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一
春日
[唐代]温庭筠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想要问你在思念什么?在这艳丽明媚春之时。
回来的晚门口寂静无声,蝴蝶采完花粉缓缓的飞过高墙。
窗外燕子双飞,千万条绿杨柳枝低垂。
屏风上的吴山辽阔幽远,楼中羌笛声声悲凄。
珍贵的书信不知道该寄往何处,香车有来的日期。
要把这草景与树林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际,排解心中忧愁。
迢递(tiáo dì):天高气清的样子。
青琐燕: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屏:指屏风。吴山:吴地的山,指屏风上画的南方山。
朔管: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
宝书:珍贵的书信。
香毂(gǔ):古人乘坐的车。
将:连词,与、和之意。彩:一作“影”。
相:递相,先后。添:一作“将”。黛眉:特指女子之眉。
此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且点明了时间、地点;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羌笛悲凉,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此诗笔墨挥洒,色彩趋于清淡,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
此诗首两句,出句开门见山以“所思”设问。对句据之而答在“艳阳时”。蕴有薛涛《春望词》中“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之意。
三、四句以“人归晚”“蝶过迟”描述人与昆虫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为。人回来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蝴蝶过慢是因为花粉沉重。从而间接体现了春天的特征。
五、六句描写室外景,燕子双飞,千万条柳枝低垂,以此意象象征对心上人的思念。
七、八句描写室内景,条幅上画着吴山,楼内羌笛悲凉。九、十句承上解答“朔管悲”的原因是,书信无寄处。最后两句显示,要把这春天的草景与树林的色彩,一并映入眼帘,即以赏春排解愁绪。
综上,从描写对象上看,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其时间是在“艳阳时”,地点在“青琐”。后六句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朔管悲”。其原因是“宝书无寄处”,故乘香车将“林彩”“添入黛眉”。这种举动与其《春郊游眺寄孙处士》、《谒巫山庙》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二
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发,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
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
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全然。
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
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
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
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更:何况。
解连环: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最怕,只怕。
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收复,有家仍难归去,言语、句流露出一丝的惆怅。
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全词紧扣立春日的所见所感来写,赋予节物风光以更深的含意,于哀怨中带嘲讽,内涵充盈深沉。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从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辛弃疾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作者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上片起韵点题,写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风景。立春日是春天到来的信号,表现这节物风光。作者以一“看”字,将春天的气息,通过妇女们立春日的头饰——袅袅春幡散布出来,暗示出作者对于春归的喜悦。以下一韵,不直接往前写去,却反挑一笔,写出对寒风冷雨阻碍春来的幽怨。以下突然写到燕子,用比兴法推出怀念故国的感情。因为余寒未尽,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时南来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国的“西园”去。但燕子虽然无法归去,作者却生派它一个“西园梦”。一个“料“字,化无理为有趣,表明这燕子,已经成了作者思念故国的精神象征。而燕子只能“梦”而不能“到”西园,暗示西园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国之思,却不能一探故里。借燕传情,颇为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风光中来,黄柑荐酒,青韭推盘,这立春日应备的食品,现在作者却无心准备,并且显得心烦意乱。作者没有明言原因,但通过上下文语境,人们可以明白,是浓烈的故国之思,和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悲伤,使作者完全乱了方寸,连节日应酬也无心去为之了。
下片写对春天再来的种种感受,把笔由立春日探进整个春天里去。换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为东风染遗梅柳,染追花草,使万紫千红的春天渐次到来,作者取笑东风的从此不得消闲;二是东风偶尔清闲时,不过是把镜中人的朱颜转换成衰老的模样。在这春天越来越华美而作者越来越衰老的对照中,作者“笑”着,但分明含着泪水。因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东风面前,作者所感觉到的是志士投闲、英雄无用而徒任芳华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换头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内紧外松、甚至正话反说的趣味。以下直接归为正话正说,极言清愁难消。作者化用“解连环”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断滋生、越积超重的清愁,正像一个不见首尾的连环一样,不打碎则无法解开连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与生命共始终的感情。此处“问何人”一语,下得凄侧,它向外探询的口吻,写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国之倩、生命之悲所萦绕,急于摆脱又无可摆脱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对于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放废英雄的怨尤。最后一韵,直探进暮春里去,写作者怕见花开花落的心情,和看见暮春时大雁自由北还而伤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这里有惜春惜时的感情,有怀念故国的感情,也有对于南宋统治者久不作恢复之计的怨尤。至此,不仅上片中的无端幽怨和烦乱得到了解释,而且全词的主旨也从这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的意象中脱迹而出。
