讲政治形象、讲团结形象、讲服务形象、讲文明形象。

(3) 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校长负责、分层管理、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的管理机制。

(4) 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学月行政领导负责制,强化条块配合,强化工作落实。

(5) 人人做到“六个一”:有一个会议学习记录本,有一个工作记录本(含工作、巡校、安全、思政、座谈等),带好一个班级(包括教师培养、学生关爱、班级建设等),组织一个全校性师生活动,建设一个窗口(亮点),搞好学月学期的一次总结。

(6) 继续开展“三争当”活动,以大家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为检验标准,完善作息考核、工作考核和问卷考核制度,全面带好头。

3、 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突破口,努力建设好班主任队伍、骨干教师队伍,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九

为深入贯彻__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鹤壁市司法局按照自身职能,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大对淇县庙口镇葛箭村的法治帮扶力度,经局党组讨论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聚焦法律扶贫,聚力创新服务,聚神乡村振兴,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平安乡村建设,保障群众享有均等公共法律服务,为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出力添彩。

(二)基本原则

一是法治帮扶实施对象精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紧紧围绕葛箭村不同层面的群众法律政策因素和服务需求,精心制定针对不同项目和具体对象的法律服务举措,有效发挥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工作高效有序、稳妥扎实开展。

二是法治帮扶策略精准。坚持因地、因人、因事制宜,以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为前提,推行精准识别、精准服务和精准帮扶,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为葛箭村平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法治帮扶运用资源精准。将助力乡村振兴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统筹整合运用系统内外各类资源力量,主动融入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帮扶工作格局,着力打造多元参与的整体协同机制。

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为目的,开展以供给精准化、服务个性化、项目化为主的法律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帮助已脱贫户落实政策待遇、维护合法权益、开展生活自救;帮助各类集体经济开发项目防范风险、顺利实施;帮助特殊人群去除思想包袱、融入回归社会;帮助乡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到2023年底,法律顾问配备率和法律服务需求全覆盖,司法局机关干部同葛箭村党员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宣传在乡村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村民合法权益保护。组建法律服务队,对葛箭村村民开展走访调查,采集家庭收支、健康状况、入学务工、法律维权等家庭基本信息和帮扶需求,重点排摸追讨薪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伤害赔偿、赡养抚养、生产经营、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按户建立人口基本信息台帐以及法律服务需求档案。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区制定发布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法律帮扶工作手册和人口权益保障清单,调查了解政策享受和相关法律实际落实情况。积极提供个性化法律维权帮助。加强法律服务力量配置,配齐配强乡村法律顾问,推行“家庭法律顾问”制度,组织法律顾问和帮扶人员进村入户,依据他们法律服务需求,按照“一户一策”建档要求,以项目化方式,精心制定落实法律服务方案,分类建立基础工作台帐。对因发生重大事故遭受严重损害的,依法界定侵权责任,协助办理调解诉讼、申请救助基金,帮助获得补偿;对因病、因残致贫的,帮助获得医疗政策保障和临时救助,促进其病有所医、残有所养;对因遭受非法侵害致其合法权益严重受损的,通过法律手段为其维权、申请赔偿补偿;对因遭遇意外损害的,依法依规帮助办理财产保险理赔;对因债务或经营受损的,依法提供法律救济,帮助其防范经营风险、避免和挽回损失;对于子女不履赡养(抚养)义务的,帮助追索赡养费、抚养费,落实赡养(抚养)责任。对梳理列出的法律帮扶重点对象,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日常关注,做好跟踪帮扶,及时落实法律帮扶工作。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力度。要加大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指引等公共法律服务,组织司法所、村内法律顾问,联合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建立法律扶贫微信群,推送国家政策、解答法律问题、了解生活动态。突出加强精准法律服务,为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创业经营等活动者主动提供法律建议和法律服务;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救助和保障政策,以及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土地流转等直接利益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积极帮助协调落实;主动参与依法打击坑农、骗农、害农行为以及“三农”领域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所有村民纳入法律援助对象库,开通法律援助直通车,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进行法律援助,健全农民工讨薪等法律援助机制、依法依规减免律师服务、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等费用,帮助其运用法律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二)特殊人群法治帮扶。组织开展特困家庭帮扶。在总结帮教帮扶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对_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后续照管对象等五类特殊人群中困难家庭、子女失学辍学的,建立和_、戒毒所信息互通、结对帮扶机制,要拓展特困帮扶救助资金筹集渠道,对特殊人群特困家庭经常性组织开展上门走访、送温暖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家庭生产生活困难,重点关注未成年子女入学和生活状况,主动联合教育、民政等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切实防范失学、辍学、流浪问题发生。做好特殊人群安置就业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刑释人员、解戒人员生活安置、就业推介等回归衔接工作,协调做好特殊人群中贫困人口甄别认定和建档立卡,帮助对接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扶贫政策,促进其融入社会、正常生活。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给予就业创业扶持,提供必需法律服务,帮助其生活走上正轨。

(三)结对帮扶刚刚脱贫家庭,防止其返贫。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扶上马送一程,运用大走访形式,积极发动局机关人员、警察、律师、公证人员等工作人员,开展防止返贫公益志愿行动,面向村内容易返贫的残疾人、妇女儿童、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特别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开展帮扶和送温暖活动,以部门或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行业以服务机构为单位,分别挂钩帮扶1-2个家庭,重点资助解决未成年子女入学困难;鼓励个人名义或多人自愿组队形式自行开展结对帮扶,搭建一定规模数量的固定帮扶对子,广泛开展防止返贫社会志愿行动。注重“造血”,而不是“输血”。在开展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心理咨询等公益性活动的同时,提供法律政策宣讲、家庭生活向导、入学子女教育等方面人性化服务,积极引导司法行政领域社会力量关注,提高帮扶实效。建立健全结对帮扶统计、报送制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效果实。

(一)统一认识,广泛发动。要以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助力葛箭村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加强宣传发动,切实将全局所有人员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要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性,以积极姿态和昂扬斗志投身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中去,充分展现司法行政机关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优良的作风形象。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作为2021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落细分工,落实责任,落小措施,确保工作组织到位、推进扎实。要发动和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向葛箭村倾斜,深入村居百姓提供法律服务;要对照工作要求,制定针对性、具体化的工作方案及措施,要健全组织体系,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研究和推进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三)培植典型,加强宣传。要以项目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好举措好做法及时提炼、总结推广。要针对不同法律需求和法律服务特点,按照“一户一策、一类一案”,制作法律扶贫典型案例汇编,为推进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宣传司法行政机关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工作举措以及实际成效,加强动态信息报送,及时生动报道各条线各部门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讲好司法行政好故事,展示司法行政好形象。

(四)科学评价,加强考核。要建立法治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数据统计、评价考核、督查通报等制度,对工作不力的及时通报,跟踪督促整改,严格考核问责。组织开展工作项目创新奖评比,将优秀项目列为单位综合考评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方面容,对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有效激发系统上下为民谋利、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

20__年镇综合文化站将在市文旅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结合我镇实际,20__年我站将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综合文化站的运行和管理

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工作日全天实行免费开放,为群众查阅资料,使群众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

二、强化4个建成的村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确保正常开放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深得人心的民生工程,它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使群众拓宽知识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素质。目前,我镇已建成4个村级农家书屋,预计在今年实现了全覆盖并在图书管理员落实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保证管理员补助和正常的开放经费。

三、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认真筹备市上组织的“农民艺术节”活动

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在保证正常开放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利用元旦、春节、国庆、五一、逢古会等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实地指导、指挥。特别是市每年一次的农民艺术节。

四、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文保部门开展省保单位和县保单位的挖掘研究工作

我镇市级文保单位2个,综合文化站利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对保护单位实行文化站定期和不定期巡查与志愿者定点看守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文保单位不受破坏。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在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突出企业精神的培育,发挥好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公司事业的新发展。

二、宣传重点

1、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普法教育)、政治时势;

2、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发展大计、工作举措、新规定、新政策等;

3、安全生产、管理动态、合理化建议、科普知识宣传;

4、员工思想动态、先进事迹、典型报道、工作创新、工作经验介绍;

5、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精神培育等企业文化宣传;

6、生产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栏策划工作

宣传栏作为公司宣传的主要宣传方式,20__年将结合公司中心工作、各部门需要、主题及节日活动确定每个月宣传重点: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二

