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小企业财务报告(6篇)

2023年小企业财务报告(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9 09:39:21
2023年小企业财务报告(6篇)
时间:2023-03-19 09:39:21     小编:zdfb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企业财务报告篇一

本年度市级汇编工业企业57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户,较上年20户减少1户,集体企业 38户,较上年37户增加1户。

(一)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

##年,市级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9354万元,较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9802万元减少30448万元,下降。其中:

1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6393万元,生产型企业12户,##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1052万元,列全市第一。##机床厂完成工业总产值16006万元,##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2755万元,甘肃兰阿煤

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0837万元,##真空设备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9685万元,以上企业列全市2—5名。工业总产值完成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还有:##塑料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5677万元,##沙井驿建材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520万元,##水泵总厂完成工业总产值3350万元,##兰量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183万元。

38户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961万元,生产型企业15户,其中:##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8360万元,列全市第一。##晶亮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7008万元,##兰塑薄膜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5900万元,##兰塑管材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5677万元,##宏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068万元,以上五户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0013万元,占市级集体企业总产值的 %。工业总产值完成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还有:##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924万元,##中兴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工业产值1742万元,##轻工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1650万元,##商通工业锅炉制造有限公司1393万元。

在这三层次的会计准则体系架构中,关于财务报告的准则就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关联方披露》、《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八项。前四项是原来就有的,此次作了重大修改,后四项是此次新增的。这八项关于财务报告的具体准则差不多占了整个具体会计准则的五分之一,形成了较为规范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那么,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何影响?新会计准则框架结构下,如何理解财务报告的内涵、从而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这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比如:《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财务分析人员因而可以得到上市公司开发阶段的具体数据,便于分析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提高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公允价值的难以取得,无法杜绝上市公司发布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这不仅加大了分析难度,同时也有可能使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小企业财务报告篇二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

一、铁路施工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特点

1、级次多,链条长

企业总部编制财务报告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从基层项目一工程公司的子分公司一工程公司一集团公司一总部,逐级汇总合并,时间跨度长,造成基层项目编制报表时间要提前,可能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

2、报表编制量非常大

除了上报xxx规定的财务决算报表外,还有企业总部根据自身经营管理需要,为详细了解下属单位财务状况,自行设计了一整套的基础报表任务,覆盖每一个明细科目的明细项目、单位。

3、基层报表单位多

由于施工企业固有的特点,一般一个工程项目就组成一个项目经理部,进行独立核算,反映单个项目的经营情况,也就形成一个报表主体。往往―个工程公司下属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项目部,都要独立编制财务决算报告,报表单位众多。

二、施工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存在的不足

1、一致性、可比性不强

存在一个集团公司内同一工程项目采用的会计核算办法不同,同一会计事项采取的账务处理不同。局集团公司按中标的项目分别成立局指挥部,然后由下属各个工程公司成立分部参建,各分部对自己的参建项目财务的会计核算办法,比如劳务分包怎么核算、管理费怎样上缴等都有自己的一套核算办法,没有进行统―规范。例如大部分的项目按xxx组建“架子队”的精神,规避分包风险而进行劳务分包的核算,但具体核算形式上各公司又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而有的工程公司没有单独核算大的项目,对每个项目发生的成本到期末都转到公司本部进行建造合同的确认。一方面从项目来说,看不出各个项目的盈亏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独立核算,当某个项目接受外部审计时,势必会影响到其他项目。

2、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报告及时性得不到保证

表现在一是基层项目报表编制过程时间短,对基层项目来说,基本上在年后(季后)三五天内就要编制出报表,导致项目部与业主、与劳务队的验工计价,有的项目不能及时入账,造成成本费用的归集不及时,出现会计信息阶段性失真;二是财务报告是定期报告,是事后对企业一定时期经济行为的总结。但企业总部财务报告到真正向公众披露的时间过长,无法反映出披露时点的财务状况,对投资者预测企业未来变化也有影响,必须要以实时财务报表相辅助。

