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一
高中数学评职称论文
高中教育可以说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做好高中数学教学其实是比较困难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感悟。
随着新课改的不时推进和深化,新的教育理念顺势不得人心;新教材在运用过程中得到考证;教员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作变化;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开发等.同时,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常的教学理论中,经常也能听到、看到、遇到课改的一些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下面我就新课标的施行谈谈本人的几点感悟.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理想的情形中和已有学问的根底上体验和了解数学学问.”于是乎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化下,越来越多的教员非常注重“情形的创设”,不论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理论活动课都有一个“情形的创设”,上课一开端常常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员创设情形――引导学生考虑――探究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员都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肠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形”.当然一个好的“情形”,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气氛中,也可以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但是我们在充沛认识“情形”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避免认识上的偏向,并非是一切的课的导入都必需有一个“情形的创设”.《数学课程规范》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厚的理想背景”,这个理想背景既能够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自身.数学教学应与理想生活相联络,绝不是一切的教学都必需从生活中找“原型”.
因而我们在“情形的创设”中,首先要留意:情形的内容和方式应依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形成为课堂的“摆设”或使情形牵强化、庸俗化.其次,“情形的创设”必需目的明白,切忌在情形中“兜圈子”“绕远路”.
协作学习是新课程实验中运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倡导协作学习简直成了课堂教学变革的代名词.但在理论中,我们发现协作学习方式的施行存在着误区.
在大多数的教员观念中,协作学习主要适合比拟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协作学习常常只是同窗们“协作”找出教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的哪一页然后派一个代表停止答复.这显然是一个误区.由于这样简单的任务基本无须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在当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处理的学习任务时应用,经过协作学习到达处理问题的目的.所以,“国外已有的研讨以为,协作学习方式适合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适合于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另外,假如教学目的自身包含了人际交往质量与才能培育的话,那么,就更需求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在协作中学会协作”.
在普通的协作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本人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方式.当教师问到学困生时,他们固然常常可以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本人考虑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些教师说,新课程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一局部也来自以上缘由.因而我们在小组协作时,一要把握好机遇,二要精心设计协作学习的内容,三要停止合理的分组,四要明白小组协作的目的.真正让小组协作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繁华闹走过场.
规范以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问与技艺的了解和控制,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开展,要多用鼓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因而,在往常的一些公开课课堂上,每当学生答复完一个问题后,我们常能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或者“你真了不起”的褒扬声,然后全班学生“啪啪啪”的鼓掌声,因而一节课上褒扬不时,掌声此起彼伏,有的还能在额头上得到一颗五角星,更有的还能得到教师准备的一份不测礼物!这种现象外表上看教员已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范畴,采用鼓舞性言语,鼓励学生的学习,注重让学生享用胜利的乐趣,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味.而其实,过多外在的鼓舞并不利于培育学生内在、耐久的学习兴味.假如教员的赞扬真实太多太滥,它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慢慢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必然带来更多的迷失.因而,教学中,教员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要过多过滥,当然也要肯定和鼓舞学生发明性的答复,要善待学生呈现的错误,一旦学生答复和解题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应让学生说出本人的考虑过程,然后再作评价.在一定的时分,关于学生的答复,我们不用匆忙地作出评价,既不要肯定,也不要否认,要擅长接纳学生,乐意听学生说,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安调和的心理环境.只要这样,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才干得到开展.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二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有两个ab班的学生,a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b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建议,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三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我们整个的数学课堂,因为有了它,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但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要反问一下自己:我的课堂真正改善了吗?
案例1:强扭的瓜不甜——方法一定要多样化吗?
片段:这里介绍一位老师在处理算法多样化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教材背景介绍: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页“千以内数比较大小”,教材在编排上,已考虑到了算法多样化,因此,呈现了多种比较方法。)
情景导入后,教师问:312和285比,哪个大?你是怎么比的?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师:汇报一下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比的,百位和百位比,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2:我们也是这样比的,312的百位上是3,而285百位上是2,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下面没有学生举手。)教师着急了,就开始启发学生: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数数时是怎么数的?
