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九篇)

最新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2 00:20:39
最新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九篇)
时间:2024-07-22 00:20:39     小编:admin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1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折纸游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 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 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 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安排的直观判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创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其他同学做个小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天安门城楼、清真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 , 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小结】 整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我摒弃了传统概念教学的板书,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将概念表述清楚。把轴对称图片作为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充分利用。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即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2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并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主要学习线段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后续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还是今后探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预备知识和方法指导。因此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学会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的过程,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挑战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品尝发现的快乐,感受轴对称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线段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又是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加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在几何图形和实践问题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难点是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实践问题。

突破方式:1、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我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识水平,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基本的教学程序是:由“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实践应用——课堂小结”四部分组成。在此程序中我将采用:情景与直观演示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三、提高能力说学法

我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学生认识活动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例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以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导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讨论、分析出线段的对称轴特征,以及线段的对称轴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这一性质,以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知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四、优化组合说流程

课前准备:透明纸片、三角板、量角器、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多媒体导入具有实际意义的轴对称现象。

2.体验:用纸片展示线段,观察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由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二) 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全体活动)

1、动手操作:设计方案找线段的另一条对称轴。

2、讨论:观察对称轴与线段的位置关系。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

引导探究: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小组活动)。

1.动手操作(投影展示步骤):

(1)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上任取一点P;(2)连接PA,PB。

2.讨论:在操作过程中,比较线段PA,PB。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困难,以疑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探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这一活动中来,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三)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第一组:巩固训练

填空:

1.如图,若AO BO,EF AB,则直线EF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已知直线CD垂直平分AB,则 , , 。

3.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AB=5,那么AC= 。

(设计意图:这三道小题都是对刚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数学化语言的组织,让学生加深印象,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第二组:强化训练

例1:如右图所示,△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变式演习:

1.已知: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

于点D,交 AC于点E,AC=8 cm,△ABE的周长是14 cm,

求:AB的长.

2.如右图所示,直线MN和DE分别是线段 AB、BC的垂直平分线,

它们交于P点,请问PA和 PC相等吗?为什么?

解:连接BP

∵ MN垂直平分线段AB( 已知 )

∴ AP=BP ( )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训练解题格式。)

第三组:拓展延伸

1.上罗中学和上罗一小计划在村公路上共同设一个心理咨询 中心,如图,A处是上罗中学,B处是上罗一小,直线L表示村公路,应在村公路L的何处设心理咨询中心,才能使心理咨询中心P到两校的长度相等?

2.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已经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为了让小朋友们能更方便的上学,上罗镇计划以三个村为一个范围建公立幼儿园,如图,A、B、C表示三个村的地理位置,问:幼儿园建在何处,才能使得到三个村的距离相等?请你作出幼儿园的位置(用P表示)。

(设计意图:这组题是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的,设计为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当一会设计师,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组题的教法是:组内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上台展示。)

(总设计意图:三组题型,从三个面,全方位的覆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讨论、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教师从旁参与讨论,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鼓励他们提出疑问,鼓励他们团结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总结归纳,强化体系

1、引导学生从这节课“学了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作业布置:练习题第2题、习题10.2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体系。)

五、归纳总结说设计

本节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出发,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探索,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遵循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第一环节:说材料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在编排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学生通过学习轴对称这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好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一些几何数学问题打下基础。鉴于以上认识,我讲本课的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是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圆片、剪刀。

第二环节: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第三环节: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征。

第四环节: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放风筝了,看这位小朋友已经开心地放起来了。让我们也一起去放风筝吧。这时,我会出示三个这样的风筝,请学生观察这三只风筝怎么了?找找它们的另一半。在学生找到之后,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左半边和右半边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很快说出风筝的左半边和右半边是一模一样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筝这种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第二步:看一看、折一折,探究对称图形

在观察了风筝之后,我出示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蜻蜓、树叶、蝴蝶、面具的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看看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了对风筝特点的归纳的基础,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这几个物体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像这样的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都是对称的,同时板书课题——对称。

让学生观察物体是一种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头脑中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两种轴对称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将这两个图形对折,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学生肯定会发现这两个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并告诉同学们,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完全重合了,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同时在对称后加板书:图形。

第三步:剪一剪、画一画、感悟对称轴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孩子们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我安排了学生做一个剪一剪的活动。

一开始我神秘的说:同学们,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他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接着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怎样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交流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从而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

