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字篇一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前美国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要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入和支出的习惯,就可以将自己的财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由于金钱问题而时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会理财,也就是学会规划人生,会理财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让孩子算算账,一个学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钱。
另一个方面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今年6月末日报道的,13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儿童曾永康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宽容。严格不是苛责,苛求,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宽容不等于放纵,放任,不等于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可以原谅孩子的所有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新教育理念认为:“人人有材,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材,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成材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学校就有获得了湖南卫视举办的20xx年超级男声第二名的佟楠和20xx年超级女声第二的黄雅莉,他们能在数万名选手里头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人才,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这都是他们自己扬长避短,学校和家长因材施教的结果。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字篇二
5月13日下午,在青园阳春厅参加了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关注孩子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座谈会后,我深有感触。
学校能为我们构建这样一个好的家长与学校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作为学生的家长,非常感谢学校!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家长的我有很多的时候都是只能用无奈两个字来总结,孩子就是只听老师的,在家和学校就是不一样,为什么?因为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老师是最爱他们的,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老师说一不二。。。。。老师是最会激励孩子的,孩子什么时候须要表扬,什么时候须要帮助,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父母,我们就没有学校老师那么有经验,那么有耐心。我觉得当孩子入校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也应当入学,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毕业……
根据这次报告精神,结合我们家庭教育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经过认真的反思,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心爱护,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我们双方从事的工作性质,不能抽出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从上托儿所开始就在学校全托,现在一年级了也几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顾。更为严重的是,双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绪控制,在家里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冲突,给孩子一种爸爸在家就可以放肆地感觉,也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这一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也是无法弥补的。教育的特点是不可逆转性。对此,现在我们得做到及时的纠正,首先,双方做了沟通,彼此理解对方,解除相互间的误解,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二、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
首先是双亲一致。夫妇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为战,使孩子无所适从。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三、尊重孩子,健全孩子的良好人格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溺爱。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学会处理一些基本的事务,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的意见可以不重视,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不把孩子当回事,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自尊。要帮助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现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伙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爱的归属感,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至关重要。同时要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学会宽容和。
四、锲而不舍,强化孩子的素质教育
要强化自立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已做,从小树立“吃苦”的精神,学会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艰辛,因此,我们要从小刻意地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对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于答应,要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这本身就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可以促进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发展,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提供各种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要选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培养孩子“深读”的习惯。