(学生不理解)教师补充:先数哪一个数?
终于有一个学生举手:我们是先数285,然后是286、287……311、312,312在285的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教师听了很高兴,大大表扬了一番。)
师:小朋友们再想一想,285和312都和哪个数比较接近?
生:300。
师:那我们还可以怎样比呢?
(有几个学生举手)生:我向,285比300小,312比300大,所以,312应该比285大。
(为了巩固战果,这位教师又请了几个学生重复这种方法,然后,出示写有这三种方法的小黑板,让学生照着上面齐读。)
反思:听完后,我就在思考:课堂中,对于学生没提出的方法,教师是否有必要再补充呢?倡导方法多样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口算,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它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
看来,实施的前提是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想到的方法,应鼓励他们多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同时我认为,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方法的优化,比较出最方便简洁的方法。对于教材中已展示出的,但学生没想到的,应该分两种情况去考虑:第一种,学生提供的方法中,没有包含这种简便的方法,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法:第二种,学生提供的方法中,已经包含了那些好方法,教师就没必要再去花时间介绍其他的方法。上面的案例中,学生想到的这种方法就是一个既实用又简单的比较方法,它对于以后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是有帮助的,教师就应该乘胜追击,重点突出这种方法就可以了,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引导学生呢?弄不好还可能造成以后在比较方法上的误区:认为老师介绍的肯定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可能就用这两种方法比较了。
案例2: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小组讨论有效吗?
片段:下面是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面积与周长的练习活动课”
师:(与学生共同做了几道巩固练习后,出示:16个正方形最多可拼成几种长方形?)你知道能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吗?现在请大家拿出纸片,前后4人为一组,大家讨论一下。
生:(30%的学生先表现出迟疑,但很快开始拿出准备好的若干正方形纸片,4人结成小组,有40%的学生未与他人讨论,自己操作;10%的学生漠不关心;20%的学生虽有讨论,但未具体申明自己的原因,仍保持自己的观点)。
此时教师快速巡视前排两组,回到讲台,整理一下教具,2分钟后示意结束讨论,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代表自己而不是小组)。
反思:的确,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课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教师一言堂,很多教师推导出给学生时间就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然而
主体地位与话语数量并非是一对绝对相等的概念。其原因在于课堂讨论存在的前提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不仅仅在于时间量的简单占有。正如上述案例中,大部分的讨论小组并没有出现思想的碰撞、激烈的争辩,反而却有学生表现出些许倦怠、懒散。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言,讨论没有影响教师思路的走向,或者说,它仅起到完成教师既定思路的辅助作用。
上面案例中的学生所出现的表现,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是经常会出现的,可总结成以下三种状态:第一种情况是讨论时,学生只会说,不会听;第二种情况学生之间互相推委,都不愿说;第三种情况是少数学生在说,多数人只是充充场面。
如何改变这些状况,我作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我注意训练学生,比如培养他们会说,包括先思考后说,在小组内小声说,全班交流时大声说,培养他们学会听别人发言,学会等他人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学会边听边思考,同时还要学会赞赏别人,当然,作为教师首先要作好榜样,学会欣赏学生的发言。我觉得这几点还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除了训练学生以外,我们老师自己也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要端正一种认识,即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不等于放任自流。其次学生讨论时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当学生不愿开口时,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其信心;当问题难度大,小组成员一筹莫展时,给予点拨诱导;当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局面处于僵持状态时,给予巧妙化解;总之,教师要作为“引线人”和“及时雨”,以组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并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使小组讨论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所以,我们说小组讨论不是服务于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多样化,它本身就是一种形式,要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的。
现代教学观提出,“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个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内在规定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应从关注学生,关注教学的本质做起,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表面形式,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异样的风采!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四
“数与代数”这一基础部分正是搭建这种思维的桥梁。它不仅能在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函数的研究等活动中通过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利用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方程与求解、已知与未知等概念中蕴涵着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量和函数概念中蕴涵着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用数学、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在初中数学学习,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五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课堂常规方面也有了一些基础,此时正是训练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下面就是我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过了一年的学校教育,所以,他们对数学已有一定的认识与基础,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时,我没有上新课,而是让他们想一想:数学这门课该如何学好。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也有举手发言的:“要好好学习”“要认真听课”“要认真写作业”等。从学生的双眸里我看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我说:“对,数学其实很简单,按照大家刚才说的那些我总结出以下三点:独立思考;认真仔细;不懂就问。”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我接着说:“这就是今后我们数学课上的约法三章,你们能做到吗?”孩子们信心满满,异口同声地说:“能!”“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三章,老师相信,我们的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不信我们这学期试试。”