全词结构严谨,意境幽远,内涵丰富;同时运用比兴手法,使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构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体系,使此词传情含蓄而深沉,留给人审美再创造的余地很大。
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但一接意绪凄迷:“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手法颇似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都非只指自然界的天时变化。“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意思是说:如今已立春,去年秋日南来的燕子正往北风,或许它们今夜会梦宿西园吧。“西园”,原指供皇帝游猎的场所,因其地处京城西郊,故称西园。《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亦称西园,此应指后者。从“年时燕子”句看,此词大约作于辛弃疾南归后不久。寄情于燕,令人寻味不尽。“黄柑荐酒”,黄柑酿制的腊酒。“青韭堆盘”,把韭菜等装到五辛盘里。据《本草纲目·菜部》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去:“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浑未办”(还未办、全然未办),情境大异,如此良辰,其情绪之怅怅,浮漾纸面了。
下片继写“春已归来”。试看:东风着意,她吹得梅花微绽,清香四溢;柳吐金丝,柔条婀娜;似乎一点儿闲空都没有。可是偏于此前冠以“却笑”二字,既淡出了“薰梅染柳”,春情画意,又可见实中有虚,虚中有幻,在此“立春日”,不过是美丽的想象而已。紧接一转说东风还会忙里偷闲:“又来镜里,转换朱颜”。顿挫盘郁,至此始托出真情:“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一作昭王)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此以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极言愁之多且深。最后一语破的:这愁是怕见花开花落,更是最怕去年由塞北来的大雁却已先我而北还!那么,这愁便也“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了。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与此篇同一感慨。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称此首:“‘春幡’九字,情景已极不堪,燕子犹记年时好梦。黄柑、青韭,极写宴安酖毒。换头又提动党祸,结用‘雁’,与燕激射,却捎带五国城旧恨。辛词之怨,未有甚于此者。”虽说扯远了些,但他毕竟看出了词的主旨,与昔人咏节序的“率俗”之作迥异。不过“辛词之愁”,并非“未有甚于此者”。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绿树听啼鴂”)等,而前者因“词意殊怨。……愚闻寿皇(孝宗)见此词颇不悦”(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只是此词藉咏节序以抒国事,悲慨窒塞,郁结于中,辞浅意深。称得上是一篇“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之作。
《汉宫春·立春日》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作者寓居京口,刚刚成家。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三版题记”中说:“辛稼轩在‘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绍兴三十二年,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三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追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无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无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无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追一时新”,描写观赏春追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追”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追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追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的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追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追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追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追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到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追”,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无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无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无”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追”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四
春日寄怀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
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
①荣落:荣显和衰落。
