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一
合肥市新城学校吴玉庭
近几年来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趋势,从而导致农村“外来务工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支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子女”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灭。他们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不佳
在这次期中考试之后,我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周末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外来务工子女相比,厌学的人数较少,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比例较低,成绩好的同学都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成长,父母都陪在身边,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或者是比较调皮的学生,要么生长在单亲家庭,要么就是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不在家里的。单亲家庭的父或母由于生活的压力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经商的子女绝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甚远,再加上农村老年人大多都是文盲,往往只能照顾孙子们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学校是学什么的,哪个班的,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
二、素质、品质、个性发展不好
青少年是素质、品质、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素质、品质、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位教育心里学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感情对孩子就如学习一样都很重要,而且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始终是这样,有证据表明,一个缺乏亲情关怀的孩子其身体、智力、情感的成长及其社会发展都会受到损害。而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也无法代替的。这些留守孩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往往容易患上种种心里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厌学甚至逃学,或者上课调皮,上课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
到自己,不少孩子还出现过早与异性交往,最终发展成小恋人,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并且姐妹、哥们意气重,为兄弟姐妹“上刀上,下火海”。为学校治安造成一定的不安定。“外来务工子女”的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引起我们广泛关注,在我们的
教学
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外来务工子女”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孩子素质、品质、个性的培养。三、
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进城务工,没有改变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对家庭价值的理解上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者通过家庭本身的变化来影响孩子。
四、违法和越轨现象严重
农村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外来务工子女”违法乱纪现象严重,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而且由于文化、兴趣、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爷爷奶奶的宠爱,不可能对孩子以严格的教育或控制,那些表少年极有可能被社会上违法人员勾引,走上病态的社会化道路,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分析
农村“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如此严重,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所造成的,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长年不在家,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创伤,相当多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关心多于对自己的关心,父母不够重视自己,因此,他们认为父母对不起自己,亏欠了自己。他们感觉自己一点都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在于缺少家庭温暖,即使父母从经济上给了他们不少,让他们不缺吃不少穿,但无法承欢父母膝下的那份孤独与凄苦,却是什么物质生活都不能驱逐的一种体验。长期处于这样的负面心理体验中,极易使人消沉、阴暗。因此一部份孩子的社会认识与社会评价就会偏离,几乎一半的孩子对社会,对学校不满,与他人不能融洽相处,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冲突,甚至极端仇视社会,反抗社会。并且社会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评价也很低,老师、同学认为他们娇气、冷漠、自私、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教育本已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的无效更令“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充满了变数。
改善农村“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的建议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打工现象将不会消失,“外来务工子女”现象很可能越来越普遍,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与教育状况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因为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将不仅影响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更严重的是:他们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明天。我认为,改良家庭教育是解决“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前提。
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却错将手段当成了目的,疏忽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为人父母者应该掂量天平两边的重量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其次,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性及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农村教育的实施,当前正由外部条件的保证与改善过渡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教师应该注意教育过程的公平,使成长环境已经不利的“外来务工子女”得到更多的来自老师的温暖,以此来冲淡父母远离的负面影响,用崇高的师爱引导他们的成长。再次,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基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社会现象,如黄、赌、毒等,加强社会监督与犯罪预防,创造一个关心和有利于下一代成长的健康的社会环境。最后,“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和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同样为城市建设出力,缴纳国家各项税收,所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也是政府的一项责任,是发挥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二
让爱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
斜桥镇红卫小学——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进城市,而我市许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也纷纷涌向大城市。他们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许多孩子成了留守空巢的儿童。如何做好关心其子女教育和生活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往往是学校教育的弱势群体,我校从实际出发,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一步培育爱的种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帮助这些孩子树立健康人格,坚定的学习信念,解决实际困难等。
以真心感动你
我校地处江平路边,交通便利,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选择把子女托付给我们。这几学年,我校相继接受了五十几位外来学生,他们大都来自安徽、贵州等地。在家乡由于家长四处奔波,上学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当他们来到我们学校后,老师们并没有嫌弃,反而对他们倾注了比本地孩子更多的心血。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学校从开学初就为他们制定了专门的帮扶计划,首先从经济上支援他们,为他们免去部分学费、作业本费,发动全校师生捐款,为他们购买文具;在学习和生活上,为他们配备专门老师,做到4个学生一位指导老师,对其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及时排解;利用双休日,上门为他们补课,将他们以前落下的知识补习一下。在那矮小、简陋、光线阴暗的屋棚里,老师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为他们付出这点是值得的!外来务工子女小梅每个星期六都会站在窑场的屋棚前等待,只要一听到“滴滴” 1的电瓶车喇叭声,就会大声的呼唤伙伴们:“快出来,老师来了!”我校全体老师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感动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家纷纷伸出大拇指:红卫小学的老师,好样的!江苏教育频道、泰州日报等各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我们学校老师的事迹。大家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务更艰巨了,只有坚持不懈地为外来务工子女做好辅导工作,才对得起大家的重托。
爱心热线在延续
留守儿童文文从幼儿园起就在我校读书,而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常年转战于无锡、上海等城市,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都丢给了年愈古稀的爷爷奶奶。文文的奶奶腿脚不太方便,但她从孩子上学初就坚持每星期都到学校来了解情况。文文的班主任吴老师看到这个情况,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老奶奶,并答应每个星期打电话给文文的奶奶,向她汇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了解文文在家的表现。文文奶奶连连向老师道谢,逢人便竖起大拇指:“红卫小学的老师真是好啊,多么为我们学生和家长考虑啊!我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放心呢!”文文的妈妈知道后,十分感动,为了更了解孩子的情况,她也加入了这个“爱心热线”„„
就这样,老师的号码成了班级里记得最牢的一串数字,在没有“家校通”开通的情况下,不仅是文文,所有留守儿童的家长每星期都会收到短信或接到电话,及时了解到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个举措在学校内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每个班级也纷纷开通了“爱心专线”,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深了。
用真爱感化你