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家长表扬的心理渴求,也有好好学习的上进愿望。只是有些孩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或是在学习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在二年级孩子的思维中,一句“好好学习”“认真听课”似乎有些空洞,不知该如何去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出具体的听课指令:听课时,手上不能拿任何东西,耳朵听老师说话,想想老师说的话你懂没懂;老师写板书时,眼睛跟着粉笔头走,脑子里想老师写的意思自己是否明白。换言之,听课时,眼脑一定要同时发挥作用,注意力集中,二者缺一不可。”当我第一次说完这番话的时候,孩子们手上不再转铅笔或尺子了,目光也能集中到黑板或大屏幕上了。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课态度,经常对他们说:“你学不会,老师不怪你,还可以重新给你教一遍,但是,你不可以把听课当成儿戏,一定要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学生“走神儿”,即使停下教学也要解决,不是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在数学中很多练习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予鼓励。说到这点,我想到有一次,当我训练乘加、乘减的时候,出示了一个方块图,共三层,下面两层都是9块,上面一层左右两端各缺一个,大多数学生列出了“2×9+7”和“3×9-2”这两个算式,我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我当时只是想让孩子们多看看图和算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孩子想到了:“3×7+4”,这对于初学乘法的二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为什么是这种算式呢?”他振振有词的答道:“因为上面一层是7个,下面两层也看成和它一样,就是3×7了,再把那4个加上,就是3×7+4了。”这时,其他同学也发出赞同的声音。我当时特别高兴,表扬道:“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他的这一举动激起了其他同学思考的欲望,接着又有学生提出:“3×3×3-2”“3×3×2+7”这些不同的方法。我都一一给予鼓励。从这以后,同学们每每拿到一道题,都能积极主动的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可见,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并适时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数学来源于生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让学生判断一些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有一个电视机生产线的图,学生判断它是“平移”,我又问:“除了平移,还有什么?”经我这么一问,孩子们都认真地观察起图来,许多孩子惊奇的叫了起来:“还有旋转。”“有旋转吗?哪里有?”我故意问,孩子们一个个认真地把传送带两面那几个小滑轮指给我看,我假装恍然大悟,说到:“那么,生活中平移、旋转同时出现的现象还有吗?”这时孩子们纷纷答道:“汽车”,“飞机”……孩子们的思路很快被打开了。
当学生初步适应课堂常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发展时,便要采取交流、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也让学生学会倾听,先同桌交流简单题目,逐渐扩展到小组,慢慢训练他们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实,我也在犹豫:二年级的孩子讨论能说到重点吗?果然,刚开始分好组,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时,大家只听组长发言,而且组长也只说答案,然后大家就说一些题外话了,后来,就同一问题,我给出具体的讨论要求:“我认为这道题用那种方法算;我从题中的那几句话中看出来的;我的计算过程是什么样;每个同学必须都发言,会说的同学先说,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你们的想法一样不一样,想不到新方法的同学,可以说你听懂的方法;讨论完的小组收住嘴巴,不许说与本题无关的话。”这样又一轮讨论非常成功。以后的每次讨论我都要给出一些要求,因为题型不同,讨论的要求也有所改变。讨论完后,及时评价,只要发现有讨论的闪光之处,我就加劲鼓励,重点表扬理由。慢慢的,孩子们找着了一些门道,有时,还会发生一些激烈的争论,看着他们“固执己见”的样子,真是可爱。同时我也参与进去,边讨论边讲解。在小组讨论中,我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言,不怕说错,更不怕为题而吵,就怕不说,热热闹闹说起来才是我要的课堂!随着每一次的讨论,孩子们一天天在进步,我的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以上便是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出的一些数学教学方法,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小思想,只要老师耐心引导,好多习惯现在培养为时不晚,这些习惯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今后师生的合作教学打好基础。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六
随着课堂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形式化弊端。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并为之困扰的问题。在汶源学校从事数学教学一个学期后,终于让我茅塞顿开,对一节好数学课的标准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我校吕校长不断强调: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从学生出发,没有真正放手给学学生,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够,关注差生不够。
听了吕校长、赵翠主任和所有数学教师的指导后,我懂得了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形式;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后,应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发现,让每个人都参与、融入进课堂,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我们说,教师不应该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相反,应该跟着学生去探究建构。于是,课堂生成又成为一时髦话题。认为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才能让学生建构出知识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懂得了教师应该在关键地方进行适时点拨,从思维的高度给予学生建构的契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导演”不是“主演”,应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使学生不断反思,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对学习过程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吕校长说:“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们的教学影响学生生命的发展。”“知识”要为“人”的生长服务!在汶源学校听到了这样严肃的话题,我深刻地反省着自身。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正如吕校长在每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所说: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校赵主任说“要抓住数学本质,数学课要有数学味”。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课堂上思维得到发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作为教师,要实现高效,首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深钻教材,精研课标,努力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进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次,要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进一步浓化真正做研究的氛围。
