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企业调研报告篇一
我县企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已形成了化工、食品加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机械设备制造、纺织、林纸及林板、冶金建材、电力等优势产业。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49.5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中小企业达431家,超亿元的企业达51家。截至今年6月底,中小企业总数已达8922家,完成增加值68.8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34.4%,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2万人,成为安置下岗职工的主渠道。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河南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和深入企业现场调查两种方式,共调查企业3358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37.6%。
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因其生产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县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高达4.6亿元,多数企业反映资金严重短缺,而融资又异常困难。究其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其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从银行角度来说,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终身负责制”,使银行信贷人员在投放贷款时十分谨慎。基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制度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逐渐萎缩。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小额放贷成本高,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青睐大客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此外,国家的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少,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⒉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调查发现,能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的企业只有1276家,仅占被调查企业的38%。不少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大量现金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现金闲置浪费。还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乏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制度,缺乏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价,更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流动资金紧张,生产举步维艰;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缺乏深入的县场调查,盲目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没县场,存货积压,占用大量资金,轻者影响资金运营能力,重者完全中断资金链,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直至停产;四是缺乏对收入、成本、利润的分析,平时只关注现金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挽救。
⒊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表现出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现场调查发现,多数管理者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差,仅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缺乏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研究,更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经常出现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互相占用的情况,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到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⒋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我县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本次共调查会计人员17xx人,近三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的仅占32.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6.4%,持证(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上岗会计人员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7.8%,专职会计只有60.2%。由于财务人员长期不接受培训,文化层次普遍偏低,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
此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还表现在有些企业财务档案管理水平低。在所调查的企业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790家,仅占23.5%,多数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不达标,有的小企业的财务档案像堆废纸一样存放,财务资料极容易丢失,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县场经济的完善,县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将显得更加突出,财务管理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⒈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认识,要真正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滤布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把强化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环节、各个职能部门。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充分预测到资金回收和支付的时间,实现资金运用和来源的有效结合、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三是积极融通资金,要树立现代融资意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⒉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管理素质
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要求,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认真履行好会计监督制度的职责。同时注重财会人员知识的更新,要根据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不断更新的实际,自觉把各种自动化程序引入到企业会计管理中。
⒊科学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自有资金不足加之筹资困难,决定了中小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慎之又慎,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中小企业投资要以对内投资为主,重点应投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投资,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县,使企业在县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使企业的设备始终处于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状态,永葆前进的动力;三是对人力资源尤其是在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投资,一方面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一方面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技术,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县场竞争的需要。
⒋关注政策环境变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在新的县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随时了解县场变化,密切关注县场上的现有产品和消费动向,以中小企业良好的服务、灵活的机制、快捷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实施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巩固和稳定扩张县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⒈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20xx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无疑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如利率管制等对中小企业贷款不利的政策仍在实行,应尽快完善有关融资的优惠政策。
⒉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需加快步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注意信用担保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⒊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经营者、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帮助其提高政策、业务、理论水平。
⒋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的监督,促其健全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不配合的企业采取处罚措施,对没条件建账的企业,指定由社会中介机构代理其账务。同时,社会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工商等部门相互沟通,形成合力,共同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此外,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对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政府要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行业,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如为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县场调研及行业前景分析,尽量减少投资盲目性。
乡镇企业调研报告篇二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吴兴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3、创业环境还需改善。一是扶持政策难于到位。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于达到申请条件。有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于贯彻实施。二是企业负担仍然较重。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上交的是定额税,应该说在生产正常、经营良好的年份,这部分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但在当前市场不景气、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较重,而且这部分企业往往难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服务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基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尚需增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重数据、轻服务”的思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区金融办等工作机构职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
调研组专题赴德清县和宁波市镇海区、宁海县学习考察,他们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关于构建创业平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鼓励镇、街道、村及社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用于小微企业创业,从20xx年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业标准厂房面积累计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给小微民营企业的面积不低于总出租面积70%的,给予产权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奖励,政策有效期三年。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两富”总目标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三是突出重点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