由于我的专业知识有限,以上这些体会非常浮浅,本人建议,由学校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系统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从整体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字篇三
一年多年前,我哥哥就邀请我去广东中山参加卓越父母体验课,当是一来是觉得远,来去的成本不低,二来我都是看过几百本育儿书籍的人,还有必有参加这样的课吗?
上个周末,这个课程来到了武汉,来到家门口了,那就去听听吧。
我有二个孩子,女儿11岁,儿子5岁,自认为在跟孩子的链接这块应该不错的,但是最烦恼的是,女儿经常责怪我为什么要生一个弟弟,家庭也经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成夫妻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卓越父母课堂。
为期二天的课程,上午主要讲了一些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心理营养,父母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注意些什么,得益于看过太多书的原因,发现在这块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偏差。
下午主要讲原生态家庭对孩子个性甚至人生的影响,这些也许原来就有想过,但是当这么系统地来学习和梳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性格和个性真的是受父母的影响太多。比如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他不苟言笑,而今天我的员工也会感觉我身上有种不怒而威的能量都有点怕我。比如说我的母亲是非常慈详,而且非常热心快肠的,我的身上也有着同样的特质。
很多人都知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对这句话,以前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当这家庭原生图画出来后,这才发现这种榜样的力量太强大了,他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人生,也许我们平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只是我们并不自知。那一刻,课堂上的父母们是沉默了,大家都在反思,我给了自己的孩子一个怎么样的原生家庭。
另外课堂上也让我反思自己的夫妻关系,我发现这么多年,我并没有真正从心里接纳和认同我的老公,所以总是会心生抱怨,有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指责对方,没有在孩子们面前树立一个权威的父亲形象,这样给孩子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女儿长大后会认为男人是可以不被尊重的,她也会变成一个强势的女人,儿子会认为自己是可以不被尊重的,他会成为一个讨好性格而没有自我的男人。
我也并没有真正接纳过我的女儿,虽然我总是跟她说:“你是最棒的,妈妈爱你”,但是我发现,自己也没有真正从内心接纳她,主要是没有接纳她的不完美,我对女儿充满了期待,期待她有漂亮的外表,期待她有人见人爱的性格,期待能在舞台上自信地表现自己,更是期待她品学兼优。这种种的期待,孩子永远做不到,我会从内心里指责她不够努力,指责她不懂事,指责她不优秀,虽然没有全部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从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全都传递给了孩子。想到这里,我泪流满面。
上完第一天的课,回到家里,家里发了一件事不愉快的事,更是让人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女儿和儿子发生摩擦后升级成打架,最后老公发火,拿着皮带要打十岁的女儿,那一刻看着女儿受惊的模样,心真的好痛, 老公指责对我孩子太过宽容,我指责老公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的矛盾升级成家庭矛盾,估计太多的家庭都是这样的,所以夫妻之间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当时我就下决定,要把老公带进父母课堂。
第二天,老公跟我一起开始学习,上午的课更多的是老师在推荐下一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希望更多家长能走进家长课堂第二阶段的学习,老公因为没有前一天的体验,有点坐不住,我告诉他,咱们今天继续来了,钱也交了,就定下心来,打开心门,认真感受。要不要参加第二阶段的学习都不重要。重要是咱们有没有从课堂上吸收到营养,哪怕是一点点成长,对孩子来说都是特别宝贵的。
下午主要讲了在家长教育中,有四种常见的人:指责型,讨好弄,超理智型和打忿型人格。并分组体验,两人一组,一个扮演家长,一个扮演孩子,指现型的家长好左手叉腰,右手指着孩子,一脸的愤怒,而讨好型的孩子,单膝跪地,一手扶胸,一手向上,用乞求的眼光向着家长。当这个姿势摆出来的时候,现场几乎所有的人都哭了,特别是妈妈们,泣不成声,原来我们在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完成没有自我的,他们在父母面前没有受到作为一个生命体应有的尊重,他们在讨好乞求一份没有尊严的爱。
晚上回到家,老公第一时间走进女儿的房间,想跟女儿做情感链接,被女儿赶了出来,显示孩子没有原谅爸爸昨天的过激行为,我知道这个时候,是应该给女儿做心理疏导了,我走进去,女儿给了我一个灿烂的笑脸,我拥抱了她,跟她说:“宝贝,妈妈回来了,我爱你”,你现在还不能在生爸爸的气对吧!
女儿点点头,眼中泛出了泪花,我再次抱了她。
”您知道今天爸爸跟我说什么了吗?“
女儿好奇地问:“说什么了?:
爸爸说,他很后悔昨天没有控制自己,不该动手打你。
女儿:可是她打了,我不想原谅他“,
今天是周末,是约好的女儿可以睡在妈妈大床上的日子(一个星期一天),
和女儿躺在床上聊天,我说:”你想不想跟爸爸聊一聊,说说你真心的真实想法“
女儿说:”你决定吧“,(态度上已经有松动了)
我说:这个可由你决定,如果你想让爸爸过来跟你聊聊,你就去叫她。
女儿沉默了一下,下床去自己的房间把爸爸叫过来。
爸爸先是真诚跟女儿道歉,并保证以后一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再打她了。
然后我也鼓励女儿也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她说当时很害怕,
我说:“是不是害怕爸爸真的打你,其实你应该明白爸爸是爱你的,他也只是做做样子,吓吓你,并不是真的想打你的。”
女儿说:“我不是害怕这个,我是怕你们两个离婚”。
我可怜的孩子,有一次冲突后,爸爸对她说了一句气话“如果我和你妈妈离婚了,那完全是你造成的”。
看来她真的是听进去放在心里了。
我跟她说:“你所看到的爸妈离婚的是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再相爱,但是你的爸爸是爱妈妈的,妈妈也是爱爸爸的,有时候吵架是因为两个人的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吵架都会离婚的, 你放心吧。爸爸妈妈不会离婚的。
昨天晚上也有问五岁的儿子:"你觉得爸爸妈妈相爱吗?”
儿子摇摇头
你为什么觉得爸妈不相爱了?
儿子说:“因为你们吵架”
我连接抱起儿子:“宝贝,妈妈想告诉你,爸爸是爱妈妈的,妈妈也很爱爸爸。
儿子说:”那你们为什么要吵架?
妈妈:“因为爸爸身上有一个小怪兽,妈妈身上也有一个,他们有时候会发脾气,爸爸妈妈也管不住他们,这个时候,如果你能走过来,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说:”爸爸妈妈,快把小怪兽收起来",那小怪兽马上就会不见了,你能帮助我们吗?
