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8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9 16:06:47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8篇)
时间:2023-03-19 16:06:47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一

北师大第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7页。

本节课以xxxx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读、写方法。学生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万级、亿级等更打的数,了解了数位顺序表为本节课学习大数的读、写奠定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数的良好习惯。

2、经历自主探索大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3、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能正确地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数的良好习惯。

能正确地读、写大数。

教具:课件

学具:自制数位顺序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每隔5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来了解我们国家现阶段的人口数量。你知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吗?谁知道我国的总人口大约是多少?你知道我们河南的`人口数量吗?这节课我们就站在数学的角度来学习《人口普查》(板书课题)。

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境调动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1、读数方法探索

课件出示北京、安徽、香港的标志性建筑图片,再出示文字表示的数据。

师:我国的人口总数以及北京、安徽、香港人口数都很大,那么如何读这些大数呢?同学们可以借助表,结合万以内数的读法,先独立思索,然后跟你的小组成员们交流交流!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2、写数方法探索

课件出示广东、台湾、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图片,再出示文字表示的数据。

师:刚才大家探索读数方法的精神头可是值得表扬,那你能写出广东、台湾、澳门的人口数吗?借助刚才的读法和数位顺序表自己独立探索吧!

找生在黑板上扮演出三个城市的人口数。

总结写法:在读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大数有几个数级,每级是多少个、多少万或多少亿,然后一级一级或一个一个地写。注意,千万位和万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的要用0来占位。

3、讨论巩固如何读数、写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读数时,可以从低位起分出四位一级,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往下读;写数时,要高位起分出数级,一级一级地写。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二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数学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的。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新课伊始,从常见的推拉窗和升国旗现象中引出以前学过的平移,进而引出平行的概念,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平行线,从而激起学生对平行线的好奇心,进而使学生对平行线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种探究欲望能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形成。

2.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体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摆铅笔、平移铅笔、折纸、画平行线等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允许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教师在操作探究中对各种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切的体验,并能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长方形纸、铅笔、方格纸

⊙观察活动,感知平行线

1.动手操作,体会平移。

课件展示推拉窗和升国旗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明确这是平移运动,动手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感受平移过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横、竖、斜的平移操作)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现象?

(乘电梯、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发动机的活塞运动、拉抽屉等)

师:你能用铅笔在方格纸上展示升国旗的现象吗?

(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位置关系,理解平行线。

(1)画一画。

师:你能将铅笔平移前后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

(学生在方格纸上用直线表示出铅笔平移前后的位置)

(2)看一看,想一想。

师:你在平移铅笔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

预设

生1:发现平移前后两条直线间的方格数总是一样多。

生2:发现平移的直线有横着的,也有竖着的。

生3:发现两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永远也不相交。

(3)明确平行的含义。

师: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三

●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256 160 159 120

33)2 8 0 38)1 8 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四

1.通过小猫钓鱼认识平均数。

师: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

(1)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使老大、老二和老三钓到的鱼同样多呢?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2)汇报。

方法一:老大拿出2条鱼给老三,老二拿出1条鱼给老三,这样老大、老二和老三各有5条鱼,这种方法叫作移多补少法。

方法二:把老大、老二和老三的鱼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位猫兄弟都可以得到5条鱼,这种方法叫作先合并再平均分。

师:这种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

7+6+2=15(条)15÷3=5(条)

2.引出“平均数”。

师:5条是老大钓鱼的条数吗?是老二和老三钓鱼的条数吗?(都不是)我们给“5条”起个名字,“5条”是三只小猫钓鱼的平均数,可以说平均每只小猫钓了5条鱼。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故事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不仅激起了学生学平均数的欲望,还为这一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头。通过摆一摆,提前渗透移多补少的方法,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使学生容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教材90页例题。探究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统计表。

提问:你从统计表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智慧老人的说法: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学生小组内操作:摆一摆或画一画,使5次同样多。

(2)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因为第5次和第3次记住数字的个数比较多,所以第5次给第1次1个,给第2次2个,第3次给第4次1个,这样淘气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都变成了6。

(3)教师边演示,边总结。

通过把多的补给少的,使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是“移多补少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求出淘气5次平均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

2.探究用“算术法”求平均数。

师:除了上面这种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可得出:先把这5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

师小结:“合”就是把这5个数加起来,然后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就是平均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五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

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

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

1、口算.

44+56 37+23 180+20 42+8+10

12+0 0+17 386+124 124+235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

(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13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

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

(板书:加法的意义)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 加数 和)

3、有关0的加法.

哪几种情况呢?

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2、教师提问:13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

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357+137=494(千米)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

教师板书:137+357=357+13

4、出示例2,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18+17○17+18

124+235○235+124

0+25○25+0

规律: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

5、练习:判断:下面各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9+7=7+9 10+1=10+1

20+8=2+26 2+0=0+2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这一运算定律更简单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注意:a、b是拉丁字母),在这我们读作ei和bi,(教师领读几遍,提醒学生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

教师板书:a+b=b+a

7、学生分组自由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

8、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计算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换律呢?(验算)

9、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填空.

(1)把( )数合并成( )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一个数加0,还得( ).如12+0=( ).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

a+10=100+a 230+420=430+220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

48+□=72+□ 29+35=□+29

a+38=□+□ □+55=55+42

2、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 85+41+15+59

168+250+32 282+53+37+18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137+357=494(千米)

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7+0=7 0+7=7 0+0=0

例2 加法交换律:

137+357=357+137

18+17=17+18

24+235=235+24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六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m-删除mr提取

5.计算机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七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不仅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活动中,而且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通过创设帮小女孩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发现买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探究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数数位顺序表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中帮妈妈干家务吗?(干)那么你们帮妈妈买过菜吗?大家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11页买菜的情境图)

导入新课――买菜。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买菜情境为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小女孩判断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引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下面的探究学习中。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估一估。

课件出示教材11页的第一个问题。

师:怎样估算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约要付多少钱?

学生讨论、交流后全班反馈,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从大家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出买菜要付的钱数在几元和几元之间?

引导学生明确:买菜要付的钱数比3元多,不到5元。

2.画一画,算一算。

师: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

(课件出示教材11页中间两幅图)

小组讨论:如何验证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

预设 生1:1.25+2.41,将两种蔬菜的价钱相加求和。

生2:3.66-1.25,总价钱减去其中一种蔬菜的价钱,求另外一种蔬菜的价钱。

合作探究: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组内的同学讨论,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在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预设 方法1:利用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计算。

加法:因为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所以1.25+2.41=3.66(元)。

减法:因为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所以3.66-1.25=2.41(元)。

方法2:借助画图的方法计算。

方法3:用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1.25、2.41和3.66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知道在竖式计算中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3.算一算。

用竖式计算1.25+0.74和2.76-2.1,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4.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学生不仅从直观上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更从实质上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小学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八

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

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

3、角的度量及画法

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

4、第四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