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课文教案设计(五篇)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课文教案设计(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2 07:14:00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课文教案设计(五篇)
时间:2023-03-22 07:14:00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课文教案设计篇一

1、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通过了解白杨的品质,悟出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

挂图、投影片、录音机。

两课时。

昨天我们已经把白杨这课背景资料了解一下,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文中父子三人走进新疆,走进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1、看教学挂图,观看白杨的样子和它的生长环境,对白杨的外观有较直观的认识(解读:大戈壁、浑黄一体)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投影:

寻人启事

我是一棵贪玩的小白杨,生长在遥远的西部大戈壁,前几天,我一人悄悄地跑出来玩,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的爸爸一定会很着急的,我也很想我的爸爸,可我找不到我的爸爸了。同学们,我的爸爸的特征是 __________,如果你们有谁看到我的爸爸,请告诉我,我一定让我爸爸重谢你。

小白杨

月 日

根据这个启事,同学们自己读2~14自然段,边读边画,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然后归纳一下帮助完成寻人启事。

三、体验白杨的精神美

1、分角色朗读2~14自然段看看谁的话意味深长。

(爸爸的话单单是讲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吗?还讲了什么?)

2、指导读14自然段。

3、从中你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精神?

1、小白杨找到爸爸后给兄妹送来了感谢信,信中说兄妹的爸爸与大白杨有许多相似点。(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来找这相似点,可以小组组讨论。

2、兄妹看了这封信后,有许多疑惑,他们只知道一些最简单的事,读──

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读──(出示投影片,引读16自然段)。

3、你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小白杨还送给兄妹一幅画:

父亲变成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兄妹俩变成两棵小白杨。你能告诉我小白杨为什么送这幅画吗?说说理由。

其实我们教室就有31棵小白杨,你们将怎样建设我们的新疆呢?

小练笔:

我为西部开发绘蓝图。

白杨

大白杨 :生长环境恶劣 借 爸爸:服从需要

高大挺秀 物 建 扎根边疆

直 粗壮 喻 设 无私奉献

坚强不屈 人 者

小白杨──茁 壮 成 长──孩子们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课文教案设计篇二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学习边疆建设者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背诵指定的段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质。

理解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理解“爸爸”的话。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

定向示标

1、导语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你在这一天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分钟演讲)那么,白杨树还有什么特点呢?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杨的世界。板书:白杨

2、复习

检测题。适当点拨,回答:2分钟

(1)白杨,又叫( )、( )。在我国( )广泛种植,文中的白杨生长在( )。

(2)课文写一位在( )工作的父亲,向( )介绍( )的事。

3、示标。

(1)理解课文,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读、记:1分钟。

自学指导一:

思考题一: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自学方法:

1、画出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白杨树的特点。

3、各种形式的朗读。

导学释疑一:汇报:

1、逐句理解“爸爸”的话。抓住“从来”、“哪儿……”等词理解白杨的特点。

2、多媒体演示:戈壁滩。

3、各种形式的朗读。

老师适当点拨,学生汇报。板书:适应性强,坚强不屈。6分钟。

自学指导二:

思考题二:“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自学方法:

1、画出你们知道的,推想你们不知道的。

2、此时,你学会了什么?老师巡视,学生自学讨论。2分钟。

导学释疑二:

汇报:

1、读学生们知道的段落。

2、交流学生们不知道的。

3、揭示出“爸爸”的心愿。

4、再读“爸爸”的话。老师点拨。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5分钟。

自学指导三:

思考题三:“爸爸”望着白杨树,为什么又微笑呢?

自学方法:读最后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师巡视,学生自学讨论。2分钟

导学释疑三:

汇报:

1、微笑的原因。

2、你想对“爸爸”说什么?

3、“爸爸”只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老师点拨。画小白杨,板书:借物喻人。3分钟。

合作探究:

个人—小组—师生 老师点拨,解答疑难。4分钟。

自主测评

1、事物—做人的道理

白杨—无私奉献

蜡烛—……

……—……老师点拨。练习。10分钟。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3、说一说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课文教案设计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2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

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绍) 疆(边疆)

扶(搀扶) 烘(烘托) 理(道理) 价(评价) 缰(缰绳)

茫(苍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

芒(光芒) 辩(辩论) 廷(宫廷) 析(分析) 弋(弋获)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⑴ 近义词: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别 粗壮──健壮

软弱──懦弱 界线──分界 分辩──辩解 沉思──深思

⑵ 反义词: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

精壮──细小 消失──出现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一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第十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课文教案设计篇四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一个设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三句话,话中有话,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难点呢?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1课时。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一、初读,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伊始,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用“。”画出重点词语。学生读后,画出直、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接着我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白杨树的特点:

(1)直;(2)适应性强;(3)不怕困难。

二、细读,体会白杨树的精神

在学生初步感知白杨树的特点后,让学生再细细体味三句话中的每个字每个词,设计一些练习,让他们体会白杨树的顽强和奉献精神。

(一)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2.白杨树很直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你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精神。

1.()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2.当风沙狂吼着袭来时,白杨()。

当雨雪冰冷地落下时,白杨()。

当干旱煎熬着大地时,白杨()。

3.你可以()。

可以()。

可以()。

学生在这样的细读练习后,深深地体会到白杨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喻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读:借下文,体会白杨的表白。

在体会到白杨树的高尚品质后,巧妙引读15小节,过渡到16、17小节,默读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几个小节,你们读出了什么?

1.爸爸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2.孩子们暂时还不懂爸爸所表白的。

接着,让学生填空后自己在16小节中找问题。孩子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不知道(),孩子们只知道爸爸这次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再念中学,不知道(),孩子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不知道()。

填空后总结成两个问题:

1.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2.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

然后让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从这里找答案。学生读后,找出答案:爸爸就象白杨一样,戈壁需要他,他就来到戈壁,不怕困难,顽强不屈地建设戈壁:爸爸决心扎根戈壁,希望孩子们也像他一样,所以把孩子们也带来。

四、诵读,引起学生共鸣。

语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借文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情感共鸣,爸爸介绍白杨特点“啊”的三句话,既写了物的品质又赞了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最后,借诵读启发学生:同学们,这短短的三句话,更包含着爸爸——个边疆建设者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精神。还包含着他对他的孩子,包括我们的无限希望。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自己的回答化为最深情的语言吧!

《白杨》的教学设计 白杨课文教案设计篇五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①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④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学生交流讨论。

⑷理解爸爸的心:

①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③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