②重(zhòng):甚,很。
③逡(qūn)巡:顷刻、急速。张祜《偶作》:“遍识青霄路上人,相逢只是语逡巡。”
④丘园:家园,乡里。《易·贲》:“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亦以丘园指隐居之处,如蔡邕《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于丘园,慕七人之遗风。”《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
⑤坐:渐、行将。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坐,将然辞,犹寝也;施也;行也。”
⑥四春:四年。诗人会昌二年母亲去世,服丧闲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⑦纵使:即使。
⑧可堪:岂堪。
⑨又无人:李商隐《小园独酌》:“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与“无人”同慨。又,冯引一本作“更”。袁彪说:“无酒无人,反不如并花月而去之。二语沉痛。”
⑩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青袍颜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诗》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年年定”,应上“四春“。居丧期间离职家居,原职仍在。
欲逐风波:想去追逐风波。
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一、二两句言世间盛衰变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沦落;今隐于丘园行将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三、四两句言丘园中虽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贫无酒可以消忧,又无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丧,四年杨弁平后移家永乐,仍为秘省正字,官职没有升迁,况且遇到丁忧,故云“年年定”也。五、六对仗衬贴,“青袍似草”、“白发如丝”,不惟设色相映,更叹官卑秩微而头颅渐大;草青、丝自,兼具衰飒之象;“年年定”,一年盼过一年,无丝毫升迁之迹象;“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鬓发日日改白。一“定”一“新”,动感相映,所谓仕进无路,汲引无门也,所以最后感叹“未知何路到龙津”。
全诗纯以对比之法结撰成章。首联领起人事花事二题, “荣落”指人指花都可。诗人首先将“世间”与“我”对比,然后写自己因守丧而困守家园的寂寞生活,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无聊之状,起承了五痕迹。唐代八、九品官着青色服,诗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联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与“白发”又形成对比。“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年年”与“日日”的叠字更进一步补足了对比之意。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龙津”即龙门,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抒发的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春日诗失之于轻靡,或者说是百无聊赖,有的也有寄托,不过比较直露。李商隐这首诗,从主题上说这首诗没什么新意,但在艺术手法情景浑溶,低徊唱叹,富艳而多气,不多用典故而音节嘹亮,颇有杜诗境界。但在梗概多气上还是不如杜诗同类之作。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五
春日独酌二首
东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 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 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讬, 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 长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州间。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
太阳照耀着绿草,花儿在枝头散落飘飞。
孤云在日暮时还回空山,众鸟也各自还巢而归。
这些物体都有所寄托,我的残生却孤独无依。
对着这映在石上的月光,无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长歌沉醉。
我曾有修炼成仙的向往,也缅怀隐居江湖之间。
现在惟有对着面前的这壶酒,淡然万事而落得孤闲。
倚着高松且将弦琴横放,把着酒杯伫望着远山。
飞鸟在长空中飞尽,孤云在落日中回还。
只是悲伤我老衰如同这光景已晚,转眼间已成了凋悴的容颜。
水木句:咸本作水本。误。春晖,《太平御览》卷九九二晋傅咸《款冬花赋》:“华艳春晖,既丽且姝。”
彼物二句:陶渊明《咏贫士》
诗:“万族各有讬,孤云独无依。”
歌醉: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醉歌。
全唐诗本注云:“一作歌醉。”
紫霞想:谓升仙。陆机《前缓声歌》:“轻举乘紫霞。”
沧州间:谓隐居江湖。
且: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思。
全唐诗本注:“一作且。”
光:朱本作佳。
宿昔:早晚之意,谓时间短暂。《晋书·裴楷传》:“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贫乏。”秋颜,老衰的容颜。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贫病来投当涂令李阳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转,起居有能,但终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吾生无依”的孤独。这组诗即创作于此时。詹本云:“第二首云:‘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似中晚年之作。安注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五年,谓:‘似本年闲居安陆时作。’恐非。”
这两首诗抒写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的孤独之意。
第一首诗前四句写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爱惜,也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慨。东风吹来美好之气遍于天地之间,树木在春光中欣欣向荣。灿烂的阳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绿。但到了暮春之时,花朵散落飞扬,因此感叹自然规律的不可转移。后六句从日暮时孤云众鸟各有所归,想到自然中的万物皆有所托,而自己却漂泊无依。因此举杯对着石上之月,邀之共饮,以达长醉歌春日之芳菲。情调既是感伤,也是豁达。
