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乡村四月古诗教案设计篇一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1、书写“”,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
2、书写“”,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
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1、首先自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之后用你的行动告诉我)
2、同学们这首诗变成我们琅琅上口的童谣吧!(小手准备起来)
3、当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来让我们也踏起来吧,踏出诗的节奏。
(练读中让学生基本达到会背)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踏出诗的节奏,好药会从诗中读出画儿来,从画儿中体会诗的意蕴。
1、出示“绿遍山原”,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儿呢?
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山陵是绿色的,原野是绿色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词: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2、出示“白满川”
你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可以先结合注释理解)
江南有水乡之称,河流弯弯从稻田流过,从小村庄里流过,此时,天色和水色相互辉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过想象和观赏来帮助学生理解)
水面图1:波光粼粼
水面图2:白茫茫,雾气弥漫
3、同学们已经从诗中看出了画儿来了,出示图3,把你的诗送进这个画面中去吧!
绿遍山野绿满川(读出味儿道来)
4、你觉得在这一句诗中诗人的哪个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笔画出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感受。(品字词,培养语感)
重点“绿白”“遍满”
5、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你从诗人的诗中听到了什么?(子规声声)
6、可是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诗人说的这是什么样的雨呢?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缥缈、如轻纱,似薄雾。)
7、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吧!“子规声里雨如烟”。两句练读: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读的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清新质朴的江南水乡。来,给我们的这幅画儿起个名字吧,补充:乡间四月图
8、在诗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们这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还看到了一种更亲切的画面,那是谁?(家乡的人们)他们在做什么呢?从后句诗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们的忙碌、繁忙)
9、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呢?“才……有……”“闲人少”试读感悟人们的繁忙,紧张。
10、回到题目总结:乡村四月美景图
这首诗不仅为我们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美,而且也通过诗人赞美了勤劳的人们。
出示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些诗人的乡村四月美景图吧。读整首诗,音乐开始了。吟诵。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乡村生活的另一个画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引导想象画面:在小草发芽、生长、,黄莺飞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杨柳刚刚透出黄嫩的枝芽儿,顽皮的孩子们呀,正在趁着春风放飞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风筝。
同样有美景呀,小草、黄莺、杨柳。
同样的人呀,是那些顽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读一读(让我们吟诵出这首诗吧)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副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可曾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在它顽强而又柔嫩的细芽之中。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那诗的身影可在风中摇摆,飞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乡村四月美景图
宋:翁卷
景美葱葱粼粼声声蒙蒙
人美
乡村四月古诗教案设计篇二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了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初步领悟诗歌
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哦,他不理解蚕桑,有谁了解?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2、进一步感悟诗句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3、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4、从画面中,体会情感
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师: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谁还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满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5、说出感受
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生:他们很快乐。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6、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重点与难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学习资源
挂图、网络资源等
乡村四月古诗教案设计篇三
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课时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夏雨如()秋雨如()冬雨如()
(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2)检查学生对关键词及诗句的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3)检查诵读。(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5、总结全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欣赏能。)
同学们,我们平时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演、画等方式来再现古诗,表达诗意、诗情好不好!(生:好!)
1、老师弹唱古诗,引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境界。
2、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喜欢的方式练习再现古诗。
3、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展示,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
组3:我们用表演小品方式表达诗歌的。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通过各种形式表演把乡村四月田园风光的美和人们忙碌的生活景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真是棒极了!
(学生唯有将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学们,那么快就能把古诗学会了,敢不敢老师的挑战?(生:敢!)
