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篇一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被卖改嫁高潮: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
提示:(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篇二
梁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
•咱们 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 是:
•①知识目标: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 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 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 ,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为环境 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导语 引入
•复习鲁迅的小说集
•介绍怎样鉴赏小说
•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
•布置作业
•理论支持
•结束
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画
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质疑引起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写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肖像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 善良、安分
•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语言描写
• 找对话 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行动描写•
找行动 论特点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 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社会环境:•群众的反应•鲁四老爷的书房
暗示: •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群众的淡薄、冷漠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讨论)
•人物 •环境
•逃 抓
•撞 嘲笑
•捐 不承认
•问 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情节设置是否有力表现了人物 性格?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倒叙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的作用:1、设置悬念 2、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作业 布置
•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 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不拘定论)
导语 “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里,那穿着长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学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
理论支持•顾泠沅老师的情意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篇三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复习鲁迅的小说集
介绍怎样鉴赏小说
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
布置作业
理论支持
结束
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画
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质疑引起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写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肖像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语言描写
找对话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行动描写
找行动论特点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社会环境:群众的反应鲁四老爷的书房
暗示: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群众的淡薄、冷漠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讨论)
人物环境
逃抓
撞嘲笑
捐不承认
问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情节设置是否有力表现了人物性格?
情节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的作用:1、设置悬念2、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作业布置
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不拘定论)
导语“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里,那穿着长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学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
理论支持顾泠沅老师的情意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篇四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被卖改嫁高潮: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
提示:(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篇五
梁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
•咱们 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 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 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
•复习鲁迅的小说集
•介绍怎样鉴赏小说
•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
•布置作业
•理论支持
•结束
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画
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质疑引起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写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肖像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 善良、安分
•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语言描写
• 找对话 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行动描写•
找行动 论特点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 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社会环境:•群众的反应•鲁四老爷的书房
暗示: •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群众的淡薄、冷漠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讨论)
•人物 •环境
•逃 抓
•撞 嘲笑
•捐 不承认
•问 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情节设置是否有力表现了人物 性格?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倒叙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的作用:1、设置悬念 2、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作业布置
•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 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不拘定论)
导语“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里,那穿着长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学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
理论支持•顾泠沅老师的情意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五本书,共有2个单元中外小说单元。一个必修3的第一单元,一个是必修5的第一单元,共六篇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祝福》是属于前者。
小说是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因此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所以学习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也是有助于学生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为将来的小说阅读打下基础。
鲁迅的《祝福》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精品,当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鲁迅小说中与阿q、孔乙己三个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研读好这篇文章,对将来小说的阅读,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说的写作都有深广意义。
1、 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说的情节。
2、 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3、 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4、 总结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5、 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1、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所造任务的方法。
2、 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社会根源的认识。
高二的学生对于小说并不陌生,相对的也比较喜欢阅读小说。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所以老师要适时采取情况,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学会归纳总结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a、预习
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b、对比阅读法
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但是,学生接触鲁迅小说并非第一次,因此。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进行对比。教师注意突出不同点。在思想内容方面,本文与《孔乙己》、《故乡》、《药》相比,其一,虽然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有的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压在底层的一般农民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城市贫民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有的侧重于对封建等级观念和私有制观念的批判,有的侧重于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剖析,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其他三者;其三,虽然主要人物都有共性,但是他们还有各不相同的个性,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比其他三者要恶劣得多,她没有孔乙己好吃懒做、自视清高的恶习,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有闰土、华老栓一样的勤劳,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
在表现形式上,本文与《一件小事》、《孔乙己》、《故乡》等相比,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是,由于各自表现的主题思想存在着差异,各自采取了仅适合自身的故事顺序。《一件小事》以顺叙为主,以此表现“我”的思想认识的进步。《孔乙己》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故乡》顺叙中有插叙,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来突出封建制度给人造成的影响之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向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势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c、比较法
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如“决计”、“肯依”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d、讨论法主要运用在第三课时中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上。
(2)教师课堂教学中主要使用分析引导、提问法。
编者希望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 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体会不同作者不同的创作风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学生读小说最关注的是情节,所以就从情节入手。让学生讲你知道了祥林嫂的哪些故事。
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
:(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
(2) 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
(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介绍小说的情节大致有几部分,让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祝福礼的社会环境的描写
祝福之夜的自然环境的描写
1、 列表比较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前的三次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2、 列表对比对祥林嫂眼睛变化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当时不同的内心变化。
初到鲁镇:顺着眼—— 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总结 人物描写的几个方面。(还暗含了心理描写)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 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把祥林嫂丧子之后回到鲁镇的那部分,改写成剧本,并进行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