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航天精神给我们的感悟 作文素材 中国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英雄

航天精神给我们的感悟 作文素材 中国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英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1-06-17 09:54:20
航天精神给我们的感悟 作文素材 中国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英雄
时间:2021-06-17 09:54:20     小编:BZQ

中国航天精神、航天英雄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一起重温中国航天员的飞天名场面,致敬航天英雄!接下来就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航天精神给我们的感悟 作文素材Ⅰ中国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英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②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③“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任务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此次“多任务选一”的形式有2019全国II卷的影子。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话题的背景叙述。材料记述了从“嫦娥奔月”到“天问一号”,中国人对宇宙太空“求索”的历史。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航天重器的研制,都体现了中国人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也为下文的任务背景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任务背景阐述。要求考生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在三个任务中择其一进行写作。

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要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广播稿。任务二: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任务三:“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要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从操作上看,相信大部分考生会选择任务二,毕竟“开学第一课”这个场景对学生来说不算太过陌生。

要关注的是,这些任务无一例外地都给考生创设了一定的场景,这也增加一定的写作难度。比如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1970年,考生如选择写广播稿。虽不要求口吻、用词跟当时完全一致,但也要符合当时政治环境和历史事实。

素材运用方面,提到中国航天精神,不由得想到老一辈航天领军人物。比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列举相关航天科学家的事例(任务二、任务三都可用到)。

不管选择哪个任务,作文的落脚点都应放在“探索”“超越”等主题词上。可以突出我国社会主义航天事业伟大成就,也可以彰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的探索与超越精神。选材上,考生可以从小处入手,借助航天科学家们(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的一些典型事迹,以小见大,彰显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中国航天精神。

【科普——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03材料解读与作文方向

●材料解读

材料分四层意思:

第一层

【“嫦娥奔月”、屈原“问天”,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

总起句:“嫦娥奔月”、“屈原”问天,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

第二层

【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

展现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对宇宙的探索。

第三层

【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

现新中国成立初期,航天探索的艰难、70年代航天的成就、当下对探月的“既往”与延伸宇宙探索范围的“开来”。航天精神正是在这每一事件中体现。

第四层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的航天精神。】

对航天精神的总结。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

●写作方向

需要学生结合材料与主题“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分析阐释航天精神的内涵。

材料中的航天精神内涵:追逐梦想、探索、协同合作、攻坚。

如任务一,上世纪70年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政治导向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时的航天科技的水平,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要写好,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维,营造好那个时代的氛围,才能把文章写好。

任务二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台这样的播放媒体,涉及的面是很广的,面向的听众是多层面的。

任务三中作者身份不是个人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团体,以学校团委名义来写这篇文章。校团委是先进青年学生的政治性的组织。

材料中航天精神的内涵诠释:

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呕心沥血,奋力拼搏。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攻克尖端课题,抢占科技制高点。

③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④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

⑤不断创新、以科技屹立于民族之林。

同学们,注意紧扣材料中这些航天精神内涵,并结合主题来审题立意。

04写作素材汇编

高考热点素材专题整理——中国航天精神

一、感悟代代相传的中国航天精神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精神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航天工程建立以来,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不同时期航天事业的特征,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灵魂,成为凝聚中国精神的重要动力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对航天精神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其内涵及当代价值的了解,展现航天精神的时代魅力,不仅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还能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从东方红、长征、神州,到北斗、嫦娥、天问....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多年来,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几代航天人不懈奋斗的成果,让我们通过一-组海报,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博大、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

二、中国航天精神内涵

1.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报效祖国的使命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以国为重的价值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航天人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60多年前,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中国坚持自主发展航天事业、向尖端技术领域进军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唯有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始终影响着中国航天人。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4.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

每一项航天工程都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密切配合,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

5.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三、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1.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2.“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3.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四、航天精神一以贯之、历久弥新

1.热爱祖国是航天精神的核心要素。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要始终坚守热爱祖国传统,始终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航天科技战线的主旋律。

航天精神也深刻折射出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协同攻坚的大局意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航天人的真实写照。航天人骨子里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奉献基因,以实际行动,为航天强国建设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和无数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胸怀大局、协同攻坚、集智攻关,取得了伟大成就和举世瞩目的科技突破。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全国一盘棋、协同攻坚仍然是重要法宝。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随着航天强国建设的号角吹响,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要紧盯最先进水平发力前行,以更大的个智慧和勇气去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在航天“三大精神”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

2.航天精神是鼓舞前进的民族“精神密码”。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飞向九天。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打破超级大国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进一步夯实国家安全发展基石,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50年来,东方红一号如灯塔般照亮着中国航天的征途,航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航天精神是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走向星辰大海绝不只是诗和远方,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往往是筚路蓝缕、一路艰辛。在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无参照样本、无完整资料情况下,老一辈航天人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攻克了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取得系列重大突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我国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谱写着追赶、并跑、超越的奇迹。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中国几代航天人硬是凭着“不服输”的一股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埋头苦干,不畏难、不气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困难踩在脚下,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航天精神是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指南针”。从“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到去年的“嫦娥四号”世界首个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成功月球表面前行以及今年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发射升空,一系列载人航天、空间站、北斗系统、嫦娥探月、墨子号等“国之大器”重磅升空和华丽展现,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了一席重要之地。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靠着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这个航天精神“指南针”的指引,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历史反复证明,即使在高科技最前沿的航空航天领域,中国人“照样行”,中国也“一定能”!

3.一个梦想融入一种精神,科学家们正是以航天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才永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始终如一的梦想。当一个人拥有了航天梦,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航天精神,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秉持航天精神,剑指尖端技术,攻坚航天难题,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伟大的复兴路上勃发出永续生机。

多维解读

不忘初心、坚守

2021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发展65年,如果将1956年起步的中国航天的65年浓缩在一个小时,一定是一部分分秒秒都掀起高潮的史诗巨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里程碑式成就,22颗北斗导航卫星,近150颗各种类型的在轨卫星,累计发射226次、成功率超过96%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基于这些空间技术不断提升的科学探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无不显示出中国“航天大国”的称誉已是名副其实。航天事业65年,航天人始终牢记“航天梦,强国梦”这个初心,不断前进。

继承创新

创新,让“嫦娥”飞上了遥远的“广寒宫”。自2007年至今,中国航天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测器,飞上了寥廓的星际,与月球为伴,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嫦娥工程”是中国航天人的心血。中国航天科学家在技术落后、起步困难的情况下,历经数年的不断的艰苦的探索、尝试,终于完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嫦娥二号”探测器。这凝聚着航天人们创新血汗的“嫦娥工程”赢得了世界的惊叹。如果我们固守着现有的技术停滞不前,只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就不可能有“嫦娥工程”的飞天壮举。

合作、团结

航天工程是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难以想象的各方高度协作与配合方能完成。据载人航天的工程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没有广大科技人员的团结协作,航天器无法生产,无法运作,无法成功。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无不透着航天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精神信仰

航天梦,中国梦。中国航天白手起家、发力创新的经历,和这个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过程相伴相随。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褒奖和崇高致敬。回应伟大时代的呼唤,65年间,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如今,一支让航天强国都艳羡不已的年轻的航天人队伍,将续写这一伟大事业的辉煌,致力于为人类探索并和平利用太空。

以上,就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航天精神给我们的感悟 作文素材Ⅰ中国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英雄全部内容,更多作文内容,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可圈可点。

【航天精神给我们的感悟 作文素材Ⅰ中国航天精神致敬中国航天英雄】相关推荐文章:

中国女排精神作文 关于中国女排精神作文

关于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长征精神心得体会300字(5篇)

2021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关于两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