第二首诗开头说自己原有隐居之意,想象自己对着一壶酒,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接着具体描绘隐居的生活图景:“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这几句满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维的诗境。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时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叹,隐含了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情。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六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春日》是北宋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草屋顶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⑴嫣然:美好貌。
⑵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
这首诗约作于崇宁(1102-1106年)年间,作者任职宣州之时,一个春日里,作者游览美景而作此诗。
汪藻此诗,把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次第展开,胜境纷呈叠出。入笔写难得的好天气,转出野田春水,然后又转出渡头水鸟嬉游,再转出竹篱茅舍风光,夭桃含笑情态;又转出雾气迷蒙,沽衣微湿,天色似瞑,引得午鸡引吭啼鸣。无数富于诗情的片段,构成了逝通的春游长卷,盎然春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这些景色诚然十分宜人,表面上诗中景物各自分立,似乎缺少勾连,很难形成一个整体。事实上,诗人用的是一种近乎现代戏剧中的“情意结构”手法,即又靠情节连系,而以心中清意活动流贯全篇,似断实连,另是一种独特的章法。首句开门见山,表示春日多雨,次句具体描绘,补足上句之意。春日多雨,早拟出游而苦无佳日;好容易才盼得放晴,足遂夙愿,作者心情之欣喜可见。多雨之日终得放晴的欣欣情意笼置全诗,形成了一条线索。野田春水映映,一碧如镜,固然赏心悦目;渡边鸥鸟忘机,与人相亲相近,自有物我欣然之趣;篱间夭桃临风,似开未开,嫣然含笑,更觉深情。茅茨人家,柳昏烟暝;迷蒙雾气,沾衣欲湿;意境朦胧优美。作者忽闻一声鸡鸣,更觉宁静安谧。全诗镜头累换,而诗人心情之欣悦,感受的新鲜,则回环相贯。清词丽句,信手组合,皆成妙谛。无怪乎张世南《游宦纪闻》说此诗是汪藻幼年之作,诗人早年诗学江西派,此诗通篇用拗句,全法黄庭坚,然而拗峭之中,自具清丽之致,可谓刚外柔中。用笔之劲健不及黄,而温润则过之。纪昀、吕留良分别评此诗“雅健”、“有骨”,实足以当之而无愧。
张世南《游宦纪闻》:“此诗一出,为诗社诸公所称。”
纪昀《武英殿丛书·浮溪集》:“汪诗深醇雅健。”
吕留良《宋诗钞·浮溪集》序:“汪诗高华有骨,兴寄深远。”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七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在西园听一曲艳阳之歌,京城扰扰车尘让人深负隐逸之志。
虽然想要放宽心怀但难以遂愿,而经世的愿望也不知究竟能否实现。
听到夜雨强劲而势猛,预示且判定着花残落尽,春夜寒冷夜晚更长,贪恋重衾觉得梦多。
想别后钓渚春色应该比以前更好,春风在水面吹起微波。
西园:泛指,未必与曹植兄弟及邺中诸子同游之“西园”。
艳阳歌:犹《阳春》曲。一说泛指春之歌。
薜萝:薜荔和女萝,喻指隐士之服。负薜萝,即怀有隐逸之志。
放怀:开怀,放宽心怀。
经世:治理国事。
判:判断,断定。俗作“拚”。
衾:被子。一作“裘”。
钓渚:当指作者鄠杜郊居旁的垂钓处。
此诗为作者于春日艳阳之候,有感于自己仕隐两失而抒写苦闷之作。其具体创作年份难以考证。
诗人于三春时节,闻西园艳阳之歌,深感春光烂漫,当尽情享受,奈己则困居长安,目睹车尘扰扰,深有负于夙昔隐遁山林之志。虽自欲放宽心怀,不计名利得失,然犹未能;而经世之志愿固不知究竟能否实现。三四句一纵一收,一宕一抑,极有笔意、情致。五六句写春夜闻猛雨,判定花已凋尽,春寒夜长,恋重衾而梦多,系写困居长安之苦闷无聊意绪。尾联“钓渚”应首联“薜萝”,暗用东汉初期隐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于浙江省富春山七里濑事。钓渚春好,风起微波,固不如归隐鄠郊旧墅(温庭筠故宅)也。语淡荡而有致。此诗纯用白描,转折如意,风格类似义山之《即日》(一岁林花即日休),见温诗不仅有秾艳一格。
有人认为“西园一曲艳阳歌”于此诗中未必是歌颂阳春时节之美好。“艳阳”一词诚有歌颂明媚春天之意,然而细味此处之“艳阳”,似给人一种燥热烦愁之感。于高照的艳阳之下,一般人大概都是一副眯眼皱眉的表情,其实也是一种苦态。而与下句“扰扰车尘”连看,则正符合温庭筠此时烦躁又无奈的情绪。再观末句,俨然一幅云淡水清、宁静致远的画卷,大概这才是温庭筠所向往的隐逸之境,而西园艳阳春景恐未必是。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八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 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yíng)。
前楹:厅前的柱子。
觉来眄(miǎn)庭前,一鸟花间鸣。
眄 :斜视。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yīng)。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梦,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唯有育化万物又为万物归宿的“道”及普渡众生的“佛法”,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来忘却这如梦的人生。诗人通过醉酒表达了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在醉意朦胧中,以新的眼光发现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乐趣。当诗人从醉梦中一觉醒来的时候,觉得烦嚣的尘世已变得分外安宁:“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庭前花丛中,有一只小鸟在鸣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原来世界中还有这样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这种幽美之境与其说是大自然的赐与,不如说是诗人心境的表现。他醉前竟百视而不一见,而如今在醉后醒来才突然发现,正是因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后平静了下来,他才会在安谧宁静的春光里发现了以前不曾发现的幽美之境。这种发现,犹如哲学上的顿悟,使人突然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脱俗的另一个世界,一切人间的忧虑和烦恼,都不复存在了。在这里宠辱皆忘,只有审美的观照、心灵的宁静。
