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十五篇)

2023年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13:52:43
2023年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十五篇)
时间:2023-03-21 13:52:43     小编:zdfb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一

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二、常见的酸

注意:①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②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

③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④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⑤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⑥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注:feso4 溶液、fecl2溶液:浅绿色

(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fe2o3 +3h2so4fe2(so4)3 + 3h2o (注fe2(so4)3溶液:黄色)

现象:铁锈消失,液体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 +6hcl 2fecl3 + 3h2o(注fecl3溶液:黄色)

现象:铁锈消失,液体由无色变为黄色

cucl2 + 2h2o (注cucl2溶液:蓝色)

现象:黑色物质消失,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 +h2so4 cuso4 + h2o(注cuso4溶液:蓝色)

现象:黑色物质消失,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4)碱 + 酸 → 盐 + 水

hcl + naoh nacl + h2o 2hcl + ca(oh)22 + 2h2o

h2so42so4 + 2h2o3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二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三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四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是否搅拌

(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五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六

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k2o+h2o=2koh

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h2o=h2co3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so4)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不同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不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硝酸(hno3)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po4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naoh)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 +2naoh=na2co3 +h2o

so2 +2naoh=na2so3+h2o

so3 +2naoh=na2so4 +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6naoh +fe2(so4)3=3na2so4 +2fe(oh)3↓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 cuso4=na2so4 +cu(oh)2↓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

2naoh+mgso4=na2so4 +mg(oh)2↓

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ca(oh)2)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七

本节包括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几个知识点。知识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但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记住这些知识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而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慢慢白烟消失,等瓶内恢复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2)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烟尘。

2.危害:

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善环境状况;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常见考法

空气的成分、主要污染物或污染源等问题通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证明空气成分的实验;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时事材料题在简答题中出现。因此了解空气的成分,会用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能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或方法。

误区提醒

熟记空气的组成及主要成分的含量;掌握实验测定空气成分的具体操作和数据分析;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与防治措施。

【典型例题】

例析:汽车作为曾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跃进的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据统计,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99%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排放来源于汽车尾气,再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有车在逐年增加,所以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阅读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出一例由于空气污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出一例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提出治理汽车污染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得出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是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都是空气被污染的结果;在汽车排气管加装尾气处理装置,可以 减少汽车尾气;改用“绿色燃料”,如氢气、酒精等;使用电动车;加快研制新型环保能源,如核能民用化,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等都可以治理污染。

答案:

(1)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2) 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

(3)在汽车排气管加装尾气处理装置等

(4)改用“绿色燃料”,如氢气、酒精等;使用电动车;加快研制新型环保能源,如核能民用化,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八

1、量筒是有具体量程的量器,并在一定温度下(一般规定20℃~25℃)使用,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偏小,俯视会偏大;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2、托盘天平:分度盘、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横梁、底座。精确到0.1g

①调平:称量之前要调整天平至两边平衡

②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③被称物不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可用称量纸,易潮解、腐蚀性药品用玻璃器皿),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④添加砝码时要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最后移动游码;

⑤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用后放回砝码盒内;

⑥每架天平都有自己配套的一套砝码,不能混用。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使用前应该注意:

(1)观察它的量程。若待测物的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可能被胀破;若待测物的温度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样,用它测量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读出温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2)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三种)、锥形瓶(也叫锥形烧瓶或三角烧瓶)。

补:常见试管都是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具有可受热,操作方便,可见度高等优点,因此试管常用作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供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也可以收集少量气体。缺点是容易碎裂,因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骤冷或受热不匀时均能引起炸裂,使用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为便于振荡,常温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2;加热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出

(2)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加热前必须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不能接触灯芯。否则都能引起试管炸裂

(3)加热液体时管口要对着斜上方无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溅出伤人,为增大受热面积,应使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4)加热固体时,要使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5、烧杯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是:

(1)做常温下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积的2/3。

(2)做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固体和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器的1/2

6、蒸发皿是瓷质的受热容器,常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也可用于干燥固体。可以直接用火焰加热,但不能骤冷,以防炸裂。灼热的蒸发皿必须用坩埚钳夹持,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必须立即放在实验台上时,要垫上石棉网。