根据总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闽运总办[20xx]38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建立有效宣传机制,合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和平台,营造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提升闽运的总体社会知名度,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现根据总公司对外宣传总体部署,闽运修理公司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坚持对外宣传工作的思想指导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凝聚力量、着力创新、加快发展,坚持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着力宣传企业改革和发展成就,凸显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企业优质市场品牌,提升企业社会认知度,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要求

1、全面准确。对外宣传的内容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准确体现企业认真贯彻党的xx大、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以及闽运总公司所开展的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主要工作。

2、注重整体。要以闽运对外宣传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塑造企业品牌和社会形象,积极推进和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的闽运视觉识别系统,应用于企业对外宣传和业务推广。在举行公共社会活动及应用于对外交往的名片和宣传材料印制时,须统一使用闽运企业标识,提高社会各界对闽运的识别度和认知度。

二、完善企业对外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闽运修理公司对外宣传领导工作机制

1、闽运修理公司设立对外宣传办公室。在总公司对外宣传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单位对外宣传工作,研究确定阶段性企业对外宣传任务、要求和措施,对重大对外宣传活动进行部署、组织和协调。

2、公司成立由党支部书记董鲁榕同志为分管领导,公司综合办公室为专门负责部门的对外宣传组织机构。根据总公司的对宣传的基本要求,涉及领导视察、重大建设工程开竣工、重大投资项目的协商签约、参加重要招商投资展览会等是关全局的宣传事项,应报闽运总公司对外宣传办公室审核。闽运修理公司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各部门、车间要积极协助提供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宣传材料,大力配合做好企业对外宣传工作。

3、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要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指定一名熟悉生产经营业务、有一定文字表达能力的同志担任本部门、车间兼职通讯员,名单于12月29日前报公司综合办。建立责任制,根据闽运总公司有关对外宣传工作的部署,明确任务要求和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各部门、车间通讯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对外宣传格局。

(二)建立对外宣传信息共享工作机制

建立公司对外宣传办公室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宣传通讯员协调会议,通报本单位及兄弟单位信息报道,对外宣传开展情况,交流宣传信息工作经验,表扬在对外宣传方面做的较好的通讯员及所在部门、车间,年终对信息报道、对外宣传工作进行小结,对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

三、加强企业对外宣传队伍的素质建设和物质保障

(一)公司本部要努力建设精简高效、结构合理、力量充实的强有力的对外宣传工作队伍。

(二)要加强对外宣传队伍建设,充实选拔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宣传工作、作风扎实的人员从事企业对外宣传工作。宣传骨干要熟悉交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善于把握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企业宣传业务的能力;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增强对外沟通协调能力和宣传活动策划组织能力。

(三)要保证必要的对外宣传经费和物质投入。将对外宣传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管理。要配置必要的既符合现代化要求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的宣传设备。

四、建立企业对外宣传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对外宣传工作要纳入本企业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认真加以考核,并表彰企业对外宣传工作先进部门、车间和优秀企业通讯员,增强各部门、车间通讯员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三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一、文物保护工作

1.做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根据国家^v^的工作安排,6月底前完成各申遗点的各项准备工作,7至8月份迎接申遗专家的验收;重点做好汉长安城未央宫区域遗址公园建设,组织实施各项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做好申遗点周边环境整治的技术指导工作;做好申遗档案的制作、监测机制的建设工作。2.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及遗址公园建设。

在市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做好汉长安城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建设;配合沣东新城,做好阿房宫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和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的启动工作;做好遗址本体保护研究,实施部分遗址抢救性保护项目;配合昆明池公园建设,组织开展考古勘探、试掘工作,为方案编制提供依据。认真做好半坡遗址公园、丰镐、杨官寨、栎阳城遗址、秦东陵、汉杜陵、霸陵的保护利用工作。

3.积极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工作。

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全面启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 / 1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按照文物的隶属以及管理使用关系,依据法律规定,明确每一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责任主体,统筹安排。推进《**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和《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未央宫片区详细规划》、《阿房宫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推动《丰镐遗址保护规划》、《**遗址保护规划》、《霸陵》、《栎阳城遗址保护规划》、《半坡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启动《秦庄襄王墓保护利用规划》、《明秦王家族墓保护规划》、《通远坊^v^堂保护规划》、《华严寺塔保护利用规划》等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文物维修方案的编制、保护规划的审批、文物保护工程的立项和实施上,认真做好指导、协调、监督工作。4.继续做好大遗址考古工作。

配合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组织开展考古工作;结合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建设,推进丰镐遗址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继续做好霸陵的考古调查工作,启动栎阳城遗址考古勘探工作,为保护规划编制打好基础。5.实施大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

结合《申遗保护管理规划》及《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未央宫片区详细规划》的要求,重点做好汉长安城未央宫区域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汉代道路保护一期工程、城墙重要段落保护展示项目、西安门遗址、直城门遗址与未央宫前殿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2 / 1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6.加强文物考古和勘探管理工作。

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中文物勘探管理工作的通告》,研究制定考古勘探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考古勘探管理工作。加强对勘探质量的检查认定工作,配合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展,做好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继续抓好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强化发掘质量监督管理,开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专题考古调查研究。积极推进《西安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办法)》的制定、申报,颁布以及实施工作。

二、博物馆工作

7.加强博物馆数量建设。

根据“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指导协调完成2014年博物馆的报审工作,完成“百座博物馆”建设任务,推进我市博物馆事业迈上新台阶。8.提升博物馆质量建设。

协调指导全市博物馆进一步提升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职能,特别是国有博物馆的升级改造等工作,充分发挥国有博物馆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开展2013年民办(行业)博物馆考核工作,落实相关扶持资金和政策;修订出台《市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暂行)》;编纂《市民办博物馆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民办博物馆管理实用手册》和《西安百家博物馆》;试点开展全市民办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建设,年内努力

3 / 1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完成2万件藏品的录入工作。9.不断丰富和完善博物馆体系。

努力建设各类能充分体现我市地域特色的新类型博物馆,如工业遗产博物馆、行业特色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凸显小型、专题、多样的建设特色,力争“十二五”末,专题类博物馆达到50个以上,使我市博物馆体系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配合省^v^做好正在筹划的全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设,以带动民间博物馆城的建设和发展。

10.做好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v^、省^v^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安排部署,在全面总结全市国有可移动

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力投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11.健全组织机构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筹划成立市博物馆协会;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组建“西安市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全市博物馆发展做好申报审核、人才培养、职称评定、技术咨询、运行管理等服务和保障工作;加快制定西安市博物馆讲解员评估定级办法;扎实做好2013年博物馆讲解员大赛工作;组织全市民办博物馆管理人员培训。积极推进民办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

4 / 1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评定工作。

12.深化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扩大文化惠民的成果。

组织筹划好“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指导和协调各博物馆做好各类展览展示、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以持续开展博物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服务活动和博物馆进百校活动为抓手,不断扩大文化惠民的成果。13.积极推动红色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以启动西京招待所回收利用为契机,积极推进西安事变旧址群回收利用工作;认真按照《八路军办事处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推进红色旅游工作进程。

三、文物安全工作

14.落实文物安全、消防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与区县文物管理部门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与基层单位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安全责任,努力实现第23个馆库藏文物安全年。

15.加强安全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对区县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局属单位进行安全检查;着重检查重大节日安全措施落实、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古建筑消防安全、文物库房、博物馆展出文物的安全、5 / 1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考古工地、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查找安全隐患,督促进行整改;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消防宣传月及上级安排的专项整治活动,做到有安排布置、有检查督察、有总结汇报,力求取得实效。16.加强田野文物安全工作。

调研重点区县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情况,起草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体制、机制、责任、管理措施等;进一步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不可移动文物保障经费;加强田野文物的安全巡查工作。17.加强技防和消防设施建设。

完善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技防设施和消防设施,实施一批技防工程项目,提高技术防范能力,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重点做好半坡遗址、秦东陵、汉杜陵、唐兴教寺塔、华清宫遗址和水陆庵等单位的安防技防项目;做好相关项目的储备工作。

18.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督促各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提升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结合“防火墙”工程建设、“119”消防安全宣传月等专项活动,全面提高全市文物系统消防安全“五个能力”建设水平;组织一次安全专项培训。19.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

6 / 1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重大活动、重大节日期间应急工作的检查指导;组织一次全局性的应急演练现场会。20.做好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工作。

