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一
本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买书》实际上就是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小数减法(不退位)。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在小数加减计算中,只要小数点对齐(即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之后的计算与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学生理解了这点,就可以把整数计算的相关知识迁移到小数的计算中,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就比较容易了。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上节课已掌握了大小的比较,对于今天内容的学习应该很容易。但对小数点对齐的情况,不能老师告诉,得让他们自己发现。另外,同学们对计算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应创造机会积极调动其兴趣与自主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和不退位),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利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明确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自主探究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和不退位),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利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为什么相同的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教学关键: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为什么相同的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话动形式 .让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要从已有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作为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的特点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自己的学、自己的示范、自己尝试的教学话动过程。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计算教学的兴趣性。
在探究的时候,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以前的计算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然后再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再做最后的总结。而今天老师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他们在解决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以后,自己列出一道小数加减法算式,再根据学生中出现的情况,教师有目的、有参次的选择信息,让同学们在矛盾冲突、矛盾的解决中,自己掌握新知。
这样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在数学课堂中经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得到观察、操作、思考、总结的方法。使自身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学会学习,体会到“生命的狂欢”。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由浅入深。
1、回想一下,在我们这几天的数学课中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思考: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不进、退位)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淘气买书时所遇到的问题。
第一步,让学生读题并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第三步,让学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童话故事》和《数学世界》一共需要多少元?
【这一环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2.探讨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3.2+11.5=( )。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时,他们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2)分小组交流算法,要求组长统计算法。【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147角=14.7元
算法二: 3元2角
+11元5角
14元7角
算法三:因为3.2元=3元2角,11.5元=11元5角,3元2角+11元5角=14元7角
算法四:列竖式
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小组交流: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小数加法竖式的小数点要对齐?
(6)小组汇报
【通过学生比较,选算法,分组交流,使他们明白选择算法是为了计算更快速、更准确,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的算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的算理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去书店买书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从中获取数学信息。(设计意图: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交流互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完成,第一个层次:学习小数加法。当学生从情境中获取信息后让学生根据题中的问题独立审题,尝试列式,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够列出算式。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算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接着通过组际之间的汇报交流想法,生生互动,掌握算法。最后采用师生交流的形式以“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小数加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这几个问题展开,从而明晰算理。
(设计意图: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遇到新问题能转化为熟悉的已知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列竖式,并运用元、角、分的知识解释算理)第二个层次:学习小数减法
有了前面小数加法的学习基础,这个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为主,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两个条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即:数学世界比童话故事贵多少元?然后尝试用竖式计算,在计算的基础上,尝试总结方法。(设计意图: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训练应用,解决问题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1、基础练习,巩固方法。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1.2元+5.7元 6.8元-5.1元
2、综合应用,形成能力: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只玩具小熊4.2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5.40元,(1)买这两个玩具共花多少元?(2)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3、拓展应用,提升能力:每个玻璃杯13.60元,每个陶瓷杯10.20元,每个塑料杯6.10元,20元买两个杯子,可以怎样买?
(设计意图: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以让学生谈收获展开本环节,达到对知识的回顾、整理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3.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教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和数学有关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书店买课外书,看看在那里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买书”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第一步,让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条件提数学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这一环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2.探讨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时,他们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2)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要求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竖式。
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4)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分组进行交流,并说明自己选这种算法的原因。
【通过学生比较,选算法,分组交流,使他们明白选择算法是为了计算更快速、更准确,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
三、练习“试一试”。
1.“你想买哪两本书,需要多少钱?”
先请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题,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全班交流时也会很积极地参与发言。】
2.“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
学生独立思考、做题;分4人小组交流,组长统计计算方法,评选出每个小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四、自由练习。
师:你今年多少岁?算一算再过16年你多少岁?
*妈今年多少岁?再过8年多少岁?
你爸爸今年多少岁?再过7年多少岁?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分4人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以学生及其父母的年龄为材料进行练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地参与练习与讨论。】
五、小结。
师:同学们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数学问题,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再次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六、学生自评。
要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以后打算怎么做?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四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知道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具准备 主题图,磁板,小棒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8+9 2+10 7+6 16+20
50+15 8+7 40+11 9+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先让学生看一看主题图上画的是什么?都有几种图书?每本多少钱?
(汪汪乐园、海底世界、淘气历险记和咪咪学校)
2.看图并提出问题。
“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要想求一共多少本?怎样列式?
3.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指导竖式的写法。
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个位上8+4满十进一。(可用小棒演示帮助学习理解)
十位上2个十加进位的1个就是3个十。三、巩固练习。
1. 48页试一试。
2. 练一练的1、2、4题。
四、作业 :
49页3题
思维训练
1. 学校要买32台电脑,先买了15台,又买了9台,两次了多少台?