7、试管架是放置试管和控干试管的专用支架仪器,有木质和铝制之分。洗净待用的试管应口朝下插入试管架的孔眼内(或套在立木上),既便于控干试管,也防止试管内落入灰尘。热的试管不能直接放在试管架上,以免灼焦木质或造成试管炸裂。

8、试管夹由木材或竹板、钢丝弹簧以及内衬绒布制成,主要用于夹持短时间加热的试管。使用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以免沾污试管口或使杂质落入试管内;试管夹要夹在距试管口1/3处,防止试管脱落;手持夹有试管的试管夹时,要用手拿住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使用时应注意防止烧损或锈蚀。

常用的试剂瓶:细口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带磨口的玻璃塞)、广口瓶(均为无色,带有配套的磨口玻璃塞)、滴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有配套的胶头滴管)、固体药品瓶(均为棕色,内有软塑塞,外有螺口硬塑盖)等。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均保存在棕色瓶内;其他药品均需密封保存,但强碱固体应选择塑料盖或橡胶塞的试剂瓶,强碱溶液多现用现配,一般不长期保存。

9、漏斗种类很多,可分为三角漏斗(短颈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安全漏斗、吸滤漏斗等。通常人们所说的漏斗就是指三角漏斗,三角漏斗由于漏斗颈比较短。三角漏斗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一是向细口容器内加注液体(如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用二氧化碳熄灭烧杯内不同高度的蜡烛火焰,可通过漏斗向烧杯内侧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二是与滤纸配合用于过滤。

10、表面皿是由普通玻璃材料制成的中间下凹的圆形玻璃器皿,其外形与手表的玻璃相似,故也称表玻璃其主要用途是:

①盛装少量固体或液体样品以供观察;

②用它覆盖烧杯、广口瓶之类的容器,可防止液体损失。

11、石棉网是一个四寸见方的铁丝网(起骨架支撑作用),当中涂以直径为二寸半的圆形石棉心。石棉具有耐高温、热的不良导体的特点,所以石棉网可以直接受热,常用于烧杯等受热时垫隔在火焰与玻璃容器之间,以使玻璃容器均匀受热;也常用于承接炽热的固体生成物,或将灼热的蒸发皿等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12、镊子和坩埚钳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夹持器具,坩埚钳主要用于夹持高温物体(如移走灼热的坩埚和蒸发皿等),或夹持某些固体在气体中进行燃烧实验(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镊子一般用于取用不太大的块状固体药品。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洁净的滤纸将它们擦拭干净,防止污染试剂,也防止被锈蚀。放置时,要使夹持物体或药品的尖部朝上,以免下次使用时污染试剂。

13、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沾取液体等操作,不管用于何处,都要注意随时清洗,用于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以免打破容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九

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

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注意:

(1)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

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的组成

①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②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③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

4、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

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

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

注意:

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的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是锌;

5、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搅拌

6、乳浊液

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牛奶和豆浆。

基本特征: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两种液体会出现分层现象。

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洁精。

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7、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so)

24溶解时吸热的物质:硝酸铵(nhno)43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注意:

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

②饱和溶液是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的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没有达到最大限度。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一般来说,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在增大则说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同一溶质: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不饱和:加溶剂、升温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降低温度

特殊规律(熟石灰):饱和→不饱和:加溶剂、降温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升高温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四个关键词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有意义。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部因素:温度(与其他量无关)

3、溶解性

定义:根据物质在20摄氏度时的溶解度大小,人们把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叫做溶解性。

(0—0、01g:难溶)(0、01—1g:微溶)(1—10g:可溶)(10g以上:易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溶液时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的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

过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 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缓”如nacl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 2(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5、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温度: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压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3、关系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②溶质、溶剂、溶液量均以质量为单位表示,单位要统一

③溶质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或结晶析出的物质的质量

④某温度下,溶剂或溶液中加的溶质超过饱和状态时,所得溶液的最大浓度可以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求,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100%=【已溶解的量/(溶剂质量+已溶解的溶质质量)】×100%

4、溶液的稀释和增浓问题

(1)关于溶液的稀释计算:因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g,则ag×a%=bg×b%其中b=a+m