彩霞是个能歌善舞的小女孩,但生性害羞,加之和父母常年奔波于各地,所以刚道我们学校时不大开口说话。每个年级都有许多和她一样性格的外来务工子女,老师们一合计,何不为他们专门举行一个活动,让他们一展所长,重新认识自己。于是,今年的六一节,我校专门策划了一起庆六一演出活动,小演员们都是学校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单亲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他们载歌载舞,朗诵、画画、玩游戏,大家开心地又蹦又跳。活动举办地相当成功,得到家长和与会领导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发现,从这次活动后,彩霞变的开朗多了,更有自信了。上学期中,我校来了三位四川地震灾区的学生,为了让他们尽快在靖江短暂的生活学习中适应,我校全体师生一起出谋划策,为他们提供书本、衣物,帮他们进行辅导,从心灵上关心他们,让他们走出灾难的阴影。六一节期间,邀请他们参加文艺演出。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大家都觉得努力没有白费。正是由于学校老师们的爱心付出,那些原本不太开朗、学习习惯差的孩子已经慢慢转变了,家长也纷纷感谢学校的培养。
每逢双休日,我校许多老师都会带上一两个孩子去新华书店,让他们多看看书,再挑上几本自己喜欢的。许多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的陪同,爷爷奶奶又没空,平时根本没机会走出家门,老师就利用节假日带他们出去走走,去上海城看看繁荣景象,到马洲公园踏青,步行去长江边看景,了解靖江经济开发的美好前景。孩子们纷纷感叹靖江的变化之大,直呼要发奋读书,为靖江建设做贡献。看到孩子如此热情,老师们也觉得这份付出很值得。
为了快乐的孩子们,为了共同的成长之路,我们只有对这些弱势群体倾注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并把这份爱延续下去,真正把它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为构建和谐美好靖江做出贡献。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三
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总结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进城市,如何做好关心其子女教育和生活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外来务工子女是学校教育的弱势群体,我校从实际出发,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一步培育爱的种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帮助这些孩子树立健康人格,坚定的学习信念,解决实际困难等。
一、以真心感动你
我校地处唐古路边,交通便利,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选择把子女托付给我们。这几学年,我校相继接受了五十几位外来学生,在家乡由于家长四处奔波,上学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当他们来到我们学校后,老师们并没有嫌弃,反而对他们倾注了比本地孩子更多的心血。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学校从开学初就为他们制定了专门的帮扶计划,对其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及时排解。
用真爱感化你
彩霞是个能歌善舞的小女孩,但生性害羞,加之和父母常年奔波于各地,所以刚道我们学校时不大开口说话。每个年级都有许多和她一样性格的外来务工子女,老师们一合计,何不为他们专门举行一个活动,让他们一展所长,重新认识自己。于是,今年的六一节,我校专门策划了一起庆六一演出活动,小演员们载歌载舞,朗诵、画画、玩游戏,大家开心地又蹦又跳。活动举办地相当成功,得到家长和与会领导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发现,从这次活动后,彩霞变的开朗多了,更有自信了。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大家都觉得努力没有白费。正是由于学校老师们的爱心付出,那些原本不太开朗、学习习惯差的孩子已经慢慢转变了,1 家长也纷纷感谢学校的培养。
为了快乐的孩子们,为了共同的成长之路,我们只有对这些弱势群体倾注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并把这份爱延续下去,真正把它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为构建和谐美好唐山做出贡献。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四
“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登记公告
一、工作原则:
为了依法保障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收义务教育的权利,按照教育局“应上尽上”的工作思路,遵循定点学校积极接纳,非热点、班额不满的学校协助接收的基本思路,2013年,设立辐射点学校相对集中的进行“一站式登记”,区教育科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实际情况、按照辐射区域统一协调的方法,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在辖区内的居民提供教育服务。
二、入学条件
(1)符合教育法规要求的入学年龄。(2007年8月31日前出生)
(2)由疫苗接种部门开具的《济南市儿童预防接种查验证明》(或《济南市儿童预防接种补种通知单》)
(3)父母双方持有我区公安部门核发的暂住证或居住证,至少一年以上(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
(4)父母至少一方持有2012年7月以前与我区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
具的劳动合同,依法交纳社会保险或持有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并出具税务部门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完税证明。
(5)在我区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的住所)且居住一年以上,并有相关居委会证明。
(6)持有适龄儿童原户籍地县(市、区)、乡(镇)等教育管理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或原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外出接受义务教育的证明。
(7)持有由公安部门出具的适龄儿童及其父母的原籍户口本。
三、登记时间:7月7日、8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00—5:00
四、登记地点:xxxxxxx小学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五
浅谈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一个梦想,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他们背后的是一群稚弱的“小小鸟”,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他们就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相应增多。我校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集中学习的学校,他们作为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怎样才能使这些“流动的花朵”健康茁壮的怒放,让他们积极融入、适应现有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爷爷的言语里透露着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党的关爱如阳光雨露,外来务工子女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关爱。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却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
一、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一)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1.学习方面的特点:
学习基础差。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是中途从原籍转学至此的。他们很少有人受过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同龄孩子,农村的基础教育又相对比城里要差一些,所以他们学习基础差,转学后要跟上学习进度暂时比较困难。
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差。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地区间基础教育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再要纠正,比较繁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学习差而导致的连锁反应。由于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要取得一样的学习成果,他们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这使他们身心疲惫,变得不愿学习。
2.心理方面的特点:
自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存,带着孩子离乡背井来到此地谋生,他们多从事的是本地区最底层的艰苦劳动。他们普遍都还生活得比较艰难,这些孩子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由攀比而产生的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学习成绩往往是一个小学生在班里有没有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他们普遍在内心深处有自卑感。
焦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少,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简单,忙于生计和孩子缺乏心理沟通。学生在学校里因成绩差家境差受到歧视和责难,倍感压抑,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和不安,存有焦虑心理。
(二)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特点。
1.成长环境因素:
外来务工子女中的一些长年随着在外打工的父母到处漂泊,生活环境差。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或连上夜班,往往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他们和在外工作的父母很少接触,因此感情上并不亲,更不用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怀了。孩子失去应有的关爱而放任自流,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卫生意识差,文明礼貌差。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外来务工子女大多学习无计划,平时懒得动脑筋,不积极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回家做作业的习惯。个别高年级学生甚至有逃学、夜不归宿的现象。
2.家长自身因素:
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使得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大吉”了,如果遇到问题就找老师、校长质问。家长普遍存在只注重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情、人格。还有许多家长仍然抱着重男轻女的想法,使得一些学生孤独自卑,形成心理障碍。
二、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创设环境,让其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设备先进、方法科学的育人校园,爱生如子亲如一家的师生家园,流连忘返终生不忘的学生乐园。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人人都重要”的精神环境 。
我校校长提出了“人人都重要”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其中来。体会人人都重要,人人是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进入校园墙壁上贴着“快乐学习,自信成长,我是学生,我很重;开心工作,自豪发展,我是老师,我很重要;乐于配合,分享成功,我是家长,我很重要。”在这理念的指引下外来务工子女倍感自身的重要,环境的优越。
2.“缔造完美教室”,创设优美,舒适,和谐的物质环境。
“缔造完美教室”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课桌椅、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完善的塑胶跑道、丰富多彩的走廊、中国传统美德的篇章装扮文化中心“国学大厅”。在学生心目中学校是最美的地方,他们在这生活学习无比开心自豪。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教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个别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会给予特别的关爱,特别是心理障碍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特殊关爱的对象。从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情。