落实《市关于切实促进〈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做好“申遗”政府规章的起草和报送工作;加强依法行政的学习教育,定时编印《依法行政学习资料》;督促检查指导区县文物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检查指导局属受委托单位依法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做好文物行政执法委托年审工作,补办执法证件。

21.配合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密切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盗掘古墓等文物犯罪,整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周边环境;配合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活动,加大防范力度,有效降低各类文物案件的发生率。22.强化文物安全机制建设。

积极发挥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文物安全评估与保障机制,建立文物安全信息平台,加强区域间联合执法,全面提升文物安全防范能力。23.加强制度建设。

推进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国家^v^、省^v^安全制度规范;检查重点单位落实安全制度,特别是古建单位和博

7 / 1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物馆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根据检查情况,出台普遍的有指导性的制度规范。

四、文物基础工作

24.进一步做好文物档案资料规范工作。

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指导各基层单位加强“四有”工作;推进霸陵、隋唐长安城遗址等管理机构“四有”工作开展;继续组织区县开展一般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加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转化,指导各县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实施文物保护工程。

落实文物保护资金,继续做好文物保护抢救维修项目。做好长安区天池寺塔、户县化羊庙大殿、周至佛坪厅故城碑廊、蓝田红二十五军部、户县公输堂、长安区郭氏民宅的维护保护工程以及万寿寺塔纠偏的保护工程、明秦王府城墙保护维修工程;组织开展临潼区康家、白家遗址的建所工作;开展栎阳城遗址考古工作;推进新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审报;继续做好全市重要文物点的日常监测工作。26.加强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积极与市规划局等单位加强沟通,推动《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草案)》和《市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

27.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8 / 12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计划

着重加强与宗教部门等非文博系统的协调沟通,认真做好指导、协调、监督工作;积极与宗教、规划等部门合作,支持、指导宗教场所做好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维修方案制定与实施、可移动文物管理与使用等基础性工作,重点推进《市宗教场所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工作。28.进一步完善市政务中心开展的并联审批工作。

配合基本建设中的地下文物考古勘探的并联审批工作,加强审批管理,提高审批工作覆盖面,推进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效率化。

29.不断提高文物科研工作水平。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四

20__年全省文化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_大精神和国家、省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一、深入贯彻落实_大精神,认真谋划文化工作的长远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

(二)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全省文化工作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找准当前制约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把贯彻学习大精神与文化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开放、发展的战略眼光,站在国家人民利益和事业长远发展高度,提出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要提高对_大关于文化建设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的理解和认识,紧紧抓住_大给文化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要借鉴学习贯彻党的_大精神时的经验,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

二、打造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扩大龙江文化的对外影响

(三)加强艺术精品创作,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炼出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突出反映我省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创作题材,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不断推出优秀的原创艺术作品。围绕纪念改革开放20__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_周年,抓好创作规划和艺术生产。今年要重点加工提高京剧《靺鞨春秋》、话剧《风刮卜奎》等,组织好评剧《鲜儿》的创作生产。进一步打造大型民族歌舞晚会《恩都力乌拉》,组织一台二人转经典晚会,组织推出《中华吟》系列歌曲舞台晚会,争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组织好第_届“哈洽会”开幕式晚会和黑龙江省纪念改革开放_周年大型晚会的编创和演出。

(四)继续打造文化艺术品牌。按照突出我省地方特色和创作优势的原则,紧紧抓住创作、质量、资源整合和市场运营四个环节,重点打造艺术生产领域的“中华牌”和“龙江牌”,“渤海国”、“金上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品牌,“哈尔滨之夏”、“欢乐北方”、“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文化艺术活动品牌,以及冰雪文化等文化产业品牌,使之成为我省的文化标志。

(五)加强艺术创作的基础工作。举办全省改革开放20__年优秀剧目展演、全省“白淑贤杯”龙江剧评比演出、全省器乐大赛等赛事,加强艺术积累。加强艺术科研工作,提高文化科技水平。成立黑龙江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做好艺术科学课题项目评审、申报、管理工作。做好各项志书的编篡工作。

(六)更加自觉、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龙江文化的对外影响。积极争取和参加国家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高质量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文化外事任务。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加拿大友好省道的文化往来和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组织好日本北海道文化团体协议会来访、赴日本北海道开拓纪念馆考察、地市文化局长出访等项目。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管理工作,完善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促进我省文化外事工作健康发展。

三、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努力推动各项文化建设

(七)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贯彻中办发_号文件《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加紧制定出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协调推动政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重点解决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机制、健全各级文化工作机构等问题,做好恢复组建县级文化局、乡镇文化站的工作。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五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告如下。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21年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线正常运行。

(二)加快理小路、理黑路、理茂路“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一是理小路,力争在2019年全面完成lx1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19年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2022年全面完成理小路境内的建设。二是理黑路,力争在2021年全面完成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剩余标段的招标工作,力争在2021年全面开工,2022年全面完成黑理路境内的建设。三是理茂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力争2021年底纳入省州规划,同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20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20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19年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21年进行-县道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2019年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20年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三)严格检查考核。全域旅游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细化分工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六

20xx年,我局将以_理论和“”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我县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县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县委全会报告,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构建和谐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目标要求

(一)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1、争创国家级文化先进县

2、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

3、争创国家示范性文化馆

(二)完善四项基础设施

1、策划建设新城影剧院和文化广场。我县县城区域数万人口,却没有供人们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文化演出场所和文化广场。这一现象与我县全省十强县的地位严重不符,也影响了我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步伐。因此,20xx年,我们建议搞好新城影剧院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投资进行新城影剧院建设和文化广场建设,完善我县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主阵地。

2、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和乡镇文化广场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是乡镇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但目前我县11个乡镇仅有4个乡建成单独成院的乡级文化站,其余乡镇文化站尚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公,这与我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建设文化强县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20xx年我们将按照上级部署,积极争取资金,继续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和文化广场建设。

3、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20xx年,为加快发我县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将建设100个村文化大院作为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作为完善我县文化基础设施,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来抓,有力地改善了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20xx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使农村文化大院成为我县贯彻落实“xx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亮点。

4、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阵地的内部配套设施。我县规模宏大的宣传文化中心(三馆)建成以后,其内部配套设施还不完备,作为宣传文化主阵地的功能还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0xx年,我们将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进一步落实现有文化阵地的内部配套设施,早日为群众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实施四大工程

1、图书馆自动化与资源共享工程

根据省文化厅文件,我县图书馆已列入县级图书资源共享工程规划。我们将努力争取工程项目资金,开展图书馆自动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和资源共享。

2、新城影剧院建设工程

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我局将认真做好影剧院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论证、规划、设计,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3、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程

我局将引导各乡镇做好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建设的规划、选址和制定建设标准,继续配合各乡镇对全县所有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作做好督查指导,进一步推动文化大院建设稳步进行。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七

省政府2023年立法工作,坚持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v^精神,深入学习贯彻^v^法治思想,深刻领会^v^^v^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坚决执行^v^、^v^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法治江苏建设规划(2021-2025年)》要求,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着力加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切实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篇在江苏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一、力争年内完成的正式项目(19件)

(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需要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项目(5件)。

1﹒为了统一省级规划体系,规范规划编制活动,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质量,更好发挥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修改草案。(省发展改革委起草)

3﹒为了依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江苏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外商投资条例草案。(省商务厅起草)

4﹒为了给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草案。(省农业农村厅起草)

5﹒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各相关方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修改草案。(省交通运输厅起草)

(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需要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项目(4件)。

1﹒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修改草案。(省卫生健康委起草)

2﹒为了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草案。(省退役军人厅起草)

3﹒为了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省市场^v^起草)

4﹒为了进一步完善我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体制,提升救助覆盖面和便利度,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更好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合法权益,修改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省财政厅起草)

(三)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需要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项目(2件)。

1﹒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省林业局起草)

2﹒为了建立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保障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制度保障,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省生态环境厅起草)

(四)在深化社会治理方面需要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项目(8件)。

1﹒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修改草案。(省公安厅起草)

2﹒为了加强高速公路消防救援机构建设,规范高速公路灭火和应急救援活动,提升高速公路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水平,筑牢高速公路安全防线,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高速公路灭火与应急救援条例草案。(省消防救援总队起草)

3﹒为了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风险的辨识、管控、报告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条例草案。(省应急厅起草)

4﹒为了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修改草案。(省司法厅起草)

5﹒为了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请省^v^会审议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草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起草)