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一堂好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七
面对课改现实,面对教材的整体编排的变化,面对教材引入的亲和力,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学实践,感觉本套教材有利于开展探究性活动,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同时对于刚上高一新生来说,不会感到对教材很陌生的感觉,同时,也由于教材的“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几点个人看法:
一、学生的基础薄弱很难适应新教材的要求
新教材中涉及到很多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归纳总结的知识,有的甚至要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模拟才可以得到结论。但我们的学生基础太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习惯不规范,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在课堂上你组织他们进行讨论探究新知识时,他们不知从何入手,即使你给他们提示,他们也探究不出什么结果。更有甚者,他们根本就不讨论与主题有关的话题,而是聊天等等,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
以前我们经常讲:“要给学生一点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现在要反过来讲:“要用教师的一点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毕竟现在教材要求学生参与意识强,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通过动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而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于像我们这样刚入职不久,没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那可是“水过地皮湿”,因为对旧教材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就不补充,也没什么可补充的,因而教得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而对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因为前面知识的积累,经常会凭借自己的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进行补充,造成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等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两种处理方法都不恰当,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折中处理,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补充适当内容。
总之,新教材将带给我们很多挑战,也给我们一个锻炼的平台,需要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八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和2班数学科任教师。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本学期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作为一位老师,你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教好书,而要教好书,你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拟订好教学计划。根据每节内容,认真确定好教学目标。
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所以在课堂上很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要组织好一节课,须得下一番苦功夫。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时采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看得见,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口说一说动手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练习中多以游戏形式进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戏进行练习,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开火车”、“对口令”、“抢答”等游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九
学期过去了,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对每位数学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是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以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实实在在的研究,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教学要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兴趣的形成、知识的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数学结论的获得,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十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上课情况、作业等多方面发现,本节课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本人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从内容设计、新课标理念、教法等几个方面作了如下的反思:
1、流畅的教学设计、精心的内容编排、巧妙的时间运用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大前提。
要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要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和发现新知识,就必须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尽可能挤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口、思考和尝试的机会.因此,整个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很流畅,教学内容与练习的选取必须衔接连贯,不允许有任何时间上的点滴浪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等教学环节。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动中学。