对于这种醉后悟道境界的突然到来,诗人非常高兴,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没有这种心境了,因此感慨再三。他很想让这种心境多持续些时候,怕自己过早地酒醒,又回到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来,被种种忧心的事所折磨,因此,他还得再喝上几杯。“对酒还自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对酒狂歌,逍遥自得,久久地陶醉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这首诗深受陶渊明《饮酒》诗的影响,是“拟陶之作”,但又保持着李白自己的风格,写得“流丽酣畅”。不象陶渊明那样沉静、淡泊,只在沉醉的时刻,有些陶渊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来,就又回复到豪放旷达的李白了。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九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①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②弦将手语:意思是弦与手摩擦而成声。
③《升天行》:古乐府名。
④天池:指御园的池沼。
⑤三十六帝:道教传说有三十六天帝。
⑥镐京:西周武王建都镐京,在长安县西北十八里,自汉武帝后遗址沦陷。这里代指国都。
皇宫深深楼阁高耸云霄,金色的蛟龙盘旋在堂前华丽的柱子上,美女们在窗前化妆打扮,玉手抚动琴弦,美妙的筝声随春风吹落,传入游乐的君王的耳里,这应该是那首《升天行》吧。泛舟在白莲池上,如蓬莱仙境一般,楼船划破湖面急促前进,惊起阵阵波浪。众多的宫女们奏起音乐唱起歌曲,敲打钟鼓的声音都要使宫殿轰倒。这是多么壮观的天下百姓歌舞太平的场面呀。只要君王于民休养生息,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天庭上三十六个天帝要来迎接,仙人们驾着彩云翩然而下。但皇帝不愿意随他们而去,宁愿留在人间。皇帝岂能像轩辕氏那样,乘龙飞天而去,不顾他的子民,独自来往于青天之上?小臣我祝愿皇帝寿比南山,陛下的英名万古流芳。
《春日行》,时景二十五曲之一,本咏春游,李白拟作咏君王游乐之词。唐玄宗春日泛游白莲池,召李白作辞。时李白已酒醉翰林苑,乃命高力士扶以登舟,即兴而作。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十
: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⑴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双调四十一字。
⑵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⑶东风:春风。这里是红:指春天的花。
⑷“几番”句:指清兵入关后的一系列事变。
⑸芳草:一作“故国”。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南明的鲁王、唐王。
⑹无语:一作“无主”。
⑺泪染:一作“泪洒”。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2]
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芳草萋萋的道路。春天沉默不语,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此词原题为“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思想而作了修改,并题为“春日风雨有感”。
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东风”一辞作贬义者,古已有之,如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东风恶,欢情薄”,此处只是移用于词人所憎恶的事物罢了。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千钧。在生活中,他奔走呼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亡国之痛。
下片宕开一笔,径写对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到惨遭践踏的故国。“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可是梦醒之后,依然风雨如磐,落红成阵。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发出“春无主”的哀叹。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飏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词人若非怀有深仇惨痛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而用以兼喻泪水的有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陈子龙则将这些故实融会贯通,自铸伟词,赋予新意,令人读来便觉有更深刻的意蕴和更强烈的美感。
陈子龙比较重视诗词的寄托,他曾说过他之作诗是为了“忧时托志”(《六子诗序》)。此词形式上虽“风流婉丽”,但词人借以“忧时托志”则与其诗作是一样的,在绮丽的表面下,蕴含着深永的内涵。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十一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偶成》韵译
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春日偶成》散译
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春日偶成》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春日偶成》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黄陂的怀念。
《春日偶成》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所写。诗人是宋代有名的理学家,长期困在书斋里,少有闲暇宽怀的时候。一旦回到大自然中,欣赏美好景致,便觉得格外爽快,怡然自得。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十二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原野小径上是谁家少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我想要是能够嫁给他,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即使被他无情无义地休弃了,也不会后悔。
题解:《思帝乡》又名《万斯年曲》,本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单调三十三至三十六字,平韵。此调金奁集载温庭筠韦庄词,注越调(无射商)。该篇押用同一部平韵,韵脚分别是“游”、“头”、“流”、“休”、“羞”。
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陌上,道路之上。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
足:程度副词,很,非常。风流:风度潇洒,举止飘逸,洒脱放逸,风雅潇洒。足风流,犹云十分风流,够气派、潇洒,够俊俏、多情的。