(二)以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1.学校树旗帜,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校在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给予最基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学校德育处及少先队大队部,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好习惯伴我行”、“书香溢满校园”、“保护环境,我先行”、“低碳环保”“小班主任”等等活动,目的就是从这些活动中,指导孩子们明白好习惯的重要性。学校还充分利用晨会课、思品课、三生课、班队会、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宣传手段,让外来务工子女在渐学渐行中学会规范,遵守规范。
2.加强班级管理,从小培养习惯。
我校推行“小班主任制”,人人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班级进行班干部民主选举,本着“人人都重要”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主人翁责任感,锻炼管理能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班主任”、“每月之星”、“文明之星”。
3.生活上关怀,感受集体的温暖。
外来务工子女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养成好习惯,加强班里生活管理,生活委员负责制,轮流制,管理好所有学生的在校生活。比如简单常用的生活用品班里都购买,随时提供给这些孩子们使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温暖。
4.学习上激励,落后是暂时的。
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在平时也多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的现象,采用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又差,文化常识又缺乏的学生,老师就会在班级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在班里还组织学习“结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小师徒结对”,“一帮一”这样的学习形式,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
奖惩分明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惩罚不做作业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班级学习习惯的评比,联合家长一起给完成作业或者取得进步的学生表彰和奖励。我们班设立评比台,光荣榜,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促进共同进步。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展示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学校班级有序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从小树立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例如我校开展的少先队“三级汇报”,“红心向党”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加强理解和沟通,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增强家校联系。多种校园文化活动锻炼意志,培养个性,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1.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向学生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培养民族团结心。
2.开展感恩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3.开展亲子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开设亲子课堂、组织亲子郊游,培养孩子与父母的亲
情。
4.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孩子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心。
5.开展班级联谊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四)家校合作,为其创设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有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作用。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明确,正确地调适自我,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是十分必要的。懂得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是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
4.成立家长委员会,切磋教育方法。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是家教成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专门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开学、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三阶段,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学校来宣传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指导他们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注意挖掘其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看到孩子明天的希望。同时鼓励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以赢得孩子的信任,并利用先天固有的亲子交往、和睦的家庭氛围,从多种角度去影响子女的心理和行为,使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来配合学校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学校建议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学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5.举办家庭讲座,举行家长培训。
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教子体会,在家长会上,开设家教方面的专题研讨,让家长主动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和探讨更合理有效的家教方法,使其他家长受到启发。聘请教育专家到校进行家长培训,召开家教讲座,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思想觉悟。
6.开展家长开放活动,深化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教育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及时交换信息,研究对策。有些家长放学会来接孩子回家,这时就可以让家长进校和老师及时交流,了解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当场反馈,尽快发现问题并商量应对方法。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学校举行各种家校开放活动,如少先队规范仪式,少先队主题活动,班级文化展演,演讲,课本剧表演,才艺展示,亲子游园等,邀请全体家长进校参观,参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体会教师工作艰辛与无私付出,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成长过程。能增进家校沟通理解,学校教师得到家庭有力支持与帮助。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倍感幸福和满足,能在这样好的学校读书,能遇到这样负责的教师群体,他们很放心很安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骄傲和自豪。遇到问题他们都会主动与教师交流,有的因工作变动,住址变迁都舍不得走,留恋教师留恋班级学校。
让外来务工子女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信心。学校应该加强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应是平等的,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外来务工子女也有许多优点,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样可以茁壮成长,绽放光彩。让我们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去关心、尊重他们,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去教育他们,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学校,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让全体孩子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参考文献:1.《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萃》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小学班主任工作》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六
同在一片蓝天下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北王中小学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为了生活得更好,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他们背后的,是一群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稚弱的“小小鸟”。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给学校带来了活力,丰富了城市孩子的认知和情感,使学校充满多元的色彩。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人数日益增多,他们正逐渐成为校园内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习,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背井离乡的生活、异常简陋的租住环境、语言不通的尴尬,再加上本地人或多或少的歧视,易使外来务工子女产生多动、自闭、焦虑、自我意识偏颇等心理问题。另外,他们的父母为生活奔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子女的学习,往往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丢给学校。教育这些孩子也就成了教师和家长最头疼的事,然而他们应该有着与本地孩子相同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上的差距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压力。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特别是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紧张、困惑、迷茫、厌世、自闭、逆反等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引导家长,帮助这些学生纠正各种不良的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已成为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和心理后进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生活贫困,经济拮据。外来人员的收入普遍比较低,扣除掉每天必需的衣食花费后通常所剩无几。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劳动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较重,这样每天回到家里后几乎很少再有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小孩的学习方面的情况也就不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辅导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完全得靠自己。