3、建造合同准则执行不力

表现在:一是有些国有企业,层层下达收入利润指标,各基层为了完成指标,想尽办法,使得报告中的收入利润有些人为化,如施工企业建造合同的收入成本的确认及预算总成本的编制、滚调、完工百分比率的调整等,可以说是为了指标不惜代价:随便预估成本入账,完成收入指标,或随意变更预计合同总成本、变动毛利率指标,造成期末毛利率每期都在变化,起伏较大。如此出来的报告怎能真实反映一个项目、一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掩盖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突出问题。二是项目建造合同遭到人为分割。―个大的铁路工程项目由局集团公司中标后,由局成立指挥部收取管理费,并将任务分割成几块由下属工程公司参建。下属公司按分割后的任务确认本公司的建造合同,局指按收取的下属单位的“工程结算”(管理费)确认建造合同,即为了核算上的方便,造成一个项目的建造合同被人为分割成多个部分,不能整体上反映出整个项目的建造合同执行情况。

4、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结构不完善

一是现行财务报告附注中的会计政策内容太多,在整个报告附注中光是会计政策的披露内容就占了一大半;二是除了披露报表上的数据外,很少披露有关软性资产,比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信息,或因公允价值变动造成资产的价值变动等,还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变动等。

5、财务报表分析缺失

一方面分析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花费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协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自然而然存在这样一种思想:例行公事,能应付就应付,表面上做做文章。另一方面公司的管理层却常常为缺乏决策的会计信息数据参考而苦恼,他们认为财务人员的分析纸上谈兵、闭门造车、不够深入,但这也显示出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的措施

1、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2、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是建立完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内控相关部门的牵制制度,避免虚假经济行为发生,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改进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指标层层加码的唯一考核方式,要引入“经济增加值”为指标的辅助考核手段,树立利润要高于资本成本的理念,要以新增价值为基础进行考核激励。三是严格建造合同的核算。实行“建造合同准则”与以往“施工企业会计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建造合同赋予会计师更多的职业判断,但并不意味着有更多的操作空间。严格项目建造合同的核算就是要抓住建造合同总成本的预计,工程公司应成立工程、成本核算、财务、物资等部门组成的小组,对合同总成本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形成会议纪要最终确定,凡成本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总成本应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动,避免人为调节指标而使毛利率大幅变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四是基层项目部的报表编制时间要保证,上级单位不能为了自己合并报表的时间宽裕一点,压缩基层项目的报表时间,这样基层项目部才能把该进的成本费用做实,当然,基层项目部首先要有时间观念,抓紧及时确认成本费用、债权债务。

3、提高财务报告及时性

由于按期编制的财务报告固有的时间局限性,在时效上不一定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在预测企业未来变化趋势的需要。施工企业可以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建立能提供适时会计信

4、完善合并报表的内部交易抵销

由于简化核算造成一个工程项目的建造合同被人为分割成多个部分,不符合建造合同准则。根据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分劈任务应视同发包(局指挥部)和分包(参建各分部)的关系,参建双方都要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已完成的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然后在合并报表时按内部交易予以抵销。但要做到抵销正确,一定要注意注重上下沟通,保证双方项目会计核算方法、建造合同收入、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同时局集团指挥部一定要协调下属多个项目分部的收入确认,分部单位的建造合同收入确认一定要经过局指挥部的同意签认,保持上下一致,发包方的成本等于分包方的收入,抵销才能完整。

5、改善财务报告附注结构

应借鉴国外或香港的报告经验,报告附注要短而精,且把主要问题披露出来即可。附注中还应注重公允价值和历史价值并重,反映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资产价值的变动,并且披露重大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使投资者、使用者能看到企业的未来价值。

6、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专家认为:财务分析是“回答问题的艺术”,施工企业首先要了解要解决问题,然后回答问题。财务分析的关键点是需要把公司、投资者、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目前公司现存的问题找出来,然后再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财务分析人员应熟悉企业管理知识,懂得施工企业的管理流程,能分析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还应熟练掌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熟悉金融、工程造价、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才能切实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提高财务分析质量,满足股东、投资者、内部管理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苓:施工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内部交易抵销规则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0(18)

[2]董振东:建筑施工企业执行新建造合同准则有关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

小企业财务报告篇三

xx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20xx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贵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国 · 北京 中国注册会计师:

二○xx年一月二十九日

xx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截至12月31日(内部控制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涵盖了本公司及下属主要控股子公司、孙公司。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

xx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业务;

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重要子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制剂、原料药等的生产与销售业务;

湖北百科格莱制药有限公司(重要孙公司),主要从事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加工布洛芬及其他新产品业务;

荆门和程贸易有限公司(子公司),主要从事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和国家专项规定项目)、五金交电、建筑材料销售。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94%,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99%。

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1、组织架构;2、发展战略;3、人力资源;4、社会责任;5、企业文化;6、营运资金;7、采购业务;8、资产管理;9、销售业务;10、筹资活动;11、工程项目;12、担保业务;13、长期股权投资;14、财务报告;15、全面预算;16、合同管理;17、关联交易;18、内部信息传递;19、信息系统;20、反舞弊。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

1、行业风险: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以及社会和行业监管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得企业的投入成本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首先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日趋完善,加上提倡“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各项环保指标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环保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投入,限制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导致区域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日趋严厉,执行的力度空前加大,使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众多的环境风险。

另外从医药行业监管形势看,药品质量的审计与检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强,使得公司的改造投入也不断加大,进而增加经营成本。

控制措施:为应对和规避上述行业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主动适应化工及医药行业发展新趋势,以满足新的监管要求为前提,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尤其是在环保方面,为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公司对所属锅炉进行了关停,切入统一的供汽系统;同时出售所属子公司百科化工有限公司股权及债权,具体见xx集团-062公告。另在药品质量管理方面,公司制订了严格的药品质量检测与保证体系,并配套相应sop进行风险管控,实现公司稳健可持续发展。

2、市场风险:由于公司所处的化工行业与国际石油行情息息相关,受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单边下行的影响,公司所经营的聚丙烯、调油、液化气等化工产品市场销售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且下游需求大多持观望态度,导致公司产能严重不足。另外化工原料市场价格变化频繁,致使公司对其市场行情很难把控,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存货价差风险。而医药方面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厂家现高度集中态势,全球现有六家生产厂家,规模效益明显,而公司又受限于产能,后期势必影响公司的市场份额。

控制措施:化工方面公司安排了专人时刻关注国家的产品政策,收集行业产品信息,加大了市场的分析力度,有效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同时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准确把控采购量和库存量;同时正在实施的多元碳氢原料制丙烯技改工程,将有效的延深化工产业链,后期公司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根据市场行情有了更宽的可选性,从而改善整个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医药方面则是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和生产运营优化管理,同时不断提升产业链,持续开发更高规格的布洛芬及布洛芬下游产品,提升产品利润空间,销售方面则稳定增加优质客户的市场份额;

3、主营业务发展风险: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和化工业务。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日趋困难。目前,公司现有资产质量及业务盈利能力较低,迫切需要注入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强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以切实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控制措施:为拓展公司经营范围,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月12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2,905,604,700,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收购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合邦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汉晟信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华人寿”)的股权,对国华人寿进行增资以及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国华人寿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在原有的医药、化工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保险业务板块。未来公司将对上述板块的资产、业务及管理团队进行整合,形成各项业务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公司现已取得证监会关于核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文件,文件号为证监许可[2015]2823号,接下来公司会继续推进该项工作,尽早完成对金融保险公司的控制。

4、运营风险:①安全生产方面,由于公司所处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如果在生产管理、设备的检测、安全投入、员工安全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相关监管机构严厉处罚的风险。②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无法满足技术人才的高要求,因此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面临技术创新不足,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风险。

控制措施:①加强安全生产日常巡回检查制度及应急预案演练制度,杜绝各类违章操作,防患各种安全生产风险。确保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安全本质度。②针对人力资源问题,公司注重企业文化的培植,让公司员工具有归属感与认同观;同时制定规范的调薪制度,增加员工的积极性。

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二)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规定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了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广泛收集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分析、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工作底稿详细记录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主要风险点、控制措施、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公司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重大缺陷指考虑补偿性控制措施和实际偏差率后,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高于重要性水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重大缺陷