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拟:是定、准、必的意思,与“打算”的用法不尽相同,打算,想要。与:给,这个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将身嫁与,把自己嫁给他。
休:此处指心愿得遂后的罢休,喜悦,欢乐。一生休,一辈子就这样罢了,意思是一生就满足了,这一辈子也就算了,意谓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满足。
纵:纵然,即便。弃:抛弃,弃置。不能羞:意谓不会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纵被”二句,即使被他无情无义地休弃了,也不后悔 。
这首词写一个少女的青春的热情和她对少男的大胆追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自白。
它描写一位天真烂漫、热情大胆的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了不顾一切封建伦常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主题。这首词通过对少女心理活动的传神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这个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剥夺了自由恋爱权利的封建社会里,有着特别的意义。但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纵使刹那间可以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会转眼归于毁灭,以致产生不可设想的悲剧,这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处境所造成的。
此词是写游春,有所遇,女遇男;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表面看来原只是极为简单直接的一句叙述而已,然而却已经为后文所写的感情之秾挚做了很好的准备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一切都表现了一种生命之觉醒与跃动。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则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随春物以共同萌发及跃动从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点明时令是早春,缤纷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现出一种当繁花开到极盛时,也同时伴随有花片之飞舞的一种更为缤纷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还可表现出一种活泼撩动的感受,则外在之春物遂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写出了春光明丽,少女欢快的场面。
前两句以八个字刻画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发了追寻意中人的春心;叙写至此,已经为以后的感情之引发,培养和渲染了足够的气势,于是以下由景转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径上的少年公子进入画面,虽然少女并不认识他,但他那翩翩的风度,飞扬的神采,却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爱慕。九字长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泻而出毫无假借,读起来笔力异常饱满。曰“陌上”,是游春时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谁家年少”,则表现了期望的真诚与选择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风流”,是对于美好多情之预想的最高要求。“足风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对少年的评价,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全由这一“足”字传出。
因而少女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一个“拟”字,点明这是少女内心的打算。曰“足风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写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写自我之奉献,两相呼应,极为有力地表现了意志之坚决与感情之深挚。这一个九字长句与上一句的节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两字为一顿,造成一波三折的气势,然后以一个三字句为总结,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这里写出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加重这爱的力量。这种强力的爱慕之情,不仅使她要终身相许,嫁给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将她无情地遗弃,她也决无后悔。在“足”字上可见少年风流了,至此犹嫌不够,还通过“休”和“羞”两个字,层层加码地予以强调,写出了为爱情不惜代价、终身不悔的决心,进一步突出了少年风流之甚,由此足见少女之痴情。结尾处二句殉身无悔的誓词,正是以其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这首小词的境界,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词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确实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
这首词从字面解释或直为“一位女子在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而若从“自比女性”的角度审视,则小词实际上婉转地传达了作者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属故唐的赤子情怀。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对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许;二句的风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属自比,他是要将终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当下的暂被抛别,也是不离不弃——“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态度决绝。