(学生在兴奋中复习古诗字词,理解古诗)
师:同学们真棒呀!要想更棒的话,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善于学习课外的知识。老师想知道你在课外还积累了哪些田园诗。(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田园诗)
师:多美的诗配画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展示一位学生的诗配画)同学们喜欢这幅诗配画吗?(生:喜欢!)课后我们进行古诗配画展,好不好?(生:好!)(课上完了,学生还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中。)
这一堂古诗教学课,讲求意境的再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乡村四月古诗教案设计篇四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园诗”。
乡村四月古诗教案设计篇五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理解诗意,想象画画,体会情感。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多媒体、展示台
1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1、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2、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师书翁卷)
1、有谁了解翁卷?抽名学生介绍:(生:南宋诗人。)
2、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熙、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别喜欢田园生活,尤其擅长作田园诗。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出示多音字。
1iǎo(一目了然、了解)
了liào(同“瞭”望)
1e(吃了,买了,走了,算了)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
4、生自由读(读三遍)
5、指名读。
6、学生齐读。
1、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们就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先学头两句(生齐读这两句)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如:好像。
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板书:景美)
2、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定无比的幸福,那么,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生齐读后两句)
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才:刚刚了:结束蚕桑:种桑养蚕。
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板书:人勤)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色?(生:前两句写农村初夏的景色)。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后两句写农人的忙碌景象,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勤劳,他们不误农时,辛勤劳作,值得赞扬)。
5、《乡村四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板书:赞美)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和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先请男、女生各一个上台诵读,然后全班齐读)。
2、能背下来吗?(生自由背诵古诗,然后全班齐背)
3、默写这首古诗(先请男女生各一个上台默写,然后全班默写)
1、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画出前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板书:
景美
乡村四月赞美
人勤
在教学《乡村四月》之后,我发现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把握与生成方面都存在许许多多需要学习的空间。由于自己本身基础不好,经验不足,所以在课堂上碰到了许多的问题与障碍。
首先,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读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山原”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也没有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我觉得有的老师说的很好,这里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会更深入一点,这样也为后面情感的挥发做下了铺垫。在学生讲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概括地讲讲,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练到课文中的诗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的精练了。
其次,在后面的引导学生感悟“绿”这个环节时我也把握不好。此时,我让学生对“绿”展开想象:通过这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呢?但是,在课堂实施的时候,由于我在引导学生说话方面的能力的欠缺,学生想象得不够深入。此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开去,比如说:竹子绿了、稻田绿了……那学生对意境的想象就达到了,对诗歌的理解也深刻了。在学生能够透过文字想象出一幅幅画面之后,我就指导学生朗读全诗,打算让学生从画面回归到文本。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我发现如果在将文字分割成画面之后还需要一个画面的整合才行,才能真正达到在学生脑中留下一个富有意境的画面,否则在学生脑中之后一个个想象的片段,那也是不能达到意境美的境界的。
第三,关于在最后一句中的关键:……才……又……从这个关联词中最能感受到人们忙碌。我想这里应该也是个可以抓的切入点。这里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由这个关联词所体现出的情感温度,突出人们的忙碌。经过有些老师指点,这里可以对“蚕桑”和“插田”这两个农村特有的生活场景都是可以进行展开的部分。由于这两个生活场景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亲近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他们平时不是很了解的农业生产规律。
第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我没有考虑到要适时地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某些特点。比如:押韵、诗人的写法、句式等等,当然只要渗透就够了。而我只知道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诗歌是琅琅上口的,但在诗歌的其他特征方面却没有提点到。
人是要不断学习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着重在自己欠缺的方面多下苦功了。
乡村四月古诗教案设计篇六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
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才又)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白满川景美
子规雨如烟
闲人少
才……又……人勤
乡村四月古诗教案设计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懂得珍惜时间。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1、屏幕出示句子“三峡百草香五峰千珠碧”,请生读,引出采花是以茶闻名的小乡村。板书:乡村。
2、用词语描述或是赞美家乡的春天。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遂道,随着宋朝的翁卷一起去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四月。
1、自读作者的小资料,并作汇报。
2、用已有的学诗的经验将诗读正确。指生读。
3、用对联教学生字,结合不同读音的字意教学多音字。
4、观察每句诗的字数,明白诗为七言诗。学划分节奏,视频观看朗读,自由读。
师: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看诗中的哪些句子向我们描绘了如画的风景。板书:景。
1、生自读诗,交流得出写景的句子为第一二句。
2、出示一二两句诗:
(1)在这画中的底色是什么颜色?板书:色。
(2)绿色在春天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作者用的一个什么字写这绿色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绿色?
(3)诗中还给这画点缀了什么颜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注释理解“白满川”,图片讲解。
师:这画生机勃勃,安静祥和。板书:静。读诗,看这画中还缺什么?
(4)杜鹃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5)诗中用哪几个字描写春雨的?把写雨的句子换一个字你会换什么?说明作者在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理解“雨如烟”。烟有什么特点,风一吹它会怎样?隔着烟看东西是什么样的?出示春雨图,这说明春雨具有什么特点?
(7)结合图,回忆前两天刚下的春雨,我们还可以把春雨比作什么?
师:前两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静动结合的风景画。板书显现:有声有色静动结合。
(8)齐读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话向你的同桌描述这画面。指生说。
师:水光山色,子规声声,烟雨蒙蒙,江山如此多娇柔啊!再读诗,看看江南的人们又在做些什么?
3、出示三四句诗:
(1)生读并汇报人们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才了……又……
(2)用生活经验谈谈,人们除了这两件事,还会做别的什么事?所以诗中用什么来写人们的生活?板书:闲人少。
(3)你感受到那里的人们生活怎样?用组词的方法理解“闲”字。
(4)懒惰的人会不会有做不完的事?你体会到那里的人们身上的什么品质?
师: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的小品演员赵本山在他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者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此时,我们不仅感到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也怎样?生说师板书:美。
(5)带着赞美之情再读诗歌,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指生说。
1、听着同学们的描述,不禁让我想起了农村的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啊,你能想象此时的农民朋友们心中在想些什么吗?生说。
2、借江南勤劳的农民谈学生的现在并出示两句话,屏幕出示: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生同读,懂得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诵读,将诗和句子同记在心里。学生自由朗读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景:有声有色静动结合
美
人:闲人少
才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