项目

缺陷影响

利润总额潜在错报

错报≥利润总额20%

资产总额潜在错报

错报≥资产总额5%或亿元

经营收入潜在错报

错报≥经营收入10%或亿元

所有者权益潜在错报

所有者权益错报≥5%或亿元

直接财产损失

损失≥万元

重要缺陷指考虑补偿性控制措施和实际偏差率后,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低于重要性水

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重要缺陷

项目

缺陷影响

利润总额潜在错报

利润总额10% ≤错报<20%

资产总额潜在错报

资产总额3% ≤ 错报<5%或 (6000万~亿元)

经营收入潜在错报

经营收入5%≤错报<10%或 (6500万~亿元)

所有者权益潜在错报

所有者权益3% ≤错报<5%或(4500万~亿元)

直接财产损失

1000万元≤损失<2000万元

一般缺陷指考虑补偿性控制措施和实际偏差率后,该缺陷总体影响水平低于一般性水

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一般缺陷

项目

缺陷影响

利润总额潜在错报

错报<利润总额10%

资产总额潜在错报

错报<资产总额3%或6000万元

经营收入潜在错报

错报<经营收入5%或6500万元

所有者权益潜在错报

所有者权益错报<3%或4500万元

直接财产损失

损失<1000万元

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以下迹象表明财务报告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包括:

①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

② 公司更正已公布的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却未被公司内部控制识别的当期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

③ 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对公司的对外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监督无效。

财务报告重要缺陷的迹象包括:

① 未依照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未建立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措施;

② 对于非常规或特殊交易的账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或没有实施且没有相应的补偿性控制;

③ 对于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缺陷且不能合理保证编制的财务报表达到真实、准确的目标。

一般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量标准如下:

缺陷类型

直接财产损失金额或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一般缺陷

损失金额<100万元

受到省级以下政府部门处罚,但未对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重要缺陷

100万元≤损失金额<500万元

受到省级政府部门行政处罚,但未对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重大缺陷

损失金额≥500万元

受到国家级或派出机构行政处罚并对已披露定期报告造成负面影响。

公司确定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定性标准如下:

如果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问题的,考虑是否可能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① 公司未建立有效的内控体系;

② 缺乏“三重一大”决策程序;

③ 公司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国家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且对公司已经披露的定

期报告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④ 上年评出的重大缺陷未得到整改,也没有合理解释。

如果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问题的,考虑是否存在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① 公司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国家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

②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受到国家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

③ 中层员工出现舞弊行为;

④ 上年评出的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也没有合理解释。

如果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问题的,考虑是否存在内部控制一般缺陷:

① 公司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受到省级(含省级)以下政府部门处罚但未对公司定期报告披露造成负面影响;

② 一般员工出现舞弊行为;

③ 上年评出的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也没有合理解释。

(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

四、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我们注意到,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因此随着公司规模、业务范围、国家法律法规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仍将继续补充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xx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xx年一月二十九日

小企业财务报告篇四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xx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xxxx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xx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公司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包括:xx电器母公司及子公司。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99%,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99%;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 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外包业务、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披露、对子公司的管理、关联交易、募集资金、重大投资、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工程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1、内部环境

(1)组织架构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规范的企业制度和与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了公司章程、三会及各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了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了公司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真实有效,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维护了投资者和公司利益。

目前,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由公司决策层、内控管理层、各业务单位构成。决策层包括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权力机构,依法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审议批准年度财务决算方案,重大资产的购买、出售等事项。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定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证券上市方案;拟定公司重大收购、回购本公司股票方案,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公司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等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三个议事机构。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提名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依据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考核,负责制定、审查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对董事会负责。各委员会职责分工明确,整体运作情况良好。

监事会负责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会编制的公司定期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提出提案等职权。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2)发展战略

公司围绕“建百年企业,创国际品牌”发展目标,以制冷业为核心,坚持自主创新,致力于打造成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管理领先的国际一流企业,并以科学、高效的管理、规范运作为全体股东谋取最大的利益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未来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坚持科技创新,将环保和能源作为发展重点方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产品和技术;加快进度和加大力度向空调产品链和服务链延伸;从扩大自主品牌的出口着手,将出口市场做大做强。坚持制冷领域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同时促进子公司的大力发展。

