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初一生物下知识点总结(3篇)

2023年初一生物下知识点总结(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12:36:58
2023年初一生物下知识点总结(3篇)
时间:2023-03-23 12:36:58     小编:zdfb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生物下知识点总结篇一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2-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图p45)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图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学好初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这篇初一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生物和生物圈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p57页最后一段;p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由小编提供的初一生物生物和细胞知识点总结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生物。

学好初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初一生物下知识点总结篇二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 性器官迅速发育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17、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18、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提倡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19、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比如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26、27页的课后练习题1、2、3题

27、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9、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30、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3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2、淀粉在口腔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里部分被消化成氨基酸在小肠里彻底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里由胆汁分解成脂肪微粒,在小肠里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33、在小肠里含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34、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35、口腔是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有唾液淀粉酶胃是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有胃蛋白酶小肠里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有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3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书37页

37、关注食品安全

3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0、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41、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各器官。

43、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4、书49页的演示实验

4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气压缩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于是气体被排出所以呼气和吸气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4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一下几种: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和地面扬尘。

4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9、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50、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书59页血液分层图。

51、人体在运动、缺氧,饱食时,红细胞增加,贫血时,红细胞减少。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时白细胞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时,白细胞减少。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过多,形成血栓。

52、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5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5、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肺静脉连左心房,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壁比心室壁薄。,

58、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59、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60、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61、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6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63、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64、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65、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6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67、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她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68、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69、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组成。

70、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每各肾包括大约100万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7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72、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 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73、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7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透镜成像原理,在拍照是,镜头的作用是调节物距,光圈的作用是控制光线,胶卷的作用是感光。

75、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6、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77、人眼睛的颜色是由虹膜决定的。用来调节瞳孔的大小。

78、瞳孔用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远处、暗处物体时瞳孔扩大,看近处、亮处物体是瞳孔缩小。

79、睫状体用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睫状体收缩;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睫状体舒张。

80、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的颜色,黑眼球指的是虹膜的颜色。

8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82、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像。形成视觉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

8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84、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三要:

(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有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3)一种哦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哦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85、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的听觉中枢。

86、为了保护耳和听觉,还应当注意: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一面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一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不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87、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88、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tamp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89、概括的说,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90、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91、脑:.小脑、脑干大脑

9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93、神经元结构示意图

9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95、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96、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初一生物下知识点总结篇三

1、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协调配合,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

神经系统

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概括:反射和传导功能。

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3、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

4、脑干也是脑的组成部分,下部与脊髓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神经细胞跟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神经元的这些结构形态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7、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到兴奋。(说明: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

3、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一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反射是一种生理活动,而反射弧是一种结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实现的。例如:排尿中枢受损,将不能排尿,只能采用人工导尿。另外,如果大脑控制排尿的中枢受损,将无意识排尿。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大脑能控制排尿。婴幼儿易尿床,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控制力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