2、外来务工人员辛勤地工作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为自己的生计早出晚归,往往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怀、管教的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以后,常常嬉戏于街头,游荡于网络游戏室。假期里被送回老家与爷爷姥姥“欢度假期”,而这些爷爷姥姥们更是“疼爱有佳”。
3、家长文化程度低。部分外来人员家长,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通常都把对孩子的培养完全寄托给学校,寄托给老师,在孩子学习上极少能给予帮助。我们班许多家长跟我诉苦,不是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确实是因为我们文化水平低,孩子问的问题我们都答不上来,孩子的作业我们也没有能力辅导。
4、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家长本身知识水平不高,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他们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上。家长的这种粗暴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父子(母子)之间的行为关系更加对立。
5、思想观念滞后。在当前城市工人下岗相当普遍,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因此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即使读了书上了学,今后也未必能在城市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打工,早点赚钱,还能趁早结婚生子。
(二)个人因素
1、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胆小怕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马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课后从不读书复习。根据调查,能主动读书的不多,自觉复习的几乎没有。知识无法巩固,学习成绩不理想。
2、卫生习惯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剪指甲,不常洗澡、不勤换衣服,甚至有几个学生还戴着“黑项圈”,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果皮、纸屑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导致教室环境差。
二、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在心理和学习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家庭状况的好坏,家庭教育如何,对于青少年影响很大。
1、家校合作,打造学生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家校形成合力,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家庭、孩子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指导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的思想并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其次,正确对待孩子,既不能溺爱,也不能放纵或撒手不管,更不能动粗。教导家长决不能将自己的孩子当作“小皇帝”或“小公主”而任其所为,迁就放纵;也不能盲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材”的旧观念。要遵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尊重自尊心,培养良好品德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指导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和谐、融洽、民主的家庭,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经常吵闹、离异的家庭,会阻碍儿童身心发健康发展。有句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就说明我们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说到做到,热爱自己的事业,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创造一个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无忧无虑、专心致志地学习和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二)学生个体方面
外来务工子女需要我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使他们更快地融入班集体,成为班集体中的一员,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对学生应坚持一视同仁,无论学习成绩好坏,无论其家庭经济条件贫富,对甚至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也决不弃之不顾。从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情。
1、与农民工子女真诚相处,爱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样能够学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每一个农民工子女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握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
3、教师要给农民工子女教育转化的空间,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转变的时间。
4、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讲,尽量多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的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寻求答案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从实际出发,着重辅导差生,把没有学懂的知识弄懂,没掌握的学习方法掌握好,降低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对学习不感到吃力,学会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
三,作为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有义务让这些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1、教师要真诚相待,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用真诚的心善待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缺少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爱,他们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如果教师能更多的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施以爱的鼓励,朋友的热情,走近他们的心灵,在他们他们失败时给与鼓励,成功时给与喝彩,就能激起他们的斗志和潜能。只要我们教师满腔热忱付之他们更多的爱心,多形式的组织关爱活动,所谓金诚所至,玉石为开。
2、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他们的心里负担,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与他们公平的待遇,爱是尊重的基础,唯有发自肺腑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尊重。老师千万,别错过了尊重学生的机会,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保护他们的上进心。
三、提倡鼓励教育,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有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学习和生活的成功的快乐,如,我挑选一些优秀的作业贴在黑板上,这些学生被吸引住了。有的同学成绩进步了,我会在全班表扬他,把他作为榜样让所有人向他学习,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今后他会更加努力。总之,这些外来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应该将更多的爱,更多的关心倾注在他们身上,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任重而道远,但我会坚持,我会将这些特别的爱献给这些特别的孩子,同我们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共同快乐茁壮地成长。
3、要有爱心和耐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各地,心理状况、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地域差别、语言的差别、教学进度差别、教材内容差别、学科设置的不同、学生生活环境和习惯差别等等。都决定了我们要有特别的耐心和爱心去呵护他们。巴特尔也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这种做法需要我们老师有奉献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立、自信、自强。
4、要有宽容心
老师要用宽容的心里接纳外地学生,多用赞美、认同的口气,并且是由衷的。老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所在地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多给外地孩子制造机会了解本地的一些风俗习惯,让他们有机会倾诉,老师聆听,同学互相交流,主题班会交流,给自己写信的方式等等。能鼓励他们把自己的5、要充分尊重孩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除了有本地孩子的学习压力以外,凭空多了作为外地生所要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居无定所,父母无固定收入,所以他们比较敏感,比较脆弱,又比较倔犟,更需要我们的特别的呵护。我们的老师能笑对孩子,充分尊重每一位孩子,给孩子一个甜蜜的微笑,缓解他们的自卑和压力。通过班主任的家访,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孩子,能给特殊的学生以特殊关照,做到为其保密,让他认可老师,信任老师,想和老师说真心话。学校通过主题班队活动、庆六一活动等,丰富其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欢乐,我们将继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作出新的贡献,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外来务工子女体现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发展极为重要,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我们要让走进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同等机会和展示舞台,学习和心灵都如阳光般灿烂!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七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随着社会改革,经济腾飞,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越来越备受关注,为了充分了解该群体目前的教育及成长状况,因此我们进行此次网上问卷调查.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大家只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按要求在()内填入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我们会对您所做的回答进行严格保密。谢谢您的配合!
1、您目前的文化程度是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大学及以上
2、您目前所在的城市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收费是否与当地学生一致 □一致
□不一致
□部分一致
□不清楚
3、您认为学费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务工子女的教育及成长状况吗?
