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2023年《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3 08:22:45
2023年《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时间:2024-06-03 08:22:45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49.80+49.20=99.00

49.80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1、完成“练习八”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作业:练习八第3题。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通过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

(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同学编的题,那现在你认为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通过自己编的题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当中吧,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敢挑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颗智慧星,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须正确计算出下面的算式,你有信心闯关并摘取智慧星吗?

7.2–6.4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5–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背出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你们知道林浩当年的身高是多少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拓展:姚明的身高2.26米,林浩站在0.45米的凳子上还比姚明矮0.53米,林浩的身高是多少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加减法,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是通过自己编的题来研究的,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6.4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6.4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6.45+4.29和6.4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通过“购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通过感受生活,明确数学就在身边,并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过对这节课的研究,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明确目标定位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讲故事比赛”为主线,创设“购书”与“比赛”两个情节,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在设计时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一开始,就创设“购书”的情境,让学生估算、猜测、计算,在练习中又创设故事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探索,逐步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学生自己。这样的设计,其目的是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始终关注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从新课导入到练习设计,教师不但要求学生估一估,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将估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到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星期天小明去新华书店买书,其中有4本书,小明看了之后特别喜欢,但是小明身边只带了16元钱。

①想一想:小明最多能买几本书?为什么?

②猜一猜:小明可能会买哪两本书?怎么计算?

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①有这么多情况,但又都是用加法计算的,为什么?

②以7.82+7.11为例研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a、独立思考、计算。

b、同桌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c、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d、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e、小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③计算其他几种情况的价钱,并解决小数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按学生的猜测计算应找回的的钱。

a、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b、讨论整数减小数的解决方法。

②小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3、总结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4、试一试。

①计算:

4.36+2.6410.2-8.7515.4+2.9619-8.47

②添数字:

□.□□10

-4.28-□.□

0.926.86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讲故事比赛的情境:

小明:普通话得分:8.50分、内容得分:0.88分

小丽:普通话得分:8.85分、内容得分:0.45分

①根据这两个信息,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列式计算。

②同时冲进决赛的还有10号选手:小芳同学,她的内容得分是0.63分,她的普通话得多少分才能赶上或超过小明?

四、课后延伸拓展运用

实践活动:如果家长一周给你10元钱,你会怎样安排你的开支,请你把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最后算一算,还剩下多少钱或超出多少钱,再向你的家长说说能想到些什么?

五、师生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