(3)人力资源

公司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为目标,结合人力资源现在和未来发展预测,建立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员工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制度;员工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制度;关键岗位员工定期岗位轮换制度;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等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公司持续优化人力资源发展布局,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社会责任

公司积极承担和履行对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保障公司经营绩效的有效监督和问责,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健康安全和就业公平,并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各种激励和支持,追求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积极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张纸”的精神,将“倡导绿色消费,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舒适更环保的产品”列入公司发展战略;热衷各类公益事业,在为赈济灾害、社会福利、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

公司自1991年成立以来,公司建立了以“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步凝练而成,并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提升。从成立伊始,高层领导就确立了“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的企业精神,并与时俱进,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树立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质量第一、顾客满意,忠诚友善、勤奋进取,诚信经营、多方共赢,爱岗敬业、不断创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核心价值观,制定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的管理方针;“追求完美质量,创立国际品牌,打造百年企业”的质量方针;“研制绿色产品,坚持清洁生产,保护生存环境”的环境方针;“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保障健康,关爱生命”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建立了以“讲真话,干实事;讲原则,办好事;讲奉献,成大事”为行为准则,提出了“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xx百年的世界品牌”的公司愿景,不断丰富和拓展以“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2、风险评估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对环境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内外部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和防范。

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及发展思路,结合行业特点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组织风险分析团队,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现风险管理工作的闭环运行,做到风险可控。

3、控制活动

公司管理层在预算、生产、收入、费用、投资、利润等财务和经营业绩方面都有清晰的目标,公司内部对这些目标都有清晰的记录,并且积极地对其加以监控。财务部门建立了适当的保护措施,合理地保证了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为合理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公司建立了相关的控制程序及措施,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评价控制等。

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方法、措施及机制的运行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金活动

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制定了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相关管理制度,并加强资金活动的集中归口管理,明确了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各岗位分离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评价资金活动的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2)采购业务

公司对采购业务流程制定了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了供应商选择、审查、资格认定管理流程,严格制定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并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3)资产管理

公司已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取得、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严格做到实物流程与相应的帐务流程的岗位分离。公司重视资产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盘点工作,对盘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查明原因,并及时、准确进行相应处理。

(4)销售业务

公司已制定销售相关管理制度,确定适当的销售政策和策略,并明确销售定价、发货、收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各职能单位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并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实现销售目标。

(5)研究与开发

公司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建立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激励体系;并对产品研发进度、质量、资源配置进行有效全过程管理,促进研发成果的转换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6)工程项目

公司制定了《xx电器基建项目立项管理办法》、《基建工程设计管理办法》、《基建项目招(议)标管理办法》、《基建项目付款管理办法》等制度,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成本管理、综合管理及内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安排专门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审计,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了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7)担保业务

公司制定了《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对担保事项进行明确规范,规范了担保的基本原则,建立了科学严密的担保管理程序,切实保证公司的财务安全,规避和降低了公司经营风险。 年内公司无重大对外担保业务。

(8)外包业务

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外发加工等外包业务进行管控,根据业务外包流程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业务外包管理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均经过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9)财务报告

公司依据国家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基础数据管理办法》等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财务报告编制、报送和分析利用的规范流程,保证了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和合理使用,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10)全面预算

公司建立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重点对销售预算、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对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进行专项分析,及时制止公司不符合预算目标的经济行为,并要求相关部门落实改善措施。

(11)合同管理

公司已建立较完善的合同审批体系,明确各类合同的签审权限及格式,并建立合同管理系统,对公司合同实行电子化管理。公司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保证公司的利益。

(12)信息披露

公司制定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结合《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信息披露的内容、审批程序、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等各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完整。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披露严格遵循了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规定。