6﹒为了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强化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促进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协调发展,提请省^v^会审议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草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起草)

7﹒为了加强信用服务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和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和支持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和控制信用服务领域风险,制定江苏省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省发展改革委起草)

8﹒为了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集中统一监管,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制定江苏省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办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起草)

二、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适时提出的预备项目(24件)

(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需要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项目(5件)。

江苏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修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起草)、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省市场^v^起草)、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修改)(省药监局起草)、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修改)(省农业农村厅起草)、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改)(省科技厅起草)。

(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需要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项目(7件)。

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修改)(省教育厅起草)、江苏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省卫生健康委起草)、江苏省社会救助条例(省民政厅起草)、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修改)(省体育局起草)、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修改)(省司法厅起草)、江苏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省^v^起草)、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修改)(省文化和旅游厅起草)。

(三)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需要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项目(5件)。

江苏省地下水管理条例(省水利厅起草)、江苏省耕地保护条例(省自然资源厅起草)、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起草)、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条例(省林业局起草)、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改)(省生态环境厅起草)。

(四)在深化社会治理方面需要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项目(7件)。

江苏省社会组织条例(省民政厅起草)、江苏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省机关管理局起草)、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发展改革委起草)、江苏省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办法(省生态环境厅起草)、江苏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办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起草)、江苏省城建档案管理办法(修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起草)、江苏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管理办法(修改)(省交通运输厅起草)。

三、需要积极研究论证的调研项目(28件)

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修改)、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江苏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废旧立新)、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条例、江苏省粮食节约减损条例、江苏省促进民宿业发展条例、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江苏省传染病防治条例(废旧立新)、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江苏省学校安全条例、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江苏省城镇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改)、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改)、江苏省拥军优属条例、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改)、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修改)、江苏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域治安管理条例(修改)、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修改)、江苏省实施《^v^反恐怖主义法》办法、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修改)、江苏省工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办法、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修改)、江苏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修改)、江苏省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规定(修改)、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修改)、江苏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八

按照《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指导思想。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__在十三届_一次会议xx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xx样板。

2.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强,素质高、业务精、结构稳的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富有成效,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形成品牌,富有时代精神和xx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加快培育。

1.坚持不懈用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让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增进人们对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编写适应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读本。满足基层干部群众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图书配送,重点向农家书屋、村居讲堂、社区阅览室等赠送理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和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引导群众合法信仰宗教,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2.推进社科理论普及。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程试点,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组织编写《走在前列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社科普及周”基层延伸行动,面向农村举办系列讲座、志愿服务、展览、知识竞赛等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实施社科普及示范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每年培育1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县(市、区)、5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乡镇(街道)、20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社区)。开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加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村居讲堂、道德讲堂等各类阵地作用,推动乡村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普及。开发中小学乡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3.开展政策宣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宣讲协会作用,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推动民生政策宣讲,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每年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1万场。深化“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快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农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题书展、书市、大讲堂等活动。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十九

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利用发展等活动,成效显著且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并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质;

(二)传承至少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至少1名长期、固定开展该项目传承活动的省级以上(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入驻;

(三)有较为固定的传承活动场所(原则上不少于100平方米),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管理制度、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开展传承活动必需的经费保障;

(四)有较为明确的传承计划和阶段性目标任务。重视整理、保存相关资料,建有系统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档案或数据库;

(五)以授徒或培训等方式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且成效显著。

同等条件下,关注体现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省级以上(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原则上不再认定为省级传承基地。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

2021年,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标“三城一地”的城市发展定位,全力迎接建党百年,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国家文旅部表彰;两部红色文艺精品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蝉联全省“八连冠”;红色旅游列车获央视新闻联播两次报道;多项工作入选省级试点,为进一步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凝聚文旅力量。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坚定信念,围绕中心任务提升协同度

组织集中学习,发动全系统党员干部全面深入学习百年党史,将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史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微党课大赛等活动号召全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守好“红色根脉”。组织专题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2场;开展“重温^v^同志在嘉兴”活动,重温^v^同志在马家浜调研时的场景。组织实践学习,开展“七讲七比七争”党建高地创建行动,组织党员深入基层一线,落实“一编三定”工作,积极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全力投身各类中心工作。

全面梳理核心业务,构建起“1+4+n”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改革体系,着力打造文旅综合管控平台、“心游嘉兴”文旅服务总入口、4个数字化协同场景及10个以上服务应用。目前已形成一批数字化改革示范项目,“嘉里玩”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浙里办”;智慧书房获全省数据开放创新大赛嘉兴地区一等奖;红色旅游大数据服务应用、南湖区甪里未来社区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文化和旅游厅数字化改革试点。

支持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指导嘉善县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谋划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湘家荡旅游度假区改造提升、秀洲油车港世界级科创旅游湖区、平湖“一山、一城、八小镇”平台等项目建设。积极融入区域合作交流,“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十大重大项目之一,由我局、嘉城集团和上海铁路国际旅游集团在省人民大会堂签约;举办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大会宣传推广活动;与上海等地共同推出“从初心之地到圣地之旅”旅游产品、“红旅中国 壮美山河”联合线路展演及“云游博物馆 穿越九城时空”活动。

(二)唱响赞歌,锚定建党百年提升首位度

一批红色主题文艺精品好评如潮,歌剧《红船》、舞剧《秀水泱泱》相继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大浪淘沙:启航》播出后引发热议,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展吸引众多市民前往打卡。一批重大文旅活动渲染红色氛围,“红船颂 南湖情”庆祝中国^v^成立100周年合唱歌会在七一广场上演;以“党的光辉照我心”为主题的市民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贯穿全年;先后主办、承办嘉兴红船文化旅游节、“百年风华 青春筑梦”主题动漫展播活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嘉兴号”天启卫星冠名仪式等,受到媒体关注。

国内首条纳入铁路运营图的红色旅游列车“南湖·1921”正式开通,串联起上海^v^一大会址与嘉兴火车站复建老站房、狮子汇渡口旧址、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并推出全长862米的新时代“重走一大路”路线。精选“红船精神百年百景”,以南湖红色基地为轴心,串起全市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形成“首创之旅”“奋斗之旅”“奉献之旅”3大主题15条精品游线,让游客尽览嘉兴。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与上海^v^一大会址等一起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等多个部门联手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三)强化保护,推进文化复兴提升标识度

持续推进“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子城考古遗址公园、罗家角遗址展示馆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庄桥坟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杭州塘三塔路片区改造提升项目以及苏州塘“月芦文杉”片区保护整治项目,编制完成《大运河(嘉兴段)遗产保护规划》,落实长虹桥防撞设施方案。文物保护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公布第七批16处市级文保点名单;对唐兰故居等10多处文物进行保护修缮;指导完成天主堂修复工程;对西曹墩遗址、绕坟桥遗址等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良渚时期文物200多件。

健全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公布海宁潮传说等23个第七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位传承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2种非遗旅游商品入选第三批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落地见效,我市共梳理文化元素2822项,重点文化元素清单144个,完成基因解码127项,“红船文化”等7个项目被列为全省首批“浙江文化标识”。拓宽非遗传播途径,征选百位非遗少年拍摄的原创mv《红船谣》登陆学习强国平台;先后举办了嘉兴非遗百件红色主题作品展、非遗文艺晚会、元宵非遗戏曲专场活动、“隔屏过端午”直播互动等活动。我市非遗工作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领导批示肯定。

重点围绕中心城区品质提升、省“四十百千”重大文旅项目、文旅ip金名片以及诗路文化带建设,统筹协调市区、镇街、村社三个空间文化设施布局,市文化艺术中心(嘉兴美术馆新馆)、嘉兴博物馆二期正式启用。加快文旅项目投资建设,全年完成投资亿元,海盐融创文旅城水乐园正式开业;南湖区和平湖市被列为省 “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试点县,南湖旅游区、乌镇—石门省级度假区等一批景区(点)、酒店民宿、公共文化场馆被列为省级试点单位,目前累计完成投资 亿元。

(四)普惠均等,创新文旅服务提升幸福度

起草《嘉兴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建成城乡一体“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深化推进文化馆企业分馆建设,全市已建成113家企业分馆,《中国文化报》以《运用“涟漪效应” 让公共文化服务“出圈”》为题作专题报道。48家健心客厅正式对外开放,超额完成2021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既定目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申报评选,设立项目创新奖和集体创新奖。扎实推进秀洲区广电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秀洲区广电公共服务规范通过专家组评审。