水(2)溶液增浓的计算

①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ag×a%+bg=(ag+bg)×b% ②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b%溶液,则

ag×a%=(ag-bg)×b%

③与浓溶液混合:因为混合物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的质量为bg,溶质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g×b%=(ag+bg)×c%

注意: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换算:密度=质量/体积

1、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2、误差分析:

(1)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小:天平使用不正确,如药品砝码放反;

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烧杯不干燥,原来内部就有一些水;固体药品中含有杂质或水分,固体转移时损失。

(2)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偏大:砝码生锈;

量取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使水量取少了;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一部分洒在外面等。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2、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滤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1、过滤法: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不溶性杂质

基本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结晶法:两种固体都是可溶的

注意:

①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颈靠在烧杯壁上

②在蒸发过程中要用到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到出现大量晶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余热蒸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十

1、盐酸(hcl):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

⑴物理性质: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略带黄色。

⑵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盖后瓶口有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盛放浓盐酸的试剂敞口放臵会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⑶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①金属表面除锈;②制造药物;③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

2、硫酸(h2so4):汽车的铅蓄电池中含有盐酸。

⑴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有酸味。

⑵浓硫酸:

①有很强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将盛放浓硫酸的容器敞口放臵其溶液质量会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是因为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剂质量增加。

②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能夺取纸张、木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nahco3。

⑶稀释浓硫酸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原因是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会使水沸腾,硫酸溶液向四周飞溅伤人。

⑷用途: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有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实验室常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做干燥剂(不可干燥氨气)。

3、酸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

通式:金属单质+酸——盐+氢气(臵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通式: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稀盐酸除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稀硫酸除锈)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与碱反应

通式: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与某些盐反应:

通式: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即h+oh==h2o

3、中和反应的验证实验:

①步骤: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可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再用滴管

滴入几滴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的顔色恰好变成无色,说明反应恰好完成;

②有关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③问题与反思反思:

⑴在氢氧化钠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判断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⑵如果在实验中,忘记了加入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滴入盐酸后再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氯化钠或氯化钠和氯化氢。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酸性土壤壤: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碳酸水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工厂的废水中的硫酸用熟石灰中和处理;

3、用于医疗:用含碱性的药物中和胃酸:如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和胃酸反应: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氢氧化镁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hcl+mg(oh)2==mgcl2+2h2o;蚊虫叮咬处有蚁酸,可以涂含碱性物质氨水的药物,减轻痛痒。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ph〈7溶液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显酸性,但不是酸)

2、测定ph值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注:

①不能把ph试纸浸泡在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

②若测酸碱度,不能把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滴待测液,以免待测液变稀,溶液的酸碱性减弱;

③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不能读出小数部分。

3、酸碱度的意义:

⑴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在一定的ph溶液里才能进行;

⑵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一定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⑶正常雨水显酸性,ph大约为5.6,是因为空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的原因;酸雨的ph小于5.6。

⑷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值,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如血浆的ph范围7.35—7.45;胃液的ph范围0.9—1.5。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十一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

利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格式是本课题的重点: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

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由于化学方程式体现的是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若给定物质的体积、密度等条件,应把物质的体积转化为物质的质量。有些题目利用常规化学方程式不易解决的就要想办法看能否用差量法或者极值法等。实际解题没有固定的模式,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

极植法解题就是先把思路引向极端状态,使问题简化从而顺利得出结论,然后再回头来认识现实问题,将计算结果和题意相比较得出结论。

1.对于常规题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来计算。

a.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公式有:

(1)质量=密度×体积

(2)分解率=已分解物质的质量/未分解物质的质量×100%

(3)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某物质的质量/含该物质的总质量×100%

(4)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

2.有些题不需要写出化学方程式,直接利用质量守恒即可解决。

(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否则会一错全错;

(2)化学方程式中体现的是各纯净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故只有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

(3)质量单位要统一,在解题过程中,已知量后一定要带单位,未知量求出后也要带单位;

(4)解题要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5)计算中易发生的错误: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真正的依据;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直接代入计算;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粗心大意,求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出现错误。

解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题意然后仔细计算;对计算中易发生的错误要尽量避免。

例析:1、有一不纯的硫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它的含氮量为20%,求该样品中含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3、a、b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中a与b的质量之比为3:1,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12:1,则下列各式中能够表示该化合物化学式的是( )

a. ab4 b. ab3 c. ab d. a2b

解析:

求化学式即求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或原子个数比,由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可推知:

4、49g氯酸钾与多少克高锰酸钾中的含氧量相等?