□会
□不会
□不一定
4、您认为转学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及教育进度
□会
□不会
□不一定
5、研究表明外来务工子女偏科较严重,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请不起家教辅导或买不起电脑
□基础太差,跟不上进度
□父母文化程度较低
□其他
6、您认为偏科严重是否会给孩子的升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会
□不会
7、对您身边的外来务工子女,你认为()多选题
□乖巧听话□注重学习□调皮叛逆□内向敏感□其他
8、您认为外来务工子女跟本地学生相处
□融洽
□不融洽
□其他
9、你认为当地老师对待外来务工子女
□一视同仁
□比较关心
□比较不关心
10、您认为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
□不会
□会
11、您认为民工子弟学校(私办)的教学设施是否齐全
□齐全
□一般
□不齐全
□极差
12、您认为国家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投入是否足够
□够
□一般
□不够
13、您认为外来务工子女在异地上学会
□存在比较自卑的心理
□觉得开心,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没什么感觉,很习惯
□其他
14、您认为外来务工子女是否比较善于打理家务
□是
□不是
15、您是否认为外来务工子女在思想与行为上较独立
□是
□不是
□不一定
16、您认为公办学校相对较高的借读费、教育费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是否是一道门槛 □是
□否
□不清楚
17、您认为外来务工子女在公办学校是否会受到刺激
□会
□不会
□一般
谢谢您的配合!!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八
建德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开展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志愿行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团省委《关于开展‚志愿同行,共享阳光‛——浙江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团浙联[2010]26号)和团杭州市委《关于开展我市共青团关爱‚小蒲公英‛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杭团联“2010”13号)文件精神,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为来建务工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加强新格局下青年志愿者行动品牌建设,支持‚两个全体青年‛工作目标的实现,共青团建德市委、建德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在全市范围实施了‚共青团关爱‘小蒲公英’志愿服务行动‛。现将现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合资源,建立机制,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建德城市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日益增多,随父母进城或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群体较为庞大,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的工作。建德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结合省市文件精神,按照我市实际情况,认真调查摸底,并将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工作作为志愿服务重点工作之一。
1.为全面掌握我市农民工子女分布情况、实际需求和学习生活状况,自去年下半年起,组织各级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我市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建立农民工子女台帐,为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2.在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的统筹下,借助各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的力量,吸引各阶层的志愿者共同参与,成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专门队伍,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工作模式,针对服务对象的长期需求,开展有效帮扶。
3.出台《建德市关于开展‚关爱‘小蒲公英’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将关爱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志愿者来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工作目标具体化,推进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深入开展志愿服务
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充分利用五四等节庆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切实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帮助。
1.开展文体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
五四期间,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文化生活。在新安江和梅城等大镇,我们主要依托农民工子女聚集的学校、社区,通过组织举行‚迎新年‛晚会、‚庆五四‛文艺晚会,才艺展示等活动,组织广大农民工子女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和城市孩子一起感受节日快乐的同时,引导农民工子女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奋发图强、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五四期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如市少工委、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在全市层面开展的‚与祖国同行,做四好少年,心手相牵蒲公英‛活动,在全市广大农民工子女中引起广泛影响;大同小学引导留守农民工子女开展读书活动,农民工子女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畅谈理想、畅谈未来、放飞希望;来自新安江一小、寿昌二小,大慈岩小学,马目小学和杨村桥小学的100多位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代表,在新安江一小的操场上共同开展了五校共同体游戏活动,游戏中,喊声、笑声、加油声在场地上此起彼伏,张张笑脸凸显了留守儿童们们的兴奋和快乐,精彩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阵阵喝彩声和加油声。
2.开展手拉手志愿帮扶活动。
乾潭镇团委积极和杭州哥哥姐姐志愿服务队联系,新年来临之际,在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幸福村、下梓村开展‚书‛情‚话‛谊游园活动,让留守儿童过了一个弥漫书香充满温暖的新年。
三五期间组织市文广新局、雅鼎卫浴等单位等青年志愿者到我市培智学校关心看望智障儿童,为他们送上了儿童读物、文具、零食等爱心礼物,为他们送去了爱心和欢乐。同时来自市图书馆的志愿者还举行了培智学校‚流动图书点‛启动仪式,并承诺定期为孩子们提供不同批次、不同内容的儿童读物,供孩子们学习阅读。
市法院的志愿者开展以学业辅导、自护教育为内容的‚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长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爱心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提供支撑、注入力量。
3.开展志愿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
针对农民工子女在双休日时间存在着家长监管缺失、课业缺乏辅导等情况,我们的志愿服务重点关注农民工子女课余时间的学习生活。组织有相关特长的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社区开班兴趣班,为广大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培训。
开展‚12355青春健康在行动‛、‚12355青春健康心灵花园全体验活动‛,针对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家长监管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专门为他们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成立了‚青苹果‛未成年少女守护小分队,扎实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扎实做好品牌项目
自我市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以来,我们积极争取各级媒体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同时在电视台及团刊‚新安时尚青年‛杂志、车载电视、户外电子屏等等媒体上加强关爱农民工子女公益宣传。在新安青年网站上开设专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形成鼓励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浓厚氛围。
建德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
2011年5月3日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九
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建档率达100%;
2、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平等对待,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外来人员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就近入学,上学之后所享有的权利、待遇、费用等和本地学生是一致的,人人平等。
(二)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外来务工子女的底数,建立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他们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他们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他们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了解外来工子女的现状,心理沟通,培养外来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的健康心态。外来工子女身处异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普遍敏感,感情脆弱细腻。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班级要对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求全体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
以外来工子女为主,重点开展“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儿童手拉手”活动。让外来工子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培养队员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荥阳市第七小学
2010.9
2010-2011学年度
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荥阳市第七小学
2010.9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十
寿塔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建档率达100%;
2、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平等对待,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外来人员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就近入学,上学之后所享有的权利、待遇、费用等和本地学生是一致的,人人平等。
(二)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外来务工子女的底数,建立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他们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他们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他们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了解外来工子女的现状,心理沟通,培养外来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的健康心态。外来工子女身处异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普遍敏感,感情脆弱细腻。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班级要对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求全体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以外来工子女为主,重点开展“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儿童手拉手”活动。让外来工子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培养队员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十一
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 问题提出与研究的意义的目的 1.1问题提出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前进加快 了城市化进程、拉大了城市的框架、促进了人口结构的变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 初,我国各地均出现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的现象「创。到90年代,形成了巨大的民 工潮,且呈现出以家庭化流动新趋势,农民工人口流动由原来的单身外出打工变为 以夫妻为中心的全家外出。由此,许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就 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员。进入21世纪以后,据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司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h亿。
在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一一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数 外来务工子女大都是跟随父母从经济欠发达甚至落后的地方来到经济发达的城市。他们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一个是落后、封闭、思想传统,所能接触到的 事物很有限的乡村,而另一个却是发达、开放,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物的城市。面对如此多的差异,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如何呢?