提升阵地建设,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特级站占比68%,文化强镇占比,均为全省第一;海宁市、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市文化馆等13个单位入选全省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单位。提升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评审,25支业余文艺团队被评定为2020年度嘉兴市优秀业余文艺团队;组织开展省级、市级文化示范户和乡村文化能人评选,31户家庭入选浙江省文化示范户,80人入选浙江省乡村文化能人;62户家庭为嘉兴市文化示范户,164人为嘉兴市乡村文化能人。局公共服务处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一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振群众精气神、培育农村好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现就2022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__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_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铸魂、守根、塑形”行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铸魂”行动

采取编印农民实用口袋书、编写地方小曲、微信微博抖音推送、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云课堂、大喇叭、小板凳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_精神,组建巾帼、青年、百姓以及先进模范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文艺宣讲”等理论宣传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宣讲活动。在村镇楼栋廊道、院场等适宜位置打造”学习走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持续开展__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场所,推广普及红白理事服务礼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村民集中举办婚丧宴席,倡导简办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两约四会”和”孝善基金”“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乡村德治平台作用,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道德评议、民事直说、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科普街、科普宣传栏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反对_迷信、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以”德润、德治”为目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德者诚信”“德者荣耀”“德者有得”“德者积分”等”x德者”特色文明活动品牌链,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动”分餐夹走进千万餐桌”向农村延伸,培育良好就餐新风尚。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谚语、俗语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宣传阐释主流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发挥好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组建成立组织灵活、便捷高效、精准精致、常态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文明交通劝导、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辐射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巾帼助力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带动妇女参与农村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家风、民风、社风全面提升。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面向农村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二)深入实施”守根”行动

积极争取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风貌提升、文物本体修缮、展示展览、研学体验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文保单位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村一级差异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村落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保护名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房修缮加固、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改变农村破旧面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摸底,持续公布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做好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

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支持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支持各村建设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着力提升展陈水平,培育非遗旅游线路。促进手工地毯、手工制醋等传统工艺项目提高传承技艺,实现生产性转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四月八”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永昌曲子、金川小戏等曲艺类项目传习展示活动和民俗文化展演体验活动。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二

根据我公司20xx年“质量提高年”的总体布署,20xx年我公司的社区文化工作将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加强和完善社区文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文化骨干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拓宽渠道,利用多种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我公司的社区文化事业更上一台阶。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提升企业品牌,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全面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为目标,优化公司文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与支持,在各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在企业内部深入展开文化与技术交流,不断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水平,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进一步促进公司的稳步发展。

二、工作任务

1、全面拓展社区文化建设思路,使公司的社区文化工作逐步迈向规范化、系统化、持续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不断充实完善公司的社区文化建设资源,建立本公司企业文化、社区文化资源库,并实现资源共享。

2、加大投入,拓展社区文化阵地。根据近些年来我公司社区文化开展的情况来看,某些方面的确存在特色,且颇有收获。但因各小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均未能充分整合企业资源与社区资源,还都处于文化建设的半封闭状态,未能及时有效的传播公司企业文化及精神。因此,建议拓展资金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开展形式灵活的文化合作机制,争取与社区其他企业合作,筹措基本建设资金,扩大社区文化的阵地,

4、拓宽载体,丰富社区文化内含。在公司总经办的领导下,研究有效的文化载体,如:

2)制作企业ci系统;

3)制作企业宣传片;

4)定期编排企业内部刊物;

5)构建企业短信平台;

6)定期举办趣味生动、居民参与性高的社区文体活动。

20xx年,围绕公司的整体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五个一”的建设,即“一品、一节、一会、一校、一栏”建设。

“一品”即深化小区“一居一品”创建工作,立足各小区实际,创品牌特色小区,力争在二年时间内,推出一至二个品牌项目,并使其达到街道第一,市区有影响的效果。

“一节”即举办小区文化节。文化节要立足小区,面向社会,吸引的人员参与,让的居民群众成为文化节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一会”即举办小区运动会,以增强人们科学健身意识,提高科学健身水平和增强凝聚力,达到体育竞技与小区凝聚的双丰收。

“一校”即开办“社区讲堂”,定期举办物业管理理论学习、生活常识、法律知识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一栏”即建设文化宣传栏,每个小区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定期向广大业主公布公司最新动态、相关知识等,让健康、积极的文化去感染人、影响人。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社区文化工作要纳入各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的责任目标和考核内容,各小区要有文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年末要对各小区的文化建设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估,并制订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2、增加文化专项资金投入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各小区要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用好社区资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积极主动与辖区街道、居委联系,群策群力,努力发展社区文化,力争做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3、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的群体素质,构建新的文化队伍建设。在各管理服务中心设兼职社区文化员,负责各小区具体社区文化事务性工作。

4、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各小区要建立文化活动档案,文化活动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安排、有资料素材(图片、音像等)、有总结。公司每年进行汇总存档,并汇编公司文化活动年鉴,同时也有利于对各社区的文化活动考核。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三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是

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提升。在文旅体融合背景下,我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投入不足等问题突出。

二是

文化人才短缺,我县各乡镇专业文化人才储备机制缺位,乡村文化人才总量不足且专业素养不高。

三是

文化精品产品不足。我县原创产品,在全省叫得响的力作还不够多,特色作品不多,公共文化服务还处在文化需求阶段。

四是

文旅融合发展不够,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做强文旅产业措施不多。

三、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舒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v^精神上来,对标^v^^v^在^v^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使命,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体育强县”,聚焦文旅体创新融合发展,坚持事业和产业并举,努力以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打造“舒城样板”。

(一)文化暖心惠民工程

在公共文化建设上,围绕构筑高地加强体系完善。推进“三馆一院”项目建设,完成大剧院多功能厅、文化馆小剧场舞台机械、声学装饰、灯光音响、座椅等设备安装。完成文化馆、图书馆设备采购及安装,博物馆展陈设计及布展。优化城市阅读空间布局,打造“15分钟阅读圈”和“15分钟健身圈”。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场所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城乡流动文化服务,如“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指导乡镇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广场舞展演、大众合唱节等,配合纪念日、重大节日组织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将大型文化活动向社区、景区、校园延伸。举办地域民间艺术活动、非遗展演、书画展等。

在文脉内涵深挖上,围绕时代主题持续打造文化c圈。

围绕党的^v^和乡村振兴等主题,结合舒城红色资源,创作一批体现核心价值、反映时代精神、展示舒城发展成果、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精品,以优秀的作品展示舒城、宣传舒城,鼓舞人、激励人。推进^v^视察舒茶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场馆展陈提升,建立和完善非遗保护基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二)旅游富民工程

一是强化旅游营销。

进一步发挥肥、庐、舒、桐四城文旅发展联盟作用,打造皖中纵贯线自驾线路。多方位开展新媒体营销。深化与携程等各类平台合作,推广舒城旅游线路产品,在“游舒城”官方抖音号上持续推出精品短视频。举办首届大别山乡村露营音乐节。对接目标市场举办具有时效性的宣传推介,推出“万佛湖+万佛山”联票、“景区+酒店”联票等活动。策划推出《周游舒城》宣传画册,全方位展示舒城旅游形象。

二是发展乡村旅游。

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六个一”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 一批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一批乡村旅游风景线、一批精品民宿、一批乡村旅游伴手礼、一批“活力”乡村活动。开展特色旅游名镇、等级民宿、休闲旅游示范点、特色旅游村、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等旅游品牌创建,加快旅游商品研发,推进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进产业培育。

围绕旅游风景道、特色街区、民宿和景点提升等内容,谋划舒城县全域旅游提升工程,争取发行旅游专项债。加快推进天子寨、九龙寨、鹏翔梦乐帝巧克力小镇、文翁研学旅游小镇、万佛山暨兰花古镇项目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力争鹏翔巧克力玫瑰小镇、天子寨景区投入运营。继续开展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万佛湖、万佛山等a级景区品质,推进鹏翔生态园、天子寨、^v^军四支队旧址纪念馆、九一六茶园景区等创建4a级景区。

四是打造品牌民宿。

制定我县旅游民宿发展规划,摸清我县相关资源分布,积极探索通过回购、租赁、置换、退出等模式,将古民居、老庭院、旧厂房、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用于旅游民宿发展。依托我县丰富的红色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加强主题客房、特色餐饮、健康养老、农事体验、工艺研学、亲子课程、康养运动等产品开发,建设适应不同需求的旅游民宿,培育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品牌民宿,力争培育发展民宿10家左右。