本题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是联系两种物质的中间量,而氧元素质量相等的内涵是氧原子个数相等,由此可找到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可用关系式法计算,也可根据氧元素在各物质中的质量分数列方程求解。

解法一:设与49gkclo3含氧量相等的kmno4的质量为x

4kclo3——12o——3kmno4

4×122.5 3×158

49g x

490:474=49g:x x=47.4g

解法二:设与49gkclo3含氧量相等的kmno4的质量为x

5、3g木炭和5go2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物全是co b.产物全是co2

c.产物是co、co2的混合物 d.木炭过量,产物为co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十二

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

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明明只含是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

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沟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还有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3、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4、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是否是纯净物,判断的依据是看其中是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5、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

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光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6、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7、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铜和金属锡能形成合金(青铜),铁和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钢)。

8、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气这样的惰性气体中燃烧,比如mg就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9、明明写的是“铅笔”,非说它不是用铅做的。

铅笔是习惯用的名字,中文名字,与金属铅不搭界。

10、明明催化剂的“催”字是加快的意思,却说减慢也算。

催化剂,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但是后来科学进步了,发现减慢反应速率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就把前者叫做正“催化剂”,后者叫做负“催化剂”,通称还是催化剂。例如核反应的时候就需要减慢反应速率,需要负催化剂(重水)。类似地,经济上也不说减慢增速,而叫做负增长;管理上也不叫惩罚,叫做负激励。

11、明明说是水银,可是偏偏说水银不是银。

水银是汞元素(hg)的中文习惯称呼,水一样的银,与银不搭界。

12、明明铁生锈不发热,非说它产生了热。

铁生锈,是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化学反应,它发热了你也不会感觉到。

13、明明一种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非说它不一定是碱溶液。

根据酸碱性的定义:能够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碱溶液。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钠盐、钾盐、铵盐等,例如醋酸钠、碳酸氢铵等等。

14、明明是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说不饱和溶液可能更浓。

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见教材上的溶解度曲线。以硝酸钾为例,2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大约3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大约23%。而在更高温度、例如5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可以达到9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41%。即便不饱和,50°的硝酸钾溶液也可能比20°时候的溶液更浓一些。

15、明明是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倒在一起,非说不到100毫升。

两种液体混合,分子之间会互相“填空”,大小搭配,因此体积可以减小。

16、明明白金更宝贵,还说白金丝毫不含金。

白金,是铂元素(pt)的俗称,中文意思是“白色的金子”,像金子,当然不含金。

17、明明大家都叫“银粉”,非说它不是银做的。

银粉,是形象的说法,银子一样的粉,是铅粉和铝粉的混合物,与银不搭界。金粉也是如此,是研细的铜粉,同样不含金。

18、明明纯碱就是碱不应怀疑了,偏说纯碱它是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是生活中的习惯用法。说它是盐,是从化学结构上讲,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是盐,碳酸钠是盐。

19、明明说分子由原子构成,又说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分子由原子构成,这是正确的。但是世界上有114种元素、几百种原子,最大的原子是钫原子(fr,半径1.53a),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h2,半径1。15a)。二者的比较示意图如下。

20、明明kclo3中含氧元素,却说它不是氧化物。

这是源自于“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当然不属于氧化物了。

21、明明书上写着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又说硝酸铵也是盐。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正确。但是,铵根离子和钠离子有很多相似之处。结构上,铵根离子和钠离子都是一价的阳离子,都含有11个质子、10个电子;化学性质上,钠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很多盐都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因此,常常把铵根离子看成是金属离子。铵盐例如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等都算作是盐。

22、明明饱和食盐水已经饱和了,却说它还能溶解硝酸钾。

溶液是否饱和,指的是在特定温度下、针对特定的溶质,不可再溶解了为饱和溶液。因此,食盐水饱和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即使食盐和硝酸钾都饱和了,还可以溶解碳酸钠……等等。