2、能否以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发现和体验新知识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关键。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这一节课学生已通过旋转操作的探究方式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进而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特征,对平行四边形有关边和角方面的性质有较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也对旋转操作的步骤和要领有了一定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既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合作探究要取得成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促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一个参与者与促进者相结合的角色,加入学生中去,与学生们一起共同去探求和发现新知识,但这个参与者并不能只为参与而参与,他必须在参与者们产生误解或迷惑的时候提供正确的指引,促进参与者们朝着同一的、正确的方向迈进.而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此时就要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新课标理念下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检查每一位学生的练习质量,对不足者及时辅导,较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反馈,好让全班同学加以注意,提高警惕。
学生获得新知识后,接下来当然是要巩固了,我安排了一组灵活应用:安排顺序:练一练,例1,做一做,试一试,巩固与提高,拓展与延伸.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后的一点反思,以及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教学的一点个人看法.然而,怎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教学,这有赖于我们全体数学教学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携手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十一
4月28日至30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全市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我非常感谢于科长特意将会议安排在莒南。半年前去美国看望在那儿工作的女儿,回国后于科长为我提供与大家相聚见面的机会(用于科长的话说,是用会议给我接风,哈!),此番深情厚谊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内退了,意味着一个人的一生中的工作阶段也就结束了。来美国后,内心有着一种“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之伤感。我很留恋那份让我痴迷了奋斗了三十余年的教学教研工作,很留恋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所结识的各位教研员及众多的老师们,以及朝夕相处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同行同事,情同手足,兄妹般相处。此次欢聚让我重温旧情,再次在活动中感受教研工作的那种氛围,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激与感动。置身会场,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由此我想到人在工作时是一种幸福,即使是忙碌与劳累。
有一句话沉淀在我的心中:“贫贱富贵,总难如意,知足即是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回首以往,我很知足。我曾做过那么多年自己能做的、自己感兴趣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有这么多的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的同事同仁。今天更增强了我这种满足感,因为我欣赏到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聆听到于科长的报告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的评讲。脱离了工作,我便是一个闲人,时间是自己的,便有了做自己做生活主人的感觉,这同样是一种幸福。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于科长让我讲几句话。因为于科长事先没打招呼,突然之间,除了激动,面对近千名教师不知说什么好。满肚子的话不知从啥说起。除了表达谢意之外,学习的体会没有经过思考和整理,只是简要的说了几句,有些遗憾,不知是否让于科长及大家失望。
整个活动的安排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有序、富有成效,这充分体现了组织者的智慧。所观摩的九节课,充分展示了在几年内骨干教师群体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我市小学数学课改的成果。有些远离课堂的我,真有种“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清新之感,深受启发。作为此次研讨,交流经验、培训教师、总结经验之功能,都落实的很好。教学的改革永无止境。会上,我听了六节课,,因为没有任务也就没做深度思考,但期间我与邻座的教研员和教师不时地有些交流。每到闪光之处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遇到效果不理想的地方时也讨论其原因,直抒个人的见解。交流讨论的问题,我概括成了三句话:研究教材要深化,教师的语言要简化,关键的地方要细化。
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统计例1的教学,三节课对教材都做了灵活处理。候老师设计了用某商店各种彩电销量代替教材中市场各品牌彩电占有率,李老师也赋予此例题以情节,且以员工争取工资的形式出现,徐老师以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文艺节目为统计题材。可以说都注重数学的生活性及趣味性。教材是以a牌、b牌、c牌等为名称给出了市场占有率。如果仔细想一想,教材本身有一个问题,我国的彩电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国产彩电占有了国内的主要市场,为啥不能把abc换成国产长虹、海信、tcl等具体的品牌,并且不要编造数据,要通过真实的市场调查,即使是调查的时间是某年的。作为国家级教材,这个调查很容易做到。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彩电的主要品牌有哪些,以及市场销售情况,在使学生了解这些信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解决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三位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处理我非常赞成。但对教材的改动,我又有这样的认识,侯老师是否可以用一个真实的家电商场彩电销售的情况作为素材,当然这有些麻烦,需要去调查,但我觉得很有意义。侯老师虽然把教材中的abc换成了我国具体彩电的名字,学生一看数据也不真实,因为它是在教材上搬的。李老师把例题的内容编成了员工争取工资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和生动地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我在想,是否在顾及趣味性的同时,忽视了老板的刻薄和员工的刁钻对学生有一种过于世俗的影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还有,员工的工资与各品牌的销量挂钩也有些勉强。徐老师现场调查学生喜欢文艺节目的情况,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统计表的形成、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很具有现实性,教学过程也很生动;但从优化教学的角度这一过程是否有必要,因为它要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再说现场调查的数据不一定好用;另外,关于数学的趣味性,解决问题中的挑战性应占有很大成分,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天天只靠好玩、好吃等方面的素材也不一定能使学生有多么高的兴趣,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