3. 49页5题。
教师可画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学解决问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28 + 4 =
全班交流
同学们说一说,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写在本子上。
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学生说。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五
课题:《买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形式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调查统计,体验统计的必要性。“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爱看课外书,老师想买些书来丰富我们的图书角,你们说老师要买什么书好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老师总结。
二、问题探究
一、计的过程。
1、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你们认为怎样调查?”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后, 确定一种方法进行。
2、整理数据:
活动1——涂一涂。
活动2——填一填。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劣。
3、分析统计数据,说一说“从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认为买什么书好呢?”让学生体验到统计是为做决策服务的。
三、体验感悟
我们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调查,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并能够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同学们学得都很棒!每人得一个“调查小明星”的奖章。
四、实践应用
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活动——说一说。
2、小组活动——小调查。
3、调查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
调查完后,要对你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五、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你们组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时间吗?明天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学。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买书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独立填写:
类别
故事书
漫画书
连环画
人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采取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六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
课题
买书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倡导学生自动参与,积极合作,探究小数加减的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的运算。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创设情境师:
1、出示题目: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2、 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2+11.5=
3、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3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
探究
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2+11.5=
3、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 3+11=14,2+5=7,所以是14.7
(2) 3.2元=32角,11.5元=115角,32+115=147角
(3) 3.2元=3元2角,11.5元=11元5角, 3元2角+11元5角=14元7角,
(4) ……
总结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小数的算法,可以教师引出。
板书:两小数相加,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相加.
想一想讨论: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3、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每种做法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7
设计意图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巩固与探究
试一试。
1、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要求学生尝试解决11.5-3.2=,可以用竖式来解决。
3、 让学生思考小数减法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4、巩固练习:17.8-2.3= 5.64-1.32=
1、书本第6页第2题。
将两个小数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2、书本第7页第1题。
在做此题时,巩固学生掌握算法的同时理解算理。
3、解决问题。
(1) 小明买这两个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 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说说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竖式计算:5.70+4.28= 6.20+3.55=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书设计
买书
小数点一定对齐
3.2
+11.5
14.7`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的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掌握统计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填统计表。
2.能对统计结果进行表述、分析并作出决策。
3.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统计与猜测”的第2 课时。教材创设了统计活动是统计“班里同学最喜欢哪些图书”,统计的目的是“为班级设立图书角,要买什么书”作出决策。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我班没有设立图书角,为了使统计活动更切合我们班的实际需要,我考虑再三,决定以为班级的“月评比表”选择大家喜欢的图标,取代教材原有的素材,进行统计教学,并把重点放在学生探讨如何合作做好调查(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上。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已连续5年使用北师大实验教材,本班学生是以5人为一组的30人小班教学,日常教学中常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并且在一年级时学生已两次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图、统计表。因此,本课堂上力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活动、小组活动及集体交流,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调查与统计的方法,并通过统计解决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课堂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师:今天咱们要为我班“月评比表”选一个图标。(出示4个图标:小熊、小娃娃、小兔、魔术师)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图标?
(学生抢答,各抒己见。)
师:大家意见不一致,选哪一个呢?
生:咱们问一问每位同学最喜欢哪个图标,统计一下,喜欢哪个图标的人数最多,就用哪个。
(二)开展调查、统计的活动
1. 确定调查的方法。(学生提出不同调查方法的建议,并自由选择本组的调查方法,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师:你们想怎样调查?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
生1:我想用谁喜欢什么,先让他们举手,再数一数的方法来调查。
生2:我们前一段选班委,同学都先投票,再“唱票”,让几个同学画正字统计,我想咱们也可以用选举的方法。
生3:我想用老师为我们准备的纸,请每个同学先在纸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图标,先统计出小组情况,再统计全班的情况。
生4:(补充)我们小组同学分工到别的小组去调查,比如1号去1组,2号去2组,3号去3组,4号去4组,5号去5组,再回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生5:我想给你提个建议,你只要说1号去1组,2号去2组,后面不用说了,只要说:“以此类推”大家就会明白的,说的再简练些,你同意我的意见吗?(生4回答:我同意。)
(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对调查方法进行补充,而且还对如何更好的将语言表达得清楚、简练提出自己的建议,起到了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互相尊重的作用。)
生6:(抢答)我不同意!要是都下位的话,全班就太乱了。
师:那有其他办法吗?
生7:我想我们一组可以将统计表给二组,二组的表给三组,以此类推向后传,就能统计全班的情况了。
师:传一次各组只统计了一个组,其他组呢?