(三)数字创意产业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四

为深入推进石门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改善石门村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把石门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立足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村乡村振兴5年工作方案。

高坪镇石门村距离镇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独特,四季分明,风景宜人,村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4亩,林地7785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14户,户籍人口1020人。石门村地处国家aaaa级景区恩施地心谷旅游区的核心地带,所属区域植被繁茂、山峰壁立、峡谷幽深,原生态风景保存完好,历史遗迹众多,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在高坪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龙头公司、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充分争取和利用国家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所有建设项目投资约需5300余万元,筹资途径一是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奖补资金;二是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三是地心谷景区自筹资金,确保2025年底完成项目建设。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条件

1、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组级路,全面进行硬化、亮化,配套相应的排水设施,并逐步连接到村庄已硬化的主次道路,实现村内道路循环互通。

3、供电、照明、通信达到标准要求。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其他区域根据需要设置路灯。村内旅游路牌标识明确。

(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1、特色民居改造。按照“具有整体特色风格”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实施100户特色民居改造,争取做到每家每户外墙整洁美观,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安装规范,无乱搭乱建现象,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广大村民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3、实现厕所革命全覆盖。加大厕所革命的宣传力度,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尽快实现全覆盖。

(三)加强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农旅融合新村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老、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村内每年经济总收入较上年度有所增长。

1、确定以茵红李、青皮脆李为主导产业,发展规模为580亩,以加强果园管护为重点,提升商品果质量,实现以观光、采摘、销售一体的综合农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2、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养大户10家、家庭农场5家、专业合作社2家、龙头企业2家。

3、以aaaa景区为依托,以石门村游客接待中心重点,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业,拟发展民宿100家,年接待能力达到10万人以上。

4、加快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开展村内闲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5、开展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村民均能够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美丽乡村

1、配备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从业人员,并遵守医德行规,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实现慢性病签约服务100%,村民普遍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2、新建村级文化广场、游客停车场及配套公厕,丰富村民文娱活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完善社会保障。村庄困难群体和老年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全部落实到位。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达到全覆盖;被征地村民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五

20xx年镇综合文化站将在市文旅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结合我镇实际,20xx年我站将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综合文化站的运行和管理

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工作日全天实行免费开放,为群众查阅资料,使群众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

二、强化4个建成的村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确保正常开放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深得人心的民生工程,它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使群众拓宽知识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素质。目前,我镇已建成4个村级农家书屋,预计在今年实现了全覆盖并在图书管理员落实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保证管理员补助和正常的开放经费。

三、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认真筹备市上组织的“农民艺术节”活动

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在保证正常开放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利用元旦、春节、国庆、五一、逢古会等节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实地指导、指挥。特别是市每年一次的农民艺术节。

四、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文保部门开展省保单位和县保单位的挖掘研究工作

我镇市级文保单位2个,综合文化站利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对保护单位实行文化站定期和不定期巡查与志愿者定点看守相结合的办法,保证文保单位不受破坏。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七

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陕西省自然和文化遗产浅谈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遭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冲突,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从这些普遍问题出发,借以我省陕西省自然和文化遗产为例,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阐述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

重点风景区:华山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观日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华山1982年被^v^颁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v^、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

重点文化遗址: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家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里,曾经说过‘在生活条件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里,为人保存与其相称的文化环境,是大自然、先辈遗留的文明见证,这对人的平衡发展十分重要,为此应该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将当代成就、昔日价值和自然之美纳入整体规划加以考虑”。文化遗产凝结了民族的智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她也是一部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发展的百科全书,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窗口,并且她对我们现代城市的硬件和人们文化思想的软件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看来,自然和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城市建设在自然和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上升,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有不少建设项目忽视了对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一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勘察不全面,造成建设施工时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的毁灭性破坏。

2.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任意改造,致使街区历史格局风貌和标志性建筑面目全非。

3.旅游事业发展过快,服务设施的盲目建设和游客剧增,加之疏于管理,对风景名胜

和文物古迹的完整性产生干扰。这方面的问题长城景区比较普遍。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最根本的在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状况。我国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纳入规划始于20世纪20年代,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弱势”局面才得到扭转。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在城市规划方面,195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保护地方文物古迹名胜的管理办法》,1953年发布了《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关于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法律法令的实施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切实工作使文物保护逐步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工作范畴中。

然而“^v^”的一场浩劫,借扫“四旧”之名,再次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陷入尴尬的境地,大量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以及民间收藏文物等遭到严重破坏。真正使文物保护工作走向正轨的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至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过了曲折起伏的阶段。所以,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状况,使文物保护的法制体系和管理体系先天不足,发育不良,这个历史原因也是城市建设在文物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

其次,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乃至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由欠发达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型,这种整体性的社会变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取向,影响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决策方向。历史文化遗产在这场社会变迁中的存亡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文物保护能否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放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经济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步调不一致的原因。一方面,城市建设能带动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文物违法成本。建设方即使破坏文物,文物部门也很难对其采取有力措施。另一方面,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文物保护部门长期以来的专向资金依赖于政府拨款,从文物古迹的修缮到工作人员的劳动所得,全部是由专项资金来支付,因此国家背上了一个很大的包袱。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便忽视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建设方的“主动”和文物保护方的“被动”,两方面的原因促使历史文化遗产的“尊严”难以维护,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历史城区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周边的环境又脏又乱,甚至有些历史性建筑完全毁坏。

再次,我国长期忽视对大众文物保护的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工作,也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的文物保护民间团体。使文物保护的群众基础力量较为薄弱,不能对城市规划中有损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决策形成舆论压力。也就是说,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淡漠,难以形成有利于保障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软环境。而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则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意识,其外在因素与教育密切相关,并且一些国家(如德国),把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纳入法律程序,把规划目标、方案向公众公开展示并听取公众意见,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遗憾的是,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盲区。

二、解决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几项措施

1.强化政府职能,将监督落到实处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文物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法律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实施时,一些行政部门带有经济利益主体的性质,把考察和审批作为了一个象征性的程式,落脚点却放在了收费上。这种工作性质的改变对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很不利,所以强化政府职能十分必要。尤其在历史文化遗产存在区域内,政府在建设单位递交项目建议书之后,应严格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可能产生文物危害的项目,令其合理修改方案,做到文物保护的万无一失。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才有成效,同时,也能更好树立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2.不照搬照抄,借鉴成功经验要合理

有些历史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过程中,采取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办法,但是规划中没有做到深入细致调查,反而取得“东施效颦”的效果,造成了许多问题,如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原有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弄得不伦不类。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古城和新兴城市之间的借鉴更需要谨慎,针对城市自身特点合理制定方案,做好预测工作,做到各方面兼顾,才会取得成效。

3.做好保护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八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

木质文物由于年代久远,本身耐久性差,易受自然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损害及腐朽菌、虫)的侵蚀,使木材强度降低甚至损坏。另外社会因素如战乱或认为破坏也会对文物造成损坏。对木质文物进行科学处理,使木材免受损害,可以达到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的目的。

木质文物保护中的影响因素:

1、生物性损害

(1)动物性损害 蛀木害虫危害木材主要是它的幼虫在木材中取食、生长蛀蚀出大小不同的孔道。蛀木害虫包括天牛、白蚁等

(2)微生物损害 真菌可以使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木质素提高,腐朽木材因而呈现褐色或白色。细菌对木质文物的损害较大,细菌将细胞壁侵蚀成孔洞状,且细菌生命力顽强现发现的主要细菌有丁香假单胞菌、自养水螺菌、肠杆菌属等。

2、物理性损害 气候、光、含水率都会造成木材的损害。

3、化学性损害

各类酸、碱盐溶液、金属和气体等都会对木材造成影响,严重是可造成古建筑和木质结构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保护措施:

1、物理防腐 由于在某些古木质文物、古木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中,木材防腐剂限制使用,使用物理方法也能达到消灭蛀虫的效果。检疫辐射处理利用离子化能照射有害生物,防止有害生物扩散传播将其杀灭。常用的离子化能有γ射线、x射线、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γ射线可以有效杀死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原因是γ射线可以使蛀虫的新陈代谢紊乱而死,x射线由于木材的过滤作用而不能有效杀死害虫。