截至目前,研究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平以及城市生活现状等内容 比较多。但其中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心理疾病等消极方面出发,很少有研究者从积 极的角度着手,尤其对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务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研究非常少,基本 上还是空白。这些小学中高年级的外来务工子女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是否能感受到 幸福呢?幸福的水平如何呢?他们与城市户籍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怎样的差异 呢?又如何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呢?带着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着选取呼市地区 部分小学(4一6年级)的外来务工子女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主观幸福感方面的调查 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查找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建 议,以帮助他们有效提升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更健康的发展。
q石耳么夕.之土 v
r/i jlij ig1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了使城市外来务工子女被试更具有代表性,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 研究,选取呼和浩特市地区赛罕区五所公立小学中的(4一6年级)共15个班57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570份,剔除无效问 卷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4%。经统计,拥有城市户籍 的(即属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赛罕区、玉泉区、回民区四区的户口)小学生共317 人,外来务工子女223人。3.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生的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住校情况、学业成绩、户籍所在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主观幸福感测量,使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感量表》。该量表是许
伯纳((huebner e.s)于1994年编制,由田丽丽、刘旺于2005年修订,修订后的内 部一致性系数是0.90,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6 `3},本研究中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系数0.824,表明该量表信度较好,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该量表用以测查中小学 生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和自我五个维度的生活满意度水平。量表 包括4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描述性句子,比如“我住的地方有很多有趣 的事。”要求被试者选择自己对每一描述的符合程度。问卷采用6点计分,从1到6 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多维学生生 活满意感量表》是儿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中非常成熟的一个测量工具,在 国内外研究中被广泛使用。3.3施测程序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利用学校心理班队会的时间,以自然班为单位进 行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本人统一发放问卷并主持集体施测,统一解释指导语和注意 事项,现场填写,并当场回收。然后,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分类、整理、统计。3.4数据统计处理
研究者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方 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五所小学中(4一6年级选取的540名小学生的主观幸 福感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统计结果如表4-6所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市户籍小 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均在4分以上,且生活满意度中各维度均值总分二24.170,表明 呼和浩特市小学4一6年级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在多维生活满意度中自我满意度高于城市户籍小学生,而在家庭满意度、学 校满意度、朋友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这四个维度中满意度均低于城市户籍小学 生,总体来说,城市户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偏高。4.2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户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
4.2.1本研究为了考查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户籍小学生在多维生活满意 度的差异比较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2: 表4-2外来务工人员了女与城市户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t检验 外来务工人员了女(n=223)城市户籍小学生(n=317)变量
m、可dm、可d m
sd
m
sd 家庭满意度 5.202 0.784
5.232
0.791 -0.550 朋友满意度 4.745 0.755
4.866
0.705 一1.969 学校满意度 5.010 0.775
5.082
0.761 生活环境满意度 4.525 0.730
4.667
0.814 -2.493 白我满意度 4.482 0.756
4.470
0.765 0.43 总分
23.964
2.748
24.315
2.647一1.492 注:=}p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户籍小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从不同的维度做均值比较如下:
从表4-2分析可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满意度与城市户籍小学生相比较 低,(23.964
友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t二一1.969, p
(m=4.6794, sd=0.81804)存在显著差异,统计检验表明,城市户籍小学生的生活 环境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t二一2.493, p
本研究为了考查4-6年级小学生学业成绩是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有关 系,于是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收集被试上个月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的月 考,并取三科的平均分作为被试成绩。因为在主观幸福感方面采用了青少年多维生 活满意感量表,所以进行学业成绩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时,以学业成绩和具体生 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3所示:
由表4-3学业成绩与4-6年级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得出,学业成绩与具体生活满意度中的朋友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家庭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考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户籍小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的 差异,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4:
由表4-4数据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成绩平均值低于城市户籍小 学生(84.402
(23.964
本研究从呼和浩特市小学五所学校中(4-6年级223名外来务工子女的性别、年级、进城时间、家庭所在地、校所在地、是否独生、是否住校、是否有固定住房、是否在小饭桌、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学业成绩等基本信息出 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4.3.9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观幸福感父亲文化程度差异显著性比较
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对外来务工子女有怎样的影响呢?本研究对外来务 工子女父亲文化程度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13:
本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父亲文化程度 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0.805;从不同父亲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满 意度总分来看,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总分就越高;单因素方差 分析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满意度、朋友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具体考查外 来务工子女主观幸福感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进行了父亲文化程度的多重比较 发现,父亲不同文化程度对其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生活环境 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朋友满意度上,父亲学历是高中的外 来务工子女高于父亲学历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外来务工子女,并存在显著性差异。4.3.1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观幸福感母亲文化程度差异显著性比较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十二
如何对待外来务工子女
这几年,外来务工子女越来越多,如何对待他们很值得我们探讨。很多时候,因为外来子女的学籍可以随意转出,不算辍学,所以我们老师在很多时候对他们的管理很随意,甚至在遇到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就采取不闻不问,或动员其转学。
其实,我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外来务工子女的心里其实是很脆弱的。他们到了一个崭新的环境,没有朋友,语言又不很通,如果老师又把他们当做影子人,不去和他们沟通,他们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所以在对待他们时,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1,要和气,不能凶。
外来务工子女在陌生的环境中的胆子本来就少,如果我们摆老师的架子,居高临下,用高压的方法制服对方。这种方法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激化矛盾。而平易近人,满腔热情易被学生接受,也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感化作用。反思日常的工作的确有点可亲不足,可畏有余,今后要注意改正。
2,要真诚的热爱,不能憎恶。
外来务工子女实际上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人格威望及其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期望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情的温度提高到这些学生思想的“熔点”,使师生的感情熔化在一起,促使这些学生转变。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我们更不能恶言恶语,憎恨、厌弃、冷若冰霜只能使他们走向歧途。
3,不能偏心,要一碗水端平。
人总有喜欢不喜欢的人。但身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得意门生”,不轻视外来务工学生,懂得人总是在发展变化,这些学生中也可能出人才的哲理。甚至,我们在更大程度天平要倾斜向于他们一些。
4,要拉一把,不要推出去。
外来务工子女因为家长经常改变工作,导致这些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我们要做这些学生的转变工作。这些学生的转变不是做
一、二次工作就能见效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反复、耐心的教育。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细微进步,反复抓、抓反复。切忌无闻不问,听之任之。拉一把“回头是岸”,勿推至“万丈深渊”。
只要我们对他们真诚的付出,他们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十三