生:(抢答)再多传几次,传到统计表又回到自己组就行了。
生8:我们组太靠后了,我想能不能请一组同学帮我们抄一份他们组的统计表,我们就不用下位了,那就不会乱了。
师:一组你们愿意吗?(一组回答:愿意!)
师:其他组同学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其他组学生抢答:我们也帮他们组抄一份。
2.开展个人和小组的调查统计活动。(通过个人与小组的调查活动,体验在收集数据时的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师:无论选择哪种方法调查,首先都要先做什么工作?
生1:调查小组的情况。
生2:每个人最喜欢哪个图标。
师:请大家按以下步骤进行调查活动:
(1) 请你选出最喜欢的图标,并在记录表中自己座位号的方格中画“√”。
(2) 按照画“√”的内容,从小篮中选出图标投票。
(3) 再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情况,填出统计表。
(4) 各组按照刚才确定的统计方法,收集全班的调查数据,整理数据,并绘制全班的统计图表。(学生认真负责地在有序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合作进行统计。)
3.展示、交流各组绘制的统计图表,互相反馈,进行订正。
师:你们组的统计有错,可能在哪里出了差错?
生1:我想是把数读错了。
生2:那也不一定。
生3:还有可能是我们画统计图时画错了,数得也就不对了。
师:错了没关系,我觉得应提醒大家注意一点。
生:(抢答)统计的每一步都要仔细。
生4:(补充)我觉得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每个人都要认真仔细。
师:咱们现在用举手的方式验证一下,让出错的组再统计一次。
4.根据制成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作出推断。
师:通过这个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全班喜欢小兔的人数最多,喜欢小娃娃的人数最少。
生2:我知道喜欢小熊的人数和喜欢魔术师的人数差不多,只差3人。
生3:我把喜欢各种图标的人数加起来:10+1+12+7=30,正好是我们班的人数,说明今天我们统计了30个人。
师:今天进行统计的目的是为班级“月评比表”选择一个大家最喜欢的图标,统计的结果表明,应该选择哪个图标?
生:(异口同声)小兔。
(三)全课小结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1:统计出全班同学喜欢小兔的人数最多,那我们就选小兔作为“月评比表”中的图标。
师:统计的结果和谁想的一样?(一样的同学高兴地举手。)可是还有许多同学不太满意。没有选中你喜欢的图标的同学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吗?你会不会不高兴呀!
生2:不会。因为多数同学喜欢小兔这个图标,少数要服从多数这才比较合理。
生3:通过统计我还知道做事情要认真。
生4:小组合作要分工明确,同学合作要认真。
生5:我们组在统计的时候别的组给我们组提供了调查资料,我们很感谢他们。
师: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能做好每件事情,我也很高兴。以后每个月的评比表都需要图标,咱们按照统计的情况依次进行选用好吗?(全班同学高兴地一致通过。)
〖教学反思〗
通过走进新课程,使我感受到教学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是以往教师没有关注的。那就是人的个性、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而在教学改革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方面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因此,令我思考的是作为教师应以一种什么样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互动,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课以个人、小组、全班三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与统计活动,人人参与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与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由于我们一直在搞阶段评比活动,为“月评比表”选择图标也就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一件真实的事情。由学生通过统计确定图标,他们无疑能感受到统计的作用与价值。这节课学生们不仅有知识、方法的收获,更有同学间如何合作、自己如何对待做每件事情的态度等方面的收获。我想这远比只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更有价值。
〖案例点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应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本案例中,教师组织活动时,首先注意激发学生参与调查的兴趣,当学生遇到意见不统一时,体会了统计的必要性,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其次,注重全员参与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统计的过程,从中学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结合统计的情况进行分析,特别让没有选中自己图标的学生谈体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会分析问题,更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发挥了作为一个小公民的作用,使学生有公民意识。
点评人:王长义(天津河西区教研室)
〖编者点评〗
在一年级学习统计时,学生已经对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有所体验,也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的经验。正是有了这个基础,这节课学生才会表现得如此主动、出色。本册的统计教学,侧重在“怎样调查收集数据”与“分析数据作出推断或决策”上。前者能体验“与人合作”“实事求是”等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后者能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这节课学生们充分地发表了关于怎样调查与合作的建议,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的确获得了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情感态度的体验。在学生获得尊重、信赖、民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的潜能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现才会时常让成人感到惊喜。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八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情感目标: 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出示: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 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 学生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互动解疑
1. 师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汇报
板书:3.2+11.5=
2.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 3元2角 3.2元 +11元5角 +11.5元 16元7角 16.7元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 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题。
2. 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3. 小小文具店: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买书》教案设计意图 小学买书问题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家庭都能自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结合我校这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来看,由于实验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已经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 11.5元=11元5角, 3元+11元=14元, 2角+5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 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 元 角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