这首词虽是少女单方面的一见钟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语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达方式和长短错落、声情激动的语调,塑造出一个敢于冲破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异常鲜明,逗人喜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笔调,刻画这位少女天真烂漫、极富个性的形象,语言质朴而多情韵,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一首词纯用赋体,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它用的是长短错落、声情激越的句式,选择的词调与所表达的内容、感情的强度都很相适,最后以誓言般的三个字短句作结,显得十分果决干脆,志不可夺。作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决绝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韦庄抒情词这种真率大胆的作风原本是民间文学的本色,在词从民间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约化道路迈进的这个历史进程中,韦庄词却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间词的一些特色,十分难能可贵。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韦庄身经黄巢之乱,转徙流离,后虽卜居成都(后蜀),官至宰辅,而俯仰今昔,不能无慨于中;《古今词话》称韦庄有一个宠爱的姬妾被王建假托教导宫女召入宫而终未放回,韦词牵涉此事者甚多;这首词调寄《思帝乡》,当是韦庄“托为绮词”的思唐之作。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十三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春天所作的一首杂言古诗。全诗以“万里思春尚有情”一句为界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写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实际上是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寄诗安慰诗人情意的感激;后部分通过对夷陵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写自己异乡逢春的新鲜见闻和落寞情怀。这首诗着重表现朋友间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遭受贬谪、览物伤春的苦闷心情。诗中春景写得明媚可喜,感情写得真挚动人。
春天使者姗姗前来访问,西湖水面换上绿色衣裙。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热情,花风落地一样唤人兴奋。
春来了,参军思绪乱如云,白发人,最怕题诗送青春。
我知道你摆好了湖中酒席,等待着老朋友来开怀畅饮。
遥遥万里你捎来一片春情,每到春来我暗暗感到心惊。
冰雪消融,门外千山碧绿,繁花争妍,江边二月多晴。
还记得,少年时,迎春畅饮,到如今,春草绿,两鬓如丝。
他乡作客,物态人情各异,东风情意,年年难舍难离。
西湖:指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西湖。
谢法曹:即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属福建)人。当时在许州任司法参军。宋代州府置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等属官,统称曹官,司法参军即称法曹。
归:回去,指春光将逝。
绿于染:比染过的丝绸还绿。
烂不收:指落花委地,难于收拾。
落如糁(sǎn):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诗中形容飘落的花瓣。
参军:指谢伯初。
天涯万里人:诗人自指。
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景祐四年(1037年)。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诗人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和范仲淹对保守派的斗争,写信痛斥保守派谏官高若讷,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令。友人谢伯初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人在《六一诗话》中特意提到这首诗,并说明诗中有些抒情句子的来头:“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有云:‘长官衫色江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余答云:‘参军春思乱入云,白发题诗愁送春。’盖景山诗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故余以此戏之也。“
文学赏析
诗的前四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写许州西湖春景:春来波绿,群芳烂漫,明媚旖旎,景致醉人。接下由景及人,转写诗友殷勤多情,特从这美丽的地方寄来美好情意,点明这首诗是回赠之作。“参军7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写诗友虽已自发苍苍,但仍多愁善感,春思如云。谢伯初赠诗中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乱如云”之句,诗人特别欣赏,故化用其意,描摹诗人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想象诗友独酌湖上,默默思念远方被贬的自己。读诗至此,方知前面写景用意并不仅仅在于咏叹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是以美景烘托诗友的美好情谊。句中“天涯万里人”是诗人的自称,暗寓自己被贬夷陵的遭遇,同时将内容巧妙引向自己胸臆的抒发。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许州、夷陵两地相距遥远,又有山川阻隔,故诗人对诗友“万里”寄诗,传递春的消息和真挚友情激动不已,但同时因身遭斥逐,心情凄惶,忽睹春景,不禁心头震颤。门外绵绵远山残雪融尽,绿装重换。二月晴朗的阳光下,江边红花正争相吐艳,如此来去匆匆的春天,让人感叹如梭的光阴和稍纵即逝的美好年华。诗人触景伤怀,蓦然回首:昔日把酒对春、风流倜傥的少年,如今而立刚过,却已是鬓发苍苍。显然,一个事业、生活正在蓬勃向上的得意之士,是不太可能如斯身心俱老的,只有历经磨难者才每每会回味过去的大好时光。“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在这贬谪之地,诗人眼甲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唯有岁岁年年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亲切,似在安慰一颗孤寂的心。诗到此戛然而止,但意犹未尽,令读者回味无穷。