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外地民工纷纷涌入我们这座城市,有的在这里长期打工,有的在这里做些小生意,有的干脆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他们为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之而来的大量民工子女,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被送进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面对着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也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经常处在紧张、惶恐、自卑的阴影下,如果任其随意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行为就会发生严重的缺陷和偏差,就会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被遗忘的一族”,也必将成为班集体建设以及学校教育的“阻力军”。
要让这些弱势群体也像本地学生一样快乐地成长,作为班主任,最先要做好的工作不是在学业上给予辅导,也不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而是应该让他们尽快的融入新的班集体中,让他们尽快体会到我的这个新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自己已经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一、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
从大多数外地民工子女的素质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智力素质,他们都不比本地学生差,有的甚至还优于本地学生。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倒致了这些外地学生不如本地学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要想让这些学生尽快地融入班级体,首先就要解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
1)、自卑,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在生活上,外地民工子女由于经济条件差,他们的吃、穿、用往往不及本地学生,因此经常会遭到本地学生的另眼相相待;在学习上,外地民工子女的基础比较差,学习上很难跟上本地的学生,时常遭到同学的嘲笑,甚至是挖苦与侮辱。安徽市场报曾就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合肥一所小学的外地学生是这样说的,“城里的同学笑话我衣服又旧又小,笑话我家里穷,我心里难受死了。”“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一开口城里孩子就笑话我,根本不敢开口讲话”“想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可他们都远远地躲着我们,说我们是外敌人。” 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外来民工子女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自卑的产生会抹杀掉一个人的自信心,民工子女本来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跟上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孤僻,打不开的心理枷锁
孤僻,是指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喜欢单身一人,独来独往,时常感到孤寂、空虚的心理现象。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性格类型。
外地民工子女产生孤僻心理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自身原因,由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学生必定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神经会变得非常敏感,同学对他的一言一行,老师对他的一褒一贬,他都会产生心理反应。当周围的反应对他不是很友好时,他必定会封闭自己,不再去主动跟人交往,不再愿意多说话,甚至别人对他的友好,他也会表现的很冷淡。其二是外部原因,同学、老师对他不友好,甚至有讥讽、侮辱的行为,使他产生一种被孤立的感,这样容易产生孤僻心理。
3)、畏惧,解不开的心结
畏惧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方式,是一种因心理上的害怕,而产生的压力感。畏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焦虑,就是害怕更坏的事情的发生。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小孩子,他会把除了父母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放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时他更愿一个人独来独往,深怕其他人走进他的心里,侵犯的心灵空间,有时甚至会因畏惧而做出一些强烈的自卫行为。
以上三个是外地民工子女难融入新班级体的主要心理原因,当然不同的民工子女会有不同的心理状况,除了上面三个原因外,另外还有可能是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的行为偏激,学生的身体、行为缺陷等等。总之,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就很难融入新班级体,班级中的其他成员也很难真正接受这个新成员。
二、学生融入新班级体的心理辅导策略 1)、初次会面,融入班集体的起点
新转来的外地民工子女第一次与班集体成员见面是其融入班集体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时机。
05学年,班中转来一名外地学生,在与其他学生见面前,我先跟他聊了会儿天,然后给他设计了一个开场白,让他好好练习了几遍。然后,我利用上语文课的前5分钟,搞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向全班同学隆重地推出刚转进的外来学生。学生流利的自我介绍马上获得了班级其他同学的好感,“同学们,你们愿让他加入我们这个班级体吗?”“愿意!”学生们响亮的回答和热烈的掌声胜过任何语言达。这时我就顺势问班中唯一一个一人一桌的学生:“某某,你愿意跟这个新来的同学一桌吗?”某某大方地站起来,微笑着说:“欢迎你来我们班级,我很高兴有你这样一个同桌。”最后我又深情地跟学生们讲:“同学们,我们班级现有32位学生,以后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老师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现在,我们班有了这个新成员,相信他将会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东西。有了他,我们的班级将更加完美。相聚是缘,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上天赐予我们的师生缘、学生缘!让他们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这样一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间的距离感与陌生感,在学生间营造了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确立了外来学生也是班级主人翁的地位。
2)展示特长,融入班集体的催化剂 外地民工子女,受其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往往带有本地学生所没有的一技之长。有的学生歌声嘹亮,有的学生舞姿优美,有的学生身体强壮,有的学生善于手工制作等等。教师想使这些学生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就应该抓住他们的长处,让它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外地学生为班级争光,体现其在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让外地学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
3)、心灵沟通,融入班级体的桥梁
外地民工子女往往缺少与人心灵沟通,也很难做到让自己怕心灵向朋友敞开。鉴于此,课外,我常与班中外地学生聊天,也经常建议班中学生跟他们聊天。当外地学生考试不理想,产生焦虑心理时,我会找个机会坐在他旁边跟他好好聊聊这次老得不理想的原因,并鼓励他下次考好;当外地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会建议班中成员去帮助他。另外,我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一段段名言制作成精美的书签送给他们:一颗宽广的心灵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爱拼才会赢,敢唱才会红;欲受人敬,要先敬人;常用的钥匙不生锈??课外,我还有意识的借一些写名人经过不屈努力最后成才的书给他们看,让他们从一些名人坎坷的境遇中吸取养料,以开阔胸襟,调节心态,增强适应能力。4)、重视家访,融入班级体的外部动力
鉴于外来民工子女的特殊性,教师应加强与他们家长的合作,这样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因为外来学生在本地人地生疏,大多有“恋亲”的情感,在父母面前表现的较开放些,更多的接触学生家长,有利于教师找到学生融入班集体的切入点,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地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参加社会活动较少,受农村文化的影响较大,视野狭隘。他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或认为读书是出人头地,或认为不读书照样种田;或是大加压力、大打出手,或是不闻不问。我们通过家访,既可以了解他们的孩子的行为,又可以根据家长们的思想实际,向他们灌输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便学校、家庭协调一致,在不发生冲突,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班级体,推动外来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民工子女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师,不能逃避,不能埋怨,更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应该用特殊的爱去感化这些特殊的学生。因为这些飘扬的“蒲公英”也该有自己的春天,这些经常迁徙的“小小鸟”也该有自己温馨的家。让他们尽快的融进新的班集体,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是我们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真情相融,相信经过我们一起努力,这些时常迁徙的“小小鸟”,一定会感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幸福,相信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十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教育问题
近几年,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城区的框架不断拉大,在这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为中国的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中国城市扩容与小城镇的建设。但外来务工人员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在盖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略了子女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子女的教育日益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因为我们学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每年接受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特别多,但这些孩子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家庭教育问题等,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为了满足社会对和谐教育的需求,也避免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学校从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展开调查研究,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教育问题》确立为初一年级数学组的研究课题。
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人中,大部分学校通过通过对国内有关农民工子女现状文献资料的收集,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当前的受教育现状与面临的具体问题;了解全国各地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有效经验;通过以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民工子女学生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交往状况,农民工子女学生对现行教育的态度、需求、以及其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进行观察,从他们身上直接获取详细的资料,了解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对困难的应对方式;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家长,与他们展开深入访谈,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及家长的需求,了解其教育需求以及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还邀请邀请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内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专家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看法及建议,进一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教师通过观察农民工子女学生在课堂课外的学习交往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的特殊问题与需求,并适当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获得成长。