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 当发现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 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 并让他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如果学生能够说出我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我将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并送一个蝴蝶作为奖励,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展示说的过程中,也对那些还没找到剪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同学进行了剪法上的引导。

在展出学生的几幅作品后,我让学生观察展示的作品,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中间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几个图形的中间有折痕,老师从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引出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

在学生认识对称轴后,我就重点指导学生画对称轴,画对称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以刚才剪出的蝴蝶为例进行直观演示,老师边画对称轴边告诉学生,对称轴画在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上,强调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同时指导学生画在自己的作品上或得到的蝴蝶书签上。

第四步: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来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五步:实践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请看:

第一道题是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这一道题是先让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然后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其中第二个图形中的五星是有很多条对称轴,学生只要能画出其中的一条就可以了。

第二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二题,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由于圆的对称轴有很多条,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有限次的操作,发现规律。

第三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3题,这一道题稍微有一些难度。是要求学生根据对称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第六个环节:总结运用,拓展延伸。

首先我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学生可能会说,教室里的黑板课桌是对称的,窗户是对称的,家里的玩具小熊。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学习的快乐。

第五环节: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板书要在科学的,准确的基础上做到精炼,既能深刻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又能突出重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板书:

对称图形

对折后——左右完全重合

折痕——对称轴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4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希望我的展示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的说课就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

学习这部分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根据三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较弱的具体学情,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度(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重难点,停顿)

(为了更好的达成三维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借助多媒体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三教学流程

(一)探究轴对称图形特征

1、 感受对称美,激发学习情趣。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呢?上课伊始,我充分借助多媒体,将一幅幅学生熟悉的美丽轴对称图片带入课堂,(播放教学视频)优美音乐、精美画面以及教师激情解说,将学生带入了现实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提出疑问:(播放)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轴对称图形。

探究特征

学生在美中的提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在此我借助多媒体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由对称物体到对称图形

我先利用课件出示具有同样特征的三幅实物图,然后将实物图描画下来得到图形。此时学生产生疑问,得到的平面图形还是对称的吗?

(2)探究特征

于是学生想办法动手折这三幅平面图形进行验证,然后讨论交流这些平面图形是否是对称的?使学生初步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我用多媒体演示三幅平面图的对折过程(播放),再一次让学生深刻感知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教师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顺利的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认识了对称轴。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点,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辨别轴对称图形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学生已经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很容易出错,我先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折,然后借助多媒体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不同角度的对折,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完全重合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很清晰的让学生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五边形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像可以有多种对折方法。

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练习,学生先动手尝试判断,之后课件加以演示,很清晰很直观的帮助学生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验证意识。

二.激情创作

学习到此,我利用课件播放优美音乐,为学生创造做轴对称图形的良好氛围,孩子们激情创作的画面将课堂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画轴对称图形。

画,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我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之后我利用课件直观动态的演示,归纳出找对应点和连线两大步骤。 如果此过程只说不演示则太空洞、太抽象,而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达到了最佳效果。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困难。

四.总结

让学生带着本节课的收获再次欣赏课始精美图片。然后再让学生说出在此欣赏图片的感受,之后我提炼性的总结,使学生将视野延伸到生活当中,更加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和创造美的欲望!

整个教学设计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教学反思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抽象的轴对称现象变得具体,将静态的轴对称图形以动态演示、验证,从而高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美得情境中快乐学习!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5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对称》。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上册第68页《对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蝴蝶、蜻蜓、树叶、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脸谱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将主题图中的蝴蝶设计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而用神州六号成功飞上太空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我打算边解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真伟大,是第三个将人类带上太空的国家。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接着用课件演示将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汽车和飞机展示出来,(点击出现线条)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图形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对称(板书),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理念。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变一变。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开始我神秘的说:同学们,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他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①点出剪一剪)接着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交流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

(②点出说一说)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拿出对称图群),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如果学生能够说出我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我将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

(③点出折一折)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再次手拿一个),估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都能够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大小和形状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进行板书(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图形大小一样,我们说他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④点出辩一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我再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对称的,安排的顺序是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点击返回)

2、认识对称轴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在这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征,选择贴近生活中的蝴蝶做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的乐此不疲。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对称轴之前我现对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JI)予肯定,并奖励每一个人一个蝴蝶小书签(手拿),问他们它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计学生会回答通过对折出来的,接着请全班同学把图形进行对折来验证。再让学生把它打开,发现中间有什么、估计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的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返回)