全诗以春为线索,既有对景物的描绘,又有诗友形象的勾勒和对原诗的化用l既有感于诗友的真挚睛怀,又低徊于自身的遭际,诗情沿这一线索逐层展开,前后承转不着痕迹,使诗篇情韵幽折,是一首酬唱诗的佳作。另外,诗人多处描摹明丽春景,虽有以明朗之景反衬其忧苦之心,今昔之感的用意,但那种或虚或实的反复咏叹,更多的是使诗篇交错洋溢着令人沉醉的气氛,一折一扬的处理,使诗之色彩也显得多变而迷人,诗之内涵也更加丰富,绝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咏春主题上。全诗结构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而接转自然,语言明白晓畅,体现了欧诗的基本特色。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十四
春日
宋代: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美丽的春光已经离去了大半,心中多少郁结幽情都难以诉说。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燕子筑巢未就,穿梭于寒食雨中衔泥筑巢,自己却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昏昏沉沉。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窗外的青草惦记着濂溪老周敦颐,几亩田园思念着涑水翁司马光。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我没有写招魂赋只能让屈原去独自狂啸了,姑且排列词句,酬答春天的造化之工。
韶(sháo)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寒食:即寒食节。中酒:受到酒的伤害。
一窗草逆濂(lián)溪老,五亩园私涑(sù)水翁。
逆:迎接。濂溪老:指周敦颐。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私:偏爱。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招魂:用屈原《离骚》典。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
此诗首联直抒胸臆,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己;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与宋代许多名家,如苏轼、秦观、陈与义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她浑然一体,隐约朦胧,难以表述,因而使诗人感到郁闷惆怅。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
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己。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
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离骚》典,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但说“无赋”,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上句“无赋”,用得果断;下句“且排”,实属无可奈何,其“幽情”虽得以暂时排解,不能从心中消除。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竟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
“幽情”是全诗的主题,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春日》古诗翻译 《春日》的翻译篇十五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
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鹢首弄倒景,峨眉缀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听说江宁以前有个光禄大夫颜延之,就在这北湖攀龙附凤,宴请群僚。
楼船驶入这天镜一样的湖中,锦幔围成宫殿高入云霄。
也唱起了《大风歌》,就像刘邦当年在沛都丰乡作乐一样。
颜延之献上诗章,仿佛像个诗人一样。
我是比不上他了,他象钟山一样孤傲突出。
杨县令文风清穆,高誉响彻东南海隅。
僚幕英才高朋满坐,个个如同玉树临风,一片璀璨。
画着鸟首的船在湖中显弄倒影,个个美女娥眉如水,鬓发叠挂明珠。
乐队新曲新歌引人入胜,吴语昵侬和着古典舞蹈动人心魂。
歌声高亢绕云,听众如痴如醉,皆大欢喜。
声音喧闹,唧唧嘈嘈,笙竽的声音把江月摇碎了。
这里曾经是帝王的宫殿,如今却是打柴割草的地方。
想到这,不禁使人感慨万分,老杨啊喝个底朝天吧。
荣盛之时就应该及时行乐,别让后辈笑话咱们。
⑴杨江宁,名利物,为润州江宁令。李善《文选注》:乐游苑,晋时药圃,元嘉中筑堤壅水,名为北湖。《六朝事迹》:晋元帝大兴三年,始创为北湖,筑长堤以遏北山之水。东至覆舟山,西至宣武城。《太平寰宇记》:玄武湖在升州上元县西北七里,周回四十里,东西两派,下水入秦淮。春夏深七尺,秋冬四尺,灌田百顷。《释问》曰:湖本桑泊,晋元帝大兴中,创为北湖。宋筑堤,南抵西塘,以肄舟师也。又《京都记》云:从北湖望钟山,似官亭湖望庐岳也。
⑵《南史》:颜延之,字延年。孝武登柞,以为金紫光禄大夫。
⑶《汉书》: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⑷帐殿,天子行车野次,连帐以为殿也。沈约诗:“帐殿临春籞,帷宫绕芳荟。”左思《白发赋》:“开论云衢。”
⑸《史记》: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敌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汉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应劭曰:“沛,县也。丰,其乡也。”孟康曰:“后沛为郡而丰为县。”
⑹颜延年有《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所谓献佳作者,或是此诗。
⑺《唐六典注》:蒋山,一名钟山,在润州江宁县。
⑻《诗经·大雅》:“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⑼《淮南子》:“龙舟鹢首。”高诱注:“鹢,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鹢首也。”
⑽曹植《洛神赋》:“缀明珠以耀躯。”
⑾《唐会要》: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唐书·礼乐志》: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院北梨园。
⑿《楚辞》:“吴歈蔡讴,奏大吕些。”梁元帝《纂要》:“吴歌曰歈。”
⒀王粲诗:“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⒁吴质《答东阿王书》:“耳嘈嘈而无闻。”刘良注:“嘈嘈,喧甚也。”
⒂《博雅》:“笙以匏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竽,象笙,三十六管,宫管在中央。”《宋书》:“笙,随所造,不知何代人。列管匏内,施簧管端。宫管在中央,三十六簧曰竿。宫管在左旁,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其他皆相似也。”
⒃《汉书》:“樵苏后爂。”颜师古注:“樵,取薪也。苏,取草也。”
⒄覆瓢壶,犹倾尊倒瓮之意。
⒅陶潜诗:“取欢当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