学校将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将优秀案例、经验、论文、学生成长记录进行整理,汇编成《农民工子女教育经验汇编》,为《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提供资料。
外来务工子女在心理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胆小怕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马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课后从不读书复习,根据调查,能主动读书的不多,自觉复习的几乎没有,知识无法巩固掌握,学习成绩不理想。
2、卫生习惯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剪指甲,不常洗澡、换衣服,甚至有几个学生还戴着“黑项圈”,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果皮、纸屑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导致教室环境差。
3、不守纪律,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行为时有发生。班级内打人、骂人、起绰号、叫绰号,影响团结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同学不团结,班级不安宁。
二、如何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在心理和学习方面的问题。
1、多爱心。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我首先端正思想,“脱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民工子女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当我们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时,他们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
2、多关心。
根据马斯勒的人的需要的金字塔结构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出现在一个人对爱和尊重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之后。心理学家威廉姆斯也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因此,要增强外来务工子女自我实现的信心,应该先满足他对友谊、感情的需要,使其充满活力,走出孤独。教师在这时期的教育过程中,更要毫不吝啬地将关爱、尊重撒播到外来务工子女的身上,经常前方位了解其内心世界,了解其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因为孤独是人最难以忍受的状态,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陌生的群体之中,对于关心的需要较其他学生更为迫切。
我认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谈话,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都是体现老师关爱的形式。老师善于运用这些关爱的形式,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更要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使学生能将老师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4、多信心。
“自信心,是自己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愿望的心理。” 外来务工子女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也是培养下一代成才的需要。“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比批评惩罚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被一个词语名称贴上标签后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肯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的现象,称为‘标签效应’。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给他们的标签效应的影响,好的标签会引发一个人的潜力;坏的标签,则有可能将一个人导入歧途。所以我平时注意积极使用好的标签,坚持以表扬、赞赏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的教育原则,在批评中切忌意气用事,对孩子作出不全面的评价,以免造成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中成绩差的更容易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性格孤僻的被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等。行为问题是需要感化的,应该采取‘导’的方式,而不适宜一个劲地用批评去‘堵’,我们要慎防标签效应的负面作用。我没有用带‘标签’的眼光看案例中的学生,我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细致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秀之处。
外来务工子女体现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发展极为重要,有了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外来务工子女具备了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用于学习中。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要共同关注民工子女的发展,三方面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共同促进外来务工子女的发展。
新课改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如何使课外作业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有不少的学生不能完成课外作业。通过和本地学校老师的交流,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存在学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的现象,特别是课外作业。而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更甚。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更是强调了作业的价值,将它作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更作为记录学生成长的珍贵履历。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十五
进城务工务工子女教育工作计划
铜仁市十一小学二年级(1)班
教师 章晓英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学校的安排,结合我班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班级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学期教育计划。
二、基本情况
我班有58人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进城读书。其中,女生有30人,男生有28人。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班级是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综合素质。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建档率达100%;
2、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四、主要措施
(一)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平等对待,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学习问题。外来人员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学习,上学之后所享有的权利、待遇等和本地学生是一致的,人人平等。
(二)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总结经验,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外来务工子女的底数,建立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他们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平时要从学习方面对他们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位。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他们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三)、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了解外来工子女的现状,心理沟通,培养外来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的健康心态。外来工子女身处异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普遍敏感,感情脆弱细腻。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平时要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
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
(四)树立校园师德引领,纯化童心。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他们的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乃至服饰、姿态、表情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力。因此,每一个在校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深深熏陶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自己人性的榜样,引领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总之,班级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条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之路,让这些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从而开始自己精彩的一生。
16、2、29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意义篇十六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工作计划
二年1班
目前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从而使得流动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我们学校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积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们学校努力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工作的途径和办法。
学校对逐年递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来对待。我们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召开会议,统一认识。目前,学校达成了一下共识:一是解决施教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是我们学校的应尽职责;二是接纳为主,实在容不下的安排其他小学负责接纳;三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人文关怀;四是力求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同进步。相信这些共识能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活动跟进,加强融合。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我们学校的大家庭,我们计划举办了一些利于他们成长的活动;多方面表彰那些学习、品德优秀的务工子女,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争取创设渠道让他们与当地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尊重,和睦共处。
三、是学法指导,规范行为。与当地学生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行为不够规范,学法不够科学。为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确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采取师生结对、集体教育、个别辅导等措施,以期他们尽快步入优胜行列。德育处也将组织针对性的习惯养成专题队会。
四、是协助办学,追求优质。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本地生、外地生共同享受优质教学设施、设备;挑选优秀民工子弟学生担任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规章制度、师资培训、教科研活动等;学校时时和教育主管部门和区政府分管领导沟通,确保掌握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