第三个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来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请看:第一道题是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这一道题是先让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然后画出他们的对称轴。第二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二题,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第三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3题(展示书),这一道题稍微有一些难度。是要求学生根据对称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4是游戏找朋友:我将教材中的脸谱应用到游戏中,制作成几对图案颜色不同的脸谱并分成两半发给学生,通过游戏来找到对称的脸谱。(贴脸谱)。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对称的知识。

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对称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是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课件)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对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又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手指)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西师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轴对称图形》。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一定的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几何图片,剪刀,尺子等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折纸游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 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 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 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安排的直观判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创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其他同学做个小裁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天安门城楼、清真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 , 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p68页《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在编排上,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如观察、剪一剪、画一画等,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3、教学目的: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让学生欣赏蜻蜓、蝴蝶、脸谱等常见的对称图形。并动画演示对称,初步对称。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动手折一折,在折一折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知道对称图形的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三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第四个活动, 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画一 画”,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同时画出对称轴。

第五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

三、说学法指导。

本课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创设操作、实验、探究的机会,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自主活动中求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一)引趣激情,导入新课。(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三)综合练习,加深认识。(四)拓展知识,发展思维。

五、有待探讨之处

第一个困惑:关于对称轴是用虚线还是实线?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争论比较大,本册教材上是用虚线,而到了高段,两种线都可以。于是我请教了几个在小数教学方面比较有影响的论坛上的朋友,想听听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家意见并不统一,但都认为对称轴不是真实的线,是人们为了方便找出对称点以便作出图形虚拟的,而初中八年级的教科书上也是以虚线的形式出现的。当然,论坛上的交流不能作为教学的依据,但也是一种思路的启示。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虚线,因此在教学时还是以教材为准,认为是虚线。

第二个困惑的是,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不是对称图形?

这个争论也比较大,我在这节课上正好没碰到,但在练习和检测中还是碰到了。如果只看外形,它是一个标准的圆,那么它就是对称图形,但若看里面的图案,则又不对称了。很困惑,请各位同事指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8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五、说课过程:

第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两幅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幅图比较美?哪一幅图不美?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幅图不美。(教师手举不美的图画)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大小不一样? 有没有办法使两边的图形画成一模一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第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电脑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P121的枫叶、蜻蜓、天平三幅图)

(电脑操作)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通过观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进行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学习。)

第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1、(电脑演示)并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教师板书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电脑出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第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投影出示P122页的方格图)让学生把学具中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运用电脑演示练习1的1一6题。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第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一、)综合练习。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判断:

生活中不仅有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所学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1)下面的数字或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2)像这样写法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口 工 用 中 由 日 直 水 清 甲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谁能举例说出哪些汉字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吗?)

(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4、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较美?为什么?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5、观察并说出下图的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A与A、B与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这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归纳小结。

设问 :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新课后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

现在能把两侧大小不同的蝴蝶图画成一模一样吗?(教师拿着新课引入时的不对称的蝴蝶图)

(前后呼应,解答课前疑难,目的是检查学生活用知识的情况。)

全课小结: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篇9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称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材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让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对称图形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等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5.教学难点:

制作轴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了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安排了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了较宽松的学习空间,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课始,老师一句:给你一张纸,你会怎么玩?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老师的撕纸表演,作品小衣服的亮相,更是把学生的兴趣推到了极致!你会象老师这样玩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折纸和撕纸。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争先恐后地将作品贴到黑板上。这样的新课导入,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通过撕纸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从直观上引发出对称之美,课堂教学随之直奔学习主题。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找特征,初识轴对称图形(作品)

结合学生的撕纸作品,师一句:这些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验特征,再识轴对称图形(图片)

出示图片,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抓住了学生好胜的特点,学生很快就想到用对折的办法验证了自己的说法;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3.辨特征,找出真假轴对称图形(课件)

赏心悦目的练习面画,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习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1、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这是什么?(学生充满自信地猜测着,猜到最后一个,打开后居然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猜出的花瓶。)在学生的惊讶中,老师趁势启发学生:想一想,花瓶的另一半形状和大小会是怎样呢?你能想办法剪出这只完整的花瓶吗?

2、剪一剪:小组合作完成花瓶图,全班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3、画一画:你想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画图形的窍门。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主张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