2、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或生物技术杀灭害虫的方法。如以虫治虫、以生物治虫等。生物防治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二氯苯醚菊酯、三氯杀虫酯、杀灭菊酯、氯菊酯和氟氰菊酯等对治白蚁有效。

3、化学防腐 利用化学药剂保护木材的方法。

4、化学加固 利用加固药剂使木质文物免受菌、虫、机械伤害,使木材的强度、尺寸稳定性、防腐和抗虫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5、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木质文物的保护 对古建筑结构维修和保护时,在维修前读木质结构的保存程度、可靠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这一要求可以通过采用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木结构的残余强度和木质构件内部缺陷位置而得以实现。目前我国采用肉眼和锤子敲打来判断结构部件有无空洞或腐朽。

6、熏蒸剂处理 熏蒸处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化学方法,常用的熏蒸剂有环氧乙烷、溴甲烷、硫酰氟等。环氧乙烷一般与二氧化碳或氟利昂混合使用,混合比例为9:1,其能破坏dna中核酸物质,阻碍害虫生理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溴甲烷使疏基类化合物烷基化,对细胞中正常生化反应造成破坏,利用溴甲烷熏蒸不仅能消灭各种螨虫还对细菌真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硫酰氟能破坏生物体磷酸的平衡,抑制氧气的吸收,阻断虫体内贮存脂肪的代谢作用,使之无法获得生存所需充足的能量而死亡。

目前文物保护存在问题:

1、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由于有些地方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文物损毁严重。

2、基建过程中,损毁文物现象严重,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目前一些地方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物保护,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刻意规避考古调查勘探而进行工程施工,造成文物损毁消失。文物修缮“好心办坏事”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人随意并私自修整、装修文物、擅自改变文物现状,恢复原状较为困难导致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被破坏。

3、文物部门建制低,执法力量单薄,文物保护工作有时难以开展。由于建制低,文物部门提出的文物保护合理化建议有时根本不被相关部门所重视,且文物保护相关法规不完善,文物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4、资金短缺,保护工作难以施展。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然后在文物保护经费经常只能对濒临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抢修,就目前而言,如果没有外来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很难拿出足够的钱满足各项事业发展。、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矛盾。一些地方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来衡量文物的价值。

解决措施:

1、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单靠文物部门的力量,难以对其实施全覆盖、全日制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集中开展对文物知识及文物保护的意义、目的、要求的宣传。同时,要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文物保护知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文物、自觉遵守文物法规的浓厚氛围。

2、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各界的重视,加快形成文物保护的整体合力。文物部门在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多向地方政府请示汇报,多与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联系沟通,建立起一种纵横联系、密切协作的机制,以赢得各方的配合支持,共同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3、加大对文物事业经费和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虽然每年地方政府都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现在众多文物保护的要求,致使许多急需维修的文保单位和文物点因资金紧缺而无力实施维修。我们只有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严格按文物法办事,加大对文物事业经费和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将文物事业经费确定一个占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固定比例,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样,才能使面临即将损毁的文物能够得到及时的抢救性整修和维护,使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二十九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根据县文广局的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开展好我乡各项文体活动,把农村“三项”活动组织好,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文娱活动,使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经我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结合我乡实际2015年度“三项活动”安排如下:

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农村文化活动领导小组,一是集中组织县赣剧团、各业余剧团来我乡进行贴近实际的文艺演出,确保演出质量,使群众满意;二是积极组织电影放映工作,精心组织,不漏场次;同时与各村签订演出(放映)安全责任状,防止群殴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把农村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让农村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政策的娱乐大餐。

1、“庆七一”建党九十三周年篮球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7月1日,参加人员:全乡各村委会篮球队,参加人数:110人,经费支出共计11500元,详见附表1;

2、“庆国庆”腰鼓、军鼓大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10月1日,参加人员:各村委会腰鼓队、军鼓队,参加人数:150人,经费支出共计9800元,详见附表1。

按照《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1.指导思想。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__在十三届_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齐鲁样板。

2.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强,素质高、业务精、结构稳的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富有成效,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形成品牌,富有时代精神和山东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加快培育。

1.坚持不懈用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让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增进人们对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编写适应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读本。满足基层干部群众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图书配送,重点向农家书屋、村居讲堂、社区阅览室等赠送理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和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引导群众合法信仰宗教,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2.推进社科理论普及。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程试点,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组织编写《走在前列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社科普及周”基层延伸行动,面向农村举办系列讲座、志愿服务、展览、知识竞赛等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实施社科普及示范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每年培育1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县(市、区)、5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乡镇(街道)、20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社区)。开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加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村居讲堂、道德讲堂等各类阵地作用,推动乡村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普及。开发中小学乡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3.开展政策宣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宣讲协会作用,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推动民生政策宣讲,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三十

一、地方性法规(54件)

(一)正式项目(16件)。

1﹒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修改)

3﹒江苏省外商投资条例

4﹒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修改)

5﹒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

6﹒江苏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

7﹒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

8﹒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9﹒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修改)

10﹒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

11﹒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修改)

12﹒江苏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

13﹒江苏省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条例

14﹒江苏省高速公路灭火与应急救援条例

15﹒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修改)

16﹒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修改)

(二)预备项目(17件)。

1﹒江苏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修改)

2﹒江苏省检验检测条例

3﹒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修改)

4﹒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修改)

5﹒江苏省地下水管理条例

6﹒江苏省耕地保护条例

7﹒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8﹒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条例

9﹒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改)

10﹒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修改)

11﹒江苏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

12﹒江苏省社会救助条例

13﹒江苏省社会组织条例

14﹒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修改)

15﹒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修改)

16﹒江苏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

17﹒江苏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

(三)调研项目(21件)。

1﹒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修改)

2﹒江苏省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

3﹒江苏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废旧立新)

4﹒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条例

5﹒江苏省粮食节约减损条例

6﹒江苏省促进民宿业发展条例

7﹒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8﹒江苏省传染病防治条例(废旧立新)

9﹒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条例

10﹒江苏省学校安全条例

11﹒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

12﹒江苏省城镇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13﹒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改)

14﹒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改)

15﹒江苏省拥军优属条例

16﹒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改)

17﹒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修改)

18﹒江苏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19﹒江苏省水域治安管理条例(修改)

20﹒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修改)

21﹒江苏省实施《^v^反恐怖主义法》办法

二、省政府规章(17件)

(一)正式项目(3件)。

1﹒江苏省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2﹒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修改)

3﹒江苏省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办法

(二)预备项目(7件)。

1﹒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2﹒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改)

3﹒江苏省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办法

4﹒江苏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办法

5﹒江苏省城建档案管理办法(修改)

6﹒江苏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管理办法(修改)

7﹒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修改)

(三)调研项目(7件)。

1﹒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修改)

2﹒江苏省工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办法

3﹒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修改)

4﹒江苏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修改)

5﹒江苏省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规定(修改)

6﹒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修改)

7﹒江苏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

20xx年,将以创省级文化先进区为抓手,以项目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的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主要工作: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挖掘温江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气息的西部新城

挖掘、梳理和提炼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温江时代精神相,地域、兼有时代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浓厚人文环境,城市文化形象。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体系,力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和文化象征,融入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市民生活之中,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体系。塑造鱼凫王都、光祈故里、花卉之乡等文化品牌,鱼凫城遗址保护项目策划工作,以届“非遗节”、光祈音乐节为依托,举办全省、全国的主题文化活动。欢乐温江文化。引入国内、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和演出公司,培育温江商业演出市场,力争20xx年引进1-2场力的大型商业性文化演出,引进1到2家大型娱乐场所。,正在与新加坡演艺公司衔接,拟于4月合作举办亚洲音乐节。

(三)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繁荣

区委区“快手抓项目、重拳抓投入、保增长”的工作要求,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战略,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产业整体。规划编制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文化产业投资目录,出台鼓励支持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项目为支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20xx年,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于5月份动工建设;与东湖sbi项目合作,在科技园片区规划建设影视动画产业园区,动漫原创产业基地和衍生产品开发总部基地,,正与国内龙头动漫企业明日科技衔接,该公司落户温江;198片区建设,规划建设原创音乐基地;依托北部新城片区建设和陈家桅杆文物资源,引进民间艺术馆、博物馆和收藏馆等,民间博物馆群;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吸引和聚集专业艺术培训机构、中介机构、演艺团体等,艺术培训市场发展。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

为深入推进石门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改善石门村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把石门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立足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村乡村振兴5年工作方案。