在出示类于教材例题1的扇形统计图后,对于教学过程的展开,我想教师要提的问题主要是这么几个:1、根据学过的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你能提出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哪种品牌的销量最大?哪种品牌的销量最小?……)2、这个图不能解决那个品牌销量最大(最小)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不全面)3、怎么修改此扇形统计图?(“其余的”的数据不要大于列出品牌中的最大数据;若是要解决哪种品牌销量最小,则需要列出所有品牌的数据)4、对于此题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对每一个问题不必引导过细,要放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并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
我们特别注重什么“感”,我想理想的课堂,学生应有三“感”:面临学习任务的紧张感(教学中必须使学生面临明确的学习任务,即我们平时强调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劳累感;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功感(愉悦感)。没有这三“感”,说明教学欠扎实。所谓扎实的教学,就像锤子砸在墙壁上,砸过之后留下的是一个个的坑。这些坑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
本人很长时间疏于学习和深入课堂,对于评课真的有些不敢开口说话了。以上只是我欠思考的个人肤浅的点滴之见,很可能不正确,甚至是谬误。只是说给大家,抛砖引玉,以求交流和指教。也算是我完成会议布置的作业吧。
最后,再次感谢于科长和大家给我提供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祝全市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飞的越来越高!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十二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习数学也是一样,要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学好数学固然重要,但是要上学生意识的数学的美,发现数学的美才是学生持续学习数学的动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法展。
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在入学时是一个问号,却在毕业时成了一个句号。”也就是在孩子最初的认识里数学是美的,只是在逐渐的学习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值得教育者深思。怎样才能使孩子回到最初的认识,回归数学美。
首先我觉得要对自己执教的班级做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一下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现状,及学生心目中数学美应该隐藏在哪里,以及心目中的数学课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样的话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底,对症下药。还可以找到认为数学是美的学生惊醒一次小的座谈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要想引导孩子认识数学美,前提是教师本身认为数学中的美,这样才能教出认为数学是美的学生。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认识到数学中的形形色色的美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杨正宁教授在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得者的重要原因。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美的重要原因。因此我觉得首先要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辅助以必要的间接经验。就像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的那样“在做中学”。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体会自己总结,进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成功感,以培养孩子欣赏数学美认识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另外,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自由掌握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由地活动,从“ 无”中生出“有”。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领悟一些东西。
另外我认为也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感受数学美的氛围。在学生的周围时刻的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精美的反应数学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包含数学美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自己分享一下。或者让学生自己感悟一些伟大的数学家心目中的数学。
我想只有让数学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才能唤醒孩子心中的数学美.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十三
孩子们的期末考试卷正静静的放在那里,等待改卷。
想必此时的他们正欢天喜地玩得那叫一个痛快,断然不会有我们孩提时代对试卷结果的惶恐。
回想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我有太多的愧疚。
愧疚在于由于担任学校行政工作,分身乏术。用于教学,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被无情压缩,总是疲于应付这样那样的事,虽然在做事过程中也有收获与成长,但每每看见孩子们的眼光,也难免不心虚,特别是那几个底子差的孩子,除了对家长多打招呼,找学生来一帮一,我竟也毫无办法了。
回想这一学期孩子们的表现,我又有太多的收获。
收获在于,孩子们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准备习惯,知道在课间休息时要做好课前准备;养成了每天雷打不动听算的好习惯,奠定了较好的计算基础;养成了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知道当同伴说话时,应朝着他的方向认真倾听;养成了说完整的话的习惯,知道把话说清楚,把话说完整;养成了及时纠错的好习惯,不把错误带到第二天。
我只想留给孩子们一个喜欢数学的念想,觉得数学好玩的心态,用新面貌,坚持好习惯,开始新的学期。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十四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在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经提高到相当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以上两点看似简单,却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心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拉进师生距离,相信学生定能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他们学习的进步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数学教学感悟反思篇十五
