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9篇)

2023年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3:17:12
2023年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9篇)
时间:2023-11-22 03:17:12     小编:飞雪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一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顺叙、倒叙、插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论点、论据、论证。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二

1、 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绝大多数植物经过光协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抚慰做出反响——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抚慰的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合适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活的环境要素:

6、生物对环境的顺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一致全体叫做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用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1.人体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可分轴突和树突。

大脑:人的大脑最发达。大脑半球的表层叫做大脑皮层,由灰质构成。

脑小脑:小脑的作用在于调节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的身体的平衡。

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是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所经过的传导途径。

例: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身体感觉中枢b听觉中枢c视觉中枢d语言中枢

3.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戴凹透镜;

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远视戴凸透镜。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足呆小症。

4.激素的调节作用:胰岛素:我国在1965年用人工方法合成,世界第一次。

不足糖尿病

生长激素:不足侏儒症;过多巨人症。

人体的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

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双循环体循环中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左心房

正常人的脉搏与心率基本一致。约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每分钟60~100次。

血管和心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厚、弹性大。

血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手臂的青筋是静脉。

毛细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增强心脏功能。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血液血细胞白细胞:数量少,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量最少,无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人类的abo血型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

在紧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只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能为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含糖较多的是谷类、豆类;含蛋白质较多的是瘦肉、鱼、蛋等;含脂肪多的是猪肉、蛋黄等;齿龈经常出血的缺维生素c。

佝偻病缺钙,贫血症缺铁,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碘。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0.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口腔中初步消化,使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胃内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鼻:鼻毛能滤去灰尘;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呼吸道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的器官。

11.人体的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

肺:呼吸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熟给各类血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三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9、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劳动、受教育

11、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生产力的基本因素: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1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5、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四

初中生物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很多,那考生怎么记下这些理论知识?不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生物知识点。

总结。

归纳”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注: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没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p6)。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厚度:20千米左右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注:1、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五

1、叶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所以落叶时,叶片的正面着地。

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输送氧气)

3、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因为细胞内含有较多提供养料的(卵黄)

4、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6、流感病毒有200多个变种,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而不是分裂。接种一种流感病毒的疫苗,也可能患流感,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抗体与在、抗原具有一一对应性)

7、炎热的夏天绿色植物在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间段气孔是关闭的,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快散失,但是同时造成的后果是(光合作用减弱)

8、肾小管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9、在人体的八大系统中,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组织细胞联系在一起的系统是(循环系统)

10、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1、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1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过程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然后通过(捕食关系)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及死亡后的遗体,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将该物质分解,形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

13、吸气时,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总称)处在(收缩)状态

14、酸味,甜味、辣味、刺激性的气味、决定花瓣的颜色的花表素等都是溶解在细胞的(液泡)的细胞中的成分中。

15、幼根的标记方法的结果:变化最明显的是(伸长区),标记线变得最模糊不清的(伸长区),得出的结论(伸长区是生长最快的部位)

16、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促进根对水的吸收、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17、果树常用的生殖方法是(嫁接)

18、保护易感者的措施(a接种疫苗b锻炼身体c远离传染源)

19、观察动物细胞时,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滴加清水,则会出现(吸水胀破)。观察植物细胞时,滴加的是(清水)细胞会保持饱满的形态,这与(细胞壁)有关。

20、萝卜空心的原因是(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了)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六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

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

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

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

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七

1、青春期心理矛盾(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2)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促进自身成长。

2、情绪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2)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犹如双刃剑,既可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3、挫折

(1)人生难免有挫折。

(2)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会使我们前进步伐受到阻碍,产生消极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3)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向困难发起挑战,战胜挫折。

4、自强不息、自尊

(1)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青少年要自强。

(2)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3)我们要做到尊重别人,我们要做到自尊。

5、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确认识自己,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3)发展地认识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6、与父母交往

(1)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

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要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7、逆反心理

(1)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

(2)我们应该与父母积极沟通,亲近父母,消除矛盾和代沟。

8、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批评和表扬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2)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尊重老师,促进自己的成长。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八

点在线面用属于,线在面内用包含。四个公理是基础,推证演算巧周旋。

空间之中两条线,平行相交和异面。线线平行同方向,等角定理进空间。

判定线和面平行,面中找条平行线。已知线与面平行,过线作面找交线。

要证面和面平行,面中找出两交线,线面平行若成立,面面平行不用看。

已知面与面平行,线面平行是必然;若与三面都相交,则得两条平行线。

判定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

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要让面与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

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

一面四线定射影,找出斜射一垂线,线线垂直得巧证,三垂定理风采显。

空间距离和夹角,平行转化在平面,一找二证三构造,三角形中求答案。

引进向量新工具,计算证明开新篇。空间建系求坐标,向量运算更简便。

知识创新无止境,学问思辨勇攀登。

多面体和旋转体,上述内容的延续。扮演载体新角色,位置关系全在里。

算面积来求体积,基本公式是依据。规则形体用公式,非规形体靠化归。

展开分割好办法,化难为易新天地。

数学数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及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形成,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学好数学首先要素。

一、数学运算。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中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高中数学的学习。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二、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过程。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比如,数学思维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对立面,并且两者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转换、相互补充,如直觉与逻辑,发散与定向、宏观与微观、顺向与逆向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一种方法受阻的情况下自觉地转向与其对立的另一种方法,或许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只要我们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聪明地做题,并且能够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就一定能把数学学好。

初中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篇九

语文学习。

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一步走步稳,即将步步不稳,我们要学会将学习、积累、训练三方面结合起来,达到理解、掌握与巩固的目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

总结。

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

议论文。

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

短语。

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

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

文章。

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

报告。

说明书。

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