23、明明瓶内只含一种元素,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还是纯净物的概念,只含同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虽然都只含同一种元素,但是含有两种物质,因此不符合纯净物的定义。

24、明明说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可是co、sic、碳酸盐等等还算是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一般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反应比较缓慢,并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含碳的简单分子(co、co2、sic、碳酸盐等等),或者受热不分解,或者不容易燃烧,参加化学反应都很快,副反应很少,所以不像有机物,就算无机物了。

25、明明5克溶质在95克水中全溶解了,还说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质量分数的定义:是溶质占溶液的百分比。

如果5克溶质a在95克水中溶解了,而水中原来还有其他溶质,a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小于5%。

只有在只有a溶质和水存在、溶解后没有气体生成并放出的时候,a的质量分数就是5%。

(下面的说法都有错,一定要注意,红色部分就是错误的)

1、氧气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

2、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3、氮气占空气78%,故100g空气中氮气的质量为78g。

4、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是有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6、红磷或白磷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

7、催化剂都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8、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9、在双氧水分解反应中只有二氧化锰才能作为反应的催化剂。

10、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因为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11、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13、物质的膨胀现象说明,分子的体积可以变大。

14、任何原子核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15、n个氧原子可表示为on。

16、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17、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8、所谓硬水就是硬度大的水。

19、矿泉水是纯净物,长期饮用对人体有益。

20、某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只显一种化合价。

21、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2、aga物质跟bgb物质充分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为(a+b)g。

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g酒精和8g水互溶之后总质量为16g。

24、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显的白色烟雾。

2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6、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可推知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7、可用硫酸溶液清洗附有碳酸钙的玻璃仪器。

28、na2co3、nahco3、nh4hco3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9、任何化学式的书写,正价部分(元素或原子团)一定写前面,负价则放在后头。

30、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故在h2o2中氧元素也显-2价。

31、涂改液中含有有毒成分二氯甲烷(ch2cl2),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

32、合金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熔合而成的。

33、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34、任何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35、a溶液的体积为v1l,b溶液的体积为v2l,互溶后体积为(v1+v2)l。

36、降温之后,任何饱和溶液都会析出晶体。

37、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38、ag某物质溶于(100-a)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39、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40、中性溶液的ph=0。

4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如氢氧化铜)一定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一定变红色。

42、复合肥就是多种肥料混和而成的,一定是混合物。

43、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

44、最外层的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微粒一定处于稳定结构,且该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45、铁跟盐反应生成铁盐和另外一种金属;它跟酸(盐酸、稀硫酸)起置换反应时也是生成铁盐,同时生成氢气。

如:2fe+6hcl=2fecl3+3h2↑。

46、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银强,故zn+2agcl=zncl2+2ag。

47、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48、盐一定含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49、酸(碱)液就是酸(碱)性溶液。

50、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cuso4+h2o=cuo↓+h2so4

51、干燥氧气可以选择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52、纯碱即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co3。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十三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1.吸水性

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降低,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不是稀硫酸的性质。

⑵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h2so4 + nh2o == h2so4nh2o,故浓硫酸吸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吸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⑶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态水(如空气中的水),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na2co3?10h2o)中的水。

2.脱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⑵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⑶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

浓硫酸

如c12h22o11——>12c + 11h2o

3.强氧化性

⑴跟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2fe + 6h2so4(浓) === fe2(so4)3 + 3so2↑ + 6h2o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⑵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在这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s + 2h2so4(浓) === 3so2↑ + 2h2o

2p + 5h2so4(浓) === 2h3po4 + 5so2↑ + 2h2o

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浓) === br2↑ + so2↑ + 2h2o

2hi + h2so4(浓) === i2↑ + so2↑ + 2h2o

通过上面我们对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并希望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十四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5、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篇十五

同学们对于原子团的知识还熟悉吗?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来进行知识点的回顾。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通过上面我们回顾的知识点,同学们看看自己有哪些还没有掌握好,在经过我们的总结之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很好的掌握。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上面对化学中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