高坪镇石门村距离镇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独特,四季分明,风景宜人,村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4亩,林地7785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14户,户籍人口1020人。石门村地处国家aaaa级景区恩施地心谷旅游区的核心地带,所属区域植被繁茂、山峰壁立、峡谷幽深,原生态风景保存完好,历史遗迹众多,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坚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在高坪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引进龙头公司、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充分争取和利用国家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所有建设项目投资约需5300余万元,筹资途径一是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奖补资金;二是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三是地心谷景区自筹资金,确保2025年底完成项目建设。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条件

1、实施道路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组级路,全面进行硬化、亮化,配套相应的排水设施,并逐步连接到村庄已硬化的主次道路,实现村内道路循环互通。

3、供电、照明、通信达到标准要求。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其他区域根据需要设置路灯。村内旅游路牌标识明确。

(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1、特色民居改造。按照“具有整体特色风格”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实施100户特色民居改造,争取做到每家每户外墙整洁美观,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安装规范,无乱搭乱建现象,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广大村民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

将以创省级文化先进区为抓手,以项目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的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主要工作: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挖掘温江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气息的西部新城

挖掘、梳理和提炼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温江时代精神相,地域、兼有时代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浓厚人文环境,城市文化形象。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体系,力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和文化象征,融入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市民生活之中,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体系。塑造鱼凫王都、光祈故里、花卉之乡等文化品牌,鱼凫城遗址保护项目策划工作,以届“非遗节”、光祈音乐节为依托,举办全省、全国的主题文化活动。欢乐温江文化。引入国内、国际知名的中介机构和演出公司,培育温江商业演出市场,力争引进1-2场力的大型商业性文化演出,引进1到2家大型娱乐场所。,正在与新加坡演艺公司衔接,拟于4月合作举办亚洲音乐节。

(三)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繁荣

区委区“快手抓项目、重拳抓投入、保增长”的工作要求,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战略,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产业整体。规划编制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文化产业投资目录,出台鼓励支持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项目为支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于5月份动工建设;与东湖sbi项目合作,在科技园片区规划建设影视动画产业园区,动漫原创产业基地和衍生产品开发总部基地,,正与国内龙头动漫企业明日科技衔接,该公司落户温江;198片区建设,规划建设原创音乐基地;依托北部新城片区建设和陈家桅杆文物资源,引进民间艺术馆、博物馆和收藏馆等,民间博物馆群;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吸引和聚集专业艺术培训机构、中介机构、演艺团体等,艺术培训市场发展。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塑造、传承的需要,通过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员工调剂工作、舒缓压力,促进新老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与融合,激发企业内部活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归属感,为员工同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平台和自我展示的舞台空间,营造公司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特制定统一的文化活动执行方案。

活动规划

为让更广大员工参与到我们的文化活动中来,以及为让文化活动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奥米多员工,公司将分三个层面来规划开展文化活动:一是公司层面,这主要是为塑造企业统一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而开展的大型文化活动;二是区域部门层面,主要是为发挥各自区域部门优势和营造区域部门间精诚团结、竞合共赢的文化特色而开展的区域性文化活动;三是员工自发层面,主要是公司为员工的兴趣发挥和自我价值实现而创造活动平台。

一、公司层面文化活动

1、员工关爱:通过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和激励,感受公司的温暖,从而感动员工,增进员工归属感和向心力。

二、区域部门与员工自发层面需要在公司层面的文化活动执行一段时间后,满足以下条件再进行规划:

1、得到全体员工和各单位(合作伙伴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反响;

2、管理人员组织能力明显提高,能带领部门员工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发掘到许多员工有一定的特长、爱好。

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计划篇

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强化教师劳动纪律观念,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人人争做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信念的塑造者。

组织全室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科学教育发展观,努力在教学岗位上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廉政教育,严格自律,为人师表,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合格的中等医护人才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工作要点》和《体臣卫校20xx/2008(二)教学工作意见》,发挥主人翁的姿态,立足学校建设发展大局,积极开展业务教研活动,充分认识“我”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学质量的检查评比,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1、教研组、课程组负责人认真组织同课程老师集体备课。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充分调动教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目标共同,资料共用,信息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遵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原则,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同年级同专业统一授课计划,统一考核方法,把好质量关。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2、优化课堂教学。讲清难点,突出重点,科学筛选信息与习题,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各科老师要根据课程特色和任教班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以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后要及时认真批改,原则上要求全收全改。要有批改记录和成绩记载。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集中讲评,不合格作业要订正或退回重做。学科主任、教研组长、课程组负责人等临时抽查,以了解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

4、认真实施“青蓝工程”,做好“帮传带”工作。充分发挥高级讲师、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率作用,加强彼此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5、切实落实新的学生奖学金评比制度,实行教考分离,严格出卷(a、b卷)、监考、阅卷,平时教学量化考核、公平打分,及时汇总计算各项明细成绩,并向上交学生科、教务科,为客观、公正奖惩学生提供依据。

6、成绩考核应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并充分考虑生源学习状况命题,并按学分制管理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命题,认真做好命题、监考、阅卷、评定成绩,质量分析等环节。

1、开展组内、同课程老师随堂听课,欢迎其它课程老师随时听课,互相观摩学习、讨论交流。

2、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等力争开设优质教学公开课、示范课,力求课堂教学有新的突破,真正达到优质、示范的作用。

3、所有入校不满三年的教师分别开设定级汇报课、师徒汇报课、结业汇报课,师傅要精心指导,徒弟要虚心学习、精心备授,籍此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能力。

4、拥有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争取开设一次讲座或一门选修课。特别是要争取克服困难,把选修课开出来。

1、化学、物理、计算机、体育课程常规实践要求比较高,有实验、操作、体育锻炼等。提高对实验指导老师的要求,经常检查实验课的开设情况,切实开好实验课,锻炼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政文外教研组则面临着更繁重的社会实践任务。在学校给与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三个组要积极开发社会实践项目,拓展学生视野,锻炼其社会活动能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将经费用在实处,用出效应。

3、化学教研组要合理利用下拨经费,加紧检验高职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完善。

4、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多媒体教室、办公室、化学实验室、体育组都有大量规中设备、器材以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是学校重点实验实训场所,必须做好各办公场所特别是化学、计算机实验、实训场所的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财产、人身安全。计算机教研组的老师要做好机房维护工作,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1、切实贯彻中央九号文件精神,把学生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汉族不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加强体育教法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康活动,科学安排教学、训练内容,认真组织好课外活动,发动所有班级将“阳光一小时”工程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学生体质。

2、组织好几项全校体育健康运动项目。第一,办好新操场建成后的第一场田径运动会,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第二、举行年级小型项目比赛;第三、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1、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取舍、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

语文教研组努力实践语文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课程改革精神,探讨两者的最佳结合点。07级全年级、08级高职继续使用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 08级中专开始使用部版新教材。着重教材研究。

英语组探讨和研究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将双语专业教程校本教材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化学组继续完善江苏省卫生职业学校化学教材配套光盘的制作,完成众多ppt课件和实验图片动画视频的制作,力争拿出高质量的教学配套用光盘。

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德育组努力改进单向灌输现象,多营造仿真情境教学氛围,想办法请进来走出去,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社会、认识社会。

英语组继续实施分层教学(涉外06级试行),办好英语广播台,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

3、开展社会实践。政文外三个教研组可以根据课程特点、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组拟定下社区和医院,开展“社区医护服务需求调查”以及医院对临床护士素质要求的调查。英语组将争取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其他卫校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的机会以及进入具体情景操练、运用所学语言和专业技能的机会。

4、加强继续学习。积极参加校外教研会议、教研活动,认真听取各类学术报告和讲座,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新方法,提高学历层次,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和能力。

5、积极总结教学、教育经验,学习教育名著,撰写论文,申报课题,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积极向《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投稿。及时报道教学研究方面的讯息。

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经常会被要求为专业建设服务,做好学生社团及社会考试(如文学社、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等工作,如政治、语文、英语老师为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护生英语水平大赛辅导参赛学生等。特别是计算机、英语两大教研组,每年还要完成规定的校内教学服务、社会考试服务工作。

英语组老师要根据本校“学生职业资格能力达标”要求,认真做好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和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mets)的组织、报名、教学和考试工作。需要关注光华护士基金“赴英带薪实习”学生的生活、学习,以便为学校以后的工作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