儿子很高兴地点头,并笑着跟妈妈一起玩收怪兽的游戏。
当我们有了孩子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且忽略了另一半的感受,而且事实上作为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夫妻关系,才是最应该认真呵护的,父母恩爱也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力量。
最后老师送了几句话,也同样送给大家。
对生活永保希望!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别人的不完美!
永远不要试图去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字篇四
今天听了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总结一下,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在父母教育孩子方面,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做:
1、身体的接触
在0—3岁,孩子是非常渴望与父母的身体接触的阶段,这就要我们多去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还可以玩一些身体接触比较多的游戏,以此来给与孩子安全感。我以前有个同事,孩子在家里由奶奶抚养,孩子有一个脏兮兮的布娃娃,时刻都要带着它,也不让洗。其实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一个表现,孩子缺少父母的爱抚,缺少安全感,需要用一个东西来填补。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0—3岁的孩子如果超过两个星期以上离开妈妈,那就请准备好请心理医生的钱吧。这样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0—3岁的孩子的安全感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人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已达到6000万以上,留守儿童的境况不需我多说,我只想说既然生了孩子就对她/他负责吧。
2、全身心的陪伴
现代社会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活压力增大,使得很多女性在产假结束后,重返职场,只能在下班后及周末陪伴孩子。很多父母认为陪伴很容易,不就是在孩子旁边待着陪着吧。他们一边看手机,上着网刷着朋友圈,一边对孩子说,去玩啊,去吧,去吧。这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放下你的手机,全身心的陪着孩子玩玩具,讲故事。孩子是最敏感的,你是在敷衍还是真心的陪伴,他们都可以感受得到。全身心的陪伴,会让你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变化,从而肯定孩子的优点,纠正孩子的缺点。
3、语言的肯定
多对孩子进行肯定,少批评。肯定并不是一味的说,你好棒啊,你真乖啊之类笼统的话。肯定孩子要具体,比如说,孩子今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了,你可以这么说,哇,今天的玩具摆放的很整齐,你这么爱护它们,每一个玩具都很开心呢。总之不要一句真棒就完了。
同样,在以下三个方面,父母要注意:
1、过度保护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小区里一群玩耍的孩子后面总是跟着一群紧张的大人,孩子之间抢玩具了,发生争执了,往往刚一开始,就被大人们给拉开了。其实,小孩子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又能造成多大伤害呢?我们这种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错失和同龄人交际能力的发展。
2、过度安排
多度安排就是给孩子安排好一切,小到穿衣吃饭,大到爱好学业的选择。我认为一方面是,父母觉得自己是过来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小孩安排了自认为的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将自己未实现的人生理想强加给了孩子。但是,孩子不是你,她/他虽然是你所生,却不属于你,请给她/他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陪伴孩子长大,参与孩子成长,过程是甜蜜又闹心的。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我们远一步,珍惜陪伴孩子的时间,慢慢地放手,看着她/他们本想自己的新生活。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50字篇五
市教育文件要求教师加强阅读,我比较认同。因为我事先就形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次从图书馆借阅要求阅读的书目,静心阅读摘抄。陈鹤琴所著——《家庭教育》,读来颇有共鸣,读来如行云流水。
我想原因有二:第一,自己写过育儿日志,思想领悟起来也容易;第二,作者的生存年代不远,语言、思想等方面没有太多因素的干扰。总而概括,如下几点:
概括来说,这本书读来顺其自然,语言毫不晦涩。作者比较常用的语法就是排比句、并列句。排比句让读者在跳动的节奏中阐释了多种情况,读者的注意力易于集中。同时,也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可爱的人。并列句前半句便于读者认识,后一句便于读者思考。作为育儿的书籍,比较适合父母阅读。
其次,这是一个真正潜心研究的作者。文章足以流露出作者的人格,一个个形象的例子,一句句感悟的话语,那的确是自己的思考。让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关注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关注别人的孩子的发展。这样,通过对比就可以让父母收获更多的教育思想。孩子是变化的,原本乖巧的,在某个成长阶段不认真的时候也能够育儿。
再者,育儿还需要更加细致。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细心的妈妈,看了这本书,我觉得问题总不是在想当然中结束。同样一件教孩子刷牙的事情。作者又分为许多细节,有想法的教育孩子。我也需要更加细致一些,主要是思想深度需再度挖掘。
最后,在摘抄妙招的同时,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作者也读过不少书,拿《颜之推家训》这本书为例,作者在看过之后,也有自己的观点。《家庭教育》这本书从婴幼儿到五六岁,都有一些建议。我看后颇为受用。
育儿书籍,我也看了不少。在陈老这里,仍然有新的内容可学习。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继续好好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