(13)子公司控制活动管理

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委派或推荐董事及主要高级管理人员,总部职能部门对应子公司的对口部门采用专业指导及监督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管理,从公司治理、日常经营及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对控股子公司实施了有效的监控。明确要求各子公司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规范运作,并严格遵守《公司章程》等的相关规定,建立内控管理;并通过重大事项产权代表报告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控制子公司在重大事项上的决策,避免决策风险;通过对子公司财务报表、会计系统和投融资等资金行为的实时监控,控制子公司的财务风险;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验收的管理活动制定管理目标的考核管理,以及对经营管理动态的掌握,促进子公司经营业绩的实现和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小企业财务报告篇五

摘 要: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着目标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等问题。在满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财务报告体系表内优生的原则下,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应以完善体系、丰富披露内容、变革报告模式为目标。 关键词: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表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中,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它用于完成报告与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与重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2 信息披露不完整。具体表现在: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3)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3 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4 滞后性十分严重。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原则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原则。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最终的信息输出,它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方法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比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养老金等,只有在财务会计解决了其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后,才能纳入财务报告的范畴。

2 表内优先原则。财务报告是由财务报表逐渐演变而来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外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主要是由一系列基本财务报表提供的,其原因在于表式财务报告的格式固定和以数据进行反映的优点

[2]。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虽然《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增了三种辅助报表,但是与国际惯例来比较,我国的财务报表仍然不符合多层面模式,我们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3 满足需求原则。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以便维持和发展这些利益集团对企业的贡献和支持。为此,应该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具体信息需求,首先利用规范法来推断出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利用信息的动机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然后利用实证法来检验规范法结论的现实性,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小企业财务报告篇六

【摘 要】 随着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断完善,二者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企业在关注税务筹划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税务筹划与企业财务报告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的不同目标出发,在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的理论层面和具体操作方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冲突,并提出协调冲突的个人见解,即企业应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合理合规地进行税务筹划,最终达到“阳光纳税”。

【关键词】 税务筹划;财务报告;冲突;协调

一、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冲突的原因

(一)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目标不同导致二者冲突

税务筹划的目标简单来讲就是实现“经济纳税”,即实现税负最小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由于企业的行业特征、组织形式、管理方式、规模大小等不同,每个企业所制定的税务筹划的具体目标也不完全一致。本文认定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应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样不仅考虑到企业的短期利润,也考虑到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避免了以税收最小化为目标的绝对化的局限性。税务筹划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首先从实现税收利益开始,其具体表现一般都是报告较低水平的应税收入、缴纳较低额度的税款。

企业对外报出的财务报告,尤其是上市公司每季度、年度报出的财务报告,都希望向投资者报告出较高水平的会计收入,以及各种分析比率达到最优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达到其最大融资的目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出现“经济税收收益”与企业财务报告之间的冲突。

(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二者冲突

现代企业理论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出现了委托关系,职业经理人也在此时诞生。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但也带来一些新的矛盾。企业的投资者更关注于企业的价值,具体到税收上,其更倾向于通过税务筹划尽量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达到节税目的;而在委托关系下,企业的管理者及职业经理人的报酬是与其为企业创造的财富即收入有关,而收入的高低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体现。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放弃纳税筹划的机会,使会计收入并不明显的低于应税收入。一方面体现出其自身的经营业绩,另一方面也避免税务机关的更多关注。财产权与经营权分离造成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意向差异,也造成了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冲突。

(三)税法与会计确认原则的差异导致二者冲突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税法每年也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随着税法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税法的制定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以增加政府税收为目的,因此,税法与会计准则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原则也不尽相同。企业按照税法的要求计算应税所得,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确认原则出具企业的财务报告,二者之间的差异造成企业存在税务筹划的可能性,这样势必会造成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报出的内容产生差异与冲突。

二、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冲突的表现

(一)资本弱化影响资产负债表

资本弱化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避税的一种方法。企业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所用的资金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比率的大小,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出于减轻税收负担的动机,就可能操纵融资方式,更多采用债务筹资的方式。因为债务人支付的利息属于财务费用,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税前扣除,而股息一般则不能税前扣除。企业为了加大税前扣除额度,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在筹资时多采用债权而不是股权的方式。大多数国家都把规定固定比率的安全港原则作为是否存在资本弱化的标准,经济合作组织解释,企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应为1:1,当债务资本大于权益资本时,即为资本弱化。但是这一固定比率在国与国之间有所差异,法国和美国为,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为2:1,南非、新西兰、韩国、西班牙为3:1。①我国对资本弱化的管理也采取安全港模式:新颁布的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财政部、国家xxx下发的《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关联方企业间借款利息的扣除问题: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各国都采取一定的模式防范资本弱化,其原因主要还是资本弱化使得借款利息具有一种“税收挡板”效应。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所掌握的各种经济来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分布与结构。资产负债表把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分类列示,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对比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而且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