2、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类别产品市场做精做专,赢得市场竞争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深入开展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减量提质、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童装大镇”向“童装强镇”转型。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三是引导自主创新。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引导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3、缓解要素制约,合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合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成立金融协会,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积极探索农房产权、林权等抵押形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式上拓宽可抵、质押资产范围。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极争取、运作好政府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大对高利润贷款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总结推广八里店镇尹家圩经编园区建设经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鼓励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组织开展对小微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4、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联系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把服务小微企业列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千家小微企业”等活动。建立由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区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成长提供资源和信息应用服务支撑。扶持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提升服务效能。重视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加强部门沟通,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全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乡镇企业调研报告篇三
一季度,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36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550万元,减少14186万元,同比下降23.05%;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6315万元,减少18558万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298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169万元,减少16183万元,同比下降55.48%;上缴税金651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013万元,减少3501万元,同比下降34.96%;主营业务收入127856,较上年同期的132094万元,减少4238万元,同比下降3.21%。
一季度,煤炭产量为 131.2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7.05 万吨净减少45.76万吨,下降25.85%。由于受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煤矿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响,彝良、镇雄、威信等主要产煤大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是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困难、企业负担重。
二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是乡镇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各县区经贸局(乡镇企业局)基本上虽都有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设备、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基本没有,工作很困难,造成了统计资料报送的质量问题(如少报、漏报、缺报等问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县区工作参差不齐,漏报、缺报较严重。一些县报表收集非常困难。
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把统计报表质量关及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蓝色证书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统计制度。
六是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要强化项目储备机制,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要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具有加工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产业带扶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和创新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重点加快发展马铃薯制品、天麻制品、魔芋制品、苹果、蚕丝、茶叶、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等主要产业的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培植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名牌产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导和促进全市乡镇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乡镇采掘、矿冶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嫁接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乡镇煤矿整合,提高单井产量能力,壮大规模。 积极推进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为重点,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水平,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提高企业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机遇,支持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参与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发展配套产业,开发配套产品。加大乡镇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力度,生产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发展物流、包装、贸易、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产品。围绕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大力发展企业化运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广、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各种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
(四) 协调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与企业的合作,争取银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改善银行对乡镇企业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努力拓宽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争取财政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五) 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发展。以现有产业群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引导乡镇企业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资源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六) 加速乡镇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引导乡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兴企之路。鼓励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创业;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七)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和科学发展的指导工作力度,引导乡镇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安全、劳动、财务等管理制度。积极帮助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认真落实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充分调动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重视财务、统计工作,稳定队伍、加强财务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点专项经费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培训费、调研费、报表印制等费。
乡镇企业调研报告篇四
按照古协办发〔20xx〕10号关于对全区“企业劳动用工执法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我局组织了一次企业用工执法情况的调研,现将这次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我区乡镇企业,截止2xx年底,企业已达9889个,企业劳动用工人数达22788人。按照现行的统计范围,个体企业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个体企业约占乡镇企业的95%,达9395个,个体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个劳动用工(不含企业主)。私营企业约占乡镇企业的5%,达494个。私营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劳动用工约27人。我区作为乡镇企业的私营企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砖瓦业等,这些企业劳动用工分为三种,一是长期用工,二是短期用工,三是临时用工。长期用工和短期用工都在统计数内,临时用工一般不在统计数内。长期用工一般是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期用工一般是季节工。长期用工都能签定劳动用工合同。短期用工部分有劳动合同,另一部分没有劳动合同,只有口头答应劳动工价。
(一)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些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要求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乡镇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改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加强。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二)乡镇企业员工素质有待加强
我们应该重视乡镇企业员工培训,由于员工自身素质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不适应,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工作或短期劳动,从而为签订劳动合同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调动老板与员工的积极性而确立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劳动合同一方面可以从形式上确立劳动关系,从而为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各项法定权益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从内容上具体约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权益,从而为劳动者实现和保障自身的权益提供了依据。另外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可以直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间接维护劳动者的其他各项劳动保障权益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现行劳动合同尽管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和劳务派遣、限制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目前,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大部分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内,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就业稳定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影响了其为企业长期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规划,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员工的法律培训力度。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就是遵循合法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关系的建立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其决定着劳动者是否能够享受劳动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作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劳动合同法》通过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等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规定,在尊重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基础上,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规范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行为、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从而在劳动者十分关心的这些问题上,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
《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可以直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间接维护劳动者的其他各项劳动保障权益的作用。