我校是一所以艺术教育而在整个鄂西北地区享有盛名的普通高中,每年高三毕业的艺术生在美术、音乐、传媒等各类艺考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同时文化课成绩的上线率也达到了100%,做为一名多年来担任我校艺术班教学的数学教师,我认为占提高艺术生文化分空间最大的一科——数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艺术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为他们量身定制好的教学方法,是艺术生能接受数学,进而学好数学的关键。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就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的数学复习谈几点认识。
一、适当地整合教材,避难就简 由于艺术生高考文化要求相对纯文化生还是要低一点,而且由于艺术生自身特点,也很难把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学得很好。所以教师不如研究教材和考纲,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我们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譬如我们可以以三角恒等变换、向量的数量积等几个结合艺术生知识基础可以学好的考点重点教学。有的就可以降低难度教学。比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可以降低函数方面相关考查要求。精心设计好每一份练习题(因为没有哪份资料完全适合我们的学生),以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学好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当然数学的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能舍弃部分知识点,但这样有重点的复习,可以让艺术生较少地受到数学学习信心方面的打击,又能有效地帮他们抓牢高考中的得分点。
二、适度地拉长坡度,多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艺术生的基础薄弱,能力较差,所以应该从他们的知识体系出发,低起点、小坡度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教学内容和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项目标,然后设计成多层次的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坡度较小、层次分明。如问题情境应该较多地利用具体感性材料,可以“减少”抽象性,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教学定义、定理时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充分利用化归思想,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或通过平移等手段化静为动,或通过换元法降次或减元。例如,在进行求函数y=asin(ωx+φ)的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等的教学时,引入换元法,化为y=sinx的相关问题,就比让他们直接用整体代换的思想更容易操作。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由于很多学艺术的学生散慢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常常不能持之以恒。加之多数学生对自己不正确的知觉可能会导致其不能积极地完成作业,不去努力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帮助为学生树立现实的、具体的、可达到的目标,及制定计划以实现目标。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等是一开始就要做的事。
另外,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算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新旧知识往往联系不上,孤立地贮存在头脑中,出现掌握不牢的现象。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盲目思考,消除学生由于无效思维造成的倦怠情绪,要注重启发,细心引导,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逐步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 四、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课堂上,应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幽默、张弛有度,这可让学生受到感染,自信地对待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注意编选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等,来激发艺术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注重学法指导,加强个别化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个别辅导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其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习不得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有的思维不灵活,不会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的笔记,上课时跟不上。有的是思想问题。通过个别辅导可以从心理上和学习上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的困难,从而提高其成就动机。同时结合数学课的特点,随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上要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如在复习集合的运算时,学生对交集和并集的符号总是弄错,当他们弄明白两个概念后,让他们记住“交”与“并”两个字的夸张的写法,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记。或注意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中的“u”的含义。也可知道并集的意思.。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六、不断反复,螺旋式是上升
由于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几乎是同时进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达到某一高度,或为了巩固复习过的内容等都需要有一定次数的反复。艺术生底子本身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理解知识较慢,且易于遗忘,因此有时需要不止一次的反复才能习得一定的技能。但这个反复不是纯粹的重复,而是呈螺旋式地上升。反复的时间不一定是连续的,但要遵循认知规律。一般在一周内一定反复一次,当然也可设计于与其它知识的联系中,不定时地巩固。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感悟,因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很多,所有策略最后取得的效果如何乃是一个变量。一切的帮助和激励都要通过学生自己才能起作用。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法无定法,毕竟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我们每个一线的数学教师都可以根据身边艺术生的实际情况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总能找到对自己学生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让他们能学得会数学,进而把艺术生整体的数学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师平时还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中付出自己更多的耐心,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在充满师生之间彼此互信的良好氛围下,“教与学”就会做得更为有效。真心的为学生付出,努力的传授知识,再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相信我们定会在艺术生的数学教学上开辟出一条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