企业如果过多的以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来达到更大的税收优化效应,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份额显然会增加,报表使用者在分析报表时就会更加关注到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资金风险,投资者对于将要进行的投资就会更加谨慎。通过报表得出的资产负债率也会明显升高,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通过借债筹资的资产越多,风险越大。此时企业通过资本弱化来进行税务筹划就影响到了资产负债表报出的财务信息,因此,资产负债率应该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否则资产负债率所衡量的偿债能力将有所下降。

(二)降低应税收益影响利润表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除了在筹资过程中增大负债外,还可以降低应税收益,但在降低应税收益的同时,有时也会导致体现在利润表上的会计收益降低,这与期望向报表使用者报告较高的会计收益的目的相冲突。

假设企业购入一项资产价值100万元,会计上折旧年限为4年,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为5年,第二年年末,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为50万元,按税法的折旧年限核算出企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60万元,此时市场价值为40万。企业若把资产出售,则在税法上会产生20万元的损失,能够减少应纳税额,但在利润表中也会产生10万元的损失,降低应税收益的同时,也降低了会计收益,造成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之间的相反作用。

三、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的协调

(一)协调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冲突的意义

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的冲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存在的,这种冲突的存在有其弊端,但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企业认识到二者冲突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协调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冲突。在协调二者冲突的过程中,不仅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优化,同时也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企业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得税务筹划不仅从企业整体利益考虑,从国家、政府、企业各方面考虑,都有其积极的作用。

(二)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冲突的协调对策

1.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税务筹划的目标是尽量减少税收负担,但在筹划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其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即在税务筹划实施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隐性成本则为由于企业税务筹划对财务报告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附带成本。企业应该比较税务筹划所带来的税收收益与所产生的成本,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做出正确的抉择,协调好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冲突。

2.协调管理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

针对管理者和投资者所关注的利益不同而造成企业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可能产生的冲突,企业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企业的所有者应该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使得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与企业的总体利益相关,而不是只与报表数据相关。这样,企业的经管人员就会把自身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运用合理的税务筹划,达到企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3.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

企业要充分认清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差异,在二者产生冲突时,应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衡量税务筹划所带来的收益与对财务报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终做出能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企业在进行资本弱化的税务筹划过程中要关注到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的资产负债率,要以行业、地区等因素下正常的资产负债率为依据,当资产负债率超出其范围时就要考虑资本弱化带来税收效益的可行性。此时,要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不仅考虑税收的减少,更要考虑由于资产负债比率变化而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再加入时间价值的因素,从企业价值最大化出发,寻求更为合理的税务筹划的方法。

企业出售账面价值大于市场价值的资产时,要同时考虑出售资产所带来的节税收益与企业低价出售资产所产生的成本,若企业的节税收益低于出售时所产生的成本,则企业在税务筹划时还是要以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单纯的以降低企业税收收益为目的。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税务筹划的导向是本文重点提出的协调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冲突的方法,企业只有放远眼光,整体筹划才能实现其税务筹划的目标。因此,企业应该在衡量税务筹划与财务报告冲突的同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和筹划,真正做到“阳光纳税”,以达到优化社会整体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351-353.

[2] 李桂荣.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1-50.

[3] 杨华.企业有效税务筹划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9:6-8.

[4] 杨承明.税务筹划风险及防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20-21.

[5] 杨荣军.资本弱化税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8:12-15.

[6] 盖地,肖慧敏.收入确认税法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9(11):44-45.

[7] 郝福锦.浅谈企业税务筹划方法和技巧[j].商业会计,2009(9):37-38.

[8] 常向东,李永海.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110-113.

[9]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s].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